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紅巾軍起義的發動

第八節 農民戰爭與元朝的覆亡
(一)農民起義的發動


  一、颍州紅巾軍起義

  

  元朝末年大規模的農民戰争,是從一三五一年(至正十一年)穎州紅巾軍的起義開始的。

  起義的發動者是白蓮教會的領袖韓山童。韓山童祖籍灤城。他的祖父曾被官府加以“以白蓮會燒香惑衆”的罪名,谪徒到廣平永年縣。元武宗、英宗時,一再下诏禁止白蓮佛事。韓山童被稱爲“韓學究”,大約是以文人的面貌繼續秘密傳教,并以白蓮會作爲聯絡的工具,暗地組織農民,準備起義。河南和江淮地區的人民,多随從韓山童,加入秘密組織。

  黃河以南、長江以北,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交界地帶,元順帝時是黃河決口、水旱連年、災害極重的地區,也是賈魯征發民夫治河的地區。韓山童組織的農民和治河民工,迅速發展到上萬人,并且湧現了一批組織者和領導者。山東杜遵道原是樞密院的小吏,被沙汰免職,參加起義。穎州劉福通英勇善戰,是當地白蓮會的首領。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也都是韓山童周圍的起義領袖。史稱韓山童爲“徐州盜”(葉子奇:《草本子》、何喬遠:《名山藏》)。組織起義的中心地區當在徐州至穎州、汝甯府一帶。

  起義作了周密的組織準備,也作了輿論準備。

  宣傳“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 自隋唐以來,民間即在流傳着來自佛教淨土宗的彌勒佛出世之說,成爲人們反抗朝廷統治的一個思想武器。北宋時貝州王則起義,公然提出“彌勒佛當轉世”的口号,旗幟号令,都以佛稱。元朝禁止白蓮教後,彌勒下世之說,又成爲起義者的依據。泰定帝時,息州民趙醜厮等起義,宣言“彌勒佛當有天下”。順帝至元三年(一三三七年)信陽棒胡起義軍中,也有彌勒佛小旗。韓山童利用民間廣泛流傳和熟習的傳說,倡言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剝去宗教的外衣,它的實際意義,是号召人們整個地推翻元朝的統治,重立新王。

  宣傳恢複宋朝利用前朝的旗幟,作反抗本朝的武器,是曆代農民起義中常見的慣例。韓山童、劉福通等提出恢複宋朝的口号,則又意味着推翻蒙古貴族,重建漢族的政權。伯顔執政時,力排漢人,激起廣泛的不滿。韓山童在他的起義文告中提出“貧極江南,富誇塞北”的口号,把貧富的對立,與南北、即蒙漢的矛盾結合到一起,以便廣爲動員漢族人民反抗元朝。劉福通等倡言韓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孫,“當爲中國主”。韓山童既是天國降世的“明王”,又是亡宋皇室的後裔,充當起義領袖的理由更爲充足,出任新皇帝的根據也充分了。

  制造謠谶,動員造反如象前代多次農民起義一樣,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等人在準備起義時,也事先制造谶語,查四處傳播。說“莫道石人一隻跟,此物一出天下反”。在修治黃河的要道黃陵岡(山東曹縣西南)附近,預先埋下了一個獨眼的石人。民夫開河道時,掘出石人,遠近轟動了。韓山童提出“天下反”的口号,即不隻組織白蓮會衆,而且進而鼓動廣大人民舉行全國規模的起義。

  韓山童等利用自蓮會作爲聯絡會衆的工具。準備起義的輿論,也帶有宗教迷信色彩,但重要的是在于它的實際的政治意義。和以前的某些小股起義不同,這次起義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确地提出鬥争的閏标是根本推翻元朝的統治,重建新朝,并且号召天下造反。這一目标的提出,正是當時階級鬥争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的反映。它顯示着一場農民戰争的巨大風暴,終于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早在金朝南侵時期,中原地區的農民,即頭裹紅巾,舉行起義。韓山童、劉福通等起義者也都頭纏紅巾作标志,并高舉赤旗。因此,起義軍被稱爲紅巾軍,或紅軍、香軍(燒香拜彌勒)。

