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鑌鐵之堅

鑌鐵之堅:大遼政權崛起真相解密

契丹八部

契丹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它的崛起對我國的歷史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契丹原意為「鑌鐵」,以此命名族稱,可見其民族特性是多麼堅固強悍。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在史書上言之鑿鑿的一個神話傳說。傳說契丹部落的始祖奇首可汗,一次乘馬沿土河(今赤峰市老哈河)出遊時,遇一女子駕青牛沿潢水(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而來,在木葉山相遇相愛,配為婚姻,生有八子,遂繁衍而為契丹八部。這個傳說顯然有些穿鑿附會的意味,但各個民族在初始時期都免不了有自己族屬的神話傳說,不足為怪。但它起碼說明一個問題,即契丹八部是互為兄弟的血親氏族,有著都以白馬作為圖騰的共同祖先,同時也說明瞭,契丹民族已經從母權制社會過渡到了父權制社會。

當時進入中原的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後,為了獲得馬匹和牛羊、皮毛,曾攻打過契丹族,契丹八部也不斷侵擾北魏邊界,展開擄掠。在整個南北朝時期,整個契丹八部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不斷遭受北魏、柔然以及其後的北齊、突厥、回鶻等強鄰的壓迫,喪失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生存空間日益狹小,生存環境日益艱難。但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聯合的重要,仍然各自為戰。只是到了隋朝末年,突厥勢力日益猖獗,不但對中原攻伐不斷,契丹八部更是案上之魚,任其宰割。至此,整個民族都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了。契丹八部為了拓展民族的生存空間,才逐漸走向聯合。此時的契丹民族的社會形式才進入到了部落長老會議階段,他們推舉了部落聯盟的酋長,協調各部落的行動,共同禦敵。但這時的聯盟還是鬆散的,不固定的。但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團結起來力量大時,契丹社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了另一個歷史發展階段了,這就是部落聯盟的大發展階段,也是契丹民族告別蒙昧邁向文明的歷史時期了。

628 年(唐貞觀三年),為了擺脫稱雄草原的突厥人的侵擾,聯盟大酋長大賀氏摩會率八部歸順唐朝。唐太宗高興地宴請了摩會及各部落長老,並把象徵酋長權力的旗鼓賜給摩會。唐朝並於648年,在契丹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八部分置十州,加封此時的聯盟酋長大賀氏窟哥為松漠都督稱號,賜國姓李氏,各部落長分授刺史之職。

契丹的八部聯盟實行長老議會制,還多少存留有原始民主制的遺風,聯盟的酋長由八部民主推薦選舉產生,每三年改選一次。但部落酋長的當選資格,並不是八部輪流坐莊。當時八部中阿大何部最為強大,而大賀氏又是該部落裏人數最多的一個氏族,所以大酋長一般就來源於這一氏族,在這裏已多少有些君主世襲制的味道了,故史稱大賀氏部落聯盟。

契丹八部在連年的軍事戰爭中,產生了一位軍事首領夷離堇,地位僅次於聯盟酋長,唐朝又加封其為靜析軍副大使。735年12月,乙室活部貴族涅裏(雅裏)殺聯盟長鬱捷,繼襲松漠都督。重建以乙室活部為主的部落聯盟,至此,存在了100多年的大賀氏部落聯盟被遙輦氏替代。

涅裏推舉乙室部的遙輦氏阻午為新契丹八部聯盟長,並效仿突厥政權形式,稱聯盟酋長為可汗。也就從這時起,推選出的可汗要經過「柴冊儀」,亦即八部的部落長老要舉行共同的燒柴儀式,在熊熊大火中向東方拜祭太陽,並由審密族(母親氏族)的長老牽馬。只有經過這些儀式,可汗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和尊敬,也才能行使權力。

涅裏出任夷離堇,實際上他掌握了契丹族的軍政大權。由此可見,夷離堇位置的重要性。涅裏是阿保機的八世祖,自此後,夷離堇一職就在耶律一族選任。745年,回紇滅突厥,契丹遙輦部落聯盟改附回紇,時間長達100年之久,受盡回紇汗國的壓迫和盤剝。840年,契丹遙輦氏聯盟長屈戌趁回紇汗國被黠戛斯推翻之際,重新投入唐朝懷抱。唐授屈戌為雲麾將軍。但此時,唐朝已處於帝國的後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自身正處於風雪飄搖之中,已無力約束契丹。契丹適逢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外部發展環境,契丹民族便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了。


