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

第十二章 滇系

一、重九起義,滇旅援川

在上一章,我們談到黔系軍閥具有依附性和掠奪性。黔系軍閥所依附的,主要是鄰省的滇系軍閥。在西南各軍閥派系中,滇系算得上是一股重要的勢力。要談滇系軍閥,不妨先從雲南陸軍講武堂談及新軍第十九鎮談起。

1907年8月,雲南創辦了一所新式的軍事學校,就是雲南陸軍講武堂。但是,到了1908年3月,講武堂又告停辦。1909年,當時的雲南總督錫良重辦,延聘李根源、李烈鈞、方聲濤、趙康時、沈汪度、唐繼堯、張開儒、庚恩暘等一批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擔任教官,李根源任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字印泉,又字雪生,雲南騰越人,1879年出生。1904年,李根源入日本振武學校,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升入士官學校,1909年畢業回鎮,即被聘任此職。雲南講武堂的規模較大,開設甲、乙、丙三個班。甲班學員第1期為120人,來源於陸軍第19鎮的管帶、督隊官、隊管、排長等。乙班學員第1期為100人,來源於巡防營的管帶、幫帶、哨官、哨長等30歲以下,文理通順者。丙班學員第1期為200人,來源於貢生、禀生、中學學生,年齡在16至22歲之間,學成後用來補充下級軍官。以後,又從丙班學員中挑選成績優秀者100名,特授學術,為特別班。由於講武堂總辦李根源以及其他教職員工多為同盟會員和激進分子,雲南講武堂實際上成了培養民主革命戰士的新式軍事學校。辛亥革命前夕,講武堂甲、乙、丙3班畢業,特別班也提前畢業100人,分配到新軍第19鎮各營擔任下級軍官或見習軍官,成為辛亥雲南起義的基本骨幹力量。

雲南新軍從1902年開始編練,到1909年暫編成陸軍第19鎮,共有步、馬、炮等21營。第19鎮統制為鍾麟同,總參議為靳雲鵬,兵備處總辦為王振畿,都是清廷的鷹犬。但是,第19鎮卻也聚集一大批革命黨人,充當各級軍官。如鎮參謀官殷承瓛、統帶羅佩金、管帶李鴻祥、唐繼堯、劉存厚、雷飚、謝汝翼、韓鳳樓、李鳳樓等。他們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同盟會員。1911年2月,蔡鍔由廣西被調入雲南擔任第19鎮第37協統領。

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882年出生。蔡鍔和上一節提到的戴戟,都是梁啟超的學生,戊戌政變後,追隨梁啟超到日本,1903年在士官學校第3期畢業。1904年回國後,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任軍職,做過廣西新軍混成協統領。蔡鍔在政治上雖然追隨梁啟超,但他是一位真誠的愛國者,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理想。到雲南後,蔡鍔同李根源等革命黨人相處很融洽,同情他們的革命主張。

1911年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雲南,革命黨人十分振奮,決心起義響應。蔡鍔等人頻頻在唐繼堯或劉存厚家裡舉行密談,商量起義計劃。大家公推蔡鍔任總指揮,決定舊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新歷10月30日)發動。雲南都督李經羲(李鴻章之侄)以及鍾麟同、靳雲鵬、王振畿等有所覺察,想將李根源、羅佩金、李鴻祥、謝汝翼等革命黨人調職或撤職,但九月初九夜,革命黨人發動了起義,次日上午攻占了督署,中午控制了昆明全城。與起義軍頑抗的鍾麟同、王振畿被俘後處死,靳雲鵬化裝成轎夫逃出城外;李經羲以下很多官員被俘。蔡鍔、李根源等與李經羲有舊誼,饋送川資護送出境。雲南其他地方也先後發動起義,雲南全省很快被革命黨人控制。這場起義因為是在九月初九夜爆發的,史稱“重九起義”。

11月3日,雲南軍政府成立,舉蔡鍔為都督,李根源為軍政部長兼參議院長,殷承瓛為參謀部總長,韓建鐸為軍務部總長,張惟聰為省議會議長。不久,李根源任滇軍第2師師長兼迤西國民軍總司令,羅佩金繼任軍政部長。雲南獨立後,軍政府立即著手整編軍隊,改革弊政,清理財務,平定匪亂,使全省政局很快趨於穩定。雲南與四川歷來關係密切,不但地理上互相鄰接,而且云南的財政要靠四川協濟。而此時,四川的局面仍在混亂之中,雲南軍政府決定以援助四川獨立的名義,於11中旬組成謝汝翼、李鴻祥兩個梯團入川,並以韓建鐸為援川軍總司令。

雲南軍政府原來並無援黔計劃,但在已經宣布獨立,組織了軍政府的貴州省,立憲派分子、舊官僚與革命黨的矛盾和鬥爭十分激烈,立憲派和舊官僚為了打擊革命黨人,請求蔡鍔派兵入黔。蔡鍔命令率師北伐的唐繼堯,順路入黔解決貴州兩黨爭鬥。唐繼堯,字蓂賡,雲南會澤人,1882年出生。1904年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畢業於士官學校。1909年回雲南後,初在督練公所任參謀處提調兼講武堂教官,後任新軍第19鎮第74標第1營管帶。唐繼堯在雲南重九起義過程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起義後,他出任雲南軍政府軍政部次長、參謀部次長兼講武堂總辦、陸軍幹部學校校長等。唐繼堯頗善計謀,具有野心,這次能帶兵入黔,他當然想乘機謀取個人的發展。1912年2月,唐繼堯以“代平黔亂”為名率軍進逼貴陽。3月,在貴州立憲派的支持和配合下,唐繼堯指揮滇軍推翻了貴州革命政府,奪取政權,隨即被貴州立憲派控制的省議會推舉為貴州臨時都督。5月,袁世凱正式任命唐繼堯為貴州都督。就這樣,滇軍以武力在貴州建立了軍事統治,唐繼堯因此也跨入了軍閥的行列。

蔡鍔領導了雲南重九起義,出任雲南都督,在南北議和期間,他對袁世凱的陰謀活動曾有所揭露。但是,隨著清帝宣布退位和袁世凱的上台,他追隨老師梁啟超,變成了擁袁派。1912年2月,南北爭都事起,他是袁世凱建都北京的支持者。6、7月間,同盟會為組閣問題與袁世凱發生一系列衝突,他以政府擁護派自居,積極作袁後盾。在地方,他支持唐繼堯控制貴州,聯絡黔、蜀、桂各都督為袁世凱“保障西南”。在中央,他先後倡議軍人不入黨和解散一切政黨,以瓦解同盟會,並且極力反對《臨時約法》,主張給予袁世凱以自由解散議會和任命國務員之權。1913年3、4月,“宋教仁被刺案”和“善後大借款”事件相繼發生,他無視全國輿論,為袁世凱多方辯護。及至“二次革命”爆發,他又不顧孫中山、黃興等國民黨人對他的善意爭取,公然奉袁世凱之命派兵入川,參加鎮壓重慶熊克武的起義。

當然,蔡鍔的擁袁與其他的軍閥、政客的擁袁有不同,蔡鍔的擁袁始終堅持以愛國為前提,最終還是為了維護共和政體,為了改良政治。儘管蔡鍔屬於擁袁派,但仍然受到袁世凱的猜忌。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之後,於1913年10月將蔡鍔調往北京,擔任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全國經界局督辦等虛職,實則將蔡鍔監視起來。而云南都督一職,蔡鍔力荐唐繼堯繼任,獲得袁世凱批准。11月,唐繼堯率部回滇任都督,掌握了雲南軍政大權,控制了全部滇軍,開始了以他為首的舊滇系軍閥對雲南的統治。

