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5年6月22日星期三

第二十一章 元朝

第一節 元世祖

1271年至1368年,是我國歷史上的元朝時期。元朝雖然在1271年正式建立大元國號,但它實際上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國家的延續。元朝雖然是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人建立的朝代,而且統治的時間不足百年,但元朝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大朝代。元朝結束了宋、遼、金、西夏以及吐蕃、大理等長期並立的局面,建立了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國家,從而加強了民族之間的多方面的聯繫,並且基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國家的版圖。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居於中國北方的草原.有關蒙古部落的活動,早在唐朝時就已在漢朝的文獻裡有了記錄,當時稱為蒙兀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隨著畜牧生產的發展,蒙古族各部進入了奴隸社會。這時,統一各部落、建立一個完整的蒙古族國家,已成為蒙古貴族的需要,也順應了人民的願望。孛兒只斤部的首領鐵木真經過長期的戰爭,先後擊敗了塔塔兒、泰赤烏、蔑兒乞、扎木合、棵烈等大部落,繼而又攻破了強大的乃蠻部,結束了蒙古長期分裂的局面。1206年,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他被各部落尊稱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大汗位後,在蒙古地區建立分封制度,組建軍隊,頒行法典,創製文字,同時,也加緊發動對鄰國的侵略擴張戰爭。1211年和1215年兩次大舉向金朝進攻,直到黃河北岸,佔領金朝中都(今北京)。1217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西征,攻滅西遼、回回、花喇子模,繼而在喀勒喀河打敗了斡羅斯和欽察聯軍,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南俄,並把這些地區分封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南下滅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後,他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死後,四子拖雷監國。1229年,窩闊台被推為大汗,次年即向金朝進攻,三年後陸續佔領陝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淮西一帶。繼而又聯合南宋攻金,於1234年滅金。1236年,窩闊台命拔都率軍進行第二次西征,蒙古西征軍一直深入到歐洲中部。1241年,窩闊台汗病死。元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元太宗。

窩闊台汗死後,皇后乃馬真氏臨朝聽政四年。1245年,窩闊台汗長子貴由被推為大汗。貴由汗在位僅兩年即病死。元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元定宗。

貴由汗死後,皇后幹兀立海迷失臨朝聽政三年。1251年,諸王共推拖雷長子蒙哥為大汗。蒙哥即位後不久,命其弟旭烈兀率領蒙古軍進行第三次西征,滅伊朗和巴格達等國,征服了西南亞地區。又命其弟忽必烈率軍入侵雲南,滅大理,降吐蕃。1258年,蒙哥汗親率大軍進攻南宋,在四川合州城遭到南宋軍民堅決抵抗。他在攻城時受傷,死於軍中(一說病死)。元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元憲宗。

蒙哥汗死時,忽必烈在進攻南宋鄂州,聞幼弟阿里不哥在漠北謀自立,即撤兵北上。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阿里不哥繼而在和林自立,雙方展開大規模戰爭。1264年,阿里不哥失敗投降,忽必烈終於鞏固了自己的汗位。

忽必烈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善於吸取歷代統治經驗,也善於延攬各種人才,尤其是大量任用儒生,劉秉忠、姚樞、許衡、竇默、郝經、廉希憲、楊惟中、葉李等都成為他的幕僚和大臣。同時,他也擁有一批大將,如伯顏、阿術、李恆、史天澤、張弘範等。對於宋朝降將如劉整、範文虎、呂文煥等,他也倍加任用。

1271年,忽必烈聽從劉秉忠的建議,改國號為元,這就是元朝的開始。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世祖大舉進攻南宋,1268年攻襄陽,到1276年陷臨安,用了八年時間。此後,又經過三年的戰爭,元軍最後消滅了由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扶持的南宋小朝廷,徹底統一了中國。

唐末五代以來,遼、宋、夏、金、吐蕃、大理等國長期並立,相互爭鬥,已有三百餘年之久。成吉思汗建國以來的戰亂局面也已延續了七十年。元朝滅宋後,結束了諸國並立的局面,形成了多民族的統一的國家。元朝建都於大都(今北京),疆域東、南到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北麵包括西伯利亞大部,東北到鄂霍次克海,版圖之大,歷古所無。蒙古軍西征時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到元朝時,這三個汗國實際上已經分立,但元世祖及以後的元朝皇帝,在名義上仍是蒙古大汗的繼承者,因此各汗國的君主名義上仍須臣服於元朝皇帝。

