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第十章 湘系

一、譚婆竊政,湯帥屠湘

在前面兩章,我們介紹了桂系和粵系軍閥。桂、粵以北便是湖南,古有“三湘八澤”之稱。湖南地處南北要衝,歷來是南北軍閥爭奪的軍事重地。在中國近代史中,湖南是發生戰亂最多的省份之一。這一章,我們就來談談湘系軍閥。

說到湘軍,真的要從湖南湘鄉人曾國藩說起了。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清廷震恐。適曾國藩丁母憂在籍,奉旨前往長沙,幫同湖南巡撫辦理團練。遂招募農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號“湘勇”(通稱湘軍)。1854年初,湘軍練成水陸師1萬7千餘人,會集湘潭,誓師出戰。經過10年的征戰,1864年7月,湘軍終於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鎮壓。朝廷褒功,封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

曾國藩重視採用外國軍火,主張“師夷智以造炮製船”。1861年,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洋槍洋砲”,後又試制小火輪船。1863年,造成“黃鵠”號輪船,並派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1865年至1866年,與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等軍事工業。後為之積極籌措經費,派遣學童赴美留學,成為清末興辦洋務事業的首創者。

曾國藩的湘軍,比起清朝的“八旗兵”當然是先進了一大步,但是,與其後的“新軍”還有距離。所以,現代的湘軍,先從辛亥武昌起義談起。

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湖北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震動了全國,最先起來響應的,便是鄰近的湖南省。武昌起義以前,兩湖掌握了新軍的革命黨人已相約:若湖南首義,湖北立即響應;若湖北率先發動,湖南即日跟上。湖南的革命黨人首領是瀏陽人焦達峰和陳作新。陳作新1905年入湖南牟目學堂學習,加入同盟會。畢業後分配到新軍25混成協49標第2營第3排充任排長。1909年,第49創辦隨營特別班和測繪班,他兼各班教官,常在授課時宣傳革命思想,與群眾關係極好,隨時準備發動起義。可是,武昌炮響,湖南巡撫余誠格當天就得到消息。為防止新軍起義,余誠格收繳了新軍的子彈,並將其調離長沙,另調受革命影響較少的巡防營入防。湖南革命黨人3天后才得知武昌首義的消息,故未能及時發難,後經過多次組織發動,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等才於10月22日領導起義成功,光復長沙,成立湖南軍政府,焦達峰、陳作新出任正副都督。

但是,湖南革命黨人缺乏政治經驗,沒有採取強有力的鎮壓反革命的措施,反而組織了純然由舊官僚和立憲派參加的參議院,使之掌握了軍政府的實權。10月31日,參議院議長、立憲派首領譚延闓策動新軍中的反動軍人梅馨等舉行軍事政變,謀殺了焦達峰和陳作新,譚延闓自任湖南軍政府都督。

譚延闓是個什麼人?如何當上立憲派首領和參議院議長?這裡還須作個交待。

譚延闓,字組庵(後改左庵),號無畏,湖南茶陵人。1876年出生。其父譚詠麟曾任清朝總督、巡撫,是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譚延闓自幼從安化名儒黃鳳岐為師,熟習詩賦文章,且還善於騎射之術。1904年,譚延闓進京參加會試,得中會元,被委為翰林院編修。後回湖南長沙辦“新學堂”,1909年,積極參與“立憲”運動,不久便以他的才學、名望、門第而被推為湖南諮議局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的核心人物。辛亥革命湖南軍政府成立後,譚延闓又被推為參議院議長。但是,他並不甘心只當一個實權不大的議長,於是,他利用革命黨人的軟弱,策動軍事政變,使焦達峰、陳作新遭叛軍殺害,革命軍政府被顛覆,湖南處於一種無政府的混亂局面。然後,他唆使黨羽發起各種請願活動,造成唯有他出任都督收拾殘局不可的假象。這位後來曾經當過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闓,正是踏著革命黨人的鮮血走上民國的軍政舞台的。

譚延闓畢竟是個文人,當上都督以後,手下的將領並不把他放在眼裡,私下稱他“譚婆婆”。為了顯示一下自己“文武兼資”的本領,譚延闓故意搞了一次校場騎射的表演,他躍馬橫槍,十發十中,使眾將驚駭。當然,僅靠這些走馬騎射的小技是難以維持其統治地位的,譚延闓施展出各種本領。

首先,他知道革命黨人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狡兔三窟,他於1912年加入了國民黨,並擔任了湖南國民黨的支部長。國民黨首領、湖南善化人黃興回湘時,他為黃興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儼然與革命黨人站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也和袁世凱的御用工具“共和黨”、“進步黨”保持密切的聯繫,通過中央的要人、湖南鳳凰人熊希齡以結好袁世凱。此外,他與湖北黎元洪、廣西陸榮廷交結,以求自保。對於省內的一些下野軍人、政客,他也盡量收容,大都給以名義。正是依靠這種八面玲瓏的本事,譚延闓在湖南維持了兩年的統治。

1913年3月,國民黨首領、湖南桃源人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上海,孫中山決定發動“二次革命”討袁。7月,革命黨人李烈鈞、黃興、柏文蔚、胡漢民等相繼在江西、江蘇、安徽等地起兵討袁。在國民黨的壓力下,譚延闓也不得已宣布湖南獨立。袁世凱派大軍鎮壓南方的革命,當北洋軍大兵壓境時,譚延闓慌忙宣布取消獨立,通電下野。北洋軍進入湖南後,譚延闓跑到北京向袁世凱負荊請罪,因有黎元洪等求情,譚延闓免受責罰。

湖南取消獨立,譚延闓通電下野後,袁世凱任命海軍中將湯薌銘為湖南查辦使、湖南都督兼民政長。湯薌銘,字鑄新,湖北蘄水人,1885年出生。其兄湯化龍是湖北省立憲派首領,後曾任民主黨幹事長、眾議院議長、教育總長、內務總長等。湯薌銘1903年中舉人,1904年留學法、英學習海軍。1905年在歐洲加入同盟會,但因偷割孫中山皮包盜取志願書,被開除會籍。1909年回國後,出任鏡清艦機長、南琛艦副艦長。1911年武昌起義時,隨海軍統制薩鎮冰至鄂鎮壓起義。其兄湯化龍密函勸其歸順民軍,適逢薩鎮冰離職東下,湯薌銘在海容艦組織起義。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海軍部次長兼海軍北代司令。袁世凱上台後,湯薌銘即委身投靠,成為袁世凱的心腹,授海軍中將銜。二次革命爆發,湯薌銘受命率北洋軍入湘鎮壓討袁軍。譚延闓下野離湘,1913年10月,袁世凱任命其為湖南查辦使、湖南都督兼民政長,獨掌湖南的軍政大權。

湯薌銘入主湖南後,成為袁世凱在湖南的忠實代理人。他治湘三載,橫徵暴斂,瘋狂屠殺革命黨人和無辜群眾,據他自己呈報上中央的,所殺已達1萬1千餘人,因而,有“湯屠戶”之稱。他處處秉承袁世凱的旨意辦事,尤其在支持袁世凱稱帝方面,各省地方長官,唯他出力“最早最勇”。他所辦的報紙《大中報》,當時的人就這樣揭露:“日日排二號大字,鼓吹君憲不遺餘力。'一人有慶'、'萬壽無疆'、'皇氣鬱蔥'、'聖德汪洋'等各種奴婢口吻,連篇累牘,觸目皆是。而掐名勸進,製造民意,亦無所不用其極”。正因如此,所以時人又稱他為袁世凱的“屠戶乾兒”。由於他對袁世凱竭盡忠誠,所以也長期受到袁世凱的“特別超擢”和“異常信用”,1914年被授予將軍府靖武將軍,袁世凱稱帝時又受封一等侯。

但是,袁世凱恢復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以梁啟超為首的民主派進步黨人掌握了反袁運動的領導權。1915年12月初,梁啟超的學生、湖南邵陽人蔡鍔在昆明聯合各派反袁力量,發動了護國戰爭。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人聯名通電,宣布雲南獨立。其後,貴州、廣東、廣西、浙江等省也相繼獨立。袁世凱派兵鎮壓無效,帝國主義這時也表示不支持稱帝,袁世凱在內外壓力下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銷帝制,但仍想繼續當大總統,又遭到各言反對,護國運動仍在進行。

