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鐘相、楊太等領導的農民起義
南宋小朝廷自重建以來,面對金兵的南侵,從河南逃到江南,從江南逃入大海,不惜對金朝屈辱妥協,只求苟安江南,壓迫人民大眾。廣大農民陷入金兵擄掠,官軍搶奪,官府、地主加緊壓榨的重重迫害之中。一一三一年,江西安撫大使朱勝非描述他所看到的情形說:“來自桂嶺,陸行一千七百餘裏至臨江軍,所見道上居民及近路村落:自入衡州界,有屋無人;入潭州界,有屋無壁;入袁州界,則人屋俱無。”遭受殘酷掠奪的廣大農民,不斷舉行起義,以反抗南宋的黑暗統治。
鐘相、楊太起義一一三○年春,洞庭湖畔的鼎州爆發了鐘相領導的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鼎州武陵人鐘相領導的起義軍原來曾是一支人民抗金隊伍。一一二七年春,高宗在南京(商丘)號召各地軍兵“勤王”。鐘相組織義兵三百人,由鐘相子鐘昂率領,趕到南京,擁戴高宗反抗金兵的南侵。高宗決策南逃,便又下令將各地前來“勤王”的義兵遣散,要他們“歸元來去處,各著生業”。鐘昂率領的義兵親眼看到高宗小朝廷妥協求降的面目,歸來的途中更看到各地官軍、盜軍的劫掠情景。鐘相並沒有按照高宗的意旨解散回鄉的隊伍,而是繼續結集,結寨自保,並設置旗幟器甲,作起義的準備。荊南一帶不斷遭到官軍和盜軍的蹂躪。一一三○年初,金兵攻陷潭州,大事擄掠後,屠城而去。孔彥舟乘機收集潰兵,佔據荊南和鼎、澧諸州,並利用鐘相在民間的威信,詐稱是“鐘相民兵”,四處竄擾。在這樣的形勢下,鐘相毅然舉起武裝起義的旗幟,號召抗拒孔彥舟的盜軍。鼎、澧、荊南各地的人民紛紛響應,農民起義的烈火點燃了。
早在起義的二十多年前,鐘相就在武陵一帶利用宗教作工具,聯絡組織農民,宣傳反抗思想。史書記載,鐘相利用的宗教是不同於佛、道的“左道”。很有可能,這就是方臘起義時利用過的摩尼教。方臘起義失敗後,摩尼教仍在各地農民群眾間秘密流傳,成為他們相互聯絡、準備起義的工具。宋朝統治者不斷下令禁止,對“事魔”的農民嚴厲鎮壓。起居舍人王居正向高宗報告說:“方臘以前,法禁尚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方臘之後,法禁愈嚴,而事魔之俗愈不可勝禁。”“自方臘之平,至今十餘年間不幸而死者,不知幾千萬人矣。”宋朝統治者們,在向金兵屈膝求降的同時,不惜大規模地屠殺“事魔”的農民,宋朝殺人越多,反抗的力量越大。自溫州、台州、衢州、徽州、嚴州、信州以至河南的信陽軍、河北的滄州、清州,南到兩廣、福建,到處都有摩尼教的秘密起義組織。鐘相發動起義的荊湖一帶,早在唐代宗時,荊州就建有大雲光明寺,是摩尼教的一個傳佈中心。
長期形成的鐘相農民軍是一支有組織、有訓練的隊伍。鐘相自稱“有神靈與天通,能救人疾患”。向農民宣傳說:“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早在五代時,南唐諸祐利用“左道”組織農民起義,就曾提出“吾能使富者貪,貧者富”的口號。鐘相繼承諸祐和王小波的口號,更加明確地提出 “等貴賤,均貧富”的平等、平均思想以反抗官僚、地主的封建統治。“入法”(入教)的民眾,分財互助,團結一致,又有自己的武裝,有效地抵制了官軍和盜軍的騷擾。洞庭湖周圍各縣的廣大農民,自備乾糧,絡繹不絕地到武陵投拜“入法”,尊稱鐘相為“老爺”或“天大聖”。一些士大夫也到這裏來避亂。
