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梁、西梁

南朝——梁

公元502——557年,共56年。

梁朝共有8個帝王,包括臨賀王蕭正德,豫章王蕭棟,武陵王蕭紀和閔帝蕭淵明,其中在內亂中被軟禁餓死的1帝,被壓死的2帝,被絞殺的1帝,被沉殺的1帝,被攻殺的1帝,被廢後謀殺的2帝,無一善終。

*後梁

公元555——587年,共33年。

後梁共3帝,其中病死的2帝,國亡被廢後病死的1帝。


梁武帝(蕭衍)

武帝,名蕭衍(公元464----549年),字叔達,南齊高弟蕭道成族弟,雍州刺史,先後殺南齊東昏侯,和帝,後自立為帝,南齊亡,梁朝開始,在位48年,被東魏降將包圍,活活餓死,終年86歲,葬於修陵。

蕭衍,小字練兒,南蘭陵人,生於秣陵同夏裡,為蕭道成族弟,南齊皇族,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他與沈約,謝脁等文士交遊,號稱竟陵八友,後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公元501年,乘南齊內部骨肉相殘,與宗室蕭穎冑等攻入建康,殺東昏侯,立和帝,公元502年,又廢殺和帝,於4月自立為帝,國號粱,定都建康,改年號為天監,史稱蕭粱。

蕭衍在位期間,大力提倡佛教,偽裝仁慈,以騙取士民同情,他常年吃素,手裡總是捏著佛珠,喃喃念經,行刑殺人時,還裝著落幾滴眼淚,念幾聲阿彌陀佛,他廣建寺院,每天早晚都去同泰寺拜佛念經,胡說是替百姓消災積德。

蕭衍晚年,有一次去同泰寺後沒有回宮,聲稱他不打算當皇帝,要出家為僧,這稱為捨身,大臣們慌了,天天去求他回宮,他當了4天和尚回宮,不久,又去同泰寺捨身,並授意大臣們用1億錢去替他贖身,接他回宮,沒多久,他又去捨身,更表示連國土,宮廷都舍給佛祖,大臣們又用了2億錢把他贖回來,這天晚上,同泰寺的佛塔失火燒毀,蕭衍斷定是魔鬼作怪,應該建塔鎮壓,便下令說,道越高,魔越盛,行善事就一定會遇到障礙,應該重建佛塔,而且要修的比原來的更高,這樣才能把魔鬼鎮住,接著便大興土木,用了幾年的時間修了一座12層的高塔,一年後,他再次捨身,大臣們再以1億錢將他贖回,前後4次捨身,共花了4億錢,這既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又把朝政攪的昏暗不堪。

公元547年正月的一天晚上,蕭衍夢見北朝魏軍,官吏紛紛前來向他投降,他自以為這是祥兆,十分興奮,3月,東魏叛將侯景派人來求降,侯景是先叛東魏,後降西魏,東魏派兵追擊他,西魏又懷疑他而不納,他走投無路,只得向粱朝求降,大臣擔心因此而得罪東魏,反對納降,蕭衍卻以為應了此夢,封侯景為河南王,管轄黃河南北軍政,蕭衍派軍北上接應侯景,卻被東魏打的大敗,又改與東魏講和,準備交出侯景,侯景便帶領殘兵8百叛粱而南下,勾結蕭衍養子蕭正德進攻建康,開始了長達4年之久的侯景之亂,給南方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公元548年10月,侯景在蕭正德的協助下,攻入建康,蕭正德原曾被立為太子,後蕭衍有了親生兒子,又把他廢了,他一直懷恨在心,建康城分三部分,中間是蕭衍所在的台城,西面是駐紮禁衛軍的石頭城,東面是宰相等高官居住的東府,侯景包圍了台城,隔絕了台城和東,西兩城的聯繫,然後猛烈攻擊台城,縱火焚燒東華門,西華門,台城裡的軍民誓死抵抗,撲滅了大火,擊退了侯景的猛攻,不久,侯景又組織力量攻占了城外的公車府和東宮,當晚,侯景在東宮設宴慶賀時,蕭衍的太子蕭綱又派人縱火焚燒東宮,使歷代圖書文物幾百櫥幾乎全部被毀。

