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北宋諸帝

北宋
(西元960---1126年,共167年)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繁榮的王朝,它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基本上消滅了我國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地方割據的局面。它經濟發達,商業興盛,科學先進,發明了活字印刷、指南針和將火藥廣泛應用於軍事,這三大科技成果,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它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先進大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屢屢屈服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北宋共九帝,其中病死的五帝,死因不明的一帝;因箭傷屢發致死的一帝;城破國亡被金兵俘走後受折磨而死的二帝。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名趙匡胤(西元927—976年),後周殿前檢點,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17年,病死,後人又懷疑為其弟趙匡義所害,終年50歲,葬幹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

  趙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父趙弘殷時遷居洛陽。他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喜愛武藝,得到了郭威的賞識。後他又參預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時,他又因戰功而升任殿前都點檢(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掌握了後周的兵權,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後,其子柴宗訓繼位,時僅7歲。趙匡胤和弟趙匡義。幕僚趙普密謀篡奪皇位。

  西元960年正月,鎮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和定州(今河北省定縣)有人來汴京報告說,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擊後周。後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禦敵。甲辰日,行至陳橋驛(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40裏處)駐宿。第二天黎明,陳橋驛四周突然呼聲大起。趙匡胤酒醉方醒,走出臥室,只見眾將一個個手執武器,列隊站在庭前,以趙匡義和趙普為首齊聲說道:“諸將無主,願請點檢做天子。”眾將又不等趙匡胤回答,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身上,然後一齊下拜,高呼“萬歲”。這一件事,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接著,趙匡胤帶領大軍返回汴京。後周大臣韓通聞變,忙從內廷飛奔回家,準備組織兵力對抗。走到半路,趙匡胤部下就將他殺死。宰相范質、王溥在威脅下屈服。正月5日下午,趙匡胤廢去柴宗訓,稱帝,建國號為宋,定都汴京,史稱北宋,建年號為“建隆”。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便對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首先擊潰了後周殘餘勢力李筠、李重進等的反抗,然後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先後攻滅了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採取了許多措施。

  建隆二年(西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請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飲到一半,宋太祖說:“要不是靠眾將擁立;我不會有今日。但是,當了天子,日子也實在難受,還不如當節度使逍遙自在。如今我幾乎沒有一夜睡得安穩。”石守信等人問道:“陛下如今貴為天子,還有什麼憂慮?”宋太祖道:“我這個位置,誰不想坐啊”石守信等聽出話中有話,忙表白說:“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太祖苦笑著說:“你們雖然不會有異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將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聽,大驚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著淚說:“我們實在愚蠢,沒有想到這一點,請陛下為我們指出一條生路。”趙匡胤說道:“—個人的壽命,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人生在世,不過是為了榮華富貴,享受安樂罷了。我為你們打算,不如交出兵權,去地方上當官,購置些良田美宅,為子孫後代留下份產業,自己也可以天天飲酒作樂;快活一輩子。我再與你們聯姻。這樣,在君臣之間就沒有了猜疑,上下相安,豈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聽了這一番恩威兼施的話,第二天就知趣地稱病辭職,交出了兵權。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不久,太祖以同樣的手段剝奪了王彥超等節度使的兵權,又將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政權收歸中央。這些措施,基本上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地方割據局面。

  趙匡胤還重視農業生產,注意興修水利,減輕徭役,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趙匡胤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但是,他偏重“安內守外”,重文輕武,導致北宋日後“內重外輕”、“積貧積弱”的局面。他把大量田地賜給交出兵權的將領,又加劇了土地的兼併,使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趙匡胤雖是一員武將,卻很喜愛讀書,常手不釋卷。他跟從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時,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說,他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世宗派人去檢查;車中卻只有幾千卷書籍。世宗問他:“你是武將,要書有什麼用!”趙匡胤回答說:“我沒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只能多讀些書以增加自己的見識。

  趙匡胤稱帝後,也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疑難問題,問宰相趙普,趙普回答不出。再問讀書人,學士陶轂、竇儀準確地回答出了,趙匡胤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對於讀書不多的文臣武將,趙匡胤也總是鼓勵他們要多讀書,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趙普正是在他的鼓勵下才變得手不釋卷的。

  趙匡胤用人不問資歷。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選拔有才能而缺少資歷的人擔當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隨時留心內外百官,見誰有什麼長處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記在本子上。每當官位出缺,他就翻閱本子,選用適當的人去擔任。這又使臣下都致力於提高自己。

