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荊南武信王

建荊南的高無賴

朱溫的護衛將軍

高季興,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字貽孫,原名季昌,在後唐莊宗繼位後,為了避諱李存勖的祖父李國昌的名字,改名為季興。

高季興從小就離開了父母,到汴州商人李讓李三郎家裏當家童,他相貌出眾,而且機智過人。在朱溫佔領汴州後,李三郎主動送去大批財物犒軍,以求得朱溫的庇護。朱溫收他為養子,讓李三郎改名為朱友讓。高季興也有機會見到了朱溫,朱溫見他異常聰明伶俐,長相出眾,非常高興,便讓朱友讓收他為養子,也改姓朱。

憑藉著事實上的養孫關係,高季興進入了朱溫軍隊中任職,不久便升為牙將,經常在朱溫的身邊擔任護衛的重任。

後來朱溫和割據鳳翔的李茂貞爭奪對唐昭宗的控制權,朱溫發兵圍攻鳳翔城,長時間無法攻下。朱溫便想撤兵,眾將攻城很疲憊,也主張先撤兵,以後尋機再戰。這時,高季興卻站出來說:“現在天下的豪傑們關注此事已經一年了,不應倉促撤兵,敵軍和我們一樣疲憊,城破就在旦夕之間。大王擔心的只是敵方總是閉門不出,以消耗我們的給養和士氣。這不難對付,我有辦法可以將敵人引出來。”


機智立功敗李茂貞

正在發愁的朱溫聞聽此言,興致馬上來了,便讓高季興負責此事。高季興早已物色好了人選,高季興帶著馬景去見朱溫,馬景向朱溫說,這次去誘敵,很難活著回來,希望能照顧他的親屬。朱溫答應了他,馬景便來到城門下,向著城頭高喊:“汴軍就要東撤啦!先頭部隊已經出發了。”守城的將官聽了,以為汴軍久攻不下,真的撤退了,打開城門想出城追殲汴軍。馬景見狀,飛快地沖了過去,埋伏在後邊的汴軍也殺出來,一舉攻進城內,殲滅城內守軍九千多人。這一仗大挫李茂貞軍的銳氣,李茂貞無力再守,殺掉一些宦官,和朱溫講和,並將唐昭宗送了出來。

高季興立下大功,朱溫和眾將士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回到長安後,唐昭宗賜給高季興“迎鑾毅勇功臣”的榮譽稱號。

不久高季興又被任命為宋州刺史,做了朱溫老家的地方官員,可見朱溫對他也非常器重。後來他又隨朱溫掃平了青州(今山東益都),因功升任潁州(今安徽阜陽)防禦使,並複姓高氏。


佔據荊南

在朱溫收復荊南後,高季興又被任命為荊南留守,從此高季興便以荊南為根據地,經營起他新的人生。

荊南就是以荊州(今湖北江陵)為中心的湖北南部的一部分地方,因為此地可以西進蜀地,又聯接中原和南方,在軍事上戰略地位極高。朱溫派兵從割據的趙匡明手中收復後,便給了功臣高季興。

高季興上任時,荊南已經成了一片破敗之地。長年的戰火使當地的百姓逃亡得所剩無幾。高季興安定下來後,立即開展工作,他首先建立了完整的軍政機構,管理地方事務,像梁震等人被他招至身邊做了謀士,輔佐他將當地經濟推上了正軌。朱溫聽說了他的政績,下令嘉獎他。

梁震本是四川人,考中進士後因為遇上戰亂流落到荊南避禍。在當地他以智謀出名,高季興聽說後便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治理荊南,開始想讓他做自己屬下的要職判官。但梁震心裏不願意在荊南這個小小的地方政權中做事,但在高季興的面前又不好說出來。他便說不擔任任何職務,只以“白衣”(即做官之前的讀書人)的身份幫高季興處理政務。高季興見他願意幫忙,就答應了,對梁震高季興異常尊敬,稱他為前輩。梁震卻總是以“前進士”自稱,不肯認同于荊南官府。

因為高季興治理成效顯著,朱溫便正式任命他為荊南節度使。朱溫在世時高季興沒有什麼動作,等朱溫一死,後樑走向衰落時,高季興便開始有了獨立一方的計畫。整頓擴充軍隊,加固城池,又大量徵收賦稅,儲備軍需,他還暗中向吳和蜀稱臣,請求他們支持自己。然後高季興便發兵擴充領土,但他的軍隊很不爭氣,兩次出兵都以失敗而告終。

地方沒有到手,高季興卻損兵折將,他一氣之下停止了對後樑的供奉。梁末帝朱友貞沒能力控制他,只能再施加恩惠籠絡,封他為渤海王。

後唐建立後,李存勖下詔給高季興,撫慰他的同時要他表明對新朝的態度。有的大臣主張高季興親自去洛陽拜見後唐莊宗李存勖,以免他猜忌。

梁震堅決反對:“大王本來是梁的舊臣,和河東血戰長達二十年,成了死敵,現在河東人奪梁位,恐怕其餘怒未消。再說他的將領也難免有加害之心,還是小心為好。還有,大王現在手握重兵,佔據要地,一旦入朝,難免不被他扣留。”