耶律家族

耶律家族在契丹民族中絕對是一個黃金家族,阿保機的八世祖涅裏深具雄才大略,重建契丹八部,使契丹族起死回生,其所屬的迭剌部長期擔任聯盟的夷離堇,掌握著軍事和裁判權。阿保機的祖父勻德實、父親撒剌的、叔父釋魯也都先後充任遙輦氏部落聯盟的夷離堇,在聯盟內部一言九鼎。而且迭剌部靠近漢地,所以最早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受農耕文化的影響很深,農牧業發達,鐵器也普遍使用,經濟文化較其他七部都發展得快。

據《遼史.太祖紀贊》記載:夷離董勻德實「始教民稼穡,善畜牧」。撒剌的任夷離堇時:「始治鐵冶,教民鼓鑄」。由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冶鐵業的推廣和畜牧業的發展,必將極大地推動契丹社會前進的步伐,加速氏族制的解體和奴隸制社會的形成。

按照慣例,軍事首長夷離堇由迭剌部涅裏的後裔耶律氏家族世選產生。《遼史》記載,自阿保機四代祖耨裏思以下,耶律家族任迭剌部夷離堇者共13人,24任。形成了事實上的世襲制,耶律氏掌握著聯盟的軍權,在對外的掠奪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牲畜和俘虜,成了最大的奴隸主。

由於夷離堇這個職位可以利用戰爭直接獲得財富,因此爭奪這個職位的鬥爭就異常激烈起來。夷離堇為迭剌部世選,爭奪於是就在迭剌部貴族之間展開。

阿保機是遼朝的創立者,生於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家族是契丹八部中最強大的迭剌部最顯貴的耶律氏族,世為遙輦氏時代迭剌部的夷離堇。為奪取夷離堇的大權,內部互相殺伐,異常殘酷和血腥。阿保機出生那年,耶律狼德家族謀殺其祖父勻德實,奪得夷離堇職位。在混戰中,阿保機險些喪命,勻德實的妻子蕭月裏朵抱著他逃到突呂不部的營帳,藏匿起來,為以防萬一,又在他的臉上塗上黑墨,始得倖免於難。不久,勻德實系的蒲古只殲滅狼德,又奪回了失去的政權。此後,夷離堇一職便在勻德實一系世選。

在阿保機父親撒剌的任夷離堇之後,其叔叔的兒子奄古只(勻德實弟帖剌後人)被選為新的夷離堇,異母弟轄底不服,在撒剌的親弟釋魯的支持下,強行舉行柴冊儀,祭拜太陽,奪得夷離堇職位。為感謝釋魯,便立他為「於越」。這是一個新的職位,在契丹的歷史上是個重要的事件。因為他的地位要高於夷離堇僅次於聯盟可汗,總攬軍國大事,是握有軍政實權的一職。釋魯任於越後,創建了一支侍衛親軍「撻馬」,以防不測。

阿保機自幼聰明過人,他的叔父、于越釋魯每遇疑難問題時,總要找他商量,徵求他的意見,每次他都侃侃而談,給他叔父滿意的答案。據史料記載:阿保機為人磊落,機智多謀,與眾不群,雄建勇武,有膽略,好騎射,鐵厚一寸射而穿之。釋魯常誇讚他說:「論才識,我僅是水裏的一條蛇,我侄兒(阿保機)卻是天上的一條龍;我是草原上的一匹狼,我侄兒可是山中的一隻斑瀾猛虎啊!」出征時常把他帶在身邊,以歷練他的軍事才能。不久,就任命阿保機為「撻馬鉞沙裏」,即侍衛親軍的首領。

