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帳下:後唐崛起真相解密
獨眼英雄
西元895年冬季,黃巢農民軍攻入長安。公卿貴族,朱門衣冠,或死或亡。「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卻食齏」。貧富貴賤顛倒,都是朝夕間事。天下紛擾,百姓荼毒。各地豪傑乘勢而起,以勤王的名義紛紛割地稱王,都想於亂中成就一番霸業。其中,最傑出的一支地方豪強,當屬崛起於塞北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被時人稱為「虎父龍子」的亂世英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
李克用是內遷的沙陀族人,沙陀族屬於西突厥的一部,由於駐地在沙磧,且名為沙陀磧(今新疆古爾班通古沙漠),所以對外號稱沙陀部,並以朱邪(音爺)為姓。相傳他們的先祖出生於雕窩之中,酋長因為他生得怪異,便讓各族輪流撫養,因此得姓「諸爺 」,即不是一個人撫養,後來訛傳成了朱邪。祖上從唐太宗時就開始戮力王事,守土拓邊。李克用的父親朱邪因為鎮壓龐勳起義有功,被唐朝廷任命為單於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賜給皇姓,遂改名為李國昌。
李克用年少時即隨父南北殺伐,所向無敵。練得弓馬嫺熟,有一箭射落雙雕的騎射功夫,韃靼人為之折服,軍中呼為「飛虎子」。被諸部嫉恨,為避禍端,李克用便帶全族人歸依了唐朝,被任命為雲州(今山西大同)刺史。後來,李克用殺掉大同軍防禦使,全部佔領了雲州。唐朝派兵討伐,但被李克用打敗。不久,唐僖宗繼位,改變了政策,對李克用進行招撫,任命他為大同軍防禦使。
黃巢起義軍逼近首都後,長安眼看不保,時局危殆,王朝風雨飄搖,唐僖宗緊急下詔,讓李克用父子勤王。
李克用遂率雜胡勁旅3萬餘人,全身衣黑,號「鴉兒軍」,南下勤王。一路連克連捷,異常驍勇,在良田陂(今陝西華縣西南)大敗黃巢屬將尚讓,立下頭功,黃巢被迫退出長安。時年28歲的李克用因此被封為河東節度使、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地位開始顯赫。「使」指的是節度使,「相」指宰相,在唐朝沒有正式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權就相當於宰相,所以李克用就合稱使相。後又襲封為晉王,坐鎮晉陽。從此以後,以晉陽為中心的廣大地區便成了李克用的大本營,而且也成為李存勖與朱溫爭戰的根據地。
他以此為根據地,北攻雲幽,南略關中,長驅入山東,可謂盛極一時,威名貫四海。可貴的是,李克用一生以唐朝忠臣自矜,以匡扶唐室為己任。割據一方的蜀王王建曾寫信給他,約他同時在各佔據之地稱帝建國。他斷然拒絕,發誓此生絕不做這種喪失氣節之事。後梁朱溫滅唐稱帝后,李克用為恢復唐室,多次興師討伐,與之爭鋒數十年。為表忠心,他死前一直不願稱帝。
李克用因為一目失明而被稱為「 獨眼龍」,楊行密時任淮南節度使(後建立吳國,五代十國之一),聞李克用威名,很想見識他的相貌。遂遣畫工扮作客商潛入晉陽,李克用偵知畫工行蹤及意圖,很快將其擒獲。盛怒地對畫工說:「我一佩服你有種,二佩服你有才。既然楊行密派你來為我寫真,料必是丹青妙手,畫藝高超。我給你一個機會,如畫得像,有賞;如畫得不像,哼,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時暑熱逼人,李克用正手執摺扇,納風消夏。畫工靈感立至,急中生智,在畫中以扇之一角遮住了李克用失明的右眼。李克用看後,心裏佩服,表面上故意刁難說:「你這是在阿諛討好我。」命令畫工重畫,不得重復。畫工很快又以一幅《將軍行獵圖》的挽弓射箭動作,來掩飾李克用一目失明的缺陷,又同時表現了他的英武精神,創意超絕。李克用連聲叫好,重賞了畫工並將他安全送回淮南。