幾天后,侯景製作了幾百匹腹中藏有幾個士兵的木驢,向台城進攻,被城上軍民用火炬和大石頭擊退,侯景又造了高10多丈的登城梯攻城,也未奏效,最後,侯景強迫城中軍民在城東,城西堆起兩座土丘,想從土山上攻進台城,城中軍民也築起土山應戰,雙方對峙了130多天,城內居民10幾萬和3萬多士兵。餓死的餓死,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只剩下守軍4千人,各地前來勤王的二,三十萬軍隊,為了保存實力,仍相互按兵不動。

公元549年3月,侯景軍乘連日大雨,台城土山倒塌,發動總攻,殺入台城,派兵把守住蕭衍居處的出入口,使他與外界隔絕,後又將蕭衍軟禁在淨居殿內,並斷絕了蕭衍的膳食供應,蕭衍臥床不起,侯景也不准醫官進殿診治,5月丙辰日,蕭衍終於活活被餓死。

蕭衍死後的廟號為高祖,諡號為武帝。

蕭衍生前招納文士,辯論儒,佛的義蘊,議定五禮,合寫成(通史),他又善於音樂和寫詩填詞,所寫的詩已經散失不少,明朝人收集殘作,輯成(粱武帝御制集),流傳到今天。


臨賀王(蕭正德)

臨賀王,名蕭正德(公元?—548年),字公和,梁武帝養子,侯景包圍梁武帝后,立他為帝,在位半年,又為侯景所絞殺,葬處不明。

蕭正德,武帝侄,臨賀王蕭宏之三子,武帝無子時,曾收他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後武帝有了親生兒子,就廢除了他太子稱號,為此他一直懷恨在心,處心積慮的想謀取皇位。

公元548年10月,侯景叛變,率軍到達長江北岸,武帝急忙派蕭正德去防守長江,保衛建康,侯景以立他為帝作誘餌,派人誘使蕭正德當內應,蕭正德便暗中派出幾十艘大船,將叛軍接過長江,還親自帶領他們渡過秦淮河,武帝授權太子蕭綱主持防務,蕭綱不知底細,又派蕭正德防守宣陽門,侯景軍兵臨城下,蕭正德馬上打開宣陽門,放叛軍進城。

11月己末日,武帝還未死,蕭正德就被侯景立而為帝,改年號為正平,蕭正德又封侯景為相,將自己女兒嫁給侯景,又急忙立長子蕭正理為太子,他還和侯景約定,城破之後,不得保全兩宮(武帝及太子蕭綱)性命,但是到台城被攻破以後,侯景又不肯履行諾言,阻止蕭正德殺武帝及蕭綱,不久,侯景為了平服民心,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恢復武帝的年號,承認武帝仍為天子,降封蕭正德為侍中,大司馬,蕭正德入淨居殿見武帝,又愧又恨,拜伏在武帝腳前痛哭不止,武帝說,別哭了吧,後悔已經晚了,蕭正德決心要殺掉侯景,但又不是侯景對手,就寫一封密信,派人送給蕭契,約他率軍來攻建康,自己作為內應,共同攻殺侯景,不料信使一出門,就被侯景部下抓住,搜獲了密信,侯景於公元549年5月,以武帝名義將蕭正德絞死。

蕭正德史稱臨賀王。


簡文帝(蕭綱)

簡文帝,名蕭綱(公元503——551年)。字世纘,小字六通,武帝第3子,侯景把武帝餓死後,立他為帝,在位2年,被侯景派人活活悶死,終年49歲,葬於莊陵。

蕭綱,曾被封為晉安王,公元531年被立為太子,侯景於公元549年5月把武帝餓死後,於同月立他為帝,蕭綱稱帝后,侯景專權,事無大小都由侯景裁決,他不敢通告諸王來除去侯景,只能經常哭泣,聽天由命。

