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附錄及後記

一 重要將領、別稱(限於在本書中有較多敘述者,以姓氏筆劃為序)

于學忠(四章四、五節)
萬選才(十五章七節)
萬福麟(四章)
馬濟(八章一、二節)
馬麒(十四章一、四節)
馬麟(十四章一、四節)
馬安良(十四章一節)
馬廷賢(十四章一節)
馬廷勷(十四章一節)
馬仲英(十四章五節、十五章八節)
馬步芳(十四章四、六節)
馬步青(十四章四、六節)
馬鴻賓(十四章二、六節)
馬鴻逵(十四章三、六節)
馬福祥(十四章一、二節)
王士珍(二章)
王文華(十一章二、三節)
王以哲(四章四、五節)
王家烈(十一章五節)
王陵基(十三章九節)
王纉緒(十三章九節)
毛光翔(十一章五節)
鄧鏗(九章四、五節)
鄧本殷(九章四節)
鄧錫侯(十三章四至九節)
尹昌衡(十三章一節)
龍雲(十二章五至七節)
龍濟光(九章一至三節)
石友三(十五章三節)
盧漢(十二章五至七節)
盧燾(十一章三節)
盧永祥(二章五節)
田頌堯(十三章四至九節)
葉舉(九章一至四節)
葉開鑫(十章四節)
白崇禧(八章三至六節)
馮玉祥(五章)
馮國璋(三章一節)
吉鴻昌(五章六節)
呂超(十三章三至九節)
許崇智(九章五節)
湯玉麟(四章一至四節)
湯薌銘(十章一節)
湯恩伯(七章八節)
劉湘(十三章三至八節)
劉文輝(十三章四至九節)
劉成勳(十三章四、五節)
劉存厚(十三章)
劉茂恩(十五章六節)
劉顯世(十一章一至四節)
劉顯潛(十五章一至四節)
劉珍年(十五章五節)
劉鎮華(十五章七節)
孫楚(六章)
孫傳芳(三章六節)
孫殿英(十五章四節)
楊森(十三章三至九節)
楊虎城(四章五節、五章六節)
楊宇霆(四章三、四節)
楊愛源(六章)
楊增新(十五章七節)
李燊(十一章五節)
李漢魂(九章五至九節)
李宗仁(八章三至六節)
李家鈺(十三章五至八節)
李濟深(九章五至九節)
吳佩孚(三章四、五節)
余漢謀(九章五至九節)
餘際唐(十三章三至九節)
何健(十章六、七節)
何應欽(七章八節)
但懋辛(十三章三至九節)
猶國材(十一章六節)
宋哲元(五章)
沈鴻英(八章一、二節)
陸建章(十五章五節)
陸榮廷(八章一、二節)
陳誠(七章八節)
陳宦(十三章二節)
陳國棟(十三章四至九節)
陳炯明(九章一至四節)
陳濟棠(九章五至九節)
陳炳焜(八章一、二節)
陳樹藩(十五章六節)
陳銘樞(九章五至九節)
張勛(二章二節)
張之江(五章)
張發奎(九章五至九節)
張汝驥(十二章五節)
張作相(四章)
張作霖(四章一至三節)
張治公(十五章六節)
張學良(四章二至五節)
張宗昌(十五章一節)
張振武(一章四節)
張景惠(四章)
張敬堯(十章二、三節)
林虎(九章一至四節)
林俊廷(八章一、二節)
周西成(十一章四、五節)
周道剛(十三章二節)
羅佩金(十二章一至四節)
羅澤洲(十三章五至九節)
金樹仁(十五章七節)
趙承綬(六章四節)
趙恆惕(十章三、四節)
胡宗南(七章八節)
胡景伊(十三章一節)
胡景翼(五章二節,十五章五、六節)
胡若愚(十二章五節)
段祺瑞(二章)
香翰屏(九章五至九節)
施從濱(三章六節、十五章一節)
洪兆麟(九章一至四節)
賀耀祖(十章四節)
莫榮新(八章一、二節)
顧品珍(十二章四節)
袁世凱(一章)
袁祖銘(十一章三四節)
徐永昌(六章)
徐世昌(二章四節)
徐樹錚(二章)
高樹勳(七章九節、十五章三節)
郭松齡(四章三節)
唐生智(十章四至七節)
唐繼堯(十二章一至五節)
唐繼虞(十二章一至五節)
盛世才(十五章八節)
曹錕(三章二、三節)
黃旭初(八章三至六節)
黃紹竑(八章三至六節)
黃祺翔(九章五至九節)
黃鎮球(九章五至九節)
閻相文(十五章五節)
閻錫山(六章)
商震(六章)
韓復榘(十五章二節)
蔣介石(七章)
蔣光鼐(六章五至九節)
彭漢章(十一章四節)
傅作義(六章四節)
傅良佐(十章二節)
程潛(十章二至七節)
魯滌平(十章六節)
鹿鍾麟(五章)
靳雲鵬(二章)
賴心輝(十三章四、五節)
蔡鍔(十二章一至三節)
蔡廷鍇(九章五至九節)
譚延闓(十章一至五節)
譚浩明(八章一、二節)
熊克武(十三章)
黎元洪(二章二節、三章三節)
潘文華(十三章四至九節)
薛岳(九章五至九節)
戇玉崑(十五章六節)
戴戡(十一章一、二節)

