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國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指包括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內的,以基督耶穌為救主的宗教。狹義則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對教等。本詞條指的是廣義的基督教。基督教的傳統認為多馬(「印度使徒」)或巴多羅買是最早將基督福音帶到中國的人。而有確切歷史記載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貞觀九年,基督教初次來到中國。
唐朝 (景教)
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的確切記載是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敘利亞傳教士阿羅本到達長安。阿羅本帶來的基督教,是一個當時被認為異端的派別聶思脫里派,來華後被稱為景教。唐朝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篤信道教,下旨禁止佛教等其他宗教,至此基督教在中國第一次終止了傳播。
元朝 (也里可溫教)
聶思脫里派獲得恢復
元朝開始,由於大量色目人來到中國,使中國的景教信徒回升。馬可波羅和一些中世紀西方學者指出中國和蒙古有很多景教小團體存在,特別是蒙古克列惕(Kerait)、汪古惕(Ongut)兩部族信奉景教。當時他們在帖八里的主教曾一度與當時新興的天主教傳教士發生衝突。元朝的景教徒稱為「也里可溫」(arkagun),享受免兵役和免稅的特權。據馬可波羅報告,元代中國北京、山西大同、甘肅敦煌、肅州、甘州、涼州,寧夏、新疆喀什噶爾、葉爾姜、依犁,江蘇揚州、杭州、鎮江,浙江溫州、福建泉州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元代著名的景教僧人有掃馬和雅八阿羅訶。根據後來在泉州出土大量景教文物,可知福建泉州是當時中國南方景教的中心。
天主教傳入中國
1243年英諾森四世派西班牙方濟各會會長柏郎嘉賓(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到中國華北傳教,於1246年抵達蒙古帝國上都哈拉和林,晉見蒙古大汗貴由(窩闊臺之子),但是未能說服貴由皈依天主教,於次年返回[1]。
1243年同年,教宗還派方濟各教士羅蘭,多明我會士安息靈二位傳教士到華南傳教。但二人未成功到達[2]。
1252年法王路易九世派遣方濟各會修士呂柏克(魯不魯乞)出使蒙古,1254年1月3日呂柏克到達和林晉見蒙哥[3]。
教宗使者與馬可波羅
1265年義大利天主教徒尼古拉·波羅和馬飛奧·波羅兄弟抵達蒙古帝國汗八里(今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見,派遣他們回報羅馬教廷,請教廷派遣傳教士來元帝國。波羅兄弟於1269年回到家鄉,老教宗克萊門特四世於一年前去世。不久新教宗格里高利十世被選出,派遣兩名多明我會修士跟隨波羅兄弟前往元帝國。尼古拉·波羅還帶上了他的15歲的兒子馬可波羅。兩位教士半途而返。馬可波羅一家三人於1275年,帶著教宗給元帝國皇帝的信再次回到中國。此後馬可波羅在元帝國任職達17年。多年之後,他所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激起了整個西方對中國的遐想[4]。
1289年,羅馬教宗尼古拉四世派遣方濟各會神父義大利人孟高維諾(1247—1328)前往中國,途經印度,於1293年抵達元大都(今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歡迎,獲准在大都自由傳教。
1313年,羅馬教廷派遣方濟各會修士日辣多等七人前往中國,其中1人留在途中傳教,3人死於印度,到達中國只有3人。日辣多被任命為泉州教區第一任主教,其餘2人留大都傳教。至此天主教在中國建立了大都和泉州兩個主教區。
1333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任命方濟各會修士尼古拉為北京主教[5]。
1338年教宗本篤十二世接見蒙古使臣安德,隨後派遣馬黎諾里(Giovanni de' Marignolli)為使臣,率領修士團五十余人來華。至正二年(1342年)抵達北京,晉見元順帝[6]。1345年馬黎諾里返回當時的教廷阿維儂。
元末基督教被摧毀
1362年,泉州第五任主教雅各伯(威廉·甘勃尼),在元末動亂中被殺害。
1368年,明朝建立,摧毀了所有外族色彩的事物,包括天主教和聶思脫里派。基督教於元朝滅亡時,再次中斷。
明朝 (中國天主教)
沙勿略長眠上川島
嘉靖十三年(1552年) ,天主教耶穌會的方濟各·沙勿略神父到達中國廣東的上川島,但得不到進入大陸的許可,帶著遺憾死在了島上。
羅明堅登陸廣州城
萬曆六年(1578年),駐澳門的耶穌會遠東觀察員範禮安神父認識到在文化發達的中國傳教需要改變策略,於是他從印度調來了幾位年輕的傳教士,讓他們學習中國語言,並希望他們今後傳教時得到中國官員的支持。這裡面就有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巴范濟(Francois Pasio)和利瑪竇(Matteo Ricci)。
萬曆七年(1579年),羅明堅到廣州,後返回澳門。
萬曆十年(1582年),羅明堅和巴范濟被允許在廣東肇慶定居並傳教,第二年利瑪竇也抵達肇慶,使天主教在中國大陸得以立足。
萬曆十三年(1585年),範禮安任命葡萄牙籍教士孟三德任中國教區區長,潛入肇慶居留。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耶穌會義大利籍教士郭居靜來華。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耶穌會西班牙籍教士龐迪我來華。