  一三五一年五月,劉福通等三千人在穎州境内某地聚會,誓告天地,準備起兵。不料事先泄露了消息。官軍趕來搜捕,韓山童被捕犧牲。妻楊氏、子韓林兒乘間逃走。

  起義的計劃遭到意外的破壞。劉福通、社遵道等随即起兵,攻下穎州州城。

  劉福通起義後,元朝立即命樞密同知赫厮、秃赤率領素稱骁勇的阿速軍千人和諸部漢軍,會同河南行省軍前往鎮壓。赫厮軍遇到紅巾軍,立即爲農民起義的浩大聲勢所吓倒,揚鞭大呼:“阿蔔!阿蔔!”(蒙語,意爲“走”)回馬逃走,全軍不戰而潰。紅巾軍乘勝進占朱臯,據倉粟;連續攻破羅山、上蔡、真陽、确山,并到達舞陽、葉縣等地。各地貧苦農民相率加入紅巾軍隊伍。九月,紅巾軍克汝甯府和光州、息州,衆至十萬。農民戰争的熊熊烈火點燃了。

  

  二、農民起義的蜂起

  

  韓山童組織起義的計劃被破壞,劉福通當機立斷,奮起發難。各地自蓮會衆及其他農民軍相繼起兵響應,河南江淮地區迅速形成爲“紅軍遍地”的蓬勃局面。

  蕲州徐壽輝、彭瑩玉等起義彭瑩玉在袁州起義失敗後,逃往淮西,繼續秘密傳教,組織會衆,準備再次起兵。會衆稱“彭祖家”。蕲州羅田布販出身的徐壽輝、黃州府城鐵匠出身的鄒普勝、漁民倪文俊等與彭瑩玉一起,組成一支信奉白蓮教的群衆起義隊伍,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廣泛傳播“彌勒下生”說,準備起義。劉福通攻下穎州,向河南一帶進軍時,一三五一年八月,徐壽輝、彭瑩玉等也在蕲州起兵,攻占州城。九月,攻下蕲水縣和黃州。十月,起義軍推徐壽輝稱皇帝,鄒普勝爲太師。建立國号天完,年号治乎,并建蓮台省,以蕲水爲都城。徐壽輝建國稱帝,以實際行動表明起義者推翻元朝重建新朝的決心,比韓山童等又前進了一步,影響是巨大的。

  徐壽輝等領導的天完起義軍,也以紅巾爲标志。與劉福通、杜遵道等領導的紅中軍同爲農民軍中重要的力量。

  徐州李二起義蕭縣人李二(興),曾以家中芝麻赈濟饑民,因而人稱“芝麻李”。劉福通起義後,芝麻李與社長趙均用同謀響應,聯絡貧民彭大(又作者彭、彭二)等八人,歃血爲盟。一三五一年八月十日,李二等八人,僞裝爲挑河夫,乘夜投徐州城。四人入城,四人留城外。至四更,城内四人點起四火,齊聲呐喊,城外四人也點起四火響應,内外喧呼,城中大亂。城中四人奪守門軍武器,外四人也趁勢擁入,同聲叫殺。天明又樹大旗募人從軍,應募者至十餘萬。于是遣衆四出作戰,占有徐州附近各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壁,西至安豐、濠、泗。徐州是修治黃河的地區,民夫聚集,人心不安,起義因而得到迅猛的發展。這裏扼黃河與運河交會的要沖,農民軍占據徐州,對元朝政府是極大的威脅。

  鄧州王權起義鄧州民王權,人稱布王三。在一三五一年十二月,與張椿等起義,攻陷鄧州、南陽。進而攻占唐、嵩、汝諸州,陷河南府。起義軍被稱爲“北瑣紅軍”。

  襄陽孟海馬起義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年)正月,盂海馬等起義,攻占襄陽,進軍荊門、房州、均州、歸州、峽州,被稱爲“南瑣紅軍”。

  濠州郭子興起義定遠土豪郭子興,聚衆燒香,是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一三五二年二月,郭子興、孫德崖及俞姓、魯姓、潘姓首領,五人同領兵起義,攻占濠州。遵照杜遵道的号令,五人都稱元帥。當地農民抛棄農作,執兵器随從起義,達數萬人。起義軍的紅旗布滿了山野。

  濠州鍾離縣農家子朱元璋,幼失父母,入皇覺寺爲僧。郭子興起兵,皇覺寺被元軍焚掠。二十五歲的朱元璋在一三五二年閏三月投奔郭子興,參加了紅巾軍的隊伍。

  

  三、元軍的反攻

  