但釋魯在於越的位置上,逐漸變得專橫跋扈起來,引起了氏族內部貴族們的不滿。不久,蒲古只聯合耶律氏的其他家庭,對釋魯一族突然襲擊大開殺戒,夷離堇轄底倉惶出逃,投奔到渤海。唯有阿保機臨危不懼,率領自己手下的撻馬精兵,與蒲古只等貴族勢力展開血戰,最後擊滅了以蒲古只為首的三大貴族之家,從而扭轉了局勢,掌握了主動。並于901年(唐天復元年)被選為夷離堇,又於903年,被推選為於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遙輦部落聯盟的實際統治者。

此後,阿保機積極對外用兵,連克室韋、于厥、奚,後又征服霫及東北女真未附之部落,並且向南與李存勖結盟,攻佔了劉仁恭統治的河北等地。俘獲了大量的奴隸和牲畜,當時他的實際權力和經濟勢力已遠遠超過了聯盟可汗痕德董。在掠奪戰爭中,阿保機的政治影響不斷增加,終於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正月,阿保機利用契丹八部原有的部落選舉儀式,廢掉痕德董,取代了遙輦氏(被推舉為大人),成為契丹族強有力的領袖。

阿保機非常仰慕中原先進的農耕文化和政治制度,因此,重用漢人,尤其是漢人中的知識份子,這些人幫助他建立了各種政治文化制度,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發展,使契丹社會內部具備了建立國家的客觀條件,這為阿保機的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諸弟之亂

阿保機在漢族知識份子如韓知古、韓延徽的影響下,決心在契丹建立帝制,像中原皇帝那樣,實現可汗權位的終身制和世襲制。要打破契丹舊制,勢必要遭到氏族貴族的不滿和反對,為恢復和維持契丹古老的世選制,那些和阿保機一樣具有當選資格的氏族貴族,即來自迭剌部的阿保機的親族,便串通一氣,拉幫結派,決心與阿保機決一雌雄,以其恢復被阿保機破壞了的世選制度。因此,圍繞爭奪可汗權位的鬥爭隨之展開。

在阿保機擔任可汗的第五年,仍然「久不受代」,沒有改選的意思。阿保機不肯交出權力,其他人便沒有當選的機會。

在阿保機的親族中,最有資格和能力與阿保機進行較量的是其叔父耶律轄底。轄底在蒲古只謀反時逃奔渤海,在阿保機取代遙輦氏後,轄底從渤海歸來,被任命為新的於越。但阿保機牢牢掌握著聯盟的軍事和行政實權,於越變得徒有虛名,引起了轄底的不滿。他躲在幕後煽風點火,策劃於密室,並不出面。因為當初阿保機在他歸來時,曾以可汗職位相讓,他拒絕了,所以道德有虧,先就輸了較量的理由。其骨幹成員是阿保機的幾個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和安瑞等人,他們打著維護氏族世選制的旗號以為號召,互通聲氣,秘密串連,組成武裝叛亂集團。連續三年,發動了三次較大規模的奪權鬥爭。史稱「諸弟之亂」。

叛亂集團的中心人物是阿保機的大弟弟剌葛,在聯盟任惕隱之職,常跟隨阿保機征南討北,深具軍事才能,也熟諳迭剌掌故,在幾個弟弟中較有威信。三次叛亂都是由他來號召發動的。二弟迭剌智略過人,才思敏捷,頗得阿保機賞識。一次阿保機讓他接待回鶻使者,本來對回鶻語言和文字一點也不瞭解的他,經過與回鶻使者短短不到十天的接觸,竟完全熟悉和掌握了回鶻語言和文字,在汗帳裏把阿保機的話準確無誤地翻譯成回鶻語,並當場筆錄成文,令回鶻使者十分吃驚,當然也難以置信了,可見迭剌是何等的聰明。此後,阿保機便命他根據回鶻文字創制契丹小字。其他兩個弟弟,三弟寅底石和四弟安瑞則完全是懵懂年少,無知無畏,沒有定見,只是受其兄長剌葛的蠱惑而已,並不知道參加叛亂活動的嚴重性,屬於政治上的糊塗蟲。

