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地農民起義
明太祖率領農民軍推翻元朝,進而削平割據的群雄,建立起明朝的統治。未經農民起義掃蕩的地區,地主豪強與廣大農民的尖銳矛盾并沒有因爲明朝的建國而得到緩解,反而由于戰亂對經濟的破壞而更加激化。明太祖鼓勵農民免稅墾荒,田地墾辟後,富民兼并土地的現象,也随之發展。一三九七年,戶部奏報浙江等九布政司和直隸府州占田七頃以上的富民,有一萬四千餘家。官員之家,得免徭役。豪富占田可逃重稅。失去土地的農民卻仍然要負擔煩重的賦稅與差役。明太祖倚信的儒臣解缙奏報說:“且多貧下之家,不免抛荒之咎。今日之土地,無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征聚,有前日之稅糧。或賣産以供稅,産去而稅存,或賠辦以當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輕重無別。膏腴而稅反輕,瘠鹵而稅反重。”(《明史·解缙傳》)遭受嚴酷壓榨,走投無路的農民不斷舉行武裝起義。
南京應天府和北京順天府所屬州府地界,對豪強的打擊較厲,對居民的統治也較嚴,不見有農民起義發生。大規模的起義主要爆發在兩廣、福建、江西、湖廣、川、陝、浙江等豪強勢力較強、土地兼并較重的地區,并且是在明初至一四二○年的半個世紀之間。此後社會經濟遂漸發展,農民得到較多的謀生之路,起義的風暴逐漸趨息止。
下面叙述明太祖、成祖時期一些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
一、廣東、廣西的農民起義
廣東地區元代屬江西行省及湖廣行省統轄。廣西地區原屬湖廣行省,元末始置廣西行省。明太祖即位金陵時,兩地區都爲元朝地方官軍所統治。一三六八年初,明軍進軍廣東、廣西,元朝各地守将先後敗降。七月間,明軍平兩廣。兩廣各地區的農民在明太祖統治時期,先後舉行了反抗明朝統治的起義。
一三七二年,廣東潮州民千餘人首先起義,占領了揭陽、潮陽兩縣,被潮陽衛明軍鎮壓。一三七九年,潮州海陽縣民朱得原又聚衆起義。朱得原被明軍殺死。一三八一年,海陽縣民千餘人又起義反抗。直到一三八八年,海陽縣民還在曾水蔭等率領下,攻打州縣。
廣州地區在一三八一年冬爆發了大規模起義。廣州人曹真、蘇文卿等在海上起兵,聯合山區單志道、李子文等起義民衆占領番禺、鹿步、清遠大羅山等處,據險立寨,有衆數萬人,戰船一千八百餘艘,攻打東莞、南海及肇慶、翁源諸縣,聲勢浩大。明南雄侯趙庸率步騎、舟師一萬五千餘人,分道進剿,多遭陷沒。廣東參政閻鈍、千戶張惠率軍來援,起義舟師戰敗,諸寨相繼被攻破。起義軍二萬餘人,家屬八千餘人被擒,五千餘人被殺。第二年,廣東人民再次起義,首領号“鏟平王”,起義群衆多至數萬人。明趙庸軍又鎮壓了這次起義。起義軍被殺八千八百餘人,被俘一萬七千餘人,家屬被俘者一萬三千餘人。
廣西地區早在一三七○年,即有陽山縣十萬山寨人民聚衆起義,被南甯衛明軍鎮壓。一三七二年南甯衛指揮佥事左君弼強征民人爲軍,又激起三千多人的反抗。被明廷稱爲“蠻”的大藤峽地區各族人民在一三七五年起義反抗,被柳州衛明軍鎮壓。一三九五年當地各族人民又聚集數萬人,以更吾、蓮花、大藤等寨爲據點,向附近的都康、向武、上林等地發展。明征南将軍楊文等駐師奉議州東南,與廣西都指揮使韓觀軍,共同鎮壓起義。起義者一萬八千三百六十餘人和軍家屬八千二百八十餘人被殺,起義軍首領黃世鐵也被殺犧牲。
二、福建的農民起義