利瑪竇永駐京城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龐迪我攜帶大量禮品去北京覲見明神宗,並獲得在京永駐的許可,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係,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耶穌會義大利籍教士熊三拔來華。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耶穌會義大利籍教士艾儒略到中國泉州傳教。
天啟二年(1622年)耶穌會德國籍教士湯若望到中國傳教。
天啟二年(1622年)耶穌會西班牙籍教士費樂德來華。
天啟四年(1624年)耶穌會葡萄牙教士伏若望來華。
崇禎二年(1629年)耶穌會葡萄牙教士瞿西滿來華。
湯若望與《崇禎曆書》
崇禎三年(1630年)湯若望第二次來到北京,奉召任職歷局,協助徐光啟編修《崇禎曆書》。
崇禎十年(1637年)耶穌會義大利教士賈宜陸來華。
崇禎十六年(1643年)耶穌會匈牙利教士衛匡國來華。
清朝
湯若望的歷獄
順治十六年(1659年),耶穌會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來華傳教。
康熙四年(1665年),楊光先上書《辟繆論》,誣告湯若望《時憲歷》十謬。顧命大臣鰲拜不滿漢人及外邦人參議朝政,於是支持楊光先,把湯若望收押獄中,並株連許多在華傳教士,史稱「歷獄」。
中國禮儀之爭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巴黎外方傳教會的顏璫主教在他所管轄的福建代牧區內,發佈了禁止中國教徒實行中國禮儀的禁令,引發天主教羅馬教廷與中國清王朝的對抗。最終導致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下諭,禁止傳習天主教。
康熙九年(1670年),方濟各會西班牙籍教士利安定來華。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法國耶穌會派白晉、洪若瀚來華。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耶穌會法國傳教士艾若瑟到中國澳門傳教,1699年至1701年到河南開封、山西太原接管教務。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為澄清中國禮儀之爭,派遣艾若瑟出使羅馬教廷,中國教徒樊守義隨行。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至乾隆十年(1745年),天主教嘉布遣會(Capuchin)修士定居拉薩,後被驅逐。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耶穌會士伊波利托·德西德里神父進入拉薩。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第一屆俄國東正教北京傳道團抵達北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羅馬教廷為中國禮儀之爭事,派嘉樂主教來華,重新禁令。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下諭,禁止傳習天主教。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中方正式允許俄國派東正教教士到中國傳教。
雍正乾隆年間,清政府對於天主教的態度一度鬆弛。
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於反天主教勢力與天主教摩擦不斷,清政府取締了天主教在華的一切活動,許多天主教堂被政府沒收,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才將教堂發還,因產權糾紛,引發許多教案。
基督教新教傳入中國
嘉慶十二年(1807年),第一位新教傳教士,新教英國倫敦會的馬禮遜來華傳教。七年之後,第一個中國新教徒蔡高受洗。
道光十年(1830年),美國公理會裨治文抵達廣州,他是新教第一位來華的美國傳教士。
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伯駕醫生抵達廣州,在廣州十三行內新豆欄街成立了廣州眼科醫局,免費為病人治病,同時傳教。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 麥都思、艾約瑟來上海創立墨海書館。
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傳教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允許美國人可以在五個條約港口購買地產來建教堂、醫院和墓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法簽訂《中法黃埔條約》, 准許法國人在五個口岸建堂,弛禁天主教。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米憐在上海重新組織翻譯《聖經》。1850年《新約》翻譯完畢,1853年,《舊約》翻譯完畢。這部新譯的《新約》被稱為「代表譯本」《聖經》。代表譯本被英國聖經會採納為海外標準本,成為當時中國最廣為流行的聖經譯本。
咸豐四年(1854年),英國傳教士戴德生受中華傳道會(福漢會)派遣,第一次來華,抵達上海。
馬神甫事件與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六年(1856年),巴黎外方傳教會法國教士馬賴在廣西被殺,成為法國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