作為袁世凱的親信的湖南將軍湯薌銘(當時都督改稱將軍),其時正陷於窘境,鄰省黔、桂、粵已宣布獨立,湖南省內各縣亦獨立紛起,計有50餘縣之多,湯薌銘所能控制的僅有20餘縣。此外,在湘南靖縣還有以程潛為總司令的護國湘軍,與西面的護國黔軍和南面的護國桂軍互為聲援。湯薌銘的統治岌岌可危,自省以下各級官吏恐慌萬狀,紛紛潛逃。進入5月份,同屬袁世凱親信的陝西將軍陳樹藩、四川將軍陳宦也不得不宣布“獨立”。在此形勢下,湯薌銘自知大勢所趨,如再不宣布獨立,就會地位不保。於是,他通過躋身護國行列的長兄、進步黨人湯化龍,與革命黨人取得聯繫,得知革命黨同意在他宣布獨立後仍承認他的都督地位時,他才於5月29日宣布獨立。袁世凱得知親信陳樹藩、陳宦尤其湯薌銘宣布獨立的消息,重病之中更遭到沉重的精神打擊,6月6日便病死了。故時人有“催命二陳湯”之說。

袁世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的實權,以恢復舊約法和召集國會等為條件與南方所國軍務院達成和議。湯薌銘還想依仗黎元洪、段祺瑞繼續當湖南都督,但程潛統率的護國湘軍向長沙進逼,殺人如麻的“湯屠戶”驚恐萬狀,便於7月4日晚逃出長沙,結束了他在湖南的三年統治。湯薌銘其後投靠直系,直系兵敗亦下野。抗日戰爭中曾附敵。晚年研究佛學,直至1975年初90歲時才在北京病逝。

二、程潛護國,南北戰爭
 
將湯薌銘逼離湖南的,是湖南護國軍,其總司令是程潛。程潛,字頌云,湖南醴陵人,1882年出生。
1900年,程潛入長沙岳麓書院,1903年入湖南將弁學堂,1906年保送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同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程潛畢業回國,任陸軍第六鎮正參謀官。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程潛赴漢陽協助黃興作戰。湖南起義後,任都督府參謀部長、都督府軍務司司長。二次革命失敗後,程潛逃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1914年參加李根源、李烈鈞等組織的歐事研究會。1915年10月回到上海,護國戰爭爆發後,被護國軍總司令部任命為湖南招撫使。1916年4月,率部從貴州進入湖南,攻克靖縣,就任護國軍湖南總司令。7月,程潛率部進逼長沙,驅逐湯薌銘。

段祺瑞執政之後,即調整各省軍政長官,以穩定北洋派,瓦解西南護國陣營,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實現北洋政權下的“統一”。對於湖南這樣重要的省份,段祺瑞當然要加以控制。7月6日公佈的各省軍政長官的名單中,湖南督軍兼省長就是前四川將軍、湖北安陸人陳宦。而梁啟超則希望由已被發表任貴州省長的黔軍將領、貴州貴定人戴戟出任湖南省長,雖經奔走,但段祺瑞並不理會。不過,對袁世凱走狗陳宦的任命,立即遭到湖南軍民的強烈反對。7月6日,程潛率軍進入長沙後,與曾繼梧、趙恆惕等湘軍將領及各界代表協議,於7日舉劉人熙為湖南臨時都督。劉人熙,湖南瀏陽人,曾任廣西道台,與陸榮廷有交,程潛等想通過他取得桂系的援助。而陸榮廷也從廣西的安全考慮,表示支持湖南抵制陳宦督湘。這時,黃興剛從日本回國,程潛等認為黃興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7月14日,程潛等聯名致電黎元洪、段祺瑞,要求任命黃興為湘督,但黃興力辭不就,推薦譚延闓或蔡鍔出任此職。7月20日,蔡鍔表示願意回家鄉湖南任職。段祺瑞當然不希望由護國軍首領蔡鍔出任湘督,於是,他選中文人出身,且當時在湘軍中尚無很大實力的譚延闓。

由於上述的原因,譚延闓再度回湘主政,出任督軍兼省長。譚延闓吸取過去手下無兵的教訓,開始著手整編軍隊抓軍權,通過整編軍隊,他將趙恆惕等親信給以重任,而對湖南境內其他軍事力量如程潛的湖南護國軍宣布解散,程潛被迫離開湖南前往上海。通過黨同伐異,譚延闓在湖南省內基本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也開始由政客變成了軍閥。

當時,段祺瑞準備武力統一中國,一直打算大兵南下,解決西南地方軍閥,只因“府院之爭”,還無暇實施。譚延闓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時時結好總統黎元洪,望他在朝中為自己撐腰;另外,他聯絡廣西陸榮廷,結成湘桂攻守同盟。在省內,他多次提出“湘人治湘”的口號,以收取民心。

1917年7月,段祺瑞利用張勛復辟,趕走黎元洪,重新掌權。8月,段祺瑞決定武力討伐西南軍閥,因湖南必定是南北軍閥爭奪的主要戰場,所以段祺瑞急於將湖南控制。8月6日,段祺瑞以傅良佐為湖南督軍以代替傾向桂、粵的譚延闓。傅良佐雖是湖南乾城人,但他與段祺瑞有姻親關係,更是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剛”之一。這時,譚延闓僅剩下一省長名義,他一面向桂系陸榮廷求救,一面想組織力量與北洋軍決戰,但趙恆惕“丁擾”在籍不在軍中,其他將領反對用兵,而陸榮廷的桂軍一時也無法開到,所以譚延闓只得放棄抵抗,被迫離任。

1917年9月,孫中山南下廣東,聯合滇、桂軍閥,成立護法軍政府,並就任海陸軍大元帥。孫中山準備發動護法戰爭,討伐北洋軍閥;而段祺瑞也調動大軍,急欲消滅護法軍政府,於是,湖南便是南北爭奪的主要戰場。

9月13日,湘督傅良佐撤去譚延闓任命的零陵鎮守使劉建藩。9月18日,劉建藩和第1師第2旅旅長林修梅聯銜宣布湖南自主,與護法軍政府一致行動。不久,湖南第1區守備司令吳劍學、第2區守備司令周偉、鐵道守備司令林仲麟、第5師第3團團長宋鶴庚等相繼宣布自主響應。對此,孫中山專門致電劉建藩、林修梅等,表示祝賀,並派革命黨人、湖南臨醴人林祖涵(即林伯渠)為湖南勞軍使,前往湘南慰勞舉義部隊。湖南自主揭開了護法戰爭的序幕。

9月底,北京政府調北洋第8、第20師入湘,馮國璋、段祺瑞分別發布討伐令。10月3日,兩廣援湘軍事會議在南寧召開。會上決定:出兵援湘,推桂督譚浩明為兩廣護國軍司令,兩廣共出軍隊80營,組成5個軍,以陸裕光、林俊廷、韋榮昌、馬濟、林虎分任第1至第5軍司令。接著,譚浩明率軍入湘,與湘南的護法軍會同作戰。護法戰爭正式拉開戰幕。

桂系大舉援湘,段祺瑞也即下討伐令,傅良佐任命第8師師長王汝賢為湘南司令,第20師師長范國璋為副司令,兵分3路夾攻湘南:正面攻衡山,右翼攻寶慶,左翼攻攸縣。湘南護法軍集結在衡陽地區,計有40營兵1萬5千人。這時,程潛受孫中山的派遣,也從廣州抵達衡陽。10月6日,湖南護法軍各路將領在衡陽開會,決定組織“護法軍湘南總司令部”,公推程潛為總司令。於是,南北兩軍在湘南地區展開了廝殺,其大戰役計有衡山之戰、寶慶之戰和攸縣之戰。

就在南北雙方在湘南鏖戰之際,北軍王汝賢和范國璋於11月14日突然發出通電,主張停戰議和。原來王、范均是直系將領,皖系頭子段祺瑞一直要直系軍人打頭陣,為其“武力統一”服務。而直系首領馮國璋則主張“和平混一”,為保存實力,他授意王、范通電議和,並自行停戰,撤軍回長沙。湘督傅良佐遭此突變,不知所措,慌忙於14日晚攜帶印信乘坐軍艦逃離長沙。

王、范兩軍擅自停戰求和,猶如晴天霹靂,給段祺瑞當頭一棒,且“直系四督”亦通電響應,段祺瑞亦無可奈何,只得電令王汝賢以總司令代行督軍職務,維持長沙地方治安。但湖南護法軍趁北軍後撤,向北推進,連克湘潭、株州,直趨長沙。王、范被迫逃往岳陽。湘軍第1師師長趙恆惕搶先進入長沙。11月21日,程潛也趕到長沙。次日,湖南各界代表會議公舉陸榮廷為湘粵桂巡閱使,譚浩明為湖南督軍,程潛為省長。11月24日,程潛就任湖南省長,但譚浩明立即電令程潛“勿得擅自建立,致涉紛歧”。於是,程潛於12月8日解除省長職務。12月12日,譚浩明到達長沙。12月18日,譚浩明宣布“暫以湘粵桂總司令名義兼領湖南軍民兩政事宜”。這樣,譚浩明把湖南劃入了桂系的勢力范圍,充分暴露了桂系軍閥“援湘”的目的。再說湖南前省長譚延闓,這時也出來爭取復職並兼署督軍,無奈勢單力孤,最後只好出走上海。