911年5月,以剌葛為首的四兄弟唆使耶律氏中對阿保機不滿的守舊貴族,藉口索取俘虜來的漢人奴隸和牲畜,突然向阿保機發難。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料定此事並非如此簡單,便予以拒絕。剌葛四兄弟便借機密謀,準備用武力攻取汗帳,搶奪象徵王權的旗鼓和古老的神帳。安端妻粘睦姑怕禍及己身,向阿保機告密,阿保機隨即採取了措施平息了第一次叛亂。但阿保機鑒於骨肉之情,與諸弟登山盟誓後,原諒了他們,大家繼續維護著表面上的和諧,一切似乎風平浪靜,但在這靜謐的瞬間卻隱藏著巨大的風暴。

古人善卜。一天晚上,述律平也用占卜的方法,想預測一下部落聯盟的前程。便點燃馬糞和艾蒿,放在羊骨上炙烤。契丹的卜筮方法,羊骨被炙透乃吉兆,炙不透乃凶兆。可是在預定的時間內,羊骨不但沒有被炙透,連一道裂紋也未出現。述律平心中大驚,她把這一不吉利的占卜結果告訴了阿保機,要他對四人嚴加防范,不可掉以輕心。

果然不出述律平所料,912年7月,剌葛和迭剌、寅底石、安端在阿保機的叔父、于越轄底的策動下,又發動了第二次叛亂。新任惕隱滑哥也預謀其中。這次叛亂與第一次相比,力量更為強大,聯盟內部的幾個最重要的官員於越、惕隱和夷離堇都行動起來了,組成了強大的叛亂集團,對阿保機的汗位提出了嚴重的挑戰。當叛亂發生時,阿保機正領兵於外,親征術不姑部,命剌葛分兵攻平州(今河北盧龍)。正當阿保機從西南返回途中,剌葛等四兄弟領兵阻道,直言不諱地要求阿保機恢復部落世選制,讓他們四人也有獲得當選可汗的機會和權利。阿保機沒有與他們發生正面衝突,反而引兵南移,來到十七濼。當機立斷,於當天舉行了隆重的繼任可汗的燒柴祭天儀式和選舉儀式柴冊儀。在熊熊燃燒的大火中,阿保機率領各部落長老,祭告祖先和神靈,向東南朝拜太陽神,鄭重宣佈繼任可汗,重掌旗鼓和神帳,繼續擔任契丹八部聯盟的可汗。阿保機這一先發制人的舉措,一下子就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不但鞏固了權位,相反,他以高舉維護傳統的選舉制的旗幟,以正義之師的名義,率領大軍征討以剌葛為首的叛亂分子。

剌葛等人得知阿保機繼任可汗的傳統儀式舉行完畢後,再也沒有了反抗的理由。于次日紛紛向阿保機繳械投降,表示臣服。阿保機再一次寬容了他們,只把他們囚禁起來,交待清楚問題,並未予以重罰,使之有機可乘。

剌葛等人在吸取了二次叛亂的經驗教訓以後,又謀劃了更加縝密的叛亂計畫,因此,這次的風暴來得更迅捷猛烈。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乙室部落的貴族也積極參與進來了,共同組成了更龐大的叛亂集團。

913年3月,以剌葛為首的叛亂集團,乘阿保機出征蘆水之機,三管齊下,一面派迭剌、安端領軍千餘騎,謊稱向阿保機彙報工作,借機下手謀刺阿保機;一面派寅底石去劫奪阿保機的行宮,奪取天子旗鼓和神帳;一面引眾至乙室部落長老堇澱處,自製旗鼓,圖謀篡位。

阿保機是何等聰明的一代聖主,他及時發覺了這個陰謀,隨即布下天網地羅、設伏以待。迭剌、安端素無軍事鬥爭的經驗,豈是老謀深算的阿保機的對手,很快束手就擒。阿保機隨後引軍北上,追擊剌葛。但由寅底石率領的另一支叛軍,卻進展順利,直搗阿保機的可汗營帳,留守營帳的述律平率領自己的親軍珊瑚軍據險自守,終抵擋不住如洪水般兇猛的叛軍,他們放火燒毀大批輜重、武庫和廬帳,搶走了象徵王權的旗鼓和神帳。述律平沉著應戰,一面領兵救火,一面派兵去追,但也只把旗鼓奪回。

