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安帝(劉 祜)
安帝,名劉祜(西元94-125年)。章帝孫,劉慶子。殤帝死後繼位。在位19年,於南下巡遊途中病死,終年32歲。葬於恭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漢延平元年(106)八月,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鄧騭又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征得他們的同意,連夜持太后節召劉祜入宮。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是為東漢安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初”。
一、內憂外患太后秉政
劉祜即位,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內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後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延光二年(123年),西部傳求消息,北匈奴和車師聯兵,進攻河西四郡。大臣們都主張放棄西域,退回玉門關內。只有從邊疆回京城彙報情況的敦煌太守張當力排眾議,廷尉陳忠也認為西域和中原的關係已久,輕易放棄就會失去人心,不如在敦煌置校尉,增加河西四郡的兵力以抵禦匈奴的侵擾。安帝採納了張當、陳忠的意見,並派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率領500士兵出屯柳中城。班勇到西域後,依靠河西四郡和兩域屬國的軍事支援,擊退匈奴,降服車師,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暢通。
邊疆多事的同時,國內也災害連年,人心浮動。在安帝登基的那一年,就有18個郡國發生了地震,41個郡國發生了水災,28個郡國受風暴和冰雹的襲擊。延光三年(124年),京城和23個郡圍發生了地震,36個郡國發了大水,下了冰雹,人民困苦不堪。
此時,雖說是劉祜當皇帝,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鄧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剿鄉侯鄭眾和尚方令蔡倫。朝臣見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於是密集一批對此同樣不滿的官僚士大夫,準備發動政變,要殺死鄧騭及鄭眾、蔡倫,廢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劉勝為帝。消息不慎走漏,鄧太后先發制人,鎮壓了叛亂。永甯元年(120年),安帝已26歲,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說安帝已經成年,應該獨立處理政務。鄧太后聞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將杜根蒙頭蓋臉套起,用棍棒擊殺,然後拋屍城外。太后的弟弟、越騎校尉鄧康,也勸其退居深宮,不再干預政事。鄧太后仍然固執己見。鄧康見太后不納諫,稱病不朝。鄧太后一怒之下,將鄧康免官,並開除了鄧康的族籍。
不過,在東漢幾個得勢的外戚集團中,鄧氏的表現是比較好的。鄧太后以立安帝定策之功,獎勵有關官員,當然也包括鄧騭,增封了三千戶食邑。鄧氏兄弟辭讓不受,以至於使者來時都躲起來,最後只好作罷。平時,鄧氏兄弟也小心謹慎,奉公守法,勤勞王事。這當然與鄧太后對她的家族嚴格要求有關。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消除皇權和外戚勢力的尖銳矛盾。
二、宦官當道後宮爭位