但是,一一三○年二月鐘相發動武裝起義後,並沒有停留在宗教組織的範圍。鐘相立即建立國號大楚,鐘相稱楚王,鐘昂為太子,立年號天戰(一作“天載”),建置將相官屬。起義軍宣佈宋朝的國法是“邪法”。焚燒官府、寺觀、廟宇和“豪右之家”,鎮壓官吏、僧侶、道士、巫醫、卜祝以及跟廣大農民結有仇隙的地主富豪。奪取官僚地主的財產還給農民,稱為“均平”。起義軍的行動,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說這是“天理當然”。
鐘相在武陵發動起義後,鼎州武陵、桃源、龍陽、沅江,澧州澧陽、安鄉、石門、慈利,荊南枝江、松滋、公安、石首,潭州益陽、寧鄉、湘陰、安化,峽州宜都,岳州華容,辰州沅陵,各地農民群眾紛起響應。起義的烈火燃遍了十九個縣的廣大地區。鐘相派出一支農民軍攻打桃源縣城。知縣錢景持率領保甲兵丁來鎮壓起義,農民軍殺錢景持,大敗宋兵。兩日後,鐘相軍又攻克澧州,殺宋守臣黃琮,勝利進入州城。
來勢迅猛的鐘相起義,震撼了南宋王朝。孔彥舟叛軍勾結鼎州的地主豪紳,佔據鼎州。南宋小朝廷便任命孔彥舟為荊湖南北路捉殺使,讓他去鎮壓鐘相起義軍。南宋駐守鄂州的宣撫司訪察使李允文,派遣統領官安和統步兵入益陽,統制官張崇領戰艦入洞庭湖,張奇統水軍入澧口,分道鎮壓起義。
孔彥舟看到不能以戰取勝,便另生詭計,向起義軍散佈說:“爺(農民軍稱鐘相為“爺”)若休時我也休,依舊乘舟向東流”,假裝無意決戰。一面又派人到鐘相處,請求“入法”,做打入起義軍內部的奸細。鐘相沒有識破詭計,農民軍中混入了內奸。一一三○年三月,孔彥舟軍大舉進攻,奸細作內應,起義軍兵敗。鐘相、鐘昂父子在山谷中被當地一個地主捉住。孔彥舟將鐘相父子押送朝廷處死。鐘相發動起義僅僅一個多月,便英勇犧牲了。
南宋王朝處死了鐘相,卻無法撲滅已被鐘相點燃的起義烈火。洞庭湖畔各地的起義農民,在青年領袖楊太領導下,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持久的戰鬥。
楊太是隨鐘相“入法”起義的一位青年農民。當地稱兄弟中最小者為“么”,因此又親切地叫他“楊么”或“么郎”。鐘相犧牲後,楊太和農民軍首領楊廣、夏誠等領導一支農民軍佔據龍陽縣繼續戰鬥。農民軍沿洞庭湖分立寨柵,組成了八千人的隊伍。
一一三○年六月,宋朝調任知荊南府程昌■(音宇y()去鼎州,任鼎澧路鎮撫使,鎮壓起義。程昌■途經龍陽縣境,隨從官吏和僕從們上岸掠奪民間財物。楊太部下的水寨首領謝保義,立即指揮起義軍出擊,繳獲了他們在各地搜括的金銀財帛等贓物,程昌寓隻身逃回公安縣,改由陸路繞道到鼎州。程昌■到任後,指揮官軍進攻起義軍,並對起義軍展開誘降活動。起義軍的一個首領楊華叛變,到鼎州投降。程昌■又命楊華派親信到楊太軍中勸誘諸首領降宋。楊太“極口罵楊華不是丈夫漢”,痛加斥責。接著,便率領水軍,到鼎州城下向宋軍發動進攻。程昌■龜縮城內,不敢出戰。
