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北周

北周

(西元557---581年,共25年)

北周共有5個帝王,其中病死的2帝,國亡被廢後被殺的1帝。內爭中被廢殺的2帝。



孝閔帝(宇文覺)

  北周孝閔帝,名宇文覺(西元542-557年),字陀羅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泰死後他襲職,後廢西魏恭帝,稱帝,史稱北周。在痊不足半年,為堂兄宇文護廢殺,終年16歲,葬於靜陵(今陝西省富平縣境內)。

  北周的第一個皇帝宇文覺,生於大統八年(542年)。宇文覺9歲時就被封為洛陽郡公。

  鮮卑習俗早婚,宇文覺不到15歲便娶了西魏文帝的公主兀古月摩為妻。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覺以宇文泰世子的身份被任為大將軍。當年年底,宇文護逼西魏恭帝將帝位“禪讓”給宇文覺。第二年正月,宇文覺在長安即天王位,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這時字文覺才16歲,軍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堂兄大司馬宇文護手中。宇文覺雖然尚未成年,卻也想親自執政。對宇文護不滿的大臣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恒和宮伯乙弗風、賀拔提等看出了小皇帝的心事,便密謀策劃,請求宇文覺除掉宇文護。宇文覺心中贊成,但不敢貿然行動。於是,招集了一批武士在皇家花園講習武藝,演練擒拿捆縛本事。當年八月,這一夥人怕勢單力薄,又由李植去拉宮伯張光洛入夥。張光洛偷偷向宇文護告了密,宇文護料知這些人成不了氣候,沒有殺他們,只把為主的李植貶為梁州刺史,孫恒貶為潼州刺史,把他們從小皇帝身邊調走。

  誰知宇文覺並不甘休,老想召回二人。宇文護只得耐著性子向小皇帝進行“哭諫”,他說:“天下至親莫如兄弟,若是兄弟互相猜疑,那世間還有可信之人嗎?叔父囑託我幫陛下治理國家,如果陛下能獨立料理朝政,名揚天下,為兄也就死而無憾了,可是陛下現在年紀尚小,我擔心除掉了我以後大權落到奸臣手中,那時候非但對陛下不利,連國家也將滅亡,叫我有何面目去見地下的叔父!我既是陛下長兄,又當了宰相,還能有什麼想法!望陛下三思,切勿聽信讒言,疏遠骨肉。”這一席話說得懇切合理,宇文覺只得停止召回李、孫二人。

  仍在宇文覺身邊的乙弗鳳怕日子長了一切都成泡影,便加緊謀劃,準備由宇文覺設禦宴招待群臣,乘機幹掉宇文護。此事又被張光洛告密。宇文護立刻召集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商討對策。賀蘭祥等勸宇文護廢掉宇文覺,殺其同黨。當時尉遲綱掌管禁軍,很容易辦到。宇文護便派尉遲綱進宮通知乙弗風等去商議國事,等他們一到,便一個個被活捉生擒。接著下令撤銷了宮廷宿衛,宇文覺才發覺形勢不妙,忙命宮女太監操起兵器自衛。宇文護派賀蘭祥逼宇文覺退位,廢為略陽公。乙弗鳳、孫恒等也都成了刀下之鬼。一個月後,宇文覺又被殺,葬於靜陵,諡“孝閔帝”。


明 帝(宇文毓)
  北周明帝,名宇文毓(西元534-560年),小字統萬突。宇文泰長子。宇文護殺死孝閔帝后,迎立他為帝。在位2年,又被宇文護毒死,終年27歲,葬於昭陵(今地不可考)。

  北周明帝宇文毓生於永熙三年(534年)。宇文毓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他16歲開始從政,先後被封為寧都郡公,開府儀同三司、宜州刺史,並以大將軍身份鎮守隴右。三弟宇文覺稱帝后,他進位柱國,擔任岐州刺史。在任期間,勵精圖治,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

  孝閔帝元年(557年)九月,宇文護廢了宇文覺之後,派人前往岐山迎宇文毓回長安,立為天王。

  宇文毓有能力、有主見,雖是由宇文護扶持上臺的,卻並不願意當傀儡,急於親自理政。宇文護見他聰明能幹,便於第二年(559年)正月上表歸政。

  字文毓開始親自處理政事。他注意節儉,不用絲綢錦繡雕刻之物,嚴禁官吏貪污,努力清明吏治。他重視發展文化,專門召集了80余名文人在麟趾殿校刊經史,又百采眾書,編成《成譜》500卷,對當時的學術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為人寬容,君臣關係相對融洽,對外又打退了吐谷渾的侵犯。因而威望與日俱增。同年八月,宇文毓正式稱帝,年號武成。

