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東晉皇帝

東晉

(西元317---420年,共104年)

  東晉王朝立國江南,社會基本上處於安定狀態,經濟、文化得以發展,經它和以前的東吳、以後的宋、齊、梁、陳歷朝的經營,江南繁華了起來,故史稱此六個王朝為“金粉六朝”。

  東晉共有十一個帝王,其中病死的七帝;國亡被廢後悶死的一帝;被絞殺的一帝;因酒後一句戲言被妃子悶死的一帝;憂憤而死的一帝。




晉元帝(司馬睿)

  元帝,名司馬睿(西元276~322年),字景文。司馬懿曾孫,司馬覲子。在位6年,憂憤而死,終年47歲。葬于建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晉元帝司馬睿,襲父封為琅蚜王,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由下邳移鎮建鄴(後又改名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西晉滅亡後,部下于西元317年3月辛卯日擁奉他為晉王,改年號為“建武”。西元317年3月丙辰日稱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司馬睿即位後,因為他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本人才能也不高,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政治家王導。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讓王導的堂兄王敦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軍事,握有重兵,控制軍權。其他重要的官職,大多數也由王導家族擔任。東晉王朝,實際上是王導和司馬睿共同掌握的。司馬睿在登基大典上,幾次請王導和他一起坐上寶座,接受群臣拜賀,王導謝絕。時人曾流傳說: “王與馬,共天下。”

  司馬睿在穩定了皇位後,開始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就起用劉隗、刁協為心腹,以削弱王導勢力,並暗中進行軍事部署,試圖最終全面排除王導勢力。王敦先發制人,從武昌起兵擊敗劉隗,進入建康,殺死刁協。在王導的勸說下,王敦才退兵武昌,政權仍然由王導控制。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導勢力,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臥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組對自己比較忠順,就任命他為太尉兼領太子太保,打算讓他參與朝政,鉗制王導。不料司徒荀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馬睿更加憂傷,病勢加重。

  西元322年閏11月己丑日晚,司馬睿病死于建康宮中的內殿。遺詔由太子司馬紹繼位。司馬睿死後的廟號為中宗,諡號為元帝。





晉明帝(司馬紹)

  明帝,名司馬紹(西元299~325年),字道畿。元帝長子。元帝死後繼位。在位3年,病死,終年27歲。葬于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晉明帝司馬紹,於元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元帝於西元322年閏11月病死,他於同月庚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寧”。

  司馬紹繼位後,仍然用王導輔政。王導堂兄王敦以為有機可乘,加緊準備篡奪帝位。西元324年王敦病重,司馬紹乘機謀劃,要發兵征討王敦。王敦再次先發制人,派兵進攻建康,被晉軍擊退。不久,王敦病死,篡奪帝位的危機暫告平息。

  西元325年閏8月,司馬紹得急病,病勢兇猛。垂危之時,他召太宰司馬樣、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等人進臥房接受顧命,命立太子司馬衍為帝,要他們三人盡心輔佐。第二天(戊子日),司馬紹病死于建康宮中的東堂。

  司馬紹死後的廟號為肅宗,諡號為明帝。



晉成帝(司馬衍)

  成帝,名司馬衍(西元321~342年),字世根。明帝長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1歲。葬于興平陵(今江蘇省 江寧縣雞籠山)。

  晉成帝司馬衍,於明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明帝於西元325年閏8月病死,他於同月己丑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和”。

  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作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衝突。西元327年,曆陽鎮將蘇峻、壽春鎮將祖約以殺庾亮為名,起兵叛亂,攻入建康。後被陶侃、溫嶠起兵平定,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

  西元342年正月,司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書監庾冰、中書何充、武陵王司馬唏、會稽王司馬昱等入臥房接受顧命,宣佈立琅砑王司馬岳為太子。3天後 (癸巳日),司馬衍病死于建康宮中西堂。

  司馬衍死後的廟號為顯宗,諡號為成帝。



晉康帝(司馬岳)

  康帝,名司馬岳(西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後繼位。在位2年,病死,終年23歲,葬于崇平陵(今江蘇省江甯縣蔣山)。

  晉康帝司馬岳,初封吳王,後改封琅玡王。成帝於西元342年6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建元”。

  司馬岳在位期間,重用庾泳、庾翼,防範北方 後趙國 君石虎的南下。西元344年9月,司馬嶽得病,日益沉重。這時他還沒有指定嗣君,大臣們遙問帶兵在外的庾泳、庾翼兩人,兩庾認為應當立年齡大些的皇室成員為嗣君,而大臣何充卻建議立時僅兩歲的司馬岳長子司馬聃為太子,並得到不少人的附和。兩庾在外鞭長莫及,在朝大臣終於冊立司馬聃為太子。戊戌日,司馬岳病死于建康宮中的式乾殿。

  司馬岳死後諡號為康帝。



晉穆帝(司馬聃)

  穆帝,名司馬聃(西元343~361年),字彭子。康帝長子。康帝死後繼位,時年僅2歲。在位17年,病死,終年19歲。葬于永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北幕府山南)。

