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皇子終即位
漢文帝的名字在中國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對他政績的充分肯定。文帝名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薄姬。
劉恒在劉邦的眾多兒子中是很幸運的。劉邦共有八個兒子,呂后僅生了一個,即惠帝劉盈。在惠帝去世後,呂后為了使自己長期掌握政權,對劉邦其他的兒子們大開殺戒,呂后共害死了四個。劉邦的大兒子劉肥最後未被陷害,得以善終。呂后最後死時,劉邦的八個兒子只剩下了劉恒和劉長。
在劉邦的眾子中,劉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個,這和他的母親有關。母親薄姬原是項羽所封魏國王宮的宮女,在劉邦打敗魏國後,將許多宮女選進自己的後宮,後來便和薄姬生了文帝劉恒。但劉恒出生後,薄姬卻遭到劉邦的冷落,地位一直是“姬”,沒有升到“夫人”,所以,文帝劉恒從小就做事小心,從不惹是生非,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劉恒七歲時,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舉他做了代王。雖然地位沒其他王子那樣顯赫,但這恰好幫文帝躲過了呂后的迫害,幸運地活下來,後來又幸運地登上了皇位。
劉邦的舊臣陳平和周勃在呂后死後,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代替當時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他們覺得劉弘不是惠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最後,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於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恒赴長安繼承皇位。
劉恒見到使者,開始並不是很高興,相反,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屬臣們也意見不同,有的認為是一個陰謀,有的則分析說不會有假。劉恒決定用占蔔來決定吉凶。結果達到一個“大橫”的占卜結果,這個結果的意思是: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將父親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的那樣。占卜的人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現在一般的王要高一級。
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又中了計,喪命黃泉路。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離長安城五十裏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最後,小心的劉恒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繼承了皇位,住進了未央宮。
軟硬兼施鞏固權勢
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也恢復了稱號和封地,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也分別賞賜、分封。這些措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鞏固。
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權勢外,打擊重臣也是一項很有效的措施。這方面主要是對大功臣周勃的處理。周勃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結束後,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也不把文帝放在眼裏。而文帝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有大臣勸說文帝,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從此,文帝的神色變得越來越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焚身。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了。於是辭去了右丞相(漢時以右為上,陳平當時是左丞相,相當於副職)的職務,文帝很快也答應了。一年後,因為陳平謝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後,文帝又以列侯歸封國為藉口免除了他的相職。當時,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長安,這給京城的糧食供應增加了負擔,所以,文帝就下詔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國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將自己的兒子派到封國去。但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藉口留在京城,這使文帝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職務。
在後來有人舉報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謀反之心時,文帝馬上把他抓捕。周勃趕忙通過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文帝說明實情:被罷免丞相職務後害怕被抓,所以家中有些防備,但卻沒有反叛之心。文帝在重新調查後,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這和封建時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確實很寬容。
驕人的政績