玉帥三章四節
雨帥四章一節
馨帥三章六節
少帥四章四節
辮帥二章二節
東北王四章一節
西北王七章八節
中原王七章八節
南天王九章八節
雲南王十二章五節
山西王六章一節
山東王十五章二節
膠東王十五章五節
寧夏王十四章三節
青海王十四章四節
新疆王十五章七節
湯屠戶十章一節
湯屠夫七章八節
石閻王十五章三節
笑面虎十一章一節
尕司令十四章五節
竊國大盜一章四節
洪憲皇帝一章五節
北洋軍師二章四節
基督將軍五章一節、十五章六節
狗肉將軍十五章一節
倒戈將軍十五章三節
愛國將軍三章四節、十章三節
常勝將軍三章四節
外交夫人十一章五節
豬仔議員三章三節
混世魔王十五章一節
青天草包十五章二節
東陵大盜十五章四節
北洋三傑二章二節、三章一節
長江三督二章三節
西北三馬十四章一節
河州三馬十四章一節
王龍、段虎、馮狗二章二節、三章一節
槍口下逼出來的都督二章二節
籌安會六君子一章五節
六君子與二陳湯一章五節
桂系六君子八章五節
皖系四大金剛二章二節
段祺瑞的靈魂二章一節
蔣介石的化身七章八節
蔣介石門下三鼎甲七章八節
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十五章三節
何應欽手下四大金剛七章八節
新桂系前三巨頭八章三節
新桂係後三巨頭八章五節
舊興義系四大台柱十一章一節
新興義系二參議和兩秀才十一章二節
(抗戰勝利)中國戰區受降主官十章九節

二 派別團體聯盟

督軍團(二章二節)
安福系(二章三節)
安福俱樂部(二章三節)
直系保(定)派和洛(陽)派(三章三節)
舊奉系和新奉系(四章三節)
新奉系士官派和大學派(四章三節)
山西善後協進會(六章三節)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六章四節)
復興社(藍衣社)(七章六、八節)
鐵血團(七章八節)
軍統(七章八節)
舊桂系(八章二節)
新桂系(八章三節)
桂系武鳴派和柳州派(八章二節)
貴州統一黨(十一章一節)
貴州舊興義系(十一章一節)
貴州新興義系(十一章二節)
少年貴州會(十一章二節)
貴州銅梓系(十一章五節)
貴州銅仁系(十一章五節)
川滇黔俱進會(十二章四節)
舊滇系(十二章六節)
新滇系(十二章六節)
川軍武備系(十三章一節)
川軍九人團(十三章三節)
川軍實業團(十三章三節)
川軍速成系(十三章三節、五節)
川軍保定係(十三章五節)
川軍軍官系(十三章五節)
川軍八部同盟(十三章六節)
川軍武德學友會(十三章八節)
川軍武德勵進會(十三章八節)
(四川)“三劉一賴”聯盟(十三章五節)
反奉三角聯盟(三章五節)
直系反吳(佩孚)三角聯盟(三章三節)
粵皖奉反直三角聯盟(三章三節)

三 軍隊軍校

湘軍一章一節
淮軍一章一節
新軍一章一節、一章三節、十三章一節
濟軍九章二節
粵軍九章五節
循軍九章一節
惠軍九章一節
鐵軍九章六節
定武軍一章一節
精銳軍一章二節
武衛軍一章三節
參戰軍二章四節
邊防軍二章四節
定國軍二章四節
安國軍三章六節
鎮威軍三章二節
討逆軍三章三節
討賊軍三章四節
討赤軍三章五節
東北軍四章四節
國民軍五章二節
西北軍五章二節
晉綏軍六章二節
定桂軍八章三節
振武軍八章四節
陳家軍九章四節
辮子軍二章二節
孩兒軍十四章四節
定黔軍十一章三節
靖黔軍十一章五節
護國軍十二章二節
徵滇軍十二章二節
靖國軍十二章三節
建國軍十二章四節
援川軍十三章四節
安川軍十三章七節
寧海軍十四章一節
鎮嵩軍十五章七節
雙槍兵十一章五節
新建陸軍一章一節
北洋三軍一章三節
援閩粵軍九章五節
建國粵軍九章五節
直魯聯軍十五章一節
五省聯軍三章五、六節
江浙聯軍三章六節
北洋軍六鎮一章三節
北洋常備軍一章三節
護黨救國軍七章八節、八章五節、九章七節
廣西自治軍八章三節
粵軍第一師九章五節
國民革命軍九章五節
黑虎吸馮軍十四章五節
定桂討賊聯軍八章二節
新軍第十九鎮十二章一節
辛亥廣東北伐軍九章一節
十四省討賊聯軍三章五節
川滇黔靖國聯軍十二章三節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九章六節
浙閩皖贛蘇五省聯軍三章六節
北洋陸軍混成模範團二章一節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五章六節

