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漢桓帝

  桓帝,名劉志(西元132-167年)。章帝曾孫。質帝被毒死後,由梁冀迎立為帝。在位21年,病死,終年36歲。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漢桓帝劉志,章帝曾孫,順帝陽嘉元年(132年)生於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侯國。祖父是河間孝王劉開,父親是蠡吾候劉翼,母親系劉翼妾匱明。因父親去世,劉志年齡不大即襲爵為侯。15歲被梁冀迎立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和”,以後又換了六個年號。

一、進身帝位得益外戚

  按規制,在外為王侯者,不可繼承大統。但東漢屢有破此規制者,原因是當權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找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以便繼續控制朝政。桓帝的帝位就是因此僥倖得來。

  質帝本初元年(146年),順烈皇后梁納以皇太后身份徵桓帝到洛陽城北的夏門亭,準備把她的妹妹嫁給桓帝。但婚禮尚未舉行,太后的哥哥,身為大將軍的梁冀,因新立才8歲的質帝,指責他是“跋扈將軍”,竟將質帝毒死了。因此,朝中又要議立新帝。

  當時梁冀考慮到劉志年方15,容易操縱,提出要策立桓帝;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成為了削弱梁氏集團的勢力,則主張迎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於是梁冀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一起來討論此事。結果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明德著稱”,且血緣與質帝最近(為質帝兄),應立為嗣。梁冀苦於找不到別的理由反對,只好宣佈暫停討論。

  第二天重會公卿討論,梁冀嚴厲逼迫群臣策立劉志。那些公卿在梁冀的淫威下只好屈從,只有李固堅持己見。為了消除阻力,梁冀就讓梁太后下詔罷免了李固。這樣,在閏月庚寅(146年),梁冀終於持節,以諸侯王青蓋車,迎劉志入南宮即皇帝位。劉志就這樣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縱下做了皇帝,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

二、抑制宦官打擊外戚

  桓帝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一個傀儡皇帝。當時,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幾乎難以置喙。儘管梁太后在和平元年(150年)曾下詔歸政,但梁冀專橫跋扈,桓帝還不得不仰其鼻息。桓帝真正親政,是他在位的後8年,而在這8年中,發生很多重大事件,即“三斷大獄,一除內嬖,再誅外臣”。所謂“三斷大獄”,一是誅滅梁冀,二是廢免鄧氏,三是禁錮黨人;“一除內嬖”,是抑制宦官;“再斥外臣”,則是誅殺南陽太守成瑤和太原太守劉質。

  梁冀在策立桓帝后,權力達到頂點。他先是以“災異”讓梁太后策免太尉杜喬,繼而又羅織罪名殺了李固和杜喬。加上桓帝對他極盡尊崇,委以朝中大權,甚至規定他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又增封其食邑為四縣,比鄧禹;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霍光;還封其弟梁不疑為潁陽候、梁蒙為西甲侯、梁蒙之子梁胤為襄邑候、其妻孫壽為襄城君,並加賜赤紱,比長公豐。這樣一來,梁冀更加專橫暴虐。朝中大小政事,無不由他決定。百官的升遷任免,都要先到他家裏謝恩,才能到尚書台辦理手續;地方郡縣每年進獻的貢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給粱冀,然後才把次等的獻給桓帝。結果他“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與”。此外,梁冀和妻子孫壽都窮奢極欲,搜刮財富,修建豪宅,殘忍貪暴,激起的民憤極大。

  桓帝對於梁冀的橫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於他的兩個妹妹都在自己身邊,不敢發作。延熹二年,粱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開始策劃誅滅梁氏。他去上廁所的時候,單獨叫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桓帝於是與他們五人密謀,決定誅除梁冀,並用牙齒咬單超手臂出血為盟。八月丁醜,桓帝來到前殿,即召尚書入殿,宣告要懲辦粱冀。他命尚書令尹勳持節率丞郎以下守宮廷,收符節送省中;命黃門令具瑗將御林軍1000余人和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住宅;命光祿勳袁盱持節收梁冀大將軍印綬,徙封為比景都鄉侯。梁冀、孫壽當日自殺,梁、孫家族全部棄市。其他公卿大臣因牽連而死的數十人,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幾乎一空,百姓莫不稱慶。