湘粵桂護法聯軍佔領長沙以後,由於桂系想保住已得的地盤,所以按兵不動,並沒有向北推進,引起了湘軍和護法軍政府的不滿。桂系軍閥迫於無奈,只得同意調兵北上,進攻湘北軍事重鎮嶽州。1918年1月16日,譚浩明、程潛、趙恆惕分路進兵岳州。程潛對部隊慷慨激昂地指出:“奪得岳州,湖南必生;不得岳州,湖南必死。我勝敵人,國家必存;敵人勝我,國家必亡。生死存亡,在此一戰。凡我軍人,努力殺敵。”湘軍為解放故鄉,士氣大振。1月23日,護法聯軍開始五面攻擊岳州,經過數天的激戰,擊敗了北軍王金鏡等部,於1月27日攻占岳州。

聯軍攻克岳州後,西南各省人心振奮,紛紛要求乘勝進攻武漢,與湖北黎天才護法軍會師。但桂系軍閥從自己打算,又按兵不動,斷送了大好時機。

南軍奪取岳州,皖系主戰派紛紛攻擊馮國璋,迫使馮國璋再向西南下討伐令,進行第二次攻湘之戰。1月30日,馮國璋令曹琨、張懷芝進兵湘鄂,以張敬堯為援岳前敵總司令。2月中旬,各路北軍分別向湘鄂、湘贛邊界進軍,並以杜錫珪的海軍由水路策應進攻。護法聯軍方面,以湘軍趙恆惕部守岳陽,劉建藩部守平江,而桂軍馬濟、韋榮昌、陸裕光等部在岳陽至羊樓洞之間。桂系這種部署,其目的明顯在於勝則居功,敗則先退,並不打算與北軍力戰。

2月26日,北軍吳佩孚部抵達蒲圻,兵分兩路進攻岳陽,雙方展開連日激戰。由於桂軍沒有作積極的配合,反而先往南撤,至3月18日,北軍佔領岳陽。以張敬堯第7師為主的北軍,於3月11日分3路進攻長沙東北的重鎮平江,經過10天激戰,張敬堯於3月22日占領平江。張敬堯縱容部下“三日不封刀”,大肆燒搶淫掠,慘狀前所未有。平江失守,譚浩明於3月25日棄長沙南逃。26日晚,吳佩孚部也隨後趕到。3月27日,段祺瑞任命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兼省長,同時電令吳佩孚立即率部向湘南進軍。

4月下旬,譚浩明將大部分軍隊撤回廣東,湘軍也被迫往後撤。4月22日,吳佩孚不戰而佔領衡陽,不久,又攻下寶慶、安仁、攸縣、耒陽等。這時,吳佩孚沒有再往南推進,他是直系將領,南征的功勞最大,對段祺瑞把湘督兼省長一職授予皖系嫡系張敬堯十分不滿,意識到再戰下去,徒為皖系擴大地盤,所以有意停戰。陸榮廷也想保住兩廣的地盤,也希望和吳佩孚講和,於是,5月25日,雙方代表在耒陽談判。6月15日簽訂停戰協定。8月,吳佩孚通電主和,直系將領紛紛響應,段祺瑞被迫命令前線各軍暫取守勢,湖南戰事暫停息。

三、趙氏恆惕,保境自治
 
南北戰爭的結果,使湖南落入了北洋軍閥的手中。張敬堯的第7師駐紮長沙地區,吳佩孚的第3師駐紮在衡陽一帶。張敬堯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張敬堯,安徽霍立人。保定軍官學校第1期畢業。清末曾任清軍管帶、統帶。民國成立後,歷任北洋陸軍團長、旅長、南昌衛戍司令、第3混成旅旅長、第7師師長等。張敬堯出任督軍兼省長後,對湖南人民進行殘暴的鎮壓,他的第7師號稱有7萬之眾,軍紀極壞,姦淫搶掠無所不為,湖南人民恨之入骨,稱之為“披著軍衣的活強盜”。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湖南人民乘著這股民主愛國的浪潮,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由於張敬堯的統治極不得人心,所以湖南各界也參加了驅張運動。直系將領吳佩孚與張敬堯矛盾很深,對此坐視不理,何況當時他是以“愛國將軍”的面孔出現,並且正醞釀著一個非常的行動。

譚延闓這時也從上海回到湖南。他利用湖南人民的驅張情緒,以及吳佩孚與張敬堯的矛盾,周旋於直、桂軍閥及省內實力派之間。在桂系的支持下,他在永州重任督軍兼湘軍總司令,他積極拉攏各路湘軍,取得趙恆惕等將領的支持。

1919年後,由於直皖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吳佩孚決定率部北撤,奪取北京政權。為防止撤防時遭到皖軍的襲擊,他需要和西南軍閥取得進一步的聯合。8月下旬,吳佩孚起草了一份《救國同盟軍草約》,通過湘軍總司令譚延闓轉致西南各派軍閥首領。經過三個月密談,11月下旬,西南各派軍閥與吳佩孚在草約的修改稿上簽了字,雙方締結了軍事同盟。草約簽訂以後,吳佩孚更加了北撤的決心。1920年5月25日,吳佩孚率所部第3師及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3個混成旅一齊撤出湘南防地,其防地按協定由湘軍進駐。段祺瑞令張敬堯等於沿途堵截並消滅吳軍,但吳軍順利闖過多道險關,抵達武漢。

吳佩孚一走,湘軍在趙恆惕的指揮下,立即行動起來,步步緊跟,搶先接防。5月間佔領祁陽、耒陽。6月7日,進占衡山,並由湘潭、湘鄉直逼長沙。張敬堯部軍紀腐敗不堪,毫無抵抗能力,不戰自潰。6月11日晚,張敬堯從長沙逃往岳州。次日,趙恆惕率部進占省城。後乘勝追擊,於6月26日攻下岳州,張敬堯率第7師殘部退往湖北,由王占元接管改編。據說,張敬堯兵敗北上後,他的靠山段祺瑞很鄙視他,頗為冷淡。張郁鬱寡歡,乃赴南口投奔馮玉祥。馮玉祥疾令縛之,歷數其禍湘之罪,最後給他《新舊約》和《三民主義》兩部著作,對他說:“你熟讀兩部書,便放你走!”兩個月後,張居然能夠背誦一些章節,馮玉祥不得不佩服,只好放他走了。至此,湘軍完全控制了湖南全境。6月17日,譚延闓回到長沙,第三次主政湖南,出任督軍、省長和湘軍總司令的職務。

湘軍在驅張戰爭勝利後,實力大增,當時境內湘軍大致分為譚延闓、程潛、趙恆惕三派。譚延闓掛名湘軍總司令,其實並沒有自己的基本部隊。程潛掌握一部分軍隊,但他受到譚延闓的排擠,無法在湖南立足,後來他南下廣東任孫中山大元帥府陸軍部次長等,他的軍隊也是支持孫中山政權的。趙恆惕是驅張戰爭的主要功臣,他的部隊也在此役中得到發展,所以趙恆惕是三派中實力最強大的。

譚延闓回湘主政後,將其黨羽一個個都委以高官,這就與趙恆惕為代表的軍人發生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更加激化。最後,趙恆惕唆使中、下級軍人進行“兵諫”,逼譚延闓下台。1920年11月,譚延闓主政湖南僅五個月後,不得不自動下台。年底,他悄然離湘赴滬,以後投靠孫中山,走上了另一條發蹟的道路。

將譚延闓逼走的趙恆惕,是湖南衡山人,1880年出生。早年入湖北方言學堂,後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炮科。1904年與黃興等在東京組織革命同志會。1905年後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在廣西陸軍幹部學校任職。武昌起義後被黎元洪任為左翼軍司令。二次革命時因反袁被捕,叛刑10年,1915年獲得釋放。1916年6月後,歷任湖南護國軍第1軍第1梯團長、第2師師長、湖南水陸軍總司令等。1920年11月,趙恆惕逼譚延闓下台,廣東護法軍政府任命他為湖南總司令,任命林友宇為省長。林友宇,湖南武陵人,曾任湖南省警察廳長,只做了半年的省長,便被趙恆惕取代。1921年4月,趙恆惕兼任湖南省長。