朱溫曾經是黃巢手下的高級將領,黃巢農民軍被趕出長安後,在唐的策反下歸降唐朝,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後恢復原名)。但他名全忠而心實不忠,是個投機分子,野心勃勃,覬覦皇位已久。
當時,在各藩鎮節度使中,唯一可以與之爭鋒的只有李克用的晉軍,朱溫深感他是自己日後爭霸天下的主要障礙。因此,當李克用追剿黃巢農民軍凱旋回師,途徑汴梁時,朱溫假借犒軍的名義,將李克用延入汴州,美酒美女,盛情款待。李克用大為感動,哪有提防,喝得酩酊大醉,直誇朱溫講義氣,夠朋友。卻不料朱溫背後磨刀霍霍,入夜舉火為號,派精兵圍攻李克用居住的上源驛,四面縱火焚燒,準備一舉除掉日後的心腹大患。李克用醉得不省人事,橫沖將軍李嗣源(後唐明宗)背著他東突西竄,拼死保護。也是李克用命不該絕,剛才還皓月當空,突然之間卻風雲驟起,雷雨傾盆,把熊熊烈焰一會兒就澆滅了。李克用在電閃雷鳴之中逃離火海,僥倖保住了性命,倉皇沖出重圍,縋城而下,逃出了汴州。命雖保住了,但勢力大損。從此之後,兩巨頭反目成仇,晉梁之間,結下瞭解不開的深仇大恨。
當時風氣,收養子成風。李克用也收了許多養子,著名的就有「十三太保」。但養子之間為爭寵,免不了行挑撥離間之事,李存孝是一員猛將,每戰必衝鋒在先,如入無人之境。深受李克用器重,作戰幾乎離不開他,卻遭到李克用另一個養子李存信的嫉妒,妄加誣陷。李存孝無法自安,為防不測,暗通朱溫,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怒而發兵討伐,李存孝自縛出城請降。李克用佯裝下令將李存孝車裂處死,他估計著眾將會為李存孝求情,那時再順水推舟,赦免李存孝。不料李存孝平時太過氣盛,與眾將多有不和。竟無人求情,李克用的如意算盤落空,只得假戲成真,痛失一員虎將。從此以後,李克用勢力日趨下降,而朱溫卻日漸增長。
朱溫自認為天下再也沒人敢與他抗爭了,遂於907年,率領軍隊沖進長安,廢黜了唐哀帝,自立為王,在汴州登基,改國號為梁。以朱溫建立後梁為開端,中國歷史由此進入了五代十國53年的大分裂時期。
但江山興亡,功業盛衰,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朱溫謀帝篡唐,遂為天下千夫所指,也註定了他敗亡的命運。正如李存勖對他的預言一樣:物不極不反,壞人惡貫滿盈之後必然先自取其辱,再自取滅亡。與之相反的是,李克用父子雖然屢有過錯,但在效忠皇室這一點上,忠心耿耿,不敢有二心。李克用取得了道義力量的支持,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晉軍處於劣勢的格局就此發生了逆轉。
雖然李克用在與朱溫爭奪霸權的初期處於劣勢,但在政治謀略上,他卻比朱溫高出一籌。和朱溫一樣,李克用也知道唐朝氣數將盡,他自己並非沒有稱帝的野心,但他卻比朱溫看得遠一些。他對朝廷的策略是以實力加以控制,為我所用,而不是像朱溫那樣公開滅唐,自立為帝。每當有人挾持唐皇帝或者像朱溫那樣公然滅唐時,他便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現,以救駕滅賊為名,聯合各方討伐,既能趁勢擴張自己的勢力,又能收買人心。李茂貞劫持唐昭宗、朱溫迫使唐昭宗遷往洛陽、朱溫滅唐建立後梁,這些都給了李克用極好的討伐藉口。
果然,朱溫匆忙稱帝招致各地節度使的反對,李克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他利用朱溫內部矛盾,外部盡失民心的有利時機擴充領地,終於在與後梁的對抗中逐漸占了上風。