  宇文護見年輕皇帝威權日增,感到對自己不利,便於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指使其親信專管禦膳的膳部中大夫李安,在糖餅中放了毒藥。宇文毓吃後頭暈目眩,上吐下瀉,鼻口流血,雖經御醫百般診治,還是不見好轉。他自知中了暗算,不久人世,就口授了一篇遺詔,表示對於未能實現統一,深感遺憾。又說:“我兒子年幼,不能當政。我弟弟魯公宇文邕寬仁大度,人所共知。能夠使我周朝發展強大的,一定是他!希望諸位大臣有始有終,輔佐他治理國家!”

  宇文毓終年僅27歲。葬於昭陵,廟號“世宗”,諡號“明帝”。


武 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名宇文邕(西元543-578年),字禰羅突。宇文泰第四子,明帝弟。明帝被宇文護毒死後繼位。在位18年,北伐突厥途中病死,終年36歲,葬於孝陵(今地不可考)。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生於大統九年(543)。內除權臣,外滅北齊,征伐突厥。為北周最有作為的皇帝。

一、謀求親政 力除權臣

  宇文邕登基後,決定集中精力搞好內政,增強國力,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當時北齊的政治十分昏暗,皇帝大臣們只顧淫樂,不理朝政,國家形勢江河口下,漸漸失去了經濟上和軍事上的優勢。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渴望統一,過上安穩的生活。宇文邕見是消滅北齊的好機會,便派人用重金買通北齊境內的一些官民作為奸細,刺探北齊的軍事情報。為了爭取與突厥聯兵伐齊,又派楊薦、王慶去向突厥首領木杆可汗聯絡,要求娶木杆的女兒阿史那氏為皇后。北齊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恐懼,急忙派出使者攜帶重金也去向突厥求婚。木杆可汗貪圖北齊的錢財,準備把楊薦和王慶扣押起來交給北齊處置。幸虧楊薦臨危不懼,陳述利弊,說得木杆可汗理屈詞窮,才改變了主張,答應與北周聯合攻打北齊。保定三年(563)十月,北周派楊忠率領一萬騎兵與突厥聯軍從北路伐齊,大將軍達奚武帶領三萬步騎從南路包抄,兩軍定于晉陽(今山西太原)會師。楊忠率領的北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接連攻克北齊20多城。可惜在攻打晉陽時,突厥軍見齊軍勢盛,不肯交戰,率先撤退,以致周軍失利。南路周軍聞訊後也只好退兵,第一次大規模的伐齊戰爭失敗了。

  這次敗仗使武帝宇文邕感到非常惋惜,他想立即組織兵力再伐北齊,可是,掌握國家實權的宇文護卻不那麼積極了。

  武帝開始解決宇文護的問題。宇文護自宇文泰死後,一直大權在握,他自恃是皇兄、開國元勳,越來越飛揚跋扈。他相府的衛兵比皇宮還多,沒有他的手令,皇上也調不動兵馬。他的兒子和部下貪殘驕橫,引起民憤。以致武帝每次在宮中遇見宇文護時都要先行家弟之禮。二人一同去看望太后時,往往太后賜宇文護座位,而讓武帝站在其旁。對於這一切,宇文邕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只因時機未到,只得裝聾作啞,不加干預。天長日久,許多大臣也都覺著宇文護不大像話,以致連與他極其親近的庾季才都勸他歸政天子,回家養老。宇文護從此便疏遠了庾秀才。

  武帝的親弟弟衛公宇文直一向和宇文護關係密切,後來因為沌口之役打了敗仗,被宇文護免職,也懷恨在心,力勸武帝誅殺宇文護,指望由自己來取代其大塚宰的地位。武帝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便秘密與衛公宇文直及右宮伯大夫宇文神舉、內史下大夫王軌、右侍上士宇文孝伯等謀劃幹掉宇文護。

