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趙佶、趙桓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推翻後周,建立宋朝。當時的中國經歷唐末和五代十國長期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後,迫切要求安定。宋太祖繼承了後周時業已恢復的社會經濟和一支相當強大的軍隊,首先用主要力量去征伐南方諸小國,謀取國內的統一,以鞏固新建立的王朝統治,對於北方契丹族的威脅卻採取守勢。這種先南後北的戰略,使契丹勢力得以發展,加之宋太宗伐遼失敗,燕雲失地便沒有再恢復。北宋王朝先後處於契丹、女真威脅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統一皇朝中最衰弱的朝代。

唐末以來長期混亂與契丹族威脅下建立起來的北宋王朝,為了消滅內部可能叛變的武裝力量與抵抗契丹族的侵擾,曾在軍事、政治和財政方面實行中央集權政策。在軍權的集中上,一方面解除了足以威脅新政權的禁衛軍統帥石守信等人的兵權,讓他們去做空銜的節度使,改派較易駕馭的人統率禁衛軍;同時任用文臣做州縣長官,收天下精兵,以免武人割據跋扈。北宋集中軍權的結果,雖然消滅了中唐以來藩鎮擁兵割據的局面,但卻過度不信任武官,不信任地方力量,將「更戍法」成為定制,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情況日見嚴重,再加上作為正規軍的禁衛兵和廂兵絕大多數又是由招募組成的職業化軍隊,終身當兵,最易驕惰,紀律鬆弛。

在軍權集中的同時,北宋又集中政權,地方行政官員由中央任命和控制,雖改變中唐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鞏固王朝的統治,但集中軍權帶來了軍力的削弱,政權的集中帶來了官僚機構的龐大與癱瘓,財政的集中帶來統治者的腐化,加速了各階層的矛盾尖銳化,加深了國防的危機。

中央集權的軍事、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相應的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北宋時,經濟發展迅速,莊園制有了顯著的發展。北宋的官田數量增多,宋王朝皇家本身就是全國最大的莊園主。宋初,除原有官田及新開荒地組成的官莊外,還有營田、職田、倉田、學田等名稱,皆與私莊一樣招佃耕種。北宋諸帝都很關心官田的擴大,曾不斷借故侵佔民田,官田收入成為北宋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此外,北宋的私有土地也較唐代更為發展,至徽宗時,全國農田幾乎六分之五以上掌握在莊園主手中,其中北宋朱勔佔田三十多萬畝,蔡京佔田更有過之,甚至河南汜水縣酒務官李誠的莊園,都是「方圓十里,河貫其中」。且北宋時大部分莊園主要依恃特權或用隱瞞、轉嫁手段而不納稅、不服徭役的。到徽、欽二宗時,全部田賦的負擔幾乎都落到耕種不足全國六分之一耕地的貧農身上。

在租佃關係上,不論官田或私田,採用分租制的越來越普遍,成為北宋莊園制的一個特點。有的官田採用折現錢交租的辦法,雖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產量的增加,但也反映出農民經濟商品化的增長。北宋的莊園主靠着各種政治和經濟的特權,因其本身就是官僚,或勾結官府的地方豪強,大肆兼併土地,欺壓農民,奴役佃戶,「鞭笞驅役,視以奴僕」。農民又常受到奪佃、加租的威脅,甚或直接負擔賦稅和徭役,經常陷於「谷未離場,帛未下機,已非己有」的悲慘境地。因生活無着,再加上戰亂,經常流離失所,在江南盛傳一首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因此,宋初雖然實行一些恢復與發展生產的措施,一度出現小康局面,但不久農民因生活無着,暴動與起義接連發生。因此,改革政治、緩和社會危機、增加國防力量,已成為北宋迫在眉睫的問題。王安石的變法就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事實上,在王安石變法前,范仲淹曾提出「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擇長官」等十條改革方案;歐陽修也曾主張改革,但都因遭受到大官僚的反對而沒有實行。至神宗時,這方面危機更加嚴重,神宗不得不進行改革,任用王安石實行變法。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滿朝保守派的反對聲中,被宋神宗任命為相,實行變法。