北洋武備學堂一章二節
北洋新式陸軍學堂一章三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章四節
黃埔軍校七章一節
燕塘軍校九章八節
貴州隨營學校十一章二節
貴州陸軍崇武學校十一章五節
雲南陸軍講武堂十二章一節

四 會議協議(以時間先後為序)

南北議和(1911.12)一章四節
西原借款(1917)二章三節
督軍團會議(1917.8)二章三節
兩廣軍事會議(1917.10)八章二節
曹(錕)張(作霖)天津會議(1918。8)三章二節
救國同盟軍草約(1918.8)三章四節、十章三節
曹(錕)張(作霖)分贓協議(1918.9)三章二節
重慶聯軍會議(1918.9)十二章三節
川滇黔三省同盟計劃書(1918.9)十二章三節
天津四巨頭會議(巡閱使會議)(1921.4—5)三章二節
川鄂停戰分防條約(1921.11)十三章四節
洛陽軍事會議(1923.3)三章四節
善後會議(1925.2—4)二章五節
丙寅公約(1926.3)十三章五節
長沙軍事會議(1926.8.12)七章三節
南昌軍事會議(1927。1)七章三節
上海反共秘密會議(1927.4.3)七章三節
鄭州反共會議(1927.6.10)五章四節
板橋協議(1927.7)十二章五節
徐州反共會議(1927.10)五章四節
慶祝討唐(生智)勝利大會(1927.11.22)七章四節
週(西成)李(燊)協定(1928.1)十一章五節
北伐完成祭告典禮(1928.7.6)七章五節
南京編遣會議(1929.1)七章五節
川桂紅協定(1937.春)十三章八節
南嶽軍事會議(1938.11.20)七章七節
汾陽協定(1941.8)六章四節
安平會議(1942.5)六章四節
日軍投降儀式(1945.9.2)七章七節
雙十協定(1945.8—10)七章九節
國內和平協定(1949.4)七章十節、八章六節

五 事件案件運動起義(按時間先後為序)