  劉福通、杜遵道等發動起義後,數月之間,各地紅巾軍先後起兵,元軍望風瓦解。農民軍攻州得州,攻縣得縣,隊伍不斷壯大,進展十分迅猛。這反映了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反映了元朝官軍已是腐朽無能,不堪一擊。但是,垂死的元朝,面對着農民起義的浪潮,仍然竭盡全力調動蒙漢諸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攻戰。與農民爲敵的各地地主土豪此時也紛紛組織武裝,配合官軍,鎮壓起義。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階級鬥争不能不是十分艱苦而曲折。

  颍州軍之戰劉福通、杜遵道等在颍州起義後,一三五一年九月,順帝命禦史大夫也先帖木兒(脫脫弟)與衛王寬徹哥統率大軍,出兵河南。劉福通攻下汝甯後,十月間元朝又增派知樞密院事老章領兵會同也先帖木兒進軍。十二月,也先帖木兒軍攻下紅中軍占領的上蔡縣,紅巾軍領袖韓咬兒被捕,送至京師處死。次年閏三月,也先帖木兒軍屯駐沙河,紅巾軍乘夜間襲營,元軍大亂,退屯朱仙鎮。順帝召還也先帖木兒,命中書平章蠻子代領其兵。

  劉福通等領導的紅巾軍,在上蔡失陷後,繼續給元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但紅巾軍也随即遇到了另一支強勁的敵軍。颍州沈丘的地主察罕帖木兒,見農民軍起,元軍不支,一三五二年在沈丘組成地主武裝數百人,與信陽漢人地主李思齊的武裝相聯絡,出擊紅巾軍,攻下劉福通占領的羅山。元朝授察罕帖木兒汝甯府達魯花赤,李思齊知汝甯府。察罕帖木兒地主武裝發展到萬人,屯駐沈丘,日益成爲劉福通紅巾軍的重大威脅。

  徐州軍之戰元軍破襄陽後,又繼續向徐州李二領導的紅中軍發動反攻。一三五二年七月,順帝派出通政院使答兒麻失裏、樞密副使秃堅不花進兵徐州。八月,右丞相脫脫請親自出師,中書左丞賈魯随行。脫脫因官軍不習水土,軍力薄弱,超遷禮部郎中逯魯曾(漢人,進士)爲淮南宣慰使,募沿海鹽丁五千人從征。淮東土豪王宣又建策,招募城市中慣戰的流民,前後各三萬人,着黃衣黃帽,号稱“黃軍”。九月,脫脫督師攻打徐州城,用巨石炮晝夜猛攻數日,破南關城。紅巾軍領袖李二敗走被俘。徐州農民軍也遭到鎮壓而失敗。

  徐州破後,李二軍中的領袖彭大和趙均用率餘衆奔向濠州,與郭子興等部會合。脫脫班師回朝,命賈魯率漢軍攻濠州。賈魯圍城七月,不下,在軍中病死。濠州圍解。彭大自稱魯淮王,趙均用稱永義王。

  蕲黃紅軍的戰鬥 元朝集結兵力,又對徐壽輝等領導的天完紅巾軍,發動了圍攻。

  天完建号後,西系紅巾軍一直在向四處發展,與元軍反複激戰。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年)正月,天完軍丁普郎、徐明遠部占領漢陽。鄒普勝與倪文俊部攻下武昌。武昌是湖廣行省的治所,又是威順王寬徹普化的駐藩之地。寬徹普化與湖廣平章和尚棄城走。徐壽輝繼派曾法興部攻下安陸府,殺知府醜驢。天完軍繼續占領酒陽府、中興路。二月,徐壽輝領兵東向,攻下江州,據南康路,歐普祥部攻下袁州。天完軍席卷江西、湖南地區。三月,徐壽輝部下将領陶九攻下瑞州,項普略攻下饒州路,據有徽州、信州。元江西行省出兵反攻饒、信。閏三月,徐壽輝部将陳普文,攻下吉安,又被當地羅明遠地主武裝奪去。江浙行省出兵,會攻饒、信。湖廣行省奪回嶽州。四月,湖廣行省與地主武裝反攻武昌、漢陽,紅中軍一度失守,又迅速收複。兩軍展開激戰。

