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方面,兩人均以「道」為萬物之本源。他們所說的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者的,是超越時間、空間之外獨立地、絕對地存在。道是萬物之本體,能生萬物,但其本身卻是虛無的。兩人又說道生萬物。道是無,但產生萬物。天下萬物山川、草木、鳥獸、蟲魚、人類都是真象,是「有」,都是產生於「無」。
老子所說的道不因萬物的產生而改變,故萬物生成後,仍是支配萬物的規律。而道有正反兩面互相轉化的法則:道本身包含相反,故其所生的萬物,也包含正反的東西。天地萬物有它相反一面的存在,而且向著相反的面轉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若事物反面開始是柔弱的,它可以轉化到強大方面去,取得正面的地位。正反兩面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福可以變禍,禍可以變福。這就產生了他的「禍福相倚」理論。但莊子則認為道生成萬物後,便會充塞於天地萬物之中,故道是萬物,萬物是道。世上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道的變化流行,因此從道的觀點來看,不同的東西,又是相同的;故凡物皆無不好,凡意見皆無不對,推而言之,一切存在的形式,亦皆無不好。他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這就是他的「齊物論」。
在人生觀方面,兩者都主張法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說萬物源於道,故做人處世亦要以道為標準。而要「法自然」就是要不爭、無欲、淡泊和虛靜。但因為老子與莊子在宇宙觀中的不同觀點,他們引申到人生的看法也不同。老子認為道有正反兩面轉化的法則,故萬物必有正反兩面,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福可以變禍,禍可以變福。故教人以退為進,以柔制剛。如令自己處於柔弱地位,使對方處於剛強地位,剛強至極,則會轉化到它的反面而最終失敗。又教人知足寡慾,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是無可能滿足的,而不滿足就造成痛苦,故去慾就是去苦。而莊子則認為萬物源出於道,故提出齊物論。既然萬物為一,人生就無所謂貧富、貴賤、高下、美醜等分別,就是生與死也一樣,提出「生固可喜,死亦不憂」的「齊生死」觀念。人生所追求的不是名利物慾,而是一個內心自由自在的逍遥境界。逍遥境界就是把貧富、貴賤、得失,一切都置諸度外,擺脫一切物質名利的束縛。
在政治方面,兩人均反對政治社會上的各種制度及政府對人民的干預,但莊子比老子更反對政治和國家的存在,可以說是無政府主義者。老子認為政府不應干頂人民的生活,主張「無為而治」。而且最好的政府是「小國寡民」的政府,在這社會中,組織簡單,「人民生死不相往來」,也没有戰爭和苛政。莊子則認為政治和社會上的制度只會予人以痛苦。因為各物之性不同,而政治和社會制度卻以劃一標準來迫人服從,是強不齊而齊之,他說現實政治是黑暗,人們互相殘害,用權謀術數爭城奪地,故不如回到原始的太古世界裏,棄絕人世,與禽獸同居比與人同居還好。
在追求知識方面,兩人均反對追求知識。老子認為文明是人類社會痛苦和罪惡的根源,因為世上許多詐偽貪婪的行為,每由智慧和知識而來。而且人類的智慧越高,知識越富,則其慾望越多,越痛苦,如去智去慾,則不致有不足感覺。莊子也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造成不足,造成痛苦。故兩人均認為不可追求知識。
在宗教觀念上,老子所說的「天」為自然的天,是大自然的運作規律,並無主宰人類社會的「神」或「上帝」的存在。但莊子有提到「神人」。他說的神人實非鬼神之神,而是一個能做到心境逍遥的人。故兩者均可以說是無神論者,只不過莊子所描寫的神人,稍後被燕齊的方士所引伸而成了長生不死的神仙。
總結來說,老子與莊子的學說均以「道」和「法自然」為核心,但因兩人所生處的時代不同,而使兩人的學說有不同。簡單來說,莊子生於戰國,其時之禍亂比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為多,,故其思想較為灰暗和悲觀,如其「齊生死」之論可以說是在人生無常,朝生暮死的情況下的自我解脫。又如莊子主張無政府主義,是因為其時之政府虐民的情況比老子所處的春秋更甚。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