  桓帝誅滅梁冀以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謀誅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大權從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他們挾持桓帝,濫行淫威,使得“中外服從,上下屏氣”,乃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宦官四侯及其親屬的專橫,不僅朝中正直官員反對,就連桓帝也開始擔憂,所以對四侯又慢慢開始限制。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分奪他們的權力,繼而借他們殘害人民的暴行,對他們進行打擊。延熹八年(165年),司隸校尉韓演奏言左倌罪惡,言其兄太僕南鄉侯左稱“請托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桓帝立刻准奏,結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殺。韓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貪污罪,恒帝也下令征詣廷尉。具璦只好上還東武侯印綬,自己向桓帝謝罪。桓帝下詔貶他為都鄉侯,後來死在家中。接著,桓帝又下詔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都降為鄉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這就是所謂的“一除內嬖”。

  桓帝對於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為了強化皇權,並不想清除,故而對他們稍加抑制後,大權還是交給了他們。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臺後,也同樣殘暴專橫,魚肉人民。中常侍候覽貪侈奢縱,前後竟強奪民田118頃,住宅318所,並模仿皇宮修建大規模住宅16區,都有樓閣、池塘、苑園。另一方面,由於宦官專權,他們的爪牙被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選舉不實的情況也更為嚴重。

三、誅滅外臣禁銦黨人

  桓帝時還有一項賣官鬻爵的弊政。當時由於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桓帝一方面採取對農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如延熹八年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為稅;另一方面也採取一些應急措施,主要就是減借百官俸祿,借王、侯國租稅和賣官鬻爵。桓帝的賣官鬻爵是從延熹四年(161年)開始實行的。這一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今陝西省中部)地區,桓帝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公9即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桓帝賣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污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於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並為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由於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極。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合起來發起“清議”。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延熹九年,成晉在南陽逮捕了富商張汜——此人倚仗宦官權勢橫行鄉里,正遇上桓帝宣佈大赦,而成晉為打擊宦官,竟置大赦不顧,殺了張汜,並將其宗族賓客200多人也都殺了,然後才向桓帝上奏。同樣,劉質在汝南逮捕了與宦官相勾結的小黃門趙津,也不顧赦令,將趙津拷殺。這兩件案子,引起了宦官集團的強烈憤怒。侯覽指使張汜之妻上書訟冤,其他宦官也接著紛紛譖告,於是,為了保障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同時也是給家奴出氣,桓帝就將成晉、劉質一齊逮捕,命有關部門審理。最後兩人都被棄市。這就是所謂“再誅外臣”。

  接著,桓帝採取了更大的舉動,發動“黨錮”事件,鎮壓打擊宦官的直臣。當時,襄城(今河南方城)人李膺是反對宦官集團鬥爭的領袖。他任河南尹時,因打擊閹黨而被下獄,司隸校尉應奉上書為他求情,又被赦免,後來即任司隸校尉。宦官張讓的弟弟任野王令,貪殘無道,殺死一位孕婦,畏罪躲在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後,即率吏卒到張讓家搜出處死。凶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時不敢走出宮門。李膺敢於打擊當權的宦官,名聲越來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認為是極大的榮譽,稱之為“登龍門”,他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以李膺為首的反宦官鬥爭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延熹九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給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桓帝大怒,於是詔令全國,逮捕“黨人”,收執李膺、陳實等200多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於道,反宦官的鬥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在竇武等的表請下,桓帝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其赦歸田裏,但規定他們都終身禁錮,不得做官。這就是桓帝時著名的“黨錮”。

四、七度改元三立皇后

  桓帝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改元次數最多的一個。他曾七度改元:即位第二年改元建和,三年改元和平,僅一年又改元元嘉,三年後改元永興,二年後改元永壽,四年後改元延熹,十年後又改元水康。

  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后也立了三位。桓帝牛活相當腐朽,後宮宮女多達萬人,儘管他曾接受光祿勳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百余人,但這仍遠遠低於所留宮女的數量。他在位21年,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後冊立了3個皇后:一個是梁皇后、一個是鄧皇後,還有一個是竇皇后。

  梁皇后名瑩,是梁太后之妹,桓帝初為蠡吾侯,太后征桓帝到洛陽,準備把她嫁給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為帝。第二年,即建和元年(147年),有關部門上奏梁太后稱:應具備禮章,按婚禮規定的時間納彩。於是按惠帝時娶張惶後規格,聘黃金兩萬斤,其他彩禮仍舊。這樣,梁瑩于六月入宮,到八月即立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後,由於其姐姐臨朝聽制和哥哥專權,桓帝對她極盡寵愛。和平元年(150年)三月,梁太后病逝,桓帝對她的態度就開始轉變。梁皇后雖得到桓帝數年寵倖,卻一直無子,桓帝對她慢慢疏遠。這使她對桓帝嬪妃暗懷怨忌,凡妊娠者,無不設法使她們墮胎。桓帝由於畏懼梁冀,對梁皇后暫時還不敢譴責,但對她更加疏遠,很少再與她恩愛。到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終於因憂憤而病死,死後葬懿陵,諡“懿獻皇后”。同年,桓帝誅滅梁冀,此後就下詔追廢懿陵為貴人塚。