刺葛自詡為可汗,聽說阿保機揮師來追,便向北逃竄。阿保機追至土河後,便暫時停止了追擊。阿保機十分傷感地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們是我的兄弟,胡馬依北風,人情懷故鄉,時間長了,他們自會回來的。」意在麻痹剌葛,其實,他已安排好了他的腹心部侍衛軍和已被征服的鄰族室韋、吐渾等,在剌葛逃亡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最終徹底擊潰了剌葛的叛軍,奪回了神帳。生擒剌葛、轄底、寅底石等叛將。

這次叛亂持續了兩個月之久,戰亂的規模是空前的,戰爭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正如阿保機所說:「過去大軍出征,輜重連綿數裏,民間原有精馬萬匹,而今只能徒步,牲畜死亡十之八九;過去糧肉充盈,現在士卒只能煮馬駒采野菜以為食。」遂下令處死轄底、滑哥和乙室部的迪裏古等300多人。但對其兄弟卻網開一面,叛亂首領剌葛和迭剌二人杖而釋之;寅底石和安端念其年幼無知,甚至被免罪,不加處置。隨後,阿保機加快了建立國家的步伐。他在913年冬天,再次召集氏族部落長老會議,在蓮花泊燔柴舉行了隆重的傳統選汗儀式,再次確定了自己的權威。


宴會喋血

阿保機連續但任契丹八部聯盟可汗9年,破壞了古老的氏族部落選舉制,有走向君主世襲制和建立奴隸主專制國家的傾向,這就不可避免地和其他貴族勢力發生激烈的利益衝突。繼他的諸弟叛亂之後,916年,契丹八部除他所在的迭剌部外,都對阿保機投了反對票,強烈要求恢復世選制。阿保機萬般無奈,只得交出象徵可汗權力的旗幟和神帳給八部首領。阿保機對他們說:「我任可汗9年,所獲奚人和漢人甚多,我想自創一部專門治理。」

契丹八部首領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阿保機率領著他所創建的奚迭剌部,築城邑於灤河之濱的炭山(今河北沽源附近)。與契丹的遊牧區相比,這裏是先進的農耕區,自然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有著發達的農業文明。阿保機非常重視和發揮漢族謀士韓延徽的智慧,採取以漢治漢的辦法,給他們選擇配偶,發放糧食和鐵制農器,鼓勵他們耕作。對於有手藝的人,鼓勵他們發揮各自的特長;對於奚迭剌部的人用鹽、鐵與契丹八部貿易,也不加禁止。這些措施的實施,便在不長的時間裏,大見成效。阿保機又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於是開始向契丹八部反擊,奪回失去的可汗權位。

經過謀劃,阿保機採納述律平的建議,設下鴻門宴,通知契丹八部大人來鹽池聚會。在酒宴上,阿保機慷慨陳詞:「我每年供給你們足夠的食鹽,提高你們的生活品質,可你們只管坐享其成,哪里想到鹽主人的辛苦。我作為食鹽的主人,要求你們今後每年向我進貢足夠多的牲畜和土特產,否則停止供鹽。」迭剌部的耶律曷魯是阿保機的親信,帶頭擁護,其他七部大人不知是計,面有難色,不願進貢。述律平見狀,命令伏兵沖進會場,將七部大人一個不剩地全部殺死,徹底清除了登上可汗寶座的最後障礙,統一了契丹諸部。


契丹建國

916 年,阿保機宣佈廢除部落聯盟的世選制,建立以契丹族為主的奴隸主國家,阿保機正式登上帝位。在漢族謀士韓延徽、康默記的建議下,一切制度以漢制為繩規,廢突厥可汗稱號,改稱皇帝稱號。阿保機稱「大明大聖天皇帝」,妻述律平稱「應天大明地皇后」,建元「神冊」,國號「契丹」,立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正式確定了皇權的世襲制。終遼一朝,皇位都在阿保機一系傳承。先前選舉可汗的燒柴儀式,以及祭告天地等傳統儀式,此後也作為新皇登基典禮不可或缺的一項禮儀被保存下來。

