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商朝之建立及其興衰:
殷商時代為中國信史時代的開始,所謂信史,必須「信而有徵」。商代歷史,因有近代殷墟(河南安陽縣小屯村)出土的遺物可資印證,故可列入信史的範圍。這一類遺物,包括銅器、龜甲、獸骨等:甲骨上並刻有大量文字,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上記載的商王帝系與史書所載的相同,證明了商代的歷史確實可信。
1. 商民的興起:
商人最初大抵居於河北省渤海灣一帶地區,其始祖為帝嚳,嚳生契。舜時,契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委任為司徒,負責教化人民。契因功封於商(河南商丘),故稱商族。十四傳至湯,再遷居於亳(山東曹縣或安徽亳縣),最後取代了夏族的統治地位。
2. 商湯革命:
湯勵精圖治,又得賢相伊尹輔助,國力日盛,先後征服了若干部族,成為淮水流域一帶諸侯國的領袖。
當時夏桀無道,湯便順應民心,乘機消滅附從於夏朝的部族,然後舉兵大敗桀於鳴條,將桀放逐於南巢。夏朝遂亡。
人民擁湯為共主,湯即天子位,定都於亳,國號商,是為商湯。
湯出身貴族,伐桀乃順天應人,弔民伐罪,以武力得天下,故稱革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貴族命。
3. 商代歷代盛衰及重要君主政績:
A.太甲:湯四傳至孫太甲,以無道而不遵行湯的法度,國運一度衰落。時伊尹任職保衡(宰相),遂把太甲放逐到桐宮。三年後太甲悔過修德,伊尹又把他迎回復位,後來太甲亦能勤政愛民,重振成湯的事業。
B.盤庚:商傳至十九代君主盤庚,自奄(山東曲阜)遷都於殷(河南安陽),亦稱殷墟,諸侯來朝,商道中興,直至商亡,二百八十七年,均都於殷。故商代又稱殷或殷商。
C.武丁:盤庚死,諸侯叛離,商政復衰,三傳至武丁,得賢相傅說之助,勵精圖治,國力復興,外則征服鬼方、土方及荊楚,為商代最後鼎盛期。
4. 商代之滅亡:
商朝最後傳至帝辛(紂王),暴虐無道,沉迷酒色,作酒池肉林,寵妲己,殘害忠良,賢相微子、箕子、比干等,或貶或殺。又囚西伯姬昌於羑里。昌死,其子姬發出兵伐紂,大會諸侯於孟津,與商軍戰於牧野,紂兵敗,登鹿台自焚而死,商亡,凡三十王,享國約六百一十三年。
(二) 商代之社會與文化:**
近代學者根據古代文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以及商代其他出土文物,已研究出商代社會和文化的一般狀況,分述如下:
甲. 經濟活動:
1. 漁獵及畜牧:
A.殷出土有魚、骨、獸骨,及有相當大數量的甲骨刻有田獵之卜辭,可見所獲之獸類種類與數目十分之多,種類方面計有鹿、麋、麑、兕、象、虎、狼、豕、犬、雉、猿……等等。獸類數目方面超過六千隻。(商代漁獵不限於尋找食物,亦具有游樂性質,已遠超過原始漁獵時代 B.畜牧業也有很大的發展,根據甲骨文記載,家畜有馬、牛、雞、犬、豕。
C.六畜不全作食用,主要供給各種祀典作犧牲,有時多至三、四百隻,若非畜牧業發達,決難辦到。
2. 農業:
A.商王室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卜辭中常問及收成情況,可見殷商是一個農業社會。
B.農業發達,已有青銅器所製之農具,但仍以石、骨、蚌製為多,亦有用木製農具,如犁、耒、耜,耕種全用人力。
C.甲骨文記載農作物有黍、稷、麥、稻、粟、禾等,樹木有果、桑、竹,與農業有關的土地有田、井、畝、圃、疆、疇。
D.近人研究黍和稻一年皆能栽培兩次,且米產非常多,也是殷人最普通的食糧。
3. 工藝:
A.甲骨卜辭中多桑、絲、帛、巾、幕等字,銅器上亦多縑帛痕跡及蠶紋裝飾圖案,可知當時已有育蠶、繅絲、織布等工藝。
B.殷墟出土有石製之刀、斧、矛頭、槍頭、箭鏃等兵器,以及牛角製成之矛頭、箭鏃、骨錐,可知當時已有製造石器及骨器之工藝。
C.商人繪畫及雕刻藝術已有發展,出土之雕刻工藝十分精美。
D.青銅器鑄造業十分發達,已有規模較大的工場,殷墟出土有青銅製之刀、戈、劍、矛、鏃等兵器,以及鼎、尊、爵、彝寺器皿,造形複雜,花紋精美,鑄造技術已達成熟的階段。
E.除上述各項外,尚有玉器、漆器、陶器之製作。
4. 商業:
A.商代各地貿易漸趨頻繁,商業活動由「以物易物」的方式轉變為以貨幣作交易,所用貨幣以貝殼、玉為主。
B.殷墟遺物中,貝殼和玉器都非近地所有,用於占卜的龜也是異地所產,可見當時高商人的貿易範圍,已擴展至遠方的異族,且商業也十分發達。
乙. 宗教信仰:
A.商人認為「帝」是天最高之主宰,能下令下雨、降福祐吉或飢饉災禍;地祇有「河」、「岳」的祭祀,還有崇拜大地之神,四方之神、風神、月神、星神。對祖先的祭祀最重視,用牲亦多。祭祖的主要目的在求祖先降福及防止其為祟。現存十萬甲骨文字,大部分是祭祖時占卜用的。在卜辭中,可以見到他們向祖先求福、求雨、求治疾病、求子、求豐年。崇拜祖先的觀念,形成中國文化的一個特色。
B.商人迷信鬼神(因商人篤信靈魂不滅),而商王也藉著祭祀、占卜等宗教迷信來鞏固統治,以致幾乎無日無事不卜。
占卜的工具是龜的腹甲或牛胛骨,由太卜用火燒灼,使生裂痕,謂之「兆」。占卜者便依據卜兆的紋理來判斷事情的吉凶,占卜後又把占卜的時間、事情、結果以及事後的應驗,用尖刀刻在卜兆的旁邊,因為它是占卜的紀錄,故稱為「卜辭」。
