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夏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稱大禹、夏禹、帝禹。生卒年不詳。受舜的禪讓而繼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勞過度而死,據說活到100歲。葬於會稽山。

禹,鯀的兒子,夏後氏部落長,據傳為顓頊曾孫,鯀治水失敗被處死在羽山后,舜命令禹繼續治理洪水。禹聰明勤勞,待人和藹,講信用,又能以身作則。他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經過實地調查,採用了疏導的辦法來根治水患。

為了便於治水,大禹還把整個地域劃分為九個大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州。

大禹親自率領20多萬治水群眾,浩浩蕩蕩地全面展開了疏導洪水的艱苦卓絕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為群眾做出了榜樣。他手握木鍤(形狀近似於今天的鐵鍁),櫛風沐雨,廢寢忘餐,夜以繼日,不辭勞苦。歷時十三年,終於制服了洪水。

在這13年治理洪水的過程中,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夏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績,使他大得民心,被推選為炎黃部落的繼承人。舜死後,他接替了舜的職位。關於禹的接替舜為領袖,另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鯀禹父子倆治水的方法相同,都用填的辦法;治水之功也是父子並稱的;鯀禹同列神位,三代並祀。在治水上,兩人並無賢愚之別、功過之分。鯀怕以被殺,禹所以被推舉為領袖,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

唐虞之際,父系氏族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晚期。在當時的歷史階段中,堯舜是保守勢力的代表,鯀是新興勢力的代表。鯀的所作所為都在破壞著氏族社會古老的習俗和制度,尤其他以暴力威脅著“禪讓”這一氏族議事會的民主制,試圖取而代之,終致激怒了堯,由堯授權舜處死了鯀。

禹吸取了父親被殺的慘痛教訓,變得聰明而狡黠,他“執心謙沖,不自盈大”,畢恭畢敬,唯舜之命是從,終於贏得了舜的信任,舜便將職位禪讓給了他。

禹擔任領袖之後,仍是忠於職守,克勤克儉,埋頭實幹,他注意農時,致力於溝洫之利,他的政治勢力也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禹居於陽翟(今河南省禹縣)。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已經有了軍隊、官吏、刑罰、監獄等公共權力,說明我國在這時已出現了早期的國家。傳說為了紀念戰勝水患,禹用當時天下九州出產的銅礦石鑄了九個鼎,雕鑄上奇獸異禽來代表九州,成為日後國家政權的象徵。

禹到晚年,徵詢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挑選了皋陶作為他的繼承人,不幸皋陶夭折,又由皋陶子伯益當選。禹擔任領袖的第八年,曾召集各部落首領到苗山(今浙江省紹興縣內)集會。大家如期到會,還向禹呈獻了各自的貢物。禹命令手下人將貢物計點清楚。由此,後人便將苗山改稱為會稽山。這次集會,只有南方部落首領之一的防風氏部落(在今浙江省德清縣)遲到。禹大怒,加上防風氏一貫自恃強悍,侵擾別人,就將他拿下,列數他的罪狀後處死。

大會結束後,禹由於操勞過度而病倒,但仍帶病處理事務。這一年8月,病死於會稽山。臣下依照他一貫節儉的作風,只用衣衿3領,薄棺3村,將他安葬在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市的會稽山)。

人們還修建了大禹的陵墓夏禹陵,以紀念他的豐功偉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