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农民起义年表
一二六四年(元世祖至元元年)
雲南僧人舍利威等和三十七部爨人殺守将起義。
一二七六年(至元十三年)
二月,原宋鎮巢雄江左軍統制洪福殺元戍軍。元廷派兵鎮壓,洪福誤中宋叛臣夏貴計被殺。元軍屠城。
一二七七年(至元十四年)
四月,舒州張德興、六安野人原劉源、蕲州傅高起義抗元,據黃州、壽昌,傳檄淮東四郡;進逼陽羅堡,鄂州大震。七月,元軍收複壽昌、黃州。九月,司空山寨被元軍攻破,張德興犧牲。傅高出走,被捕遇害。
汀州長汀人黃廣德起義,稱天下都大元帥,刻都帥印,自立爲天從廣德皇帝,設銅将軍、鐵将軍等号。
五月,浙江沙縣人謝五十領導當地人民起義,自稱挈天将軍。
羅飛圍永州,寶慶路新化縣民張虎、周隆,常甯的黃必達,潭屬的喻文才領導當地農民起義響應。
處州青田季文龍、章焱率張世傑舊部淮軍起義,自署兩浙安撫使,附近七縣起義響應。起義軍與元軍戰于惡溪南岸,季文龍戰敗溺死。
宋潭州散兵萬親人在蘇仲領導下起義,以廣西鎮龍山爲根據地,活動遍及橫、象、賓、貴四州。在元軍的打擊下,起義軍潰敗,蘇仲叛降。
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
六月,處州農民二萬人在張三八領導下殺慶元縣達魯花赤也速台兒起義。
衢州農民二萬人推陳千二爲領袖,發動起義。
七月,湖南制置張烈良與提刑劉應龍起義,被元軍擊敗,張烈良率餘部奔思州烏思洞,與劉應龍俱戰死。
十一月,建甯路政和縣人黃華集結鹽夫,并聯絡建甯、括蒼及畲族首領許夫人起義,起義軍發展到四萬人。在元軍的壓力下,黃華投降,屯駐建甯。
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
四月,江西南康都昌縣民杜可用(杜萬一)利用白蓮教會組織起義,号稱杜聖人,建元萬乘,自稱天王,衆至數萬。江西和江淮元軍聯兵鎮壓,杜可用被俘至南昌磔死。
十二月,陳桂龍率畲族人民在漳州起義。桂龍侄陳大舉(陳吊眼)也據漳浦峄山寨,與據水篆畲的陳三官、據梅泷長窖的羅半天、客寮畲的陳大婦等聯兵反元。起義軍共有山寨八十餘處。
雲南和泥大首領必思領導各部起義。
一二八一年(至元十八年)
雲南烏蒙彜族殺萬戶阿忽起義。
一二八二年(至元十九年)
四月,元軍用黃華爲前導,攻破陳大舉山寨,陳大舉于千壁洞被俘,在漳州處死。陳桂龍降元。陳大舉餘部吳滿、張飛堅持鬥争,英勇犧牲。
一二八三年(至元二十年)
三月,廣東新會縣人林桂芳、趙良鈴聚衆萬餘起義,建羅平國,稱延康年号。同知廣東宣慰司事王守信率官鎮壓,擒殺林桂芳。
九月,廣東人歐南喜在清遠稱王,建元稱号,設官置署,衆号十萬,據平康下裏東團村等處。增城縣蔡大老、鍾大老、唐大老起兵響應。官軍大舉進剿,起義軍戰敗,歐王及其所署都督、丞相、兵馬钤轄等二十四人均被俘磔死。
十月,建甯路黃華再次起義,聚衆十餘萬,軍士剪發文身,号“頭陀軍”,用“祥興”五年年号。次年正月,黃華兵敗,赴火自焚而死。
麗江路施州羅羅族人民起義。
本年内,因搆水手,造海船擾民,江南人民相繼起而反抗,此伏彼起。
一二八八年(至元二十五年)