為保住湖南的地盤,防止北洋軍閥的進犯,趙恆惕宣布成立湖南制憲籌備處,發表“聯省自治”的主張。這時,在鄰省湖北,直系軍閥、兩湖巡閱使王占元貪污成性,剋扣軍餉,激起兵變多起,尤以宜昌兵變和武昌兵變為烈。1921年5、6月,湖北人蔣作賓、孔庚等紛紛集中長沙,要求趙恆惕以武力援鄂自治。趙恆惕認為,這是擴張勢力的好時機,援鄂自治,無形中也為湖南建築起一道屏障。於是,6月20日,趙恆惕自任援鄂自治軍總司令,舉行援鄂誓師大會,以宋鶴庚為總指揮兼第1軍司令,魯滌平為第2軍司令,兵分三路:左路以唐榮陽為指揮,由澧縣攻湖北公安、石首;中路以夏斗寅為先鋒司令官,由岳州攻湖北蒲折、咸寧;右路以葉開鑫為指揮,由平江攻湖北崇陽、通城。7月22日,在長沙還成立了湖北自治政府,蔣作賓為臨時省總監,夏斗寅為湖北自治軍前敵司令。

7月30日,湘軍全線猛攻。31日占領湖北趙李橋。8月5日,攻克通城。王占元派兵抵抗,同時急電曹錕、吳佩孚援鄂。曹、吳決定援鄂不援王,派靳雲鵬第8混成旅、蕭耀南第25師進駐漢口。王占元見大勢已去,遂於8月6日辭職。8月9日,北京政府任命吳佩孚為兩湖巡閱使,蕭耀南為湖北督軍。8月12日,吳佩孚抵達武漢,將5萬餘兵力分3路反攻湘軍。8月17日,兩軍各下達總攻擊令。吳佩孚命令海軍在金口決堤以淹湘軍,直軍乘水勢攻占金口、簰州、嘉魚、新堤,8月22日經過激戰奪回汀泗橋,8月28日占領湘北重鎮嶽州,並水陸夾攻蒲圻湘軍。湘軍全線動搖。9月1日,經過英國駐漢口領事居間調停,吳佩孚、趙恆惕簽訂了岳州休戰條約共9條。至此,湘鄂戰爭結束。

趙恆惕援鄂不成,反引狼入室,丟失了湘北重鎮嶽州。在吳佩孚的虎視之下,趙恆惕也只得依附直系軍閥,保住自己的地盤。在省內,他還是號稱“自治”,1922年1月,還正式公佈了湖南省憲法,主要內容有:湖南為中華民國之自治省;議員民選;省長由議會選舉,有統率全省軍隊、管理全省軍政、任免法官和行政官員等大權。憲法也規定了人民的一些權利,但趙恆惕實行的是軍閥統治,省憲僅僅是一種形式,並未對湖南的政治發生實質性的影響,倒是他在當年9月當選為湖南省長,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了他在湖南的軍政地位。

再說譚延闓,雖是1912年國民黨剛成立就加入了國民黨,並任湖南支部支部長,但實際上他和國民黨並沒有多少聯繫,與孫中山更在政見上有分歧。1920年底他被趙恆惕逼迫下台後到了上海,與孫中山見了面,便決定利用孫中山的名望,來發展他的事業。1922年,他經孫中山介紹,在上海重新加入國民黨。1923年1月,孫中山回廣州聯合滇桂軍隊驅逐了叛將陳炯明,再度成立革命政府,任命譚延闓為內政部長。當時有人勸孫中山,說譚延闓為人圓滑,不可大用,孫中山不以為然。不久,陳炯明部反攻廣州,孫中山攜譚延闓赴石龍前線指揮作戰。譚延闓一時也不離孫中山的左右,躬冒矢石,十分鎮靜,這更加深了孫中山對他的信任。

但是,譚延闓身在廣東,心卻在湖南,他覺得自己在孫中山身邊,充其量只是一位高級幕僚,沒有自己的軍隊,就難以有真正的地位,相反,程潛早年即追隨孫中山,曾任護法軍政府陸軍部次長。陳炯明叛變時,又被孫中山委為討逆軍總司令。而此時,正擔任大元帥大本營軍政部部長、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後與黃埔軍校合併)校長,手中握有軍權。如此一對比,譚延闓更感到掌握軍隊的重要。也就在這時,湖南方面傳來消息,為譚延闓入湘討趙,重掌軍權提供了機會。

四、譚程與唐,三派確立
 
湘鄂戰爭後,趙恆惕北附直系軍閥,反對南方孫中山的廣州政府,引起了一些湘軍將領尤其是譚延闓系統的將領的不滿,他們準備反叛趙恆惕。譚延闓聞訊,決定抓這個機會,回湘討趙。

1923年6月,譚延闓指令其舊部、湘西鎮守使蔡巨猷等在湘西宣布獨立。7月,蔡巨猷等組成討趙軍,從湘西分三路討伐趙恆惕。7月16日,孫中山任譚延闓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入湘討趙。8月11日,趙恆惕組織護憲軍與討趙軍相對抗。當時,譚延闓的主力是湘西鎮守使蔡巨猷、寶慶鎮守使吳劍學、衡陽鎮守使謝國光以及張輝瓚、陳嘉佑等部。趙恆惕的主力則是賀耀祖第1旅、唐生智第2旅、葉開鑫第1混成旅。而湘軍第1師宋鶴庚、第2師魯滌平,原為譚延闓舊部,此時名中立,實則傾向譚延闓。8月25日,雙方開始在衡山一帶接戰,趙軍初有所勝。8月31日,魯滌平部團長朱耀華突然引譚軍自湘潭乘虛襲攻長沙,趙恆惕倉皇逃離長沙,遠走醴陵。賀耀祖、唐生智、葉開鑫等亦退至衡山以下至湘陽、湘江東岸一線。9月13日,趙恆惕在吳佩孚的援助下,又攻入長沙。中立軍魯滌平見狀,建議譚趙雙方議和,以圖抵制直軍入湘。之後,譚趙兩軍夾湘江兩岸相持40餘日。此時,吳佩孚又令馬濟等率大軍入湘,於岳州組織兩岸司令部,吳自任總司令,湖北督軍蕭耀南任副司令。10月中旬,趙恆惕在直軍後援下,大舉反攻。正在戰爭重起的時候,盤踞廣東東江的陳炯明叛軍又進犯廣州,形勢危急,孫中山急電譚延闓回師救粵。於是,譚延闓即將自己的舊將宋鶴庚、魯滌平、蔡巨猷、吳劍學、謝國光、陳嘉佑及1萬多湘軍帶入廣東,譚趙之戰,因而結束。

此役,譚延闓雖然沒有在湖南立住腳,但總算也帶出了一支軍隊。有了軍隊就有了政治資本,憑藉著這支湘軍,他被孫中山委為湘軍總司令兼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入粵湘軍在討伐陳炯明等叛軍以及拱衛廣州革命政府的確起了重要的作用。1925年7月1日,在孫中山逝世後,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駐粵各軍一律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譚延闓的湘軍編為第2軍,譚延闓任軍長,魯滌平任副軍長,岳森任參謀長,共產黨員、湖南長沙人李富春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2軍轄張輝瓚、譚道源、戴岳、陳嘉佑4個師。而程潛,則任第6軍軍長。1926年兩軍都參加了北伐戰爭。

再說趙恆惕依附直系軍閥,對湖南實行獨裁統治,遭到湖南各界人民的反對。1925年後,湖南的群眾運動,尤其是農民運動蓬勃發展,人民希望打倒土豪劣紳,消滅北洋軍閥,但遭到趙恆惕的阻撓和鎮壓。趙恆惕的省長任期到1926年雙十節時將屆滿,根據省憲法,省長由議會選舉,趙恆惕自知已失盡民心,難以再當選,但他又不想息影下台,於是修改了省憲法,規定省長可以連選連任,還想進一步把兵權、財權都抓到手中。趙恆惕的所為不僅激起湖南人民的憤慨,其部下唐生智等也加入反趙行列。