  晉穆帝司馬聃,康帝病危時被大臣們立為太子。康帝於西元344年9月病死後,他於同月己亥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和”。

  司馬聃即位時只有2歲,由褚太后臨朝聽政。在位期間,用桓溫驅逐了庾氏勢力。桓溫勢力日益強大,企圖篡奪帝位。西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馬聃病死于建康宮中的顯陽殿。

  司馬聃死後的廟號為孝宗,諡號為穆帝。



晉哀帝(司馬丕)

  哀帝,名司馬丕(西元341~365年),字幹齡。成帝長子。穆帝死後繼位。在位4年,病死,終年25歲。葬于安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南)。

  晉哀帝司馬丕,因穆帝在西元361年5月病死時,沒有兒子,褚太后和會稽王司馬昱便於同月庚申日迎立他 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隆和”。

  西元365年2月,司馬丕重病。司馬昱聞訊,急忙趕往都城,想和他商議立嗣君的大事,但到達都城時,司馬丕已經于丙申日病死于建康宮中的西堂。

  司馬丕死後諡號為哀帝。



晉廢帝(司馬奕)

  廢帝,名司馬奕(西元342~386年),字延齡。成帝子。哀帝死後繼位。在位6年,為桓溫所廢。後病死,終年45歲。葬于吳陵(今江蘇省吳縣境內)。

  晉廢帝司馬奕,曾封為東海王。哀帝於西元365年2月病死,沒有兒子。褚太后和司馬昱于同月丁酉日迎立他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和”。

  司馬奕在位期間;桓溫驕橫跋扈,王室中又有司馬昱執掌朝政,他成了傀儡。

  西元371年11月,桓溫尋找藉口逼褚太后下詔廢黜司馬奕,派散騎侍郎劉亨進宮收繳了國璽,逼司馬奕離宮。時值仲秋,天氣還比較暖,司馬奕穿著單衣步出西堂,乘牛車出神獸門,群臣哭著拜別。桓溫命令部下帶領數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東海王府,降封為海西公。

  第二年,司馬奕被遷往吳縣西柴裏居住,由吳國內史刁彝和禦史顧允領兵監管。時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義,聲稱奉他的詔命,聚眾起事,反對朝廷。司馬奕知道這些情況後,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小心謹慎地度日,儘量避免嫌疑。西元372年 11月的一天清晨,盧悚派弟子許龍秘密來到司馬奕居處,自稱奉太后密詔來迎司馬奕回京復辟。司馬奕聽了有些心動,想要答應。這時,他的家眷出來極力勸阻,他於是又拒絕出門,並斥退許龍。自此,更加明哲保身,整天在家飲酒消愁,安於屈辱,總算避免了殺身之禍。

  西元386年10月甲申日,司馬奕病死于吳縣(今江蘇省吳縣)。司馬奕史稱廢帝,又稱海西公。



晉簡文帝(司馬昱)

  簡文帝,名司馬昱(西元320~372年),字道萬。元帝少子,廢帝被廢,桓溫立他為帝。在位2年,病死,終年53歲。葬于高平陵(今江蘇省江甯縣蔣山西南方)。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初封琅玡王,後封會稽王。桓溫於西元371年11月廢司馬奕後,於同月己酉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咸安”。

  司馬昱繼位後,一切聽命于桓溫,形同傀儡。西元372年7月,司馬昱病危,宣佈立子昌明為太子,並在一天一夜之內,連發四道詔書,請以大司馬鎮姑孰(今安徽省當塗縣)的桓溫入京輔政。桓溫不理睬,司馬昱只好寫下遺詔,授權桓溫可以依據周公輔助成王的故例攝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輔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稱帝。郎中王坦之接到這詔書,極力勸諫,並當著司馬昱的面將詔書撕成碎片。司馬昱自慰地說: “天下本是取來之物,卿何必如此著急呢?”王坦之反駁說:“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馬昱沉吟良久,無話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遺詔,改成:“家國大事都要一一稟告大司馬(桓溫),太子要像劉禪對待諸葛亮一樣,敬重桓溫。”

  第二天(己未日),司馬昱死于建康宮中。司馬昱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諡號為簡文帝。



晉孝武帝(司馬曜)

  孝武帝,名司馬曜(西元362~396年),字昌明。簡文帝子。簡文帝死後繼位。在位24年,因酒後戲言,被張貴人命宮女用被子悶死,終年35歲。葬于隆平陵(今江蘇省江甯縣蔣山西南)。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于簡文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簡文帝於西元372年7月己未日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寧康”。

  司馬曜繼位時,只有10歲,由褚太后聽政。但簡文帝喪事剛辦完,忽然有盧悚率領的幾百人,殺入雲龍門,聲稱奉海西公司馬奕回宮復位,直沖入朝堂、內宮,搶取武器,大砍大殺。後被禁衛軍鎮壓,盧悚被捕殺。不久,桓溫率軍入都,合朝震驚,怕他前來奪帝位,但沒過多久,桓溫就病死,使東晉王朝又度過了一個危機。

