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墨子及其所創墨家學說
儒學創始者孔子死後,墨學創始者墨子繼起。孔墨兩大學派,都產生在東周後期,年代接近。孔子所創的原始儒學,禮樂占主要部分,墨家攻擊禮樂,用別一種觀點即庶民的觀點,發揮仁義學說,成為儒家的反對學派。
墨子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曾為宋國大夫。生卒年代不可考,據孫詒讓《墨子閑詁》說,生卒約在前四六八年(周貞定王元年)至前三七六年(周安王二十六年)間。按《非攻篇》稱當今天下四個好戰國,齊、晉、楚、越。晉稱一國,越尚強盛,自是東周末年的形勢。墨子生當在孔子死後(前四七九年),死當在三家分晉前(前四○三年)。《墨子》書中如《魯問篇》說戰國時事,《親士篇》說吳起事,都是後人附加,不足為據。
墨子生在孔子後,當時宗族制度破壞更甚,多數宗族被消滅,極少數宗族化家為國。逐漸成為地主階級的士階層,在社會大變動中,獲得政治參與權,可以上升為諸侯師、相。在士階層下面的庶民,主要是墨子所稱“農與工肆之人”,是一種小私有財產者,在社會大變動中,也要求取得一些政治上的地位,藉以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他們還沒有反抗統治者的覺悟,只是要求“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非命篇》),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墨子和他所創始的墨家,就是代表庶民用“上說下教”的妥協方法向統治階級提出要求的一個學派。庶民是真正從事生產的廣大勞動群眾,國君貴族要進行戰爭,不得不對庶民在形式上有些讓步,允許他們的代表人說說話,樂於利用他們的代表人僕役般地出死力,墨學因而與儒學同稱為顯學。
儒家最高理想是周公相成王。大儒做國君的卿相大夫,小儒給富人辦喪事,自己家裏人跟著去吃酒飯,過著寄生蟲的生活。儒家利益與統治階級完全一致,兩者間妥協合作是很自然的。墨家與統治階級利益並不一致,統治階級為了要利用墨家,作暫時的勉強的有限度的讓步,墨家對統治階級則是忠實服務,竭盡心力,成為最馴服的僕役。墨家一方面對儒家猛烈攻擊,企圖奪取儒家政治上的地位。一方面視死如歸地為國君貴族守城禦敵,保衛他們的利益,以為這樣做,可以取得信任,庶幾行施自己的學說。事實卻相反,墨家不曾得到卿相行道的機會,儒家雖受攻擊,依然為國君貴族所尊重。
《墨子》書漢時有七十一篇,趙宋時存六十三篇,宋以後存五十三篇。墨家貴實行不貴文采,重口說不重著書,《墨子》書中僅《經上》《經下》兩篇,共一百七十九條,當是墨子所自作。《墨經》每條少僅三個字,多不過二十個字。文字極簡,但給當時有關社會和生產的重要知識,作了一個近乎全面的總結。《經說》上下兩篇當是墨子講經,弟子筆錄。墨家分三派,同誦《墨經》,可信《墨經》出墨子手。《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非儒》十一題各分上中下三篇(《非儒》僅上下兩篇),字句小異,意旨大同,當是墨子講學,弟子各有所記,合而成書,類似孔門後學纂輯《論語》。《尚賢》至《非命》十題是墨家政治理論,對昏亂的國君講《尚賢》、《尚同》,對奢侈的國君講《節用》、《節葬》,對自恃上天保佑、沉溺在酒和音樂中的國君講《非樂》、《非命》,對放肆無忌憚的國君講《天志》、《明鬼》,對殘暴好戰的國君講《兼愛》、《非攻》。墨子制十個藥方想治國君的病,但沒有一個國君願意用他的藥方。《備城門》至《雜守》凡二十篇,是墨子為弟子禽滑釐講守城法,在墨學中也是重要的部分。《親士》、《三辯》、《大取》、《公輸》等十四篇當是墨門後學所記,類似儒家大小《戴記》。今存《墨子》五十三篇,基本上保存了墨家的全部學說。
墨與儒兩個學派的對立,顯著地表現出士與庶民不同的社會地位。下面列舉兩家對立的情狀:
墨家對儒家的攻擊,集中在《非儒篇》。儒家主張“親親有術(等差),尊賢有等”,嚴格區別親疏尊卑,鞏固封建等級制度。墨家不反對等級,但反對儒家所說的等級,主張兼愛、節葬、尚賢、尚同。儒家主張有命在天,壽、夭、貧、富,安、危、治、亂都是不可改變的天命。墨家反對宿命論,《天志》、《明鬼》、《非命》三篇說,天欲義(善政)而惡不義(亂政),鬼神賞賢而罰暴,命是暴王(亡國之君)所作,窮人(怠惰人)所述。儒家主張繁飾禮樂,教富貴人糜費財物,自己分肥得食。墨家反對不勞而食,主張節葬、非樂,斥儒者“貪於飲食,惰於作務”。儒家主張穿古衣,說古話,“循(述)而不作”,“仍舊貫,何必改作”。墨家反對保守,主張創造新事物。儒家主張不顯諫,待國君問,問小答小,問大答大,不問不言。墨家反對庸言庸行,主張“事上竭忠,……有過則諫”,“務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強使國君行有利人民的政事。墨家攻擊儒家,與荀子痛斥賤儒很多相同處,不同的是荀子痛斥七十子後學,墨家則直接攻擊儒家創始人孔子。
孔子主張複西周之古,按照周禮所規定的等級分配生活資料,這自然是一種空想。墨子也承認貴賤的等級,以為天子、三公、諸侯、卿、大夫下至鄉長、裏長、家君(家長)各級正長,都是有智慧有威權能統一是非表率萬民的貴人,萬民則是賤者愚者。但墨子主張選擇賢良為正長,並複大禹之古,要求各級貴人學大禹過著與萬民同樣勤勞菲薄的生活,放棄剝削的權利。這更是一種空想,永遠不會得到統治階級的採納。“將求之不得也(不可求得),雖枯槁不舍也(死也要追求)” (《莊子•天下篇》),墨家就在這個空想的追求中幻滅了。
孔子尊天信命遠鬼神,天子得祭天,庶人只許祭戶神或灶神,祭鬼只許祭父母。墨子尊天非命信鬼神,主張人無貴賤,都有權祭天和眾鬼神。天子代天治民,儒墨意見略同,可是儒家說天命既定之後,下民應該服從,不許怨天尤人。墨子以為上天鑒臨下民,按照下民的利或害,隨時對貴人行施公平的賞罰,絕無不變的命運。儒家信天命,所以鬼神不靈。墨家不信命,所以鬼神也能賜福降禍。儒家認庶民最賤。墨家以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臧獲(奴隸)也是人,在上天看來,凡是人都應該兼相愛,交相利。儒家的天是靜的,保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表現上天意志的是命。墨家的天和鬼神是活的,似乎真有極大的權能,賞善罰惡,保護被統治階級的利益。墨子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天和鬼神的賞罰上,《明鬼篇》引周、鄭、燕、齊等國《春秋》,證明鬼神的實有,想借鬼神的威力,說服王公大人行善政,結果只能是麻痹庶民的反抗性。《天志篇》說“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堯舜禹湯文武順天意得天賞,證明“兼相愛,交相利”的可行,結果只能是教庶民片面的愛王公大人,利王公大人。墨家本身也就這樣片面地愛、利了王公大人。孔墨都要求中國政治上的統一。孔子年代較早,周禮在諸侯國多少還有一些約束力,因此主張從周尊王,復興周道,諸侯國各保現狀。墨子時周天子已經完全失去政治上的作用,看不出誰是統一者,因此主張上同于天,楚越齊晉四大國各保現狀,等待上天選擇有德利民的國君為天子。孔子的空想政治,適合於士階層,墨子則是庶民的空想政治。孔墨都多藝。孔子以射禦為士階層最次的藝。墨子重視生產知識,《墨經》中有形學、力學、光學的研究記錄多條,特別是光學研究,論陰影,論反射,論光之直線進行性質,論平面鏡,論球面鏡,儼然是一部中國最早的完整的光學。墨子記錄東周勞動群眾在手工業方面的成就,他本人也是當時最優秀的手工業工人(主要是製造守城器械,據說技術比大匠人公輸般還高),不像孔子輕視生產勞動,當作不足道的鄙事。孔子的藝適合於士階層,墨子則是庶民的藝。孔墨都博學。孔子刪訂《六經》,教弟子誦《詩》《書》,習禮樂。墨子書中多引《書》、《詩》、《百國春秋》,墨子出行,車中載書甚多,但教弟子學“精微”的要義(《墨經》),懂得是非曲直,不必多讀書。孔子的學適合於士階層,墨學則是庶民的學。孔墨都貴辯說。孔子主張文質彬彬,以為“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墨子用朴質的庶民語言,以達意為主,不加修飾,怕人愛其文,忘其用。孔子的文言適合於士階層,墨子則是用庶民的質言。孔墨都講邏輯學。孔子主張“正名”,就是以禮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利害。墨子主張用“本”、“原”、“用”三表法。“本”是上考歷史,“原”是下考百姓耳目所實見實聞,“用”是考察政令的實際效果是否對國家、百姓人民有實利。孔子的正名,適合於士階層,墨子的三表法,目的在為庶民謀利益,比孔子以禮為正名標準的方法是較有進步意義的。儒墨都是顯學,但統治者需要的是儒不是墨,因之孔子成為士的成功的代表人,墨子成為庶民的失敗的代表人。
