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隋文帝楊堅之開國經過:
隋朝的開國者是楊堅,世為望族。父親楊忠因佐北周開國有功,封為「隨國公」。楊堅繼承父親的爵位,女兒也做了宣帝的皇后。宣帝在位兩年便死了,靜帝年幼,楊堅便以外戚的身分總攬朝政。公元581年,楊堅廢靜帝自立,國號隋,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定都長安。公元589年,滅陳,結束了自西晉滅亡後二百多年來南北分裂的局面,使中國復歸統一。隋代國祚雖短(公元581-618年),但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取得相當大的成就,為後來的盛唐奠下了基礎,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二) 隋的建設的內容:**
隋文帝勤於政事,崇尚節儉,又整飭吏治,寬減賦役、刑法。他在位期間,田疇開墾,戶口大增,國庫充溢,史稱「開皇之治」。到了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天下版圖廣闊,共有890萬戶,國力臻於極盛。文帝立國之初,即從事多項建設,煬帝好大喜功,各項建設更為宏大。隋代的重要建設有下述幾方面:
(三) 隋代建設的影響:**
隋代的建設工程浩大,耗費甚鉅,對後世的貢獻及影響有下列數項:
A. 經濟方面:
1. 隋代以關中為政治及軍事重心,官吏、兵馬眾多,需費浩繁,關中地狹民稠,所產不足供應。運河的開鑿方便了漕運,充實了京師的倉廩,對政權的穩定起了很大作用。
2. 隋代運河縱貫南北,也方便了南北物資的交流,加強了南北經濟的聯繫,並且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開發。
3. 沿河設倉儲糧,可於饑饉之時,以儲糧賑濟災民,能收「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之效,對人民生活有一定保障。(但也造成隋末群雄割據的資本---李密利用洛口倉;李淵利用關內各倉。)
4. 兩都之經營,促使長安、洛陽日益繁榮,成為隋代及唐代前期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成為後世國際大都市的張本。
B. 交通方面:
1. 中國的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在海運未闢之前,南北交通以陸路運輸為主,人力、車馬的運輸,貨運量少,速度慢,毫不經濟。自運河開闢後,把南北河貫通起來,促進了水道的運輸,南北東西交通大為增進、南北的物資交換也更便利,大大加強了南北的經濟聯繫。
2. 至於馳道的修築,不僅使西北的交通暢通,方便運輸軍隊,同時對開發西北也有很大的作用。
C. 文化方面:
大運河溝通南北,加強南北學術融匯,也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起了提高江南文化的作用。
D. 國防方面:
隋代修築長城以防西北的邊患,對歷代國防有著極重要的貢獻。運河、倉窖的修建更保證了西北鎮戍重兵的軍糧供應,鞏固了西北邊防。日後唐代也利用運河,以東南物資接濟西北的兵馬,增強軍事實力。故此使中國邊疆人民生活安定,中國文化得以保存。
(四) 隋代衰亡的原因:**
隋自文帝開皇九年滅陳,中國復歸於統一。隋自統一後,國勢直線上升,府庫充裕為前所未有。文帝死,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因煬帝縱慾豪奢,好大喜功,不恤民生,使國家走上亂亡之途。總計隋的盛世,前後不過三十餘年,國祚短速。考其原因有:
1. 文帝廢立失當:文帝受獨孤后及楊素之慫恿,為次子楊廣表面矯飾所蒙騙,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楊廣凶暴驕奢,淫亂宮闈,伏下速亡之機。
2. 煬帝荒淫奢侈:煬帝貪圖享樂,無心政事,大造宮殿園苑,四處徵集奇材異石,三幸江南,西巡張掖,大宴西域27國酋長,引致朝政荒廢,虛耗國庫。
3. 徭役兵役繁重:煬帝濫用民力,從事建設及對外征戰;在短短幾年間,先後徵發幾百萬農民服徭役及兵役,造成田園荒蕪,民生經濟受到極大的破壞。
4. 連年對外用兵:煬帝好大喜功,先後遣兵討伐林邑、琉求、高麗,尤其是三征高麗,規模龐大,徒勞無功,大大耗損了國力。
5. 刑法苛刻嚴酷:隋對盜賊治罪特別嚴厲,引起人民反感。文帝晚年,規定盜邊糧一升以上或盜款一錢以上者處死。
6. 殺害賢臣良將:文帝、煬帝秉性猜忌,元勳功臣,莫分清白,多不能善終,如賀曰弼、高熲、楊素,皆被殺戮。引起臣下的離心,及使王室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7. 地方武備廢弛:煬帝即位後,其弟楊諒發動十八州兵力叛變,事變平息後,煬帝廢諸州總管,集軍權於中央。地方武備鬆弛,隋末群雄四起,隋軍腹背受敵,無法應付。
8. 天災促成民變:煬帝大業年間,河南山東一帶水旱為災,朝廷未能及時賑濟,饑民紛紛鋌而走險,終於形成全國性的變亂,隋的政權迅速瓦解。
(五) 隋煬帝之暴政:**
1. 大興土木:煬帝重建東都洛陽,修建西苑,窮奢極慾;鑿運河、開馳道、闢御道、修長城,令人民勞役繁重,怨聲載道。
2. 巡幸四方:煬帝無心政事,四出巡幸,勞民傷財,巡幸江都時,龍舟、樓船相望,舳艣相接二百多里,動用人數達十萬之眾。
3. 殺戮忠勳:煬帝好猜忌臣下,橫加殺戮。名臣勳將如賀曰弼、高熲、蘇威、薛道衡等,皆死於其手。
4. 峻法馭下:煬帝晚年,百姓生活困頓,盜賊四起,他不採安撫之法,反而制之以重典,下令先斬後奏。
5. 好大喜功:煬帝為炫燿國力,派遣使者四出招徠鄰近小國入貢,不來者則隨意征伐,其中三征高麗,無功而還,使國庫虛耗,國力大損。
(六) 隋衰亡之經過:
大業七年,煬帝下詔討伐高麗,徵發遍天下,山東、河北,河南負擔尤重。
王薄首先在山東起事,避征役者多往歸之,自此群盜 起,攻城掠邑,莫能禁止。大業八年,煬帝第一次親征高麗,全軍共110萬人,運輸民伕數目倍之。初戰失利,糧儲、器械丟失無數。大業九年及十年,復親征高麗,皆無功而還。
大業九年,在黎陽督運軍糧的禮部尚書楊玄感,不滿煬帝暴虐,起兵反隋。煬帝從前線回師,把他打敗,此後刑法益峻,禍戰反不可收拾。大業十二年,煬帝第三次巡幸江都,兩年後被部將宇文化及所殺,隋亡。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3月25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