深入內地
同治五年(1866年),戴德生以基督教新教內地會名義率領一批傳教士來華,抵達上海。
同治九年(1870年),發生涉及法國天主教的天津教案。
同治十年(1871年),加拿大長老會傳教士馬偕醫生抵達香港,輾轉經過廣州,汕頭等地之後到達台灣進行「醫療宣教」。
光緒五年(1879年)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 J. Sekoresehewsky)在上海成立聖約翰學院,1905年改名為聖約翰大學。這是中國最早的教會大學。
光緒九年(1883年),香港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為孫中山、陸皓東等人行洗禮。
光緒十三年(188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 1829-1890)發起成立廣學會。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面介紹西方科學文化的出版機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丁家立(Tenney Charles Daniel)出任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總教習。
曹州教案與膠州灣被強占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發生涉及德國天主教的曹州教案,成為德國佔領膠州灣的藉口。
義和團事件與庚子賠款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美北長老會傳教士丁韙良出任京師大學堂西文總教習。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天津和中國北方主要省份,發生大規模迫害屠殺天主教和新教的義和團運動,成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藉口。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國浸信會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建議將庚子晉省教案賠款白銀50萬兩就地興辦中西大學堂。經中英雙方議定,合辦山西大學堂。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武昌美國聖公會牧師胡蘭亭支持下,該會教會閱報室「日知會」司理、基督徒劉靜庵組織日知會,宣傳反清革命主張。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明恩溥(A.H.Smith)回美國宣傳「退款辦學」,並求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中國辦教育,和資助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
第一位殉道的中國新教徒是廣東博羅的Che Kam Kong ( Chea Kunkong),他1865年去香港,1866年成為基督徒。5年中帶領博羅一百余人信教。長輩不滿他拋棄傳統,警告他停止傳教,但被他拒絕。1871年被捕,被強迫放棄信仰。他說,"你能殺我的肉身,不能殺我的靈魂",隨後被推出城門殺害;屍體被扔進附近的河裡。
中華民國
直到民國成立以後,中華民國臨時憲法中保障了宗教自由,加上當時很多革命人士以及支持革命的人也是新教徒(例如: 孫中山 、宋教仁、廖德山,以至後期的蔣介石和張學良等),因而在民國以後新教的發展比清朝時好,直到1949年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基督徒人數近70萬人。
由於新教(反對教)教義強調只能拜上帝,不能拜其他偶像,因此與"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國傳統習俗產生了很大抵觸,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和發展,直到後來來中國傳教的剛恆毅(1876年-1958年)與雷鳴遠神父解釋中國人祭祖敬孔禮並不違背教會的信仰,中國人這麼地做是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達尊敬。教宗碧岳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刪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決了這一問題。然而,新教一直也不接受中國人拜祖先。(彭育申,2000)
非基督教運動
1919年巴黎和會對中國的不公,引發五四運動,之後也引發了一場從1922年到1927年間的「非基督教運動」。這場運動與義和團運動不同的是,主要參加者是激進知識青年。
早期中國三自教會
「非基督教運動」的反帝國主義行動,促進了中國人獨立教會「自治、自養、自傳」的實踐。倪柝聲創辦的地方教會,就誕生在這個時代。參見「中國自立教會」。
抗戰時期
因為戰爭,男性都參軍去,外國傳教士被抓進集中營去,為了延續教會事奉,中華聖公會決定在香港按立一位女性(李添嬡女士)成為牧師,然後派往澳門赴任,成為全世界第一位被按立的女性牧師。中華聖公會的決定引起當時全世界教會的反彈,因為過去女性從來沒有擔任過教會內任何重要職位。在普世聖公宗其他教省要求之下,該位女牧師被逼辭去牧師之職位;另一方面,中華聖公會努力斡旋,陳明當時中國形勢的險峻。最後,中華聖公會的決定終於得到普世聖公宗其他教省得認同。
書籍The Small Woman和電影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講述的是傳教士艾偉德的故事。
別了,司徒雷登!