王安石執政後,北宋王朝陸續頒布一些關於改革財政、軍事各方面的新法,並以「制置三司條例司」作為改革的總機關。王安石新法可歸納為「理財、整軍、富國、強兵」八字的方針,其目的是在不增加人民負擔、不加重社會危機的前提下,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使他們分擔一些賦稅,增加朝廷的收入,加強國防力量,抵御遼夏的侵擾。可惜,王安石實施的新法,雖某程度上緩和了國內矛盾,擺脫了財政困難,增強了國防力量,但新法限制與打擊固有人士的利益,引起保守派官僚的反對,最終爆發了新舊兩派的黨爭。舊派以司馬光為首,得到神宗母親高太后的支持,在舊派的激烈反對和攻擊下,王安石於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被罷官。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哲宗親政,起用新黨,恢復新法,但新法已面目全非。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後,任用假冒新黨的蔡京執政,新法完全變質,已成為統治者掠奪人民的招牌和手段。蔡京為相時,免役法成為勒索人民的工具,有的地方各種苛捐雜稅比神宗時增加了七十多倍,更促成社會危機更加嚴重。

宋徽宗趙佶是神宗第十一子,公元1100年以端王入繼帝位,在位二十五年。在居皇帝期間荒淫腐朽,在蔡京、童貫等一群奸佞之臣的慫恿下,大興土木,以「花石綱」為名,到處尋找奇花異石,大肆搜刮民財,瘋狂敲詐勒索,以供其需。皇帝生活揮霍奢侈,設置應奉司、御前生活所、營繕所等專供皇室消費享樂。神宗元豐時,朝廷的左藏庫每月支費三十六萬貫,至徽宗時增加到一百二十萬貫。徽宗及其宰相又據《周禮》的記載,興建皇家「明堂」(祭祀的殿堂),說是復三代之制。「明堂」建築規模宏大,四處搜索堅實完善的建築材料運到京師,修建中每天役使工匠數萬人;又用銅二十二萬斤鑄造九鼎,飾以黃金,建造九座大殿安放,稱九成宮。九鼎鑄成,徽宗作《九鼎記》,演奏新制的樂曲祝賀。

此後,蔡京又建言在皇宮北面修建「延福宮」,由童貫、楊戩等宦官五人分領工役。五人爭以俊麗、高廣相誇,彼此不沿襲。中間修建殿閣亭舍,鑿池修泉,滿布嘉花名木,怪石沿壑,名禽奇獸。在城外又修濠建橋。在景龍江川南,仿鳳凰山式樣,用人工築大土山,名曰「萬歲山」,最高一峰九十尺,山周圍十餘裡,用山石以萬計,都由各地限期運來。山上建造亭館樓台。徽宗及其近臣整天在此玩樂,沉醉於歌舞昇平,每逢各種節日,都要聚集百官,大擺酒宴,表演各種樂舞、百戲、雜劇,醉生夢死,享樂無窮。

徽宗手下的大臣多是腐朽的官僚,宦官童貫在蔡京的支持下掌握軍權,和蔡京並列相位。童貫和蔡京一樣貪污侈靡,家中金幣寶玉堆積如山,據說「私家所藏多於府庫」。蔡京和童貫也都佔有大量田地,殘酷敲剥農民,蔡京旗下的朱勔佔有甲等名園,遍布吳郡,田產跨連郡邑,每年收租數十萬石。蔡京掌握軍政大權,實行黑暗統治。民間流傳歌謠:「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美好世界。」歌謠反映出廣大群眾對統治集團的深仇大恨。