蒙古奴隸主在征服各民族、主要在征服漢族的過程中,不能不適應漢地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逐漸地採納和保持漢地原有的封建社會制度,同時也不能不採用與此相適應的國家製度和政治制度。實際上,元世祖是在漢人軍閥和儒生的支持下,才能順利地建立起元朝的。元朝的朝儀、禮儀、官制等,也多由劉秉忠、姚樞、許恆、竇默等人參與策劃制定。元世祖還使皇子向姚樞、竇默等學習儒家經典。至於劉秉忠等建議的勸農桑、興學校,高智耀(西夏進士)請釋免被俘為奴的漢族儒生,葉李勸阻遷徙江南宋宗室、大姓到北方等事,元世祖都能採納。

元朝的政治制度,許多都沿襲了宋朝的舊制。元朝在中央立中書省,在地方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並進而成為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元朝先後設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廣、陝西、四川、遼陽、甘肅、雲南、嶺北共十個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各置達魯花赤一員,為最高長官,由蒙古人充任。行省還可以在一些地區特設宣慰司。一些民族地區,又多設置招討司、安撫司或宣慰司。元朝設行省,後世一直沿用(我們今天的“省”即是),是我國行政區劃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個重要的事件。

然而,元朝統治者在採納和保持漢地原有的封建社會制度的同時,也把蒙古奴隸制傳統的某些統治制度和統治方法納入元朝的國家製度,表現得最明顯的是專制主義和民族壓迫。元朝統治者把各民族按照族別和地區劃為四個等級:蒙古人為第一等級,色目人(指西域各族)為第二等級,漢人(指北方漢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為第三等級,南人(指江南人民)為第四等級。蒙古族擁有多種民族特權,而最受剝削和壓迫的就是南人和漢人。元朝統治者所造成的民族等級,使得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反抗鬥爭始終沒有停息;同時,也使得元朝統治集團內部蒙、漢、色目官員出現長期的傾軋,無法調和。

宋朝末年,各地人民與宋朝的抵抗力量聯合,抗擊元朝的入侵。宋朝滅亡後,各地人民因不甘於元朝的民族壓迫,亦紛紛舉行起義,聲勢浩大。在江西,有杜可用起義;在福建,有陳吊眼(陳大舉)起義,又有以黃華為首領的頭陀軍(剪髮文面為標誌)起義;在浙江,有季文龍起義,有詹老鷂、林雄起義,後又有楊鎮龍起義;在廣東,有林桂方、趙良鈐起義,又有鐘明亮起義。至於小股的起義軍,更是遍布各地。但是,元初各地農民起義軍在元將劉國傑(女真族,本姓烏古倫)、高興(宋降將)、完者都、史弼、趙賁亨等的殘酷鎮壓下都失敗了。為防止漢民造反,元世祖下令禁止漢人私藏兵器,甚至禁止習武。

元朝統治者信奉佛教,對吐蕃僧人尤其厚待。元朝皇帝都設有帝師一職,吐蕃僧八師巴、亦憐真、膽巴等都相繼為國師,統佛教,管轄西藏政事。1277年,元世祖又以吐蕃僧人楊璉真伽為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殺害人民,姦淫婦女,無惡不作。1278年,楊璉真伽掘錢塘、紹興南宋帝、後、大臣墳墓一百多座,盜取殉葬財寶無數。其贓物可查的,就有金一千七百兩,銀六千八百兩,鈔十一萬六千二百錠,田二萬三千畝。山陰人唐珏與原太學生林景熙秘密收拾帝后遺骨,葬於蘭亭山南。

元世祖即位後,多使用漢人,召王文統為中書平章。王文統好權謀,後因女婿李璮起兵反叛,元世祖殺王文統,並對漢人產生疑忌,於是,任用色目人阿合馬為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前後任事二十年,專權恣橫,獨領財賦,征利搜刮,濫發鈔幣,植黨營私。他奪取民間大量田產,並強搶民女為妾。阿合馬擁有妻妾四百餘人,過著腐朽縻爛的生活。

1274年,劉秉忠死;次年郝經、史天澤死;1280年,張弘範、姚樞、竇默、廉希憲等先後死;次年許衡死。這些大臣死後,阿合馬更加權傾朝野。阿合馬由於得到元世祖的信用,無惡不作,不僅人民怨恨,就是漢、蒙官員也結成集團與他爭鬥。太子真金、中書右丞安童(木華黎四世孫)等也站在反阿合馬集團一邊。1282年,益都人王著、僧人高和尚,聯絡樞密副史張易,偽傳太子令旨,夜入中書省。王著用銅槌擊斃阿合馬,並捕殺其黨。元世祖派人查辦,處死王著、高和尚和張易。王著臨刑大呼:“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死矣,異日必有為我書其事者!”死年二十九歲。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當時正在中國,在他的遊記中記載了此事。阿合馬被殺,人心大快,王著等的犧牲,得到蒙、漢官員的同情,元世祖才開始覺察到阿合馬的罪惡,於是下詔,罷黜阿合馬黨人,斬殺阿合馬子侄,籍沒其家產,並發阿合馬墓,剖棺戮屍。