小站練兵(1895.9——)一章一、二節
戊戌變法(1898.6--9)一章三節
戊戌政變(1898.9)一章三節
四川保路運動(1911.5—9)十三章一節
辛亥武昌起義(1911.10)一章四節、二章二節
井陘事變(1911.10)三章四節
辛亥太原起義(1911.10)六章一節
辛亥湖南獨立(1911.10)十章一節
辛亥雲南重九起義(1911.10)十二章三節
辛亥陝西獨立(1911.10)十五章六節
辛亥廣西獨立(1911.11)八章一節
辛亥廣東獨立(1911.11)九章一節
辛亥貴州獨立(1911.11)十一章一節
辛亥四川起義(1911.11)十三章一節
辛亥新疆獨立(1911.12)十五章八節
南北議和(1911.12)一章四節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1912.1)一章四節
清帝退位(1912.2)一章四節
北京縱兵譁變(1912.2)三章二節
臨時政府北遷(1912.2)一章四節
袁世凱竊國(1912)一章四節
張振武案(1912.8)一章四節
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1912.8)一章五節
宋教仁案(1913.3)一章五節
二次革命(1913.7—8)一章五節
白朗起義(1912---1914.8)十五章七節
包頭兵變(1914.6)六章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1916.3)一章六節
護國運動(1915.8---1916.6)十二章一節
廣東討袁驅龍(濟光)運動(1916.4)九章二節
廣州海珠慘案(1916。4。12)九章二節
五將軍密電(1916.2)三章一節
兩廣護國都司令部成立(1916.5)九章二節
護國軍務院成立(1916.5)八章一節、九章二節
陝西反袁驅陸(建章)運動(1916.5)十五章六節
袁世凱“送命二陳湯”(1916.6)一章六節
金匱石屋(1916.6)二章一節
張作霖驅段(芝貴)事件(1916)四章一節
“以馮制段”策略(1916.10)三章一節
府院之爭(1917)二章二、三節
兩廣自治(1917.6)八章二節
張勛復辟(1917.7)二章二節
馬廠誓師(1917.7)二章二節
湖南自主(1917.9)十章二節
鎮嵩軍入陝(1917.12)十五章七節
第一次護法運動(1917.7---1918。5)八章二節、九章三節
炮轟觀音山事件(1918.1)九章三節
閩南護法區建立(1918.8)九章三節
曹錕爭當“副總統”(1918.9)三章二節
五四運動(1919.5—6)二章四節
湖南驅張(敬堯)運動(1919.6---1920.6)十章三節
寬城子事件(1919.7)四章一節
貴州民八事變(1919.12)十一章三節
貴州民九事變(1920.11)十一章三節
第二次護法運動(1920.11---1921.8)九章四節
陝西驅陳(樹藩)運動(1917---1921)十五章六節
王文華遇刺(1921.3.16)十一章三節
湖南省憲法公佈(1922.1)十章三節
鄧鏗遇刺(1922.3.21)九章四節
陳炯明叛變(1922.6)九章四節
鄧本殷叛變(1922.6)九章四節
法統重光(1922.8)三章三節
羅文幹案件(1922。11)三章三節
奉系整軍經武(1922---1924)四章二節
馮玉祥治軍(1922---1924)五章一節
二七慘案(1923.2.7)三章四節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府成立(1923。2)九章四節
吳佩孚洛陽大壽(1923.4)三章四節
曹錕逼宮奪印事件(1923.6)三章三節
曹錕賄選總統(1923.9)三章三節
吳佩孚四照堂點將(1924.9)三章四節
馮玉祥北京政變(1924.10)三章三節、五章二節
驅逐溥儀出宮(1924.11)五章二節
孫中山抱病北上(1924。11)五章二節
和平交接貴州(1924.10---1925.1)十一章四節、十二章四節
陝西驅劉(鎮華)運動(1921---1925.4)十五章七節
孫中山北京逝世(1925.3.12)五章二節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1925.7)九章五節
廖仲愷遇刺案(1925.8)七章二節、九章五節
湘鄂川黔豫陝晉七省聯防成立(1925.9)三章五節
孫傳芳子房山慶功宴(1925.10)三章六節
郭松齡倒戈反奉事件(1925.11—12)四章三節
徐樹錚遇刺(1925.12.29)二章五節
湖南驅趙(恆惕)運動(1925---1926.3)十章四節
江巴事變(1926.1)十一章四節、十三章五節
三.一八慘案(1926.3.18)二章五節
中山艦事件(1926.3)七章三節
整理黨務案(1926.3)七章三節
國民政府出師北伐(1926.7)七章三節
五原誓師(1926.9)五章二節
川軍易幟(1926.11)十三章五節
國民政府遷武漢(1927.1)七章三節
雲南二。六政變(1927.2.6)十二章五節
贛州反共反革命事件(1927.3)七章三節
上海四。一二政變(1927.4.12)七章三節
廣州四。一五政變(1927.4.15)七章三節
“清黨”運動(1927.4)七章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4.18)七章四節
寧漢分裂(1927.4)七章四節
馬日事變(1927.5.21)七章四節、十章五節
夏斗寅叛變(1927.6)十章五節
雲南六。一四政變(1927.6.14)十二章五節