  建德元年(572)三月的一天,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武帝在文安殿見過之後,又準備帶宇文護去拜見太后,並對他說: “太后年紀大啦,喜歡喝酒,雖然我多次勸她戒酒,她都不聽。兄長今天去朝見她,希望能再勸勸。”說著,武帝從懷中拿出周成王勸人不要釀酒和酗酒的名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讓他以此諫太后。到含仁殿后,宇文護按照武帝的囑咐,在太后面前念起《酒誥》武帝趁其不備,在他身後掄起玉埏,對準其頭部猛然一擊,字文護應聲倒地。武帝隨手拿出禦刀讓宦官何泉殺掉宇文護。何泉哪里經歷過這種場面?驚恐之餘,砍了幾下,也沒傷著他。這時隱藏在殿內的宇文直一躍而出,手起刀落,宇文護立時身首異處,成了刀下之鬼名武帝又令長孫覽等火速行動,把宇文護的兒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於是,武帝開始親攬朝政。

二、勤內攘外 身死征途

  親政以後,武帝宇文邕把注意力集中於國內調整,發展生產,吸收均田農民充當府兵,擴充軍備,加強實力。

  建德四年(575)七月,武帝正式下詔討伐北齊。他動用了18萬大軍開赴齊境,以王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崇、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宇文憲、楊堅等領兵重點出擊,向北齊全面推進。武帝親自率領6萬軍隊直趨河陰(今河南孟津縣),北周軍紀嚴整,禁止官兵在北齊境內踐踏莊稼、砍伐樹木、搶掠民財,違令者一律斬首。不久,北周攻下河陰、洛口(今河南鞏縣)和河陽(今河南孟津縣) 等地,在攻打潭城(今河南孟津縣)時受阻,20多天過去了,可戰場上仍無突破。武帝心急如焚,忽然生起病來,不得不退兵回長安療養。于翼、宇文憲等將領雖然接連攻克了北齊30多城,最後也都放棄不守,回師周土。

  這次出征雖然沒有達到滅齊目的,但卻大大挫傷了北齊的元氣,也使武帝清楚地看到北齊已經沒有力量與北周抗衡了。

  建德六年(577)正月,北周攻下鄴城,齊主逃往青州,被周師追及,當了俘虜。北齊正式滅亡。北周計得州50,郡162,縣380,戶3032500、武帝終於實現了多年夙願,統一了北方。接著又攻取江北、淮南,版圖擴展到長江北岸,為隋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統一北方以後,武帝並沒有居功自傲。他仍然致力於北周朝政。他在北齊地區繼續推行滅佛政策,使整個中原地區四萬餘所寺廟全部成為王公宅第,300余萬僧徒統統成了政府編戶百姓,當兵的當兵,務農的務農。他下令放免奴婢和雜戶,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他還提倡節儉,經常穿布制的皇袍,蓋布被,取消了皇宮中那些華麗的裝飾品。並削減宮女,後宮只留皇妃等10人。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因突厥騷擾北周邊境,武帝統率五路大軍討伐突厥。多年的戰爭使武帝積勞成疾,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在雲陽宮。他預感到自己難以康復,便下令火速召見宗師宇文孝伯,叮囑後事。當夜,他授宇文孝伯為司衛上大夫,統帥宿衛軍,負責鎮守京城,以備不測。後來,武帝的病情不斷惡化,寫在遺詔說:“我原來準備繼承祖宗遺志,順應民心,削平各方,一統天下。可惜如今患重病,無法實現這一大志了。”命令傳位於太子宇文贇,喪事要從簡。六月,在返回長安的當天晚上便離開了人世。終年36歲。葬於孝陵,廟號“高祖”,諡號“武帝”。


宣 帝(宇文贇)
  北周宣帝,名宇文贇(西元559-580年),字乾伯。北周武帝長子。武帝病死後繼位。在位1年,禪位於太子,後病死,終年22歲,葬於定陵(今地不可考)。

  宇文贇為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子,剛滿兩周歲即承襲魯國公爵位。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殺了宇文護親自執政後,14歲的宇文贇又以長子身份被立為太子。

一、浪蕩公子 屢教不改

  悠閒舒適的宮廷生活,使宇文贇漸漸養成了喜歡受人奉承的毛病,整天與一幫專事阿諛的小人混在一起。負責管教太子的官員左宮正宇文孝伯見太子不成器,不得不向武帝宇文邕報告。武帝嚴肅地說:“你家世代耿直,盡心盡忠。從你剛才所言看來,真有乃父家風。”宇文孝伯笑著說:“並非難於直言,難在使他接受啊!” 武帝不無感慨地說:“為了教正太子,怎麼會怪罪於你呢!”隨後,武帝便又任命尉遲運為右宮正,讓他們二人共同負責管教太子。