  趙匡胤頗有膽略。在他稱帝之初,節度使的勢力很盛,驕橫難制。有一天,趙匡胤將他們召來,授給他們每人一把佩劍,一副強弓,一匹駿馬,然後他也單身上馬,不帶衛士,和這些節度使一起馳出皇宮。到了固子門的樹林之中,又與他們一起下馬飲酒。飲了幾杯酒以後,趙匡胤突然對他們說:“這裏僻靜無人,你們之中誰想當皇帝的,可以殺了我,然後去登基。”這些節使度都被他的這種氣概鎮住了,一個個拜伏在地,戰慄不止,連稱“不敢,不敢”。趙匡胤再三詢問,他們嚇得只是埋頭不語。趙匡胤就訓斥他們說:“你們既然要我做天子,就應當各盡臣下的職責,今後不准再驕橫不法,目無天子!”節度使們都山呼萬歲,表示順從。

  趙匡胤器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個翰林學士,名叫王著,原是後周的臣子,這時喝醉了酒,思念故主,當眾喧嘩起來。群臣大驚,都為他捏一把汗。太祖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風後面大聲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攙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眾大哭,思念周世宗,應當嚴懲。太祖說:“他喝醉了。在世宗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他一個書生,哭哭故主,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讓他去吧。”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回師進入汴京皇宮時,見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就問是誰的兒子。回答說是周世宗子。當時,范質、趙普、潘美都在一旁,趙匡胤問他們怎麼處理。趙普等回答說:“應該除去,以免後患。”趙匡胤說:“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以後也沒再問起過,潘美也一直沒有向太祖提起這嬰兒。這嬰兒成人後,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還有一次,趙匡胤乘駕出宮。經過大溪橋時,突然飛來一支冷箭,射中黃龍旗。禁衛軍都大驚失色,太祖卻拍著胸膛說:“謝謝他教我箭法。”不准禁衛去搜捕射箭者。以後果然也就沒事了。陳橋驛在陳橋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處)之間。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通過。趙匡胤只得轉道封邱,封邱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趙匡胤即帝位後,反而晉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讚他忠於職守,並斥責封邱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

  趙匡胤喜歡在後園彈鳥雀。一次,一個臣子聲稱有緊急國事求見,趙匡胤馬上接見了他。趙匡胤一看奏章,不過是很平常的小事,甚為生氣,責問他為什麼要說謊。臣子回答說:“臣以為再小的事也比彈鳥雀要緊。”趙匡胤怒用斧子柄擊他的嘴,打落了他的兩顆牙齒。臣子沒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齒置於懷中。太祖怒問道:“你拾起牙齒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說:“臣無權告陛下,自有史官會將今天的事記載下來。”太祖一聽,頓然氣消,知道他是個忠臣,命令賜賞他,以示褒揚。

  西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軍政人事都委託趙匡義代理。趙匡義白天處理朝政,晚上去萬歲殿探望兄長。癸醜日傍晚,天上下著大雪,趙匡義還在禦房批閱奏章。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趕來傳旨,說皇上召他快快去萬歲殿。他連忙趕去,只見趙匡胤在床上氣喘急促,朝著他一時講不出話來,只是睜大眼望著門外,不知是什麼意思。趙匡義命令在床邊侍候的太監退出。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只聽見殿內似乎是太祖在和趙匡義說什麼話,聲音隱約,時斷時續,難以聽清。過了一會兒,又見殿內燭光搖曳著映在牆上,時明時暗,像是趙匡義在躲閃著什麼。接著有斧子戳地的聲響,繼而是太祖激動的聲音:“你好好去做!”這時,趙匡義跑到門口傳呼太監即速去清皇后,皇子前來。皇后、皇子趕來,太祖已經死去。據此,後人有種種猜疑,有的說趙匡義進殿后,趁太祖昏睡時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費氏。太祖醒來,見狀大怒,拋出斧子去擊趙匡義,趙匡義閃開,斧子戳地;有的說太祖覺得有鬼纏身,趙匡義替他舞斧驅鬼,所以有斧子著地之聲;有的認為是趙匡義謀殺太祖。至今這燭影斧聲仍為千年疑案。

  趙匡胤死後的廟號為太祖。



宋太宗(趙匡義)

  宋太宗,名趙匡義(西元939~997年),太祖趙匡胤弟。趙匡胤死後繼位。在位22年,因箭傷屢發而死,終年59歲,葬於永熙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

