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梁武帝

喜歡做和尚的皇帝--南朝梁武帝蕭衍

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是個馬上皇帝,也是個喜歡做和尚的皇帝。這就是有名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裏人,就是現在的江蘇武進縣,生於西元464年。他原來是南朝齊的官員,後來逼齊的皇帝"禪讓",自己建立了梁。蕭衍做皇帝時間長達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博學將軍屢建功勳、運籌帷幄滅齊建梁


少年英才

在血緣上來看,蕭衍和齊關係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就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蕭衍後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勳,並最終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個好友被稱為"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眺、範雲等。沈約後來寫了《宋書》、《齊紀》等書,而謝眺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在隋朝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之前,中國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更注重門第觀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難的。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剛做官時就是在衛將軍王儉手下,升官的機會比其他人要多。

果然,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言談舉止也很出眾,於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和同事以及上司關係融洽,不久又提升為隨王的參軍。後來因為父親去世,他回去守喪三年,然後複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在封建時期,官吏遇到父親去世,必須回家奔喪守孝三年,否則要受到法律處罰。當時的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是結合在一起的,叫做"禮律合一",也就是道德,即"禮教"要求的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其他的要求也有很多,例如自己所做的官職有和父親名字同字或者同音的不能做官,要報告有關部門,進行調整。做官的當地的地名也不能觸犯父親的名諱。

出眾的謀略

到西元493年,齊武帝病重時,當時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後立自己喜歡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權。後來事情敗露,王融被入獄賜死。對於王融的如意算盤和悲慘結局,蕭衍原來就已經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范雲由此對他異常敬佩。

齊武帝去世後,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根本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的大臣蕭鸞很生氣,打算把他廢掉,另立皇帝。在和蕭衍他們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爺的反對。"

蕭鸞則說:"現在的眾王爺沒什麼才能,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備,而且佔據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麼才能讓他回來呢?"

蕭衍說:"這個隨王其實徒有虛名,並無什麼真才幹。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個,這兩個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那個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

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於是照他們商議的執行。先是廢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之後,這個蕭鸞又乾脆自己做了皇帝,這就是齊明帝。蕭鸞做皇帝之後,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後來又升為黃門侍郎。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

勇退北魏兵

在蕭衍輔佐蕭鸞做皇帝的第二年,北魏的孝文帝率領三十萬軍隊親自征討南朝的齊,沿淮河向東攻打鐘離。齊明帝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甯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後,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

王廣之領兵進到離義陽百里之外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於是畏縮不前。蕭衍則請求充當先鋒,和北魏軍隊交戰。王廣之於是派部分軍隊歸蕭衍指揮,進兵義陽。

蕭衍帶領軍隊連夜抄小路趕到了距離北魏軍只有幾裏地的賢首山,然後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後,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於是士氣大增,馬上集合軍隊出城攻擊北魏軍,同時順風放火。這邊的蕭衍也趁機夾攻北魏軍,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北魏軍在齊軍前後夾擊下,潰不成軍,只好退卻。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雍州戰敗、因禍得福

在西元487年的秋天,北魏軍再次南下,接連攻下了新野和南陽,前鋒直逼雍州,即現在的湖北襄樊市。齊明帝蕭鸞趕忙派蕭衍、左軍司馬張稷、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增援雍州。

第二年的三月,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

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遊動作戰,他們不會夜裏攻城的,不久自然回退兵的。"沒想到魏軍越來越多,沒有退卻的跡象。原來還表現得很鎮靜的崔慧景這時露出了膽怯的原形,沒有和蕭衍商議,就私自帶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蕭衍無法控制局面,只好邊戰邊退。過一道溝時,軍隊自相踐踏,再加上北魏軍在後邊射箭攻擊,齊兵死傷慘重。

最後,蕭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穩腳跟。這次戰敗後,齊明帝沒有責怪蕭衍,而是讓他主持雍州的防務,任雍州刺史。從此蕭衍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這為他勢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他日後爭奪齊政權的資本。

反對東昏侯

齊明帝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寶卷即位,這就是無能的東昏侯。治國無術,卻很殘忍,做皇帝後殺掉了很多大臣,對於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

