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試分析《史記》與《漢書》之異同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了他寫《史記》的目的在「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創作。他的思想偏于黃老,在書內充滿關心民生疾苦和批評帝王罪惡的觀念。並且混雜各家學說。全書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

《漢書》是受詔而作的「官書」。作者是站在儒家的正統學說的立場為朝廷服務。有人認為《漢書》缺乏批評現實的精神,輕視百姓之經濟生活而成為歌功頌德,符合求寵之官吏,在《漢書》的帝紀裏,這種傾向十分明顯,其他例如反抗暴政同情百姓的遊俠。在《史記》裏寫得有聲有色,但一到《漢書》便判為死罪。如班固在《遊俠傳》說:「況于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死之權,其罪已不容於誅矣」在這些地方裏,表現出《史記》與《漢書》在基本觀點的不同。

二、體例內容方面:

《史記》是紀傳體通史,它上起黃帝,下至漢武,貫通數千年歷史,而《漢書》是斷代史,它上起高祖,下至王莽,時間不過二百多年。但二者體例大同,固均屬紀傳體。

1.在本紀方面,《史記》、《漢書》皆是記帝王事蹟,但二者亦有不同地方。《史記》在高祖本紀後,繼以為立《呂后本妃》,然《漢書》則於《呂后本紀》前補立《惠帝紀》。此外,班氏把項羽置之於列侯,與《史記》為項羽立本紀不同。按楚漢之際。群雄逐鹿,不相統一,然中國之大事不能缺而不載,故司馬遷用本紀記此若干年間大事,所謂「封王候,政由羽出」,故項羽實處于統治地位。而《漢書》既限於漢代,自然不放在漢高祖以前記項羽,故歸之列傳。

2.在表方面,二者均有,但《史紀》的《表》是從三代至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大事共十表,把複雜史實以簡明的表勾劃出夾,而《漢書》則有八表,前六表乃根據《史記》所記敘而成,而《百官公卿表》及《古今人表》則由班固所創。另外,表之編排,班固亦異於史記:如異姓同姓的諸候王分為二表,較《史紀》合異姓同姓為一表,條理更清淅。

3‧《漢書》的《書》與《志》其實二者為同體裁,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漢書》的《志》除《五行》、《藝文》、《地理》三志外,其餘均根據《史紀》而成,例如《漢書》之《律曆志》是由《史紀》之《律書》和《曆書》而來;《食貨志》則源自《平準書》。

4.《漢書》和《史紀》均有列傳,不過,《漢書》在列傳中記敘比較多關于當代政治、經濟、祉會的文獻。例如《史記》在《賈誼列傳》中,只記《屈原賦》、《鸚鳥賦》而忽略對當時政治有影響的《治安策》,而《漢書》則有記敘。此外,《漢書》列傳的標題比《史記》更為統一。蓋《史記》列傳有以姓、名、字,官、爵為目,但《漢書》則一律以姓或姓名為標題。

5.至于「世家」一體,則只有《史記》才有。因為周代列國並立,周王不過是其中共主,并未如後世之集權,而且各國皆世傳,其中有些與周相始終,而列傳只是記人物之事,而需用世家載一國之事。至漢初行郡國制,既有天子所轄的郡縣,又有世襲的王候國,所以司馬遷沿襲周之舊章,列王侯國為世家,但自漢武帝以後,郡國制已名存實亡。所謂封國亦與一般縣相近,政治勢力已弱,故班固在東漢時撰《漢書》便沒有立世家,而將之納入列傳,可見由于二者在政治與社會不同情況下,編纂亦有不同。

三、文筆方面:

《史記》為文以散行為主,而兼有寓意:《漢書》則趨於駢儷,為六朝文體所祖。至于《史記》、《漢書》之文章風格:《漢書》修辭雅飾藻麗,敘事委曲,《史記》則「疏宕有奇氣。筆力矯健。」

四、觀點之不同:

由于《史記》及《漢書》作者立場之不同,故其撰書時的觀點亦不同,除了上述提及的對帝王與遊俠看法相異外,於經濟觀點上分析,二書亦有不同。例如《夫記》於《貨殖列傳》中,認為可因人之求利本能而善導之,使其甘食美服。但《漢書》、《貨殖傳》中卻承認西漢以來重農抑商觀點。極言商業發展會使人唯利是圖,岡顧道德,故班氏評《史記》為。「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

總言之,《史記》、《漢書》均是各有所長,自成一家。《史記》「文直而事竅」,《漢書》「文膽而事詳」,雖有不少相異的地力,但二者皆可並稱良史,實無司置疑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