高季興聽不進去,一心要去,帶了三百騎兵到了洛陽。李存勖熱情招待他,曾一度聽信大臣的話要將他留下來。郭崇韜阻止說:“天下已經安定,四方的諸侯雖然相繼奉表稱賀,但親自來的只是其子弟和將吏而已,只有季興親自來拜見,可見他是真正尊崇陛下的人,但陛下不以重禮相待,反而要扣留,那怎麼能使更遠的人來稱臣呢?恐怕一扣留他,則天下便解體了。”李存勖聽了,便放了高季興。

李存勖曾經問高季興:“我現在已經滅掉了梁,想再征服吳和蜀,你說先出兵哪里為好呢?”

高季興覺得蜀道險要難攻,就故意說:“吳國地薄民窮,打下也得不到好處,不如先打蜀。蜀地富庶,而且君主無能,百姓怨恨,發兵必勝。蜀地到手,再順流東下,取吳易如反掌。”高季興這個主意是想把後唐軍隊引向易守難攻的蜀地去消耗實力,沒成想蜀地被郭崇韜兩個月就拿下了,高季興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吃飯,刀和筷子一下子就從手中掉了,歎道:“這是老夫之過啊。”梁震卻安慰他說:“這不足為慮,唐主得到蜀後會更加驕橫,他的滅亡也指日可待了,這對我們來說怎麼不是福呢!”


僥倖逃脫

高季興從洛陽出來後,走到了襄州,還沒出後唐疆界,他心有餘悸地對左右人說:“我此行共有二失,我去朝見是一失,他放我走是一失。現在我方寸很亂,難道朝廷正讓人追殺我!”於是扔下輜重,帶人連夜沖出城去。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李存勖在他走後確實很後悔,密令襄州的守將劉訓尋機將他截留囚禁。但密令送到時高季興已經逃出了後唐邊界。好不容易回到老家,高季興心驚膽戰地對梁震說:“我不聽先輩之言,差一點就回不來了。天子很驕橫,他憑將士百次血戰才得到河南,卻誇耀說自己像手抄《春秋》一樣容易。他還豎起手指說‘我於指頭上得天下’,輕視功臣,將功勞歸於他一人。還有,他喜歡狩獵,十多天也不回來,怎麼能及時處理大事。看來我可以高枕無憂了。”

李存勖雖然後悔,但為了籠絡高季興,又封他為南平王,有了王的稱號,高季興便安安穩穩地做起了自在王。


亂世苟活做無賴

高季興的荊南地區兵不多,地不廣,但在亂世之中卻能長期生存,這並不是高季興的才幹所致,而是大國以荊南為緩衝地帶,典型的就是楚國。荊南被後唐、吳、楚和蜀夾在當中,比其他地方窮得多,高季興和他的兒子不是勸農發展經濟,而是採取了一個不光彩的做法:搶,而且是政府出兵去搶。南漢和楚向後唐進貢要經過荊南,閩進貢也要經過,因為吳將東邊的路擋住了。在這些國的貢物經過時,高季興和後來他的兒子就派兵奪為己有。等對方抗議或者出兵討伐問罪時,又毫不知恥地將財物退回,臉皮厚得無法丈量。為了得到財物,高季興還向蜀和閩稱臣,討得一點賜品,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品性,便一致給他和他的兒子起了一個恰當的外號“高賴子”,有時又叫他“高無賴”。

蜀地被郭崇韜平定後,魏王李繼岌將四十萬金帛用船送往洛陽,經過荊南時正好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高季興聽到李存勖被殺的消息,便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將財物全部搶了過去,還將十多個使者殺死。這和殺人越貨的強盜沒什麼兩樣了。

明宗李嗣源繼位後,高季興又要幾個州歸自己管轄,被明宗拒絕,他不死心,又厚著臉皮要,明宗只好口頭上答應了他,但刺史要由朝廷派遣。高季興則要讓自己的子弟去作刺史,明宗沒有答應。明宗還向他追查那四十萬金帛的下落,高季興竟恬不知恥地說:“舟船順流而下,路途數千里,要知翻船的原因,去問問水神就知道了。”李嗣源聞言大怒,下詔罷去高季興的所有官爵,發兵征討這個賴子,又讓蜀兵和湖南兵聯合夾攻。高賴子知道打不過,就縮回去固守不出,然後又急忙向吳國求援,吳國派水軍支援。由於雨季使糧草接濟困難,將士得病的很多,李嗣源命令撤兵,高季興這才躲過一難。但高季興最後也只剩下了三個州,他拿這三個州歸順了吳國,吳封他為秦王。

秦王沒當一年,高季興便一命歸西了,終年71歲,後唐明宗沒有和他一般見識,還給了他一個諡號:武信。諡號滿含褒義,也算寬容對待了,高賴子地下有知應該悔過自新,在陰間重新做鬼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