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中國共產黨:
一.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
1. 馬克思主義傳入:
清末民初,中國之內憂外患交困,民族危機深重,知識份子紛紛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歐美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如潮水般湧入。德國人馬克思、恩格思所創立之共產主義學說,時亦經介紹傳入中國,在知識界中得到傳播,如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
2. 俄國革命之影響:
俄國自「十月革命」成功後,在莫斯科成主「共產國際」,號召被壓迫的民族團結起來,與帝國主義對抗,並主動廢除帝俄時所訂立的不平等條約,部分中國愛國青年深受影響,企圖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3. 五四運動之促進:
五四運動致力於文化改革,對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大事摒斥,部分激進青年遂欲借共產主義改造中國。
二.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經過:
1. 立研究會:
公元1920年,「第三國際」派維丁斯基來華宣揚共產主義,在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2. 立青年團:
旅法學生李立三、周恩來、鄧小平等人受法國共產黨影響,在巴黎組成「社會主義青年團」。
3. 蘇俄宣言:
其時蘇聯曾發表宣言,願意取消帝俄時期與中國所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以圖博取中國人的好感。
4. 召開大會:
1921年7月,俄共派秘書馬林來華,協籌組黨事宜。於上海法租界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等十三個各地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並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黨章和綱領,主張在中國奪取政權,以消滅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為最終目標。
乙. 1924年國共合作/國共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一建立,就成了中國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勢力,和中國國民黨同為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兩大政黨。國共二黨曾經歷了數度合作、分裂的過程,首先是1924年的合作。
一.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之背景/原因:
1. 孫中山欲加強實力:
孫中山有感革命力量單薄及散渙,乃決定改組國民黨,吸收新份子,以壯大革命的實力,藉以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
2. 蘇俄共黨居間調合:
共產國際欲借助國民黨力量,幫助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蘇俄欲於東方推行共產主義,乃派越飛來華,兩者的推動,皆加速了國共的合作。
3. 便於控制共產黨人:
部分國民黨人認為將共產黨納入國民黨體系,可便於嚴密控制,勝於任其自由發展。
4. 中共謀求更大發展: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後,即以反對帝國主義為首要目標。鑑於當時自身力量薄弱,而敵人強大,遂依蘇俄共產黨之見,與國民黨合作,共同對敵,並求在鬥爭中獨立發展。
二. 國共合作之情況:
1924年,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國共合作議案,內容包括:
1. 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
2. 推選中央委員24人,乃候補執委17人,內有共產黨黨員九人,如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瞿秋白、張國燾等均屬之。
3. 大會確定「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4. 聘蘇俄代表鮑羅廷為顧問、任周恩來為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等。
會後雙方共同籌劃、發動了北伐戰爭。
三. 國共第一次合作終結之原因:
1. 主義矛盾:
國民黨以資本主義為基礎,共產黨以共產主義為目標,兩黨基本主義矛盾,自難衷誠合作。
2. 共黨勢大:
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內積極進行滲透工作,並竭力分化國民黨,遂引致派系的矛盾對立。
3. 中山逝世:
孫中山為「聯俄容共」的最重要支持者,其逝世使兩黨的合作出現危機。
4. 蘇俄介入:
1927年,蘇俄顧問鮑羅廷煽動武漢政府另組政黨,與南昌的國民政府對峙,乃有「寧漢分裂」局面的出現,其後武漢政府發現共黨受第三國際支配,故決定清黨,國共合作遂告破裂。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