阿合馬專權二十年,天下財賦枯竭,長期的財政危機嚴重地影響了國家的安定。1284年,元世祖聽取桑哥(畏兀兒人)的建議,任用大名人盧世榮為右丞,主持財政。盧世榮在阿合馬專權時曾任江西榷茶運使,他受命理財,即著手整治鈔法,並提出鑄錢、官營釀酒、官營製造鐵器等措施。但盧世榮的種種措施,觸犯了蒙、漢地主、商人的利益,遭到了監察禦使陳天祥的上章彈劾。元世祖捕盧世榮下獄,不久將他處死。盧世榮任職理財不過百余天。

1287年,元世祖以桑哥、鐵木兒為平章政事,指令桑哥主持財政。桑哥受命理財,重又採用阿合馬的一些措施。他改變鈔法,派人清算江淮等六省錢穀,增加江南賦稅和鹽酒醋稅,加重剝削;他任意調動內外官吏,官爵刑賞全憑賄賂多少決定。桑哥專權,前後四年,遭到朝官紛紛反對。1291年,元世祖到柳林射獵,奉御官徹里乘間劾奏桑哥姦貪誤國。元世祖派官員勘驗後,將桑哥逮捕下獄處死。籍沒其家,財寶如內藏之半。

元朝初年,不僅農民起義連續爆發,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蒙古諸王的反叛也始終沒有停息。1266年,元太宗窩闊台之孫海都,自以太宗嫡孫而不得立,心懷怨恨,聯合察合台後王篤哇等蒙古宗室,一再在西北發動戰亂。元世祖疲於征戰,始終未能鎮壓。成吉思汗幼弟之孫乃顏也在東北聯絡宗王起兵,與海都相呼應。元世祖花了很大力量,親率大軍才將乃顏擊敗。

元世祖在滅亡了宋朝,統一中國以後,對鄰國又發動侵略戰爭。早在1274年,元世祖南下滅宋的同時,就派軍隊越海遠侵日本。元軍攻下日本領土,打了不少勝仗,但在日本軍隊的重重阻擊下,兵疲箭盡,不敢深入,倉促撤回。1279年,元世祖命江南造戰船六百艘,高麗造九百艘,並成立征東行省,準備再次進攻日本。1281年,元世祖命範文虎、阿塔海、李庭率領江南軍十萬,以及由蒙、漢、高麗人混合組成的東路軍四萬,分海陸兩路進攻日本。日本沿海築壘抵抗。元軍師出不義,兵多厭戰,不能登陸。同時,又遇上颶風,船隻大部沉沒,諸將棄船逃歸,全軍僅存五分之一。範文虎坐上一艘堅鉅的船逃生,而他統帥的南軍得還者僅三人。1283年,元世祖準備第三次進攻日本,責令江南行省大造戰船,江南人民紛紛反抗。由於農民起義蜂起,以及元軍入侵安南(今越南)遭慘敗,元世祖只好下詔罷徵日本。

1282年,元世祖命唆都率軍由海道入侵占城,遭到占城軍隊的抵抗。1284年,唆都退兵。元世祖又命皇子脫歡、大將李恆會合唆都軍假道安南以伐占城。安南王陳日烜拒絕元軍假道。於是元軍進攻安南,陳日烜率安南兵與元軍展開激戰,結果元軍慘敗,唆都、李恆戰死,脫歡敗逃。1287年,元世祖又命脫歡為統帥,率江南、雲南等兵再侵安南。安南軍民同心協力,奮勇抗擊,再次大敗元軍,脫歡負傷逃歸。1293年,元世祖又命劉國傑等水陸分發,第三次侵安南,不久因他病死而罷徵。

1283年,元世祖命相吾答兒等率兵,開始對緬甸大舉侵掠。緬王戰敗,遣使納款請和。1287年,緬王被其次子囚禁,並殺雲南王所派遣的官員阿難答等。元世祖又以脫滿答兒為都元帥,再次侵緬,緬王投降。緬甸被分為若干邦,歸元朝雲南行省管轄。