墨子的學說,流行在庶民群中。墨家如跌鼻、索盧參、田系、彭輕生、苦獲等人,大概也像耕柱子一樣,出身下層庶民。因為庶民要求得政治上的地位是困難的,所以墨子創立了帶宗教色彩的政治性團體。墨子死後,鉅子代代相傳,類似教主,率領墨者作政治活動。墨家的團體有許多特點,表現出原始的組織性。
刻苦生活 墨子教弟子著短衣草鞋,晝夜工作不休息,以自願吃苦為高尚。如果不能刻苦,就算違反大禹的遺教,不配稱為墨者。
聽從鉅子 墨者尊鉅子為聖人。鉅子有命,墨者一定要聽從,統治階級的嚴罰厚賞,不能阻止墨者對鉅子的聽從。
捨命行道墨子門下多勇士,弟子三百人(一說一百八十人),都能赴火蹈刃,死不回頭。鉅子孟勝守城戰死,從死弟子一百八十五人。孟子說“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就是說,只要對大眾有利益,全身從頭到腳被磨成粉末,墨子也願意。這種勇敢犧牲的精神,當然很高貴,可是道路走錯了,赴火蹈刃不是為大眾而是為少數國君和貴族。
嚴守家法 鉅子腹 (音吞tūn)住在秦國,兒子殺人,秦王說,“先生年老,只有一子,我已赦免他的死罪。”腹 說,“墨家有定法,殺人者處死,傷人者處刑,為的禁止人殺傷人。大王雖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子的定法。”腹 不聽秦王的勸說,把兒子殺死。
實行教義 墨子弟子勝綽,被推薦到齊國做官。勝綽跟從主人作戰很勇敢,墨子責備他違背《非攻》的理論,教他辭官回來。
分財互助 有餘力餘財的人應該扶助貧乏人。弟子做官得祿,一部分送墨子作費用。
墨家可說是古代勞苦群眾最早的政治結社,其中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反抗性,因此客觀上成為擁護統治階級的政治結社。
由於時代的限制,墨家學說,不可免的有其落後甚至反動的一面,但主觀上是為庶民利益著想的。秦漢統一以後,統治者把它看作危險的學說,徹底禁絕了,從此沒有人再講墨學(《漢書•藝文志》裏秦漢無一墨學者)。墨家的政治活動是失敗的,這給庶民們一個教訓,就是反對統治者的壓迫,除了對抗以至武裝起義,不可能有其他方法。後世農民準備起義,往往秘密成立宗教色彩的團體,比當初墨家的結社是發展了。封建統治階級能撲滅妥協性的墨家,但永遠不能撲滅農民的起義反抗。
簡短的結論
東周是初期封建社會發展並開始轉化的重大時期,推動的力量主要是大小宗族間的兼併戰爭。
宗族是氏族殘餘與封建剝削相結合的一種制度。各種不同身分的人都隸屬在宗子的權力下麵,庶民生產所得,被宗子用賦稅、徭役、共財等名義搜刮去了。庶民非常貧困,不可能改進他們的生產條件。只有在愈來愈劇烈的兼併戰爭中,大量宗族被破壞,庶民得以逐漸脫離宗族制度的束縛。
代宗族制度而起的是家族制度。宗族以宗子為首,土地永遠歸宗子世襲,不得買賣(《禮記•王制》所謂“田裏不鬻”)。家族以父為首,父死後,兄弟分家,各人所有田宅,可以自由買賣。這是領主土地所有制轉化為地主土地所有制,東周時期,正是這種轉化的開始。
由於鐵制農業工具的使用,生產力提高了。私人開墾荒地,即歸私人所有,地主數量不斷增加,促使宗族制度加速趨於崩潰。
由於生產工具的進步,宗族制度的破壞,大國疆土的擴大,以及居住中國境內非華族與華族的融合,東周末年,照《墨子》說,齊晉楚越四國各有人口數百萬。人口增加與生產工具進步,加強了推動東周社會前進的力量。
東周社會發生巨大變動,各階級、階層都出現了傑出的代表人物,這些人的事業和著述,使得古代歷史前所未有地豐富起來。領主中有齊桓公、晉文公,率領中原諸侯,保衛華夏文化,有楚莊王、越王勾踐,開發長江流域,輸入華夏文化。有管仲、子產,廢除公田,改革舊稅制,提倡工商業,開法家學派的先河。有孫武,著兵書十三篇,總結戰爭經驗,成為不朽的軍事經典。更傑出的偉大思想家則有孔子和墨子。新興地主士階層的代表孔子,刪訂六經,開門講學,創儒家學派,建立起封建文化的主體。墨子代表勞動群眾的政治要求,創墨家學派。墨家在東週末秦漢前領主統治沒落,地主未取得完全統治權的空隙中,曾與儒家並存並顯。秦漢地主政權確立,地主壓倒了庶民,因之儒家獨盛,墨家消滅。
東周時期文化上的重大創造,進一步發揚,便出現戰國時期“諸子爭鳴”的文化高潮。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