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5日星期六

試述馬禮遜於十九世紀來華傳教之經過及其對當時社會之影響。

唐代的景教,元時的也里可溫教,以及明末的天主教,都是新教以前來華的基督教。每一次之傳入,雖然有不少的信徒,但終究是無根的花,而相繼凋謝。明代中葉時,歐洲基督教曾發生革命運動,馬丁路德的改教運動,使新舊二派兵戎相見。革新派主張脫離羅馬教皇,簡化宗教儀式,逐漸成立新派基督教,又稱耶蘇教。當明末清初天主教耶蘇會士向中國傳教之際,歐洲之革新派亦己取得確定地位,且漸向外傳教。不過因滿洲在康雍乾三朝均採禁教及局部閉關政策,外交與通商關係不易建立,原先傳入的天主教尚且不易立足,新派自難傳入。甚至十九世紀初,英國新教的差會(ForeignMissions)之一的倫敦佈道會(LondonMIssionarySociety)派馬禮遜來華,才揭開基督教在中國大陸播教之首頁。

馬禮遜生於1782年,自少信奉基督教,很早便立志到中國傳教。1807年初,馬禮遜奉命前來中國,但當時因清廷海禁、教禁甚嚴,英國東印度公司為自身之商業利益,拒絕售來華的船票給他。於是馬氏只好改乖貨輪先往美國,再由美國接途來華。

1807年9月馬氏抵達廣州,由於不能以傳教士的身份露面,只能先秘密地住在一家美國商館。他一面學習漢語,一面瞭解中國的風俗習慣。

1809年,他被東印度公司聘為翻譯,此後擔任過特使阿美士德及駐華貿易監督律勞卑的秘書及翻譯,。在工暇之餘,即從事翻譯工作。

1814年,馬氏替印刷工人蔡高洗禮,使之成為中第一個基督徒。馬氏的佈道和撰著活動,引起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的注意,馬氏幾乎被迫辭去在東印度公司的職務。其時,馬氏已撰了<<使徒行傳>>、<<宣道冊子>>、<<真道問答>>等書,並寄回英國。因廣州官吏禁傳教印書,馬禮遜於是派助手米憐前往馬六甲,從事出版工作,並開創傳道新基地。此時蔡高兄弟及另一印刷工人梁發已到馬六甲依附米憐,與之從事翻譯工作,後更訓練梁發成為中國第一個華人教士。

1819年,馬氏完成翻譯全部新約聖經的任務。梁發在米憐死後回到中國,協助馬氏完成<<華英字典>>。1824年馬氏回到英國,由梁發暫代其在華工作。1826年,馬氏返回廣州,感到中國地大人多,傳教人手不足,乃去函英美教會各宗派,建議不分教派,由各會派員至中國不同地方傳教,即把中國劃分為若干教區,各教會致力於同一教區的傳教工作。

1834年,英國政府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派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到廣州,律勞卑宣佈英王任命馬禮遜為秘書兼翻譯。馬氏欲借此機會深入內地傳教,可惜宿於廣願未償,於廣州病逝。

馬禮遜一生從傳道工成凡廿七年之久,雖然教徒只有數人,且傳教範圍亦局限在澳門和廣州,未能深入內地,但他開創了基督教在華的傳教事業,對當代帶來了莫大的影響。

首先,他在華翻譯聖經。自抵華後,馬氏即根據倫敦佈道會的指示,著手翻譯聖經。自明末以來的二百多年中,天主教耶穌會士曾嘗試將聖經全部譯成漢文,然未見刊行或流傳。馬氏到達中國後,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在1813年譯完<<新約全書>>,並於廣州秘密排印了兩千部。同時,倫敦佈道會派米憐到澳門,與馬氏合作。不久,米憐由廣州轉赴馬來亞,定居於馬六甲,並和馬禮遜合譯<<舊約全書>>,於1819年完成。1823年,馬氏等將基督教<<聖經>>整個出版,定名為<<神天聖書>>。馬禮遜翻譯聖經,把基督教全部原始教義完整地介紹入華。此後,其他的教士也都作出自己的努力,如米憐助馬禮遜翻譯聖經,並編寫<<勸世良言>>等。丁韙良在華播教五十年,曾刊行<<勸世文>>、<<佈道小冊>>、<<聖書註釋>>等。倪維思撰有<<天路指南>>、<<馬可福音注釋>>等。教士的努力,,對基督教教義的傳播,起了極大的作用。

馬氏在華亦曾編纂字典,使後來的教士得益不少之外,亦加強了外人對中國的關係。馬氏來華後即著手編纂<<華英字典>>,共六大本,乃為中國第一部的英漢字典,用羅馬字音標,取代舊有的反切讀音法,對日後中國音韻學有一定影響。此外,又出版了<<英華文法入門>>,<<中文法程>>等書,使中國語文文法漸趨系統化。

馬氏創辦學校,成為教會在中國辦學的先驅。1818年馬氏在馬六甲創辦了英華書院,後來於1843年遷到香港,為教會辦學之始。他的本意是為教育信徒的子弟,使免受非教會教育的影響和為了培養傳教士。後來教會認為辦學校可以輔助傳教工作,於是教會創辦學校,便一日千里,影響到中國近代的教育方針。

此外,馬氏亦培養華籍傳教士,促進中國傳教事業的發展。1814年,他秘密吸納了印刷工人蔡高,在澳門受洗。不久,雕版工人梁發,先助馬禮遜刻印<<聖經>>,後往馬六甲,於1816年由米憐施洗。梁發在1819年返回廣東,由馬禮遜於1823年授其聖職,使之成為第一個中國籍的新教教士。梁發曾撰寫了一些傳教的小冊子,並由馬禮遜修改,其中<<勸世良言>>在廣州傳到洪秀全手中,成為後來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

最後,馬禮遜的努力開創了基督教在華的傳教事業,雖然在他在生之年,教務之開展仍然有限,但到鴉片戰爭後,基督教得到條約的保護,在中國大力開展傳教工作。許多教士利用社會慈善和福利事業而吸引信眾,對中國的醫療、教育、慈善等事業作出了很大的影響,由此可知,馬禮遜不但影響當代,亦影響近代中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