1292年,元世祖命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率福建、江西、湖廣兵二萬,戰船千艘,載一年糧,遠涉重洋,侵掠爪哇。次年,元軍在爪哇登陸。當時爪哇正發生內亂,故國王之女婿罕必阇耶先詐降元軍,借元軍之力推翻新國王,然後集中兵力,乘元軍不備突襲。元軍死傷慘重,狼狽撤退,海行六十八日返回泉州。元世祖十分惱怒,責罰史弼等將領。

元世祖的皇后為弘吉拉氏察必,也就是太子真金的母親,比較賢惠,對元世祖時時有所規益,1281年病死。1282年,元世祖立她的妹妹弘吉拉氏南必為皇后。元世祖年近古稀,南必後便常參與朝政。一些大臣上封事說,皇帝春秋已高,宜禪位於皇太子。這事引起朝中騷亂,結果太子真金憂懼病死,年四十三歲。1293年,元世祖病重,召見御史大夫月律魯、太傅伯顏等,遺詔立皇孫鐵木耳(真金之子)為皇太子。1294年正月,元世祖病死。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十九年而滅宋,後又十六年,前後在位三十五年,享年八十歲。元世祖忽必烈是繼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後的蒙古族的又一“天驕”。蒙俗死後深埋,不設陵墓,所以元、明、清三朝都建都北京,但北京只留下規模宏大的明帝陵和清帝陵,卻沒有元帝陵。


第二節 從元成宗到元寧宗

1294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死。四月,皇孫鐵木兒還上都即位,是為元成宗。

從元成宗到元寧宗,中間經歷了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順帝、元文宗、元明宗、元文宗(復位),因他們在位的時間都不長,故放在一節中敘述。

元成宗即位時,太傅伯顏死去。其時,左丞相是阿忽台,右丞相是哈剌哈斯,他們掌握著很大權力。元成宗以兄子懷寧王海山鎮守漠北,以海山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居懷州。

元成宗即位後,做了幾件得人心的事。一是下詔,崇奉孔子,這是符合漢族士大夫和讀書人的心願的。二是開放對外貿易。在元世祖時,宣布對外貿易實行官營,禁止私商入海。開放對外貿易,對生產和貿易以及緩和民族矛盾都是有利的措施。三是派軍士屯守上海淀山湖,遏制強豪圍湖為田。又派兵疏浚吳淞江(今蘇州河),以減輕江南水患,松江一帶生產得到發展,黃道婆也在這時候從海南厓州回來,傳播棉織技術。四是罷江南諸路釋教總統所,清出諸寺廟佃戶50餘萬為編民。不過,在元成宗朝,地震、水災等災難不斷,人民生活仍很困苦。元成宗晚年長期患病,委政於大臣,尤其信任伯顏。此伯顏與元初之伯顏不同,為了區別,稱“後伯顏”。伯顏原為武宗藩邸侍從,武宗即位後,歷任江浙、江西、河南等行省平章政事。伯顏與梁德清、八都馬辛,號為“三凶”,尤為人所不滿。

元成宗還喜歡向外擴張。1300年,雲南行省左丞劉深倡議攻打八百媳婦(土司名,在今緬甸撣邦東部),御史中丞董士選力諫不聽,因命領兵往攻。劉深軍深入煙瘴之地,未戰士兵死去十分之七八。雲南土司宋隆濟因難以完成補給任務,乾脆起兵反元。貴州彝族土司之妻蛇節亦起兵反元,周圍的少數民族也紛紛響應。元成宗不得不派將領劉國傑率兵前往鎮壓。還要在湖南、湖北征發20餘萬丁夫,運糧供應劉國傑軍。到了1303年,劉國傑才打敗宋隆濟和蛇節。蛇節投降,被殺。宋隆濟亦被捕殺。

1307年正月,元成宗病死。元成宗在位13年,享年41歲。皇后與左丞相阿忽台等謀立忽必烈之孫、安西王阿難答;而右丞相哈剌哈斯則遣使急報懷寧王海山,並先迎其母弘吉剌氏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到大都。三月,稱監國,殺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為元武宗。元武宗以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殺安西王,廢成宗皇后。

元武宗即位後,改年號為“至大”。他所做的主要的事,是下詔成立尚書省,分理財用;並以物重錢輕為由,改發“至大銀鈔”。加重富戶的稅收等。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處處體現出他的仁慈。他以《大學衍義》等儒家經典賜給臣下;提議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提議御史台,完成國子監學工程,以吳澄為國子監丞;廢除一些酷刑等。

