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吳越武肅王

留下警枕故事的吳越建立者錢鎦

原是販鹽的無賴
錢鎦,字具美,或巨美,小名婆留,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家裏世代以種田打魚為業。

錢鎦年輕的時候,和五代十國時期許多人一樣不喜歡下地勞動,而好練拳腳,在鄉里行俠仗義,但鄉親們卻把他當無賴看待。後來他又販賣食鹽,做過盜賊。唐朝末年,浙江西部的偏將王郢也率部作亂,當地的另一個將領董昌便在鄉里招兵討伐王郢,錢鎦因為在鄉里頗有名氣,被董璋招進軍中,任命為偏將,他跟隨董璋征討王郢,立下了戰功。

作戰有勇有謀

擊潰了王郢,黃巢的先頭部隊又進入了浙東,逼近臨安。錢鎦當時已是董璋手下的一員驍將,他對董璋說,因為敵我眾寡懸殊,所以只能智取。他帶領二十名勇士在山谷中伏擊了敵方的先鋒部隊,殺死數百人。然後他將部隊佈署在一個叫做“八百里”的地方,告訴路旁的一位老婦人,如果後邊有人問,就說臨安兵駐守八百里,黃巢的部隊到了後,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以為是駐兵有八百里之遠,就說十幾個士卒都不能敵,何況是八百里的軍隊,趕忙撤兵走了。錢鎦一戰而聲名遠揚。

董昌在保衛家鄉的戰鬥中逐漸地擴大了實力,控制了杭州一帶的八個縣,然後他在每個縣又招募一千人建成一都,組成了他的“杭州八都”,讓剛剛出名的錢鎦做了統帥,即都指揮使。

當地的割據勢力並不是僅董昌一人,為擴充地盤,各派難免發生磨擦,越州(今浙江紹興)的觀察使劉漢宏和董昌隔著錢塘江對峙,想吞併董昌的部隊。錢鎦奉命領兵渡江出擊,他把部下化裝成劉漢宏的部隊,摸進了對方的大營,大敗劉漢巨集,劉漢巨集換上廚師的衣服才趁亂逃走。唐僖宗派使者調解,但雙方都拒絕了,可見,當時皇帝的權威有多麼小。後來,錢鎦在準備充足之後,領兵直搗越州,劉漢宏兵敗被殺。董昌於是進入越州,繼承了劉漢宏的職位,而錢鎦則做了杭州刺史。

隨著力量的壯大,錢鎦也想進一步擴充實力。正好當時淮南地區混亂不止,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守將周寶被屬下薛朗趕了出來,錢鎦趁機支援周寶,派兵攻佔了潤州,俘獲薛朗並將他處死。然後又派自己的弟弟奪取了蘇州等地。

錢鎦在軍事擴張的同時非常注意培養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武部下,武將有成及、阮結和顧全武,謀士有皮光業和羅隱等,錢鎦還和武將成及結親,拉攏將領。


師出有名 討伐董昌

錢鎦為董昌攻城掠地,擴大勢力,董昌逐漸飄飄然起來,在道士應智等人的唆使下,竟稱帝建立了大越羅平國,錢鎦見時機來臨,便向唐朝廷舉報了董昌的反叛之事,唐昭宗便下詔罷黜董昌的所有官爵,封錢鎦為彭城郡王,讓他用浙江東道招討使的名義討伐董昌。

得到了正統皇帝的任命,錢鎦發兵征討董昌,但在交戰前,他為向將士表明自己不是為私仇興兵,不是忘恩之人,先派人到城裏勸董昌投降。董昌手下的精兵都被錢鎦統領,越州城內的守軍根本無法和錢鎦決戰,董昌便使出軟的一手,先向錢鎦謝罪,又獻出二百萬錢犒軍,還將原來勸他稱帝的道士應智等人交出,讓錢鎦處置。錢鎦見董昌如此態度,也無法再下令攻城了,因為屬將和他一樣也都是董昌原來的部下,強令攻城反倒讓人說他忘恩負義。錢鎦聰明地下令撤兵,靜觀事態的發展。

錢鎦的軍隊一走,董昌不知趣地又打出了皇帝的旗號,派兵固守關口,並向楊行密乞求救援。錢鎦見此,又回師再攻越州,不再給董昌喘息的機會。但由於楊行密發來救兵,錢鎦和董昌以及楊行密的援軍連續打了幾年,終於利用其內部矛盾,徹底打敗並活捉了董昌,董昌在被押送杭州的路上跳水自盡。


佔據浙江 為民謀福

董昌一滅,錢鎦便擁有了浙江地區。唐朝廷對掃滅董昌的大功臣錢鎦大加封賞,除了鎮海和鎮東兩個節度使外,還封錢鎦為越王,後又改封吳王,還賜他免死鐵券。

錢鎦經過奮鬥,終於出人頭地,他風風光光地回到了原來很多人把他視為無賴的家鄉。把老家的房子修得異常豪華,還把家鄉的名字改成了衣錦鄉,把家鄉的石鑒山改成衣錦山,就連他小時候常玩的樹也封為衣錦將軍。在眾人誇獎錢鎦的時候,他的父親卻躲了起來,錢鎦趕忙下車去問原因,父親說:“我們家世代以打魚種田為生,從沒有這麼富貴。你現在發跡了,但卻三面有威脅,我不願見你,是怕將來你把災禍帶回來。”錢鎦哭了,父親的一番話讓他猛醒過來。從此不再講究排場,將精力用到為民謀福利方面來。