明太祖建國後,平陳友定,始得福建。一三七○年,泉州惠安縣民陳同率衆起義,進攻永安、德化和安溪三縣,曾擊敗泉州衛軍。後被附馬都尉王恭軍鎮壓。一三七二年同安縣民吳毛狄聚衆起義,占據縣治。一三七七年,泉州民任鈞顯起義,攻占安溪縣。一三七九年,漳州府龍岩縣民江志賢聚衆數千人起義,據雷公、獅子嶺、天柱等寨。一三八一年,福安縣民聚衆八千餘人起義。同年漳州府龍岩縣民起義,自立官屬,進攻龍溪縣。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都打擊了當地的地主豪強,沖擊着明朝的統治。
三、江西、湖廣地區的農民起義
江西袁州(今宜春縣)是元末紅巾軍組織者彭瑩玉的故鄉,湖廣羅田縣是蕲黃紅巾軍領導人徐壽輝的故鄉。在元末農民戰争時期,江西與湖廣是徐壽輝、陳友諒管轄的地區。彌勒教在民間有深遠的影響。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正月,蕲州民王玉二聚衆燒香,密謀起義。同年六月,羅田縣人王佛兒,自稱彌勒降生,傳寫佛号,鼓動群衆起義。一三八七年,袁州府宜春縣民李某自稱彌勒佛,發九十九等紙号,用“龍鳳”印信,置日月袍、綠羅掌扇令旗等,準備起義。第二年,袁州府萍鄉縣民又有彌勒教宣傳群衆。一三八六年,福建将樂僧彭玉琳,至新淦,自号彌勒佛祖師,燒香聚衆作白蓮會。新淦縣民楊文、曾尚敬等與彭玉琳同謀起義。彭玉琳稱晉王,置官屬,建元天定。這些起義,發動後不久,即先後被明軍鎮壓。
江西、湖廣地區還發生了一些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
江西“順天王”和夏三的起義——一三八三年廣東瑤族人民起義,影響及于江西。永新、龍泉人民也聚衆起義,起義領袖自稱順天王,曾打敗江西都指揮同知戴宗仁率領的明軍。明廷特派申國公鄧鎮爲征南副将軍前去鎮壓,次年三月,起義失敗。
一三九○年贛州農民在夏三領導下舉行起義,聚衆數萬人,并與湖廣地區的起義農民相聯絡,聲勢浩大。明袁州衛指揮蔣旺不敢出兵,驅趕民丁三百人去抵擋起義軍。起義軍迅速發展,明廷特派東川侯胡海充總兵官,普定侯陳桓爲左副将軍,靖甯侯葉昇爲右副将軍,率湖廣各衛軍士三萬三千五百人前去鎮壓。明廷用三侯爲将,出動大軍,說明起義的威脅是嚴重的。起義遭到鎮壓,起義者被殺三千七百多人,被捕一萬六千餘人。
湖廣“鏟平王”吳奤兒起義——一三七八年六月,湖廣五開(貴州黎平縣)民吳奤兒聚衆起義,明靖州衛指揮佥事過興率三百士兵前去鎮壓,被起義軍打得大敗,過興父子被殺。十一月,起義軍遭到辰州衛指揮楊仲名所率明軍的鎮壓,吳奤兒在人民的掩護下逃脫了明軍的追捕,繼續在其家鄉附近秘密活動,積聚力量。一三八五年七月再次起兵,稱奤平王。古州十二長官司農民響應,号稱有衆二十萬人。明廷震動,急派信國公湯和爲征蠻将軍,江夏侯周德興、都督同知湯醴爲副,會合楚王護衛,号稱二十萬大軍,鎮壓起義。起義失敗後,明軍濫捕當地各族人民四萬餘人。吳奤兒與廣東的起義領袖都以“鏟平王”爲号,表明起義農民對社會上種種不公平現象的反抗。
湖廣湘潭李法良起義——江西、湖廣地區的農民爲反抗苛重的徭役和賦稅,相繼起義。一三九六年會同縣人民因不堪明朝官府的剝奪各立寨栅,置标槍刀弩,拒命不供賦役。起義都被谪戍到三萬衛。明成祖在北京修建皇宮,曆時十四年,工作之夫上百萬,終年供役,不耕作。又爲繪飾梁柱,強令各地居民供納并非土産的大青(顔料),民衆被迫到他處購買交納,每斤價至萬六千貫。所用木料,多采自南方各省。一四○六年,吏部侍郎師逵在湖南役使十萬民工入山采木,許多人死在山裏,官吏又強迫孤兒寡婦來應役。農民出差役,耽誤了農業生産,還要照常交納田賦。一四○九年,湖南湘潭爆發了李法良領導的起義,應役伐木的民工紛紛參加起義軍,轉戰至江西安福縣,遭到明軍的鎮壓,李法良再轉至吉水,兵敗被俘犧牲。