楊太起義軍以洞庭湖為基地,採集木料,打造戰船,訓練水軍,聲勢大振。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年)正月,夏誠指揮的起義軍大敗程昌■新組成的水軍,獲得大批戰船。此後起義軍又打造了多種樣式的車船。每船可載兵千人,用人踏車,可進可退,船上設拍竿長十餘丈,上置大石,下作轆轤,遇敵軍船近,即用拍竿發石擊碎。車船的製造,始于唐代李皋。起義農民在都料匠高宣的指導下,以宋軍的車船為樣式,進一步提高了打造車船的技術。起義軍用車船作戰,官船不能接近。起義軍水寨數十處,車船數十隻,佈滿洞庭湖邊,雄壯非常。繼承鐘相事業的楊太,不再以攻取州縣作為作戰目標,而是繼承並發展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傳統,在洞庭湖建立了起義據點,形成可攻可守的指揮中心。農民軍不斷發展壯大。
宋王朝看到程昌 ■不是農民軍的對手,又在一一三二年十一月,起用李綱作湖廣宣撫使,來鎮壓起義。李綱立即派將官招降潰散的官兵,作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準備。朝中一些投降派官僚,擔心李綱“剿寇”立功,再被重用,於是紛紛上章攻擊李綱是“藩鎮跋扈之漸,若久任之,將使軍民獨知有綱,不知有陛下,知有宣撫司,不知有朝廷”。高宗又把李綱撤職,改派龍圖閣直學士折彥質為湖南安撫使,督率潭、鼎、荊南兵,鎮壓起義。
這時,楊太起義軍以洞庭湖水寨為據點,已經發展到二十萬人。佔領的地區北到公安,西到鼎、澧,東到岳陽,南到長沙。洞庭湖沿岸各州縣的廣大農村幾乎都已為起義軍所佔有。宋官軍所盤據的,只是處在農民起義軍包圍中的幾座州縣孤城。一一三三年四月,楊太擁立鐘相少子鐘義作太子,自號大聖天王,下設三衙等機構。起義軍佔領地區的農民,在楊太領導下努力發展生產,實現了鐘相“田蠶興旺,生理豐富”的理想,境內人民安樂,物產豐盛。起義軍春夏耕耘,秋冬戰鬥,不斷襲擊宋軍。折彥質部難以前進。
一一三三年六月,宋王朝又增派王珪(音泄 xiè)為荊南制置使,領兵六萬,會同折彥質等鎮壓楊太起義軍。王珪水軍攻進楊太大寨,卻是一座空寨。原來楊太早已轉移到鼎口港地泊駐,伏軍待戰。十月,王珪軍趕到鼎口,楊太發動車船迎戰。農民起義軍車船高數丈,用堅木二尺餘,削尖兩端作投擲武器,與矢石俱發,叫做“木老鴉”。官軍大敗。王珪本人也被流矢、木老鴉打中,逃回鼎州,留下統制崔增、吳全據守洞庭湖下游。
崔、吳軍守下游,企圖與上游程昌■部官軍夾擊起義軍。楊太軍得知後,順江放下三隻大船,船上不樹旗槍,也不見人,沉寂無聲,交橫而下。崔、吳軍見了,以為起義軍為上游官軍殺敗,流來空船,於是發動全隊舟船,亂次爭先,紛紛而上,到了水面寬廣處,農民軍車船突然擂鼓呐喊,踏車迴旋,發動猛攻,迅速地把官軍大小數百隻戰船全部擊沉。沙灘上的官軍步兵也被起義軍消滅。一日之間全殲崔、吳軍一萬人,獲得弓矢甲胄不計其數。起義軍獲得重大勝利。
這時,王珪還在下江口營帳,不知道宋水軍全軍覆沒的消息。農民軍百余人穿著新衣,打著鼓板,吹著笛子,弄著氣球,到宋軍大營,用竹竿挑著一卷文書,喊宋軍來取。宋軍滿以為這是“受招安”的文書,打開一看,原來是農民軍繳獲的宋朝的官告。農民軍使者在旁哈哈大笑說:“崔家水軍一萬來人,前日晚被我們殺了,一個不存。衣甲、槍刀、旗號、錢糧,一齊屬我了也!”農民們在歡笑聲中吹笛打鼓揚長而去。當晚,起義軍又乘車船相繼而來,全裝鐵甲,各執雁翎長刀,光彩射目。向宋軍高喊:“崔增、吳全是天下有名水軍,一萬來人,只消我三支車船,盡底殺了。你們消得甚的殺也!”二更時,起義軍的大小車船無數,大舉追襲宋軍。宋船兩邊都被打空,滿身中箭。宋軍士頭破額裂,狼狽逃走。王珪帶領殘兵敗回鄂州。農民軍再次取得輝煌的勝利。
起義軍乘勝前進。一一三四年七月,進攻鼎州社木寨,又大敗宋軍,繼續獲勝。