建光元年(121年),鄧太后去世,安帝親政。這時,在安帝周圍已形成了以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宦官集團。安帝早就不滿受制于鄧太后的地位,太后的死對他來講無異於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太后死後不久,有幾個以前受過太后懲罰的官人誣告太后兄弟鄧悝、鄧弘、鄧閭陰謀廢安帝,另立平原王為帝。這一誣告正中安帝下懷,鄧悝等被判為謀反罪處死,鄧騭凶不知情,被免官歸郡,受郡縣官吏的逼迫而死。因鄧騭無罪遇害,大臣們不服,大司農朱寵等仗義執言,為其鳴冤叫屈。為平息官員們的怨氣,安帝又假惺惺地譴責州郡官員,並命令妥善安葬了鄧騭。
在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中,宦官集團又一次得勢。安帝封江京為都鄉侯,封李閏為雍鄉侯。安帝乳母工聖及其女兒伯榮更加受到寵愛,生活奢侈,貪污受賄,隨便出入宮廷,干預政事,無惡小作。伯榮有一次到甘陵去,沿途前呼後擁,郡縣官員夾道迎送。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著伯榮的車子叩首行禮。
這時候,官僚集團與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銳。以楊震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安帝約束、懲戒飛揚跋扈的宦官,但安帝總是置之不理。而被揭發的宦官們則乘機誣告,最終整死了正直的楊震。
就在內憂外患四起之時,皇宮中為爭奪帝位繼承權又開始了殊死的鬥爭。安帝的閻皇后多年不育,永甯元年(120年),安帝立宮人李氏所生之子劉保為太子。李氏在此以前已被閻皇后鴆殺。閻皇后怕太子繼位以後會追究殺母之仇,處心積慮地要將劉保除去。閻皇后與樊豐等宦官串通一氣,先將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定成死罪,除去太子的羽翼,然後又向安帝進讒言,說劉保行為過惡,不宜處太子之位。安帝寵愛閻皇后,於是有了廢立之心。太子的廢立要經大臣們討論,大將軍耿寶秉承閻皇后意旨,力主廢黜劉保。太常桓焉、廷尉張皓則反駁說:“人生年未滿15,過惡尚未及身,望陛下為太子選德行高操的師傅,輔導以禮義,自然行為有方。”只是安帝並不覺悟,竟廢黜了劉保,另封他為濟陰王。
延光四年(125年)2月,安帝攜同閻皇后和貴戚南下遊玩,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時冷時熱,病勢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3月,在返回途中到達葉縣(今河南省葉縣南),已呈彌留狀態。他想囑咐後事,已經說不出話來,只能睜眼盯視著皇后,慢慢死于車中,終年32歲。當年,葬於恭陵,廟號“恭宗”,諡號“安帝”。
漢少帝(劉 懿)
漢少帝,名劉懿(西元?-125年)。章帝孫。安帝死後繼位。在位不僅7個月,病死,葬處不明。
劉懿,濟北王劉壽子。安位在位時,被封為北鄉侯。安帝於西元125年3月病死於巡遊途中。閻皇后怕京師大臣擁立被廢太子濟陰王劉保,秘不發喪,到回洛陽後安排好諸事,才宣告消息。派人迎立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北鄉侯劉懿為帝。
劉懿繼位時年幼(生年不詳),由閻太后臨朝稱制,外戚閻顯執掌朝政,殺逐安帝親信宦官,獨攬大權。
劉懿被立為皇帝後就一直生病,西元125年10月,在位僅7個月的劉懿病死于洛陽宮中,葬處不明。
劉懿史稱少帝。
漢順帝(劉 保)
順帝,名劉保(西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後,被宦官擁立為帝。在位19年,病死,終年30歲。葬於憲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漢順帝劉保,安帝之子,其母為宮人李氏。永甯元年(120)被立為太子。此前其母已被閻皇后鴆殺,由於怕其繼位後追究殺母之仇,閻皇后向安帝進讒言,劉保被廢黜太子地位。東漢安帝延光叫年(125年),安帝在巡遊途中去世。在宦官的説明下,11歲的劉保繼位,是為順帝。
安帝死在出遊途中,隨行的閻皇后及其兄弟怕朝中大臣擁劉保為帝,故密不發喪,回宮後安排好諸事,才宣告消息。而此時,鄧氏兄弟已經遵照閻後與宦官們密謀的決定,派人迎立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北鄉侯劉懿為帝。