在為民謀福方面,錢鎦最大的功績就是造了捍海石塘,這使兩岸的百姓免遭錢塘海潮的襲擊,同時也為兩岸的農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建造的時候,錢鎦親自指揮監督,因為海潮太大,晝夜猛烈地沖刷著堤岸,一般的河堤無法築成。錢鎦便發動百姓想辦法,最後,將高大的竹子劈開,然後編成巨大的竹籠,再往竹籠裏裝上巨石,放進水中阻擋海潮,護住河堤。又砍來山中的幾丈長的大樹,打入岸邊的水中,前後樹立了九排,終於擋住了瘋狂的潮汐,時間長了,沙土堆積下來,又進一步穩固了河塘。關於錢鎦修捍海石塘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錢鎦射潮。在修造的過程當中,因為海潮太大,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錢鎦命五百名硬弩手在岸邊站成幾排,一齊向潮頭射箭,結果潮頭馬上落了下去。這也許是巧合,但百姓們就認為是神靈在保佑他們修石塘,射潮確實鼓舞了軍民一心修塘的鬥志。


雅號“海龍王”

錢鎦的功勞從歷史上一直流傳下來,後來,兩浙地區的人民記不得了錢鎦的真名,但他的“海龍王”的雅號卻都知道。

錢鎦為了使修好的水利設施得到經常的護理,又專門設置了都水營使,來管理各項事務,都水營使手下有撩淺軍,專門用來治河築堤,百姓遇旱時便運水種田,有澇時就將水引出農田。錢鎦的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軍事上,錢鎦沒有像中原政權那樣四處征討,擴充領地,而總是向中原政權稱臣,以此作為和周圍割據勢力抗衡的資本。不管中原由誰主政,他都納貢稱臣,以換取其支持,從而保持本地的安定。後樑剛建立時,朱溫為回報錢鎦尊他為中原正統皇帝,封錢鎦為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朱溫稱帝時有人也勸錢鎦和朱溫斷絕關係,登基稱帝。但錢鎦卻笑了笑說:“我怎麼能再學孫權呢!”他還是站在了朱溫一邊,共同對付楊行密。他一直向朱溫進貢,後來吳國攻佔了虔州(今江西贛州),錢鎦在陸地上進貢的道路被切斷,他仍然命人走海路,很認真地盡這份義務。

後樑被後唐滅掉後,錢鎦又派出使者到洛陽進獻貢物,同時請求後唐賜給金印,承認他的地方政權。後唐的大臣們都認為錢鎦的要求太過分了,主張拒絕他,但李存勖還是從大局著想,答應了錢鎦的要求。錢留於是就自稱吳越國王,他住的地方稱為宮殿,處理政務的地方叫朝廷,雖然沒有稱帝,但許多制度和皇帝基本相同。

錢鎦一直活到了八十一歲,在五代時期的皇帝中算是壽星了,不知和他委曲求全保境安民的做法是否有關係。臨死的時候他還不忘叮囑兒子們:“你們一定要善事中原政權,千萬不要因為中原政權更替頻繁而改變這個治國的大方針。”

錢鎦還很喜歡詩,不但和有才的人交往,重用才子,而且自己高興了也寫上一兩首。羅隱是當時有名的才子,詩名遠揚,錢鎦錄用他為自己的參謀。羅隱是個恃才自傲的人,就是對錢鎦也不客氣,有一次,羅隱用詩來譏諷錢鎦小時候曾經騎牛的事,意思是說他出身微賤,錢鎦毫不在意,仍然和羅隱談笑自如。錢鎦回家鄉時寫過一首《還鄉歌》:“三節還鄉兮掛錦衣,父老遠來兮相追隨。牛鬥無孛人無欺,吳越一王兮駟馬歸。”雖然充滿了誇耀自己衣錦還鄉的意思,但還是有些文才的,比其他的皇帝和軍閥們強了許多。在錢鎦的影響下,子孫們也都有些才華。


警枕故事警示後人

錢鎦還有一個很受人推崇的關於警枕的故事。他從小就在軍隊中長大,夜裏從未上床睡過,太困了就枕著一個小圓木睡覺,有時枕一個大鈴鐺。睡著後一翻身圓木或大鈴鐺便會把他弄醒,所以他將這種枕頭叫做“警枕”。另外他還在寢室裏放了一個粉盤,在裏邊記下一些要辦的事,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他老年。有時他睡得正酣,如有緊急情況,他讓侍女拍響窗戶紙便能叫醒他。他還經常將銅丸扔到牆外邊,提醒打更的人。有一回他偷偷出城,半夜裏回來叫城門,守城官不給他開,說:“就是大王來了也不能開。”他只好從別的門進去,第二天,他叫來守城官,重賞了他。可見錢鎦的警惕性是很高的,賞罰也很嚴明,這也許是他作戰經常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