公元551年8月,侯景為了篡位,派死黨帶兵進宮,殺蕭綱的太子蕭大器等宗室王侯20多人,侯景又將蕭綱軟禁於永福省,廢為晉安王,迎立更容易控制的豫章王蕭棟為帝,侯景派呂季略逼蕭綱寫禪位詔書,蕭綱提筆寫了個開頭,止不住淚下,再也難以握筆,呂季略無可奈何,只得暫時罷休,2個月後,侯景採納部下建議,決定殺死蕭綱,命王偉等人去辦,10月,王偉等人來到永福省向蕭綱獻酒,假意說,丞相因為陛下一直憂鬱愁苦,特地派臣等獻酒祝壽,蕭綱自知難逃一死,冷笑一聲說,我已經禪去帝位,你們怎麼能再稱我為陛下,看來這壽酒別有來意吧,說罷就捧酒痛飲,並說,我如果不圖快樂,何至於如此結局呢,直喝的大醉沉睡過去,王偉取來一隻土囊壓在蕭綱臉上,命令左右騎在蕭綱身上,將他活活悶死,然後拆下門窗,拼接成棺材,將屍體抬到城北酒庫中,後葬於莊陵。

蕭綱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諡號為簡文帝。


豫章王(蕭棟)

豫章王,名蕭棟(公元?----552年),字元吉,梁武帝曾孫,昭明太子蕭統孫,侯景殺蕭綱後,立他為帝,在位3個月,為侯景所廢,後被元帝蕭繹派人沉死於江中,葬處不明。

蕭棟,豫章王蕭歡長子,襲封為豫章王,父死後家道中落,他閒居府第,甚至與妃子一起鋤地操作,侯景於公元551年10月殺蕭綱後,於同月立他為帝,改年號為天正。

公元551年11月,侯景又自稱皇帝,廢黜了蕭棟,降封蕭棟為淮陽王,並將他及弟蕭糾一起關押在密室中,第二年,侯景被粱宗室湘東王蕭繹擊敗,蕭棟兄弟三人才逃出密室,後侯景被王僧辯,陳霸先攻殺,粱朝皇室又為爭奪王位相互攻殺,公元552年3月,蕭繹派大將王僧辯去暗殺蕭棟,王僧辯拒絕說,討賊事由臣負責,行弒之事,臣不敢干,請另請他人,蕭繹改派將領朱買臣去辦,朱買臣將蕭棟灌醉後,命士兵扛起,扔進長江溺死,蕭橋,蕭糾也一同死難。

蕭棟史稱豫章王。


武陵王(蕭紀)

武陵王,名蕭紀(公元?—553年),字世詢,梁武帝第8子,侯景敗死後,他自立為帝,在位2年,為蕭繹部將樊猛殺死,葬處不明。

蕭紀,曾被封為益州刺史,侯景敗死後,他見天下無主,於公元552年4月在成都稱帝,也改年號為天正。

同年8月,蕭紀統領大軍東下,準備攻滅在江陵稱尊的兄長蕭繹,蕭繹派人請求西魏出兵援助,西魏遣大將尉遲迥帶領大軍直攻成都,蕭紀寧願失去成都,大軍仍繼續乘船順長江東下,將士們卻都是四川人,盼望返鄉殺退西魏軍,蕭紀就製成1斤重的金餅1萬個,銀餅5萬個,要將士們賣命征戰,立功者賞以金,銀餅,但是一路上,將士們打了幾次勝仗,蕭紀都失信不予賞賜,致使將士怨恨,人心思變,蕭紀自知無力攻破江陵,只得派度友尚書樂奉業赴江陵,向蕭繹求和,樂奉業見了蕭繹,反而說蕭紀的軍隊缺糧,士兵死傷不少,要擊敗他很容易,蕭繹也就拒絕和談。

公元553年7月,蕭繹命令軍隊反攻,長江兩岸14城的守將紛紛背棄蕭紀,開城投降,蕭繹又派游擊將軍樊猛帶兵斷絕了蕭紀的退路,又將戰船連成環形陣,把蕭紀的龍船圍在核心,樊猛跳上蕭紀的龍船,挺直長矛,直奔蕭紀,蕭紀膽戰心驚,慌忙取出一袋金餅扔給樊猛,哀求說,這袋金餅贈給將軍。只求你送我去見見七官(蕭繹),樊猛厲說呼斥說,天子怎麼可以隨便去見,這些金餅,只要殺了你,還不都是我的,說話間,舉手一矛,將蕭紀刺倒在艙板上,又加上一矛,結果了蕭紀的性命。