除腐朽的統治集團殘酷壓榨農民外,地主土豪劣紳也加緊兼併土地。有的地方有幾十戶的鄉村,田地都被他們霸佔去,只剩下三五戶還有一點田,他們再兼併其他村莊。日益增多的農民破家蕩產,農大農村呈現出一片淒涼的圖像。公元1102年至1105年,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旱災、蟲災不斷。1117年黃河中游缺口,一百多萬人被淹死。次年,江、淮、荊、浙等路也都發生大水災。農民被淹死和被迫逃避數以百萬計。遭受連年災荒的地區,農民只能吃野菜和榆樹皮,野菜和樹皮吃光,最後甚至以人相食。農民活不下去了,廣大人民拿起了武器,向統治集團拼爭,推翻腐朽的統治。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方臘在睦州(浙江建德)發動農民舉行武裝起義。方臘不僅指責宋廷腐化浪費,殘酷剥削人民;並指出宋王朝每年輸遼夏上百萬的銀絹,但遼夏「益輕中國,歲歲侵擾不已」。方臘的叛亂迅速在南方展開。大規模的農民戰亂首先在江浙一帶爆發,是因為東南地區自唐至宋,一直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宋朝大量的財賦收入主要來自東南,正如仁宗時富弼所說:「朝廷用度,如軍食、幣帛、茶鹽、泉貨、金銅鉛銀以至羽毛膠漆,盡出東南九道。」東南地區尤以江浙一帶,號為「膏腴千里」,但「豪者如虎」。因此,東南地區的農民比起其他地區來說更受着統治者的壓榨。然而,這一帶的農民有個秘密反抗組織──摩尼教分布各地。早在五代時,農民群眾曾利用摩尼教組織起義,宋朝嚴禁流傳,但民間卻更為發展,遍佈江、浙、閩等省區,為方臘領導的農民戰爭中,摩尼教農民成為一支重要的骨幹力量。

方臘原籍歙州,後來到睦州青溪萬年鄉,在方有常家裡作佣工。方有常是當地里正(即保正),心狠手辣,稱霸一方,民憤極大。十月初九日,方臘率領農民奮起,殺了方有常一家,舉起反旗。方臘以幫源洞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方臘憤怒地控訴說:「天下國家本同一理。如今我們老百姓整年勞苦耕織,得到一點粟帛,卻被皇帝官老爺全部拿去揮霍掉,且稍不如意就要鞭打,甚至隨便處死。這還能甘心忍受嗎?如今賦稅繁重,官吏盤剝,我們單靠農桑不能過日子,只好依靠漆楮竹木,可又被他們搶走,一點也不留。皇帝官老爺們聲色、狗馬、土木、祭祀、花石等等靡費之外,每年還要拿給西北兩敵銀絹幾百萬。這也都是我們東南老百姓的膏血啊!朝廷屈尊納幣資敵,宰相們還說這是安邊的上策。可唯獨我們整年勤勞,老婆孩子還是受凍挨餓,吃不到一天飽飯。我們該怎麼辦?」

方臘發出起義的號召說:「東南之民,苦於剥削久矣!近年花石的騷擾尤其不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然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我們一鼓攻下江南各郡,劃江而守,輕徭薄稅,十年之間就能統一!」

在方臘的號召下,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爆發了。方臘對宋朝黑暗統治的控訴,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聲。事實正如方臘的預料,起義發動後,青溪遠近的農民聞風響應,旬日之間就發展到上萬人。十一月初,方臘組織起義軍建國自立,自稱「聖公」,立年號「永樂」,建置將帥分為六等,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標誌。起義者初起,缺少武器,但人數眾多,鬥志旺盛。《宋會要稿》記載:「沒有弓矢甲冑的起義者數萬人,舉起拳頭,就捆住了各執武器的宋軍。宋軍久不作戰,聽見起義軍的戰鼓聲就嚇得投降。起義者殺死宋朝的官吏土豪,焚燒他們的宅院,奪取他們的金帛財物分給窮苦的人民,苦於剥削久矣的勞苦大眾,迎來了自己的節日。」

十一月二十二日,農民軍在青溪縣息坑,殲滅宋軍五千人,斬宋兩浙路兵馬都監蔡遵、顏坦。二十九日一舉攻下青溪縣,知縣陳光逃跑。農民軍乘勝前進,十二月二日,以兩萬人攻下歙州,斬宋將郭師中。婺源、績溪、祁門、黟縣等縣官員都慌慌而逃。農民軍乘勝攻佔富陽、新城。起義發動時,就把矛頭指向朝廷宋徽宗,又進而提出殺朱勔的口號,進軍的目標直指杭州,經過數日激戰,方臘率領農民軍進駐杭州城,取得了進軍以來的重大勝利。

農民軍所到之處,殺貪官、懲豪紳,對維護宋廷的儒士發起猛烈的衝擊,對黑暗的舊世界作了大掃蕩和大沖洗。起義軍的革命行動,立即獲得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各地農民望見方臘起義軍的旗幟,聽見鼓聲,就跑來迎接。參加農民軍起義的更是「項背相望」。方臘軍攻下杭州後,已成為近百萬人的大軍,震動了整個東南。