  一三五二年夏,元軍兵力結集兩淮。天完軍轉向東南發展。七月間,徐壽輝部将王善、康壽四、江二蠻等領兵深入福建,攻破福安、甯德等縣。天完軍領袖彭瑩玉指揮項普略部撤離徽州、饒州東下,破星嶺關,七月十日,勝利攻下杭州。陶宗儀《辍耕錄》記載:紅巾軍入杭州城,“不殺不淫”,宣傳彌勒佛出世之說。居民前來投附,錄姓名于簿籍。紅巾軍赢得了杭州居民的擁戴。元江浙行省平章教化偕同原濟甯路總管董傳霄領兵攻打安豐農民軍,回師反攻杭州。紅巾軍與董傳霄在杭州城内,激戰七次。紅巾軍退聚接待寺,元軍塞門縱火,紅巾軍敗走。杭州又被元軍奪回。

  彭瑩玉、項普略軍,退駐昱嶺關。多次攻打於潛、獨松關,反擊杭州元軍,不能取勝,轉而攻占徽州。董抟霄率領的元軍,攻取徽州,項普略被捕犧牲。彭瑩玉也在與元軍作戰中戰死。

  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在這年四月,攻占紅中軍周驢部占領的池州。夏季,又攻下紅中軍的要地江州。九月間,農民軍大舉反攻,收複江州,斬星吉。一三五三年三月,紅中軍以十萬之衆奪取池州,與江浙行省兵激戰,不能制勝。

  一三五三年五月,元朝調動各路官軍對天完紅中軍展開大規模圍剿。江浙行省兵自東而西,河南行省兵自北而南與江西行省兵合圍。江西行省左丞亦憐真班取道信州,元帥韓邦彥等取道徽州、浮梁,進攻饒州,農民軍敗退。江浙行省蔔顔帖木兒舟師在小孤山和彭澤敗天完軍,攻陷江州。六月,知樞密院事失刺把都總河南軍,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總四川軍,自襄陽分道而下,攻據安陸。七月,阿魯灰攻陷天完軍占據的重鎮武昌、漢陽。蔔顔帖木兒攻陷蕲州,天完領袖鄒普泰被擒。十一月,江西左丞火你赤陷富州、臨江、瑞州。十二月,元軍由江浙行省平章蔔顔帖木兒、南台禦史中丞蠻子海牙、四川行省參政哈臨秃、西甯王牙罕沙合軍圍剿天完國都蕲水,徐壽輝敗走黃梅山區和沔陽湖中,天完官屬四百餘人被擒。在五行省強大兵團四面圍攻下,天完紅中軍幾乎陷于覆滅的命運。隻有歐普祥部仍據袁州,與元軍抗衡。

  荊襄歸峽地區的争奪至正十二年正月,孟海馬攻占襄陽,爲宣政院同知桑哥率領的畏兀兒軍奪去。南瑣紅軍在荊、房、歸、峽諸地迅猛發展。元廷在三月命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參政答失八都魯,領兵順江東下。四月,攻占歸州,繼而與峽州總管趙餘褫大破南瑣紅巾軍,起義軍首領李太素犧牲。進至荊門,答失八都魯召集襄陽官吏、土豪,組成地主武裝二萬。這時,北瑣紅軍王權部占領襄陽,元朝命答失八都魯與亦都護月魯帖木兒、豫王阿刺忒納失裏、知樞密院事老章等南北進行夾擊,答失八都魯進攻襄陽。農民軍憑險據守,答失八都魯内列八翼,外置八營,圍困襄陽。五月,城破,王權被擒犧牲。

  八月,徐壽輝部紅軍俞君正自安陸進克荊門。九月,克中興,咬住兵敗于樓台,亡走松滋。接着,中興人範忠和荊門僧李智等地主武裝反撲,攻下中興,俞君正敗走。紅中軍在荊門、安陸、沔陽遭到答失八都魯的進攻,兵敗。同年底,起義軍攻下襄陽,又被答失八都魯軍奪回。與此同時,知樞密院事老章攻陷南陽、鄧州,北瑣紅軍遭到重大打擊。

  一三五三年初,答失八都魯軍攻打青山、荊門諸寨。九月,進攻均州、房州。紅中軍築山寨堅守。元軍攻破武當山寨數十處,紅中軍将領杜将軍被擒。十二月,元軍攻下均、房等州,又攻峽州,紅中軍将領趙明遠駐守的木驢寨被攻破。一三五四年初,答失八都魯攻占峽州。南瑣紅軍遭到鎮壓失敗。元廷命四川行省乎章玉樞虎兒吐華代答失八都魯守中興、荊門,答失八都魯軍東進援汝甯。