二、蔡鍔返滇,興師護國
 
唐繼堯出任雲南總督後,在雲南繼續奉行蔡鍔先前確立的方針。他雖然是老同盟會員,但是,此時,他和革命黨人已經不是一條心,他限制和阻止革命黨人進入雲南,甚至親自審訊並殺害過孫中山派往雲南的革命黨人。但是,雲南畢竟不是袁世凱直接控制的地方,它經過辛亥革命血與火的考驗,同盟會的影響根深蒂固,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因此,當1915年袁世凱帝制陰謀日益公開以後,不少雲南籍或與雲南有某種歷史關係的革命黨人,都利用雲南富於革命傳統而又地處邊陲等有利條件,紛紛假借各種名義奔赴雲南,從事反袁秘密活動。前云南同盟會支部長呂志伊,暗中與軍界的羅佩金、李曰垓、楊蓁、鄧泰中等舊同盟會同志密籌反袁方略,聯絡滇軍中各級軍官和士兵,使滇軍上下統一了思想和行為。8月間,袁世凱使人組織籌安會鼓吹帝制的消息傳到雲南,雲南輿論公開反對,尤其是《覺報》,旗幟鮮明地公開反對帝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與此同時,軍界也在加緊密籌武裝討袁,這時,爭取唐繼堯反袁,成為滇軍將領的首要任務。

唐繼堯出任雲南都督後,袁世凱又授他為將軍府開武將軍,極力拉攏,而唐繼堯也無反袁之心。當滇軍將領派出原旅長黃毓成、團長鄧泰中、楊蓁為代表向他進言時,唐繼堯仍以不了解在京的蔡鍔的意向和各省各方的真相,以及雲南只有兩師兵力,且財力匱乏等原因而不肯公開宣布反袁。唐繼堯的曖昧態度,激起了滇軍將領的強烈不滿。10月間,他們開會決議:一、於適當時期,要求唐氏表示態度;二、如唐氏反對帝制,則仍擁其為領袖;三、如中立,則將他送往安南;四、如贊成帝制,則殺之。11月上旬,唐繼堯通過明查暗訪,發現如不再表示反袁的立場,兩師滇軍就不是他所能掌握的了。另外,他也了解到蔡鍔也轉向反袁,因此,他迅速改變態度,要把反袁的領導權抓到手,以鞏固自己在雲南的統治。

蔡鍔自1913年10月奉調入京後,先後擔任過政治會議委員,約法會議議員資格審定會會員、參政院參政、將軍府將軍、全國經界局督辦等職。在籌安會發生前,蔡鍔還沒有公開反袁,而是力圖通過擁戴袁世凱以維護共和政體。1915年8月,由袁世凱一手操縱的籌安會成立,袁世凱要恢復帝制的野心昭然若揭,蔡鍔感到失望,從此追隨老師梁啟超走上積極反袁的道路。之後,蔡鍔秘密聯絡雲、貴舊部和各方反袁勢力,準備發動軍事討袁。為了麻痺袁世凱,他依約裝出與梁啟超分家的樣子;對所任各職,他比以前更為主動和積極;在生活上,他故意表現出沉迷酒色,與京中名妓小鳳仙時有往來。

儘管如此,袁世凱對蔡鍔秘密聯絡雲、貴舊部的消息已有所聞。10月14日,袁世凱派軍警突然藉故搜查蔡鍔住宅,雖未查出證據,但蔡鍔已深感北京不可久留,經和梁啟超等密商,決定盡快逃出北京回雲南發動起義。11月初,蔡鍔以喉疾為由,要求赴天津就醫,袁世凱沒有懷疑,准假7天,這樣,蔡鍔名正言順地到了天津。之後,蔡鍔避過了袁世凱派來的耳目,於11月18日乘船再往日本“治病”,12月初抵達東京。袁世凱無奈,只得准假兩月,並促他“早日回國銷假任事”。隨後蔡鍔悄悄離開日本,經上海、香港轉赴越南河內,途中挫敗了袁世凱幾次行刺陰謀,終於在12月19日到達昆明。

抵滇當日,蔡鍔便不顧旅途勞頓,立即開始了各項準備工作。12月21日,唐繼堯在其寓所召集了蔡鍔、李烈鈞、任可澄、羅佩金、劉祖武、張子貞、方聲濤、顧品珍、熊克武、黃毓成、殷承瓛、由雲龍、籍忠寓、劉云峰、楊蓁、唐繼虞、李曰垓、戴戡、孫永安、龔振鵬、戢翼翹、但懋辛、周官和、王伯群、李雁賓、庾恩暘等雲南省內外重要人士參加緊急會議,會上宣讀了梁啟超起草的討袁通電,決定成立“護國軍”討袁。至於都督人選,唐張堯和蔡鍔推讓不止,最後只好公決由唐繼堯任中華民國雲南都督府都督兼護國軍第3軍總司令,留守雲南,蔡鍔任護國軍第1軍總司令官,率部出征;並推李烈鈞任護國軍第2軍總司令官兼籌餉局總辦。其出兵總方略是,第1軍北出四川,第2軍東進廣西,第3軍居中策應,以四川為戰略進攻的重點。12月25日,唐繼堯、任可澄正式發出反帝制通電,限袁世凱25日10時以前答覆。12月25日,未見袁世凱答覆,唐繼堯、任可澄、劉顯世、蔡鍔、戴戡遂聯名發出二次通電,宣布雲南即日起獨立,護國戰爭爆發。

護國戰爭的重要戰役有四川瀘納之戰、湘西之戰、滇桂邊之戰等,其中湘西之戰已在上一章談及,這裡主要介紹瀘納之戰和滇桂邊之戰。

雲南宣布獨立次日,即12月26日,護國軍第1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總司令官蔡鍔,參謀總長羅佩金、參謀處長殷承瓛、秘書處長李曰垓、副官處長何鵬翔、軍需處長陳之階,劉云峰、趙又新、顧品珍各為第1、2、3梯團梯團長,鄧泰中、楊蓁、董鴻勛、何海清、祿國藩、朱德各為1、2、3、4、5、6支隊支隊長。1916年初,蔡鍔率第1軍經貴州畢節入川,取納溪、瀘州。1月5日,袁世凱令曹錕、張敬堯組織徵滇軍,入川進攻護國軍,以張敬堯為統領。護國軍入川順利,接連攻占燕子坡、橫江、安邊,於1月21日攻下敘州。2月2日,川軍劉存厚師在納溪倒戈反袁,劉自任護國川軍總司令,迎蔡鍔軍入納溪。2月5日,滇、川護國軍會攻瀘州,2月7日,張敬堯率徵滇軍殺至,護國軍退回納溪,北洋軍窮追不已,護國軍攻瀘之役變為納溪保衛戰,在北起長江,南抵永寧,縱橫百里的廣闊戰場上展開頑強抵抗,戰況異常激烈。2月28日,護國軍發起總反攻,朱德率部直撲陶家瓦房吳佩孚司令部,打得張敬堯落馬,吳佩孚手足無措。但由於護國軍兵少彈乏,未能逆轉危局,3月7日,被迫退往永寧大州驛。3月17日,護國軍再次發起總反攻,得熊克武、但懋辛等四川義軍配合,進攻勢如破竹,不數日,克納溪、江安,圍張敬堯於瀘州城內。鑑於大勢已去,5月22日,四川將軍陳宦宣布獨立。同日,蔡鍔去電促張敬堯倒戈反袁,不久,親赴瀘州勸說張敬堯。張敬堯將北洋軍所餘軍械、子彈、馬匹、糧秣等悉送蔡軍,離部離川。6月13日,護國軍進駐瀘州。