1926年3月2日,長沙各界舉行示威遊行,要求省政府出兵討伐吳佩孚,並公推共產黨員、湖南寧鄉人謝覺哉等4人向省政府請願。3月8日,唐生智令所部從宜章、郴州向衡山集結,並請趙恆惕到衡州檢閱,實際上是向趙示威。3月9日,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在長沙召開了各群眾團體參加的3萬人大會,並組成了湖南人民臨時委員會,組織全省人民起來驅趙。3月10日,唐生智兵分3路向北推進,迫進長沙。在民憤鼎沸和唐軍進逼的雙重攻擊之下,趙恆惕被迫任命唐生智為內務司長兼省務院長並代行省長職權。3月12日,趙恆惕離開了長沙,結束了他在湖南的5年統治。趙恆惕後來依附張作霖和蔣介石,1949年去台灣,1971年在台北病逝。

將趙恆惕驅逐下台,是湖南軍民的勝利,當然,唐生智的作用最大。唐生智,字孟瀟,湖南安東人,1889年出生。早年就讀湖南陸軍小學、湖南陸軍中學。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1期步科。1914年畢業後入湘軍,歷任第2師第2旅旅長、第4師師長兼湖南善後督辦等。趙恆惕被驅逐後,唐生智代理湖南省長職務。此時,廣州國民政府即派陳銘樞、白崇禧與唐生智聯繫,唐生智表示擁護三大政策,參加北伐。

然而,湘軍其他將領未必都肯追隨唐生智服從廣州國民政府的領導,第1師師長、湖南寧鄉人賀耀祖、第三師師長、湖南寧鄉人葉開鑫就不服唐生智的指揮,唐生智不得不採取非常的行動。1926年3月25日,就在唐生智正式宣布接任代理省長的當晚,唐生智舉行軍事會議,以促使湘政統一為由,扣留了第2師、第3師的主要將領,並下令解除第3師師長葉開鑫等人的職務。在這一形勢下,直系軍閥吳佩孚決定起兵驅唐。他直接任命葉開鑫為討賊聯軍湘軍總司令,賀耀祖為副司令(擬任湖南省長)以合作驅唐,把湖南完全納入其勢力范圍。於是,葉軍開赴汩羅與唐軍隔江對峙。4月27日,唐生智起兵討伐葉軍,唐葉之戰爆發。4月28日,葉軍鄒鵬振部攻占寶慶,並取道洪羅廟直趨衡州。同時,向常德、桃源移動,使唐軍陷於四面受敵的地位。5月1日,唐軍退出長沙。次日,葉軍進入長沙。

面對這種形勢,廣州國民政府決定提前北伐,派出第4軍葉挺獨立團及第7軍鐘祖培第1旅進入湖南增援,揭開了北代戰爭的序幕。6月2日,廣州國民政府把唐生智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唐生智任第8軍軍長兼北伐前敵總指揮、湖南省長。7月上旬,北伐軍到達湘境,唐軍分兵3路反攻湘鄉、寧鄉、湘潭,沿途農民配合作戰,北洋軍不戰而退,葉軍也無心戀戰。7月9日,唐軍佔領湘潭,次日占領長沙。隨後,唐軍追至岳陽,迫使賀耀祖部接受改編。葉開鑫部敗退至汩羅江北岸據守待援。7月14日,唐生智宣布廢除省憲法,解散省議會,湖南假自治的局面告終。唐葉之戰為北伐軍大舉北伐,進占兩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趙恆惕被逐,唐生智崛起,使湘系又形成了譚延闓、程潛、唐生智三大派,譚、程、唐三部分別被廣州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8軍,出師北伐。而譚、程、唐三人更在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中擔了重要的角色。

譚延闓追隨孫中山之後,歷任大元帥大本營內政部長、建設部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建國粵軍北伐代總司令、國民政府常委兼軍事委員會委員、國民革命軍第2軍軍長。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發生,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被迫出國,譚延闓任代理國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等。北伐戰爭時,第2軍由副軍長魯滌平代行軍長職務參加北伐,譚延闓留守廣州。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往武漢,譚延闓仍任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程潛,1926年7月率第6軍參加北伐戰爭。第6軍參謀長為清末湖南自主軍首領唐才常之子唐蟒,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為林伯渠,轄第17、18、19三個師。第6軍為北伐總預備隊,隨第4軍後向北進發,很快攻至湘、鄂,然後進入贛境,11月占領南昌。1927年1月,程潛任江右軍總指揮,統率第2、第6兩軍以及賀耀祖獨立第2師沿長江南岸東進,擊敗直魯聯軍及湘軍葉開鑫等部,於3月23日攻占南京。

唐生智,1926年8月任北伐軍中路軍前敵總指揮,統率第4、第7、第8軍和葉挺獨立團等部直趨湖北,很快攻克平江、岳陽等地,進入湖北,經過汀泗橋、賀胜橋兩戰役,直抵武漢。唐生智與李宗仁、陳可鈺等策定攻城計劃,於9月7日先攻克漢陽和漢口,然後包圍武昌城。10月10日,唐生智命所部發起總攻,一舉攻下武昌。唐生智乘勢將第8軍擴編為第8、第35、第36、第2、第17軍,分別以李品仙、何健、劉興、葉琪、周斕為軍長,成立第4集團軍司令部並自任總司令,控制了兩湖的軍事大權。1927年初,國民政府遷至武漢。北伐軍繼續分三路進軍,唐生智任西路軍總指揮,率部進入河南。

然而,正當北伐順利進行的時候,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極右派發動了反革命政變,使北伐遭到嚴重的挫折,同時,也使湘系三派捲入了國民黨新軍閥的混戰之中。

五、唐李一戰,湘系分化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早在政變前,蔣介石的反革命陰謀已經顯露,3月10日,國民黨在漢口召開了二屆二中全會,通過堅持國共合作和將政治、軍事、外交、財政等大權集中於黨,限制蔣介石權力的決議。3月23日,程潛率部攻下南京,同時,也收到武漢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派人送來的寫在一塊綢料上的密令,要他逮捕蔣介石。程潛覺得事關重大,且力不勝任,不便貿然行事。3月25日,蔣介石乘兵艦抵達南京下關,程潛等登艦歡迎,蔣介石卻不登陸,而直趨上海。3月27日,程潛赴滬參加蔣介石召集的會議,察覺蔣介石將會叛變,便找藉口急赴漢口報告。不料程潛離開後,負責南京衛戍的賀耀祖被蔣介石收買,蔣介石由上海到了南京。

由於第2軍、第6軍是譚延闓、程潛的部隊,擁護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限令兩軍於4月6日前全部渡江北上作戰。2、6兩軍急電漢口請示程潛,程潛復電不許渡江,待他回南京處理。不料,程潛的複電被蔣介石扣留,待程潛回到南京,兩軍已被調往江北,而程潛已察知蔣介石即將叛變,情勢危急,倉促易服攜親信隨從4、5人乘小火輪逃離南京。幾天之後,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程潛逃離南京後,蔣介石藉口揚州失陷,須保衛南京為名,又將程潛的第6軍調回南岸,包圍監視起來。到4月28日,又藉口驅逐共產黨,解除了第6軍的武裝,然後遣散改編。但不久,程潛在漢口重組第6軍,在林伯渠等協助下,整頓訓練,該軍很快又成為一支勁旅。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出現了寧漢分裂局面。4月17日,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職,任命唐生智為總指揮,繼續北伐。唐生智指揮其第4集團軍進攻河南的奉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唐生智部於6月1日與第2集團軍馮玉祥部會師鄭州,6月4日占領開封。在唐生智率部北伐的同時,被蔣介石收買的夏斗寅師和楊森部乘虛進攻武漢,葉挺率第24師奮力反擊,將夏斗寅部擊潰。唐生智也急調第8軍在仙桃鎮將楊森部圍殲。而在湖南,第35軍軍長何健亦指使駐長沙的第33團團長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5月21日),解散了湖南省工會、農會等一切革命團體,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事變發生後,武漢國民政府汪精衛、譚延闓、孫科三位主席派周斕去湖南代理省主席,處理善後事宜。這個時候,武漢國民政府仍未公開反共。但是,到了6月10日,汪精衛、譚延闓、唐生智、孫科、徐謙等人在鄭州同馮玉祥舉行秘密會議。會議決定公開反共。會後,唐生智率部返回武漢。6月26日,唐生智到達長沙,以許克祥擅自行動,要嚴懲之。許克祥聞訊,率部南逃,投靠了蔣介石。

7月15日,汪精衛與譚延闓、唐生智聯合,公開反共,在武漢地區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武漢國民政府雖然公開反共,但寧、漢之間矛盾仍然尖銳。8月初,武漢國民政府下令東征討蔣,程潛受命任東征軍江右軍總指揮率部東進,當推進到蕪湖、宣城一帶時,8月12日,蔣介石在桂系的逼迫下被迫宣布下野。於是,8月20日,寧漢雙方在廬山談判,於是寧漢合流。9月16日,寧漢滬三方在南京組成“中央特別委員會”,譚延闓任成立大會主席,程潛、唐生智都被推為特別委員。

