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革新的繼續與反侵略鬥爭
(一)穆宗的短期統治
明世宗長子載基,爲閻貴妃所生。出生後兩個月即病死。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年)王貴妃生次子載壑。四歲時立爲太子。一五四九年病死。第三子載壑(穆宗)爲杜貴妃所生,一五三九年封裕王。世宗死後,奉遺诏即帝位,年三十歲,改明年(一五六七年)年号爲隆慶。穆宗在裕王府時,高拱曾以翰林院編修爲王府侍講九年。穆宗即位,以閣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嘉靖末任吏部侍郎的陳以勤和禮部侍郎張居正,也曾先後爲王府侍講。穆宗擢任陳以勤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居正爲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内閣首輔徐階在世宗死後代拟遺诏頒布,并未與李春芳、高拱等閣臣商議。遺诏内稱:“隻緣多病,過求長生,遂緻奸人乘機诳惑。禱祠日舉,土木歲興,郊廟不親,朝講久廢。既違成憲,亦負初心。天啓朕衷,方圖改轍,遽嬰疾病,補過無緣,(《實錄》作‘由’)”又稱:“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在系(《實錄》作‘監’)者即先釋放複職,方士人等,論厥(《實錄》作‘查照’)情罪,各正典刑(《實錄》作‘刑章’)。齋醮工作采辦諸勞民事,即行停止。”(《國榷》卷六十四)徐階自拟的遺诏,糾正了嘉靖末年的一些弊政,穆宗遵诏實行,獲得朝野的稱譽,但诏中代拟的世宗自責之詞,輕重之間卻未能與閣臣多加斟酌,不免招緻非議。高拱原與徐階不和,穆宗即位後,自以爲是王府舊臣,得新帝倚重,力斥徐階遺诏是诽謗先帝,應當治罪。徐階與高拱各自指使言官,彈劾對方。穆宗初即位,閣臣之間就已相互攻讦不止。吏科給事中胡應嘉被閣臣郭樸議解職。言官指爲高拱挾私怨報複。隆慶元年五月,高拱憤請緻仕。穆宗命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養病。九月,郭樸緻仕。次年七月,徐階也獲準緻仕。閣臣李春芳繼任首輔。
穆宗在位僅六年即病死。自即位後即傳示不朝,不召見大臣。他雖然不再崇奉道教,但廣修宮苑,在後宮遊玩享樂,朝廷政事多倚付内閣。徐階緻仕後的次年,穆宗又召回高拱入閣。史稱内閣首輔李春芳,恭謹自饬。内閣政事,多由裕王府舊臣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掌理。内閣的權位也更重了。
一、改革的繼續
吏制的改革——高拱再度入閣兼掌吏部事。他對日趨腐敗的官吏選任制度,作了若幹改革。爲了遍識人才,授予諸司簿籍,将官吏的爵裏姓氏,是否賢能,按月填寫,逐年會集,作爲選用人才的依據。又奏請科貢與進士并用,不循資格。各部官員考察,應多方參照,不能單憑文書報告決定升降,也不應拘限人數多少。被降職的官員,應公開說明理由,使衆人心服。對于軍事系統官兵的任用,也作了一些革新。他建議兵部增設侍郎,作爲總督的儲備人選。由兵部侍郎而出任總督,由總督而任職兵部,内外交替,邊防人才,自會增多。他又認爲“兵者專門之學”,兵部司屬官員應該慎重選任,多選有智謀才力、通曉軍事的人才,作爲長期專任的官員,不要遷調其他部門。一旦邊境有事,就可以從這裏選取督撫以至各級軍官。