1916年1月,護國軍第2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第2軍總司令官為李烈鈞,參謀總長為何國鈞,張開儒、方聲濤分任第1、2梯團梯團長。第2軍的戰略目標是東出桂、粵,轉道入贛。唐繼堯將準備開往湘西的第3軍一部也調往桂粵方向,以增加第2軍的兵力,保證攻粵計劃的完成。袁世凱令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龍濟光之兄龍覲光為雲南查辦使,率粵軍抵南寧,準備由百色、西林進攻雲南。於是,雙方軍隊在滇桂邊境的富州、廣南一帶展開激戰。2月底3月初,雙方互為攻守,呈僵持狀態。3月15日,廣西將軍陸榮廷宣布獨立,使護國軍士氣大振。3月16日,方聲濤部舉行反攻,收復龍潭。這時,另一支護國軍從貴州興義進入廣西西隆,進而抄襲龍軍黃恩錫部的後路,迫使黃恩錫率部逃遁。坐鎮百色的龍覲光被馬濟、陸裕光等率領的桂軍包圍,繳械投降,接受改編。龍軍右翼軍司令李文富見狀,也率部投降。此後,護國第2軍進入廣東活動,成為護法軍政府的重要支柱。滇桂邊之戰粉碎了袁世凱迂迴襲滇的計劃,保障了護國軍大後方的安全。

護國戰爭爆發之後,貴州、廣西、浙江等省也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力之下,於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撤消帝制,但仍想當大總統,結果又遭到各方反對。廣東、陝西、四川、湖南等省又相繼宣布獨立。西南護國各省,還於5月8日在廣東肇慶組織護國軍務院,推舉唐繼堯為軍務院撫軍長,蔡鍔、羅佩金等滇係將領也出任撫軍。但由於唐繼堯坐鎮昆明,軍務院實際為桂系岑春煊、陸榮廷等把持。6月6日,袁世凱病死,護國戰爭勝利結束。不久,南北議和,護國軍務院也於7月14日宣告撤消。

三、唐氏擴張,靖國之戰
 
滇軍憑藉護國戰爭,將勢力擴展到了四川。袁世凱病死、護國戰爭結束後,以唐繼堯為首的滇系軍閥也正式形成。

護國戰爭結束後,以梁啟超為首的進步黨人希望在西南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所以梁啟超極力與北京政府段祺瑞接洽,為他的學生蔡鍔在四川謀取職位。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

對於蔡鍔入主四川,唐繼堯並非很高興。早在護國戰爭之初,蔡鍔率軍入川作戰時,唐繼堯就唯恐蔡鍔部在與北洋軍作戰中發展壯大,於己不利,因而對蔡鍔的護國軍第1軍多方掣肘,無論在經費、兵員、武器各方面都未予必需的援助。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督軍,鑑於蔡鍔的聲望,唐繼堯難以反對。對入川的滇軍,他更無法進行遙控。

然而,蔡鍔就任川督不久,病勢即日漸惡化,最後實在無法堅持正常的工作,只得電請北京政府准假養病。8月7日,北京政府批准蔡鍔暫離職休養。8月9日,蔡鍔離開成都,到瀘州等地休息治病。但是,蔡鍔的病日趨嚴重,不得不於8月底離川東渡日本治療。蔡鍔離川前,保舉入川滇軍總參謀長羅佩金暫署四川督軍,入川黔軍總司令戴戡為四川省長兼軍務會辦。蔡鍔到日本後,仍醫治無效,於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逝世,享年僅三十四歲。蔡鍔是中國近代史中一位重要的軍政界人物,尤其是他策動和領導了護國戰爭,推翻了袁世凱的統治,這功績是永垂史冊的。蔡鍔與在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的黃興,都安葬在故鄉長沙的岳麓山。

蔡鍔病逝後,羅佩金出任四川督軍。羅佩金是雲南澄江人,1878年出生。1904年留學日本士官學校。

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6月畢業回國後,曾任廣西武備學堂監督、新軍標統兼南寧講武堂總辦、滇軍督練處參謀兼陸軍小學堂總辦、新軍第74標標統等。1911年參加雲南重九起義,後歷任雲南軍政府軍政部總長、雲南民政長、護國軍第1軍總參謀長等。由於羅佩金早已傾向唐繼堯,因此唐繼堯得以遙控入川的滇軍。

當時,入川滇、黔軍佔據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慶等重要城鎮。羅佩金完全拋開蔡鍔的“重建四川”的計劃,秉承唐繼堯的旨意,盡力搜刮四川的財富,掠奪鹽稅,強令四川人民負擔入川滇、黔軍的軍餉,由此,與四川軍民矛盾日深。羅佩金又奉行“強滇弱川”政策,擴充入川滇軍,壓制川軍。1916年冬,羅佩金召開編遣會議,裁減川軍,激起川軍5位師長聯名通電控訴。1917年3月,羅佩金又以武力解散川軍第4師,川軍將領深感禍將及己,第2師師長劉存厚乘機聯絡川軍各部共謀驅羅。

1917年4月18日,劉存厚率部圍攻駐成都皇城之羅佩金部,劉羅之戰爆發。滇軍用煤油噴射四周民房,聲言“亮城”,防止川軍憑藉民房伏擊。劉存厚亦以大砲、地雷進擊,很多砲彈落在民房區。雙方巷戰達7晝夜,死傷慘重。由於滇軍增援部隊趙又新部在資陽、內江地區遭到川軍第2師的阻擊,羅佩金孤立無援,被迫交出督印,於4月24日率部從成都退往簡陽、自貢等地。在戰爭期間,北京政府電令免羅佩金四川督軍職,調為將軍府超武將軍;免劉存厚川軍第2師師長職,調為將軍府崇武將軍,兩人停止戰爭,進京供職。同時任命劉云峰為川軍第2師師長,戴戡暫代四川督軍。劉羅之戰是西南軍閥史上的第1次軍閥混戰。是役,成都民房被毀3千餘間,民眾死傷8千餘人,財產損失無數。

劉羅之戰後,緊接著又爆發了川軍劉存厚與黔軍戴戡的劉戴之戰,結果黔軍又被趕出成都遭殲滅,戴戡身亡。(劉戴之戰詳見第十一章第二節)滇黔聯軍在與川軍作戰中連連失利,退入川南,四川脫離了滇系軍閥的控制,使唐繼堯十分惱怒和失望。1917年7月,針對張勛復辟,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南下廣州領導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運動。唐繼堯認為有機可乘,決定利用護法,把滇系勢力重新深入四川,於是通電響應護法。但是,唐繼堯並非站在孫中山的護法旗幟之下,而是另樹一幟,宣布“靖國”,把滇黔所部8軍編成靖國軍,號稱“滇黔靖國聯軍”,唐繼堯自任總司令,以楊蓁為總參謀長,以顧品珍、趙又新、庾恩暘、黃毓成、張開儒、方聲濤、張熙、葉荃分任8個軍總司令,加上黔軍王文華第1師,共70多營約4萬人。11月14日,唐繼堯以川軍劉存厚阻礙滇軍為名,率滇黔聯軍誓師出發,發動了靖國戰爭。

