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本是勇將
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親名叫臬捩(音聶列)雞,據說是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但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中說他這個姓不知道最初的來歷。
臬捩雞很勇猛,也善於騎射,謀略也很遠大,輔佐李克用和李存勖,屢立戰功,升至刺史。石敬瑭為了表示自己是真正的漢人,就改了現在這個名字。他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從小就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法書,而且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李嗣源對他很器重,而且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將他視為心腹之將。
此後,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在和劉尋對陣交戰時,劉尋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沖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事後李存勖對他也大加讚賞,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晉軍和後樑軍隊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嗣源卻中了梁軍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拼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不久後,梁晉又大戰于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大將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樑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超人的政治謀略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體現了他過人的政治謀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在趙在禮兵變魏博時,李嗣源被派去鎮壓,但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時,自己的軍隊也發生了兵變。李嗣源對李存勖沒有二心,這時就想隻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極力反對他這種不明智的做法,他說:“豈有在外領兵,軍隊發生兵變後,其主將卻沒事的道理?況且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勢迅速南下。我願領騎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處。得之則大事可成。”李嗣源這才醒悟過來,立即派他領兵先行,自己隨後跟進。最後終於像石敬瑭預料的那樣登上帝位。石敬瑭也因功被授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保義軍節度使,還賜號“竭忠建策興複功臣”,兼任六軍諸衛副使,這是親軍的最高副長官,可見李嗣源對他是非常寵信的。但石敬瑭卻認為不好,因為正職是李嗣源的兒子李從榮,李從榮驕橫跋扈,自認為是父親的繼承人,看不起舊的功臣們。石敬瑭預料他日後必然出事,所以就極力推辭這個副職,後來,李從榮果然因為急於繼位而被殺。石敬瑭後來又去魏博任職,最後去了河東任節度使,並兼雲州(今山西大同)大同軍等地蕃漢馬步軍總管,掌握了河東這塊後唐起源地區的軍政大權。
治國幹才
石敬瑭不僅在軍事和政治方面有勇有謀,有韜略,在地方事務的治理方面也很有才幹。到陝州、魏博、河東等地,他都很有政績,而且斷案也有奇招。到陝州時不到一年就將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再加上他自己也很清廉,施政很得百姓人心。在魏博時,由於當地民風驃悍,訴訟案件很多,許多人認為難以治理。但他到了之後,就勤於政務,處理疑難案件,不久案子就大大減少了。尤其是在河東,石敬瑭所斷案子更是讓人心服口服。石敬瑭在任時異常節儉,不貪聲色,也不設宴會聽歌作樂,公事辦完後,又召來幕僚議論民間疾苦以及政務得失,好多事他都要親自處理,尤其是一些疑難的案子。有一次,一個小店的婦人和軍士爭執,告到官府,婦人說:“我在門外面曬穀子,被他的馬吃了很多。請大人明斷。”軍士卻說冤枉,但又沒法證明自己的清白。石敬瑭就對斷案的屬吏說:“他們兩個人爭執不下,那用什麼判斷是非呢,你給我把馬殺掉看看腸子裏到底有沒有穀子。有就殺軍士,沒有就殺婦人。”於是就將馬殺死了,馬的腸子裏沒有穀子,證明是婦人在誣陷軍士,想訛詐他錢。石敬瑭就下令將那個刁婦處死了。處死確實有些重了,但五代時的法律就是這個特點:立法重,處刑殘忍。像淩遲即民間說的千刀萬剮這種殘酷的刑罰也經常用。這次處死婦人以後,境內肅然,再也沒有人敢耍刁欺負別人了。石敬瑭斷案有時也用情理處理,這反而使一些棘手的事迎刃而解,當事人也都心服口服。有人賣地給他分居的哥哥,價錢沒有講好,弟弟就要賣給別人。買主為防以後哥哥找麻煩,就讓弟弟拿哥哥同意轉賣的書面文書來。哥哥不肯給,弟弟就告到官府。縣令認為兄弟倆都理屈,然後送到石敬瑭那裏請他處罰,石敬瑭說:“人之所以做不義之事,是由於我這個父母官新來,沒有及時教育百姓,我很慚愧。如果論他們的是非,哥哥得到好地,弟弟賣個好價錢,說有理都有理,說無理則都無理,但哥哥作為兄長不對的地方多一些,應該重打哥哥一頓板子。至於地,就賣給出高價的人。”大家聽了,都很佩服他將這個棘手的案子斷得如此明瞭。
