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曹魏皇帝

三國

(公元-220--280年,共60年)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結果,形成了魏、蜀、吳並存的三國時期。這是社會大動亂後的一個喘息時期。這一時期英才雲集,縱橫捭闔,角逐爭雄,三國都試圖統一中國。

魏國(公元220~265年,共46年)共五帝,病死二帝,被殺一帝,被權臣廢黜二帝;

蜀漢(公元221~263年,共43年)二帝,病死一帝,國亡投降後病死一帝;

吳國(公元222~280年,共59年)四帝,病死二帝,國亡投降後病死一帝,內爭中被廢而後事不明的一帝。



魏武帝(曹 操)

  武帝,名曹操(西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父為宦官養子。魏國的實際奠定者。病死,終年66歲。葬處不明。

  曹操,沛國譙(今安徽省毫縣)人,出身低微,父曹崇為宦官曹騰養子。他年輕時就聰明機靈,富有權術,又任俠放蕩,不治行業。20歲時當上了洛陽北部尉,不久調任頓丘(今河南省浚縣西)縣令。黃巾起義爆發後,他受任為騎都尉,因鎮壓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縣)波才所領導的黃巾軍有功,升為濟南相。西元192年,他佔據兗州(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擊敗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北)黃巾,選其精銳30萬,編組成“青州軍”,勢力開始壯大。此後,他採取了許多統一北方的措施:

  第一,於西元196年將漢獻帝劫持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

  第二,面對破敗的社會局面,他召募流亡農民,利用荒田命令軍隊從事耕作以自給,稱為軍屯,使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這樣就加強了他的經濟實力。

  第三,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三次發佈“唯才是舉”的命令說,不論門第高低,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的,都可以當官。這使他招納了不少人才。

  曹操不僅在任用官員時注重才學,而且在選擇女婿時也注重才學。曹操有個長得很美麗的女兒,許多王孫公子紛紛前來求親。曹操見他們都是些紈絝子弟,就一一拒絕。後來,聽說有個才子名叫丁儀,從小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很有學問,只是相貌不雅,一隻眼還是瞎的,曹操還是決定將女兒嫁給丁儀。兒子曹丕聽了,急忙勸諫說,丁儀雖然有才學,但是相貌如此不雅,讓妹妹這樣堂堂的魏王公主下嫁這樣的人,太失身份了。曹操嚴肅地答說:“用人必須唯才是舉,選擇女婿也應當要求德才兼備。既然丁儀博學多才,就不能苛求外貌。要知道,天下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啊!”不久,曹操派人將丁儀接到府上,當面試他的學問。丁儀果然對答如流,談吐不凡,才華橫溢。曹操當場就將女兒許配給他,幾天後為他們舉行了婚禮。

  曹操依靠這些條件,開始發動統一北方的戰爭。西元200年,他以一比十的劣勢兵力,在官渡大敗地廣兵強的袁紹。此後,又用了幾年時間,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

  西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試圖一舉統一南方。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用火攻擊敗,損失慘重,逃回北方,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西元208年,曹操晉位為丞相。西元216年,受封為魏王。曹操善於用兵,精通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著作。他又善於詩文,現在還存有詩20餘首、較完整的散文40餘篇,都為後人所傳誦。

  西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重,秘密命令親信,他死後安葬時,要設置72座假墳,以防真墳被盜。遺命後宮姬妾分取名貴的香,今後要勤習女工,以賣鞋自給。庚子日,病死於洛陽。

  曹操的墓在哪里呢?這是一個難解之謎。他生前命令設立的72座假墳,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三台村以西的講武城至磁州一帶。民國初年,這些墓經人盜掘,內多有墓誌,均系北魏,北齊時王公大臣之墓,可能是這些王公大臣“坐享其成”。而其中並無曹操之墓。

  《魏書·武帝紀·終令》和晉朝陸機的《吊魏武帝文·遺令》中記載,曹操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有人據此認為曹操真墳在今臨漳縣西面的豐樂鎮西門豹祠一帶。但是,豐樂鎮的西門豹祠建於西元554年,曹操卻死於此前300多年,而且,西門豹祠不僅在臨漳一帶有多處,在安陽、磁州境內也有。

  魏文帝曹丕在《止臨笛侯植求祭先王詔》中曾寫道;“欲祭先王於河上,覽省上下,悲傷感切。”清朝沈松的《全健筆錄》引《堅瓠續集》說,順治初年,漳河水乾涸。有些漁民見到河中有大石板,旁邊有一條隙縫,十分驚奇。相約而入,見一座石屋,內有石床,床上臥著一人,穿著帝王的服裝。中間立有一碑,寫明臥者系曹操。漁民就一擁而上,磲裂其屍。據此,有人認為,曹操的墓不是建造在地面上,而是建造在漳河河底。也有人認為,古漳河在歷史上曾經幾經遷徙,銅雀台、冰井臺就是在漳河改道時被衝垮的。魏文帝曹丕之語,似乎因為漳河滾動,將曹操的墓淹沒了,他無處祭祀,所以“悲傷感切”。

