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東南沿海的抗倭戰爭

(三)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


  在北境戰争連綿的同時,明王朝又面臨着東南沿海“倭寇”的侵擾,不得不展開了抗倭戰争。

  日本國南北朝的戰亂,以南朝的失敗而告終。十四世紀末,北朝的足利義滿建立了室町幕府的統一政權。但到十五世紀後期,足利氏逐漸名存實亡,日本的封建藩侯又紛紛割據稱雄,号稱六十六國,互争雄長,史稱“戰國”時代。這些衆多的日本諸侯國,都争着與明朝通商,但又受到明朝“朝貢”貿易的限制。被稱爲“倭寇”的日本海商與海盜,便分別在藩侯的支持下在中國沿海實行武裝搶掠。明世宗嘉靖時,海防廢壞,倭寇剽掠得志,無所忌殚,日益嚴重。一五二三年五月,日本左京兆大夫内藝興遣僧宗設,右京兆大夫高貢遣僧瑞佐及宋素卿先後至甯波。宋素卿原是甯波人,後來投奔日本。他賄賂明市舶太監,得先查閱瑞佐貨物,市舶司設宴時也使瑞佐上坐。宗設不平,襲殺瑞佐,還殺死明備倭都指揮劉錦、千戶張镗等,大掠甯波沿海諸都邑。這次争貢事件,暴露了明朝海防的廢弛、将佐的無能和吏治的腐敗,使日本封建主、武士、商人更加輕視中國。市舶司是明朝政府專管海外貿易的機構,争貢事件起于掌管市舶的内官貪受賄賂。但明朝的一些官員卻認爲 “倭患起于市舶”,于是罷市舶不設。罷市舶之後,日本船舶投托沿海的豪紳奸商,或稱侵沒商貨,用搶掠來進行報複;或互相勾結,在沿海地區劫掠。

  嘉靖時期倭患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巨商和海盜與倭寇相勾結。沿海各地的“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爲了謀取厚利,大規模地進行走私貿易,成群分黨,分泊各港,明朝政府不能禁止。後來竟成爲亦商亦盜,兼行劫掠。

  

  一、朱纨治海的失敗

  一五四七年,明廷采巡按浙江禦史陳九德議,調任巡撫贛南的右副都禦史朱纨巡撫浙江,提督浙閩海防軍務。這時,浙閩海防戰船、哨船隻存十分之一、二,漳泉巡檢司弓兵舊額二千五百餘人,隻存一千人。閩盜李光頭、浙盜許棟占據甯波的雙嶼,造大船運載違禁貨物,與日本海商進行走私貿易。官府不能治。朱纨出兵先讨平覆鼎山海盜,次年春,進兵雙嶼。以都司盧镗領兵由海門進軍,副使柯喬與都指揮黎秀分駐漳、泉,福、甯以遏制去路。四月,盧镗擒獲許棟及日人稽天,在雙嶼築塞而還。朱纨處死李光頭等走私海商及海盜九十餘人,震動一時。日本及佛郎機商船不得入境,與貴族官員有聯系的閩浙海商因而失去商利,遂群起攻擊朱纨。禦史閩人周亮向吏部彈劾朱纨,将巡撫改爲巡視,以削其權。朱纨上疏自辯,語多激憤,又請處死“勾連倭舟”的長嶼海盜林參等。周亮遂彈劾朱纨“舉措乖方,專殺啓釁”,又劾柯喬、盧镗“黨纨擅殺,宜置于理。”(《明史紀事本末》卷五五)世宗派官審理,朱纨免官回籍,柯喬、盧镗逮系福建按察司待決。朱纨憤而自殺。朱纨生前曾在一個奏疏中說:“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猶易,去中國衣冠之盜難”。(《明史·朱纨傳》)他終于在中國“瀕海之盜”與“衣冠之盜”的聯合反攻中失敗了。

  朱纨敗後,明廷罷設提督海防軍務的巡撫禦史或巡視大臣。朱纨招募捕盜的船隻四十餘艘也被遣散。海防更加空虛,海盜與倭寇的活動也更加猖獗了。

  

  二、張經等領導的抗倭戰争

  一五五二年四月,倭寇侵擾台州,破黃岩,攻掠象山、定海諸地,爲首者是中國的海盜汪直。徽州人汪直原是許棟的餘黨。許棟被擒斬,汪直率領部分餘衆逃遁,稱霸海上,各小股海盜均受其節制。《殊域周咨錄》卷二說汪直占據海中薩摩州之松浦津,自稱徽王。三十六島都聽他指使。汪直建造可容二千人的大船,船上設備刀槍弓矢等武裝,橫行海上。日本的“倭寇”得汪直指引,深入浙東州縣。州縣不能抵禦。