  趙匡義,又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窘。他曾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太祖為帝,並為殿前都虞侯,領睦州(今浙江省建德縣東)防禦使。後加中書令,封為晉王。時太祖寵倖金城夫人。趙匡義屢次勸諫太祖要遠女色.重國事,太祖不聽。有—天,太祖在後苑召趙匡義陪宴,並邊飲灑邊射獵。太祖拿了一大杯酒一再勸趙匡義喝下,他推辭不了,就指著庭下花叢中的一朵鮮花說;“如果金城夫人親手去將這朵花折來,我就喝。”太祖就命金城夫人去把那花折來。這時趙匡義拉足弓弦似欲射獵別物.忽然轉身一箭射死了金城夫人,然後扔弓哭拜在地,抱著太祖的腳說:“陛下剛剛得到天下,應該以國事為重啊。”太祖見他忠心,又是自己的親兄弟,就沒有怪罪。太祖于西元976年10月在燭影斧聲中死去,他於同月繼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趙匡義在位期間,繼續推行統一全國的政策,迫使吳越王錢椒納土歸宋,出兵攻滅北漢,又數次大舉北攻遼國,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因準備不周,均遭大敗,並使與遼國的關係轉為被動。他又繼續加強中央集權,用文人執政,使儒學漸漸抬頭。他注意農田水利,繼續鼓勵墾荒,使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但對百姓的盤剝頗重。晚年,他血腥鎮壓了四川地區的王小波、李順起義。

  趙匡義也很喜歡讀書,並最愛讀《太平御覽》,常常從上午瀆到下午。他也重視文人。當時隨南唐李煜、吳越錢椒等國君來汴京的臣子,在這些舊主亡故以後,因處境惡化而口出怨言。趙匡義知道了,並沒有加罪於他們,反將他們全部錄用,建造書館,讓他們編修《冊府元龜》、《文苑藝華》、《太平廣記》等文籍,並給他們提供了很優厚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使這些人心滿意足,大都潛心撰書,直至老死。

  西元979年,趙匡義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興縣東)被遼軍戰敗,全軍潰逃。遼兵緊迫,御用器物和妃嬪都被奪去,他脫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後箭傷每年都要復發。西元996年秋,趙匡義箭傷又復發。同年8月,立三子趙元侃為太子,命李沆、李至為太子賓客,負教育之責。西元997年3月癸巳日,趙匡義病死于汴京萬壽殿西階。太子遵遺命在靈柩前繼位。

  趙匡義生前寵養桃花犬,趙匡義病倒,它就拒絕進食。趙匡義死,它大聲哭嚎,陡然瘦了下去。時人都稱它為忠犬。

  趙匡義死後的廟號為太宗。


宋真宗(趙 恒)

  宋真宗,名趙恒(西元968~1022年),原名趙德昌,後又改名元休、元侃。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後繼位。在位25年,病死,終年55歲,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縣東南蔡家莊)。

  趙恒,先後受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太宗晚年迷信相術,曾召一僧人入宮給子侄諸王看相。僧人看了幾個子侄,只有趙恒還在睡覺,沒有出來。僧人卻奏告說:“我遍觀諸王,命都不及壽王。”太宗說:“你還沒有見過他,怎麼知道他的命最好?”僧人說:“我剛才見站在壽王門前的3個僕人,他們都具有日後成為將相的器度。僕人尚且如此,他們的主人自然更高貴了。”於是,太宗就立趙恒為太子。太宗於西元997年3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平”。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也能注意節儉,政治較為安定。

  西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聖宗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恒問計於群臣。副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恒同意御駕親征,由寇准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恒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准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乘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恒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士氣大振。寇准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經過寇准的堅持和使者曹利用到遼營一再討價還價,於12月正式議定由宋朝送給遼以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換得遼軍撤走。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從此,歲幣成為北宋人民長期的沉重負擔。

  趙恒後又聽信王欽若的讒言,怨恨寇准迫使他親征,冒—了風險,撤掉了寇准的相位,信用王欽若、丁謂等奸人為相,偽造“天書”,封禪泰山,提倡佛、道、儒教,大搞迷信活動,廣建宮觀,勞民傷財,政治腐敗,社會矛盾趨於尖銳。

  西元1021年,趙恒起病。第二年2月,病重,戊午日,命太子繼位,不久死于汴京宮中的延慶殿。趙恒死後的廟號為真宗。


宋仁宗(趙 禎)