方臘率眾起義以來,隊伍迅速壯大,先後攻下六州五十二縣的廣大地區。但起義軍沒有深入農村去建立根據地,而把作戰目標集中在奪取州縣城市。對於宋王朝這個腐朽而又凶惡敵人的反撲,也缺乏足夠的警惕。當方臘率領主力隊伍南進時,派出農民軍將領方七佛率領一支七萬人的隊伍去奪取杭州東北的秀州。這時,正值宋軍王禀部自杭州北面攻來,方七佛軍迎戰,不勝,退守杭州。九千人在作戰中犧牲。王禀部陸續進攻杭州。二月十八日起義軍退出杭州,睦州被圍,形勢逆轉。

面對強大敵軍的反攻,起義軍沒有部署防御,各部依然分散作戰,各自攻打州縣。宋軍聚集兵力分兩路進攻,劉鎮等率領的一路三月間進至歙州,起義軍守備力量薄弱,四月二日衢州失守,十七日婺州也失陷。此時,方臘領導的農民軍還有二十萬之眾,腹背受敵,堅持與官軍戰鬥,萬餘人戰死。不幸,方臘在幫源峒戰鬥中被俘,同年八月在開封英勇就義。

宋軍瘋狂屠殺起義者,幫源峒的農民軍繼續堅持反抗,七萬人壯烈犧牲。童貫下令軍中,斬首者受賞,殺一人賞絹七匹。大批青溪居民,甚至來往行人都慘遭殺害。據《青溪寇軌》記載,宋軍殺起義軍百餘萬,屠殺平民不下二百萬。然而,北宋官軍的血腥鎮壓,激起更激烈更堅決的反抗。直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三月,方臘領導的農民戰爭才最後結束。

約略就在方臘領導江浙一帶農民起義的同時,山東地區也爆發了有名的梁山泊農民起義。梁山泊位於鄆州壽張縣,縣南三十五里有梁山,泊在梁山之南,周方數百里。附近州縣的農民在這裡經營蒲、漁等副業。《宋史.蒲宗孟傳》記載說:「鄆(州)介梁山泊,素多盜。」這裡有山泊可守,歷來是起義農民的一個據點。早在神宗統治時期,鄆州知州蒲宗孟對梁山泊的起義就採取殘酷鎮壓的政策。即使「小偷微罪」也加以斷足筋的酷刑。殺人之多更是不計其數。這不僅說明了宋朝統治的黑暗,同時也說明這裡的廣大農民從來就在不屈不撓地向黑暗統治展開英勇抗爭。

宋徽宗時大行「括公田」,梁山泊也被括歸朝廷所有。農民打魚採蒲葦,都要按船計算向朝廷交租。一縣在常賦之外,增加租錢到十幾萬貫。種田農民也遭受嚴重盤剝,當時流行的一首民歌中帶出這時的情況: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在徽宗宣和初年,鄆州等地不甘受黑暗統治的農民,便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為首點燃了起義的烈火。起義軍活動於淮陽、京東、河北、海州等十郡,聲勢浩大,官軍數萬不敢與敵。後來宋江雖然被招降,但梁山泊的農民起義軍仍在戰鬥,直至金朝南侵時,起義軍又向金軍發動攻擊。

方臘及梁山泊農民起義雖被朝廷鎮壓下去,但起義軍在江浙、山東、河北、安徽廣大地區播下種子,各地農民群眾紛紛舉行起義,繼續掀起了汹湧澎湃的反抗浪潮。腐朽的北宋王朝,滅亡的日子臨近了。

正當北宋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時,北方遼國統治下的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於公元1115年在中國東北建立起國家,國號金。金朝建立後,隨即南下,展開大規模的侵略。面對女真的入侵,北宋徽宗對外繼續屈膝求和,對內繼續揮霍享樂,醉生夢死,變本加厲地壓榨農民,加速北宋自身的滅亡。從公元1118年起,北宋先後派遣使節與金人聯繫,相約對遼夾攻,滅遼後,宋朝將原來貢獻給遼朝的歲幣全部獻給金朝。宋金的第一個協約,宋朝就確認了「貢納歲幣」的屈辱條件。徽宗君臣一心只想依賴金朝,乘機取利,根本沒有積極作戰的打算。