  根據古籍記載,我們只能知道曹操真墳的大區域所在,即在曹操死去的同年2月,曹丕遵照遺命,將其遺體運回鄴地(今河北省臨漳縣一帶)安葬。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武帝。




魏文帝(曹 丕)

  文帝,名曹丕(西元187~226年),字子桓。曹操第二子。曹操死,他繼魏王位,後廢漢獻帝而自立為帝。在位7年,病死,終年40歲。葬于首陽陵(今河南省澠池縣首陽山南)。

   曹丕,曾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弟曹植從小聰明非凡,10歲就能出口成文,下筆成章,曹操十分喜愛,有意立為太子。曹丕為了爭奪太子的座位,用了許多心 計,他一面結好內侍、人臣,讓他們經常在父王面前說自己好話;一面誣陷曹植。有一次,曹操派曹植領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約曹植飲酒,讓他喝得酩酊大 醉,當曹操派人來叫曹植時,曹植一直酒醉不醒。曹操大怒,取消了曹植的統兵資格,並認為他放蕩不羈,不堪擔當重任,打消了立為太子的主意。西元217年, 立曹丕為太子。

  曹操病死後,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西元220年lO月庚午日,他廢漢獻帝,自立為帝,國號“魏”,定都洛陽,建年號為“黃初”。史稱“曹魏”。

  曹丕稱帝后,實行“九品中正制”,確立了士族豪強在政治上的特權,開闢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氏族門閥制度。

  曹丕喜愛文學,曾和當時著名的文人宴飲唱和,交往密切,為文壇領袖。稱帝后,他嫉妒曹 植的文才,又怕他會與自己爭帝位,就藉故逮捕曹植,將他押到面前,命令他當場在走完七步的時間裏做出一首詩,不然就處死。曹植略一思索,就邁開步子,走一 步,念一句,不到七步就吟成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豆和豆秸的關係,隱喻兄長何必逼他太甚。曹丕聽了覺得愧疚, 又經母親卞太后斥責,才免曹植一死,將他降爵並貶出洛陽。

  曹丕自己也寫過不少詩,流傳到今天的還有40首左右。他又善作散文,尤其精于寫書信,他寫的《典論·論文》,為我國較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明朝人將他的詩文編成《魏文帝集》,流傳至今。

  西元226年5月,曹丕病重,秘密命令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陳群、撫軍司馬懿等扶立子曹叡繼位,命令後宮淑媛、昭儀以下的宮人回家與父母團聚。丁巳日,病死于洛陽宮內中壽殿。

  曹丕死後諡號為文帝。





魏明帝(曹 叡)

  明帝,名曹叡(西元205~239年),字元仲。文帝長子。文帝死後繼位。在位13年,病死,終年35歲。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大石山)。

  魏明帝曹叡,曾先後封為武德侯、齊公、平原王,文帝臨死前被立為太子。西元226年5月丁巳日文帝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和”。

  曹叡剛剛繼位,蜀漢丞相諸葛亮便率軍北伐曹魏,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天水(今甘肅甘谷東南)、安定(今甘肅鎮原東南)三郡都叛魏投蜀,一時震動關中,使曹魏政權十分驚恐,曹叡急忙親自率軍西鎮長安,派大將張郃率軍阻止諸葛亮。張郃在街亭擊敗蜀將馬謖,諸葛亮被迫退兵。

  後來諸葛亮又數次率軍北伐曹魏,曹叡任用司馬懿、郝昭、郭淮等人,與蜀軍對抗。西元234年,諸葛亮率軍最後一次北伐,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堅守不出,以逸待勞。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婦人的衣飾,意在羞辱司馬懿。魏軍將士得知主帥受辱,紛紛要求出戰。司馬懿上書曹叡,假意要求與蜀軍決戰。曹叡看完司馬懿的奏章,心領神會,斷然拒絕出戰,並派大臣辛毗為軍師,手持符節,前往魏營加以壓制。

  這年五月,孫權應蜀國之約,發兵分三路攻魏,曹叡果斷派軍,在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擊敗吳軍主力,導致吳軍全線撤退。使得蜀、吳夾擊的計畫落空。同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軍中,蜀國退兵。

  西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曹叡命司馬懿率軍平定的遼東叛亂。

  但曹叡在位期間,大興土木,留意玩飾,不過他也重視文士,徵召來了安置在崇文館,鼓勵他們從事學術研究,這有利於文化事業的發展。他能賦詩作文,擅長於作樂府詩,與曹操、曹丕並稱為曹魏“三祖”。清朝人曾將他的散文兩卷,樂府詩10餘首編輯成冊。