安國軍政府成立(1927.6)四章三節
潘复內閣成立(1927.6)四章三節
武漢七。一五政變(1927.7.15)七章四節、十章五節
南昌起義(1927.8.1)九章六節
桂系逼宮(1927.8)八章四節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1927.8)七章四節
寧漢合流(1927.9)七章四節
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成立(1927.9)七章四節
國民黨中央武漢政治分會成立(1927.9)七章四節
廣州事變(張黃事變)(1927.11--12)九章六節
第一次護黨運動(1927.11)九章六節
廣州起義(1927.12)九章七節
蔣宋聯婚(1927.12)九章七節
湖南“清鄉鏟共”(1928)十章六節
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1928.4—6)七章五節
濟南慘案(1928.4)七章五節
皇姑屯事件(1928.6.4)四章三節
鮑(毓麟)旅事件(1928.6)十五章二節
東陵盜墓案(1928.6)十五章四節
河州事變(1928.5—11)十四章四節
新疆七。七政變(1928.7.7)十五章八節
鳳翔大屠殺案(1928.8)五章四節
東北易幟(1928.12)四章四節
楊(宇霆)常(蔭槐)事件(1929.1)四章四節
湘案(魯案)(1929.2)七章五節、八章四節、十章六節
囚禁李濟深事件(1929。3)七章五節、九章七節
中東路事件(1929.5—12)四章四節
閻錫山囚禁馮玉祥事件(1929.7—12)五章五節、六章二節
第二次護黨運動(1929.9)七章五節、九章七節
寧晉電報戰(1930.2—4)六章三節
北平國民政府(四九小朝廷)成立(1930.9)五章五節、六章三節
東北軍入關(1930.9)三章五節
蔣胡(漢民)約法之爭(1930.11---1931.5)七章六節
囚禁胡漢民事件(1931.2)七章六節
哈密事變(1931。2)十五章八節
雲南四師長倒龍(雲)事件(1931.3)十二章六節
反蔣派廣州國民政府成立(1931.5)八章五節、九章八節
寧粵分裂(1931.5)七章六節
中村事件(1931.6—9)四章四節
雷馬事變(1931.8—11)十四章二節
九.一八事變(1931.9.18)四章四節
寧粵複合(1931.11)九章八節
鄧演達遇害(1931.11.29)七章六節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1931.12)七章六節
陳濟棠治粵(1931---1936)九章八節
張(葦村)案(1932.1)十五章二節
西南政務委員會成立(1932.1)八章五節
馬占山抗日(1932)四章四節
國聯李頓調查團來華(1932)四章四節
偽滿洲國建立(1932.2)四章四節
閻錫山復職(1932.2)六章三節
王家烈武裝奪權(1932。2)十一章五節
順泰士兵譁變(1932.12)十五章五節
熱河之變(1933.2—3)四章四節
張學良下野出洋(1933.3)四章四節
新疆四。一二政變(1933.4.12)十五章八節
福建事變(1933.11---1934.1)九章八節
蔣介石“圍剿”中央蘇區(1930.12---1934.10)七章六節
中央軍入黔(1935.1)十一章六節
參謀團入川(1935.1)十三章八節
中央軍入川(1935.5)十三章八節
華北事變(1935。11)四章五節
孫傳芳遇刺案(1935.11)三章六節
一二。九運動(1935.12)四章五節
兩廣事變(1936.5—7)八章五節、九章八節
西安事變(1936.12)四章五節
軟禁張學良(1936.12)四章五節
新疆“陰謀暴動案”(1936---1945)十五章八節
七七事變(1937.7.7)五章六節
國共合作抗日(1937.8)七章七節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1937.10)十三章九節
南京大屠殺(1937.12)十章七節
花園口炸堤(1938.6.9)七章七節
長沙大火(1938.11.12)七章七節
吳佩孚北平記者招待會(1939.1.30)三章五節
四川七師長倒王(纘緒)事件(1939.8)十三章九節
山西十二月事變(1939.12)六章四節
皖南事變(1941.1)十章七節
國民黨控制新疆(1943)十五章八節
新疆討盛(世才)運動(1945.7)十五章八節
重慶談判(1945.8—10)七章九節
雲南“小偷式政變”(1945.10)十二章六節
國共簽訂停戰協定(1945.12)七章九節
全面內戰爆發(1946.6)七章九節
李宗仁競選副總統(1948.4)八章六節
馮玉祥黑海遇難(1948.7)五章六節
雲南十月三日政變(1948.10.3)十二章六節
桂繫再次逼宮(1948.12)八章六節
蔣介石第三次下野(1949.1)七章十節
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1949.1)八章六節
國共和談(1949.4)七章十節、八章六節
蔣介石出走台灣(1949.5)七章十節
二馬爭王西北(1949.4—8)十四章六節
閻(錫山)內閣成立(1949.6)六章五節
國民黨非常委員會成立(1949.7.16)七章十一節
湖南起義(1949.8)十章七節
香港起義(1949.8.15)十二章七節
雲南九九整肅事件(1949.9.9)十二章七節
寧夏起義(1949.9)十四章六節
雲南起義(1949.12)十二章七節
四川彭縣起義(1949.12)十三章九節