但是,當時元朝社會的問題很多,監察御史張養浩就上書言“十害”:賞賜太侈,刑禁太疏,名爵太輕,台綱太弱,土木太盛,號令太浮,幸門太多,風俗太靡,異端太橫,取相之術太寬……張養浩的“十害”切中許多時弊,但元武宗以及權臣脫虎脫、三寶奴等,並不接受,還罷其官職。張養浩不得不改變姓名逃走。

1311年正月,元武宗病死。元武宗在位3年,享年30歲。皇太子命罷尚書省,殺用事大臣脫虎脫、三寶奴等,起用舊臣程鵬飛、陳天祥、董士選等多人,以太后故,任鐵木迭兒為右丞相。三月,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元仁宗。

元仁宗即位後,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下詔提倡儒教,勉勵學校,開科取士。

元仁宗知道,要統治漢人,還得靠儒學。因此,他在元成宗尊孔的基礎上,也大力尊孔。他以宋代儒學大師程顥、程頤、朱熹、司馬光、張栻、呂祖謙以及元初故中書左丞許衡從祀孔廟。

元仁宗升任吳澄為司業。吳澄用宋代程顥、胡安國、朱熹之法,開設經學、行實、文藝、治事四門課目。不久,吳澄因病離職。集賢殿修撰虞集建議整頓學校。元仁宗又設立回回國子監,命齊履謙為國子司業。招收回回生員。後又增加國子生100名。齊履謙採用升齋積分之法,鼓勵生員努力學習,自此人人勵志,產生了不少文學之士。元仁宗又命平章政事李孟選拔才學之士補充翰林。

元仁宗恢復科舉考試。規定經學用程、朱傳注。為求公平,還規定蒙古人、色目人與漢人、南人分別命題。舉行會試、廷試,蒙古人、色目人為右榜,漢人、南人為左榜。會試下第的舉人,都安排一定的官職。

元仁宗朝,右丞相鐵木迭兒專擅貪虐,集賢學士朵兒只、平章政事拜住、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等揭發其罪行,元仁宗總想治他的罪,但太后老庇護著他,元仁宗無法實施。1317年,才罷了他的相位。元仁宗以弟繼兄,身後決定將皇位傳予兒子,因立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封武宗子和世梀(王字邊)為周王,鎮雲南。

1320年正月,元仁宗病死。元仁宗在位8年,享年35歲。皇太子碩德八剌繼位,就是元英宗。

元英宗還未即位時,皇太后已經復任鐵木迭兒為右丞相。鐵木迭兒即實施報復,想誣殺集賢學士朵兒只、平章政事拜住,還將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逮捕到京,準備一起殺害,因有旨才作罷。鐵木迭兒罷回回國子學,大興佛教,在各地大造帝師八思巴殿;毀上都回回寺,在其地造帝師殿。用50萬斤銅造壽安山寺佛像,殺勸諫的御史鎖咬兒等,誣殺上都留守賀胜。又遷武宗子圖帖睦爾於瓊州。鐵木迭兒還禁漢人執兵器出獵及習武,禁以金銀、絲棉、子女下海,禁白蓮佛事等。幸而,1322年,鐵木迭兒死去。

1323年,元英宗追奪鐵木迭兒官爵。但是,八月,鐵木迭兒的黨羽鐵失等在上都殺死元英宗,還殺死右丞相拜住等。這事,史稱“南坡之變”。元英宗在位3年,享年17歲。

元英宗死後,諸王迎立晉王、武宗之堂兄也孫鐵木兒於北邊。九月,也孫鐵木兒在龍居河即位,就是元泰定帝。

泰定帝即位後,即殺了鐵失等。從瓊州召回親王圖帖睦爾,封懷王。泰定帝朝,依舊崇尚佛教,各地興建寺廟,僧人倍增,且橫行霸道,魚肉百姓;佛事益盛,造成大量浪費。張弘范子、中書平章政事張珪與眾官議時政得失,向泰定帝上奏章,列舉鐵木迭兒餘黨未受懲辦、宗王橫暴、高價購珍寶、廣東採珠害民、建佛寺、刮田地、佛事繁多、冗員、濫賞、冤獄等事。但是泰定帝並不能用。翰林學士虞集請求興京東水田,以擴寬東南海運,但泰定帝也不用。泰定帝時期,人民生活困苦,各地的反抗和起義不斷。