蕭紀的太子蕭圓滿見父親被圍,駕船快速駛來援救,也死於亂刀之下,益州全境很快被西魏佔領。

蕭紀史稱武陵王,死後被蕭繹開除族籍,改姓饕餮。


梁元帝(蕭繹)

元帝,名蕭繹(公元508----554年),字世誠,小字七符,梁武帝第7子,他討平侯景後,自立為帝,在位3年,被蕭詧活活悶死,終年47歲,先葬於江陵,後改葬於建康郊外。

蕭繹,曾被封為湘東王,後任荊州刺史,都督荊雍九州軍事,他擊敗侯景後,又藉助西魏的兵力,先後消滅宗室蕭綸,蕭紀勢力,繼而命大將王僧辯,陳霸先討平侯景,公元552年11月丙子日,在江陵自立為帝,改年號為承聖。

不久,蕭繹侄,雍州刺史蕭詧起兵爭奪皇位,蕭詧兵力不足,也向西魏借兵,公元554年10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統領5萬大軍,會同蕭詧進兵江陵,11月,兵臨城下,焚毀城外柵欄,辛亥日,猛烈攻城,元帝親自出城,到枇杷門外督戰,粱軍大敗,將軍胡僧佑戰死,蕭繹部下有人反叛,引西魏軍入城,蕭繹帶著太子蕭元良等退守子城,蕭繹好學,閣竹殿內藏有圖書14萬卷,此時,他眼見自己讀書萬卷仍免不了亡國,竟命人縱火將圖書焚毀,自己也要跳入火海中自盡,被左右臣子勸住,大臣謝答仁力請收拾殘兵,繼續堅守,蕭繹便授於他為城內大都督,贈給他自己用的鼓號,又將公主嫁給他,勉勵他盡忠,但謝答仁離去組織防務後,蕭繹聽信讒言,以太子和王褒為人質,出城求降,謝答仁得訊,對蕭繹輕信佞臣很氣憤,吐血而死。

西魏於謹接受降表,命王褒去帶蕭繹出城,蕭繹穿著素色衣服,騎著白馬,出東門嘆息說,蕭世誠啊蕭世誠,你怎麼會落到如此地步,西入魏營,被迫向於謹跪拜,任憑蕭詧辱罵,後被關押起來。第二天,蕭繹偷偷的對西魏僕射長孫儉說,你是監管我的官員,對你實說吧,我在城中埋藏有千金,你帶我進城,我指給你看,挖出來就算你的吧,長孫儉很高興,押蕭繹進子城挖金,到了城內,蕭繹說,我對你說的是謊話,哪有貴為天子,自己動手埋藏金銀珍寶呢,我不過是藉機離開蕭詧遠些,免得他常常來凌辱我罷了,長孫儉大怒,將他關入主衣庫,他也不多說,只是向魏兵討酒暢飲,邊飲邊吟詩,訴說哀怨。

12月辛未日,在蕭詧的極力勸說下,於謹下令處死蕭繹,派尚書傅準監刑,蕭繹將自己在監禁中所寫的詩,拿給傅準看,傅準邊讀邊流淚,無奈主命難違,只得命令士兵取來土囊,將他活活悶死,然後用布匹纏裹屍體,外卷蒲席,用白茅紮緊,運到半陽門挖坑掩埋。

蕭繹寫過不少詩,後人將它們編成(梁元帝集)。

蕭繹死後的廟號為世祖,諡號為元帝。


梁閔帝(蕭淵明)

閔帝,名蕭淵明(公元?—556年),又名明,梁武帝侄,元帝被蕭詧悶死後,王僧辯迎立他為帝,在位不足半年,為陳霸先廢殺,葬處不明。

蕭淵明,曾被封為建安公,武帝收降東魏叛將侯景後,蕭淵明率領5萬人馬北上接應,被東魏高澄俘虜,武帝答應東魏用他來換侯景,侯景便帶兵南下,釀成侯景之亂,公元554年,元帝蕭繹被殺後,北齊(東魏這時已演變為北齊)於公元555年3月,派上黨王高渙護送蕭淵明回粱即位,被粱朝吳興太守裴之橫阻擋,同年5月,王僧辯將他接入建康,於丙午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天成。