  司馬曜在位期間,司馬道子和桓溫之子桓玄當政。司馬曜沉溺於酒色,整天在宮中享樂,朝政荒廢。

  西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馬曜在宮內清暑殿中與寵愛的張貴人一起飲酒。他狂飲不止,並硬要張貴人再陪他對飲。張貴人已經酒足,難以再飲,極力辭謝。他面露慍色,開玩笑地說:“你今天如敢違抗君命,拒不陪飲,我可要定你的罪!”張貴人一時火起,恃寵起身頂撞說:“妾偏偏不飲,看陛下定我什麼罪!”司馬曜醉眼蒙朧,起身冷笑一聲說:“你用不著嘴硬。你已經年近三十,應該廢黜了。我有的是年輕貌美的佳人,難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說到這裏,又大口嘔吐,噴得張貴人滿頭滿身都是。左右慌忙將他扶入臥室,讓他上床,昏睡過去。

  張貴人自從得寵以來,恃寵生驕,從來沒有受過如此訓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擔心司馬曜再寵愛別人,廢棄自己。這時,想到自己容貌將衰,司馬曜已經厭棄,一時又氣又恨,頓時起了殺心。她洗臉換衣後,召來心腹宮女,命令她謀害司馬曜。宮女不敢答應,她厲聲威嚇說要處死宮女,宮女只好偷偷溜進臥室,見司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臉面,再搬來重物壓在他身上。他掙扎一番,終於被活活悶死。司馬曜作為天下至尊,只因酒後一句戲言而遭殺身之禍,成為千古醜聞。

  司馬曜死後的廟號為烈宗,諡號為孝武帝。



晉安帝(司馬德宗)

  安帝,名司馬德宗(西元382~418年),孝武帝長子。孝武帝死後繼位。在位22年,被劉裕買通宦官勒死,終年37歲。葬于休平陵(今江蘇省江甯縣蔣山)。

  晉安帝司馬德宗,于孝武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張貴人于西元396年9月謀殺孝武帝后,重賄左右,偽稱孝武帝是暴病而亡,同月辛酉日匆忙立司馬德宗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隆安”。

  司馬德宗昏庸懦弱,繼位後先後由司馬道子、司馬德文攬權,他始終是個傀儡。他在位期間,曾爆發孫恩、盧循起義。西元403年,被封為楚王的大將桓玄自稱皇帝,廢司馬德宗為平固王(平固在今江西省贛州市東),命令他移居于尋陽(今江西省九江市)。東晉中絕。

  不久,另一大將劉裕起兵討伐桓玄,桓玄被擊敗,逃到尋陽,裹挾司馬德宗輾轉於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一帶。西元404年,桓玄兵敗被殺,安帝才得以復位。

  西元418年,大將劉裕急於篡奪皇位,密令黨羽,中書侍郎王韶之買通司馬德宗左右侍從,伺機除掉司馬德宗。司馬德宗弟司馬德文擔心兄長遇害,整日陪侍,保護他的安全,使王韶之無法下手。12月,司馬德文病,回宮休養。戊寅日,王韶之乘機入後宮東堂,指揮侍從用散衣結成帶子,將司馬德宗活活勒死。事後,劉裕偽稱皇帝得暴病而死。

  司馬德宗被殺後,諡號為安帝。



晉恭帝(司馬德文)

  恭帝,名司馬德文(西元385~420年),孝武帝子,安帝弟。劉裕勒死安帝后,立他為帝。在位2年,為劉裕所廢,後又被劉裕派人用被子悶死,終年36歲。葬于沖平陵(今江蘇省江甯縣蔣山西南)。

  晉恭帝司馬德文,曾受封為琅蚜王。劉裕殺安帝后,見時機尚不成熟,就偽造遺詔.于同日立司馬德文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元熙”。

  西元419年6月,劉裕見時機成熟,於壬戌日命令黨徒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司馬德文謄抄。司馬德文強作歡顏地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晉朝那時已經失國,多虧劉公(劉裕)出兵討平,恢復晉朝,才得以再延續了近20年。今日禪位,我心甘情願,沒有什麼怨恨。”說完,提筆抄謄詔書,交給了傅亮。然後,攜同後妃等眷屬淒傷出宮,被劉裕降封為零陵王,遷居秣陵縣城(今湖北省荊門縣),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監管。東晉滅亡。

  司馬德文皇后的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為晉朝的太常卿和侍中。這時見皇帝、皇后落難,他們就背叛求榮,甘當劉裕的走狗,協助監視帝后。褚皇后生下一個兒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劉裕也想暗害司馬德文,司馬德文因而日夜驚恐,整天和褚皇后共處一室,一切飲食也都由褚皇后親自動手,使劉裕一時無法下手。

  西元420年9月,劉裕命令琅蚜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回去又難以交代,就飲毒酒自殺。劉裕聞訊大怒。于丁醜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親兵暗暗跟在後面。褚皇后聽到兄長來了,出外相見。親兵乘機越牆進入司馬德文室內,將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飲。司馬德文搖頭拒絕說:“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將他挾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臉面,用力扼死,然後跳牆而去。

  司馬德文被殺後,諡號為恭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