阿保機稱帝建國後,注重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學習儒家禮儀,逐步建立完善了契丹的國家機構。他把原契丹八部拆分為北府和南府,分別由後族蕭氏(審密)和皇族成員統領,劃定了各部落固定的鎮守之地。各部落夷離堇改稱「令穩」,是南北府宰相治下的普通官員了,實現了朝廷的直接統治,契丹社會出現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此外,阿保機還令從侄魯不古和突呂不依漢字偏旁創契丹大字,又令皇弟迭剌依回鶻文造契丹小字。文字的出現,對於契丹族的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921年,阿保機命大臣突呂不撰「決獄法」,這是契丹最早的一部法典;又命康默記依漢人城邑建造城郭,修建廟宇等。在臨潢建立城西樓,把上京作為都城。從此以後,北方遊牧民族政權擁有了固定的都城。

阿保機又在各地設置節度使、招討使、防禦使等地方官,還規定了各級官員的品級次序,開始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統治機構。

阿保機還大力推行漢族文化,中原的戰亂,使大批的漢人流入安定的契丹國避難。在上京臨潢府,漢人竟占人口的1/3強。漢人的到來不但給契丹人帶來先進的文化,也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他任用大量的漢族知識份子,從而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發展步伐。

阿保機這些舉措的實施,使契丹社會迅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契丹建國,對中國的歷史影響至為深遠,甚至改變和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在歷史上,契丹的國號曾經有過幾次變動:947年改稱遼,983年改為大契丹,1066年又改稱大遼。此後不再改號,直到1125年被金所滅。但在史書上,通稱為遼。阿保機即被稱為遼太祖。

奴隸制國家的特點就是掠奪成性,況且中原富庶,阿保機很是眼紅,自從他取代遙輦之後,便幾次整軍備武,南侵中原,欲以黃河以北地區為國中心。

那時正是李克用和朱溫爭鋒最盛之時,無暇多顧。因此,阿保機多次揮軍南下,每次都能凱旋還師。但在923年,李存勖滅梁建立唐(後唐)後,就開始騰出手來專門與阿保機決一死戰了。兩軍在幽州一帶展開激戰,李存勖以10萬晉軍,以寡敵眾,大破號稱30萬的契丹騎兵,從此阿保機再也不敢染指南向。

阿保機南侵中原的野心在李存勖的鋒鏑面前徹底挫了銳氣,便對國家的戰略及時做了調整,改為用兵西北和東北,欲清除兩翼的威脅後再戮力向南,實現稱霸中原的野心。924年,阿保機親率契丹雄兵向西征討,很快便擊滅吐渾、黨項、阻卜等部落,迫使甘州回鶻烏主可汗納貢稱臣。兩年時間,阿保機即拓土萬裏,勢力西抵今新疆阿爾泰山一帶。


攻滅渤海

按照既定方針,阿保機解決了西北諸部,便全力轉向東北位於烏蘇裏江一帶的渤海國。渤海原居於粟末水(今松花江)一帶,以靺鞨部人為主體,是唐朝時期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地方政權,一度受高句麗統治。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高句麗滅亡,粟末靺鞨人徙居營州(今遼寧朝陽),與契丹比鄰而居。武則天時設營州都督府,統轄契丹、靺鞨諸部,後契丹李盡忠反唐,渤海部東奔至挹婁舊地東牟山。契丹人李楷固率契丹軍馬追擊,殺靺鞨族首領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仲象之子大祚榮在遼水的天門嶺與李楷固決一死戰,契丹全軍覆決,僅李楷固一人得以逃脫。由此,契丹人與靺鞨人結下世仇。712年,唐睿宗封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後世遂號渤海。渤海國以唐制度為旨歸,一切宗唐,使用漢文漢字,形成以唐文化為基礎的渤海文化。號稱海東盛國,疆域最盛時擁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西接契丹,南鄰新羅,北至外興安嶺,東盡於海(今日本海),烏蘇裏江和松花江皆是其內河。