「別了,司徒雷登!」是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於1949年寫的一篇文章的題目,評論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無奈離開共產黨新中國的事情。司徒雷登首先是美南長老會傳教士,其次是教育家,創辦了燕京大學,最後才使外交家。司徒雷登的經歷十分典型,代表了基督教在民國時代的經歷和結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自愛國運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開始進行基督教教會社會主義改造。外國教牧人員被迫離開大陸到香港、臺灣或回到母國。
1950年7月,中國基督教界吳耀宗等人聯名發表「三自宣言」,發起了三自愛國運動,號召教會"自治、自養、自傳",中國教會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的道路。
1951年,發動指任過去的基督教是帝國主義侵略工具的控訴運動,切斷國內教會與國外教會的一切聯繫。所謂的外國教會在中國的代理人逃到香港、臺灣和國外,或者被新中國政府驅逐出境。天主教美國瑪利諾會傳教士華理柱(James Edward Walsh ,1891-1981),在1958年10月18日在上海被判處20年徒刑,直到1970年7月10日,因中美關係將要有重大變化,才被提前釋放,成為最後一個離開中國的西方傳教士。
1954年7月,中國基督教第一屆全國會議召開,正式成立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提出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基督徒,「熱愛祖國,遵守國家法令,堅持自治、自養、自傳,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
1957年成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1958年各種不同信仰禮儀背景的教會實行「聯合禮拜」。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基督教受到嚴重的衝擊,一切宗教活動基本停止。文革結束後,政府「撥亂反正」使得中國教會得到復興和長足發展。
今日中國大陸基督教
今天,基督徒主要包括天主教徒,新教徒、還有為數極少東正教徒(見中國基督教新教和中國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都列在官方承認的五種宗教之中。
雖然中國大陸官方實行無神論宣傳教育,但是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制定《宗教事務條例》[1],規定宗教活動只能在政府登記的宗教場所進行,否則為非法。另外,有一些條款,例如"禁止在登記場所以外的場所傳教"、"外籍人士除非受邀請不准傳教"、"跨省宗教活動需經審批"等等,與憲法上"宗教自由"的條款有爭議。隨著中國的開放與發展,基督教在中國的狀況開始受到其它國家教徒的關注。
目前全國性的三自愛國教會(西方稱之為"政府教會"或"官辦教會")組織,天主教有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基督新教有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以及中國基督教協會。
與羅馬教廷的關係
梵蒂岡目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中國大陸的天主教三自教會實行自選自聖主教制度,拒絕接受羅馬教廷的領導。教宗任命的主教也無法正常在中國大陸開展宗教活動。中國現政府一直強烈反對梵蒂岡宣佈的部分聖人,理由是這些人曾在中國進行了「非法活動」(近代史上協助西方侵略中國以及1949年之後企圖顛覆大陸政權)。
地理
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在中國各省的分佈相當懸殊。
中國天主教徒最集中的省份是河北(占全國1/3)。許多國際知名的天主教地下教會的領袖(如已故的保定教區范學淹主教),都來自該省。河北保定附近的東閭村,是著名的聖母朝聖中心。其次是山西、陝西、內蒙古、四川、福建(長樂、福安)以及上海市。山西太原教區清徐縣的六合村有7000名教徒,可能是中國天主教徒最多的村莊。
基督教(基督新教)信徒最集中的5個省份是河南、浙江(特別是溫州市以及杭州市蕭山區、慈溪、溫嶺等)、福建(特別是福清)、安徽、江蘇(主要在宿遷、淮安)。其次是山東、雲南、黑龍江(特別是大慶)、遼寧、江西等省。其中以河南的信徒最多,全省有5%人口是新教徒(不包括家庭教會的信徒)。浙江溫州地區由於信徒眾多,已經呈現教堂林立的情形。雲南西北角貢山的基督徒的比重高達85%,是中國基督徒比重最高的縣。
雜誌今日基督教說中國每年平均有兩萬人加入基督教,是現在中國增長最快的宗教, 超過共產黨的人數(7000萬人)。
官方基督教組織
1979年以後,中國大陸基督教出現顯著復興。由於三自愛國運動、中國基督教協會 (新教) 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不承認羅馬教宗,因而被其他羅馬教會視為分裂出的基督教組織。中國官方基督教組織必須遵守政府對他們制定的規章制度,因此被一些家庭教會看作是偽教。
家庭教會