1328年七月,元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元泰定帝在位5年,享年35歲。

元泰定帝一死,引起了一場皇位爭奪戰。八月,簽書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謀立武宗子周王和世梀,先迎其弟懷王圖帖睦兒於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順,是為元天順帝。這時,懷王也趕到大都即位,改元天歷,是為元文宗。於是,上都軍與大都軍便打起來。十月,大都軍圍攻上都,上都軍戰敗,倒剌沙投降,在位僅一月、9歲的天順帝被殺死。

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寧以北也即皇帝位,是為元明宗。元明宗立已經被立為皇帝(文宗)的弟弟懷王為太子。元文宗只得放棄帝位。八月,元明宗與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見。皇太子與燕鐵木兒等毒殺了元明宗。元明宗在位不過8個月,享年29歲。

元明宗被毒死後,皇太子還上都,重新即位,仍稱元文宗。因燕鐵木兒有擁立之功,元文宗使他獨為右丞相,不設左丞相。以伯顏知樞密院事。

1332年八月,元文宗在上都病死。元文宗在位4年(中途曾失位),享年28歲。十月,燕鐵木兒以皇后不答失里之命,立元明宗7歲的第二子懿璘質班,是為元寧宗。但是,元寧宗在位不過43天,即病死了。不答失裡又命燕鐵木兒召元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於廣西。

1333年,時年13歲的妥歡帖睦爾來到上都。燕鐵木兒專權,不想立妥歡帖睦爾。拖了一段時間,但是,燕帖睦兒自己卻病死了。太后與大臣商議,還是立妥歡帖睦爾。六月,妥歡帖睦爾在上都即位,是為元惠宗,又稱元順帝。元順帝是元朝最後一位皇帝。


第三節 元順帝

1333年,妥歡貼睦爾在上都即位,是為元惠宗,又稱元順帝。元順帝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

元順帝以伯顏為右丞相,燕鐵木兒之弟撒敦為左丞相。不久又封撒敦為榮王,伯顏為秦王;又讓燕鐵木兒之子唐其勢襲封太平王。但是,兩年後即1335年,撒敦死,伯顏殺唐其勢,並殺燕鐵木兒之女、當朝皇后,獨掌朝政。其後,伯顏還當上大丞相,使侄兒脫脫統率宮廷衛隊,眾大臣更加敢怒不敢言。

在元順帝之前,幾朝皇帝為了維護統治,都採取了一些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使得漢人和南人也有了讀書和做官的機會。但是,伯顏卻將那些有利的措施加以踐踏了。1335年十一月,他聯合大臣徹里帖木兒力主罷科舉,參政許有壬力爭,不聽。次年,禮部侍郎勿裡台請求恢復科舉取士之製,亦不聽。1337年,元政府下令,禁漢人、南人執兵器;有馬者繳官;又禁止漢人和南人學習蒙古和色目文字。又下詔令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訪司及部府幕官之長,均用蒙古、色目人。伯顏命令:北人毆打南人,南人不得還手。伯顏還主張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元順帝不同意才作罷。民間傳聞:朝廷將搜刮童男女送蒙古充當奴婢,從中原到江南,13歲以上男女,婚嫁幾盡。1339年,元政府重申:南人不得執軍器和弓箭;不許戴笠和騎馬。

伯顏的這些做法,激起漢人和南人的強烈不滿,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元順帝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有識之士也覺得這樣做很不利於國家的穩定。1340年,脫脫奉元順帝之命,乘伯顏出獵之機,下令將伯顏黜貶為河南行省左丞相,繼而又遷徙南恩州陽春縣安置。伯顏便於放逐途中病死。

伯顏死後,元順帝改年號為至正,以脫脫為中書右丞相,以脫脫父親馬扎兒台為太師。元順帝雖仍重申民間藏兵器之禁,但下詔恢復科舉,國子監的生員又多至千人。元順帝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以脫脫為都總裁官,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呂思誠、揭傒斯為總裁官。次年《遼史》成書;又次年,《金史》《宋史》成書。

元朝到順帝時,自然災害頻繁,民族矛盾尖銳,加上官員軍隊貪污腐化,土地大量兼併,流民問題突出,使得政局極端不穩。朝廷內,官員之間也相互頃軋。中書右丞許有壬被讒去官;集賢侍講學士蘇天爵巡京畿道,糾劾貪官,都人以包(拯)韓(琦)相比。但是,蘇天爵終被大臣中傷,以“不稱職”罷官。脫脫也因官場鬥爭自請辭中書右丞相官職。不久,他父親馬扎兒台也被讒罷太師職,安置西寧。脫脫自請隨行,既而又將遠貶,因御史大夫亦憐真班求情,召還甘肅。馬扎兒台不久死去。