一一三四年二月間,張浚自西北被召入朝時,路過潭州,曾派樞密院計議官去和折彥質共同策劃“招安”農民軍,遭到楊太拒絕。這時,劉豫的齊國看到農民起義軍勝利發展,也想以“聯軍滅宋,分地而王”,招誘農民起義軍。齊“太尉”李成差密使來楊太大寨,送來金帛文書,說願與水寨首領會合,水陸並進,取宋沿江州縣,得縣的做知縣,得州的做知州。起義軍嚴正拒絕,把來人打發回去。一月後,李成又派三十五人來,帶著官誥、金束帶、錦戰袍、羊羓(音巴b1)等物,勸誘起義軍配合金、齊大軍滅宋。農民起義軍將這三十五人全部處死,投入江中。高宗得知後,下詔向楊太等誘降,說可以給他個知州的官做,也被楊太拒絕。楊太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複雜環境中,堅持反對宋朝的統治,又堅持抗拒金、齊,始終如一,大義凜然。
和楊太的正義行為相反,一貫對金屈服的南宋,把農民軍看做是比金、齊更為危險的敵人。江西一個地主向高宗上書說:“方今之大患有三:曰金虜,曰偽齊,曰楊么。然金虜偽齊,皆在他境,而楊么正在腹內,不可不深慮之,若久不平滅,必滋蔓難圖。”侍御史張致遠也在一一三五年二月上奏說:“金朝侵侮,不過是皮膚病,如果善用藥石,就很容易去掉。庶民作亂,是心腹蓄毒,若養而不治,實在難好。洞庭被佔據這多年,招安之人屢遣,而大半不還,水陸之師每進,而無敢深入”。這時已掌握軍政大權的右相張浚也說:“楊么據洞庭湖,實占上流,不先去之,為腹心害,將無以立國。”對待金朝,宋朝官員中存在著抗戰派與投降派的對立,但在鎮壓農民起義時,他們又完全一致起來。高宗派張浚親臨督戰,又下令把精銳的嶽飛軍從淮西的前線調往洞庭湖。一場血腥的鎮壓開始了。
宋軍這次鎮壓楊太起義軍,按照張浚的主意,改變了歷來冬季出師的慣例,選在農忙季節進軍,想趁起義軍忙於生產,發動突然襲擊,同時還想以毀壞田畝禾稼為手段來進行威脅。一一三五年五月,張浚、嶽飛領兵到達洞庭湖地區,施展所謂“剿撫並行”的策略,大力開展誘降活動,釋放俘虜,重用叛徒,分化瓦解農民起義軍。起義軍中的黃佐、楊欽,先後叛變,投降嶽飛軍。六月,楊太大寨由於楊欽等叛變而陷於孤立,被嶽飛軍攻破。楊太拒不降宋,和鐘義泅水突圍,被宋軍俘虜。楊太被押送到嶽飛面前,英勇就義。楊太就義前,仍然高呼鐘相稱號(老爺),至死不屈,表現了中國農民不甘屈服于黑暗統治的頑強反抗精神。
楊太就義後,夏誠仍然據水寨固守,繼續戰鬥。嶽飛軍以巨筏塞置港汊中,用腐木爛草填入行船通道,使起義軍車船無法行駛。起義軍水寨被攻破。夏誠被俘,也壯烈犧牲。鐘相、楊太領導的洞庭湖農民起義,前後持續六年之久,給南宋王朝以沉重打擊。農民起義軍依據江湖港汊建立據點,春夏耕耘,秋冬作戰,為歷史上農民戰爭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鐘相、楊太起義的同時和起義失敗後,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農民群眾相繼舉行起義,不斷打擊著南宋王朝的統治。