  西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重,匆忙佈置後事,立愛妃 郭 夫人為皇后;召回司馬懿托孤(即託付大臣扶立、輔佐嗣君)。丁亥日,司馬懿趕入內宮,曹叡握著他的手說:“我不行了,後事託付你了。”指著站立在一旁的八歲的兒子曹芳說:“這就是嗣君,你要看清了,切勿誤事!”又命令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頓首流涕,表示了忠誠後,曹叡寬慰地說:“這就好了,願你和曹爽一起輔佐他。臨終前能當面託付你這件事,我死也瞑目了。”又召皇族(曹操侄孫)曹爽入臥室,拜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軍事,與司馬懿一起輔助嗣君。交代完畢,當下就冊立曹芳為太子。同一天,曹叡病死於洛陽宮內嘉福殿。

  曹叡死後諡號為明帝。




魏少帝(曹 芳)

  曹芳(西元232~274年),字蘭卿。明帝養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5年,後為權臣司馬師所廢。病死,終年43歲。

  曹芳,明帝臨終前立他為太子。明帝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正始”。

  曹芳繼位時,曹爽和司馬懿共同執掌大權。曹爽擔心司馬懿勢力壯大,用明升暗降的手法,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削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運用韜晦之計,告病在家,不問朝政。以等待時機。

  西元249年新年,曹芳隨曹爽去城外祭掃高平陵。司馬懿乘機佔據洛陽,並以太后的名義免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又以謀反的罪名,殺死曹爽,獨攬大權。自此,曹魏政權實際上已轉入司馬氏手中。

  西元251年,司馬懿死後,子司馬師、司馬昭執掌朝政。兩人專橫殘暴,大臣中只要誰稍有微議,誰就被他們除掉。曹芳恨之入骨,與心腹密謀,準備削奪司馬師兄弟的兵權。不料事情洩漏,司馬師先發制人,逼迫太后下詔,於西元254年9月甲戌日將曹芳廢黜,降封為齊王,遷居舊宅,規定沒有皇帝宣召,不能隨便入朝。當時,曹芳乘坐牛車,辭別太后,自太極殿出南門,哭別群臣而去。

  後來,司馬炎代魏建晉,降封曹芳為邵陵公,後事不詳。曹芳史稱少帝。









高貴鄉公(曹髦)

  高貴鄉公,名曹髦(西元241~260年),字彥士。文帝孫,曹霜子。曹芳被廢後,司馬師立他為帝。在位7年,太子舍人成濟受司馬昭、賈充指使將他殺死,終年20歲。葬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曹髦,東海王曹霜子,封為高貴鄉公。司馬師於西元254年9月廢曹芳後,于同年10月己丑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正元。

  曹髦在位期間,司馬師病死。弟司馬昭專權,權焰逼人,比其兄還要跋扈,平時穿著皇帝的龍袍,一心想取曹髦而代之。

  曹髦實在忍耐不住,不甘心做忍氣吞聲的傀儡。西元260年5月己醜日,他召尚書王經等三位自以為能信賴的大臣入內宮,恨恨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來廢黜我,決心和他拼個你死我活,你們隨我一同去討伐這賊子!”不料,其中兩個大臣偷偷溜出皇宮,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去了。

  曹髦不懂軍事,又缺乏謀略,當下召集殿中宿衛兵和蒼頭、官僮幾百人,亂哄哄地沖出宮去。他自己手持寶劍,站在車上指揮,直奔司馬昭宅第。行到南闕,司馬昭的心腹將領,中護軍賈充帶著二,三百兵士趕到,擋住去路。雙方接仗,曹髦怒喝著揮劍殺去。賈充手下兵士見皇帝沖來,畢竟膽怯,畏縮著不敢向前。賈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濟見了問:“怎麼辦?”賈充厲聲說:“司馬公平日養著你們幹什麼的!還用多問嗎?”成濟一聽,就驅馬挺矛,直沖到曹髦車前。曹髦怒斥道:“我是天子,賊臣怎麼敢如此無禮!”成濟也不答話,只是端起長矛,直刺過去。曹髦連忙舉劍招架,無奈成濟力氣大,抵擋不住,當下被刺中胸膛,跌落到車下。成濟順手補上一矛,刺穿胸背,曹髦當場死去。

  事後,司馬昭因為群情激憤,便捕殺了成濟,以推卸罪責。他又以太后的名義頒佈詔書,列了曹髦的許多不是,將他廢為平民。曹髦死後無諡號,史稱高貴鄉公。






魏元帝(曹 奐)

  元帝,名曹奐(西元246~302年)。初名曹璜,字景明。曹髦死後繼位。在位6年,為司馬炎所廢,後病死,終年57歲。葬處不明。

  曹奐,武帝孫,燕王曹宇子,封為常道鄉公。司馬昭於西元260年5月殺曹髦後,于同年6月甲寅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景元”。

  曹奐在位期間,一切聽命于司馬昭,毫無權力。西元265年12月壬戌日,司馬昭(已死)子司馬炎稱帝,曹奐被廢黜,降封為陳留王,被逼遷往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陽市內)居住。魏國滅亡。

  不久,司馬炎又命令他遷居鄴城。西元302年,曹奐病死於鄴城。

  曹奐死後諡號為元帝。史家還習慣稱他為常道鄉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