七月,廣東董賢舉等起義,活躍于吉、贛、韶、雄、汀諸州,官軍連歲進讨,不能取勝。
諸王愛牙赤位下千戶伸思伯八率衆起義,斷絕驿道。
一二八九年(至元二十六年)
正月,廣東循州民鍾明亮率衆起義,攻下贛州、甯都,據秀嶺。五月,鍾明亮降元。閏十月,鍾明亮又反,以衆萬餘人攻梅州,分遣江羅等八千人攻漳州。韶州、雄州等地的起義軍二十餘處起兵響應。
二月,浙江台州甯海人楊鎮龍聚衆玉山縣二十五都龍興山起義,稱大興國皇帝,建元“安定”元年,起義軍号稱十二萬,以七萬攻東陽義烏,餘攻嵊縣、新昌、天台、永康等處,浙東大震。三月,楊鎮龍起義軍失利,退守龍興山,官軍縱火焚殺,起義軍潰敗。
本年内,江南人民起義四百餘處。
蒙古別乞憐部發動起義。
杭愛山的蒙古族人闊闊台、撒兒塔台等領導當地人民起義。
一二九○年(至元二十七年)
二月,鍾明亮再降。五月,鍾明亮又反,率衆攻贛州,不久失敗。
一二九六年(成宗元貞二年)
七月,贛州興國縣籠坑民劉六十,名季,與張大老等利用宗教組織群衆起義。劉季自稱劉王,張挂劉季天旗,刻皇漢高祖廣新之帝并行王二印。十月,在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選的屠殺和分化下起義軍瓦解。劉季被俘,自殺未死,慘遭殺害。
一三○一年(成宗大德五年)
元軍征讨八百媳婦國,沿途強征錢糧,擾害人民,雲南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反抗。
一三一○年(武宗至大三年)
臨安、大理兩宣慰司和麗江宣撫司以及普安路土官所隸部曲同時起義。各路起義蜂起,連年不息。
一三一二年(仁宗皇慶元年)
滄州人阿失歹兒、睹海、塔海等聚衆起義。十一月,阿失歹兒等被俘,慘遭殺害。一三一五年(延祐二年)四月,贛州甯都蔡五九發動起義。八月,攻陷汀州甯化縣,五九自稱蔡王,騎馬列儀衛,張漢高旗幟。九月,江浙、江西兩省聯兵鎮壓,起義失敗,蔡五九在福建木麻坑被俘。
一三一八年(延祐五年)
十月,贛州甯都縣人劉景周聚衆起義。
嶺北戍軍起義。
一三一九年(延祐六年)
晉王也孫鐵木兒的部民起義。
一三二一年(英宗至治元年)
六月,陝西奉元周至縣終南景谷小高山僧圓明和尚(白唐兀台)糾合蘇子榮等五十餘人,祀星鬥,即位稱帝,定于七月五日攻奉元路起義。因被人告發,七月一日,圓明等人突圍沿秦嶺西走途中被捕遇害。
七月,郃陽道士劉志先利用宗教組織起義。
一三二三年(至治三年)
大理護子羅率衆起義。
一三二五年(泰定帝泰定二年)
六月,河南息州民趙醜厮、郭菩薩倡言彌勒佛當有天下,号召群衆起義。十一月,起義失敗,郭菩薩等人被殺害。
一三三七年(順帝至元三年)
正月,廣東增城縣民朱光卿起義,石昆山、鍾大明等率衆響應,建大金國,建元赤符。四月,惠州歸善民聶秀卿、譚景山等造軍器,拜戴甲爲定光佛,與朱光卿聯兵反元。七月,起義失敗,朱光卿、石昆山、鍾大明等人被捕。
二月,陳州人棒胡(閏兒)利用宗教組織群衆起義。胡山花及陳州人棒張、開州人辘軸李等人也起兵響應,被河南行省左丞慶童鎮壓。
四月,四川合州大足縣民韓法師起義,自稱南朝趙王。
一三三八年(至元四年)