  武帝為了讓太予建立功業,樹立威望,於建德五年(576)二月命他巡撫西部邊境,討伐吐谷渾,並特地派了名將王軌和宮正宇文孝伯從行。誰知這次出征,太子非但寸功未立,反而與宮尹鄭譯、王端等佞幸小人在軍中胡作非為,聲名狼藉。八月,大軍返回長安,王軌等立即一五一十向武帝作了彙報。武帝聽後,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便下令將太子和鄭譯等痛打一頓,然後把鄭譯等人開除的開除、責罰的責罰,以示懲戒。不料太子的膽子越來越大,背著武帝又把鄭譯等人召回東宮鬼混,一如當初。鄭譯善於拍馬,還討好地說:“殿下何時能當皇上?”宇文贇聽了這話,甭說有多高興,自然和鄭譯更加熱乎。

  周武帝望子成龍,對太子管教不能說不嚴,每次朝見,都要求他和一般大臣一樣,無論隆冬盛夏,不得偷閒休息。見他嗜酒,特地禁止宦官給東宮送酒。有了過失,也常常揍他。後來見他越來越不像話,還直截了當地警告他:“自古以來太子被廢的有多少?別的兒子難道不可以立嗎!”並且下令東宮官吏將太子的言論行動一一記錄下來,每月向他報告。這一手倒起了點作用,宇文贇開始有點害怕起來,於是竭力偽裝掩飾,做出一副知錯改悔的樣子,把東宮官吏們哄騙得個個信以為真,連武帝也不再能聽到他做的壞事了。

  宣政元年(578)五月,武帝親自率大軍討伐突厥,二十七日走到雲陽(今陝西涇陽),突然得病,過了二天,仍不見好轉,只得下令停止進軍,讓驛馬把宇文孝伯召到雲陽別宮,武帝拉著宇文孝伯的手深沉地說:“我自知不會好了,後事就託付給你。”當夜,任宇文孝伯為司衛上大夫,總領宿衛兵,又命他乘驛馬急速馳回京城長安鎮守,以備不測。六月初一,武帝病重,回到長安,當夜去世。宇文贊盼望已久的皇位終於到手,是為宣帝。次年,改元大成。

二、倒行逆施 為所欲為

  即位伊始,宇文贇這個暴君便真相畢露。武帝的屍骨還沒有殯葬,他便摸著身上被武帝打過的傷痕,恨恨地罵道:“早該死了!”又將武帝的宮人不問年齡大小,長得美醜,全部接收去供他發洩獸欲。他的親信鄭譯也一步登天,由吏部下大夫越級提拔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宣帝把朝政完全交給這個奸佞小人去處理。六月二十三日將武帝安葬之後,宣帝便開始清除異己,殘害忠良。

  即位以來,宣帝宇文贇帶頭敗壞法制,以刑法太重為名廢除了武帝時制訂的《刑書要制》,又多次實行赦免,不問罪惡輕重,將刑事犯統統釋放。結果,犯罪分子立刻猖獗起來,社會治安大大惡化。加上對他倒行逆施進行勸諫和批評的人越來越多,也使他十分頭疼。於是,為了顯示威風,嚇服臣民,又另行制訂了《刑經聖制》,比之被他廢除的《刑書要制》更加苛刻。還經常秘密派親信去監視群臣行動,稍有過失,便或打或殺,嚴加懲罰。

二月二十日,宣帝忽然心血來潮,宣佈傳位於太子宇文闡,改元大象,自稱天元皇帝。

三、荒唐透頇 淫逸亡命

  宣帝做了太上皇以後,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他自比天帝,他的住處稱為“天臺”,對臣下自稱為天,改“制”為“天制”,“敕”為“天敕”,大臣要去天臺朝見,必須吃齋三天,淨身一天。大臣都不許和他穿戴相同的衣服冠帶,嚴禁別人使用“天”、“高”、“上”、“大’’之類稱呼,凡有以此類字為名者,一律改掉,姓高者改為姓姜,高祖改稱長祖。又下令除宮人以外,天下婦女都不得塗脂抹粉。他每次召見大臣,不是要興建新的廳台館閣,便足想來點新花樣,盤剝愚弄老百姓,從來不談政事。他常常帶著儀仗衛隊,早出夜歸,毫無節制地遊戲取樂,搞得陪侍的官吏都疲於奔命,苦不堪言。稍有不如意,便要打人,公卿百官很少有沒被鞭笞過的。每次打人,都要打120棍才算了事,美其名日“天杖”,後來更加了一倍,要打240棍。連他所寵倖的皇后、妃嬪和宮女,也不免杖背。