此外,也還可以選取邊地人員,以備兵部的司屬。這樣上下相通,題奏軍情,便可無隔閡。他還指出,邊地官員,責任重大,不應交付雜流或被貶谪的人員。高拱的這些改革的建策,都得到穆宗的準許,付諸實行。雖然這也還隻是局限于某些制度的改易,但由于他本人是内閣大學士兼掌吏部,這些措施的實行,對于矯除積弊,刷新吏治和強化邊兵,都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江南新政——繼世宗朝江南和廣東等地的賦役改革之後,穆宗朝又出現了海瑞在江南推行的新政。
海瑞在穆宗即位後,即獲釋出獄,恢複原官。一五六九年夏,以右佥都禦史巡撫應天十府。在他管轄的界内,實行了如下的新政:
摧抑豪強——豪強兼并民田,是江南地區的大患。海瑞查勘富室強占貧民的田地,奪還貧民。雖是權勢之家,也不寬貸。徐階罷相家居,海瑞查勘徐家田土,不講情面。一時之間,雷厲風行。據說豪民多逃竄他處以避禍。
改革賦制——海瑞認爲,“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稅,尚可存古人遺意。”因此,他在江南力行清丈田畝,頒行一條鞭法,即龐尚鵬在浙江實行的成法。
厲行節儉——史載,海瑞在巡撫應天十府任上,“裁節郵傳冗費,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明史·海瑞傳》)
興修水利——江南故有淞江,彙震澤(太湖)入海,沿江許多土地可得灌溉,後來被潮齧,淤爲陸地。民間因此流傳“惟海龍王始能開得”的謠諺。隆慶四年(一五七○年)正月初三,海瑞奏請開吳淞江。工程開始後,他乘輕舸往來江上,親督畚锸,身不辭勞。二月,即竣工,隻用銀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七兩。二月九日又興工浚常熟縣白茆河,因饑民雲集,募充工役,兼行赈濟,三月底完工,用銀也僅四萬一千二百三十八兩。對于當地的圩岸塘浦支河堰壩,也遍加修築。由是旱澇有備,民賴其利。
海瑞的新政,特別是奪還富民所占田土,不能不遭到豪紳的非議。都給事中舒化劾海瑞“迂滞不達政體”、給事中戴鳳翔劾海瑞“庇奸民(貧民),魚肉搢紳,沽名亂政”。海瑞實行新政,剛剛半年,就被解職,改爲督南京糧運。海瑞辭謝不就,稱病歸裏。
二、俺答封貢
明世宗斷絕與蒙古俺答汗的貢市貿易後,蒙古得不到迫切需求的鐵器和布帛,連年在邊地搶掠。穆宗即位後,一五六九年九月俺答汗又領兵攻掠山西石州,殺知州王亮。入境二十日,明兵竟不敢抵抗,任其擄掠而去。明廷诏奪督撫鎮諸臣官職,調任抗倭名将福建總兵官戚繼光督師薊遼。一五六八年五月,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均受節制。随後又以戚繼光爲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戚繼光調集浙江精兵三千北來,向北兵示範,以加強軍紀。又在邊牆修建空心敵台一千二百座,以加強北邊防禦。一五七○年五月,總督陝右副都禦史兼總兵侍郎王崇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
這時,蒙古内部的局勢,又有所發展。