公元1122年12月,金太祖親自領兵一舉攻下燕京。金太祖提出,燕京交宋,宋朝需將燕京租稅一百萬貫獻給金朝。徽宗全部應允照辦。宋朝每年除向金王朝貢獻原來獻遼國的歲幣五十萬外,又增加一百萬貫,稱「燕京代租錢」。1123年4月,金兵退走時在燕京城內大肆搶掠財物,又把城內男女擄去做奴隸。燕京被搜括一空,徽宗接收的只是這樣一座廢城。

1125年2月,金太宗在消滅遼後,又把侵略的目標轉向宋朝。1125年10月,金太宗兩路出兵,大規模南侵。一路由完頻宗翰率領,進取太原;一路由完顏宗望率領進取燕京。兩路金兵計劃在宋朝的國都東京(開封)會合。宗翰向太原進軍,宋將童貫慌忙從太原逃回東京,金兵直抵太原城下。宗望軍到燕京,宋守將郭藥師投降。金兵以郭藥師為嚮導,長驅南下,勢如破竹,直撲東京。

金兵越來越近。徽宗驚慌懊惱,拉着近臣蔡攸的手說:「沒有想到金人會這樣!」說着氣塞昏迷,跌倒在床前。群臣趕忙灌藥急救。徽宗甦醒過來,索要紙筆,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12月,太子趙桓(欽宗)即位,改年號為靖康。其父為教主道君皇帝,稱太上皇。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貫等人聽說金兵已經渡過黃河,決定連夜向南逃竄。徽宗僅帶蔡攸及內侍數人,以「燒香拜佛」為名,匆匆逃出東京,跑到亳州,又從亳州逃到鎮江去避禍。童貫和殿前都指揮使高俅也率領勝捷軍和禁衛,以保護徽宗為名隨主狂逃,他們在泗州境追上徽宗。蔡京也以「扈從」為名帶領家人逃到拱州。

在金兵深入的嚴重威脅下,北宋分裂為「降和」與「戰守」兩派。一貫與人民為敵、只顧個人私利的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張邦昌等人包圍欽宗,主張棄城逃跑求和;與此相反,少數愛國將領以李綱為代表,則主張依靠士兵和人民守城抗戰。在士兵和人民的愛國熱情與抗戰的要求支持下,「戰守派」暫時掌握了守城的兵權。欽宗幾次想逃,都被李綱設法勸阻下來。當禁衛軍的將士聽到欽宗不離京的消息時,都高呼萬歲。欽宗被迫出面,宣諭將士,決定固守,將士都感泣流涕,聲勢壯烈。李綱被任命「親征行營使」,積極布置防務,開封人民自動起來捕捉奸細,幫助軍隊準備守城器械,並紛紛參軍。

金兵包圍宋都開封,數度攻城,李綱親自督戰,守城軍民奮勇擊敵,金兵終不得逞。但欽宗與「降和派」仍然恐懼金人,不顧李綱等反對,遣使犒勞敵軍,向金人求和。金人勒索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帛布百萬匹,牛馬數萬頭,並要求北宋割讓太原、中山(河北定州)、河間三鎮。北宋皇帝尊金主為伯父,並以親王和宰檙到金營做人質,送金兵過河,才允退兵。欽宗甘做兒皇帝,對金人要求一一依從,下令在城內用軍法搜括金銀,先後得金三十餘萬兩,銀一千二百萬兩,並將珠玉寶器、珍禽異獸等送往金營。

金兵北退後,北宋朝廷內主和派又得勢,他們毫不顧及金人再度南侵的可能,不但不乘時採納李綱、種師道的建議,依靠人民整頓北方防務,反而把李綱貶斥出開封,解除種師道的兵權。此時南逃的宋徽宗也從鎮江返回開封,依然過其荒淫腐朽的末日生活。

公元1126年秋,金太宗再度發兵南侵,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宗望為右副元帥,仍分東西兩路進兵。11月25日,金軍先頭部隊到達東京開封。欽宗趕忙派何栗到金營求和,何栗膽戰心驚,嚇得連馬都上不去。何栗到金營後,宗翰、宗望對他說:「我們不想滅宋,叫趙佶來商議割地,我們就退兵。」何栗唯唯聽命,回報欽宗。欽宗決定自己到金營去議和投降。

