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達觀(約1266年-1346年),字草庭,號草庭逸民,元朝浙江溫州永嘉人。由於他在《元史》中無傳,故後人對其生平所知不多。
生平
周達觀在生時正值元滅南宋之際。當時元朝正攻伐占城和安南,併入侵真臘(今柬埔寨),但因受地理及氣候所阻,並未成功。因此,元廷改用威迫方法,遣使說服真臘及鄰近小國自動歸附,所以他便成為使節團團員。但其能隨行之原因不詳,不過估計他曾到過南洋,或曾當派駐溫州管理對外貿易的官員,甚至通其語言。
元貞2年2月,使節團離開明州,同月於溫州港放洋,並於3月15日抵占城。其後因逆風及值內河水道淺水期,故延至7月才抵真臘國都吳哥城。他們並非因交涉或談判拖延了時間,而是要待翌年西南季風起及大湖水漲才能回航,所以於吳哥逗留約1年。大德元年6月才起程回國,並於8月12日抵寧波,是次旅程歷時一年半。
他回國後便著《真臘風土記》,詳細記載當地都城王室與風土人情、行程及所取途徑,甚有地理學之紀錄價值。而此書最遲於元武宗至大4年才完成。全文約8500字,分為41節。
創作過程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中國浙江溫州人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1],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薩州),橫渡淡洋[2]至吳哥國登岸。周達觀逗留約一年後於1296年7月回中國。回國後以遊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
《真臘風土記》是一部介紹位於柬埔寨地區的古國真臘歷史、文化的中國古籍。《真臘風土記》由中國元代人周達觀所著。
後來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吳哥窟被遺棄,森林逐漸覆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後來有些當地的高棉人獵戶進入森林打獵,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以便到廟宇中朝拜,但吳哥遺跡多不為世人所知。
1819年法國J.P.A.雷慕沙首先將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此後個別葡萄牙的傳教士和旅行家到過這個地方,還寫過報告,但被世人目為天外奇談,一笑置之。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為尋找新的熱帶動物標本,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並大大肆宣揚,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腊、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這才使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
《真臘風土記》對當代及現代研究真臘及吳哥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現存與真臘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記錄。中國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此書“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
內容
《真臘風土記》全書約8500字。書中有描繪真臘國都吳哥城的建築和雕刻藝術;詳細敘述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經濟、文化習俗、語言;並記載了真臘的山川、物產等,其中還記載了當時居住在真臘的海外華人的狀況,其時他們被稱為“唐人”。
捲首是“總敘”﹐其他內容分40則:城郭、宮室、服飾、官屬、三教、人物、產婦、室女、奴婢、語言、野人、文字、正朔時序、爭訟、病癩、死亡、耕種、山川、出產、貿易、欲得唐貨、草木、飛鳥、走獸、蔬菜、魚龍、醞釀、鹽醋醬麴、桑蠶、器用、車轎、舟楫、屬郡、村落、取膽、異事、澡浴、流寓、軍馬、國主出入。
《真臘風土記》的記載內容詳細並翔實可靠,很有歷史研究的價值。
詳細例子:《真臘風土記》詳細的記錄了當時60多個柬埔寨語詞。
翔實可靠例子:《真臘風土記》中的“耕種”條載:“大抵一歲中﹐可三四番收種。蓋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識霜雪故也。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絕無,自四月至九月﹐每日下雨﹐午後方下”據後來考證,確實真實的記錄了柬埔寨的氣候。
而依“城郭”條對吳哥城的描述﹐後來經多位學者實地勘測,證實無誤,也確定了周達觀確實到過真臘。
影響
