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王莽之所以篡漢"亦天時,非人力所致",此言當否?試加論析。
"亦天時,非人力所致",即是王莽篡漢既是天時,亦是人力所致,但當時天時的重要性遠大過人力的所爲。西漢末,土地兼併問題嚴重,以致農民與商賈的貧富縣殊日趨嚴重。漢武帝時雖用經濟政策,令商賈無法得漁鹽之利,但對外用兵傷了國家財力;宣帝時進行減稅,希望使農民受惠,然而這卻深化了當時的情況。改革失敗,天災頻仍,國庫空虛,無力賑災,農民更形窮困。且當時流行乃陰陽五行思想,漢中葉後盛行有兩種觀念,一是授命說,二是五德終始說;況且王莽乃擁著外戚身份,利用這些天時可爲他篡漢提供了非常重要條件。最後,王莽憑著其力量、才智而篡漢。《漢書·王莽傳》中記載王莽代漢時,群臣向他朝拜,沒有任何反對聲音,更無反對勢力,不廢一兵一卒,可以將天下得手。這也說明不可忽視王莽的重要性。
西漢當時社會經濟狀況,最主要便是貧富縣殊的問題。早在武帝時,土地兼併日趨嚴重,董仲舒曾提出一套改革建議。然而,西漢晚年,成哀二帝、師丹等人曾提出限制田地、奴隸的建議,可惜商賈、富豪的勢力加深,反對聲音甚多。宣帝曾提議減稅,但大量土地乃集中於商賈之手,商賈得益,農民反未受其利。故此,土地兼併,蓄奴成風、貧富縣殊不但未得解決,反之更趨惡化。故有云:富者田連阡陌,貧者地無立錐"。正好反映土地兼併之烈。
漢自文帝以來,由於工商業大幅發展,以致商賈、小販等享阡陌之得。農民卻生活困苦,耕者不能自給自足,致人以相食。有謂:"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民有七死,而無一生"等說。這些情況都導致農民窮困的必然結果。西漢末,國庫空虛,糧食不足,土地兼併嚴重,問題不能解決,使官吏貪污、商賈等積財富。譬如成帝時張禹據田四百頃,哀帝時董賢家產達十三萬頃,社會經濟惡劣,政治黑暗,君主治國失策,天災發生而國家無力解決,使人民遂思轉變,渴求一新政權之出現。王莽憑藉這種有利的天時,成就王莽日後利用此天時而有賑災濟民之舉。其他如供給農民田宅、農具、供人治病、給錢予死者安葬等措施,皆是王莽針對此天時而制的。
其次,第二個重要天時是王莽乃以外戚身份掌權弄政。武帝以後,經昭宣兩代,政治尚算清明,不過其政治最大轉變爲外戚專政,但不多任職不久,未能爲患。至成帝時,情況轉變,王政君乃元帝的皇后,元帝早死,繼位的成帝年幼,由母后等外戚掌政,分別用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曼、王譚等兄弟掌政,音、商、根甚至爲大司馬。哀帝時雖改擢用丁氏、博氏及寵臣董賢,王氏的大權大為旁落,但哀帝死後,王莽等人僞矯立平帝、孺子嬰爲帝,繼而掌據朝政。然而,王莽乃能以外戚身份鑽營,主要憑藉叔伯餘陰,而王政君獨掌大權六十多年,歷元成哀平四帝,母儀天下。加上西漢末的皇帝奢侈成風,生活荒誕。元帝勾結宦官閻顯,政治腐敗,成帝好微行,鬥雞等,不理國事,哀帝荒淫任性,寵倖董賢,他賞賜田二千頃,家奴也得十萬錢,至其抄家,共得四十三萬緡。可證明當時君主昏庸無道,政風不靖,貪官勾結,農民卻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王莽便在此情況下,藉以外戚身份,經過多番積極救世救民之措籠絡人心。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爲之宗主,故得肆其奸匿以成篡盜之禍。推是廣亡,亦天時,非人力所致。王莽利用此有利時機,擅於鑽營各階層人士,上至權貴,下至士人、人民乃是他所利用而提高個人聲望的。加上,王莽和其他王氏子弟截然不同,他一反輕挑、奢侈之風氣,甚得人民支持,此乃爲王莽不費一兵一卒,天下歸心而篡漢作註腳也。
漢武帝時已用儒家治國,儒家學術思想大爲流行。因當時儒家的思想混合了戰國時的陰陽學說及法家等學說,但當儒家已變質,而繼秦滅學之後,董仲舒注《公羊春秋》,儒者爲宗,始推陰陽。而陰陽學說多解悉怪異之象。漢中葉後,另外兩種的觀念亦隨之盛行,乃授命說和五德終始說。"授命說"即皇帝做事要先得天命,已天命不只賜於一家,而是常變更的,"古無不滅之國"乃是"授命說"的要旨。還有,五德終始說亦的相生相度,中國自古受行家思想熏陶,認爲"君權天授",故有見災累既,告譴天子失德,應留意政事。成帝時,翼奉以成帝獨親信異姓大臣,陰氣大重,必有火災,後長安自鶴失火。配合當時流行的五德終始、授命之學說,繁衍出禪讓之說。當時大多儒家認爲漢乃堯舜之後,應效法堯舜的禪讓美德。而且當時君主亦篤信此道,如哀帝欲讓位予董賢,可見的禪讓說影響之深。漢儒天命轉移的理論是聖人授命,天降符端、封禪告兩,天子失德,上天便譴責,災異興起,遜位讓賢,此乃禪讓步驟。當時已有天災等異象,如蝗災、火災等,接照帝時又有人見大石自立、數千大鳥圍繞,昌色枯樹重生等,此乃被喻爲漢統緒已近終,王莽利用當時風偽造符端,加速篡漢。如平帝時,王莽爲外戚身份,當時已可見其居心可測。因爲時勢造就了王莽擁有發揮其過人之處,篡漢亦事在必得了。
雖然王莽憑藉當時天賜的良機而成功篡漢,但亦不容忽視其個人之力量。王莽雖爲權貴,然自幼生活儉恭,皇后對他特別憐惜。他一反王氏子弟般的奢侈之風,令他得攀引援進,可知他爲人心謀遠慮才智有過人之處,亦懂憑藉勢力,以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錢,如將女兒嫁給平帝為后,又收買人心,各階層人士皆爲他所拉攏。譬如擴充大學、廣招生徒、徵集古今文經等,使士人投其懷抱。他又大封宗室功臣一百七十一人,官員退休也有養老金,這使貴族功臣加以擁戴。而獻田三十頃及錢一百萬賑災濟民,這些措施主要安撫貧民,亦使人民歸心於他。這些皆是爲國家服務的,是盡心盡力的爲人民固是人力也,而他亦積極製造"機會",譬如王莽授意蜀人哀章,身穿黃衣,手持銅框,內裝天書兩卷,謂王莽代漢即因安漢公攝政。
以上各點,是王莽爲了適應時勢而産生的人力。他是有政治理想,故王莽以天時爲基礎,在其之上建立人力之爲,使漢政權輕爲莽所奪。
天時爲王莽篡漢的先決和最重要的條件,而人力爲其次要的。必然先有天時,才能有力所致。例如,以漢武帝爲例,當時政治清明、國家興盛,然而有才幹的外戚如衛青,這名大將軍曾擊退匈奴,幫助國家建功立業。固一個人的作爲成功與否,不可單靠其本身能力,而先天即"亦天時,非人力所致也。"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