閏十一月三十日,欽宗到金營見宗翰、宗望。宗翰、宗望索取降表。欽宗叫何栗等起草。降表寫道:「上皇(徽宗)負罪以播遷,微臣(欽宗)捐軀而聽命。」跪倒在金軍的面前,俯首稱臣。宗翰對欽宗說:「兩國既和,恐四方聞京城陷而生變,請遣使曉諭。」欽宗滿口答應照辦。

金人盤踞開封期間,縱兵屠殺劫掠。先後扣留欽宗、徽宗,勒索金、銀、帛等物,用一些無恥的漢奸官吏助其反復搜括;又索取皇帝儀仗、各種珍寶、天文儀器及百工技藝,最後盡俘趙氏宗室、后妃、公主等,甚至連徽宗、欽宗也一拼擄去。金朝下令廢掉徽、欽二帝,隨軍擄走當奴隸,先被押送至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公元1135年徽宗被折磨而死。欽宗與其父徽宗先被囚於五國城,後又遷囚燕京,於1161年瘐鬱而亡。總計北宋自太祖趙匡胤開國,傳至欽宗,共歷九主,凡一百六十七年而亡。著名史學家蔡東藩有詩歎道:父子甘心作虜囚,汴京王氣一朝收。當年藝祖開邦日,那識雲礽被此羞?

金人臨退前,挾持北宋投降派首領之一、原宰相張邦昌在開封立其為楚帝,統治黃河以南地區。廣大人民對張邦昌等賣國賊極度痛恨,堅決不予承認;一般官僚也都傾向於趙氏宗室近支僅存的康王趙構。金人北撤後,張邦昌的傀儡政權即告瓦解,他們紛紛向趙構勸進,擁護他作皇帝。公元1127年6月,靖康二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高宗。從此宋廷開始南遷。

趙構是徽宗趙佶第九子,是欽宗趙桓的弟弟。他所建立的南宋王朝,仍是腐朽北宋王朝的繼續。南宋初,金人不斷南侵,朝廷內投降與抗戰兩派相互排斥更形劇烈。投降派以黃潛善、汪伯彥和臭名昭著的賣國賊秦檜等,抗戰派則以李綱、宗澤、岳飛等人為主。民族英雄岳飛字鵬舉,河南湯陰人,是佃農出身,參軍後屢次擊敗金軍,建立許多戰功,並帶出一支堅強的抗金隊伍。他軍紀嚴明,軍中有「凍死也不私進民宅,餓死也不拿百姓一粒糧食」的口號,深得人民愛戴,日益成為金人畏懼的抗金名將。

公元1140年,岳飛又大敗金兀朮的軍隊,有望恢復宋朝北方失地,於是壯烈地寫道《滿江紅》一詞,表達對敵人的仇恨和收復失地的決心,氣魄宏偉,聲調高昂: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可惜,岳飛壯志未酬,1141年他就被以高宗和秦檜為首的南宋統治集團殺害。他們急迫地用十二道金牌將正與金兵浴血奮戰的岳飛召回來,以莫須有的「違背軍令」的罪名將岳飛和他的兒子岳雲一併處死了。金人最怕岳飛及其所率領的軍隊,常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人聞岳飛死,全軍酌酒祝賀;而中原廣大軍民聞岳飛被害,仰天長嘯,痛哭流涕!

金兵侵入長江以南地後,南宋官軍大部望風而逃;宋高宗趙構也一路逃奔,由臨安(即杭州,時為臨安府)而越州(浙江紹興)、明州,又乘船逃到海上,金兵也下海窮追三百餘里,不及而還。金兵蹂躪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沿途燒殺搶掠,並焚毀了建康、明州、臨安、蘇州等繁華大城市。但江南民眾英勇抗金,奮起抵抗,終令金兵被迫撤退。

金兵北撤後,宋高宗才從海上回來,正式定都臨安,又過起了奢侈糜爛的生活。在與金人議和成功後,宋高宗在臨安大造宮殿,僅花園就多至四十餘所,南宋王朝又在臨安開設酒樓和妓院,官僚們大但賄賂公行,花天酒地,並多兼營商業和高利貸生意。南宋統治者把臨安變成荒淫墮落的樂園,早已忘掉了中原的失地和人民。當時的詩人懷着悲憤的心情,描寫了偏都臨安的情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正是南宋腐朽統治者末日生活和心理的真實寫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