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弱國對強國、人民對國家的負擔
據魯史《春秋》的記載,——僅僅記在魯史的——二百四十二年裏面,列國間軍事行動,凡四百八十三次,朝聘盟會凡四百五十次。總計九百三十三次。
軍事行動和朝聘盟會,一般說來,都是大國對小國進行剝削掠奪。小國怕大國無厭的誅求,更怕殘暴的討伐。
朝聘必需的貢品,是麋鹿皮、虎豹皮、絲織物、馬和玉,並附獻珍異貨物。照《儀禮》所載覲禮、聘禮看來,貢獻物品還有相當限度,可是事實卻不儘然。
當初晉文公創霸,教諸侯三年一聘,五年一朝,有事開會,歃(音霎shà)血盟誓。到後來霸主娶妾或妾死,也要諸侯去吊賀。總之,霸國用各種名義,向列國榨取貢獻罷了。貢獻一次,要用一百輛貨車,一千人護送。到了霸國,住在破爛的客館裏,大概要例外送些賄賂,才肯收受禮物。小國對非霸主的鄰近大國,也同樣納貢求得和好。
貢獻如果不合受貢國的要求,將會遭受可怕的討伐。受伐的國家,井被填塞,樹被砍斷,禾麥被收割,車馬被掠奪,人民不分男女老小,逃不脫的都當俘虜。男子做各種奴隸,女子年青的做婢妾,一般的做舂米釀酒的工奴。晉楚城濮戰後,晉文公獻給周天子楚俘兵車一百乘(每乘馬四匹),步兵一千人。鄭宋大棘(河南柘城西北)之戰,宋國戰敗,鄭獲兵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一百人。晉滅赤狄潞氏,晉君賞大夫荀林父狄臣一千家。齊吳艾陵之戰,齊兵大敗,吳送魯國齊俘兵車八百乘,甲首三千人。戰敗國人民被俘當奴隸,國家損失的車馬器械當然還是要人民來補充。
被敵人圍城的時候,痛苦更不可想像。據《墨子》所載守城法,城下比較不重要的地方,每五十步置壯男十人,壯女二十人,老小十人。城上守兵每一步一人。城下重要地方,每五百步置壯男一千人,壯女二千人,老小一千人。男兵六分用弩,四分用矛戟盾等器械,女兵和老小兵全用矛。民間糧食布帛金錢牛馬畜產一切可用的物品,都借給公家使用。圍城裏面,人民每天規定吃二升米糧凡二十天,吃三升凡三十天,吃四升凡四十天。春秋時期的量,大約五升等於現在的一升。這樣,九十天每人共食米二石九鬥。平均每天吃三升多,合現在大半升。既要作戰死傷,又要忍餓破產。有時甚至窮困到“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左傳》宣公十五年)。人民怕在戰敗被俘後充當奴隸,只好忍受這樣的痛苦來守城。
人民被國君強迫,不得不服極重的兵役。春秋時期一般是用車戰。據《司馬法》的說法,兵車一乘,馬四匹,甲士十人,步兵十五人。甲士是穿戴盔甲的,三人立車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馭馬。這三人通稱甲首。其餘甲士七人,在車旁步行。步兵十五人在車後,另有步兵五人保護輜重車。兵車一乘,共有三十人(兵器盔甲車馬都由國君儲藏,戰時發給兵士)。輜重車有火夫十人,看守五人,馬夫五人,打柴挑水五人,共二十五人,都是不能作戰的老弱人。每兵車五乘,有輜重車一乘(用牛駕車)。衛國被狄攻破,剩下人民共五千人,有兵車三十乘。約略計算,五人中有一人服兵役。其他國家,大概相同。人民平時受經濟剝削,戰時受生命危險。宋殤公十年十一戰,所以民不堪命;晉絳縣人七十三歲,還得老遠往杞國築城。人民只有死了,才算得到休息。
國君和卿大夫的家裏人,絕對不事生產。孔子批評魯大夫臧文仲有三不仁,“妾織蒲”算作不仁之一。魯大夫公父文伯的母親織布,文伯怕招季康子的怨恨。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切人,都是吃人民穿人民,不生產一點東西的,因此,當時有“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左傳》成公十五年)的話,就是說人民與統治階級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