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周怎樣滅商
盤庚遷殷,原想糾正貴族的墮落腐化,可是武丁以後,他們腐化更甚,到紂時達到最高程度。他們一般的生活,是淫亂好色,是打獵遊玩。他們荒廢耕地,讓麋鹿禽鳥生長。他們想出各種殘酷的刑罰,榨取財物。他們招誘別人的奴隸,供自己使用。特別是日夜酗酒,照周公《酒誥篇》說來,商整個統治階級沉溺在酒裏,腥穢上沖,連天都發怒了。商統治者提倡畏敬鬼神,但他們甚至偷祭神的犧牲來享受。《微子篇》說“小民方興,相為敵仇”,奴隸和下層百姓起來反抗貴族,方興未艾,商王國顯然非崩潰不可。
周文王的政治,與商朝正相反,他禁止飲酒打獵;他施行裕民(使民富裕,《康誥篇》“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的政治。所謂裕民,就是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家有些蓄積,發生勞動的興趣。《尚書·無逸篇》載周公訓戒成王說,文王勤儉,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到田地上勞作,藉以知道農夫的辛苦(“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文王親自種田,與“不知稼穡之艱難”的商王,恰好成顯著的對照。他又針對著殷紂招誘奴隸,為其他小國所怨恨的形勢,定出一條“有亡(奴隸逃亡)荒(大)閱(搜索)”(《左傳》昭公七年)的法律,就是說,誰的奴隸歸誰所有,不許藏匿。據春秋時楚國申無宇說,這是周文王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實很明顯,這條法律的制訂,並不意味著周文王維護舊存的奴隸制度,只不過是用來爭取與國,孤立商王紂的一個手段。而且必須承認,在封建社會裏,仍有很多奴隸存在的事實。
文王戰敗西戎混夷,又滅附近幾個敵國。拓境西到密(甘肅靈台縣),東北到黎(山西黎城縣),東到邘(音于yú河南沁陽縣附近),對紂都朝歌(河南淇縣),取進逼的形勢。他又擴充勢力到長江漢水汝水三個流域,教化那裏的蠻夷,稱為江漢汝墳之國,也稱為南國,也稱為周南召南。南國是周基本力量的一部分。文王晚年,已經取得了當時所謂天下的三分之二,滅商的條件成熟了。
西元前一○六六年(據《史記·周本紀、魯世家》以及《竹書紀年》年代推算,武王克商當在此年),即文王死後四年,武王發載文王木主去伐紂。據說,周先派間諜到商,察看國情,回來說:壞人執政當權,昏亂極了。武王認為時機未到。又來報告:好人全被斥逐。武王還認為時機未到。最後報告:百姓閉口不敢說話了。這一年,周國正遭遇饑荒,農夫們願意出去作戰,藉以取得食糧。武王動兵出征,據《史記·周本紀》說,有兵車三百乘,士卒四萬五千人,虎賁(衝鋒兵)三千人。行軍中前歌後舞,士氣旺盛。許多友邦和庸、蜀、羌、髳(苗)、微、盧、彭、濮八個南方小國都率兵來會。武王在牧野(河南汲縣)誓師,指責紂聽信婦言,不祭祀祖宗,不信任親族,招集四方罪人和逃奴,尤其是第四條罪狀,引起從征各國的敵愾心,要和紂決戰。紂兵十七萬人(一說七十萬人),倒戈反攻,引導周兵殺紂。周兵正月(子月)底出發,二月(醜月)底攻入朝歌滅商,兵力比紂小得多,成功卻這樣快,主要原因是商兵(有家室的老奴隸和自由民身分的小人)陣上起義,歡迎周對自己的拯救。
周兵入紂都,大有俘獲,據說,光是寶玉佩玉就多至十幾萬塊,其他財物可以想見。西周文化得以迅速發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周雖然戰勝,按慣例必須保存商祭祀。武王封紂子武庚為諸侯,分商地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71 叔、霍叔各據一部,監視武庚,稱為三監。武王滅商後兩年病死。子成王誦繼位,武王同母弟周公旦攝王位,代行國政。成王和大臣召公奭(音式shì)等疑忌周公,三叔也造謠說周公要謀害成王。繼承問題引起周內部的不和,武庚看有機可乘,聯合東方舊屬國奄(山東曲阜縣)、蒲姑(山東博興縣)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周公處在內外交攻的地位,非常困難。他首先向召公懇切解釋,穩定內部,隨後自己帶兵東征。武庚軍隊遇到周兵,不戰潰散,周公殺武庚,黜三叔,攻滅奄等十七國。商貴族(士大夫)當了俘虜,被周人稱為獻(字形亦作鬲)民、民獻、人獻或獻,他們反抗周的統治,所以也被稱為頑民或殷頑。
頑民原來是大小奴隸主,現在當了俘虜,喪失過去的威福,頑固地反抗周統治是很自然的。周公知道留頑民在商地,將繼續反叛,必須遷居洛陽,才能就近管束。他先宣稱遷頑民到黎水地方(河南浚縣東北),地近朝歌,頑民相當滿意。周公蔔問鬼神,得卦不吉利,於是改蔔別地,說洛陽最好。商人信鬼,這樣,把頑民遷到洛陽。
周公召集商舊屬國,來替頑民築城造屋,新城很快造成,號稱成周。同時也召集周屬國,在成周西三十餘裏築城,稱為王城。派八師兵力(一師二千五百人)駐成周,監視頑民。《尚書·多士篇》周公誥誡頑民說,你們受天罰,本當殺死,我保留你們的生命,應該感恩做我順民。現在分配住屋田地給你們,安心謀生,如果再反抗,那是你們自己不要生命。又勸誘頑民說,你們只要安居樂業,你們的子孫會興盛起來的。頑民處在這樣的環境裏,也只好逐漸軟化降服。周公死後,第二子君陳替周公管理成周,不敢疏忽,足見周初頑民問題的嚴重,因為要把奴隸主變化為從事勞動生產的庶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武王克商與周公東征兩次大戰爭的取得勝利,都是配合著殷奴隸兵陣上起義。奴隸助戰有功,自然要改善原來的地位。康叔封衛以後,按周國土地法分給耕地,所謂“彊(強)以周索(法)”(《左傳》定公四年),就是釋放農業奴隸為農奴,從此衛為西周大侯國,不再發生叛變。商頑民遷離本土,勢力大減,一部分居住成周作庶人,一部分被賞賜給周貴族,作奴隸或庶人,大盂鼎“人鬲(獻)自馭(音禦yù)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馭是奴隸,庶人是農奴一類的人,身分不同,當是按罪行的輕重,予以處置。周初專力感化居住成周的頑民,成為當時最重大的政治問題,周朝終於勝利了。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