  宋仁宗,名趙禎(西元1010一1063年),原名受益。真宗第6子。真宗病死後繼位。在位42年,病死,終年54歲,葬於永昭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孝義堡)。

  趙禎,先後封為壽春王、異王。真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真宗於西元1022年2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天聖”。

  趙楨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都有所發展。他的生活也較檢點。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趙楨問從哪里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幹。趙楨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還有一次,趙禎早晨醒來對近侍說:“昨天晚上我肚子餓得很,睡不著想吃燒羊。”近侍問道:“陛下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採辦?”趙禎說:“我如果一開口,下面就因為這是我的命令,去大肆擾民,所以還是不開口的好。”

  諫官王素曾勸諫趙楨不要親近女色,仁宗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仁宗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講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一天,趙楨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趙禎懷中有一份奏摺,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麼奏摺?”趙禎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家裏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趙禎沒有介面。太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備採納嗎?”趙禎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太監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採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趙禎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後,皇后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餘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趙禎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另一方面,仁宗在位期間,土地兼併逐漸嚴重,官吏、軍隊人數和俸餉大大增加,冗官、冗兵、冗費嚴重,國家財政空虛。西夏和遼不斷進攻,他又屈辱求和,分別以納歲幣或增納歲幣屈服于夏、遼。統治集團內部又矛盾重重,人民起義不斷爆發。為了挽救危機,他任用范仲淹為副宰相,負責進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由於皇親國戚、貴族大臣的激烈反對,趙禎又罷免了范仲淹,使新政沒能實現,逐漸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西元1063年3月辛未日,趙禎病死于汴京宮中福寧殿。遺詔由太子趙曙即位,進曹皇后為太后,喪禮必須從簡。趙禎死後的廟號為仁宗。


宋英宗(趙 曙)

  宋英宗,名趙曙(西元1032~1067年),仁宗養子。仁宗病死後繼位。在位4年,病死,終年36歲,葬於永厚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孝義堡)。

  趙曙,太宗重孫,商恭靖王趙元汾孫,濮安懿王趙允讓13子。年幼時被仁宗接入皇宮撫養,後歸家。5歲時,仁宗賜名為宗寶(一為宗實)。西元1050年為嶽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史。西元1055年被立為太子。仁宗於西元1063年3月病死,他于同年4月壬申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治平”。

  趙曙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曾公亮、文彥博等,政治守舊,不思改革,但與遼,西夏沒有發生戰爭。

  西元1066年11月,英宗病倒,即命學士張文定前來。英宗神情淒慘,靠在茶几上對張文定說:“好久不見學士了。”又指著榻上的一張紙。張文定見上面寫著:“明日降詔立皇太子:”八字,卻沒有寫上皇太子為何人,知道是要徵求自己的意見。他就極力稱讚皇上的長子趙頊,趙曙點頭表示同意。張文定捧紙清趙曙寫上,趙曙已無力運筆,只寫了三個筆劃最簡單的字:“大天王"。西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趙曙病死于汴京宮中的福寧殿。

  趙曙死後的廟號為英宗。


宋神宗(趙 頊)

  宋神宗,名趙頊(西元1048~1085年),原名仲鋮。英宗長子。英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8年,病死,終年38歲,葬於永裕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堡)。

  神宗趙頊,先後封為淮陽王、穎王。英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他喜歡讀《韓非子》一書,讀後說:“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英宗於西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熙寧”。

  趙頊即位後,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嚴重局面,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他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廢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變法。新法推行了十幾年,使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但是,新法觸動—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員的強烈反對。當時,有個地方發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就說這是王安石變法不當,引起老天發怒。西元1073年,河北地區遭受大早,災民被迫逃荒。有個保守派官員趁機畫了一幅流民圖呈送給趙頊說:“早災是由於王安石變法造成的,只要停止變法,罷免了他,老天一定會降雨消災。”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趙頊面前哭訴王安石搞亂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動搖了,王安石先後兩次被迫辭職,以後就一直沒有出來做官。王安石辭官後,趙頊還把大部分新法維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

  在對西夏的戰爭中,他前期任用王韶,獲得了熙河戰役的勝利,收復了兩千里故漢地。後期任用宦官李憲,因指揮失當在靈武遭致慘敗。神宗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達旦未眠,因此得病。