因此,商人的宗教信仰可以概括為:尊天、事鬼、祭神、祀祖四方面。
丙. 社會習俗:
A.從人物雕刻品出土遺物來看,商人是席地而坐的。
B.當時的服裝是交領、右衽、短衫、短裙、束帶、婦女臉上塗朱,頭飾複雜。
C.商朝的人主要的食物是穀類和肉類。
D.殷人嗜好飲酒,又喜於飲酒,祭祀、宴樂固然用酒,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酒。在眾多青銅器中,酒器佔有很大的比重。
E.甲骨文中有「樂」、「龠」等,「樂」字代表絃樂,「龠」字代表管龠,可知當時已有琴瑟簫一類樂器。此外,從殷墟發掘所得,有磬、鐃、陶塤及鼓等。可見殷人大抵愛好歌唱及舞蹈。
F.商代已實行婚姻制度,平民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少數貴族則行多妻制。
G.在占卜的文字上,商人如果生男,就寫上「嘉」,生女就寫上「不嘉」,證明當時的人已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H.娛樂方面,殷貴族有樂舞、田獵、宴樂等享受。
I.殷人尚鬼,以為死後有知,故極重視墓葬陪葬物和殉葬人。商代盛行奴婢殉葬。當時往往用戰俘等充當「奴」、「僕」、「婢」、「妾」,貴族死了多以器物及奴隸陪葬。
丁. 文化形態:
A.文字:
『商代所使用的文字是在公元1899年於河南安陽縣小屯村發現的甲骨文,是中國最古的一種文字。
甲骨文乃商民族占卜的紀錄。商人尚鬼,每事則決於鬼神,謂之卜。
其法:由太卜將燒熱的金屬尖端,向龜甲或獸骨錐刺,使生裂紋,此裂紋即為「卜兆」,然後憑裂紋判其事之吉凶,再由太史用尖刀在卜兆之旁,刻上文字,成為紀錄,這叫做「卜辭」。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當商代後期,約為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十二世紀三百年間。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歷史的直接史料。商代因有甲骨文而成為信史的開始。甲骨文可幫助了解商族的文化、社會、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補古史的不足,貢獻甚大。』*(『……』乃甲骨文字及其對研究中國上古史之貢獻)
此外,在已出土四千餘字中,可辨認的將近兩千,如用「六書」來分類,可以說六類的字都有。其中象形字佔大部分(約37%),又有大量的會意、指事(共佔約40%)、形聲(約20%),轉注及假借等類的字。甲骨文為「六書」造字條例提供了大量例証,可以斷言,甲骨文是「六書」理論最早、最基本的實際依據。
B.典冊:甲骨文有典、冊等字,可見商代已有竹、木簡所編纂的典冊。
C.中國古代文化,包括文學、音樂、藝術、醫葯、文字、天文、曆法、歷史等學科,在商朝都奠定了初基;例如與農業關係最密切的曆法,商曆以365又四分一日為一年,並知道加入閏月(十三月)、推測冬至點,以丑月(陰曆十二月)為歲首。
又例如在天文學方面,他們曾在卜辭中紀錄若干星名,如「火」、「鳥星」等,並可推測月蝕,更做了世界最早的日蝕及月蝕紀錄。
D.從青銅器的雕塑來看,人獸、器物的造型都很優美,龍鳳紋、饕餮紋(音滔鐵,古代一種兇猛的野獸)等圖案紋飾十分精麗。
E.從殷墟的遺址和遺物,可以看出商人的建築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準,甲骨文中有「宮」、「室」、「宅」、「家」等字,當時宮室大抵是用木版築成的,而一般平民多是半穴而居的。
F.交通:甲骨文中有「舟」、「車」等字,大抵當時已有構造簡單的牛車、馬車及渡河的船筏。
戊. 政治概況:
A.王位傳弟:商代王位繼承,以「兄終弟及」為原則。商代三十一王中,大抵父子相傳的有十七人,而「兄終弟及」的有十四人,直至商末武乙在位,才廢除「兄終弟及」,而確定了父傳子的制度。(嫡長子繼承法)
因初期的繼承法不健全,常導致兄弟或叔姪間爭奪王位發生糾紛,商代後期採用父死子繼法。
B.開始組織國家:卜辭有御史、太史等官名,尚書亦有父師、少師等官名,可見商代已具有國家雛形。
C.開始冊封諸侯:卜辭有齊、周、曹、杞等方國,亦有「伯」、「侯」、「子」、「男」等爵位名稱,可知商代已開始冊封諸侯,而諸侯對商王應負的義務有征戰、守邊、納貢及服役等,而商王是四方諸侯的共主,一切事務,均由商王直接處理。
D.商代的階級組織:王---貴族---庶民---奴隸
E.田制:從甲骨文田字(田)可見井田之制,大抵已於商代開始,孟子曾謂:「殷人七十而助。」其時以六百三十畝之地,劃為九區,每區七十畝,中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區,私田收穫概歸私有,公田則由八家共同耕種,收穫歸於公家,而不再徵其私田賦稅,此即為孟子所謂「助法」。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3月25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