信州王宗石(王念經)起義一一三○年四月,在鐘相發動起義的同時,信州貴溪縣農民在王宗石(王念經)領導下,舉行起義。王宗石是當地摩尼教的一位首領,長期以來利用摩尼教組織農民,具有廣泛的影響。起義發動後,農民軍迅速攻下貴溪、弋陽兩縣。信州和饒州一帶的貧苦農民紛紛加入起義隊伍,農民軍很快發展到幾萬人。高宗派辛企宗軍去鎮壓。一月之間,農民軍連續戰敗官軍,取得勝利。高宗又調派張浚和劉光世部的王德軍,對農民軍四面圍剿。農民軍激烈戰鬥,王宗石等二十六名領袖戰敗被俘,被押送到越州的高宗小朝廷,英勇就義。起義發動不到兩月,即遭到南宋官軍的鎮壓而失敗。起義失敗後,劉光世部王德殘酷屠殺貴溪、弋陽兩縣的人民近二十萬人。
建州農民起義一一二九年,苗傅、劉正彥發動政變失敗,領兵退走建州。宋朝各路官軍進入建州追擊,沿途向百姓勒索軍需,燒殺劫掠,農民群眾被迫遷徙流亡。宋兵擒捕劉、苗去後,建州一帶出現嚴重的災荒。一一三○年,建州甌甯縣農民在回源峒發動起義,私鹽販範汝為被推為領袖。八月間,范汝為領導起義軍攻入建陽縣。宋神武副軍都統制李捧率官軍三千迎擊,被起義軍擊潰,李捧逃走。農民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
十月間,南宋小朝廷派朝請郎謝向持金字牌到範汝為軍中“招安”。十一月,又派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率大兵鎮壓。辛企宗進駐邵武軍,距回源峒二百多裏。在宋朝的威脅利誘下,範汝為受“招安”,接受宋朝賜給他的從義郎、福建民兵都統領的官職,受辛企宗節制。范汝為以下的一些首領也接受了宋朝的官職。起義軍由於首領叛降而被出賣了。
範汝為投降後,農民軍仍在建陽城外駐紮、耕田。當地地主也要向農民軍交納租稅。一一三一年二月,高宗詔令辛企宗將農民軍“放散”“歸農”。農民軍拒不解散。
建陽農民繼續展開鬥爭。農民丁朝佐領導另一支農民軍發動起義。范汝為部下、降宋後稱保義郎的熊志寧又率領部分農民軍離去,與丁朝佐會合。九月間,丁、熊軍進到建州浦城、崇安等縣。南宋得報,派江東統制官閻皋統領部下全軍鎮壓丁、熊,又派監察禦史胡世將到福建“督捕”。十月九日,胡世將奏報說:“汝為自就招安,心懷反側,仍前剽掠”。高宗立即下詔捕殺範汝為。詔書說:“官軍殺獲範汝為,與補汝為現帶官職”。十月十九日,範汝為率領農民軍向建州轉移,宋建州守臣逃跑。範汝為入據州城。范汝為部下葉諒等向邵武軍進攻。
十一月,禦史彈劾辛企宗長期不能“放散”農民軍,“擁兵逗留”,請另遣將。高宗貶辛企宗,降三官。另派韓世忠領兵入福建鎮壓。紹興二年(一一三二年)正月,韓世忠軍圍攻建州,攻城六日,農民軍三萬餘人戰死。範汝為逃回回源峒自殺。宋軍到邵武軍,葉諒敗死。熊志甯接受閻皋的“招安”,充當宋軍的“前軍統領”。
建州起義發動以來,起義農民前後有十余萬人,聲勢是浩大的。但由於農民軍領導者的動搖投降,終於遭到宋朝的血腥鎮壓而失敗。廣大起義農民作出了重大的犧牲。
但是,起義農民仍在繼續戰鬥。農民軍千余人在范忠領導下,轉向建州松溪縣進攻,殺縣尉吳某,又進而打到浙東。十一月,范忠軍轉戰龍泉縣,進攻處州,震動了宋朝。十二月,高宗命令神武前軍左部統領申世景領兵二千鎮壓,下詔說:“如不即撲滅”,“並重置典憲”。宋軍到處州,不能得逞。高宗又增派精兵二千會合。范忠農民軍寡不敵眾,遭到鎮壓犧牲。
范忠領導的農民軍,在範汝為死後,轉戰閩浙,堅持鬥爭達一年之久,又一次體現了農民群眾反對“招安”、堅持鬥爭的光榮傳統,是值得讚頌的。