石敬瑭把河東地區治理得很好,但這時後唐卻發生了巨變。李嗣源病死後,兒子李從厚繼位,李從厚就是閔帝。石敬瑭被加授中書令,調任鎮州(今河北正定)成德軍節度使,讓在陝西的李從珂任河東節度使。李從珂就發動了兵變,最後用眼淚使李從厚派去鎮壓他的將士歸降於他,然後領兵殺向洛陽。李從珂又讓石敬瑭去商議軍國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從洛陽逃出來的李從厚,李從厚的隨將嫌石敬瑭不保李從厚,短兵相接後,石敬瑭就將李從厚的隨從全都殺死,然後將李從厚幽禁起來,去向李從珂請功。最後李從珂派人將李從厚殺死。
李從珂繼位以後,雖然石敬瑭幫他除掉了李從厚這個後患,但並沒有信任他,反而將石敬瑭當成最大的威脅來對待。想盡辦法要將他調離河東這塊根據地。
小心經營河東
在石敬瑭到首都參加完李嗣源的葬禮之後,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從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當時有病,最後竟瘦得皮包骨,不像個人樣。妻子趕忙向母親曹太后求情,讓李從珂放石敬瑭回去。李從珂雖然不是曹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曹太后從小對他如同親生一樣,又見石敬瑭病成這樣,估計難以構成什麼威脅,於是就順水推舟做個人情,讓石敬瑭回到了河東。沒想到這次竟是縱虎歸山,後唐亡於他手。
石敬瑭回去之後,更是小心防範,妻子有次回去參加李從珂的生日宴會,想早點回來,李從珂卻醉熏熏地對他說:“這麼著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妻子回來告訴了石敬瑭,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從珂對他疑心很重,因為酒後人常說些平時不想說的話。從此石敬瑭就開始為以後做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在首都的來客面前裝出一副病態,說自己沒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務,以此來麻痹李從珂;另一方面,他幾次以契丹侵擾邊境為名,向李從珂要大批軍糧,說是屯積以防敵入侵,實際是為以後打算。李從珂被他蒙在鼓裏,屢次上當,但石敬瑭的部下卻看了出來,在朝廷派人慰勞將士時,有的人就高呼萬歲,想擁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賞。石敬瑭害怕事情洩露,就將領頭的將士共三十六人殺死。
為防止以後有變,弄得措手不及,石敬瑭決定試探李從珂,就上書假裝辭去馬步兵總管的職務,讓他到別的地方任節度使,如果李從珂同意就證明懷疑自己,如果安撫讓他留任說明李從珂對他沒有加害之心。但李從珂卻聽從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說:“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會反,時間不會太長,不如先下手為強。”李從珂就下令派石敬瑭去他處任節度使,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擇路地勾結做了兒皇帝,從此留下百世駡名,成了臭名昭著的賣國皇帝。
石敬瑭先裝病不走,然後又要求李從珂讓位給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說李從珂是養子,不應該繼承皇位。李從珂就下令罷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職,然後派兵討伐,命張敬達領兵攻打太原。
為帝位不惜賣國土
石敬瑭早有計劃,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按計劃向契丹的耶律德光求救,許諾了賣國條件:割讓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劉知遠(即後漢高祖)認為條件太屈辱,沒有必要許諾這麼多,但石敬瑭在桑維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沒機會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領兵來救石敬瑭,最後大敗了後唐軍隊。讓石敬瑭做了皇帝,建號大晉,石敬瑭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則將十六州,即現在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契丹。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縣)、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音歸)(原屬北京懷來,今已被官廳水庫所淹)、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靈丘)、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石敬瑭稱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再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被後人所譴責的主要是割讓土地,不僅使中原失去大片領土,而且使契丹輕易佔領了長城一帶的顯要地區,此後,契丹便可以長驅直入直到黃河,中間沒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為中原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對於這個兒皇帝,歷史上還是有人認為他是天意使他登上了帝位。