北鄉侯立為皇帝後就一直生病,並且總不見好。宦官、中常侍孫程對濟陰王謁者長興渠說:“濟陰王劉保是先帝的嫡親兒子,本來沒什麼過錯。因為先帝聽信讒言,才被廢黜。如果北鄉侯死的話,我們聯合起來,共斬江京和閻顯,事情肯定成功!”不久,北鄉侯病死。閻太后等將消息封鎖起來,不讓大臣們知道,秘密挑選其他王子繼承帝位。為防止意外事變,他們又把宮門關閉,並派重兵把守。
大臣們雖然不知底細,可瞞不了宮中的宦官。孫程等十幾人在宮中德陽殿秘密聚集,舉行宣誓儀式,每人割去一片衣服,決心同心協力,共舉大事。兩天后的晚上,孫程等又在崇德毆討論了一次,決定立即動手。他們殺死親閻氏宦官,獨留下老資格的宦官李閏,把刀擱在他脖子上,說:“現在我們迎立濟陰王,不准三心二意。”李閏覺得也沒有反對的必要,答應下來。於是孫程等扶起李閏,一齊到西鐘下迎接濟陰王劉保繼皇帝位,是為順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建”。
順帝繼位以後,立即帶領尚書令、尚書外僕射到南宮,登上雲台,召集公卿百僚,並命令虎賁、羽林軍士嚴密把守南、北宮諸門。太后兄弟閻顯等得到消息,為時已晚,只好束手待斃。順帝取得了絕對的優勢,派使者到閻太后那裏奪取到璽綬,又派侍御史去逮捕閻顯和他的弟弟城門校尉閻耀、執金吾閻晏。閻氏兄弟被捉後全部誅死,太后也被遷往離宮。至此,順帝清除政敵的行動告一段落。
孫程等19名宦官因有擁立之功,全部被封侯。但不久以後,順帝卻逐漸疏遠了孫程等人,信任另一個宦官張防,重大事情先同張防商量。張防靠順帝的信任,賣弄權勢,違法亂行。司隸校尉虞詡不畏權勢,收集了張防的罪狀,上書彈劾。可是奏章到了順帝那裏,總沒有下文。孫程得知其事,也忙去請見順帝,孫程對順帝說道:“陛下同我們準備起事的時候,認為奸臣是國家的禍害。現在即位了,反重蹈先帝的覆轍!司隸校尉虞詡為國盡忠反被拘系,中常侍張防違法亂紀、貪污受賄的罪行為天下人共知,陛下倒認為他是忠臣。現在星象有變異,說明宮中有奸臣,應立即把張防抓起來,這才符合天意!”這時,張防就站在順帝后面,孫程大聲喝到:“奸臣張防,還不快下來受縛!”張防知道孫程的厲害,不得不離開順帝,走向東廂。順帝因孫程有擁立之功,懾于他的餘威,只好將張防發配到邊遠地區。
但是,身為皇帝,總不能受制于這些宦官。過了不久,順帝以“爭功”的罪名,全部罷免了參與擁立的孫程等19名宦官,把他們統統趕出了京城洛陽。過了兩年,順帝念及孫程等的功勞,又把他們召回洛陽。孫程官拜騎都尉,沒有實權,最後死在洛陽。
順帝親政以後,內憂外患不斷。永建三年(118年),洛陽發生地震,漢陽地陷裂。永建五年(130年),洛陽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其他12個郡國也發生了蝗災,以後風、澇、水、旱時有發生。順帝朝的經濟形勢不好,政治上也日益腐敗。
永和五年(140年),平息了10多年的羌族起義又爆發了。起義爆發後,順帝連忙下令,集結了10多萬大軍前往鎮壓。這次戰爭延續了15年之久,到沖帝永嘉元年才結束,耗費巨大。參戰的將官們放縱無忌,貪污軍餉,中飽私囊,士兵們受盡虐待,歷盡艱辛,白骨相望於野。
對羌族的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政治腐敗激起人民更大的不滿。從永和六年(141年)開始,廣陵、江夏、南郡、益州、徐州等地開始爆發小規模的人民起義。這些起義雖被鎮壓下去,但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
永建六年(131年),順帝想冊立皇后。後宮貴人受寵愛的有4人,順帝不知選哪一個好。梁商的女兒梁納選進宮為貴人後,常被順帝招去侍寢。招的次數多了,梁納推辭說:“希望陛下像天下雨那樣遍灑甘霖。”順帝認為梁貴人很有德行,更加寵愛,第二年,冊立梁納為皇后。梁商本來官拜屯騎校尉,這次又跟女兒沾光,加位特進。不久,又拜執金吾,過了兩年,又晉升為大將軍。
相應地,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進一步尖銳起來。宦官和外戚在宮廷內部鬥爭中相繼得勢,阻擋了以通經入仕為主要階梯的官僚、士大夫們的晉升之路。漢安元年(141年),大將軍梁商死,梁冀繼其父親大將軍位。漢安二年(142年),順帝派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張綱等8人分行州郡,考察政績,劾拿貪官污吏。張綱出了京城,行到洛陽都亭,將車輪埋於地下,說:“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於是折回頭上朝彈劾梁冀貪污放縱,不忠於君,共列了15條罪狀。這時梁皇后正受到寵愛,梁氏姻親滿朝,形成一個政治集團。順帝知道張綱所言皆是事實,但卻投鼠忌器,不處理梁冀。這時,到地方上去巡行的其他7個人所舉報的貪污案件,也都與梁氏有關。梁冀恨透了張綱等人,恰巧這時廣陵(今江蘇揚州)發生了農民起義,梁冀趁機舉薦張綱為廣陵太守,把他趕出了京城。