文帝即位後繼續惠帝的與民休息的政策,這是他開創“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在即位之初,他就連續下了兩道詔書,表達了自己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心老人的意願。管理民政的政府機關向各縣發佈了命令:對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縣令的屬官,職權僅次於縣令)或者縣尉(僅次於縣丞)送達;其他由嗇夫(鄉的官吏)來送達。
一、節儉表率
文帝在歷史上還是個以節儉著名的皇帝。他曾嚴責各地各級官員要節省,防止擾民。在西元前178年,即文帝即位的第二年,他下詔清點長安的公用馬匹,將多餘的一律送到驛站使用。文帝在位二十多年,一直這樣節儉。宮殿、皇苑等都是使用以前留下來的,從來不嫌簡陋。他本來想造一座供宴遊的露臺,但看到工匠的預算,要用“百金”,就說道:“這等於十個中等人家的財產,我本來用先帝的宮殿就覺得很奢侈了,露臺就不用建了。”後宮所用的衣服器物也因為文帝的監督和表率,沒有任何奢侈攀比之風。
二、虛心納諫
通過納諫,文帝糾正了自己錯判的將軍魏尚一案。魏尚原是雲中郡的太守,他愛護將士,多次擊敗匈奴,使匈奴一直不敢輕易南下。但後來因為在上交的敵人首級時比原來報告的少了六個,文帝一氣之下就罷免了他的官職,還判了刑。文帝在一次和郎署長官馮唐聊天時,得知馮唐祖先是趙國人,父親住在代郡,文帝曾經做過代王,於是二人便很投機地談起來。自然談到了趙國有名的將軍廉頗。文帝便很高興地說,如果他能得到向廉頗那樣的將軍,就不怕匈奴入侵騷擾了。馮唐聽了很不以為然,很不客氣地說,如果陛下能得到廉頗那樣的將軍,恐怕也不能很好地重用。文帝聽了很生氣,就問為什麼。馮唐說,廉頗之所以能經常打勝仗,是因為趙王信任他。但現在將軍魏尚僅僅因為上交的首級比報告的少了六個,就落得個罷官入獄的結局。所以由此知道就是得到了廉頗那樣的將軍也不能很好地使用。
文帝聽了,轉怒為喜,同一天就派使者釋放了魏尚,恢復了他原來的官職,對於敢直言的馮唐也給予了獎賞:提升他做了車騎都尉。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和鐵面無私的法官張釋之之間的事。張釋之以正直、敢於和文帝爭辯出名,文帝讓他做了廷尉,即最高司法官。一次,文帝出巡路過中渭橋,結果拉車的馬被一個行人驚嚇,這在當時叫做犯蹕,即觸犯了皇帝的行動。張釋之經過審理得知,犯法的行人原來聽到了行車的聲音,因為來不及躲閃,就躲到了橋下邊。一會兒後,他覺得車馬應該走遠了,就從橋下出來,結果卻恰好撞上了文帝的車駕。驚慌得拔腿就跑,就這樣使馬受驚。張釋之依照法律規定,罰金 四兩 。文帝聽說了很不高興,嫌他判輕了,張釋之據理力爭:“國法應該是天子和天下百姓一起遵守,如果違背律條,輕易重判或者輕判,就會使法律失去信用。既然陛下讓臣來處理,就要按照國法辦事,如果我帶頭任意行事,那豈不是給天下的法官們起了壞作用嗎?”文帝聽他說的有理,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不再追究了。
還有一次,祠廟中高祖劉邦塑像前邊的玉環被人偷走了,盜賊抓住後文帝讓張釋之重重處罰。張釋之則按照法律規定判處棄市,即砍頭再陳屍示眾,以表示被眾人唾棄。文帝聽了惱怒不已,說自己讓他負責處罰,是想讓他處以族刑,即誅殺全族的人,而張釋之卻只殺他一人。張釋之摘下帽子跪下說:“國法沒有規定盜哪個廟的東西重處,盜哪個廟的東西輕處。如果現在判此人族刑,那將來萬一有小民在高祖的陵墓上抓了一捧土,陛下又要用什麼國法來治罪呢?”文帝覺得張釋之說的有道理,又問了一下太后的意思,便承認張釋之處罰得當不再追究了。
三、重農罷兵
文帝對農業非常重視,認為農業是天下的根本,為了勸農耕種,文帝還親自耕作,以作表率,後來,他還採納了晁錯的建議,允許以糧食換爵位,或者用糧食來贖罪。重農最典型的措施還是減輕農民的賦稅,在西元前167年,即文帝十三年,文帝宣佈免除了農民的租稅。
為了給重農創造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使國家集中精力進行生產,文帝採取措施解決了南粵趙陀的獨立問題,消除了戰爭。
趙陀原是秦始皇時的南海郡的郡尉,即郡的軍事屬官。秦始皇平定南方的領土後,曾設置了三個郡,即南海郡(官府所在地是現在的廣州市)、桂林郡(官府所在地是現在的廣西桂平)和象郡(官府所在地是現在的廣西崇左),在秦朝末年,趙陀趁農民戰爭混亂之機兼併了其他兩個郡,還自立為南粵武王。西漢初期,劉邦還沒有力量征討,就採取了緩兵之計,封趙陀為南粵王,讓他治理當地粵族各部。在呂后當政時,覺得南粵是蠻夷之地,就限制對南粵的貿易,如不向南粵輸出鐵器,賣給他們的馬、牛、羊都是公的,沒有母的,就是不讓他們得到的牲畜自己繁殖。趙陀見呂后如此對待,就乾脆獨立,自稱為南武帝,還攻打長沙郡。呂后派兵鎮壓,卻被趙陀打敗。趙陀的老家在真定(即現在河北石家莊市東北部,現存有趙陀墓),在聽說祖先的墳墓被毀,家族兄弟被殺後,發誓要替祖先和兄弟報仇。文帝命令修好趙陀的祖先墓,又派人撫慰其家族的人。最後派使者帶著詔書和禮品出使南粵,告訴趙陀只要他取消帝號,就恢復他南粵王的稱號,照舊管理南粵地區。趙陀最後又歸順了漢朝。
對於北面的匈奴,文帝用和親和積極防禦相結合的措施,同時將內地的人遷到邊疆,充實當地的經濟力量,這也為邊疆的兵力補充提供了保證。文帝上述的重農和罷兵措施使漢朝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
四、法制改革
在古代的刑罰種類中,有很多的肉刑,如墨刑,即用刀劃面額然後塗墨,劓刑,即割掉鼻子,刖刑,即砍腳,宮刑,即破壞生殖器。其他的刑罰如連坐法,也很殘忍,一人犯罪常常連累家族的人一起受罰,處死或者是沒為奴隸,喪失平民身份。
文帝廢除的首先是連坐法,當時叫做首孥連坐法。當時的大臣陳平和周勃開始不同意,但在文帝的堅持下,只好按照文帝的意思起草了詔書,終於將連坐法廢除了。其次是對肉刑的廢除,改為處以笞刑和杖刑,因為次數太多,有的三百,有的五百,還是太重,經常把人打死,於是又減輕次數,最終達到了減輕刑罰的目的。
還有“誹謗妖言罪”也在文帝時廢除了。對於皇帝不能隨便議論,更不能有所怨恨,如果觸犯,就是犯了“誹謗妖言罪”。百姓不高興時因為常詛咒天地,這又和“天子”有了聯繫,百姓因此就犯了“民詛上罪”。文帝將這些罪名予以廢除,說這些罪名使大臣們不敢說真話,在上的皇帝也就不能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對國家政事是很不利的,無法招賢人納良才。
文帝在位共二十三年,他開創的穩定局面,為此後景帝時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自己也成為一代名君,載入史冊。
在西元前157年夏,文帝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諡號“孝文”,廟號為“太宗”,一般都稱他為“漢文帝”。文帝葬在霸陵,在現在西安市的東邊。霸陵是個樸素的陵墓,據說是瓦做的,裏面也沒有什麼珠寶玉器,所以很完好地保存到了現在,沒有像慈禧太后的陵墓沒多久就落得個被孫殿英掘墓散屍骨的可憐結局。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