  西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趙傭為太子,囑咐由高太后協同處理國事。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宮中的福寧殿。

  趙頊死後的廟號為神宗。


高太后(宣仁太后)

  高太后(西元1032~1093年),英宗皇后,神宗生母。實際執掌朝政9年,病死,終年62歲,葬於永裕陵(與神宗同處)。

  高太后,毫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宋仁宗明道二年(西元l032年)出生於一官宦世家,其小姨為曹太后(仁宗皇后)。她4歲時被接入宮,西元1065年被英宗冊封為皇后。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哲宗繼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分聽政。

  高太后執政期間,“以複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范純仁等,廢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史稱“元枯更化”又應西夏的要求,將王安石變法期間宋侵佔西夏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今寧夏東部和陝西省北部)還給西夏。

  高太后以崇尚節儉,辦事公正特別是注意約束外戚和嚴守封建婦德而著名。她汲取五代時期封建倫理道德的淪喪,權臣武將跋扈橫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訓,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特別注重宣揚儒家的封建禮教倫常觀念。社會上也形成了一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學。

  高後的弟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很長時間,當時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後謝絕說:“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應,最後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

  高太后的兩個侄子公繪,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了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見奏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準不高,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奏章?”公繪說出了這是邢恕的主意並代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請還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由於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

  元祐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呂防、範純仁等入內,對他們說:“我死以後,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幾天後,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終年62歲,諡號為宣仁聖烈皇后。


宋哲宗(趙 煦)

  宋哲宗,名趙煦(西元1077—1100年),原名傭。神宗第6子。神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5年,病死,終年24歲,葬於永泰陵(今河南省鞏縣堤東保)。

  趙煦,封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神宗於西元1085年3月戊戌日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元祐”。

  趙煦即位時,年僅9歲,由高太后執政。有一天,按照禮儀應由他接見契丹使者。臣子蔡持正恐怕趙煦年幼,見了遼人的容貌、服飾奇異會受驚嚇,出洋相,有損國威,就先一日對趙煦仔細地介紹契丹使者的容貌和服飾,請他不要驚奇,還重複講了幾十遍。哲宗聽了不做聲,等蔡持正不講了,趙煦忽然嚴肅地問道:“契丹使者是人嗎?”蔡持正回答說:“當然是人。”趙煦說:“既然是人,我怎麼會怕他呢?”蔡持正沒想到9歲的趙煦竟有如此主見,忙惶惶然退下。

  高太后死後,哲宗親政。第二年改年號為“紹聖”,表示要“紹述”(繼承)神宗之志,他恢復了青苗、免役等王安石制定的新法。起用章悼、曾布等新黨執政,貶斥舊党呂大防、劉摯等人,追奪司馬光、呂公著贈諡;加強西北防務,擊退西夏的攻掠。在對內對外方面,他對新法都有所繼承。

  西元1099年冬,哲宗病倒。第二年正月已卯日病死於汴京,終年24歲。

  趙煦死後的廟號為哲宗。


宋徽宗(趙 佶)

  宋徽宗,名趙佶(西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為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裏處)。

  趙佶,先後被封為遂甯王、端王。哲宗於西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趙佶即位後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免,時稱六賊。趙佶還以“紹述”的旗號,定司馬光、文彥博等臼余人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為“元符黨人”,刻石朝堂,以示貶斥。

  趙佶生活窮奢極侈,和六賊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木:修建華陽宮等宮殿園林。他派朱勳設立蘇杭應奉局,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運送汴京,修築“豐亨豫大”(即豐盛、亨通、安樂、闊氣的意思)的園林,名為“艮嶽”,將北宋政府歷年積蓄的財富很快揮霍一空。“花石綱”又害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誰家只要有一花一石被看中,朱勵就帶領差役闖入民戶,用黃紙一蓋,標明這是皇上所愛之物,不得損壞,然後拆門毀牆地搬運花石,用船隊運送汴京。有一次船運一塊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強征了幾千民夫搖船拉纖,遇到橋梁太低或城牆水門太小,朱勵就下令拆橋毀門。有的花石體積太大,河道不能運,朱勵就下令由海道運送,常常船翻人亡。人民在此殘害之下,痛苦不堪,爆發了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趙佶又派兵進行了血腥鎮壓。