同年9月,司空陳霸先因反對王僧辯立蕭淵明為帝,發動兵變,攻入建康,殺死王僧辯,廢蕭淵明為司徒。建安公。

公元556年5月,蕭淵明又為陳霸先殺死,蕭淵明死後被追謚為閔帝,又史稱貞陽侯。


梁敬帝(蕭方智)

敬帝,名蕭方智(公元543—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第9子,梁元帝被悶死後,先後被王僧辯,陳霸先立而為帝,在位3年,為陳霸先所廢殺,終年16歲,葬處不明。

蕭方智,曾被封為晉安王,元帝於公元554年10月蕭詧悶死後,王僧辯,陳霸先於同年11月立蕭方智為帝,與西魏扶立的蕭詧政權相抗衡。

公元555年5月,王僧辯又答應北齊要求,接回蕭淵明為帝,廢黜了蕭方智,改立蕭方智為太子,9月,司空陳霸先殺王僧辯,於同月重立蕭方智為帝,改年號為紹泰。

蕭方智復位後,以陳霸先為統帥,抗擊了北齊的南下,陳霸先被封為陳國公,總攬朝政大權。

公元557年10月,陳霸先稱帝,廢封蕭方智為江陰王,派部下王僧老將他押出皇宮,遷居別處。

公元558年,蕭方智被陳霸先派人暗殺身死,蕭方智死後諡號為敬帝。








後梁宣帝(蕭詧)

宣帝,名蕭詧(公元519—562年),梁武帝長孫,昭明太子蕭統子,他殺死梁元帝後,被西魏立而為帝,在位7年,病死,終年43歲,葬於平陵。

蕭詧,曾被封為岳陽王,任雍州刺史,侯景之亂平定後,他起兵爭奪帝位,並向西魏借兵攻打元帝,臣子尹德毅極力勸他千萬別引狼入室,他不聽,仍引了西魏軍攻破江陵,殺元帝,公元555年正月,西魏立他為帝,以江陵為都城,卻只給他荊州3百里土地,西魏又駐兵江陵,名為助威,實為監視,境內金銀財寶也被西魏擄掠一空,王公貴族及百姓數万被掠往長安為奴婢,城內老弱大都被殺死,只留士庶300家,蕭詧送走西魏軍,回城四顧這殘破荒涼的場面,緊不住長嘆道,我後悔沒有採用尹德毅的建議,他又改年號為大定,建立起了一個小朝廷,史稱後粱,西魏被北周取代後,蕭詧又依附於北周。

公元562年2月,蕭詧病死,死後諡號為宣帝。


後梁明帝(蕭巋)

明帝,名蕭巋(公元?—585年),粱宣帝子,宣帝病死後繼位,在位24年,病死,葬於顯陵。

蕭巋,宣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宣帝於公元562年2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改年號為天保。
蕭巋在位期間,生活比較節儉,也能聽從臣下勸諫,所以階級矛盾相對緩和,境內較為安定,社會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在位後期,隋朝建立,他向隋朝稱臣,年年進貢不斷,隋文帝楊堅也屢次賜給厚賞,並將明帝女兒招為子晉王楊廣的妃子。

公元585年5月,蕭巋病死,死後的廟號為世宗,諡號為明帝。


後梁後主(蕭琮)

後主,名蕭琮,生卒年不詳,梁明帝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2年,國亡,被隋文帝楊堅宣召入長安閒居,後老死,葬處不明。

明帝於公元585年5月病死,蕭琮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廣運。

公元587年9月,隋文帝楊堅平定西北後,準備攻滅東南各政權,命令蕭琮入長安朝見,蕭琮明知兇多吉少,但不敢違拗,帶領臣屬200多人赴長安,臨行時,江陵父老送他登船,相互哭泣著說,我們的國君恐怕不會再回來了,楊堅又命令隋軍代為防守江陵境土,蕭琮叔父蕭岩擔心隋軍滅後梁,就暗暗和陳朝聯繫,願意投歸陳朝,陳朝出兵接應,蕭岩便驅趕文武百官和百姓共10萬人東奔陳朝,楊堅命大將高窘帶兵擊敗了陳軍,劃為郡縣,派官吏治理,後梁滅亡。

蕭琮被留居於長安,後老死,蕭琮史稱後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