  一三五二年、一三五三年間,元朝官軍與各地地主武裝相聯合,大舉鎮壓農民起義。各地紅中軍遭到嚴重的挫折。然而,英勇的起義農民,堅持向着強大的敵人展開戰鬥,此仆彼起。當着元軍進攻汝颍一帶劉福通、杜遵道率領的紅巾軍時,蕲州徐壽輝部下的紅巾軍乘勢前進,曾經取得重大的進展。當着元軍轉而鎮壓徐部紅中軍時,劉福通又率部占領安豐、正陽,并在一三五四年三月,攻取了颍州。五月,進圍廬州。元軍的大舉鎮壓,迫使農民起義不得不轉入低潮。農民軍前仆後繼的鬥争說明,起義依然是不可阻擋的巨大洪流,醞釀着新高潮的興起。

  

  四、周軍之起與高郵之戰

  

  至正十四年(一三五四年)正月,張士誠在高郵建立政權,自稱誠玉,國号大周,年号天祐,組成又一支反元大軍。

  泰州白駒場人張士誠,兄弟四人,都是運鹽船的船工,兼營私販。泰州濱海,海上有鹽場三十六處,隸屬于兩淮鹽運使司。鹽丁久苦幹官役。張士誠販私鹽,受富家的淩辱,富家買鹽不給錢。弓兵丘義多次窘辱士誠。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正月,張士誠結合李伯升等壯士十八人,憤起殺丘義和欺淩他們的富家,焚廬舍,招納旁近鹽場少年起兵。至丁溪,擊敗土豪劉子仁,遂攻泰州,有衆萬餘。元朝派遣李齊招降,張士誠接受了招安,受任民職,且請讨紅中軍自效。但諸首領間意見分歧,自相攻殺。元朝淮南江北行省參政趙琏移鎮泰州,督張士誠治兵船,北征濠、泗。張士誠于是再次起義,破泰州,北陷興化縣,結寨德勝湖。五月,張士誠鼓噪入高郵,元朝左丞偰哲笃逃走,張士誠拓地及于寶應。元廷又一次下诏招安,派遣李齊入高郵。張士誠拒絕招安,殺李齊,據地稱王。

  一三五四年二月,元廷命淮南行省平章苟兒三道圍攻高郵。官軍争功亂陣,大敗。六月,張士誠南攻揚州。淮南行省平章達識帖睦迩率衆來戰,大敗,諸軍皆潰。張士誠突起高郵,把截要沖,南北梗塞,成爲元朝的腹心大患。

  張士誠攻下高郵,兩淮地區局勢爲之一變。元順帝急忙抽調追擊徐壽輝的蔔顔不花等軍從蕲黃一線轉入安豐。瀕于失敗的徐壽輝部又得以解圍而重整旗鼓。

  一三五四年九月,丞相脫脫集合大軍,親攻高郵。脫脫受诏總制諸王諸省軍,一切政令,便宜從事。又調來西域、西番各族軍助戰,兵号百萬,四面環攻,圍困高郵。張士誠軍被困三月,軍中已在議論出降。元順帝突然下令罷免脫脫,整個戰局又出現了急劇的變化。

  脫脫在臨陣的重要時刻突然被罷職是元延長期來結黨相争的又一次爆發。脫脫在一三四九年複相後,報複舊怨,日益專恣,與中書右丞哈麻不和,出哈麻爲宣政院使。順帝第二皇後奇氏與哈麻合謀,圖立己子愛猷識裏達臘爲太子,曾遭到脫脫的反對。一三五三年六月,順帝立愛猷識裏達臘爲太子。奇後母子對脫脫深爲忌恨。脫脫出師高郵,奇後、太子與哈麻指使監察禦史彈劾脫脫“老師費财”及弟也先帖木兒兵敗事,連上三章。一三五四年十一月,順帝下诏削去脫脫官爵,安置淮南,又移置亦集乃路。次年,又诏命脫脫流放雲南,也先帖木兒流放四川。哈麻遣使用藥酒害死脫脫,代爲丞相。

  順帝罪脫脫诏在一三五四年十二月下到軍中,全軍大亂。脫脫軍原來是從各地調集而來,聞诏紛紛散去。無所投附的軍士,倒戈去加入紅中軍。元軍在對周軍作戰獲勝後,由此迅速瓦解。周軍在作戰失敗後,反而很快複興。高郵之戰,不僅是張士誠周軍轉敗爲勝的關鍵,而且也是各地農民起義的一個重大的轉折。原已處于低潮的農民戰争又形成爲新的高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