在10至13世紀之真臘,正值文明最燦爛的時代,稱為「吳哥時代」。但及後淪為暹羅國土,故《元史‧外國傳》中沒有此地之記載。因此,《真臘風土記》可補《元史》的闕佚,也是13世紀元對其交通貿易之重要史料。柬埔寨之上古史多限於傳說,這也是依賴中國史書的記載而流傳。自東漢以來,中國國勢漸向南伸展,對中南半島漸有認識。如三國吳時朱應、康泰往扶南、林邑宣國威,及後著《扶南異物志》、《扶南記》等,是有關真臘之最早記載,但早已散失。宋代《嶺外代答》、《諸蕃志》和元代《島夷志略》均有專章敘述真臘,但真臘風土記則以全書詳細記錄當地風俗、山川形勢、人民生活。因此,對認識其古代歷史具有無可代替的參考價值。
此外,由於當地氣候濕暖,文物易於腐朽,加上戰亂頻仍,國土變遷不定。除出土碑文外,文字記錄甚少,文物亦易於散失。因此,此書提供了其古地理數據,還補正史之不足,也作為其與中國交往的歷史見證。
他曾訪問真臘國都吳哥城,後其被暹羅侵擾,柬埔寨遷都金邊,吳哥終淪為廢墟,無人知其存在。19世紀初,此書被歐人萊慕莎譯成法文後,使人興起尋找廢墟之念,從而影響不少歐人東來,加速東西文化交流。 再者,他對其地地理有頗詳盡的觀察。如《總序》記從寧波至占城的路線,對所經港口、水路、城市、里程均詳盡記載。這加強了中外交通往來聯繫,並且擴大國人的地理知識。 歷代更替,國人多流寓外地。他的出使,為元代移居真臘華僑之情況提供詳實的數據。而且此書對當地的語言、風俗及貿易記載甚詳,這對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實有相當的影響及參考價值。
昔日歐人所寫之書籍中,有誤謂浮稻乃19世紀時傳入東南亞,或說洋人為當地貧民培植的。但根據此書所載,浮稻早於他詔喻真臘時已遍佈當地。因此,此書糾正不少歷史上的錯誤記載,可見影響之深遠。
注釋
1 (西沙群島海面)
2 (今洞里薩湖)
原文
真臘風土記--四庫全書本
另一版本
周達觀之生平及貢獻
周達觀為元代人。由於他在元史無傳,故關於他的生平,所知不多。他可能是曾經到過南洋的有學識的商人,或是派駐溫州管理對外貿易的官員,熟識真腊情況,甚或通其語言,故在蒙古派遣使節團到真腊時,他才被邀同行。
蒙古滅南宋後,曾討伐占城和安南,亦有一小隊從占城侵入真腊,但因受地形和氣候影響,沒有達到目的。元朝於是改用威脅外交,於元成宗元貞元年六月,派遣使節團去說服真腊國及其近鄰小國,自動進貢內附。周達觀便是使節團成員之一。
使節團於1296年2月由中國溫州港出發,於年6月3月中便達占城。其後因為逆風和在內河行駛,故至7月才到達當時真腊的國都安哥。使團在那裏不久就交涉完畢,但由於要等到第二年大湖水漲,海上有西南季風才能回航,所以便在安哥停留了約一年,至1297年6月才起程回國,於8月抵達明州。周達觀在逗留真腊時,觀察並研究記錄當地風土、文物、氣候、地理,回國後,便將親身見聞寫成<<真腊風土記>>。
周達觀在中外交通史上的貢獻,不僅在於他展開了中國與中南半島間的交通,而且在於他所著作的<<真腊風土記>>。現述他及其著作的貢獻如下:
首先,周達觀打開了中國與真腊之來往。自周達觀使節團回國後,元廷與真腊的官方交往漸見頻繁,真腊國亦與元帝國通好。如廷遣使往真腊等國馴象;後真腊國貢香木及象、豹、白狼等物。
再者,周達觀把其南下的海路航線詳細記錄,對航路方位指示明確,對所經港口、水域、城市、里程、城邑、河道及潮汐的記,亦其詳盡。這些詳盡的記,有助中國南下中南半島的交通發展,加強了中外的交通往來及聯繫,故此,國內有不少商人與真腊通商,如中國的金銀、縑帛、漆盤、青瓷、蓆、麻布及雨傘等,實為真腊人的喜好。
又周達觀所作的<<真腊風土記>>補充元史之不足。周達觀到訪真腊時,正值真腊文明最燦爛的時代,其國勢非常鼎盛,但不久國勢衰落,境土被侵,後來變為暹羅國,真腊國已不存在,故元史外國傳中沒有真腊的記載,周達觀正好補元史的不足。
還有,周達觀的經歷,亦加深了中國對埔寨的認識。柬埔寨的上古史只限於傳說,而這些傳說或神話,也依賴中國史書的記載而流傳下來。自東漢以來,中國的勢力逐漸向南伸展,對中南半島的認識也漸加深。三國時,東吳曾遣朱應、康泰往扶南、林邑宣傳國威,回國後,著<<扶南異物志>>、<<扶南記>>、<<扶南土俗>>等,為中國有關中南半島南部史地的最早著述,但都早已失佚。此後,中國史籍對其地的記載都很零碎。但<<真腊風土記>>對真腊國俗山川形勢,人民生活,記載甚詳,又能利用中國記載,配合他的親身經驗,故此,對於認識柬埔寨的古代歷史,具有非常珍貴價值。
另外,周達觀著<<真腊風土記>>亦替真腊保存了珍貴的史料。由於真腊地方氣候暖濕,文物易於腐朽,加上戰爭頻仍,境土變遷不定,除了出土的碑文外,文字記載絕少遺留至今,故其歷史記載很不完整。因此周達觀的著作為研究中十三世紀柬埔寨史地的珍貴史料。此書共有四十一節,全是他在真腊首都安哥的親身經歷書寫而成,說錄了柬埔寨古代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勢。物產貿易、官制、人物等,內容豐富,極富價值。
最後,周達觀之行亦有助後世考古界對安哥窟的發掘。周達觀留在安哥時據其所見所聞,寫下了不少有關安哥的資料。後來安真腊衰落,被鄰國所迫,首都安哥也被迫放棄,漸漸淪為廢墟,最後更為森林所蓋沒。到了十九世紀,柬埔寨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把<<真腊風土記>>譯成法文,更引起了人們對該城的興趣。1850年,法國傳教士終於依著周達觀的記載,在森林中發現了安哥墟,後來更由考古學家發掘。
總括而言,元代重要的對外交通人物人,週達觀可說是首屈一指,主要原因在於他所著的<<真腊風土記>>,記載了當時中南半島的風土、民俗及歷史,而他的出航,不但進一步強化了中國與中南半島間的交通關係,更有助於後世發掘出被森林埋沒了的安哥窟。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