  明廷面對倭寇的侵擾,不得不再設巡視大臣。以佥都禦史王忬提督軍務,巡視浙江及福、興、漳、泉四府。王忬到任後,在浙、閩沿海地區逮捕沿海各地作爲倭寇内線的猾民,倭寇因而不明虛實,不識路徑,也得不到菽粟和火藥,往往自行遁走。王忬又巡視諸未築城牆的府、州、縣,建城三十餘處。

  一五五四年三月,明廷調王忬爲大同巡撫,任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同年秋,又改爲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專總督軍務讨賊,解兵部事。張經是福建侯官人,曾總督兩廣軍務,爲當地少數民族所擁戴。他受此重任,慷慨自負,朝内外也欣慶得人,說倭寇不足平。

  當時倭寇二萬盤踞在華亭(松江)柘林川沙窪。張經選将練兵,籌劃搗毀倭寇的巢穴。次年,陸續調集兩廣土司兵,分配給總兵官俞大猷、參将湯克寬和遊擊鄒繼芳等,待永順、保靖苗兵到達後,展開決戰。

  四月間,明世宗采工部右侍郎趙文華議,命他去浙江祭告海神,以鎮倭寇,兼督察沿海軍務。趙文華來到東南,即催促張經出兵,張經自認是朝廷大臣,心輕文華,不予理會,仍按原計劃行事。趙文華竟密疏誣告張經“靡饷殃民,畏賊失機,欲俟倭飽飏,剿餘倭報功,宜亟治”。(《明史·張經傳》)世宗得疏大怒,一五五五年五月,诏令逮治張經。

  但就在這時,張經指揮軍民取得了對倭作戰的巨大勝利。

  永順、保靖苗民到後,倭寇自柘林侵犯嘉興,張經派參将盧镗督士兵從水陸兩路進攻,大敗倭寇于石塘灣。倭寇北走平望,張經命總兵官俞大猷邀擊。倭寇行至王江泾,永順宣慰使彭翼南攻其前,保靖宣慰使彭荩臣蹑其後,斬首二千級。倭寇大敗,溺水而死者無數,餘寇奔竄柘林,縱火焚巢,駕舟二百餘艘出海而逃。張經指揮作戰,取得王江泾大捷,一時稱爲自有倭患以來的第一戰功。

  王江泾大捷後,趙文華上疏冒功,說是由于他和巡按胡宗憲的“督師”,才取得這次勝利。世宗認爲張經“欺誕不忠,聞文華劾,方一戰,”命将張經逮解進京。給事中李用敬等上言: “王師大捷,倭奪氣,不宜易帥。”世宗說這是“奸黨”,将李用敬杖打五十,削職爲民。張經被解到京,詳細陳述戰鬥經過,請求恕罪。世宗竟于同年十月,将張經斬首。

  明世宗以趙文華督察軍務,賜鑄關防。趙文華素不知兵,見倭寇難防,于十二月間謊報水陸功成,請求還京,得世宗準許。張經死後,浙江巡按禦史胡宗憲得趙文華薦引,巡撫浙江,又晉爲總督,以兵部侍郎兼佥都禦史。一五五六年五月,趙文華因嚴嵩的舉薦,再次奉命視師。趙文華自從在國子監就學時即得到當時任祭酒的嚴嵩的賞識,與嚴嵩結爲父子。他得以官至侍郎,是由嚴嵩的薦引,誣陷張經,也是由于有内閣首輔嚴嵩的支持。王江泾戰後,倭寇又在沿海竄擾。世宗已命兵部侍郎沈良才,嚴嵩說,“良才不勝任,江南人引領望文華”。世宗改命趙文華以工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督浙閩直隸軍務。趙文華到任,恃勢欺壓地方官員,搜括庫藏,貪污勒索。軍事則全付胡宗憲。胡宗憲于八月間誘殺海盜徐海,沿海屢獲勝利。世宗說是趙文華之功,敕令趙文華回朝,十一月加封少保。次年九月,世宗得悉趙文華謊報冒功及在江南諸不法事,将他治罪,削籍爲民。

  

