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後周

後周

(公元950~960年,共10年)

後周共有3個帝王,其中國亡被廢後病死的1帝;病死的2帝。


周太祖(郭威)

太祖,名郭威(公元904~954年),字文仲(一作仲文),諢名郭雀兒。後漢大將,後滅漢稱帝,後周建立者。在位4年,病死。終年51歲,葬於嵩陵(今河南省新鄭縣西韓堡)。

郭威,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縣西)人。年少時孤貧,初為軍吏,後漢時拜為樞密副使。公元948年,他奉命討平了李守貞的叛亂,後封為鄴都留守兼天雄軍節度使。公元950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殺郭威。郭威起兵反漢,下令攻進了京城,允許士兵大搶10天。 7天后郭威進入汴京,縱軍大肆搶掠,並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稱帝,國號為周,定都汴京,建年號為“廣順”,史稱後周。

郭威出身於貧苦人家,讀過些書,知道民間疾苦。即位後,他對宰相王峻說:“我是窮苦中長大,碰到機運當了皇帝,不敢重斂百姓以豪華自己。”他生活節儉,又減輕了一些賦稅,削減了一些嚴刑峻法,並對大臣們說:“我長期生活在軍隊中,沒有什麼大學問,不知道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你們文武大臣,不論有什麼建議,只要利國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過文字要簡潔、切實,不要冗長、修飾。”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議,他也果然能虛心接受、採納。他又能留心搜羅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轂、王溥、范質等人都能忠於職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漸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國時期,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難以恢復,便囑咐養子郭榮(日後的周世宗)說:“我不行了,你趕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讓靈柩留在宮中太久。陵墓務必從簡,別去驚動,擾害百姓,不要用許多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只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安葬後,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戶,蠲免他們的徭役,讓他們守護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面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於節儉,遺詔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誡郭榮說:“我從前西征時,見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寢統統被人發掘、盜竊,這都是由於陵墓裡藏著許多金銀財寶的緣故,而漢文帝因為一貫節儉,簡單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還完好無損。你到了每年的寒食節,可以派人來掃我的墓,如果不派人來,在京城裡遙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間縣)、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東南)各葬一副劍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葬一件通天冠絳紗袍,在東京葬一件平天冠袞龍袍。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著,他大封群臣,命郭榮繼位說:“我看當世的文才,莫過於范質、王溥,如今他倆並列為宰相,你有了好輔弼,我死也瞑目了。”

當晚(壬辰日),郭威病死於汴京宮中的滋德殿。郭威死後的廟號為太祖。


周世宗(柴榮)

世宗,名柴榮(公元921~959年),又名郭榮。周太祖郭威養子。郭威死後繼位。在位5年,病死,終年39歲,葬於慶陵(今河南省新鄭縣北)。

柴榮,周太祖皇后柴氏的侄兒,後被郭威收為養子,邢州龍崗(今河北省邢台縣西南)人。早年他為郭威操持家務,往返南北販賣茶貨。郭威舉兵進攻汴京時,他奉命留守鄴城。後周初年,封為澶州節度使,晉王。郭威於公元954年正月病死,他於同月丙申日繼位,沿用太祖年號“顯德”。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帝王。他精明強幹,志氣宏大,決心統一中國。即位後,他在太祖改革積弊的基礎上,進一步整肅吏治,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他命人雕刻了一對木頭的農夫農婦放在殿廷,以督促君臣留心農事。通過改革,後周的軍力、國力大大增強。他南征北戰,先於公元954年親率大軍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縣)擊敗來犯的北漢及契丹軍,又於公元956年親自征討南唐,攻取了南唐的江淮14州60縣,接著,北伐攻打契丹,收復了瀛、莫、易3州17縣,後又攻取後蜀的階、成、秦、風四州。這些成就,為日後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但是,正當柴榮準備繼續征戰完成統一大業的時候,他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得了病,只得率領部分軍隊返回汴京。

公元959年6月,柴榮病危。他便抓緊佈置後事,讓魏仁甫以樞密使兼任宰相,宰相王溥、范質兼知樞密院事,任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兼宰相。他使這些文武大臣同掌國政,目的是想保證他死後後周政權的穩定。柴榮前在北征契丹時,聽得汴京城內有“點檢作天子”的謠傳。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是柴榮的女婿張永德,立有軍功,統率最精銳的禁軍。柴榮猜疑這謠言與張永德有關,便免除了他的軍職,改任他為宰相,而將趙匡胤從低級軍官提升為殿前都點檢。柴榮以為趙匡胤一則會感恩圖報,二則資望淺,不像張永德那樣可能奪取帝位。沒有料到日後奪取帝王滅掉後周的,正是趙匡胤。柴榮臨終前,又命令四子柴宗訓繼位。癸巳日,病死於汴京宮中的滋德殿。

柴榮死後的廟號為世宗,史稱周世宗。


周恭帝(柴宗訓)

恭帝,名柴宗訓(公元954~972年),周世宗柴榮第四子。柴榮病死後繼位。在位半年,為趙匡胤廢後病死,終年18歲,葬於順陵(今河南省新鄭縣城北廓店)。

柴宗訓,原封為梁王。周世宗於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

柴宗訓即位時,年僅7歲,由符太后臨朝聽政,范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他在位期間,以李重進兼淮南節度使,防備南唐;以韓通兼天平節度使,防守開封東北面;以趙匡胤兼歸德軍節度使,防守開封東面;以向訓為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防守開封西面。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賀柴宗訓時,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忽然有人來報說,遼和北漢合兵南侵,范質便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抵禦。禁軍到達陳橋驛後,突然發動兵變,擁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建立宋朝,廢黜柴宗訓,降封他為鄭王。後周亡。

不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今河北省北房縣)居住。史稱柴宗訓為恭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