吉州彭友起義一一三○年,吉州一帶的農民也在彭友(一稱彭大或彭鐵大)、李滿(號稱“李動天”或“李洞天”)、王彥和廖八姑三姐妹的領導下舉行起義。起義農民推舉彭友等十人作領袖,稱為“十大王”。起義軍攻佔江西、湖南八個縣城,起義隊伍達幾萬人。起義軍在各地區往來活動,聲勢越來越大。到一一三三年初,廣東、江西等路官吏紛紛向宋朝上奏章,要求調派嶽飛軍前往鎮壓。四月,宋朝派嶽飛軍到吉州。這時彭友已率領農民軍轉移到雩都(雩音于y*),聯合永新縣尹花八等兩支農民軍三千多人,嚴陣以待。嶽飛軍趕到雩都,派出兩名“辯士”找彭友勸降,彭友義正辭嚴地說:“吾寧敗,不肯降,毋以虛聲恐我!”岳飛指揮官軍猛攻山寨,起義軍戰敗,彭友被俘。李滿等率領農民軍退到固石洞拒守。固石洞山高而險,易守難攻,嶽飛駐兵山下,再次派說客到山上勸降,企圖動搖農民軍的鬥志。農民軍義憤填膺,表示“雖死無憾”,堅決鬥爭到底。嶽飛見誘降不成,又調動騎兵,圍住固石山,派步兵強行攻山。起義軍腹背受敵,經過激烈戰鬥,主力大部犧牲,終於失敗了。
虔州陳顒起義一一三一年七月,陳顒(音擁y$ng)領導虔州農民幾千人起義,攻打雩都、信豐等縣。一一三二年四月,起義軍進攻循州,克龍川縣。十一月,克武平縣,又圍梅州。紹興三年(一一三三年)正月,起義軍圍攻潮州,不能下,撤回江西。虔州各縣農民紛紛起來響應,羅閑十、藍細禾、鐘超等“四百餘黨,自為頭首,各成寨柵”,共有十多萬人。各支隊伍“結為表裏”,建立聯盟,共同反抗官軍,依靠山區的險要形勢,建寨五百多座,活動於廣東循、梅、潮、惠、英、韶、廣、南雄等州,江西虔州、南安軍、建昌軍,以及福建汀州、邵武軍等廣大地區。這年四月,嶽飛在鎮壓吉州農民軍以後,又進兵虔州。農民軍在興國縣,與官軍擺開陣勢,英勇戰鬥。但由於各支農民軍隊伍缺少統一的指揮,最後被嶽飛軍各個擊破。陳顒、羅閑十、藍細禾等被俘。陳顒等農民領袖同吉州農民領袖彭友、李滿等一起,都被嶽飛殺害了。
嚴州農民起義王宗石等利用摩尼教起義失敗後,摩尼教作為農民群眾的秘密組織,仍在江、浙一帶繼續活動。入教的農民,設置兵器,隨時準備“群起舉事”。衢州開化縣是萬山環繞、路不通驛的地區,接近徽、嚴二州,宋朝統治力量較為薄弱。摩尼教領袖余五婆在這裏“傳習魔法”,組織農民。一一三三年春,官府發現了餘五婆的活動,下令捕治禁止。余五婆隨即轉移到嚴州遂安縣白馬源,隱蔽在教徒繆羅家中。同年三月,繆羅的怨家發現餘五婆,向保正告密。保正乘機對繆羅進行敲詐勒索。繆羅殺死保正,發動摩尼教農民起義。起義農民多次打敗前來鎮壓的官軍,接連擊斃鳳林巡檢章浦、淳安縣尉曹作肅等人。五月,知嚴州顏為帶領臨時拼湊的弓手、保甲六千多人,宋朝又派神武中軍統制楊沂中領兵三千,會同前往鎮壓。在決定起義成敗的關鍵時刻,繆羅經不起楊沂中的威脅利誘,接受了楊沂中的 “招安”。起義農民仍然堅持與官軍作戰。但由於繆羅等人的叛變,起義軍力量削弱,終於被楊沂中鎮壓下去,起義軍骨幹王倉等九十多人被捕犧牲。
郴州宜章縣農民起義一一四○年,湖南郴州宜章縣山區農民在駱科、文遂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起義後,駱科率領義軍攻打桂陽、郴、道、連、賀等州的縣城。宋朝派統制郝政帶領官軍鎮壓,駱科中途叛變,投降官軍,義軍被打散。但不久之後,義軍餘部又集結在一起,在鄧甯、李定等人的領導下,繼續戰鬥。義軍的另一部分在歐幼四的領導下,以桂陽監臨武峒為據點,發展到幾千人,屢次打敗官軍,攻克了藍山縣。直到一一四一年十月,這幾支農民軍才被宋軍鎮壓而最後失敗。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