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約西元前2033年─約西元前1562年
夏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民主推選的禪讓慣例,自己繼承父親的職位,並鎮壓了反對他掌權的勢力。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誌中國“家天下”的創立,使夏乃由一個部落之稱而成了國名。由夏啟開創的父死子繼的世襲制王朝,歷史上稱為夏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時代。不過,從司馬遷開始,史學家們大多將夏代的開始從夏禹算起。自禹到履癸(桀),共傳十四世、十七王,前後經歷了約四百七十一年。 夏代的建立,標誌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了,中國進入了奴隸社會,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台之享。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于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戰爭的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夏朝建立後,啟耽于飲酒作樂,在位十年而卒。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鬥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終日出外遊獵。結果東夷有窮氏首領後羿乘機攻了安邑,奪取了政權。後來後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畋獵為樂,遂被權臣寒浞所殺,取而代之,夏朝自此中斷了四十年。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出現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和「少康中興」的事件。 自少康以後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統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從第十四個君主孔甲起,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逐漸走向崩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引起人民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夏朝的統治從此發生危機,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國語•周語》)。
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他寵愛有施氏之女妹喜,為她築傾宮、飾瑤台。日夜與其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駡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而東方的商部族則如日中升,其領袖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夏、商兩軍決戰於鳴條,夏桀敗走,終被放于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而死。夏王朝從此滅亡。一個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四百餘年歷史,卻被一個小國所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思考,所以後來出現了“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告誡。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無當時的文字及遺物可資鑒證,故或謂其與黃帝、堯、舜時一樣,應屬傳疑時期。但是先秦古籍曾一再提及商代前有夏王朝,如《尚書•召誥》雲“我不可不鑒於有夏,亦不可不鑒於有殷”,《詩經•大雅》謂“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 照後人所說,中國在四千餘年前的夏代時,文化已頗發達。《左傳》宣公三年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越絕書》雲「禹穴之時,以銅為兵」,《墨子》也提到夏代鑄九鼎之事,看來中國至夏代時早已由石器時代步入銅器時代。但因當時銅很珍貴,沒有用於農業生產。夏朝人用木制的鷺耒耜等種地翻土,用石刀、蚌鐮收割莊稼。那時,已經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術。另夏代之曆書《夏小正》流傳後世,孔子言「行夏之時」(《論語.衛靈公》),又曰「吾得夏時焉」(《禮記.禮運》)。中國農曆自夏以來流行數千年而不廢,迄今猶稱為「夏曆」。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山西一帶發掘出一些文化遺存,被認為介於龍山晚期和早商文化之間,或謂之「夏墟」。看來夏朝的存在是不容懷疑的。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裏頭遺址命名的「二裏頭文化」(包括二裏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目前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裏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夏王朝是一個古老的王朝,雖然距我們已經四千餘年,但關於夏的一些傳說至今還廣為流傳。由此可見,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夏作為上古三代的開始,為華夏文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後中華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12月4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