建康元年(114年),在內憂外患中,順帝辭世,在位19年,終年30歲。當年,葬於憲陵,廟號“敬宗”,諡號“順帝”。
漢沖帝(劉 炳)
沖帝,名劉炳(西元143-145年)。順帝子。順帝死後繼位。在位僅5個月,病死,終年3歲。葬於懷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25裏處,一說為洛陽市西北)。
漢沖帝劉炳,生於漢安元年(142年)。其母為虞貴人,他是漢順帝劉保惟一的兒子。建康元年(144年),漢順帝劉保病重,劉炳被立為皇太子。是年八月,順帝去世,年僅2歲的劉炳繼位,為東漢王朝的第九個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嘉”。
沖帝即位後,漢順帝的梁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其兄大司馬大將軍梁冀主持朝政。
漢沖帝在位期間,正值東漢王朝的多事之秋,在他在位的短短5個月時間裏,全國各地動亂頻仍。
不過,這一切對漢沖帝來說,既不知道,也不重要。其時他正在與病魔做著最後的抗爭。永嘉元年(145)正月,僅做了5個月小皇帝的劉炳病重去世,終年3歲。他因年幼即位,死後諡“沖帝”。
漢質帝(劉 纘)
質帝,劉纘(西元138-146年),章帝玄孫。沖帝死,被梁太后和梁冀迎立為帝。在位1年半,被梁冀毒死,終年9歲。葬於靜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漢質帝劉纘,章帝玄孫。劉纘曾祖劉伉為漢章帝長子,因其生母地位卑賤,被剝奪了皇位繼承權,建初四年(79年)被封為千乘王(封國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附近)。按常規,傳到劉纘一代,至多成為一個地方諸侯王,皇帝的稱號是與他無緣的。但在他8歲那年,卻意外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僅3歲的漢沖帝因病去世。當時可繼承皇位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清河王劉蒜,另一個就是劉纘。二人血統親疏幾乎一樣,不同的是劉蒜較劉纘年長,其時已經17歲。當時執掌朝政的外戚大司馬大將軍梁冀因劉纘年幼,在政治上易於控制,遂一手包辦,選定劉纘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劉纘即皇帝位之後,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間,專橫跋扈,無所不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為首的許多士族官僚紛紛上書批評梁冀的所作所為,力求矯正時弊,但部遭到了梁冀的打擊和壓制。
梁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氣勢淩人,不可一世,漢質帝雖然才8歲,也看他很不順眼。在一次朝會中,他當著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將軍也”,表示自己的義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後,梁冀銜恨在心,覺得質帝雖小,但為人聰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擔心質帝年長後難以支配,決定害死他。
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梁冀讓安插在質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質帝食用的煮餅之中。質帝吃過毒餅,頓覺氣悶肚痛,無幾中毒身亡,死于洛陽宮中。年僅9歲,死後的諡號為“質帝”。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