  三、俞大猷、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争

  一五五六年十二月,胡宗憲命總兵俞大猷率領調集的川、貴兵六千人駐舟山。俞大猷督兵四千人出擊海上倭寇,斬首一百四十餘級,獲得重大勝利。浙海漸平。一五五七年冬,胡宗憲計誘海盜汪直來降,将他斬首,上疏報功。汪直餘黨遂據浙江岑港自守,并勾結倭寇擾掠。胡宗憲命總兵俞大猷、參将戚繼光領兵進剿,久不能下。一五五八年七月,世宗诏奪俞大猷、戚繼光官職,戴罪出戰,限期一月蕩平。俞大猷等冒死力戰,海盜棄岑港,南下,劫掠閩廣。禦史李瑚彈劾胡宗憲縱賊。胡宗憲诿過于俞大猷。世宗命将俞大猷逮捕下獄。

  戚繼光自一五四四年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佥事,次年升任署都指揮佥事,一五五五年秋,調任浙江都司佥書,司屯局事;次年被任爲參将。奪職後,随俞大猷力戰有功。俞大猷被逮,戚繼光也被劾按問。這時倭寇焚掠台州。戚繼光因有戰功,受命複職,改守台州、金華、嚴州三郡。戚繼光到浙江後,請求在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夫,組織新軍,獲準。一五五九年秋,他親自來到義烏,招募三千人,制定紀律,嚴格訓練。他對士兵說:“你們本爲立功名報效而集。兵是殺賊的,賊是殺百姓的。百姓豈不是要你們去殺賊!設使你們果真殺賊,守軍法,不擾害他,如何不奉承你們!”凡砍伐人樹株,作踐人田産,燒毀人房屋,奸淫作盜,割取亡兵的死頭,殺被擄的男子,污被擄的婦人,甚至妄殺平民,假充賊級,天理不容,王法不宥者,有犯,決以軍法從事抵命。戚繼光要求士兵絕對服從命令,說:“出口就是軍令,就是說的差了,甯任差到底,決不改還”。他要求士兵學習用藤牌、狼筅、叉、钯、棍、刀等殺敵防身的真實本領,而不是花槍、花刀之類裝門面的玩藝。他認爲“花法不惟無益,且學熟誤人。” (《紀效新書》卷首)戚繼光還創造了被稱爲“鴛鴦陣”的戰術,将盾牌、狼筅、長槍、叉、钯、棍、刀等長短武器聯合使用,各盡所能,密切配合。經過兩個月的訓練,戚繼光招募的這支軍隊就成爲戰鬥力很強的部隊,開赴抗倭戰場,屢立戰功,被稱爲“戚家軍”。

  一五六一年,倭寇大掠浙東桃渚、圻頭。戚繼光率部急趨甯海,扼桃渚,在龍山大敗倭寇,追擊至雁門嶺。倭寇逃遁,乘虛襲擊台州。戚繼光回軍與戰,手殲其魁,驅趕餘部至瓜陵江,全部殲滅。圻頭的倭寇向台州進犯,戚繼光在仙居截擊,倭寇無人逃脫。戚繼光先後九戰皆捷,俘馘一千有餘。此後,總兵官盧镗、參将牛天錫又在甯波、溫州一帶大敗倭寇,浙東的倭患遂告平息。

  一五六二年,福建成爲倭患的中心。自溫州而來的倭寇,與福甯、連江的倭寇聯合,攻陷壽甯、政和、甯德;自廣東南澳轉來的倭寇,與福清、長樂的倭寇相會,攻陷玄鍾所,延及龍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甯德附近海中有小島名橫嶼,倭寇在島中結營,明軍不敢進攻。新來的倭寇結營于福清的牛田,爲首者營于興化東南,互爲聲援。福建明軍連連告急。戚繼光被調入閩。先攻橫嶼,士兵每人拿一束草,填濠而進,大破倭寇的巢穴,斬首二千六百級。乘勝至福清,打敗牛田的倭寇,倭巢被搗,餘寇逃向興化。戚繼光緊追不舍,夜四鼓抵倭栅,連克六十營,殺死倭寇一千多。第二天黎明,戚家軍開入興化城,興化人才知形勢大變,持酒勞軍。戚繼光援閩又獲全勝,班師回浙。與戚繼光同時被調援閩的還有廣東總兵官劉顯,也屢敗倭寇。

  戚繼光還浙後,又有大批新倭來到福建,攻占興化城,據平海衛(在莆田縣東九十裏)。福建倭患再起,明廷急調俞大猷往剿。俞大猷在一五五八年被逮入獄。錦衣衛左都督陸炳厚賂嚴嵩之子嚴世蕃,得以營救出獄,往大同戴罪立功,此後對蒙古作戰有功,調任鎮筸參将。一五六一年,又奉诏移兵贛南,參與鎮壓廣東張琏起義,進爲副總兵。一五六二年十一月,總督浙直江福兵部尚書胡宗憲被劾“欺橫貪淫”,逮解京師治罪。俞大猷爲鎮守福建總兵官,以戚繼光爲副,領兵剿倭。一五六三年四月,戚繼光至閩,與劉顯、俞大猷分三路進攻平海,戚繼光所率戚家軍首先登上敵壘,劉、俞部相繼突入,斬首二千二百。戚繼光因功升都督同知,世蔭千戶。俞大猷徙鎮南贛,戚繼光任爲總兵官。次年春,戚繼光又敗倭于仙遊城下、同安王倉坪、漳浦蔡丕嶺等地,斬獲頗多,餘倭掠漁舟出海去。福建倭患漸被平定。