唐繼堯將滇黔靖國聯軍總司令部駐在貴州畢節,然後揮軍入川。滇軍顧品珍部由瀘州東下,聯合黔軍王文華部突襲重慶。12月3日,北京政府派入四川的四川查辦使吳光新和四川督軍周道剛撤出重慶。吳光新部一直退入湘鄂邊境,周道剛則敗走永川。12月4日,滇黔聯軍進入重慶,向川南進擊,於12月14日占領瀘州。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為四川督軍,在成都令川軍第1、2、3師重新部署,以對付滇黔聯軍的進攻。12月21日,川軍熊克武、但懋辛、石青陽等通電加入靖國聯軍,推舉熊克武為四川靖國各軍總司令,並推舉唐繼堯為滇川黔靖國聯軍總司令。1918年1月9日,熊克武召集川、滇、黔靖國各軍將領在重慶開會,決定兵分3路,直取成都。東路由滇軍顧品珍、趙又新統領;中路由黔軍袁祖銘、王天培統領;北路由川軍第5師但懋辛統領。2月20日,3省聯軍攻入成都,劉存厚等部退往陝南漢中地區。至此,唐繼堯以奪取和控制四川為目標的靖國戰爭基本結束。

唐繼堯控制了滇、黔、川三省,聲勢顯赫,更加飛揚跋扈。2月25日,他自任熊克武為四川督軍兼省長。3、4月間,他借援鄂、援陝名義,又連續任命8個總司令,即以黃復生、葉荃、王文華、顧品珍為援鄂第1、2、3、4各路總司令;以石青陽、顏德基、李國定、丁澤煦為援陝第1、2、3、4各路總司令。此外,他還安插王文華為重慶鎮守使,趙又新為四川軍務會辦,顧品珍為敘瀘鎮守使,葉荃為夔萬鎮守使等。

唐繼堯為了牢固地控制四川,並進一步向陝西、湖北擴張,便以商討北伐為名,決定於1918年9月在重慶召開川、滇、黔、鄂、豫5省聯軍會議,並就任“五省聯軍總司令”職。會議除了川、滇、黔軍主要將領外,還有湖北靖國軍總司令黎天才、河南靖國軍總司令王天縱等。

9月10日,唐繼堯從貴州畢節到達重慶南面的綦江,故意逗留一周之久,以顯示“聯帥”的威風。9月17日,他才前呼後擁、在戒備森嚴的情況下到達重慶。這一天,重慶全城戒嚴,唐繼堯在21響禮炮和盛大的儀仗伴隨下,乘坐八抬綠呢大橋入城,然後乘其黃驃坐馬,足登金鐙,浩浩蕩盪,威風凜凜,進入行轅。

在重慶聯軍會議上,唐繼堯拋出一份早已草擬的以“準備北伐案”為題的《川滇黔三省同盟計劃書》。他和貴州督軍劉顯世早已簽了字,現在就等四川督軍熊克武簽字。這份同盟計劃書的主要內容有:四川兵工廠作北伐軍械彈藥補充,歸聯軍管轄支配,實則全歸滇黔軍所有;造幣廠亦歸聯軍管轄支配;四川全省厘稅,包括鹽稅、並稅、酒稅等,作北伐軍軍餉的補充,實則是作滇黔軍的軍餉;資中、資陽、簡陽、敘府、瀘州、重慶、萬縣及自流井、榮縣、威遠和會理、寧遠、酉陽、秀山各屬,凡川東南財富之區,悉作滇黔軍所有;上述各項由聯軍總部在重慶特設機構主持辦理。對於這份實則“亡川”的同盟書,熊克武拒絕簽字。唐繼堯無奈,於10月2日發布援鄂援陝命令後,會議草草收場。唐繼堯也於10月8日離開重慶,經瀘州返回昆明。

四、再圖四川,乘危攻桂

唐繼堯利用孫中山護法這塊招牌,打著靖國的旗號,以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聯軍總司令自命,使他的聲威達到頂峰。這時,北洋直系軍閥為對付皖系段祺瑞,鼓吹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南爭端,以唐繼堯、陸榮廷為代表的西南軍閥立即響應。1919年2月南北和議開始以後,直系吳佩孚與西南軍閥的勾結進一步加緊。隨後,雙方共同簽訂了《救國同盟條約草約》。這樣,唐繼堯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的距離愈來愈遠。

由於熊克武拒絕在《川滇黔三省同盟計劃書》上簽字,唐繼堯完全控制四川的野心未能實現。唐繼堯深感熊克武是他企圖控制四川的最大障礙,他想法分化拉攏熊克武的部屬,脅迫其就範。1919年6月22日,在唐繼堯的授意下,滇軍將領顧品珍、趙又新等在重慶發起成立了川滇黔俱進會。參加該會的,有黔軍將領袁祖銘等;熊克武的得力部將但懋辛、餘際唐、呂超;與熊克武有矛盾的民軍首領黃復生、盧師諦等。公推顧品珍、餘際唐、袁祖銘為會長,並發表了通電和成立宣言,主張維護西南護法政府,加強三省密切合作,促進共同利益的發展。其實該會的真正目的是為分化熊部並最終倒熊。

1920年春,川軍將領呂超、石青陽等策劃倒熊克武,反動了倒熊之戰,唐繼堯乘機鼓動支持。3月,唐繼堯下令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國軍總司令職。5月,又任命呂超為四川靖國軍總司令。5月下旬,川軍呂超、石青陽等率部從綿陽、中江攻成都;滇軍顧品珍、趙又新部從川南攻成都;黔軍王文華部與川軍黃復生部在重慶、綦江一帶攻熊系餘際唐部。熊克武見局勢於己不利,遂宣告辭去四川督軍職。後得舊川軍將領支持,發起反擊,但失利。7月10日,熊克武離開成都,退往川北保寧一帶。7月18日,呂超率軍入成都,通電就任川軍總司令,兼任川滇黔聯軍副總司令。

川軍呂超部雖然進入成都,然而,滇黔軍卻凌駕於呂超之上,並設立了三省聯軍總部,以唐繼堯為統帥,要把川省軍、民、財各政統歸聯軍總部管理,川省中央稅收及地方財政收與四川兵工廠、造幣廠,全歸聯軍總部支配,這是過去唐繼堯強令熊克武接受但遭到熊拒絕的條件,他又企圖強令呂超接受。呂超同樣深感事關重大,未予同意。

