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

第六章 春秋戰國之工商業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特別是鐵器與耕牛的普及,使農民可以施行深耕細作,而且不少大型水利工程的興建,如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等,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同時不少原屬於貴族私有的山林池澤逐步開放,生產範圍逐漸擴大,也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至於戰事頻繁,道路的開通,也刺激了諸如兵器、造車、造船等手工業及商業往來之發展。現就春秋戰國之工商業發展概況分述於下:


一. 農業改進:

春秋末期,我國農業上又發生一大變革,即利用耕牛以及鐵器的發明,農民不但可以多耕,而且可以深耕,收成大增,農業發達。戰國時,新興的國君甚注重農田水利,如魏文侯時的鄴令西門豹,開十二渠,引漳河水灌溉農田;秦昭襄王時蜀守李冰引岷江水,開都江堰,再者到戰國時,已注意識別土壤,作不同類的種植。又懂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耕地、播種、除草的方法也有改進。

二. 土地私有:

由於農耕技術之改良,私田的開墾越來越多,糧食增加,人口亦隨之增多,土地不敷分配,且加上列國兼併,井田制遂崩壞,國君徵稅亦發生困難。春秋末年,魯宣公改行「初稅畝」,實行按畝課稅,不再分公田、私田。魯哀公又徵「賦稅」作軍旅之費用,這就廢除了井田制,在法律卜承認私田主人對土地的私有權。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廢井田,開阡陌」,土地可自由買賣。大抵戰國初年,土地私有制在中原諸國已普遍施行。

三. 工商勃興:

諸侯開放山林川澤,令工業原料獲得充份供應;同時由於不少貴族沒落,許多過去專為貴族服務的工匠,成為自由工商業者,刺激了工商業的興盛。

當時的工業,大抵以礦產、冶金、煮鹽、絲織、舟車建造、陶器、木器及皮革業較為盛行,分工細密。以工商業起家的巨賈,有子貢(衛人)、陶朱公(越國大夫)、牛販弦高(鄭人)、冶鐵商郭縱(趙人)、鹽商猗頓(齊人)、採丹砂之寡婦清(秦國)及秦相呂不韋等。列國君主亦受工商之利,於市廛或邊隘之地立關卡,徵收關稅。

四. 貨幣流行:

此時期廣泛流行以黃金、刀、布為交易媒介。當時的銅幣形體有刀、布、圓錢及銅貝,並以斤、鎰為重量單位。

五. 都市興起:

由於商業繁榮,作為貨物集散與轉運的貿易中心便陸續設立,後來更發展成為大都市。當時著名的都市有齊的臨淄、趙的邯鄲、魏的大梁、楚的郢等。

六. 平民解放:

井田既廢,平民可以自由遷徙轉業,由於從事工商者容易致富,故棄農從事工商者大不乏人。

七. 交通發達:

由於列國交往繁密,於是修築道路,開鑿河道,溝通南北交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