  福建倭寇平定後,廣東東部還有倭寇二萬多人爲害人民。明廷任命吳桂芳提督兩廣兼理巡撫,又命俞大猷爲廣東總兵,進剿倭寇。一五六四年俞大猷等将領,先後擊敗倭寇于海豐等地,擒斬殆盡。廣東倭患也漸解除。自朱纨以來,長達十七年之久的東南沿海的抗倭鬥争,終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四、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

  世宗嘉靖時,倭寇而外,葡萄牙殖民者的勢力也已來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勾結中國海盜,不斷侵擾。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的海外擴張達到高峰。殖民者經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進而向東亞擴展勢力。明人沿用阿拉伯人對歐洲人的稱謂,稱他們爲佛郎機國。一五一一年(正德六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滿剌加(馬六甲),趕走國王,阻斷了中國與南洋各國的交往與貿易。《明史·滿剌加傳》記載說:滿剌加“自爲佛郎機所破,其風頓殊。商舶稀至,多直詣蘇門答剌。然必取其國,率被邀劫,海路幾斷”。一五一六年葡萄牙馬六甲總督佐治(Jorged′Alboquergue)派裴來斯特羅(RafaelPerestrello)來中國。第二年,葡萄牙又派皮來資(ThomasPirez)以國王名義充任大使和安特拉德(FernaoPerezd′Andrade)率艦隊來到中國。皮來資和安特拉德所率領的葡萄牙艦隊到屯門島後,想進入廣東,遭到中國地方政府的拒絕,葡萄牙艦隊強行駛入内河,開往廣州,沿途槍炮之聲,震動城廓。皮來資到達廣州後,便要求到京師去見明朝皇帝。明廷命廣東地方官給予所進方物的價值,遣回。皮來資買通鎮守太監,獲準與通事火者亞三等進京。留在廣東的葡萄牙殖民者卻乘機進行搶掠活動,強占廣東東莞縣的屯門島海澳。

  葡萄牙殖民者所到之處,公然搬運硝磺刃鐵,沿海鄉村,都遭殺掠,并且築室立寨,作久居之計。當明世宗嗣位後,得知葡萄牙已侵占滿剌加并在中國沿海擾掠,斬火者亞三,敕責佛郎機出境。次年(一五二三年),葡萄牙又侵掠廣東新會縣,在西草灣被明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恩率軍擊敗。明軍奪獲得戰船兩艘及火炮等軍械。

  葡萄牙殖民者在廣東被驅逐出境以後,轉向浙江、福建沿海地區。一五四○年前後,勾結中國海盜李光頭、許棟等,在甯波的雙嶼建立據點,進行走私貿易,在貨盡将去之時,每每肆行劫掠。一五四八年,副都禦史朱纨調遣都指揮盧镗、副使魏一恭等率兵進攻雙嶼,燒毀葡人所建的營房,築塞港口。被趕出雙嶼的葡萄牙殖民者又轉移到福建泉州府的浯嶼(今金門),和原來在那裏的海盜會合,繼續進行走私貿易和海盜活動,不斷騷擾漳、泉地區。一五四九年,朱纨和福建巡海道副使柯喬合兵進擊浯嶼,葡戰艦逃向诏安縣,朱纨和柯喬率軍堵截于走馬溪,葡人多被擒斬。海盜頭目李光頭等九十六人,也在這次戰鬥中被擒處死。葡萄牙殖民者在廣東、浙江和福建沿海建立的據點,都被拔除。

  明朝原在廣州設市舶司,管理南海諸國的互市貿易。正德時,移至高州電白縣。一五三五年,葡人重賄明指揮黃朝慶,得以在香山縣所屬壕鏡澳(澳門)作爲停船貿易的海澳,乘機混入澳門。一五五三年,葡人托言商船遇風暴,水浸貢物,請在澳門借地曬晾。明海道副使汪柏受賄,私自準許。起初還隻是搭造茅棚停息,就船貿易。爾後逐漸建造居室擴充住地,到嘉靖末年,葡萄牙來澳門者已築室千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