唐繼堯及滇黔軍對四川的侵入和壓迫,激起了川軍將領的普遍不滿和反對。熊克武、劉存厚等聯合起來,決定以武力驅逐滇黔軍,發動靖川之戰。1920年8月6日,劉存厚在漢中組織靖川軍,自任總司令,委任田頌堯為第1路司令,唐廷牧為第2路司令,張印本為第3路司令。熊克武部亦進行了整編,委任但懋辛為第1軍軍長,劉湘為第2軍軍長,劉成勳為第3軍軍長。熊、劉共推劉湘為前敵總指揮,兩軍分道出發,夾擊成都。川軍各部,亦相機通電響應。9月8日,川軍攻入成都,接著,川軍與滇軍趙又新、顧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龍泉山展開會戰。川軍集結兵力81營,滇軍及依附滇軍的川軍呂超部集結兵力63營,雙方激戰12晝夜。9月21日,滇軍戰敗。隨即,川軍發起追擊戰,晝夜強行軍,連克簡陽、資陽、隆昌等縣。10月3日,川軍咬住潰敗的滇軍趙又新部,將其圍困於瀘州,擊斃了軍長趙又新,顧品珍無心再戰,率軍回滇。10月上旬,川軍分3路直攻駐重慶的黔軍,黔軍總司令王文華逃往上海,殘部由盧燾代總司令率領,逃回貴州。靖川之戰,滇黔軍完全退出川境。

入川滇軍將領顧品珍,雲南昆明人,早年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回國後,任雲南講武堂教官。1911年參加重九起義,後歷任滇軍第1師師長、雲南講武堂監督、護國軍第1軍第3梯團長、第5師師長、靖國聯軍參謀長兼第1軍總司令等。顧品珍原來就不滿意唐繼堯強驅滇軍入川混戰,更不同意倒熊之戰。這次率部離川返滇,決定乘機聯合第8軍軍長葉荃發動倒唐,與熊克武達成默契,並得其資助。1920年12月,先回滇的葉荃計劃襲取昆明。不料唐繼堯已得知葉荃部下告密,調集重兵迎擊,葉軍連遭敗績,幾乎全軍覆沒。後葉軍退往玉溪方向,而唐軍尾隨追擊。顧品珍乘唐軍兵力分散,遠離省城之機,於1921年2月初突然進軍昆明。唐繼堯措手不及,無力抵抗,於2月7日舊曆除夕倉皇逃至蒙自,企圖收集部隊反攻。2月8日,顧品珍率部進入昆明。顧品珍一面派民意代表“勸”唐繼堯出國遊歷,一面派兵進逼。唐繼堯不得已委任李友勳為第2衛戍區司令,龍雲為近衛團長,同駐蒙自地區,作為日後東山再起的力量,然後率少量親信護衛乘滇越鐵路火車向南出走,流落香港。顧品珍即以滇軍總司令名義總攬軍民政務。倒唐之戰的結果,使顧品珍取代了唐繼堯在雲南的統治地位。

顧品珍執掌雲南軍政大權後,起用了一些滇軍舊將。如羅佩金,在1917年劉羅之戰失敗後回滇閒居,顧品珍委任他為迤南巡閱使。但是,顧品珍也與某些將領不和,如葉荃(雲南雲州人),後來出走廣州,在孫中山大本營中,任參軍長。又如楊蓁(雲南昆明人),原任第3衛戍司令,也與顧意見不合,被逐入粵。對唐繼堯舊部親信,顧品珍更是處處防範並加以打擊。

唐繼堯到達香港後,積極籌劃,準備返回雲南奪權,返滇之戰隨即打響。1921年秋,唐繼堯親信李友勳、龍雲等部借響應孫中山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的名義,進兵廣西,攻下柳州。這時,唐繼堯即令所有在兩廣的滇軍,迅速脫離北伐大本營,開往柳州,與李友勳、龍雲部匯合。1922年2月,唐繼堯將集中在柳州的4千餘人編為第1、2、3、4軍。李友勳任第1軍軍長、龍雲任第1軍的前敵司令,率部返滇攻打顧品珍部。在回滇途中,李友勳被廣西自治軍擊斃,龍雲即代理第1軍軍長,繼續向顧品珍部進攻。顧品珍率部在滇東抵抗。3月,顧品珍戰死於路南天生關鵝毛寨,餘部潰散。第8旅旅長范石生、第1梯團長楊希閔部到廣東投孫中山。羅佩金則逃亡迤西,5月3日,被土匪普小洪捕殺於苴卻。

1922年3月,唐繼堯返回昆明,重新控制雲南軍政大權。唐繼堯將所部滇軍擴編為“建國軍”,自任川、滇、黔、鄂、豫、陝七省“建國聯軍總司令”。1922年,在貴州軍閥內訌中,劉顯世下台,流亡昆明,貴州實際已脫離了滇系軍閥的控制。這年底,唐繼堯已經在雲南重新站穩了腳跟,他組織了滇、貴聯軍,自任總司令,以劉顯世為副總司令決定重新控制貴州。1923年3月,唐繼堯以其兄唐繼虞為東南宣撫使兼滇貴聯軍前敵總指揮,率軍進入貴州。3月12日,貴州省長袁祖銘退入四川。唐繼堯、劉顯世聯名委任唐繼虞為貴州軍事善後督辦,劉顯世恢復貴州省省長職。唐繼虞將貴州分為5區、10餘分區,設置衛戍司令,進行嚴密控制,貴州再次淪入滇系軍閥的手中。

唐繼堯雖然控制了貴州,但是,其主力也被牽制在貴州這個貧瘠的省份,難以向外擴張。為了擺脫這種局面,唐繼堯只得和黔軍袁祖銘妥協。1924年,唐繼堯決定乘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佩孚下台之機,擺脫困境,問鼎中原,向外擴張,於10月份派出毛鴻翔、何麟書、盧燾為代表,與袁祖銘進行和平交接貴州的談判。到12月間,雙方達成了《滇黔和解協議》,主要內容為:駐黔滇軍全部由黔入湘,由袁祖銘派彭漢章回黔主政。1925年1月5日,唐繼堯通電黔境滇軍全部開拔,黔政概歸黔人自理。不久,唐繼堯即為佔領兩廣而發動了第一次滇桂戰爭。

當孫中山在廣州組織大元帥府時,為了爭取唐繼堯,曾推舉他任副元帥職,但唐繼堯拒不就任。1925年初,唐繼堯趁孫中山北上病危之機,忽然通電就任副元帥,派出兩路大軍,假道廣西,聲稱前往廣州視事。1月下旬,龍雲率一路3萬餘人由雲南廣南府進發,佔領廣西百色縣,沿各江直趨南寧。唐繼虞率一路2萬5千餘人由貴州榕江縣進入廣西,佔領三江縣、融縣、直趨柳州。當時,桂軍李宗仁、黃紹竑部正在追擊沈鴻英,力量單薄,主動退出南寧。龍雲部即入駐南寧。桂軍以部分兵力牽制住南寧方面的滇軍,然而集中兵力,聯合增援的駐粵滇軍範石生部(總指揮楊蓁於6月在廣西遇刺身亡),先後在沙浦、慶遠、孫遠等地擊敗滇軍。柳州之唐繼虞部只好退回雲南。南寧之龍雲部也由於勢單力孤,被迫於7月上旬撤出南寧,退回雲南。

五、二六政變,龍雲上台
 
滇軍從廣西退回雲南後,雲南各界反唐繼堯的呼聲日高。當時,全國革命的激流洶湧澎湃,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在廣州成立。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舉行北伐,橫掃兩湖和浙贛,北洋軍閥的統治已近末日。雲南人民對唐繼堯窮兵黷武,勾結北洋軍閥的行為十分憤恨。此外,自第一次滇桂戰爭後,唐繼堯乘機撤銷各軍番號,加強親信近衛部隊,寵信親族,排斥異己,也引起了不省滇軍將領強烈的不滿。