  在洛陽一直折騰到三月底,春暖花開,宣帝才返回長安。到了十二月,他忽然又要去洛陽散心。他親自駕馭禦馬,冒著刺骨的寒風,日行三百里,讓四個皇后及文武百官侍衛隨從幾百人也都騎馬跟著。到洛陽不幾天,便又馳回長安。一路上,許多體質差些的人馬.都被累得倒在地上,他卻覺得非常有趣。

  宣帝的胡作非為,搞得內外恐懼,人人自危。他自己卻並不以為滿足。大象二年(580)二月,宣帝的本家叔父西陽公宇文溫的夫人尉遲繁熾進宮朝見,宣帝見她長得如花似月,嬌豔無比,立刻動了歹心,用酒將她灌醉後強行姦污。一個月後,宣帝又殺了甯文溫,將尉遲氏納入後宮,當了第五個皇后。宣帝常常讓五個皇后各坐一輛車,在車上掛著許多倒懸的活雞和散瓦片,他自己率領左右侍衛步行跟在後面,車子一走動,碎瓦碰擊聲和雞的撲騰號叫聲此起彼伏,亂成一團,宣帝見了便樂不可支。

  在五個皇后中,隋公楊堅的長女楊皇后麗華性情溫和,人際關係最好,深受其他皇后、嬪妃和宮女們的尊敬和愛慕。可是宣帝卻偏不喜歡她,經常要給她點顏色看。楊皇后雖然溫和,卻認死理,覺得自己沒有過失,她便心安理得,並不卑躬屈膝,宣帝那裏容得她如此,便逼著要她自殺。消息傳到楊皇后母親獨孤氏那裏,趕忙進宮,叩頭流血,苦苦哀求,才算免於一死。宣帝餘怒未息,仍忿忿地對楊皇后說:“早晚要族滅你家!”

  隋公楊堅屢建功勳,位望隆重,早已受到宣帝猜忌。楊堅也有所覺察。正好宣帝親信鄭譯和楊堅是同學,見楊堅相貌不凡,德高望重,天下歸心,前途不可限量,便拼命巴結他。到了五月,宣帝果然召見楊堅,事先吩咐左右:“他要是神色慌張,即刻殺掉。”不料楊堅神色白若,絲毫沒有破綻,加上鄭譯從旁幫忙,宣帝才消除了懷疑,沒有動手。

  十九日,宣帝深更半夜興師動眾,去了天興宮。不想他那縱欲過度的身體,已經極其虛弱,不堪折騰。略感風寒,便是一場大病。第二天就生起病來,趕緊打道回宮。他自知性命難保,派人把親信劉防、顏之儀召到臥室,打算囑咐後事。待二人趕到,這個暴君已經奄奄一息,不能說話,當天便嗚呼哀哉了。終年22歲,葬於定陵。


靜 帝(宇文闡)

  北周靜帝,原名宇文衍(西元573-581年),後改為宇文闡。北周宣帝長子。受宣帝內禪繼位。在位3年,被隋文帝楊堅所廢,不久又被殺,終年9歲,葬於恭陵(今地不可考)。

  北周宣帝宇文贇當了皇帝後,于大成元年(579年)正月立7歲的宇文闡為魯王,過了幾天,又立為皇太子。一個月後,字文贇自稱天元皇帝,將皇位傳給太子宇文闡,稱靜帝,改元大象。

  同年七月,這個7歲的小皇帝娶了大後丞司馬消難的女兒司馬令姬做皇后。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天元皇帝宇文贇病故。8歲的小皇帝字文闡自然無法治理國事,故眾大臣聯名推舉天元皇帝的國丈楊堅以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身份輔政。一切國務均由楊堅做主,靜帝宇文闡只不過是個擺設而已。楊堅執掌朝政以後,迅速改組了中央政府,起用一批有政治遠見的大臣,如李德林、高潁、庾季才等。又革除宣帝苛政,躬行節儉,刪訂舊律,恢復了法制。楊堅又讓世子楊勇當了洛州總管、東京小家宰,總管原北齊地區,以加強控制。隨著權力的鞏固,楊堅本人也在這年年底晉爵為王。

  大象三年(581年)二月,宇文闡被迫讓位于楊堅。楊堅改國號為隋,封宇文闡為介國公。北周正式滅亡。同年五月,楊堅大殺北周宗室,宇文闡遇害身亡,死後的諡號靜帝,被葬於恭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