四、四川、陝西的農民起義
一三七九年四月,四川眉縣人民在彭普貴領導下起義,殺眉縣知縣顔師聖。起義軍勢振,先後占領十四州縣。四川都指揮普亮督軍來戰,連續敗北。明太祖敕責普亮等,調遣在四川威茂的平羌将軍丁玉,率軍鎮壓。七月間,起義失敗。彭普貴這次起義,《明史》和《國榷》沒有提到與白蓮教的關系,《明實錄》說“嘉定忠州土民爲妖人所惑,乘隙作亂”。元末徐壽輝部起義軍将多依白蓮教的規定,以普字命名。被指爲“妖人”的彭普貴可能也是白蓮教徒。《明實錄》又記一三八一年,四川廣安州(渠江)有人以彌勒佛惑衆,被捕斬。
明初以來,陝西和四川交界地區,即有一些民衆,潛入山谷間,抗拒征徭。一三九七年沔縣人高福興、田九成等結集山中居民起義,并與沔縣西部金剛奴領導的起義部衆相結合,聚衆至千餘人。高福興自稱彌勒佛下世,田九成稱漢明皇帝,建年号龍鳳,金剛奴号四天王。起義軍攻破屯寨,殺死官軍,迅速發展。在沔縣西北陽平關打敗漢中衛明軍,攻入略陽,殺知縣呂昌,又攻入徽州(甘肅徽縣)、文縣。明廷派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統領四川和陝西都司明軍數萬人前去鎮壓。九月,起義軍的主力部隊失敗,高福興被捕犧牲。餘衆在金剛奴與仇占兒等領導下,退回到沔縣西部地區繼續戰鬥,直到一四○九年才遭明軍鎮壓而失敗。此次起義前後延續十餘年,擴展到廣大的地區,給予明朝的打擊是沉重的。
五、山東的農民起義
早在一三七○年,山東青州(益都)農民孫古樸即聚衆起義,自号“黃巾”,襲擊莒州(山東莒縣),殺同知牟魯。起義不久,即被青州衛明軍鎮壓。
一四二○年二月,青州地區又爆發了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山東水旱連年,農民剝樹皮掘草根作食物。老幼流移,顛踣道路,以至賣妻鬻子以求存活。官府征求賦役,仍然不止。走投無路的農民群衆,被迫參加了規模浩大的武裝起義。
唐賽兒是蒲台縣農民林三的妻子,夫死,削發爲尼,通法術,習劍術,自稱佛母,在益都、諸州、安州、莒州、即墨、壽光諸縣傳習法術,組織群衆至數萬人。唐賽兒在二月間率衆起義後,随即占領了益都卸石棚寨。打死前來鎮壓的明青州衛指揮高鳳。莒州人董彥杲率衆二千人來附。各地農民也紛起響應。三月,山東三司向明廷告急。成祖即派安遠侯柳升、都指揮劉忠率領京軍前來鎮壓,圍攻卸石棚寨,唐賽兒率領起義軍于夜間突圍,射死劉忠。起義軍別部賓鴻軍攻下莒縣、即墨,率萬餘人圍攻安丘。在山東沿海防備倭寇的衛青率騎兵來戰,賓鴻敗走,起義軍二千餘人被殺。明鳌山衛指揮王貴在諸城獲勝,起義軍被殺甚衆。
山東數萬農民的起義,不到一月即遭鎮壓而失敗。明廷則因未能擒捕唐賽兒,仍然驚恐不安。明成祖竟下令盡逮北京、山東境内尼及道姑來京審訊,既而又盡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有幾萬人。傳說唐賽兒後被拘捕,臨刑不屈,刀刃不入,在獄中施展法術逃脫。這一傳說雖然未必是事實,但說明唐賽兒受到人們的景仰,起義的影響是深遠的。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