李克用聯合在北邊崛起的契丹國主阿保機,歃血為盟,約為兄弟,準備一起進兵滅梁。哪知阿保機在瞭解到中原的局勢後,大呼上當,馬上撕毀了和李克用定下的兄弟之盟,轉而和勢力強大的朱溫結盟。
李克用在與朱溫爭奪潞州(今山西上黨縣)時,滿以為阿保機會出兵相助,哪知契丹兵卻乘虛南下襲擾,梁軍得以繞城修築堡壘,把潞州圍得水泄不通,號為「夾寨」,又稱夾城。
李克用獲此消息,氣得天昏地暗,竟至背部毒瘡發作,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把兒子李存勖招至床前,囑咐李存勖要喪事節儉,以薄葬了事,發喪之後27天便可除去喪服,不必服喪三年。國家大局重於一切,滅梁大業重於一切。並抽出三支箭,矚望殷殷:「我一生有三事引以為恨,一是朱溫害我之仇未報;二是契丹背信棄義之恥未雪;三是忘恩負義的劉守光幽州之地未取。此三者,我遺恨也。與爾三矢,你定要替我完成心願。為父也就死而無憾了。」
這三支箭,各代表一件李克用生前未能完成的功業。李克用言畢而歿,遺恨未雪,冷淚滿襟,享年52歲,時在908年正月。李存勖哭著接受了父親的遺命。
風雲帳下
李存勖,李克用長子。史稱其少有奇表,善騎射,膽勇過人,有乃父之風。李存勖自幼便生長於軍旅之中,見慣了刀鋒戎血,十多歲時便成為英勇的戰士。895年,三帥逼京,勤王保駕的李克用派遣年僅11歲的李存勖晉見避難于終南山的唐昭宗。昭宗見了他,非常驚訝,輕撫其背說:「此子氣宇非凡,與眾不同,將來必為國家之棟樑,記住要為唐室盡忠效力啊!」特地賜賞他翡翠盤等珍寶,唐昭宗還對左右說:「此子可亞其父。」李存勖「亞子」的小名由此而來。只是唐昭宗不曾想到,被他預言可亞于其父的李存勖所建立的功業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喪事剛一辦完,李存勖就設計捕殺了試圖篡位的叔父李克寧。
當時,晉梁之間,潞州之戰正酣,內議多主張罷兵休戰。李存勖力排眾議,謂諸將說:「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李存勖全身縞素,以哀兵之勢南下攻伐,兵書雲:「哀兵必勝」。行至三垂岡,李存勖觸景生情,歎曰:「此先王置酒處也!」
當初,李存勖5歲時,曾跟隨父親作戰,一次路經三垂岡,崗上有唐玄宗廟,李克用便在廟前置酒,伶人奏起了百年歌。當《百年歌》由少年演奏到老年期時,聲調極為蒼涼淒苦,大家的心情很沉悶。李克用感慨人生易老,預言20年後李存勖將接替自己率兵征戰。果然一言成讖,三垂岡一戰定天下,距離李克用的預言正好20年。
李存勖觸及前事,不禁唏噓,將士皆懷必勝之信心,眾志成城,趁著漫天濃霧,率領周德威等將領分兵直搗梁軍的營寨,梁軍毫無防備,被李存勖殺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當身穿孝服的李存勖出現在被圍困一年之久的潞州城下時,陷入絕境的守城將士們,激動得淚如雨下,喊聲震天動地。
潞州之戰,李存勖不僅樹立起自己的絕對威信,而且徹底扭轉了在晉梁之爭中所處的頹勢,從此一世梟雄的朱溫優勢頓失。朱溫驚歎道:「生子當生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資治通鑒》卷266)