這方面很普通的就是用一些離奇的傳言附會他。石敬瑭原是後唐明宗的女婿,在宮中人們稱他為石郎,在李從珂進攻洛陽時,石敬瑭也從太原領兵趕去,據說當時京城夜裏有很多狼亂竄,不少跑進了皇宮裏,李從厚便讓人射狼。因為“射”與“石”音相近,“狼”又與“郎”同音,因此用這件事影射石敬瑭。還有一件事說在後樑初年,潞州(今山西長治)有百姓伐樹,樹倒後竟自己分成了兩半。裏面有六個字:天十四載石進。朱溫將樹藏到庫中,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等到石敬瑭當了皇帝,就有人出來說,從後唐李存勖建國到石敬瑭稱帝正好十四個年頭,“天”指的是李存勖在天右二十年繼位。而“石進”指的是石敬瑭建立後晉,“進”和“晉”同音。還有人說,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老家鎮州(今河北正定)祖居舊屋的旁邊有座寺廟,廟裏的一尊石像無故搖動起來。以此來影射石敬瑭要動搖後唐的江山社稷。在封建社會,神靈和迷信盛行,有的是百姓用巧合的事附會,有的卻是當權者或者皇帝本人授意他人故意編造的。不管怎樣附會,石敬瑭的惡名在歷史上很難抹掉了。
兒皇帝窩火不好當
石敬瑭雖然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但這個兒皇帝並不好當,隱忍得有時候也覺得難受。但契丹的使者來後,無禮驕橫、橫加斥責時有不得不卑躬屈膝地應酬。大臣中除了桑維瀚少數幾個人外,都對契丹人有氣,主張抵禦契丹。石敬瑭也曾動搖過,但看了桑維瀚的長篇奏摺,又覺得當兒皇帝好處較多,所以一直到死也沒有自己扔下兒皇帝這頂帽子,還是他的兒子為他出了一口惡氣。雖然石重貴最後由於主將投降而流亡契丹,但兩次戰勝契丹兵還是對於中原人民的抗遼鬥爭起了鼓舞和促進作用。石敬瑭卑事契丹,每年進貢帛三十萬匹,也不能絕對說沒有一點好處,他當皇帝的六年在客觀上為中原人民帶來了短時的安定,但是,割讓十六州又使他的這一點點小功勞化為烏有,因為他的兒子在抗擊契丹時已經沒有險要可守,終使中原又遭戰火蹂躪。
在稱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還是治理地方政務,都很節儉,但做了皇帝後就開始奢侈起來,他的宮殿都用黃金、美玉、珠寶等物裝飾得富麗堂皇,原來的首都在洛陽,後來又嫌其破舊,就將都城遷到了汴州(今河南開封),將汴州升為東京開封府。為了鎮壓百姓的反抗,他又下令制定了許多殘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罰也多是一些殘不忍睹的方式:割舌頭,將人支解,灌鼻子,放在鍋裏蒸煮等等。此外,他對於士人也不信任,覺得他們不為國家著想,只知道為自己的子孫謀利,所以石敬瑭又像後唐那樣重用宦官,使宦官勢力重新抬頭。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原來一樣的各地將領們也想做這個皇帝寶座,所以反叛的接連不斷。再加上石敬瑭稱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當,民心開始背離,這又給屬將們作亂提供了藉口和有利時機。鎮守魏州的節度使范延光覺得總被石敬瑭猜疑,為防以後生變,就先在魏州叛亂稱帝了。石敬瑭派去的楊光遠不但沒有攻擊範延光,反而和他合夥反叛,石敬瑭的兩個兒子也先後被殺。最後叛亂雖然平息,但兩個兒子卻失去了,叛亂給石敬瑭的打擊很大。後來,鎮州的節度使安重榮也在北方叛亂,他對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滿,經常斥責路過的契丹使節。最後安重榮由於部將投降而失敗,自己也被杜重威殺死,但這兩次大的叛亂使本來心裏就對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氣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對於其他的將領也無法信任了,病情也開始加重,在安重榮叛亂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給侄子留下了一堆爛攤子,侄子石重貴繼位後,僅四年後晉就被叛降的將領和契丹一起滅掉了。
正反兩面成一生
石敬瑭的一生分成兩個階段,稱帝之前還算是讓人佩服的,但為得到帝位竟想出下下策,結果一次失算,終生受累,而且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千古惡名。不管如何,石敬瑭還是有些地方值得肯定的,除了他以前治理陝州、魏博、河東時的政績外崐,石敬瑭的節儉也是很得民心的。在稱帝后,就是奢侈的時候,也沒有像後唐莊宗李存勖那樣貪財貪得將國家都丟掉了。有一次,百姓從地下挖出了幾塊黃金,地方官交給了石敬瑭,石敬瑭說:“地下所藏之物,又不是國家需要的寶物,不必歸公。”然後命人將黃金送回給挖出黃金的百姓。如果是李存勖和那個不認父親的皇后,黃金肯定早就裝入自己腰包裏了。還有,石敬瑭對於年齡在八十以上的老人也加以照顧,免除一個人的差徭。各地有旱情的時候,也知道下令減免租稅五分之一。
對於石敬瑭的評價,《舊五代史》的說法還是比較合理的。先肯定了石敬瑭的節儉,說他能禮賢下士,能納諫。但是不該為圖帝位引契丹進中原卻給人民帶來災難,致使以後後晉滅亡,一家人都被迫流亡,客死異鄉。這如同“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飲鴆漿而止渴,終取喪亡。”最後為石敬瑭惋惜,說他如果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得到帝位,即使功德超不過前人,也能成為一個仁慈勤儉之主。假如終究代替不了現實,石敬瑭最少也是一個賣國土求榮的反面典型。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