1927年2月6日,蒙自鎮守使胡若愚、昆明鎮守使龍雲、昭通鎮守使張汝驥、大理鎮守使李選廷共同發動了雲南二·六政變(也稱雲南四鎮守使倒唐事件)。

2月6日,四鎮守使發出聯名通電,要求唐繼堯驅逐肖小唐繼虞、陳維庚、李伯勳、白之瀚、李秉揚、李子由等。同時,胡若愚、張汝驥兩軍即向昆明進發。2月10日,胡若愚、龍雲等在宜良開會後,又以四鎮守使的名義發出通電,提出立即改組省政府,確立會議制度,提前成立軍事機構,統一軍權,清發欠餉,懲辦貪污,與廣州方面合作等要求。聲稱各項要求如唐氏不採納,勢必以兵戎相見。唐繼堯在各軍的軍事壓力下,被迫同意了這些要求,令唐繼虞等人出走,同意改組省政府。2月中旬,胡、張兩軍先後到達昆明。經過多次協商,最後決定廢除省長制,採取合議制,於3月初由各法團聯合會擬定組織大綱。根據組織大綱,推唐繼堯為雲南省政府總裁,推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王人文、王九齡、周鍾岳、馬聰、張耀曾九人為省和委員會委員。在省務委員會之下,設軍政、內政、財政、外交、司法、教育、實業、交通八個廳。3月8日,新政府成立,總裁及省務委員宣布就職。在第1次省務委員會議上,公推胡若愚為省務委員會主席。

雲南二·六四鎮守使倒唐事件,名曰“兵諫”,實質政變,唐繼堯成了有名無實的“總裁”,他對雲南14年之久的統治亦宣告結束。四鎮守使尤其是胡若愚、龍雲,都是唐繼堯一手提拔的部將,這次倒戈相向,令他氣憤交加。兩月後,即5月23日,唐繼堯病死,享年不過44歲。唐繼堯死後,舊滇系軍閥亦告結束。

二·六政變之後,蔣介石委任龍雲為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胡若愚為第39軍軍長,張汝驥為獨立第8師師長。雲南的實際大權操縱在胡若愚、龍雲之手。張汝驥倒向胡若愚一邊;而李選廷只有1個團的兵力,只求自保,不敢參與相爭。唐繼堯死後,胡若愚、龍雲、張汝驥各懷野心,為爭奪雲南的統治權,矛盾日益尖銳,不久即發生了六·一四政變,龍雲被囚禁。

在此,有必要先簡介龍雲及其發跡史。龍雲,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人,彝名納吉鳥梯。1884年11月9日,龍雲誕生於雲南昭通炎山。龍雲幼年時,父親病逝,家境淪落,流浪於昭通和四川涼山等地,學了一手好拳法。辛亥雲南起義時,龍雲已27歲,與盧漢、鄒若衡等投永善人魏煥章率領的義軍,不久加入滇軍謝汝驥梯團,隨部入川。回滇後,龍雲被保送到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1914年秋,有一法國拳師在講武堂擺擂3天,頭兩天,均無敵手,到了第3天,龍雲上台,擊敗法國拳師,轟動了昆明,也引起了雲南都督唐繼堯的注意。1915年底,蔡鍔率護國第1軍入川,要調唐繼堯身邊的隨從副官鄒若衡為副官。鄒若衡便推薦龍雲為唐繼堯的副官。唐繼堯想起龍雲打敗法國拳師的情景,即表示同意。從此,龍雲在唐繼堯手下,歷任侍從副官、警衛軍(稱為佽飛軍)中隊長、副大隊長、大隊長、近衛軍團長、第5軍軍長兼滇中鎮守使、昆明鎮守使等。1926年2月6日,龍雲參與了二·六政變,並出任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雲南省務委員會委員兼雲南陸軍講武堂學校校長。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聯合張汝驥,突然派兵襲擊龍雲在昆明翠湖東路的住宅及第38軍軍部。一顆小型砲彈在龍雲住宅的花園爆炸,擊毀了門窗。龍雲的一隻眼睛被玻璃片砸傷,頓時鮮血淋漓,束手就擒,被胡若愚並在鐵籠子裡。龍雲的眼睛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後來成為終生殘疾。這就雲南六·一四政變。

在六·一四政變生時,龍雲部主要將盧漢、朱旭、高蔭槐、週人文等趁混亂之機逃到滇西,邀請滇軍元老胡瑛代理第38軍軍長,指揮部隊反擊昆明,在祥雲、祿豐等地展開激戰,擊潰胡若愚軍,乘勝進逼昆明。7月24日,胡若愚被迫挾持龍雲撤離,並將省主席的印信交給周鐘岳,請周轉告第38軍切勿追擊,他將保證龍雲的人身安全。7月25日,胡瑛率第38軍進入昆明,胡若愚退至昆明東郊大板橋時,恐怕第38軍追擊,於是便向龍雲表示和解,雙方達成了“板橋協議”,商定龍雲回昆明主持省政,胡若愚、張汝驥即行北伐,由龍雲在後方補充餉械。8月13日,龍雲回到昆明,接任第38軍軍長兼代云南省政府主席,重新改造雲南省政府。

龍雲重新掌權後,並不遵守“板橋協議”,命盧漢、朱旭等部將胡若愚、張汝驥部包圍於曲靖,準備加以消滅。但此時,逃亡大理的唐繼虞趁昆明城防空虛,發兵進逼昆明,昆明危在旦夕。龍雲一面指揮部隊固守,一面派代表向胡、張疏通,表示不再為難,維護“板橋協議”。說成後,即將朱旭部調回昆明,將唐繼虞部擊退。

胡若愚、張汝驥被解圍後,也不執行“板橋協議”,卻與貴州周西成相勾結,聯合黔軍向昆明反擊。龍雲任命胡瑛為第38軍前敵總指揮,雙方在曲靖、宣威一帶反復混戰,龍雲部將周西成之黔軍擊退,進而將胡、張部趕至川、滇、黔邊境。1928年1月,龍雲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並兼國民革命軍第13路軍總指揮,從而在雲南的地位逐漸鞏固。

1929年初,龍雲為報周西成黔軍進犯滇東之仇,乃以胡瑛代理省主席,自率朱旭、張鳳春等師進軍貴州,發動了滇黔戰爭。與此同時,黔軍將領李燊也在蔣介石及龍雲的支持下,由湖北宜昌率部回黔倒周西成。在龍雲和李燊的聯合攻擊之下,周西成節節潰敗,4月間,周西成部在鎮寧一帶被擊潰,周西成也被擊斃。

滇黔戰爭爆發後,胡若愚、張汝驥認為有機可乘,聯合龍部叛將孟坤,分別從川南、滇東北合攻昆明,龍胡之戰又爆發。龍雲急調入黔之滇軍,星夜趕回昆明增援,與胡、張部激戰於昆明碧雞關。龍雲採用參謀長孫渡所獻之反間計,由胡瑛寄信給孟坤,卻故意將信送往胡若愚、張汝驥處,信中暗示與孟坤已部署當合擊胡、張,使胡、張對孟坤大為懷疑。當龍雲部發動反擊時,胡、張不增援孟坤,使孟坤部幾乎全軍覆滅。待胡、張知道上當時,後悔已晚,只有退往滇西。龍雲揮師追擊,胡、張節節敗退,由華坪、寧蒗退入四川鹽源、木里一帶。1930年春,張汝驥在鹽源戰敗被俘,押到雲南下關槍斃;孟坤在渡江時,翻船淹死;只有胡若愚隻身逃脫,後率殘部併入桂軍。