許多基督徒選擇在三自組織以外的聚會,稱為家庭教會或地下教會。在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中,因家庭教會多數拒絕向政府登記而被定為非法。家庭教會在全國各地的處境很不相同,差異很大,浙江(例如溫州)以及福建(例如廈門)的各大城市的家庭教會的力量很強盛,可能由於經濟的原因。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往往都知道他們的存在,但通常不會阻止他們眾會;而其他一些地方,尤其是部分農村,家庭教會仍然受到很嚴厲的打壓,家庭教會的信徒被拘捕的事件時有發生,有時甚至把探訪家庭教會的香港或外國信徒也拘捕了(因為國家《宗教事務條例》把外國人參加家庭教會聚會視為非法),所以部份香港和外國的華人教會對家庭教會都會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家庭教會因為沒有統一管理,長期處於地下,也不一定有正式的訓練有素的宣教士帶領信徒,一些成了異端,甚至邪教的溫床(例如:東方閃電)。另外,有些家庭教會也傾向自由主義、靈恩主義(參見靈恩派)等,派別比較多。
趨勢
2003年,由保羅·海特威 (Paul Hattaway)著寫的書《天上人 The Heavenly Man》成為2003年最佳基督教圖書,該書描寫中國基督徒雲兄弟(劉振營)從蒙召到全國傳福音的經歷以及家庭教會的擴張。
估算中國基督徒人數很難,因為許多人不願公開自己的信仰。由於家庭教會多數沒有登記,所以估計家庭教會的信徒人數相當困難。
外間對於中國基督新教信徒人口的估算落差很大。三自愛國運動和中國基督教協會 (簡稱「兩會」)在二○○二年的數字是約一千五百萬。而在海外機構之中,《愛德通訊》(Amity News)著名的一九九七年統計的數字則在一千萬到一千三百七十萬間。有不少坊間估計非常樂觀。有許多網上資料指中國信徒有五千萬以上,甚至有些數字超過一億。香港宣道會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少琪在基督教時代論壇指出,中國新教信徒數字只可能在二千萬左右,基於多種因素,外間的數字很可能嚴重高估[2]。
教派
官方聲稱中國教會沒有宗派之別,這指的是「三自教會」。 如果把家庭教會包含進去,現存的五種宗教的內部各自有一些不同的派別,如基督教內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真耶穌教會和地方教會(基督徒聚會處)在福建等一些地方並不參加政府提倡的聯合禮拜,而是舉行單獨聚會。
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中,傈僳族、苗族、俄羅斯族和朝鮮族信仰基督教的比重較大。
國際訪問和基督教
在北京等國際城市,已經在酒店里設立了專供外國人的聚會。
美國官方訪問中國時常去中國教堂,2005年11月,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訪問北京時,參加缸瓦市教堂(北京開放的5所官方承認的新教教堂之一) [3] [4]. 國務卿 賴斯參加棕枝主日。
中國東正教
在中國北方的哈爾濱,有人數很少的一群東正教徒。中國東正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被俘來到北京的俄國人。另外,在新疆北部的一些俄羅斯族人也是東正教徒。
基督教與中國現代教育
天主教和新教都在中國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機構,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一些中國著名大學起源於教會學校。比較著名的新教中學早期有煙臺中學,後期有培正中學、培道中學(在一二三事件之前)等,大學則有燕京大學、嶺南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湘雅醫學院、華中大學等。而天主教部分有震旦大學、輔仁大學和靜宜大學等。這些學校都為中國培養了大量吸收了西方教育的知識份子。
基督教與文化侵略問題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中國被炮火打開國門,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基督教的傳教活動亦被列入條約,傳教士以此為護身符進入內地傳教,基督教也隨之進入中國。大批西方傳教士以沿海通商口岸為基地迅速擴展基督教,建立教堂,同時也辦立學校、醫院、孤兒院等機構,基督教開始在中國獲得了很多信徒。但部分中國人因為對基督教的不理解與對侵略者的仇恨,認為基督教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殖民統治的工具,認為基督教傳福音是文化、宗教的侵略,引起他們的不滿,把這些對侵略者的仇恨轉化成對基督教、傳教士的暴力行為。終於在1900年發生了義和團運動,多名傳教士和基督徒遭到殺害。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新教傳教士在介紹中國方面的作用超過任何人。英國和美國宗派,如英國循道會,繼續派遣傳教士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驅逐傳教士。
參考文獻
1 閻宗臨《元代西歐宗教與政治之使節》《中西交通史》 74頁
2 同上,74頁
3 同上 83頁
4 佚名:《中國教會史》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