六 戰爭戰役(按時間先後為序)

武昌首義之役(1911.10)一章四節
二次革命(贛寧之役)(1913.7—9)一章五節
廣東討袁之役(1913.7—8)九章二節
四川討袁之役(1913.8—9)十三章二節
護國戰爭(1915.12---1916。6)一章五節、十二章二節
滬納之戰(1916.1—5)十二章二節、十三章二節
滇桂邊之戰(1916.1—3)十二章二節
綦江之戰(1916.2)十一章二節
湘西之戰(1916.2—4)十一章二節
桂軍入粵之役(1916.9)八章一節、九章三節
劉(存厚)羅(佩金)之戰(1917.4)十二章三節
劉(存厚)戴(戡)之戰(1917.7)十一章二節
護法戰爭(南北戰爭)(1917.8---1918.5)二章三節、十章二節
廣東討龍(濟光)戰爭(1917.11---1918.4)九章三節
靖國戰爭(1917.11---1918.1)十二章三節
粵軍援閩之役(1918.1—8)八章二節、九章三節
南雄之戰(1918.4—6)九章三節
四川倒熊(克武)之戰(1920.3—7)十二章四節、十三章三節
直皖戰爭(1920.7)二章四節、四章一節
靖川之戰(1920.8—10)十二章四節、十三章三節
第一次粵桂戰爭(1920.8—10)八章二節、九章四節
雲南倒唐(繼堯)之戰(1920.12---1921.2)十二章四節
孫中山第一次(桂林)北伐(1920.12---1921.3)九章四節
四川驅劉(存厚)之戰(1921.2—3)十三章三節
湘鄂戰爭(1921.6—9)十章三節
黔軍援桂之役(1921.6---1922.1)十一章三節
第一次桂粵北流之戰(1921。6)八章三節
粵軍入桂之役(1921.8)八章三節、九章四節
唐繼堯返滇之役(1922.2—3)十二章四節
定黔戰爭(1922.3—6)十一章三節
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4—6)三章二節、四章二節
直豫戰爭(河南戰爭)(1922.5)五章一節
四川一、二軍之戰(1922.7—8)十三章四節
孫中山討陳(炯明)之役(1923.1)九章四節
四川一、三邊軍與三、七、二十一師之戰(1923.1—3)十三章四節
滇軍再度入黔之役(1923.3)十一章四節、十二章四節
國民政府平定沈鴻英叛亂(1923.4)九章四節
四川討賊之戰(1923.4---1924.3)十三章四節
譚(延闓)趙(恆惕)之戰(1923.6—10)十章四節
孫中山第二次(韶關)北伐(1923.9)九章四節
國民政府平定廣州商團武裝叛亂(1923.10)九章四節
桂系桂林之戰(1924.1—8)八章三節
孫傳芳入浙之役(1924.9)三章六節
江浙戰爭(齊盧之戰)(1924.9—10)二章五節
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9—10)三章三節、四章二節
奉軍入滬之戰(1925.1)三章六節
第一次滇桂戰爭(1925.1—7)八章三節、十二章四節
粵軍援桂之役(1925.2)九章五節
國民政府第一次東征(1925.2)九章四節
胡(景翼)憨(玉崑)之戰(1925.2—3)十五章六節
新桂系消滅沈鴻英之役(1925.4)八章三節
四川統一之戰(1925.4—9)十三章五節
國民政府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1925.6)九章四、五節
國民政府第二次東征(1925.9)九章四節
國民政府南征鄧本殷(1925.9---1926.2)九章四節
奉浙戰爭(1925.10—12)三章六節、四章二節、十五章一節
郭松齡反奉之戰(1925.11—12)四章三節
國(民軍)奉之戰(1926.1—8)三章四節、四章三節、五章三節
唐(生智)葉(開鑫)之戰(1926.3—5)十章四節
四川驅袁(祖銘)之戰(1926.4—5)十一章四節、十三章五節
西安圍城之戰(1926.4—11)十五章七節
南口大戰(1926.5—8)五章三節
國民政府北伐戰爭(1926.7---1927.4)七章三節
汀泗橋之役(1926.8)三章五節、七章三節
賀胜橋之役(1926.8)三章五節、七章三節
北伐軍攻克武昌之役(1926.10)七章三節、十章四節
武漢國民政府北伐(1927.4—6)五章四節、十章五節
仙桃鎮之役(1927.5—6)十三章六節
南京國民政府北伐(1927.5—6)七章四節
龍潭之戰(1927.8)八章四節
龍(雲)胡(若愚)之戰(1927.6---1930.春)十二章五節
南昌起義之役(1927.8)九章六節
廣東湯坑之戰(1927.10)九章六節
晉奉之戰(1927.9---1928。1)六章二節
涇原之戰(1927.10)五章四節
蘭封戰役(1927.10)五章四節、十五章一節
琢州爭奪戰(1927.10—12)四章三節
寧漢戰爭(李唐之戰)(1927.10—11)八章四節、十章六節