一是俺答汗已漸向西方擴展其勢力并展開了對瓦剌的遠征。據蒙文《阿勒坦汗傳》記載,俺答汗曾于馬年(一五五八年,嘉靖三十七年)降伏畏兀兒殘部,随後又出征瓦剌,進軍哈密東北的紮拉滿特山,結納吐魯番的白帽沙汗。越庫凱罕山,擄掠瓦剌屬部而回。黃龍年(一五六八年,隆慶二年)即俺答攻掠石州的次年,又率大軍遠征瓦剌,直趨阿爾泰山。瓦剌屬部吉格肯阿噶諾延(一說系諾延之妻)獻女給俺答汗,率衆歸附。俺答汗封其子奧巴岱爲太師(前引珠譯本,第六二至六六頁)。俺答汗向西方求拓展,需要在東部與明朝息兵,也更需要恢複貿易,以獲取明朝的鐵器等物資。明宣大山西總督王崇古分析這時的形勢說:“即虜使自訴,彼近邊駐牧,則分番夜守,日防我兵之趕馬搗巢;遠搶番夷,則留兵自守,時被我兵之遠出撲殺。在虜既未遂安生,故遊騎不時近邊,擾我耕收。大舉每歲窺逞,勞我慎防,在我亦無時解備。華夷交困,兵連禍結。”(《明經世文編》卷三一七《确議封貢事宜疏》)。
另一情況是:豐州漢人農業地區日益擴展,漢人豪強漸成一大勢力。明英宗正統以後,豐州地區爲蒙古占據。一五四六年,玉林衛百戶楊威被蒙古俘擄,《明實錄》記載他曾被“驅之種藝”。楊威被俺答放回傳達講和之意,仍說:“自後民種田塞内,虜牧馬塞外,各守信誓”。(《世宗實錄》卷三一一)大抵這時所謂“種藝”,還隻是少數漢人俘虜所從事的活動,所謂“塞外”基本上都還是畜牧區。大約十餘年後,白蓮教徒丘富被俘擄到豐州地區,與日益衆多的漢人俘虜和逃亡農民開始在豐州川從事農業耕種,并建造城廓房屋,被稱爲闆升。這大約是類似遼代契丹地區所謂“漢城”的漢人聚落。嘉靖末季,蒙古連年擄掠,被俘的漢人日衆,這種聚落也得到迅速的發展。蒙古依靠這些聚落處置漢人俘虜,委付大小首領進行統治。這些首領逐漸成爲役使廣大農奴的豪強。丘富死後,勢力最大的豪強是山西人趙全,役使萬人。其他頭目如周元、李自罄等也都統治數千人。明廷得到的情報是:這些漢人豪強極力鼓動俺答在邊境擄掠,以擴大他們對農奴的占有。蒙古在邊地進兵,也是由他們作向導。明廷把趙全等人視爲叛逃的仇敵,也是極大的隐患。
總的形勢是,連年交戰之後,明朝和蒙古都已利于息兵通市,但實際上卻還在保持着對峙的局面,遂使趙全等人從中漁利。
一五七○年九月俺答之孫把漢那吉率領家室降明,打破了長期的對峙。把漢那吉是俺答的嫡孫,幼年喪父,由俺答的大夫人(一克哈敦)撫養。據說是由于俺答将他的第三妻賜給阿爾秃斯,把漢那吉憤而與妻子家人十餘人到山西行都司平虜衛降明。明大同巡撫方逢時受降後,馳報宣大總督王崇古。王崇古安置把漢那吉留住大同,随即與方逢時上疏陳奏,說:“若俺答臨邊索取,則可由此與他通市,責令縛送闆升諸逆,還被掠人口,這是上策。如果發兵前來,不可理谕,則明示欲殺,彼望生還,不敢大逞,然後徐行我計,這是中策。如果棄而不求,也當對把漢那吉厚加資養,結以恩義,将來俺答死後,他可收集餘衆,自爲一部。邊地也可得安甯。”疏上,朝議多有異詞。内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采王崇古議,诏授把漢那吉指揮使,賜绯衣一襲。這時,俺答正在率衆西征,得報,返回。俺答妻大夫人痛失愛孫,對俺答多所責難。俺答也自悔處置失宜,但仍采趙全的建策,自率大軍并命長子辛愛黃台吉軍及永謝布兵,分三路至明邊境,索要把漢那吉。王崇古遣百戶鮑崇德前往勸說,提出縛送趙全等闆升頭目,交換把漢那吉還蒙古。俺答派人到明朝探聽情況,看到把漢那吉蟒衣貂帽,馳馬從容,受到優待。俺答得報,大喜過望,對鮑崇德說:“我不爲亂,亂由(趙)全等。今吾孫降漢,是天遣之合也。天子幸封我爲王,永長北方,諸部孰敢爲患!即不幸死,我孫當襲封,彼受朝廷厚恩,豈敢負邪!”(《明史·王崇古傳》)遂遣使臣随鮑崇德到明朝議和。
豐州漢人豪強勢力的發展,原已與蒙古封建主諸多矛盾。明朝與俺答的使者反複洽商後,俺答汗終于同意将趙全等十大闆升頭目,交付明朝。周元得訊,服毒自殺。十一月十九日,俺答汗遣使押送趙全、李自馨等頭目交付明朝官員。次日,明廷遣軍官護送把漢那吉出境,行前贈予布帛。十二月,把漢那吉返回蒙古,俺答汗夫妻迎于河上。一場風波,遂告結束。