  趙佶還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

  趙佶是個書畫家,他的正書稱為“瘦金體”,並最擅長於花鳥畫。

  西元1125年10月,金軍大舉南侵,金軍統帥宗望統領的東路軍在北宋叛將郭藥師引導下,直取汴京。趙佶接報,連忙下令取消花石綱,下《罪己詔》,承認了自己的一些過錯,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長驅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著一個大臣的手說:“沒想到金國人這樣對待我。”話沒說完,一口氣塞住了喉嚨,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後,他伸手要紙和筆,寫了“傳位於皇太子”幾個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稱“太上皇”,讓位于子趙桓(欽宗),帶著蔡京、童貫等賊臣,藉口燒香倉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圍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綱擊退北返,趙佶才回到汴京。

  西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廢趙佶與子趙桓為庶人。西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據說,趙佶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歎幾聲。趙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淩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後,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祖先獻俘。爾後,趙佶被金帝辱封為昏德侯,關押于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囚禁期間,趙佶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晦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如: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於“社稷山河都為大臣所誤”,並沒有認識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導致了亡國和自己成為階下囚的結局。西元1127年7月,趙佶要派臣子曹勳從金偷偷逃到南宋,並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宋高宗)快來援救父母。”趙佶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趙佶哭著叮嚀曹勳,切記要轉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後將手帕也交給曹勳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

  趙佶被囚禁了9年。西元1135年4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國城,金熙宗將他葬于河南廣寧(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西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據協定,將趙佶遺骸運回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於永佑陵,立廟號為徽宗。


宋欽宗(趙 桓)

  宋欽宗,名趙桓(西元1100~1161年),原名宣,又名垣。徽宗長子。由徽宗禪位於他。在位2年,國亡被俘後被馬踩死,終年57歲,葬於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趙桓,西元1125年12月辛酉日。受徽宗禪讓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靖康”。

  趙桓即位時,金兵正圍攻汴京,他膽怯,準備南逃,被太常少卿李綱勸阻。在軍民強烈要求抗戰的呼聲下,他被迫起用李綱主持城防,擊退了金兵。但他又以割讓太原等三鎮、賠款幾十萬為條件,向金屈膝求和,並且制止各路援軍前乘支援。金軍北退後,他罷免李綱,同時也殺或貶黜了蔡京、童貫等賊臣。

  西元1126年底,金軍聽到他們所害怕的李綱被罷免,再次大舉南侵。他又怕又急,忙采納投降派建議,派弟弟趙構到金軍統帥宗望處去談判求和。11月,金兵圍困汴京,猛烈攻城,而宋軍軍心渙散,3萬禁衛軍逃亡了一大半,使趙桓束手無策。這時,京城中有個名叫郭京的龍衛兵小卒,胡說他能施六甲法,只要用7777個人就可以活捉金軍統帥,打退金軍。又說要選定黃道吉日,派六甲兵三百奔襲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直搗金國腹地。趙桓竟對此鬼話深信不疑,授予官職,賜給金銀財帛幾十萬,命他招募六甲兵。郭京招募一批地痞無賴拼湊成軍,一經交戰就大敗而逃金兵趁機掩殺過來,郭京藉口出城抵敵,向南逃遁了。宋軍來不及關上城門,金兵就趁機攻入了汴京。軍民紛紛要求進行巷戰,趙桓不允,派宰相何栗去金營求和。金統帥宗翰、宗望要趙桓親自去金營,趙桓只得痛哭一場,帶了大臣尹捧求降書,到金營跪拜稱臣求和。宗翰勒令他割地賠款,他都一一答應。接著,金軍查封了府庫中的金銀財物,勒索去金1千萬錠,銀2千萬錠,絹1千萬匹。趙桓更派出大批官員,三番五次地幫助金兵在皇親國戚、官吏、僧人、百姓家查抄,搜括了20幾天。金軍猶不滿足,還殺死了四個宋朝官員。

  西元1127年春,金軍又命令趙桓去金營,趙桓一到,就被扣押了起來。幾天以後,趙佶也被押送到金營。金太宗下令廢趙佶和趙桓為庶人,於三月底押回北方。趙桓又被侮辱性地封為重昏侯,後遷往韓州監禁,不久遷往五國城。幾年後趙桓又被遷往燕京,受盡了精神折磨。西元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命令趙桓任騎兵小隊長,使之在校場中狂馳不已,最後墜落地上,死於亂蹄之下。死後一年,金太宗將他葬于鞏、洛之原。後又由金世宗將他的墳墓遷到今河南省鞏縣北宋帝陵區。

  趙桓死後的廟號為欽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