川軍四部倒楊(森)之戰(1928。1—5)十三章六節
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1928.4—6)四章三節、五章四節、六章二節、七章五節
四川下川東之戰(1928.10)十三章六節
週(西成)李(燊)之戰(1928.10---1929.4)十一章五節
滇黔戰爭(1929.1—4)十二章五節
四川上川東之戰(1929。4)十三章六節
蔣桂戰爭(1929.3—6)七章五節
桂粵赤、白坭之戰(1929.5)八章五節、九章七節
餘作柏反蔣之役(1929.9—10)八章五節
蔣馮之役(1929.10—12)五章五節
第二次桂粵戰爭(桂張攻粵之戰)(1929.11---1930.2)八章五節、九章七節
蔣石(友三)之戰(1929.12)七章五節、十五章三節
蔣唐(生智)之戰(1929.12)七章五節、十章六節
第二次桂粵北流之戰(1930.2)九章七節
中原大戰(1930.4—10)五章五節、六章三節
亳州之戰(1930.4—7)十五章四節
桂粵衡陽之戰(1930.5—7)八章五節、九章七節、十章六節
第二次滇桂戰爭(1930.5—10)八章五節、十章五節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五次“圍剿”(1930.12---1934.10)七章六節
一.二八淞滬抗戰(1931.1—2)九章八節
四川北道之戰(1931.2—5)十三章六節
討石(友三)之戰(1931。7)十五章三節
青藏戰爭(1931.6---1933.4)十四章四節
韓(复榘)劉(珍年)之戰(1932.8—9)十五章二節、十五章五節
王(家烈)猶(國材)之戰(1932.11---1934.1)十一章六節
四川二劉(劉湘、劉文輝)大戰(1932.10---1933.9)十三章七節
四川省門大戰(1932.11)十三章七節
四川沱江大戰(1932.10—12)十三章七節
四川榮威之戰(1932.12)十三章七節
熱河抗戰(1933.2—3)四章四節、十五章四節
長城抗戰(1933.3)四章四節、五章六節
四川毗河之戰(1933.5—7)十三章七節
四川岷江大戰(安川大戰)(1933.8—9)十三章七節
蔣介石討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1933.7—9)五章六節
蔣介石討伐十九路軍之戰(1933.12---1934.1)九章八節
盛(世才)馬(仲英)之戰(1934.1)十四章五節
四馬拒孫(殿英)之戰(1934.1—3)十四章二節、十五章四節
河西戰役(1936.10---1937.4)十四章四節
百靈廟之戰(綏遠抗戰)(1936.11)六章四節
南苑抗戰(1937.7)五章六節
岓口保衛戰(1937.10)六章四節
太原保衛戰(1937.11)六章四節、七章七節
南京保衛戰(1937.11—12)七章七節
魯北抗戰(1937.11)十五章二節
台兒莊戰役(1938.3—4)七章七節
武漢會戰(1938.6—10)七章七節
上黨戰役(1945.8—10)六章四節、七章九節
察綏戰役(1945.10—12)七章九節
邯鄲戰役(1945.10)七章九節
津浦路戰役(1945.10—12)七章九節
蘇中戰役(1946.7—8)七章九節
定陶戰役(1946.8—9)七章九節
宿北戰役(1946.12)七章九節
萊蕪戰役(1947.1—2)七章九節
臨江戰役(1947.1—3)七章九節
延安戰役(1947.3)七章九節
孟良崮戰役(1947.5)七章九節
正太戰役(1947.4—5)七章九節
魯西南戰役(1947.7)七章九節
沙家店戰役(1947.8)七章九節
清風店戰役(1947.10)七章九節
石家莊戰役(1947.11)七章九節
膠東戰役(1947.9—12)七章九節
宜川戰役(瓦子街戰役)(1948。2—3)七章九節
洛陽戰役(1948.3—4)七章九節
臨汾戰役(1948.3—5)七章九節
晉中戰役(1948.6—7)六章四節、七章九節
襄樊戰役(1948.7)七章九節
濟南戰役(1948.9)七章九節
遼沈戰役(1948.11---1949.1)七章十節
淮海戰役(1948.11---1949.1)七章十節
平津戰役(1948.11---1949.1)七章十節
渡江戰役(1949.4)七章十節
京滬杭戰役(1949.4—5)七章十節
太原戰役(1949.4)六章四節、七章十一節
西北戰役(1949.5—9)七章十一節
蘭州戰役(1949.8)十四章五節
福州戰役(1949.7—10)七章十一節
衡寶戰役(1949.9—10)七章十一節
廣東戰役(1949.10)七章十一節、九章九節
廣西戰役(1949.12)七章十一節
西南戰役(1949.11---1950.3)七章十一節
昆明保衛戰(1949.12)十二章七節
海南戰役(1950.4)七章九節、九章九節
解放舟山群島戰役(1950.5)七章十一節