但是,汪精衛、唐生智等因未能取得特委會的實權,心懷不滿,乃於9月21日返回武漢,成立中央政治委員會武漢分會,與南京特委會對抗。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聯合譚延闓、程潛共謀討唐。10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令討伐唐生智,由湘桂聯軍組成西征軍,李宗仁、程潛、朱培德分別為3、4、5路軍總指揮。此外,樊鍾秀、方振武、魯滌平、方鼎英、李福林、范石生等部也從四方合攻湘鄂。11月11日,唐生智只得準備下野,他召集李品仙、何健、劉興等將領開會,佈置撤軍湖南事宜,並將暗中聯繫程潛的第8軍副軍長兼第1師師長張國威處決。當晚,唐生智乘日本軍艦前往日本。11月14日,西征軍佔領武漢,組織湘鄂臨時政委會,由程潛任主席,主持湖北政務。

1928年1月,程潛、白崇禧兵分三路,進攻湖南。1月17日,擊潰劉興第36軍,進占岳陽。1月21日,西征軍強渡汩羅江,擊潰南岸守軍,直逼長沙。此時,第44軍軍長葉開鑫受蔣、唐指使,中途倒戈,會同李品仙部襲擊程潛第6軍,第6軍損失慘重。程潛急調部隊包圍葉部,激戰兩天,將葉部解決。之後,西征軍繼續進攻唐軍,1月25日進占長沙。2月,連克衡陽、寶慶、津市、澧縣等,何健、葉琪、李品仙、劉興等相繼通電,接受程潛、白崇禧改編。至此,西征軍入湘作戰即告結束。

這場戰役,表面上是湘桂聯軍合攻唐生智,但實際上是桂系李宗仁為了打通與廣西的聯繫,奪取唐生智控制的武漢和兩湖而發動的一場戰役,譚延闓、程潛的湘軍不過是桂系利用的反唐勢力而已,所以,史稱“李唐之戰”是準確的。當唐生智的第4集團軍被瓦解,兩湖地區奪到手之後,桂系又聯合蔣介石向程潛開刀。1928年3月,國民黨設立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以李宗仁為主席,程潛隻掛一委員的虛名。李宗仁還多次開會密議,要將程潛扣留撤職。5月是旬,李宗仁在漢口召集會議,程潛不顧左右反對由長沙前往參加。5月21日,李宗仁以所謂“專橫跋扈,把持湘政”的罪名為藉口,拘禁程潛,宣布免除程潛本兼各職。與此同時,程潛的第6軍迅速被分化,剩下的兩師7個團由第18師師長張軫率領撤往江西。蔣介石密令朱培德、金漢鼎、王均等部進行圍殲。結果第6軍僅剩1個營突圍至福建,為盧興邦收編。至此,程潛10餘年艱辛組創的第6軍徹底被消滅。此後,程潛雖然在中國政治、軍事舞台上再度被起用,但已沒有一支自己的嫡係部隊了。

至於譚延闓,由於他不似程潛、唐生智那樣直接統領重兵,再加上他為人圓滑善變,所以在唐、程倒台後他仍穩坐釣魚船。1927年12月,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上台。早在1921年,譚延闓在上海投靠孫中山,就通過孫中山認識了宋氏家庭,並保持友好關係。譚的次女譚祥還認宋美齡為義母,譚延闓與宋美齡則兄妹相稱。因此,蔣、宋聯姻,使蔣、譚關係也無形中密切起來。在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上,譚延闓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並擔任了國民政府主席。1928年7月,國民黨“二次北伐”成功,蔣介石統一了全國(其後東北易幟),譚延闓感到自己再佔著國民政府主席的高位勢必遭到蔣介石的猜疑,對己不利,所以自請辭職。同年10月,蔣介石委任譚延闓為行政院長。行政院長同樣是個極重要的職位,但蔣介石知道譚延闓此時只會唯唯諾諾,感到十分放心。而譚延闓的確也是一切唯蔣介石之命是從,恭順地充當蔣介石的“護印官”和傳聲筒。他抱定“三不”主義,一不負責,二不建言,三不得罪人。每次行政院開會,他都閉目養神,對討論的問題從來不置可否。在行政院“混”了兩年之後,1930年9月22日,譚延闓因患腦溢血在南京逝世,時年55歲。

蔣介石對譚延闓的死很難過,因為像譚延闓這樣聽話的行政院長確實難以尋找。譚延闓的葬禮辦得極為隆重,陵墓也僅次於中山陵。譚延闓的次女譚祥由宋美齡作主,不久嫁給了蔣介石的親信將領陳誠。不過,國人對譚延闓的評價則不高,認為他有五代馮道之滑,有明代嚴嵩之姦,送他一句話:“寫一筆嚴嵩字,做一世馮道官”。

六、唐蔣戰罷,何健掌權
 
湘系軍閥三巨頭之一的譚延闓於1930年9月22日去世了,而程潛、唐生智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此外,其後又冒起了何健,所以,湘系軍閥的歷史還須往下寫。

先說程潛。1928年5月21日,程潛被李宗仁拘禁免職。8月,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正式決議停止程潛的職權。直至他的第6軍被消滅之後,國民黨中央才於11月28日解除了對他的監視。此後,程潛寓居上海,過著憂憤的生活。直至1931年12月蔣介石第二次下野,程潛才能重登政界,選為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12月,程潛出任參謀總長,授二級陸軍上將銜,重新成為軍界要人,並在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

再說唐生智。1927年11月11日,唐生智在李唐之戰中下野赴日。1928年冬,唐生智回到上海寓居。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利用唐生智與桂系的矛盾,請唐生智到唐山接收白崇禧所指揮的由唐軍改編的部隊。唐生智到了天津,白崇禧即乘船逃走。唐生智將舊部李品仙、劉興等部接收,蔣介石任他為第5路軍總指揮。桂系失敗後,蔣介石又於6月1日任命唐生智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到南京任職,實質是對他存有戒心,剝奪了他的軍權。10月,蔣馮戰爭爆發,蔣介石又派他率舊部與馮軍作戰,11月,將馮玉祥擊敗。唐生智深知蔣介石對自己存有戒心,又要加以利用,十分不滿。11月底,唐生智與馮玉祥達成諒解,並與閻錫山、石友三、楊虎城、劉文輝、夏斗寅、何健等策劃聯合反蔣,由閻錫山領銜通電。但石友三先在浦口起事,砲擊南京。唐生智害怕被人搶了頭功,於12月1日也迫不及待由自己領銜在鄭州通電反蔣,於是,蔣唐戰爭爆發。蔣介石一面派劉峙等主力部隊討唐,一面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離間閻、唐、石的聯合。不久,閻錫山、石友三均背棄前約,投靠蔣介石,出兵討唐。劉文輝、夏斗寅、何健則按兵不動。12月30日,蔣軍在平漢線發動總攻。1930年1月,閻錫山更親赴鄭州督部南下夾擊唐軍。楊虎城也被蔣介石收買,率部由南陽突然襲擊唐生智的總司令部,佔領了駐馬店,把唐軍攔腰中斷。1月9日,唐生智再次被迫通電下野,化裝逃往天津,然後流亡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唐軍殘部被蔣介石、閻錫山改編。1931年,唐生智回國參加了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成立的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寧粵合作後,唐生智到南京。1932年初,他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軍事參議院院長,以後又兼軍事委員會第1廳主任、訓練總監部總監、軍事委員會執行部主任等。1935年4月,授一級陸軍上將銜。

程、唐二人,幾經曲折,雖然嫡係部隊已喪失,也還身負要職,不過已離開湖南。至於湖南本土,又誰來統治?