清人嚴遂成曾作《三垂岡》一詩,盛讚其事: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所詠就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英雄傳奇與三垂岡往事。借憑弔古戰場感歎歷史滄桑,歌頌英雄業績。三垂岡戰役奠定了滅梁之基,常為後人稱道。毛澤東對其父子評價甚高,在評論三垂岡戰役時說:「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並稱李存勖的戰術是:「先退後進」,毛澤東主席非常喜歡這首詩,晚年常獨自吟哦。並說,我現在是「鼓角燈前老淚多」。
得勝之後,李存勖回到了晉陽,便開始了系統的整頓改革。他任命李存璋為河東馬步都虞侯兼軍城使,負責整頓軍紀。為提高戰鬥力,他制定了嚴格的軍律,下令騎兵在見到敵人之前不准乘馬,步兵和騎兵戰鬥部署已定時,必須保持嚴整的隊形和陣式,不得隨意跨越防區地界,以防止發生混亂,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分路進軍時,到達集結地的時間不得延遲,違者斬首。這次改革收到了極大的效果,三軍將士作戰都勇猛向前,以一當百。同時,在政治與經濟等各個方面,也進行整頓。命令各州縣保舉賢良之人充任官吏,罷黜地方的貪官汙吏。同時減輕人民的租賦稅收,撫恤孤兒與老人,為民平反冤獄,嚴厲打擊盜賊。
李存勖身體力行,每當路上遇到饑寒的百姓,就下馬親自慰問。從此,河東地區民心依附,百姓開始安居樂業。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又為李存勖的作戰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還矢太廟
李存勖將父親給的三支箭供奉在晉陽太廟中,每臨出征,就親往太廟請出一支箭來,放在一個精緻的錦囊絲套裏,命親將背著追隨自己左右,帶著上陣,以顯示每戰必勝的信心;凱旋之日,隨同戰俘一同獻於太廟,表明完成了任務。這成了李存勖戰無不勝的動力。
虎父無犬子,李存勖在軍事上的才能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他的驍勇善戰也絲毫不遜于李克用。他喜歡冒險搏擊,勇而寡謀,將戰爭看作遊戲,常常隻身衝鋒陷陣,偵察敵情,幾次陷入重圍,差一點被敵人生俘,但卻秉性難改。部將們拼死力戰將他救出,勸他持重,他反說部將們妨礙他大殺敵兵。李存勖在魏州前線,曾率領百餘名騎兵偵察敵情,與5000敵兵殊死搏殺,才得以突圍。進攻楊劉城時,李存勖身先士卒,親自背著柴禾填平敵軍防禦的壕溝。李存勖一次準備親自出戰時,被義兄李存審勸阻。不久,他趁李存審不在時飛馳出營,邊跑邊對部下說:「這麼好玩的事情那老頭兒居然阻止我。」正因為如此,李存勖才有資格豎起手指自我誇耀說:「我於十指上得天下。」
911年,李存勖在河北高邑與朱溫軍隊展開決戰。由於柏鄉慘敗的陰影還籠罩在心頭,朱溫在進軍路上心情煩躁,以至於交戰之前就殺死了幾個文官,勇將李思安也被斬首。還未碰上晉軍,就有流言在軍中流傳,說晉軍大部隊已經鋪天蓋地而來。朱溫如驚弓之鳥,竟丟下自己的行營大帳,奔逃到棗強駐守,被拒。朱溫惱羞成怒,與大將楊師厚一起攻城,攻陷後竟血洗該城。
李存勖派大將李存審,在夜裏先以數百名騎兵突襲梁軍,朱溫不知虛實,不敢戀戰,火燒大營逃命。驚慌之中又迷失了方向,走錯了路。跑出150裏後才發現。結果被李存勖所部及憤怒的河北百姓拿著鋤頭分而殲之。
高邑之戰,可說是歷史上最窩囊的戰役。朱溫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被幾千晉軍打得落花流水。而自始至終,朱溫都沒有和李存勖的主力交鋒,就這樣屈辱地失敗,覺得十分窩火,致使朱溫連氣帶怕又羞,最後竟至一病不起,在返回途中,於912年,被自己的兒子朱友圭殺死。
