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3月25日星期日

第三十六章 戰後之國共關係

甲. 國共和談:

一. 重慶和談(1945年):

抗戰期間的國共衝突,因受降問題和日本投降,雙方搶奪勝利成果而激發起來。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為便於解決中共之間的歧見,遂於1945年電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

1. 背景:

1/ 接收之糾紛:

日本投降,國民政府電全國部隊駐防候命,但共軍仍迅速前進,收繳日軍裝備武器。

2/ 安定之需要:

國府鑑於抗戰八年,國家元氣大傷,亟待和平安定,以復興建設,故不願內戰。

3/ 美國之調停:

美國有意居間促成國、共和談合作,故駐華大使赫爾利親至延安,陪同毛澤東等前往重慶與國府會商。


2. 經過: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之陪同下,自延安飛抵重慶,雙方舉行直接談判,經四十多天的會商,於10月10日發表了「雙十協言」,其內容重點為:

1/ 和平建國,避免內戰;

2/ 政治民主,召開政協;

3/ 整編軍隊,統一軍令。


3. 結果:

1/ 和談失敗:

由於國共雙方邊談邊打,未能真正消除歧見,以致和談只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

2/ 再召會議:

由於重慶和談未能解決國、共之間長期以來之糾紛,故有1946年之「政治協商會議」。


二. 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

1. 背景:

1/ 和談失敗:

由於重慶和談未能解決國、共之間長期以來之糾紛,故美國復派特使馬歇爾來華,欲以和平民主達成中國之統一。

2. 經過:

1946年1月,於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計各界出席代表三十六人,國民黨佔七人,共產黨佔六人。國共雙方簽訂了「關於停止國內戰爭的協定」,規定雙方立即停戰,並組三人小組,監督雙方軍事等條款。此外,會議又通過了政府改組,和平建國綱領、軍隊整編、召開國民大會及憲法草案等決議後閉幕。

3. 結果:

此次會議,國、共雙方幾經爭持,終能獲得協議,可惜之後因各地的軍事衝突而無法實行。


三. 國共和談破裂之原因:

1. 國府方面:

國民政府對共產黨之問題,起初希望和平解決,其後察知共產黨並無和談誠意。由於國民政府未能當機立斷,因而採取邊談邊打之態度,故造成雙方歧見日深。

2. 共黨方面:

共產黨對和談並無誠意,只是藉此鬆弛國軍之攻擊,從而爭取時間,暗中積極擴充軍隊和部署攻勢。

3. 美國方面:

美國不明中國國情,亦不了解共產黨之作風和陰謀,只知強迫兩黨和談,故終致失敗。


四. 國共內戰:

1. 國共內戰爆發之起因:

自1946年6月,國、共內戰烽火點燃,至1949年12月國民黨政府遷守台灣,兩黨全面內戰共持續了整整三年半之久。茲略述國共全面內戰爆發之原因於下:

1/ 主義矛盾:

國民黨以資本主義為基礎,共產黨以共產主義為基礎,兩黨在主義上出現矛盾,故任何合作均只屬暫時性。

2/ 交惡已久:

自1927年國民黨「清黨」起,國、共兩黨已進行了長達十年之內戰。國民黨以優勢之兵力對共產黨的「蘇區」進行五次包圍,迫使共黨勢力輾轉遷徙至陝北,損失至慘。抗戰中,迫於民族大義,雙方雖聯手抗日,然彼此磨擦亦時有發生。抗戰勝利後,雙方的武裝衝突愈演愈烈,終釀成大規模之內戰。

3/ 和談失敗:

1941年,新四軍圍攻國軍,國軍傷亡慘重,國共裂痕逐漸加深。新四軍事件後,國共曾多次舉行和議,但因雙方均乏誠意,故達成的協定皆無法實行。

4/ 共軍勢大:

日本投降後,蘇俄將其於東北戰場所俘獲日軍六十萬的武器裝備,全部移交共軍接收,中共軍力因而大增,故能與國民黨全面作戰。


2. 國共全面內戰爆發之經過/國民政府遷台:

1/ 進佔延安:

內戰之初,國軍約有四百三十萬,裝備優良;共軍僅一百二十多萬,裝備較差,故開始國軍步步進迫,佔據優勢。1947年3月,國軍胡宗南所部一度攻佔共產黨之中心延安。但內戰進行一年多以後,共軍即漸漸轉守為攻。

2/ 三大戰役:

從1948年下半年起,政府軍只能堅守幾個重要之地區,於是共軍發動了幾場重大戰役,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戰役」:

A. 遼瀋戰役:

1948年9月,林彪指揮廿萬共軍,攻陷錦州,再次奪長春及瀋陽,東北地區全部被共軍佔領,國軍於此役前後犧牲三十萬餘人。

B. 淮海戰役:

同年10月,五十多萬共軍圍攻徐州,初被國軍殲滅近二十萬人;後傾全力攻擊徐州東線及南線,國軍大敗,共軍乘勝攻蚌埠和臨淮,淮河以北地區盡為共軍所佔領,南京及上海大受威脅。

C. 平津戰役:

同年12月,林彪率領近百萬共軍,直迫北平及天津。翌年1月,共軍攻下天津,國軍傷亡十餘萬人,北平守軍二十餘萬人投降,華北地區盡入共軍控制範圍。戰役至1949年1月結束,政府軍共損失五十多萬人。

三大戰役結束後,政府軍的精銳部隊幾乎全被殲滅,共軍則已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3/ 和談破裂:

由於國軍迭遭慘敗,蔣中正於1949年元旦向共產黨提出和平談判,旋引退,由李宗仁代總理,4月,劭力子、張治中等六人代表團至北平與共黨進行和談。中共以毛澤東提出的「八項條款」為基礎,擬定了「國共和平協定」。國民黨政府乃拒絕簽署和平協定,和談遂告破裂。


4/ 共軍南下:

1949年4月21日,共軍大舉橫渡長江,於4月23日佔領國民政府之首都南京,接著,於5月27日攻佔上海,同時彭德懷部向西北進軍,共軍其他主力則分別南下,向華東、華南、西南各地進發。


5/ 退守台灣:

當南京告急時,國民政府曾南遷廣州,後又先後遷至重慶、成都等地,1949年10月1日,共產黨在北京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至年底,國軍在全國節節敗退,國民黨政府乃於12月7日遷於台北。自此,國民黨即據守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