1346年起,各地不斷出現人民的反抗和起義,元順帝能依靠的人惟有脫脫,於是,1348年,以脫脫為太傅,殿中侍御史哈麻輔助他。次年,脫脫復任中書右丞相,哈麻為同知樞密院事。但是,元朝的政權已經極端腐朽,終於,大規模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農民起義與黃河決堤有關。1348年,黃河決堤,淹陷濟寧路。朝廷派工部侍郎賈魯主持治河。1351年四月,賈魯徵發民工15萬人,軍隊2萬人在山東曹縣一帶治理黃河。農民領袖韓山童等決定抓住這一時機,發動武裝起義。

韓山童是河北欒城人,出身於北方白蓮教世家。其祖父韓學究為白蓮教主。武宗時禁白蓮教,韓學究被謫徙廣平永年縣。武宗時白蓮教被禁。仁宗時恢復。韓山童成為北方白蓮教主後,即以“彌勒佛下生”和“明王出世”為號召,“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在韓山童的周圍擁有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鬱、王顯忠、韓咬兒等一批骨幹,他們積極“倡言天下大亂”,煽動起義反元。治河開工前,韓山童等鑿好石人一個,只開一眼,在其背上鐫刻“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14個字,預先埋於黃陵崗,同時散佈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351年四月下旬,開河民工挖出獨眼石人,消息傳出,人人驚詫,以為天下真要大亂了。

五月初,韓山童與劉福通等聚眾3000人於潁州潁上縣,殺黑牛白馬,誓告天地,宣布起義。韓山童發布文告稱:“蘊玉璽於海東,取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富稱塞北。”假託南宋衛王趙昰走崖山、丞相陳宜中走日本,來達到“复宋”的目的。劉福通又鼓吹韓山童系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劉福通自稱是南宋將領劉光世的後代,當輔之。起義軍打出了“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聯。很明顯,起義爆發後,韓山童等用鮮明的政治口號來代替宗教迷信作為號名。所謂“貧極江南,富稱塞北”,揭露了廣大漢族勞動人民的貧困和蒙古、色目貴族搜刮掠奪財富的社會現實,把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結合在一起。至於“复宋”的口號,則迎合廣大漢族人民心理,是達到階級鬥爭的一種手段和策略。

正當起義軍匯集在一起,誓告天地之時,地方官聞訊突然襲擊,韓山童被捕犧牲,妻楊氏、子韓林兒逃奔武安(今江蘇徐州武安山)。劉福通衝出重圍,率起義軍於五月初三佔領潁州(今安徽阜陽),大起義正式爆發。起義軍頭裹紅巾作標誌,稱紅巾軍;起義軍多為白蓮教徒,燒香拜佛,故又稱香軍。

紅巾軍佔領潁州後,元順帝十分驚慌,立即遣樞密院同知赫廝、禿赤率素號精悍,善騎射的6000名阿速軍及各路漢軍,又令河南行省徐丞相派兵協同鎮壓。這三個元將“但以酒色為務,軍士但以剽掠為務”,無心戀戰。雙方對陣後,赫廝見紅巾勢大,揚鞭高呼:“阿卜!阿卜!”(快跑!快跑!)迅速逃跑了。劉福通據朱皋(今河南淮濱東南),攻破羅山、真陽(今河南正陽)、確山等地,進兵舞陽、葉縣。九月,劉福通佔領汝寧府及息州(今河南息縣)、光州(今河南潢川)等地,眾至10萬。

潁州起義成功後,對全國各地人民群眾鼓舞很大。北方地區響應起義的主要有徐州李二和濠州郭子興。

邳縣(今江蘇邳縣北)人李二,又稱芝麻李,於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與社長趙均用(一作趙君用)、彭大及其子彭早住等起兵佔領徐州,從之者十餘萬人,也以“燒香聚眾”,稱紅巾軍。未幾,佔領徐州近縣宿州、五河、睢縣、虹縣、豐、沛、靈璧、安豐(今安徽壽縣)、泗縣等地。十二年二月,定遠(今屬安徽)富豪郭子興率領一批農民起兵,攻占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郭子興稱元帥,亦以紅巾為號。閏三月,貧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為親兵。