朱友圭殺父繼位後,眾兄弟都不服,特別是朱溫嫡子朱友貞,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復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最後殺死朱友圭,奪取了皇位。是為後梁末帝。在五代時期,他是通過兵變奪取皇位的第一個人,從此為以後的兵變提供了效仿的先例。暫時解除了後梁的威脅,913年,李存勖馬不下鞍,人不歇腳,全力對付幽州。
劉仁恭原是幽州(今北京)節度使李匡威的部下偏將,領兵鎮守蔚州(今河北蔚縣西南),李匡威兄弟內訌,爭奪節度使職位,幽州局勢一片混亂。劉仁恭趁機發動兵變,圍攻幽州,但到了居庸關時,卻被打敗,劉仁恭只好逃往晉陽,投奔李克用。李克用優禮有加,厚賞其部下,並賜給劉仁恭田地豪宅以示寵信。
劉仁恭遂請求李克用,給他一萬將士,為晉陽前驅,奪取幽州,以報答收留厚待之恩。在奪取幽州後,李克用為籠絡起見,就將幽州交給了劉仁恭。只安置了十多個親信分管軍政事務,監控幽州,從此留下隱患。
劉仁恭借李克用之手如願以償地得到幽州,便開始忘恩負義,在一步步擴大勢力的同時日益遠離李克用。在李克用和朱溫爭奪魏博鎮(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時,李克用向幽州徵兵,劉仁恭卻藉口防備契丹,不給一兵一卒。第二年,朱溫又連續攻下兗州(今山東兗州)、鄆州(今山東東平西北)地區,李克用再次向劉仁恭借兵,一日之內,使者三至。但劉仁恭不但不發兵相助,反而惡語相向。拘押了使者不說,還將所有在幽州地區的晉兵扣押,然後又用重金誘降晉軍將領叛歸於他。李克用氣得七竅生煙,親自領兵征討,但他根本沒將劉仁恭放在眼裏,過於輕敵,加上醉酒,反而被劉仁恭打敗,自己還差一點當了劉仁恭的俘虜。從此,劉仁恭與朱溫結盟,使李克用腹背受敵,常處於被南北夾攻的不利地位。
劉仁恭之子劉守光,為了爭奪幽州節度使之職,父子反目為仇,在後梁軍再次侵擾時,趁機奪占了幽州城,將父親囚禁起來。此後,便妄自尊大起來,一心想要當北方的盟主。李存勖巧施驕兵之計,和王熔、王處直一起尊劉守光為「尚父」,但劉守光並不滿足,最後竟登基稱帝。在劉守光派兵南下時,李存勖趁機派周德威端了他的老巢,攻破了號稱擁甲30萬的幽州,用白絹捆縛著劉仁恭、劉守光父子,高奏凱歌,回到晉陽,獻俘於家廟。在晉陽處斬了僭稱燕國皇帝的劉守光後,又將劉仁恭押至代州,在李克用墓前處斬。
李存勖殺劉守光的時候,劉守光嚎啕大哭,不停地求饒。他的兩個妻子李氏和祝氏,見丈夫如此沒有氣節,罵道:「事到如今,求生何為?妾請先死。」便引頸就戮,其烈如此。
李存勖至此完成了父親交給的第一支箭的任務。
滅掉幽州和滄州後,燕地全為晉所有,李存勖掃除了後顧之憂,自此全力南下與後梁爭衡。
攻滅後梁
朱友貞能得帝位,全賴楊師厚相助,因此對楊師厚大加封賞,封鄴王,加中書令銜。楊師厚手握重兵,權傾朝野,日久漸生異心。誰知還未付諸行動,便身染重病,一命歸西了。這倒使朱友貞大快其心,還在宮中擺宴慶賀。
朱溫的女婿趙岩,趁機勸朱友貞,將魏博鎮一分為二,削弱魏博鎮的力量,以免尾大不掉。朱友貞便下詔將魏博鎮分成天雄和昭明兩個鎮,天雄鎮仍在魏州,昭明鎮則在相州(今河南安陽),然後將財物和將士均分給兩鎮。魏州將士世代據守本地,不願遠走他鄉,於是兵變發生,並向李存勖投降。李存勖見此良機,不禁大喜,連忙親自領兵趕赴魏州,斬首兵變頭目8人以威懾兵變將士。同時又將楊師厚的親兵收為自己的親兵,以示恩寵。然後又下令嚴懲擾民的士卒,整頓軍紀。
安定魏博內亂之後,李存勖率兵與梁將劉尋展開了決戰。劉尋在梁將當中是最有智謀的,在魏縣(今河北魏縣東南)受挫後,認為晉軍的主力集中于魏州,其大本營晉陽必定空虛,便想用奇兵偷襲,再回頭取鎮州、定州,然後平定河北地區。劉尋為迷惑晉軍,讓人做了許多草人,然後在草人的手上綁上旗子捆在驢背上,驢往返活動在城牆上,就像人在城牆上活動一樣,自己則率領主力秘密地去奇襲晉陽。