六月,袁州僧彭瑩玉、周子旺聚衆五千人起義,周子旺稱周王,立年号,起義失敗,周子旺犧牲,彭瑩玉逃亡淮西。
一三四一年(至正元年)
四月,道州人蔣丙等起義。
十一月,道州何仁甫等人起義。
十二月,雲南車裏寒賽等人起義。山東燕南,起義者達三百餘處。
一三四二年(至正二年)
七月,慶遠路莫八聚衆起義。
九月,大都人民反抗活動四起。
一三四三年(至正三年)
二月,遼陽吾者野人起義。
六月,回回刺裏五百餘人渡河,攻解、吉、隰等州。
八月,四川上蓬反元起義。
山東起義軍焚掠兖州。
九月,道州、賀州徭族蔣丙自号順天王,攻破連、桂二州。
一三四四年(至正四年)
七月,瀕海鹽徒郭火你赤起義。
一三四五年(至正五年)
“歲饑民貧”,各地反抗蜂起。
一三四六年(至正六年)
三月,京畿和山東地區反抗蜂起。
四月,遼陽吾者野人和水達達趙義。
六月,汀州連城縣民羅天麟、陳積萬起義。
思可法在雲南反,直到次年三月,才被鎮壓。
十月思、靖州徭民軍攻武岡。
閏十月,靖州搖民吳天寶反,衆至六萬陸續攻下沅州,陷武岡等地。
十二月,山東、河南農民起義。
一三四七年(至正七年)
二月,河南、山東農民起義發展到濟甯、滕、邳、徐州等處。
四月,臨清、廣平、灤河等地農民起義。
通州農民起義。
九月,八鄰部落的哈刺那海、秃魯和伯起義,切斷嶺北驿道。
十月,西番人民起義二百餘處,攻陷哈刺火州。
十一月,長江沿岸農民起義。
湖廣、雲南農民起義蜂起雲湧。
十二月,河南農民起義軍橫行無阻。
集慶花山人畢四等三十六人起義,前後堅持達三個月。
一三四八年(至正八年)
三月,遼東鎖火奴起義,自稱大金子孫。
吐蕃人民起義。
福建人民起義。
遼陽兀顔撥魯歡自稱大金子孫,假托授玉帝符,發動起義。
四月,遼陽董哈刺起義。
海甯州沭陽縣等地農民發動起義。
廣西峒族人民乘湖廣平章伯顔帶兵鎮壓莫萬五、蠻雷等義軍時,起兵反抗。
十月,廣西起義軍攻道州。
方國珍聚衆海上起義。
一三四九年(至正九年)
正月,徭族起義軍攻陷道州。
三月,吳天寶率部複攻沅州。十二月進逼辰州。
十二月,冀甯平遙等縣農民起義,推曹七七爲領袖。
一三五○年(至正十年)
十月,南陽、安豐一帶農民起義成群。
一三五一年(至正十一年)
五月,韓山童、劉福通等利用白蓮教組織農民起義。
八月,邳縣人李二(芝麻李)聯絡了趙君用、彭大等八人起義,攻占徐州城。
彭瑩玉、徐壽輝、鄒普勝爲領袖的西系紅巾軍起義,置蓮台省,建國号天完,建元治平,推徐壽輝爲皇帝。
北瑣紅軍攻克唐、鄧、南陽、嵩、汝、河南府等地。
南瑣紅軍攻克均、房、荊門、歸州等地。
一三五二年(至正十二年)
正月,南瑣紅軍攻克襄陽。
二月,定遠土豪郭子興和孫德崖等率衆起義,攻占濠州。
一三五三年(至正十三年)
正月,泰州白駒場人張士誠率鹽徒起義。
八月,金山人民起義。
一三五四年(至正十四年)
正月,張士誠在高郵稱誠王,國号大周。
一三五五年(至正十五年)
二月,劉福通迎立韓林兒爲皇帝,号小明王,國号宋,建都毫州,建元龍鳳。
一三五六年(至正十六年)
正月,張士誠遣弟士德渡江破常熟。二月,攻占平江。二月,張士誠自高郵進駐平江,改名隆平府,立省院六部百司。
三月,朱元璋攻陷集慶。
一三五七年(至正十七年)
二月,龍鳳将領毛貴浮海破膠州;三月,陷萊州,據益都。