此事明廷處置得宜,取得了雙方都滿意的結果。俺答汗與弟老把都、侄吉能及永謝布部均遣使入謝,并請求通貢開市,永結盟好。穆宗交三鎮議複。一五七一年二月,王崇古奏上“确議封貢事宜疏”力言互市之利,條陳八議。一、加封号。依前朝故事,封授俺答王号,子弟封授官職。二、定貢額。許每年一貢,俺答貢馬十匹,來使十人。其他首領以次遞減。三、酌定貢期貢道。入貢互市,在春季馬弱之時,自大同左衛驗入。四、立互市。每年擇日開市,貿易一月。市場設在大同左衛威虜堡、宣府萬全右衛張家口、山西水泉營。五、撫賞。自各鎮備邊費用中撥出布帛撫賞蒙古使臣、守市兵士及酋長。六、歸降。通貢後,邊地不再收納蒙古降人,自蒙古歸降的漢人,許住邊堡。七、權宜。受降之禮,寬優處置。八、戒狡。造謠飾詐,破壞貢議者治罪。王崇古在奏疏中還說道:“俺答年近七十,老把都兒、黃台吉、吉能各年逾五十。倘各酋未死,邊境有數年之安,則宣左山西殘城可漸實,蕪田可漸墾,客兵可漸減”。(《國榷》卷六十七)奏疏下兵部廷議。朝臣議論不同。閣臣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等都贊同王議,面奏穆宗親決。三月,穆宗采王崇古議,敕封俺答爲順義王,賜绯蟒衣一件,彩币八件。
五月間,明宣大副帥趙伯勖等奉诏敕,往大同得勝堡向俺答汗等宣诏。原來拟議的受降之禮于是變成冊封典禮。俺答等搭設棚廠,陳列彩旗,大張旗鼓迎诏。宣诏後,俺答行禮謝恩。老把都兒、黃台吉、吉能等以下一百一十二名首領也各敕授軍官稱号。禮成後,俺答又奉上蒙文謝表,遣使入京貢馬。各級受封的首領共貢馬五百○九匹。明禮部奏請穆宗上殿宣表受百官朝賀,說是“聖朝盛事”。(《穆宗實錄》卷五八)
俺答受封,貢市重開,明朝與鞑靼蒙古建立起正常的聯系。百餘年來争戰連年的邊地從此得以重現和平。據說,東起永平府,西到嘉峪關七鎮數千裏的邊境,“軍民樂業,不用兵革”(《明史·王崇古傳》),明廷每年可省軍費十分之七。邊地居民得以安心耕牧,蒙古商民往來貿易。邊境城鎮又呈現繁榮景象。八年後,任山西宣大總督的方逢時陳述當時情況說:“八年以來九邊生齒日繁,守備日固,田野日辟,商賈日通,邊民始知有生之樂”。(《明史·方逢時傳》)俺答封貢的實現,确是穆宗朝的一大成就。
三、廣東等地的農民起義
廣東地區社會矛盾尖銳,嘉靖後期即先後有陳以明、張琏、李亞元、賴清規等領導各地農民起義反抗。穆宗即位後,隆慶元年(一五六七年),又爆發了以曾一本爲首的起義。
曾一本在嘉靖末年曾随從吳平起兵,兵敗投降。這年,再次起兵,執澄海知縣,敗官軍,擊斃守備李茂才。次年六月,進攻廣州,殺知縣劉師顔。轉戰福建。明将周雲翔殺參将耿宗元,投入起義軍,屯平山大安峒,準備進攻海豐。一五六九年五月,被官軍戰敗,周雲翔被俘,部衆一千三百餘人被殺。曾一本在福建柘林奧戰敗,轉移至馬耳澳。八月,在海戰中失利被俘,部衆被殺害者一萬多人。
一五七二年,肇慶恩平十三村陳金莺,鄰邑苔村三巢羅織清,藤洞九徑十寨黃飛莺,各自發動起義,互通聲氣。舊例,兩廣惟大征得叙功,總督殷正茂和總兵官張元勳,改變辦法,令雕剿得論功,将三巢、十寨、十三村的起義者鎮壓下去。
惠州、潮州一帶,山險木深,藍一清、賴元爵等率衆起義,各據險結砦,連地八百餘裏,起義軍數萬人。一五七二年殷正茂在鎮壓了十三村的起義後,征兵四萬前來鎮壓惠、潮一帶的起義者。起義軍奮起抵抗,直到穆宗死後,起義才告失敗。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