這裡要說到何健。何健,字云樵,湖南醴陵人,1887年出生。早年入湖南崇古學堂和湖南公立政法學堂、湖南將校養成所。後相繼在南京入伍生隊、湖北陸軍第三中學、保定軍官學校學習。1916年畢業後,在湘軍任少尉排長。1918年3月北洋軍入湘,何健回家鄉組織游擊隊。1919年接受收編,任營長。後所部擴大為騎兵團,任團長。1923年11月升任唐生智第4師第9旅旅長。唐生智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何健升任第2師師長,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春,第2師擴編為第35軍,何健升任軍長。同年11月,唐生智兵敗下野,何健率部回湖南。1928年春,程潛率西征軍入湘,何健利用與程潛的同鄉關係,與桂係將領葉琪、夏威的同事、姻誼關係,取得程潛和桂系的諒解和保護,他的第35軍沒有被編遣,他也保住軍長的寶座,還兼任清鄉會辦。第35軍留駐湖南,直接歸程潛指揮,而李品仙、劉興兩軍則被調往參加“二次北伐”。

1928年5月,程潛被桂系扣押撤職,何健即急電李宗仁、白崇禧,表示絕對服從桂係指揮。程潛被扣押後,譚延闓的嫡係將領、第2軍軍長兼第18師師長魯滌平被委任為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繼續當清鄉會辦,掌握地方武裝。魯滌平,字泳安,湖南寧鄉人,1887年出生。湖南兵目學堂畢業,在湘軍中歷任連長、營長、旅長、師長、軍長、國民革命軍第2軍副軍長兼代軍長,是譚延闓的嫡係將領,無疑與何健合不來。不久,魯滌平即將清鄉督辦公署撤銷,將何健打發到江西“圍剿”紅軍。

何健當然不甘心受排擠,他積極靠攏桂系,與桂係將領密切來往,取得他們的好感和信任。當時桂係與蔣介石矛盾十分尖銳,蔣桂戰爭一觸即發,桂系認為湖南是戰略要地,也希望由何健取代親蔣的魯滌平。於是,1929年2月19日,桂系把持的武漢政治分會決議,撤免了魯滌平的湖南省主席兼第18師師長職務,任命何健為湖南省主席,並調李明瑞、楊騰輝兩旅開赴長沙,逼魯滌平去職。魯滌平倉皇退出湖南,桂系勢力控制了湖南。這事,史稱“湘案”。又稱“魯案”、“湘變”,是蔣桂戰爭的導火線。2月27日,南京政府任命何健為湖南省代理省主席。

何健上台後,並沒有完全倒向桂系一方,3月初,他派人到南京見蔣介石和譚延闓,希望蔣、譚諒解並表示擁護中央。蔣介石任命何健為討逆軍第4路軍總指揮,並撥發給養70萬元,參與討伐桂系。但是,何健並沒有通電任職,直到蔣介石討伐桂軍戰爭節節勝利,桂系失敗已定,他才於4月初發電任職。4月11日,何健赴漢口面見蔣介石。同日,南京政府任命何健為湖南省政府主席。

此後,何健完全倒向蔣介石一方,4月底,何健奉蔣介石之命,出兵入桂討伐桂軍,直到桂軍被打敗,何健才於7月中旬率部退回湖南。9月底,何健又參加圍堵反蔣入湘回桂的張發奎部,雙方在石門、武岡、寶慶等地激戰,傷亡慘重。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後,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為配合馮玉祥、閻錫山作戰,決定放棄廣西,北上中原與馮、閻會師。桂張軍入湘作戰,何健部節節敗退。5月28日,衡州、寶慶被桂張軍攻下。6月2日,湘軍又大敗於醴陵、淥江。6月4日,何健率領文武官員放棄長沙逃往岳陽。當晚,桂張軍佔領長沙。6月8日,桂張軍攻克平江。這時,何健奉蔣介石命令集中於湘西,桂張軍又佔領岳陽。正當桂張軍準備乘勝直下武漢時,蔣介石命令粵軍蔣光鼐、蔡廷鍇、李揚敬3個師於6月9日進逼衡山、醴陵,桂張軍被攔腰截斷,李宗仁、白崇禧急忙回師進攻粵軍。6月11日,何健也自常德督軍3路,反攻長沙。6月18日,何健率省文武官員回到長沙。7月2日,湘軍與桂張軍激戰熊黑嶺,湘軍大獲全勝,繳槍5千支,俘虜約7千人。7月4日,何健攻占永州,桂張軍全部退回廣西。

何健隊了投靠蔣介石,為蔣介石消滅地方勢力而效勞之外,還堅持執行蔣介石的指令,在湖南進行“清鄉鏟共”,並多次率部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早在1927年,何健便指使其部下、第33團團許克祥、教導團團長王東原、第35軍留守處主任陶柳等於5月21日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武裝襲擊了國民黨湖南省黨部、長沙市黨部、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省黨校、省農講所等革命組織和機關,搶奪了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的槍支,劫掠了武漢國民政府採辦的軍米和購米巨款,釋放了在押的土豪劣紳,到處捕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工農群眾。這是何健反共反革命面目的初次暴露。1928年4月,何健任湖南省清鄉督辦署會辦後,繼續進行“清鄉鏟共”,他將全少劃為11個“清剿區”,每區派1個師的兵力“清剿”,後又將11區製改為5區製,各區各縣建立地方武裝清鄉隊。在清鄉中,何健本著“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反動方針,採取“血洗火燒”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何健的反動統治和殘酷屠殺之下,湖南全省處於白色恐怖之中。

1929年元旦後,何健出任湘贛兩省“剿共”代總指揮,糾集了18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根據地進行“會剿”,曾佔領井岡山,受到蔣介石的嘉獎。1930年7、8月,何健與紅軍為爭奪長沙展開了兩個月的激戰。同年10月,何健參加了對中央蘇區的第1次“圍剿”。此外,何健還逮捕了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11月14日在長沙瀏陽門外處決。1931年,他又參加了第2次“圍剿”。1933年5月,何健出任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匪”聯軍西路軍總司令,參與對中央蘇區的第5次“圍剿”。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何健任“追剿”紅軍總司令,率五路“追剿軍”,企圖堵截和消滅紅軍於湖南。但中央紅軍突破了4道封鎖線,進入貴州。1935年初,蔣介石委任何健為湘鄂川黔邊區“剿總”軍第1路軍總司令,進攻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圍剿”紅軍第2、6軍團。後紅軍第2、6軍團開始長征,何健命李覺縱隊隨後追擊至貴州普定。

七、程唐聯手,長沙起義
 
抗日戰爭爆發後,湘係將領和湘軍也參加了這場偉大的民族戰爭。不過,程潛、唐生智、何健等的各自遭遇又有所不同。

還是先說何健。還在1936年,粵桂軍閥發動了反蔣的“兩廣事變”,何健為自身打算,曾與粵桂軍閥暗中聯繫。但蔣介石大兵壓境時,他又急忙倒向蔣介石一邊,他的兩面派手法,結果是把雙方都得罪,尤其是蔣介石,對他失去信任。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準備委任何健為東戰場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任),實際是要把湘軍推上第一線。何健明白蔣介石的用心,於是,提出一個人事安排和兵部署等計劃,故意把蔣介石的嫡係部隊配備到第一線正面,而把自己第四路軍的主力作為第二線的預備兵團。蔣介石見此計劃後,很氣憤地拋在一邊。1937年11月,蔣介石把何健調任內政部長,從此結束了何健統治湖南九年的歷史。1939年春,蔣介石又撤消了何健的內政部長職務,調任撫卹委員會主任委員。從此,何健深居簡出,不問政事。抗日戰爭勝利後,何健因病辭去撫卹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職務,此後長期在衡山南嶽休養。1949年春,解放軍逼近長沙,何健遷居香港,1950年夏去台灣,被聘為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1956年4月25日,何健因腦溢血在台北去世。

再說唐生智,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積極參與抗戰的軍事策劃。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軍乘勝西進,直撲南京。當時,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主張放棄南京,而唐生智則主張死守。11月20日,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組織衛戍司令部和調整防衛部署。唐生智以羅卓英、劉興為副司令長官,周斕為參謀長,部署10萬大軍守衛南京。11月25日,日軍以8個師團分3路向南京進攻。唐生智指揮中國守軍與敵軍展開激戰,陣地屢失屢得,彼此傷亡慘重。中國守軍堅守了半個多月,到12月12日,南京終於陷落,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殺約30萬人。唐生智於12日晚上9時渡江,經滁州轉到漢口見蔣介石,自請處分。不久,他回到湖南東安,後又居住重慶,蔣介石派了憲兵加以“保護”,實則被軟禁起來。

而程潛,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受命擔任平漢線方面指揮,率領有限的兵力,與敵對陣相持達3月之久。1938年1月17日,程潛正式出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統轄30多個師,數十萬大軍,駐節鄭州。2月上旬,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統一軍政。程潛指揮部隊,參與了徐州會戰和蘭封會戰,消滅了大量日軍。1938年11月28日,程潛改任軍事委員會天水行營主任,統一指揮北戰場的抗戰。1940年5月,程潛調任重慶國民政府軍委會副參謀總長,並繼李濟深之後接任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後又一度代理參謀總長之職,直至抗戰勝利。