從1927年六·一四政變算起,這場龍胡之戰經歷了近3年。龍雲最後消滅了對手,統一了雲南,確立了他在雲南的統治地位,當上了“雲南王”,雲南從此也進入新滇系軍閥的統治時期。

六、抗戰主力,滇軍有功
 
舊滇係以清末陸軍第19鎮為基礎發展而成,其首領是唐繼堯;新滇系則由舊滇系演化而來,其首領是龍雲,已屬於國民黨新軍閥之列。新滇系的主要將領有盧漢、孫渡、朱旭、張鳳春、張沖、劉政富、安恩溥、龍雨蒼、龔順壁等。其中盧漢,也是彝族人,是龍雲的同鄉(昭通炎山人),與龍雲的家僅有一山之隔。盧漢原名盧邦漢,字永衡,1895年出生。辛亥革命時,盧漢剛16歲,跟隨龍雲投身滇軍,以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成為新滇系軍閥中僅次於龍雲的實權人物。

龍雲掌握雲南軍政大權以後,即依附蔣介石,參與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混戰。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及張發奎率部北上入湘,企圖與馮玉祥、閻錫山會師中原。蔣介石命令龍雲發兵討桂,並許諾如攻下南寧,則委派盧漢為廣西省政府主席。龍雲欣然受命,挑起了第二次滇桂戰爭。5月,龍雲令盧漢為前敵總指揮,率領3個師共15個團2萬餘人進入廣西,抄襲李宗仁的後路。滇軍先攻占百色,7月,包圍南寧。南寧守軍韋雲淞部憑城固守,而滇軍則因氣候惡劣,水土不服,疾病流行,致使軍心怠惰,士氣沮喪,攻打南寧城3月而未下。9月底,桂張軍從湖南撤回,白崇禧率部回援南寧。經過兩週激戰,至10月中旬,滇軍失敗,退出廣西。1931年2月,滇軍撤回昆明,經過整編,僅剩下6個團,損失大半。

這時,龍雲借整編部隊之機,削弱異己力量,提出“廢師改旅”的整軍方案,而他可以越過旅長直接指揮團長。盧漢、朱旭、張鳳春、張沖4個師長不服,於1931年3月10日以“清君側”為名,進行倒龍,演出了“四師長倒龍”一幕。龍雲為了避免“二·六政變”時唐繼堯的下場,以“掃墓”為名,離開昆明回昭通,實際只到尋甸羊街躲避風險。龍雲離開昆明後,4個師長由誰來當主席,議論紛紛,爭執不下。最後,盧漢、張沖只好把龍雲請回來當省主席。龍雲重返昆明後,宣布4個師長“以下犯上”之罪,下令全部扣押起來,立即撤銷各師番號,實行廢師改旅。不久,他又將盧漢、朱旭、張沖釋放,另行安排工作。未獲釋的張鳳春不服,說話激怒了龍雲,當場被打了兩耳光,一直關押到抗戰初期。

這之後數年,龍雲全力加強雲南的統治,並建立起忠於自己的滇軍系統,成立軍官學校,直接向法、德、比、捷等國購買軍火,武裝滇軍。此外,在1935年及1936年間,龍雲奉蔣介石之命,對長征路過滇黔邊境的中央紅軍進行防堵追剿,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龍雲先後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他在雲南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全國抗戰,並編成3萬人的第60軍,以盧漢為軍長,安恩溥、高蔭槐、張沖為師長,開赴抗日前線。之後,又新編成第58軍和新3軍,與第60軍合組成第30軍團。之後,第30軍擴編為第1集團軍和第1方面軍。滇軍在抗日戰爭中,參與了台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等,為國家民族作出重大貢獻。出身於滇軍的第3軍中將軍長唐淮源、第3軍第12師(追贈)中將師長寸性奇、第79軍(追贈)中將軍長王甲本、第48軍第171師少將副師長周元等,都是為抗戰而犧牲的烈士。1942年5月,日寇從緬甸入侵滇西,龍雲領導雲南軍民奮起抗戰,於1945年1月收復滇西。由於滇西抗戰及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國民黨蔣介石的嫡系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等部乘勢進入雲南,打破了由滇系軍閥統治的雲南這個獨立王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任命第1方面軍總司令盧漢為中國戰區越南方面受降主官,令其率第1方面軍開往越南。當滇軍開拔後,蔣介石即坐鎮西昌,親自指揮昆明防守司令官杜聿明,於10月3日凌晨突然佔領昆明市各要害地區,包圍龍雲的住宅。龍雲在倉皇中逃上五華山。清晨,杜聿明派人給龍雲送去蔣介石的命令,免去他軍委會昆明行轅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職;任命他為軍委會軍事參議院上將院長,由杜聿明接收雲南地方部隊。龍雲拒絕離開昆明去重慶任職。蔣介石先後派何應欽、宋子文來勸駕,又以武力相威逼。龍云無奈,只得於10月6日乘飛機到重慶任職。蔣介石這次“小偷式政變”(龍雲語),從此結束了龍雲在雲南的10年統治。

此後,龍雲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代主任)等閑職,實質遭到蔣介石軟禁。

1948年秋,龍雲得到消息,蔣介石要劫持他到台灣,因而決心出走。在行政院救濟部署空運大隊隊長、美國人陳納德的幫助下,12月8日,龍雲乘飛機秘密離開南京,經上海轉廣州,於9月乘輪船到達香港。龍雲到香港後,即從事反蔣民主活動,加入中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中央負責人之一。

再說盧漢,於是1945年9月20日率領總部人員直飛河內,9月28日在河內總部主持了日軍受降儀式。當幾乎全部滇軍進入越南以後,蔣介石發動了10月3日“小偷式政變”,以武力解除龍雲職務,改組雲南省政府。10月4日,何應欽以中國陸軍總司令身份飛往河內,名為視察,實則監視盧漢行動。接著,空軍副司令王叔銘飛往河內,向盧漢宣布蔣介石的命令,任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未接任前,由親蔣的新任民政廳長李宗黃(雲南鶴慶人)代理。對此事變,盧漢也無可奈何。

蔣介石原想以李宗黃取代盧漢,但李宗黃與警備司令關麟徵鎮壓昆明民主運動,遭到雲南各界的強烈不滿。就在昆明“一二·一慘案”(毆打、殺害愛國請願的師生)的當天,盧漢回到昆明就任雲南省政府主席。但蔣介石要把滇軍調往東北參加內戰,盧漢此時受到控制,被迫同意。他將滇軍兩個軍即曾澤生的第60軍和盧浚泉的第93軍交由孫渡指揮,合編為第6兵團,孫渡任兵團司令,於1946年春開赴東北參加內戰,孫渡還兼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但是,不到兩月,即5月31日,第60軍第184師就在師長潘朔端的率領下在海城起義。到1948年10月,第60軍2萬餘人在軍長曾澤生率領下在長春起義。而第93軍則被東北解放軍消滅於錦州,軍長兼第六兵團司令官盧浚泉被俘虜,派到東北的滇軍就這樣瓦解了。