  鄧皇后名猛女,是和熹皇后鄧綏從侄鄧香之女。其母名宣,先嫁給郎中鄧香,生鄧皇后,後因丈夫早死且鄧氏遭難,改嫁梁冀的妻子孫壽之舅梁紀。鄧皇后因幼年隨母親生活,即改姓梁氏。長大後,孫壽看她容貌姣美,在永興年間(153~154)把她送入宮中。當時為采女,為桓帝所“絕幸”。因此,第二年桓帝就封她哥哥鄧演為南頓侯。鄧演死後,其子鄧康嗣侯。到梁皇后病死後,桓帝誅滅梁冀,即立為皇后。當時桓帝由於厭惡梁氏,便把她改姓為薄,並封她母親宣為長 安 君。後來到延熹四年(161年),有人指出鄧皇后本是鄧香女兒,不應該改易他姓,桓帝又讓她重新改姓鄧氏,並且追封鄧香車騎將軍、安陽侯,更封宣、康大縣,賞賜以巨萬計。不久,其母宣去世,桓帝又特加優待,葬禮均照皇后之母的規格舉行,並以鄧康弟鄧統封昆陽侯、鄧統從兄鄧會襲封宗陽侯、鄧統弟鄧秉為清陽侯,其他鄧氏宗族也都位列校尉、郎將等。

  由於鄧皇后無子,桓帝對她的寵愛也沒有持續多久。後來桓帝對郭貴人寵倖,鄧皇后自恃位尊,驕橫忌妒,與郭貴人在桓帝面前互相譖告。這使桓帝對鄧皇后非常不滿,到延熹八年(165年)下詔廢黜,送暴室管制。鄧皇后憂憤而死,為皇后7年,死後葬於北邙山(今河南洛陽東北),其兄也都受到制裁。

  竇皇后名妙,是章德皇后從祖的孫女,父親郎中竇武。延熹八年,桓帝廢鄧皇后,竇皇后被選入宮中,立為貴人。當時,桓帝對采女田聖特別寵愛,想立田聖為皇後,但朝臣以田聖出身微賤而強烈反對。桓帝無奈,只好策立竇妙為皇后,封竇武為槐裏侯、特進,拜城門校尉。但儘管如此,桓帝對竇皇后仍不甚寵倖,所愛還是田聖等女。永康元年(167年),桓帝病重,就封田聖等九女皆為貴人。

  由於桓帝的薄情,竇皇后對田聖等人一直有氣。桓帝去世,竇皇后稱皇太后,即與父親竇武臨朝定策,迎立解犢亭侯劉宏,是為靈帝。臨朝聽制後,竇太后立即發難,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殺了田聖,並且還想把其他桓帝的貴人全都殺掉。在中常侍管霸、蘇康的苦諫下,方才作罷。不久,竇武和陳蕃等人謀誅宦官事露,中常侍曹節等矯詔殺死竇武,即把太后遷于南宮雲台,其家屬遷于比景(今越南南部)。靈帝念及太后曾援立自己,對竇太后比較照顧。建寧四年(171年) 十月初一 ,曾率領群臣朝見太后,並親自為她祝酒。以後又聽從黃門令董萌的勸告,增加太后的供養。但太后心中悲憤,熹平元年(172年),終因母親死在比景,感傷而死。死後與桓帝合葬宣陵,諡“桓思皇后”。

  桓帝沒有兒子,生有三女。長女劉華,延熹元年(158年)封為陽安長公主,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次女劉堅,延熹七年封為潁陽長公主;小女劉修,延熹九年封為陽翟長公主。

  延熹十年(168年)六月,桓帝改元為永康元年,希望通過改元使東漢王朝長治久安,也使自己長期因腐朽生活而虛弱的身體永遠健康。但事與願違,不僅東漢王朝業已搖搖欲墜,他自己也從此一病不起。十二月丁醜,桓帝死于洛陽宮中的德陽前殿,年僅36歲。死後葬于宣陵,諡號為“桓帝”,廟號為“威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