龍鳳将領李武、崔德繞過潼關,奪七盤,進據藍田,直趨奉元。
六月,劉福通自帥一軍攻汴梁,餘軍分三路北伐:關先生、破頭潘等攻懷慶,深入晉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關中;毛貴自山東北上。
八月,天完将領倪文俊謀殺徐壽輝不成,由漢陽奔黃州,被部将陳友諒襲殺。陳友諒自稱平章。
十月,白不信、大刀敖等攻克興元,北趨鳳翔。
十二月,天完将領明玉珍攻占重慶。
一三五八年(至正十八年)
二月,毛貴攻占濟南。三月,毛貴北攻薊州、漷州,進逼棗林,距大都一百二十裏,戰失利,退回濟南。
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自安豐迎韓林兒,定爲國都。龍鳳政權中央分設六部、禦史等諸官屬;在山東、江南等地分設行省。
九月,汪古領地的滅裏部發動反抗趙王暴政的起義,起義軍攻入王府。
十二月,關先生、破頭潘等攻破上都,燒元官阙。
一三五九年(至正十九年)
正月,關先生、破頭潘東攻全甯,焚魯王府宮阙,進破遼陽,入高麗境。
八月,汴梁被察罕帖木兒攻破,劉福通與韓林兒退據安豐。
十二月,徐壽輝至江州,陳友諒盡殺其部屬,以江州爲都,奉徐壽輝爲傀儡,自稱漢王。
一三六○年(至正二十年)
閏五月,陳友諒在采石殺徐壽輝自立,國号大漢,改元大義。
一三六二年(至正二十二年)
三月,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号大夏,建元天統。
一三六三年(至正二十三年)
二月,張士誠将呂珍圍攻安豐,城破,劉福通犧牲。
三月,朱元璋迎韓林兒至滁州。
四月,陳友諒大舉攻洪都。七月,朱元璋率舟師二十萬馳援洪都,大戰于鄱陽湖,陳友諒中流矢死。
九月,張士誠自稱吳王。
一三六四年(至正二十四年)
正月,朱元璋自立爲吳王。
一三六六年(至正二十六年)
二月,明玉珍死,子升年十歲嗣立。
八月,朱元璋令徐達、常遇春率師二十萬讨伐張士誠。
十二月,朱元璋遣廖永忠往滁州,僞迎韓林兒至建康,行至瓜州,鑿舟沉船,韓林兒溺死。
一三六七年(至正二十七年)
九月,朱元璋兵攻入平江城,張士誠白經不死,俘至建康,仗死。吳亡。
十月,朱元璋任命湯和爲征南将軍,吳祯爲副将軍,進讨方國珍。十一月,下餘姚,進逼慶元,方國珍逃入海。十二月,方國珍降。
十月,朱元璋命胡廷瑞等自江西取福建,楊璟等由湖南取廣西。朱元璋以徐達爲征虜大将軍,北伐中原。十二月,徐達下濟南。
一三六八年(至正二十八年)
正月,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國号大明,建元洪武。
湯和攻克延平,陳友定自盡不死,械送建康處死,福建平定。
二月,湯和、吳祯率舟師進取廣州。四月,廣州守将何真降。七月,廖永忠下象州,廣西平。
閏七月,徐達率馬步舟師北上,進據通州。二十八日,妥歡貼睦爾北走上都。八月,明軍攻入大都,元朝亡。
一三七一年(洪武四年)
正月,湯和爲征西将軍攻夏。六月,湯和軍至重慶,明升納降,夏亡。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