由於滇軍被調往東北打內戰,盧漢在統治雲南的幾年間,為了掌握自己的武裝,不斷建立和擴充新型的以保安團隊為牌號的滇軍。到1949年,已擴編有17個保安團,組成了以余建勳為軍長的第74軍和以龍澤彙為軍長的第93軍。6月,迫於形勢,蔣介石撤銷了由國民黨中央直接指揮的設在昆明的雲南警備司令部,成立雲南綏靖公署,盧漢以綏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正式合法地總攬了全省的軍政大權。

七、盧漢投明,雲南起義
 
龍雲從南京逃到香港以後,積極參與反蔣民主活動,成為民革中央的負責人之一。他多次派人回雲南與盧漢聯繫,策動雲南起義。盧漢也看到人民解放軍戰爭的形勢迅猛發展,蔣家王朝崩潰在即,也不願充當蔣介石的殉葬品,暗中也在作起義的準備。他一面與中共地下黨和游擊隊聯絡,一面派人與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以及西南軍政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相約,在適當的時候共同舉行反蔣起義。因而,他在雲南開放了一定限度的民主運動,放鬆了新聞限制,拒絕國民黨中央軍和桂係部隊進入雲南境內,反對在雲南發行銀元券,撤銷軍師長管區和警務處,停止徵兵徵糧等。

8月15日,龍雲與黃紹竑等四十四位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在香港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和主張》的聲明,表示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歸向人民,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的歡迎。這事,史稱“香港起義”。同一天,香港報紙登出“雲南在龍雲的策動下,已準備成熟,即將舉行起義”的消息。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獲悉後,主張即以武力解決雲南問題,代總統李宗仁也下令指派桂係部隊入滇震懾。蔣介石恐怕雲南落入桂系之手,於8月24日由台灣飛往重慶,連續發電報召盧漢赴渝。

盧漢顧慮重重,怕被扣留,稱病不去,一拖再拖。蔣介石派俞濟時到昆明催促,盧漢無奈,只好派民政廳長楊文清、省政府秘書長朱景暄代表他前往。但蔣介石一定要盧漢親自去面商,同時派出中央軍餘程萬第26軍、李彌第8軍、劉伯龍第89軍分路向雲南進逼,形成對昆明的包圍之勢。另外,西南軍政長官張群多次來電催促,表示願意擔保安全。盧漢迫於形勢,不得已於9月6日飛往重慶。臨行前,盧漢對安恩溥、龍澤匯等人說:“我這次去重慶,吉凶難卜,萬一被扣,就插紅旗,通電起義,不要管我。”他指定軍事由龍澤匯負責,政務由安恩溥負責。

盧漢到重慶後,即主動向蔣介石提出辭職。當時,蔣介石要利用雲南作為反共基地,需要穩住這塊大後方的秩序,因而他不僅沒有扣留盧漢,反而表示交給盧漢全權處理雲南問題,並撥軍費銀元100萬元以及武器、彈藥裝備補充雲南兩個軍,但是,要盧漢逮捕黑名單上的一大批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盧漢表面上同意,於9月8日下午即飛回昆明,立即通知了黑名單上的一些共產黨員迅速轉移。9月9日下午,雲南的特務在軍統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等的率領下進行大搜捕,共逮捕近500人之多。這就是“九·九整肅”事件。經過殘酷的審訊後,準備槍決的有一百多人,其餘的也大多判了刑。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企圖借刀殺人,嫁禍盧漢,將處理人員的名單送交盧漢,要他立即批准。盧漢採取複審拖延的辦法,直到11月初,李宗仁逃往香港路過昆明,經盧漢請求,李宗仁同意從寬處理這批人員,盧漢即下令一律釋放。

11月下旬,貴陽、重慶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已迫近雲南,盧漢將其第74軍和第93軍調往昆明及其附近地區,作好起義的準備工作。12月1日,盧漢下令成立昆明警備司令部,加強治安管理,維持社會秩序。

盧漢準備起義這一情報,國民黨國防部駐雲南區專員兼軍統局雲南站站長沈醉已經掌握,他電告毛人鳳,請求指示。由於時局緊張,怕殺了盧漢會導致雲南人民更加強烈的反抗,毛人鳳遲遲沒有下達命令,只命令沈醉嚴密地監視盧漢。12月6日,深醉親自去見盧漢,對他進行試探,提出要在昆明進行一次大搜捕和大破壞,但盧漢搖搖頭說:“目前時局緊張,不能這樣做,免得人心混亂。”以此來應付沈醉。同一天,西南軍政長官張群飛到昆明,監視盧漢,要把雲南建成反共的基地。

12月8日,蔣介石召集駐滇各軍軍長余程萬、李彌等開會。盧漢即利用餘程萬、李彌離開昆明的時機抓緊佈置,並決定於12月9日夜舉行起義。9日下午,張群、餘程萬、李彌等又回到昆明。盧漢突然派兵把張群軟禁在自己家中,然後把張群的圖章抄走,並以張群的名義發出通知,邀請國民黨中央駐滇軍事首腦於當晚9時在盧漢公館舉行緊急會議。結果,當國民黨第8軍軍長李彌、第26軍軍長余程萬、師長石補天、空軍第5軍區副司令沈延世、憲兵副司令李楚藩、軍統雲南站站長沈醉等依時到達後,即遭到軟禁。晚上10時正,盧漢在五華山雲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宣布了“雲南起義”的命令。同時向全國發出起義的通電,成立了以盧漢為主席的雲南人民臨時軍事委員會,作為臨時的最高權力機關。

12月10日,盧漢迫使李彌、餘程萬、沈醉等發布手令,命令國民黨中央軍及軍統特務停止一切的活動,服從盧漢的指揮。但是,第8軍和第26軍並沒有執行手令,從12月16日起,三麵包圍昆明,全面發起攻勢。盧漢指揮昆明軍民,開始了艱苦的昆明保衛戰。由於戰況危急,盧漢不得已將李彌、餘程萬、石補天釋放。他們出去之前都滿口答應,歸隊後,一定制止部隊攻打昆明。但是,他們歸隊後,不但沒有停止對昆明的進攻,反而打得更加激烈。國民黨軍一度進占昆明飛機場,推進到昆明城邊,但仍被昆明人民和起義部隊擊退。到12月21日,敵軍得知人民解放軍即將進抵昆明,紛紛撤退,堅持了一周的昆明保衛戰勝利結束。不久,人民解放軍迅速進軍滇南、滇東,徹底消滅了國民黨在雲南的全部軍事力量。

1950年2月20日,陳賡、宋任窮率領解放大軍進入昆明。3月,雲南省成立軍政委員會,盧漢任主任。

雲南起義,標誌著滇系軍閥的最終結束。新滇系軍閥的首領龍雲和盧漢,在歷史的轉折關頭,都站到了人民的一邊。

1950年1月3日,龍雲離開了避居一年的香港回大陸,於1月18日到達北京。在新中國期間,龍雲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等。1957年,龍雲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6月27日,龍雲在北京病逝。1980年7月,中共中央給予他徹底平反。

在新中國期間,盧漢歷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體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常委等。1974年5月13日,盧漢在北京因肺癌逝世。

而擔任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的孫渡,兵敗後逃匿隱藏,1952年在清匪反霸運動中被人民政府逮捕,被關押改造,1963年獲特赦,曾任雲南省政協委員。1967年逝世。

還想加一段:曾任滇軍團長、少將旅長的朱德,1922年因厭倦軍閥混戰,為尋求救國真理,棄官離職,赴德國留學,認識周恩來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後成了紅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後成為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建國後,成了共和國元帥、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