其他一些湘軍將領,在抗日戰爭中也出任了要職,趁此機會,也對他們作些介紹。

劉興,陸軍上將。湖南祁陽人,1887年生。保定軍校第2期畢業。歷任湘軍營長、團長、旅長、國民革命軍第36軍軍長、第53師師長、第8軍軍長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江防總司令、南京衛戍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與唐生智指揮南京保衛戰。南京失守後,辭職回鄉,後曾任軍委會點驗委員會副主任等。

周斕,陸軍二級上將。湖南祁東人,1892年生。參加過辛亥武昌起義。保定軍校第2期畢業。歷任湘軍營長、團長、旅長、國民革命軍第8軍教導師師長、第36軍副軍長、第17軍軍長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司令部參謀長,協助唐生智指揮南京保衛戰。南京失守後,出任湖南省政府總參議、湖南省民政廳長、湖南行署主任等,協助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兼主湘政,後回家鄉興辦教育。

賀耀祖,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湖南寧鄉人,1890年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歷任湘軍旅長、師長、國民革命軍第40軍軍長、首都衛戌司令、訓練總監部副監、國民政府參軍長、參謀本部次長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西安行營副主任、軍委會辦公廳主任、重慶市市長等。

陶廣,陸軍中將。湖南醴陵人,1888年生。歷任湘軍聯長、營長、團長、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3師師長、新編第31師師長、第28軍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第二十二軍團軍團長兼第28軍軍長、第二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蘇浙皖邊區挺進軍副總司令等。

劉建緒,陸軍中將。湖南醴陵人,1892年生。保定軍校第3期畢業。歷任湘軍營長、團長、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2師師長、第19師師長、第28軍軍長、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第十集團軍總司令、第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季度集團軍總司令兼福建省主席等。

李覺,陸軍中將。湖南長沙人,1900年生。保定軍校第9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七十軍軍長、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等。

唐生明,陸軍中將。湖南東安人,1906年生。唐生智弟。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團長、旅長、副師長、中將參議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長沙警備司令部副司令、代理司令,常德警備司令等。

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湘籍將領,有李必藩將軍,湖南嘉禾人,早年入湘軍,歷任營長、團長,抗戰時任第23師少將師長,在1938年春在山東荷澤抗擊日軍中英勇殉國,被追贈陸軍中將銜。毛岱鈞,湖南湘潭人,早年入湘軍,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副。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9預備師第35團團長。1938年6月在武漢保衛戰中英勇殉國,被追贈陸軍少將銜。

抗日戰爭勝利後,湘系軍閥也被蔣介石捲入了內戰的旋渦。1946年5月,程潛改任軍委會武漢行營主任。9月,行營改稱國民政府主席武漢行轅,程潛仍任主席。1948年春,國民黨召開行憲大會,選舉總統、副總統。程潛在部屬、同僚的勸說下,決定競選副總統。後因蔣介石在幕後為孫科拉選票,程潛憤而放棄競選,支持李宗仁擊敗了孫科。

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後,白崇禧出任華中“剿總”司令長官,總部設在武漢。武漢行轅隨之撤消,程潛於1948年7月回湖南任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8月10日,他在省政府宣誓就職。

程潛一回到湖南,就抓緊擴充軍隊,編訓新兵,僅用了4個月時間,就擴充編組了兩個軍共5個國防師,又將保安部隊擴編為3個旅共9個團,掌握了近10萬部隊。同時,程潛又將長沙綏署主任、湖南省主席、省黨部主任委員、省保安司令、省軍管區司令5大要職集於一身。程潛還保舉李默庵為湘贛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7綏靖區司令官,駐常德。李默庵是湖南長沙人,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歷任團長、旅長、第10師師長,抗戰時任第14軍軍長、第33軍團軍團長。李默庵雖是蔣介石嫡係將領,但也是程潛的學生,他也支持程潛走和平解決湖南的道路。

但是,此時,程潛與蔣介石及桂系的矛盾也日漸加深。蔣介石企圖利用程潛牽制桂系,在他身邊安插了一批親信以作監視。白崇禧擁重兵在武漢,則常常對程潛施加壓力。程潛處境艱難,何去何從,舉棋不定。隨著國民黨軍在三大戰役中的慘敗,程潛及其部屬都意識到,湖南以及湘軍必須尋找自己的出路,否則會成為蔣家王朝的殉葬品。

1949年1月,桂系逼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總統。此時,李宗仁、白崇禧仍企圖憑藉長江天險,與共產黨隔江而治。但程潛已決意走和平道路,他派族弟程星齡與中共地下黨取得聯繫。為了加強湖南的軍事實力,他派劉斐到漢口說服白崇禧。劉斐,湖南醴陵人,陸軍中將,曾任參謀次長。此時辭職在家鄉。劉斐原為桂系的智囊人物,白崇禧想讓他當湖南省政府主席,而讓程潛到廣州當考試院院長。劉斐不同意,轉達程潛的話,湖南方面希望和桂系聯合,共同保護兩湖。並說服白崇禧,將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部調到湖南。白崇禧同意。

陳明仁也是湖南醴陵人,但他不是湘係出身,他是黃埔軍校1期生,一直是蔣介石的愛將,歷任連長、營長、團長、預2師師長、第71軍軍長。抗日戰爭期間曾率部入緬作戰。1946年5月,陳明仁部奉命守衛東北四平,堅守40多天,使援軍趕到,解放軍被迫撤退,因而更名聲大振。1948年10月,陳明仁就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武漢警備司令。1949年2月,陳明仁率第29軍和第71軍開回湖南,兼任長沙警備司令。陳明仁是程潛同鄉,又曾當過程潛的學生,與蔣介石有矛盾,經程潛開導,也同意走和平道路。

沉寂了多年的唐生智,這時也積極謀劃湖南的和平起義。抗戰勝利後,唐生智回到湖南東安老家辦學。1948年秋,他拒絕了蔣介石給他的衡州綏靖主任的任命,1949年2月,又拒絕了李宗仁、何應欽請他到南京任職的邀請,他公開呼籲“湖南人民走湖南人的路”,並會晤舊部劉興、周斕等人,告誡他們要走和平自救的道路。1949年4月底,他應程潛邀請到長沙共商和平解放大計,並出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主任委員。其弟唐生明也積極協助程、陳籌劃起義。

1949年5月,武漢解放,白崇禧率部退往長沙。白崇禧加緊對程潛的控制,將程潛擴編的5個師與陳明仁的兩個軍合編為3個軍9個師,並藉機消滅了程潛1個嫡系師,引起了程潛及陳明仁的不滿與不安。7月14日,李宗仁又派人到長沙敦促程潛去廣州就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長,程潛斷然拒絕。白崇禧想以武力強行裹脅程潛去廣州。程潛派長沙綏署副主任、湖南新化人唐星找白崇禧設法開脫,白崇禧同意程潛和長沙綏署移駐邵陽。程潛於7月21日到邵陽後,暗中加緊與中共聯絡,籌備起義。7月26日,陳明仁通知程潛速回長沙。程潛回長沙後,即與陳明仁會晤,接著又和陳明仁同解放軍代表團代表李明灝會面,商討和平起義事宜。

李明顥也是湖南醴陵人,原國民黨陸軍中將。李明顥不是湘軍系統,他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追隨孫中山,歷任黃埔軍校教育長、第6軍代理參謀長、第17師師長、中央軍校程度分校主任、武漢分校主任、第97軍軍長兼重慶警備司令等。1945年後,蔣介石以他“通共”而“永不錄用”。後李明顥進入解放區,從事策反工作。程潛、陳明仁、唐生智與李明顥等會面,此時,人民解放軍已對長沙形成包圍之勢,白崇禧率桂系軍隊退守衡寶、湘桂一線,正是宣布起義的好時機。

8月4日,湖南38名高級將領,由程潛、陳明仁領銜發表起義通電,前面提到過的湘籍高級將領劉興、周斕、李覺、唐生明、李默庵、賀耀祖、劉建緒等都參加了起義行列。同時,唐生智亦領銜發表湖南各界人士104人的響應通電。次日,人民解放軍進入長沙,湖南和平解放。李默庵、賀耀祖、劉建緒等人當時暫避香港,後來都輾轉回到內地,為新中國的事業作出貢獻。至此,湘系軍閥的歷史也告結束。

原湘系軍閥的兩大首領程潛、唐生智,在1949年都選擇了和平起義的道路,投入人民的懷抱。新中國成立後,程潛歷任湖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湖南省人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1968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唐生智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常委等。1970年4月6日,在長沙逝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