925年12月,阿保機親率大軍30萬,東征渤海。此外還有從回鶻、吐蕃、黨項和沙陀征來的西域兵作為先鋒,又有漢人韓知古、唐默記、韓延徽等統率的漢軍隨同出征,皇后述律平、太子耶律倍、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等隨行。阿保機傾舉國之力,志在必得。此時的渤海郡國,早已今非昔比,國事日衰。阿保機率軍直搗渤海西部重鎮扶餘府(今吉林農安縣城),渤海軍一戰即潰,扶餘府很快被攻下。此後,契丹大軍分兵兩路,揮戈直奔渤海京師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縣東)。渤海國王湮譔率文武大臣300余人出降,阿保機將其押送至遼上京臨潢府。阿保機進入忽汗城,刻碑紀功,敘翦滅渤海的功績。926年4月,阿保機易名忽汗城為天福城,改渤海國為東丹國,意為東方的契丹國,設率賓府,實施實際統治。冊封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領原渤海轄地。

7月,凱旋歸來的阿保機,軍至扶餘府,偶感風寒,漸轉沉屙,遷延二日後,與世長辭,終年55歲。為紀念一代聖主阿保機,皇后述律平在阿保機駕崩處建升天殿,並改扶餘府為黃龍府。皇后述律平稱制,攝軍國事。927年11月,述律平廢長立幼,令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契丹在遼太宗的統治下社會的方方面面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斷腕太后

阿保機稱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妻子述律平的襄助。述律平不僅能征善戰,「名震諸夷」,而且富有機謀和政治遠見。在述律平的堅持下,阿保機非常器重和任用漢臣,除韓延徽之外,尚有康默記、韓知古等人,他們協助阿保機定法律、正班爵、實行賦稅制度,為契丹國家制度的形成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阿保機死後,述律平以皇后的身份稱制,掌握了軍政大權。

阿保機和述律平皇后生有三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和三子耶律李胡。阿保機在世時,已確定耶律倍為皇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耶律倍和述律平在國家的發展戰略上意見迥異,貴族內部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耶律倍自幼聰慧,就教於漢族名儒,通曉契丹和漢語兩種文字,曾將古奧艱深的《陰符經》翻譯成契丹文,喜用漢語創作詩詞歌賦,是漢族封建文明的推崇者,主張在契丹社會內部進行改革,完全實行封建制。在他治理東丹國時,就不遺餘力地推行漢制漢法,社會晏然。但述律平和耶律德光則極力主張契丹維護奴隸制。於是,圍繞著皇位問題,母子、兄弟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在述律平心中,她偏向於耶律德光,在耶律倍被欽定為太子時,耶律德光常隨父出征,20多歲便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戰功赫赫。他思想保守,反對漢化,政治觀點與述律平一致,對她又言聽計從。因此,述律平私心主張應立次子為帝。但卻遭到了阿保機舊臣迭裏、匹魯等朝廷重臣的反對。為剷除障礙,述律后搬出氏族古老的禮儀,命他們為太祖殉葬。繼續效忠皇上,漢族大臣趙思溫不服,質問她:「先帝親近之人,莫過於太后,太后何不為臣下則?」述律后正色道:「母寡子幼,暫不能相從於地下,請以手代之」。言畢揮刀自戕,砍下右手腕置於太祖棺內。眾人見狀,無不面面相覷。述律平命令近親侍衛,將不願自刎者,割下頭顱,拋入墓道。可憐百余名大臣能吏、將軍佐官皆被殉葬。後世遂稱述律平為斷腕太后。

耶律德光登基,此即遼太宗,是繼阿保機之後契丹民族又一著名領袖。

而在皇位爭奪戰中失敗了的耶律倍,則被稱之為「讓國皇帝」,依然領有東丹國。但深謀遠慮的述律平太后,害怕耶律倍就國後積蓄力量,與朝廷分庭抗禮,把他軟禁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之後,又將東丹國的大批民眾遷至梁水東平郡(今遼寧遼陽市),擢升東平郡為南京,令耶律倍駐守於此,嚴密監守。耶律倍失去自由,心裏很是苦悶。正在此時,後唐明宗李嗣源派人來請耶律倍,讓他到後唐流亡避難,李嗣源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想利用契丹皇室兄弟失和的嫌隙,一方面安慰了耶律倍,一方面也為遼太宗解除了國內的一大隱患,以此來緩和後唐與契丹之間的緊張關係。