李存勖知道劉尋用兵詭詐,號稱「一步百計」,見劉尋幾天都不出戰,便派人偵察實情。得知劉尋已經棄城而去時,料到他必定襲擊晉陽。李存勖立即派騎兵從後邊急追,同時分兵日夜兼程趕回晉陽做防守準備。
劉尋得知晉陽已有準備,只好轉兵突圍,想東進佔領臨清(今河北臨西),切斷晉軍的糧草供應線。但晉將周德威此時已經領兵來援,搶佔了臨清,對劉尋形成夾擊之勢。劉尋退居莘縣(今山東莘縣)堅壁不出,想伺機再動。梁末帝朱友貞不懂軍事,反而下詔催促劉尋速戰。劉尋上報情況,認為晉軍善於騎射,不宜速戰,請求增發軍糧,以便持久抵抗。朱友貞卻斥責劉尋要糧不是破敵,而是「療饑」,還派了宦官到前線督戰。
劉尋固守半年之後,李存勖為誘其出戰,放言要回晉陽,劉尋以為有機可乘,便領兵出戰,在晉軍優勢兵力夾擊之下,7萬梁兵大部分被殲,劉尋和幾十個騎兵逃脫。李存勖乘勝追擊,除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外,後梁的河北之地喪失殆盡。
就在李存勖與後梁軍隊在黃河沿岸打得難分難解之時,北邊的契丹見晉軍後方空虛,趁火打劫,常常南下騷擾幽州等地,威脅晉陽的安全。李存勖本想收拾完後梁再對付契丹,現在不得不北向抗擊契丹。
920年,李存勖率領以步兵為主力的10萬晉軍,以寡敵眾,在幽州大破號稱30萬的契丹騎兵。
後梁龍德二年(922年)正月,李存勖軍至新城(今河北無極境)南,與契丹前鋒激戰,契丹軍敗。李存勖繼續北進,又在望都戰敗阿保機,契丹兵北逃,李存勖追至易州。天降大雪,平地數尺,契丹人馬無食,死者枕藉于道。不可一世的阿保機不得不逃遁回更寒冷的北方之北。至此,李存勖已完成李克用的兩大遺願。最後就是消滅世仇朱溫的後梁了。
923年4月己巳日,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因為唐朝對他家賜姓,所以自稱唐室後裔,以唐為國號,以示續唐正統。先以太原為西京,定都洛陽之後,又將太原改為北京。建年號「同光」,史稱後唐。
就在李存勖稱帝的那年秋天,後梁主力與後唐軍隊對峙于黃河北岸,李存勖避實就虛,出其不意,突襲後梁都城大樑。10月2日,李存勖親率精兵從楊劉渡過黃河,與已經深入敵境的後唐軍在鄆州會師。緊接著,後唐軍隊以綽號「李橫沖」的李嗣源率領的輕騎兵為前鋒,繞過後梁掘開的黃河堤壩所形成的黃泛區,晝夜兼程,於 10月9日直搗敵巢,回師救援不及的後梁主力隨即投降。後梁滅亡。
後唐軍隊奇襲大樑,全程600餘裏,途中攻破中都、曹州,歷時9天,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中長途奔襲、速戰速勝的經典戰例。
李存勖意氣風發,高奏凱旋歌,用木匣裝著後梁末帝朱友貞的首級,祭獻於家廟。
經過20年的血戰,李存勖橫掃六合,一統北方,創下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許多著名的戰例:柏鄉之戰、楊劉之戰、胡柳陂之戰、德勝之戰以及潞州之戰、幽州之戰。父親李克用所交付給他的三支箭的遺願,至此全部完成了,稱雄天下的素願終於實現。他創造了人間奇跡,同時也達到了他壯麗人生的巔峰。
後唐是一個在戰亂中建立的帝國,但建國前後的李存勖卻判若兩人,前期是那麼英武有為,縱橫天下,以復仇為己任,但在完成父親的遺願後,還矢太廟,也把自己的雄心壯志也還掉了。建立後唐後的李存勖是政治上的白癡,治理國家依靠三種人:婦人,伶人,閹人。他酷愛文藝,對音樂和戲劇尤其癡迷。但最終因愛好而亡身失國,死於伶人之手。虎父龍子40餘年建立的赫赫功業轉眼之間化為塵土,不能不讓人喟歎歷史的無情!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