在東昏侯冤殺軍功大臣蕭懿之後,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東昏侯。眾人非常贊同,蕭衍於是大力招兵,準備和東昏侯決戰,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馬上千匹,戰船三千艘。

為了增加號召力,蕭衍聯合了南康王寶融,後來南康王在江陵即位,這就是和帝。他們共同和東昏侯爭奪齊的政權。最後,蕭衍領兵到達了建康城下,和守軍激戰,攻下了外城,將齊宮城團團圍住。

在國難之際,齊內部仍有奸臣進讒言,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慫恿東昏侯大開殺戒。這使征虜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示心跡。王珍國其他大臣,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東昏侯。然後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

蕭衍在攻佔首都建康後,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和帝,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帶劍上殿的特權,也不用向皇帝行叩拜大禮。

工于心計、建梁滅齊

蕭衍雖然大權在握,也想廢和帝自己做皇帝,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靜待時機。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於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次事,第一次時蕭衍裝糊塗,推辭過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後來就答應了。

沈約又告知了範雲,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蕭衍知道後,很高興。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後。範雲知道後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免得夜長夢多。

范雲和沈約寫信給和帝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迫和帝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和帝的禪讓詔書送到後,蕭衍又假裝謙讓。於是,範雲帶領眾臣117人,再次上書稱臣,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在西元502年的農曆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

然後,蕭衍派人給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和帝死後,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追認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安陵。

顯著的政績

蕭衍做皇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務,而且不分冬夏春秋,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未能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沒有良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裏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裏投書。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饑。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所以皇帝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經常親自召見他們,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清正廉明。為了推行他的思想,蕭衍還下詔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遷到大縣裏做縣令。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執行起來後,梁的官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猜疑心重、自受其害

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蕭衍也是猜疑心很重,害怕開國功臣們要奪他的皇位。在功臣當中,應該是范雲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並沒有重用他們。建國開始時範雲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後來,沈約也病死了。

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後當和尚的主要原因。

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

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也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後,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通姦,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後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沒臉再見父親,於是自盡。蕭宏也因為極度恐懼,得病而死。

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後,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並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後,由於對蕭衍的怨恨,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疏遠了。

後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生衝突,蕭衍讓蕭綜領兵,督率各軍作戰。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蕭綜還改名為蕭纘(音鑽),並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三年。蕭衍聽說後,非常生氣,不但撤銷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後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願意回來。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復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諡號為"敬"。

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宣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上邊這兩個事後,蕭衍看破了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

做和尚的皇帝

在西元527年,蕭衍親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還下令改年號為大通。信佛之後,他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准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後來,蕭衍又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後期的政績下降。

用錯侯景、病餓而死


侯景的歸順

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歡(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齊)關係很好,在懷朔六鎮起義失敗後,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後來有投奔了高歡,高歡很欣賞他,委以重任。

侯景為人首鼠兩端,在高歡死後,他和高歡的兒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奪他的兵權。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對他有戒心,於是侯景又請求蕭衍接受他歸順。蕭衍很高興,封王,封大將軍,派軍隊接應。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一句話成了讖語:"亂事就要來了。"

後來,歸順的侯景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藉口,發動叛亂,最後,圍困都城,本來侯景已經元氣大傷,但守城的將領也沒了鬥志,開城把侯景放了進來。侯景帶著 五百甲 士去見蕭衍,發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對話:

蕭衍見侯景來,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竟不知道怎麼回答。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蕭衍問道:"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問:"攻城時多少?""十萬。""現在呢?""率土之內,莫非己有。"最後,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於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侯景答應了。

見過蕭衍後,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其實,侯景一是作亂心虛,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還有蕭衍信佛後,看清權勢,也看輕權勢,他的鎮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

但是,這個侯景畢竟是作亂打進都城的,他的軍隊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權,他的衛兵進出皇宮很隨便,還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景、侯丞相的衛兵。蕭衍生氣地喝道:"什麼丞相!不就是侯景嗎。"侯景聽說了,也很生氣,於是派人監視蕭衍,限制他的供應。結果蕭衍很快病了,後來不能起床,最後連餓帶病加生氣,閉眼西去。終年85歲。他的諡號是武帝,廟號是高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