930年10月,耶律倍遂以假託到海上打魚為名,帶著渤海妃子高美人及隨員40餘人,漢文典籍數千卷,棄國去唐。回望故國,不禁氣鬱填胸,發出一聲浩歎:「偌大的契丹,竟無我的立錐之地!」遂吟詩一首:「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以此投外國」。


爭霸中原

927 年,耶律德光在母后的支持下,在與兄弟耶律倍爭奪皇位的競爭中,大獲全勝,此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帝位。為了樹威,他繼續阿保機未竟的事業。向南用兵,企圖建立包括黃河以北廣大漢地在內的契丹國。這是契丹的基本國策,在阿保機時,契丹即已先生滅亡了西方的回鶻、黨項,征服了吐蕃,東方又滅了渤海,臣服了高麗,現在唯一能夠與契丹抗衡的,只有中原王朝了。但中原的後唐經濟勢力雄厚,軍隊強盛,耶律德光不敢輕言用兵,他只有韜光養晦,待時而動,待時而為。這機會很快來了。

933 年,68歲的後唐明宗李嗣源駕崩。李從珂和石敬瑭為爭奪帝位,互相猜疑,反目成仇。936年,李從珂徵發大軍討伐石敬瑭,以當時石敬瑭的兵力和能力,還不足以抗衡李從珂。石敬瑭便慌不擇路地勾結契丹以為外援,不但向契丹稱臣,還請求以父執之禮侍奉契丹,以求得契丹出兵相救,並許諾事成之後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早就窺伺機會的耶律德光得信大喜過望。8月,立即發兵相救。9月,遼太宗親率大軍深入雁門,進駐太原,敗後唐張敬達軍;12月,唐廢帝李從珂兵敗,惱羞成怒的李從珂殺死耶律德光的兄長、即投奔後唐的耶律倍(漢名李贊華)然後自焚死。937年,冊封石敬瑭為後晉皇帝。就這樣,耶律德光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垂涎已久的燕雲十六州納入囊中。並約定契丹與後晉永為父子之邦,是時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

942年,石敬瑭死,其侄石重貴(晉出帝)繼位。石重貴是一個有志氣但沒能力的人,不自量力,輕易調整外交政策,對契丹稱孫不稱臣。耶律德光面對臭硬臭硬的石重貴,惱羞成怒。以對契丹違背盟約、不尊長者為藉口,舉兵南侵。從943年到947年,接連發動三次大規模的伐晉之戰,直至滅亡了後晉。

937年正月,耶律德光進入後晉首都開封,他改穿漢族皇帝的服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建國號「大遼」,改年號為大同。正式在中原稱帝,突現了他父親稱霸中原的夙願。在接觸漢族的先進文明後,他不得不接受漢地的封建秩序。

遼國在遼太宗統治時期達到了極盛,他改造了契丹社會,完善了國家體制。此時遼地域廣闊,從漠北到黃河以南,從庫頁島到阿爾泰山,在不同的區域,存在著不同的民族和民族政權,有的還停留在氏族部落社會,有的實行奴隸制,有的實行封建制。耶律德光為了使不同民族的事務都能得以更好的治理,他承襲阿保機「因俗而治 」的原則,採取了不同的社會制度進行治理,為此創制了北南兩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收到了極好的成效。

在地方官制方面,遼朝同樣採取了兩套制度,就是部族制和州縣制。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地區實行部族制,漢人所居以及東丹國仍保持原有的封建制和文化習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蕃不治漢,漢不治蕃,蕃漢不同治」。在遼朝的統一統治下,不同的社會形態可以平行地發展,而不相互幹擾和影響,保持了社會的繁榮和穩定,實為歷史上的一個創舉。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遼太宗是最早實行一國兩制政治制度的偉大人物。在禮俗方面,他注重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大量任用漢人官吏,改變契丹落後的風俗習慣。例如他廢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繼的舊契丹民俗,詔令依漢俗,鼓勵民族間自由通婚,這些都進一步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和進一步融洽,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契丹和其他民族、特別是與漢族之間的矛盾,促進了契丹社會的和諧和進步。如果說,阿保機是大遼國的建立者和開拓者的話,那麼,耶律德光就是大遼國的發展者和完善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