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時基督教一度很興盛,明清之際,許多耶穌會教士來華傳教,造成了一次西學東傳的高潮,西洋的科學技術,一新國人耳目,為中西文化交流,帶來了深遠之影響。
甲. 西方傳教士東來的原因/背景:
1. 新航路之發現:
公元1486年,葡萄牙人狄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其後,葡人伽馬繞好望角,橫渡印度洋而達印度,因而激發歐人東來之興趣。
2. 宗教改革:
公元1517年,歐洲發生基督教宗教革命,分裂為新舊兩派。舊派失去原有西北歐之全部教區,其教士為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乃紛紛向海外發展,以廣傳其教,其中以「耶穌會」之傳佈最力。
乙. 傳教士東來之概況:
1. 自1579年 (明萬曆七年) 起,西方傳教士不斷來到中國。到了公元1636年(崇禎九年),全國信教者已達三萬八千多人,至公元1683年(清康熙二年),信徒幾近廿萬。
這些傳教士學識精博,他們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取信於中國官民,把傳播西方科學文化知識與傳教給合起來,既有利於他們的傳教事業,也為東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2. 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很多,著名的有艾儒略、湯若望、南懷仁等,其中對東西文化交流有重大貢獻者,首推意大利人利瑪竇。他到中國後,先居澳門。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到廣東肇慶,並留居了十五年。這期間,他學習華語,翻譯西方數學、地理等書籍,並遵守中國習俗,甚至留髮蓄鬚,一如中國儒者。
3. 其後於公元1601年至北京,向萬曆進貢方物,並上「陳情表」,表述自己對中華文化之仰慕,以及對天文地理素有研究的情況。自此他定居北京,開始介紹西學、傳教及將中國【四書】等經典翻譯成西文。公元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利瑪竇病歿\於北京,終年58歲,欽賜葬於北京城外。朝廷為其立之墓碑稱讚他是「彬彬大雅君子」。
4. 清朝初年,由於歐洲教皇嚴禁中國教徒尊孔祭祖,而清廷又懷疑外國傳教士參與反清之活動,遂決定禁教。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規定除在北京供官職外,其餘傳教士均逐出中國,並嚴禁百姓信教。清廷禁教,傳教士在華活動因而中斷,東西文化交流也隨之停止。
丙. 明末清初傳教士傳入中國的重要科學知識:
明末清初,西方教士東來,並連帶其所傳來的西學使中國之士大夫耳目一新。
1. 銃炮製造:
公元1622年,明朝召羅如望、龍華民等教士用葡萄牙的銃炮製造法為明廷造炮,李之藻、徐啟等皆精於裝置,能製造數十種銃炮,為明、清戰爭中的新武器。
2. 天文曆法:
明朝本有「大統」和「回回」兩種曆法,但都粗疏不合實則。利瑪竇及李之藻合譯【乾坤體義】一書,將西方的天文學傳入中國。明廷開始注意西洋曆法,設局修曆。明末所編之「時憲曆」,在清初頒行,沿用至清亡。
3. 地理學:
利瑪竇獻給萬曆的貢物中,便有【萬國圖志】,其後又屢繪【坤輿萬國全圖】,加上艾儒略的【職方外記】、南懷仁的【坤輿全圖】等書,使中國人對世界空間有了新概念。
4. 數學:
徐光啟及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其後有艾儒略的【幾何要義】和湯若望的【新法算術】。
5. 物理學:
熊三拔著【泰西水法】,對疏引水道大有幫助,湯若望著的【遠鏡說】,為光學傳入中國之始;鄧玉函和王徵合著【遠西奇器圖說】,為中國第一部機械工程學。
6. 哲學:
李之藻及傅汎際合澤亞里士多德的【名理探】,介紹西方論理學說,艾儒略著【西學凡】,介紹西方哲學的理論。
7. 美術:
利瑪竇曾以天主圖像及聖母像獻於明神宗,是為西洋繪畫傳入之始;其後湯若望進呈六十四幅基督教故事圖像,羅如望著有【天主聖像略說】,引起國人對西方人像寫真的興趣,因而加以仿效。
8. 建築:
明代所建的天主教堂和外國商館皆採西式建築,這對以後中國的屋宇形態,影響甚大。
9. 音樂:
利瑪竇曾獻西琴一具,並撰有【西琴曲意】一書,為西洋音樂和樂器傳入中國之始;此外,西班牙教士徐日昇又著【律呂正義續編】,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之始。
10. 其他:
王丰肅著【空際格致】,說明火、氣、水、土為宇宙四大元素。鄧玉函著【人身概說】,介紹西方人體學,比利時人金尼閣之【西儒耳目資】一書,對中國音韻學貢獻極大。
丁. 西學東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1. 文化交流:
外來傳教士一方面介紹科學技術,以取信於國人,從而宣傳教義,另一方面則努力吸取中國的文化,傳回其本國,促進東西文化之交流。
2. 客觀精神:
明代理學家對事物的看法純據主觀,而西學中的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等都是著重客觀的科學方法,此種精神影響到不少學者拋棄理學那種主觀態度,而改用科學方法來從事學術之研究。
3. 考據興起:
由於西方邏輯學的傳入,使學者得以客觀態度研究學術,整理古籍,分辨真偽,有助於清代考據學之興起。
4. 譯書風氣:
在外國教士的協助下,翻譯西方書藉的風氣大開,使西方科技知識、思想、藝術不斷傳入中國。
5. 重視科學:
中國傳統上皆視科學為奇技淫巧;至西方科學傳入,以其具有富國強兵及改善生活之價值,國人遂開始重視科學。
6. 基督盛行:
傳教士來宣揚基督教教義,基督教在中國社會遂日漸興盛,信徒日眾。
7. 社會改變:
中國一向閉關自守,依其傳統文化、習慣而生活,及西學傳入以後,使中國各種物質建設和精神活動,均加了西方色彩,因而發生巨大的變化。
8. 藝術技巧:
西方的建築術及藝術技巧傳入中國,影響中國的藝術甚大,如北京的圓明園和長春園,皆集中亞式的大成;國人繪畫亦滲入了西洋畫法。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