《民國軍政人物尋踪》 (陳賢慶     陳賢傑)
 
                                                                        
 
全書人物目錄(逝世先後為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正文第一部分:自1894年興中會成立至1949年底先後逝世的人物
正文第二部分:1949年後留居大陸及回歸大陸的人物
正文第三部分:1949年後撤退台灣或出走港澳、海外的人物
 
 
附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機構及長官
 
附錄、北洋政府將軍府之將軍名錄
 
附錄、民國時期所授上將名錄
 
附錄四 著名講武堂及軍校畢業之民國高級將領
 
附錄、抗日戰爭中犧牲之國民革命軍將領
 
附錄、各個時期國民革命軍序列
 
附錄、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國民黨參戰部隊序列
 
附錄、各批獲特赦國民黨及偽滿、偽蒙人員名單選錄
 
附錄、中國國民黨前身及前六屆常委會機構
 
附錄十 中國國民黨去台後第七至第十三屆代表大會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名單
 
附錄十一 、各民主黨派及主要負責人
 
 
附錄十二 國民政府所授中將名錄(不放書中)
 
附錄十、1948年底中共公佈的國民黨43名戰犯名單 (不放書中)
 
附錄十、國民黨軍被俘將領名錄 (不放書中)
 
附錄十五 、日本侵華史實、侵華日軍部隊序列、抗日戰爭重要戰役、抗日戰爭中國軍投敵部隊簡介、日本戰敗投降大事錄 (不放書中)
 
附錄十、蔣介石與台灣國民黨、蔣經國與國民黨、李登輝與國民黨、連戰與國民黨;宋楚瑜與親民黨(不放書中)
 
 


後記

這是一部寫於1992年的書稿。在1993年時,它曾躺在廣州某出版社的某個角落近半年。某天,我去問過某編輯,它的命運如何。那編輯說,出版可以,但要協議出書。所謂“協議出書”,就是要作者包銷很大一部分的書。作者預先要支付一筆錢是一個問題,拿到一兩千冊書如何去售出更是個問題,而我剛嘗試過那滋味(參看本站《民國軍政人物尋踪》一書)。想了一會,我還是把書稿帶回家,將他束之高閣。而那一“束”,就“束”了九年,期間從來沒有拿出來看過一眼。

到了今年,我已在網頁上胡亂地弄了一些東西,不知怎麼突然想起了它。然而,僅僅是想想而已,那三四十萬的字符,我怎麼有能力把它弄到網上去?某天,我和一位年輕的羅小姐談起電腦,談起網頁,談起那書稿。不料她很熱情很爽快地說:“我幫你打上去。”我知道,羅小姐打字是很快的,但是她顯然還不知道,那是一堆多麼枯燥乏味的文字,起碼對於年輕姑娘來說是如此。我想了幾天,還下不了決心讓她來受這個苦。但既然有人提起這件事,又使我不時產生自私的念頭,於是,終於在某一天,我把書稿從“高閣”(的確是放在櫃頂)上拿下來,拂去表面的灰塵,把它交到了羅小姐的手上。而羅小姐,或許在騎虎難下的情況下,犧牲了暑假中的許多寶貴的光陰,把它從紙上搬到了電腦上,這就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十五章共98節的《民國軍閥派系談》。在此,我首先要非常感謝羅小姐的無私的幫忙,我祝她永遠健康、美麗、幸運。

看著這麼一大堆的文字,我忽然覺得,九年前,我是哪來那麼多的精力,把如此紛紜複雜的歷史理出一個個頭緒來的!且不提什麼思想性、科學性、文藝性等,光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那麼多的人和事,又不可重複累贅,那的確有一定的難度,要我現在再寫,肯定不可能。我只能感嘆一聲:“後生可畏啊!”儘管那時我也過了不惑之年。眼前這一堆文字,會有什麼用?我想,既然寫出了上一個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發生的那麼多的事件,涉及到那麼多的歷史人物,因而,作為一部不很規範的“民國軍閥史”辭典來使用,也還是會有一點點價值的,這就是我要把它弄到網上去的原因。

記得羅小姐某天跟我談起:“怎麼過去那麼多戰爭的,都沒個完!”的確,如果不是過來人,或研究過近代史,尤其是軍閥史,是很難想像得出“軍閥混戰”的真正含義的。從這書稿中,我們的確可以體會到這個“混戰”,是多麼的可怕!從清末1911年算起,可以說,中國是無日不戰無地不戰,一直戰了近四十年!這期間,光是大大小小的各類軍閥間的混戰,就起碼戰了26年。中國的衰弱,難道不是可以從此找到原因嗎?今天,當我們為生活而奔波,為工作而煩惱,為失戀而流淚,為下崗而憂慮時,我們一般都沒有意識到,我們仍在幸福之中,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我們不知道何為戰火。從這一點來說,共產黨結束了中國數十年的戰亂,給我們帶來了半個世紀的和平,這是一個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如果有誰瀏覽了這書稿,能得出這麼一點體會,也算是它的一分價值吧。

為了紀念這部書稿全部搬上了網頁,我特地寫下了以上的幾段文字,作為後記。

2001。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