南方白蓮教首領們也立即抓緊這個時機,發動起義。彭瑩玉是南方白蓮教主,1338年發動袁州起義,失敗後逃匿於淮西民家。老百姓知道風聲,都爭著掩護他,雖然官府,追捕很急,但都不能捕獲。其後,他奔波於江淮、江西、湖南、湖北一帶,化名彭翼、彭國玉,又稱彭和尚,教徒稱之為“彭祖”,元軍誣之為“妖彭”,其徒遍及南方各地。1351年夏,彭瑩玉起兵於淮西。八月,麻城(今屬湖北)鐵工鄒普勝、羅田(今屬湖北)布販徐壽輝等起兵於蘄州(今湖北蘄春南),他們宣傳“彌勒下生,當為世主”,燒香拜佛,也頭裹紅巾,故亦為紅巾軍。十月,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並以此為都,建立政權,國號“天完”(壓倒“大元”之意),改元治平,推徐壽輝為帝,鄒普勝為太師。

天完政權是元末農民起義中建立最早的農民政權,行政和軍事機構均仿元製。中央設中書省(又稱蓮台省),下設六部;地方有行省;軍制有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等及其相應管軍機構。自1352年正月開始,天完軍隊分兵四出:丁普郎、徐明達攻克漢陽、興國(今湖北陽新),鄒普勝克武昌、龍興(今江西南昌),曾法興克安陸(今湖北鍾祥)、沔陽(今湖北沔陽西南)、中興(今湖北江陵),歐普祥克吉安,陶九克瑞州(今江西高安),陳普文克吉安,周伯顏入江西、湖南、廣西,王善攻福建。彭瑩玉這時也與天完軍會合,與項普略(又名項甲、項奴兒)東去九江,入安徽,激戰於徽州(今安徽歙縣),過昱嶺關,破杭州,在杭州不殺不淫,招兵買馬,老百姓紛紛參加。旋因元軍反撲,棄城去蘇南,又轉戰於徽州等地,最後退至瑞州。紅巾軍所過之處,所在農民紛紛響應,手執農具參加起義軍。

與此同時,江淮起義軍在趙普勝(雙刀趙)、李普勝(李扒頭)領導下,渡江南下,克無為,入繁昌,佔領銅陵、池州,進圍安慶,再下湖口、彭澤,勢如破竹,號稱百萬水師。

在北南紅巾軍起兵後不久,河南、湖北一帶則有“南鎖紅軍”和“北鎖紅軍”。王權(又名布王三)、張椿等攻占鄧州(今河南鄧縣)、南陽(今屬河南),稱“北鎖紅軍”,又攻占唐(今河南唐河)、嵩(今河南嵩縣)、汝(今河南臨汝)、河南府(今河南洛陽),進逼滑(今河南滑縣東)、浚(今河南濬縣)。1352年正月,孟海馬等攻占襄陽(今屬湖北),稱“南鎖紅軍”,旋克房(今湖北房縣)、歸(今湖北秭歸南)、均(今湖北均縣西北)、峽(今湖北宜昌)、荊門等州。

面對紅巾軍起義的浪潮,元朝廷加緊了對漢人、南人的防範。規定凡議軍事,漢人、南人官吏必須迴避。脫脫上奏元順帝:“方今河南漢人反,宜榜示天下,今一概剿捕。諸蒙古色目因遷謫在外者,皆召還京師,勿令詿誤。”同時,元廷又用賣官、募捐等辦法來求助於富豪巨商,組織和支持地主武裝——義兵。河南沈丘畏兀兒人察罕帖木兒和羅山人李思齊糾集地主武裝至萬人,元廷授察罕帖木兒汝寧府達魯花赤,李思齊汝寧府知府;淮東豪民王宣,募得丁壯達三萬人之多,號稱“黃軍”。此類地主武裝,農民起義地區處處皆有,他們配合元軍,使紅巾軍遭受很大損失。後來元廷在許多地方設置義兵萬戶府,以對付起義軍。

元廷將中原紅巾軍視為心腹之患,不斷派出重兵血腥鎮壓。赫廝、禿赤率阿速軍鎮壓失敗後,又於1351年九月派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以知樞密院事與衛王寬徹哥率諸衛兵十餘萬前往河南;十月,又增派知樞密院事老章至河南。十二月,元軍破上蔡,俘殺紅巾軍將領韓咬兒。1352年三月,元軍陷汝寧。紅巾軍偷襲駐守沙河岸邊的知行樞密院事鞏卜班軍,殺鞏卜班,元軍退數百里。不久,也先帖木兒再駐沙河,某夜,軍中夜驚,也先帖木兒盡棄軍資器械、糧草、車輛,率殘兵退至朱仙鎮。

1352年八月,脫脫親率大軍出征徐州芝麻李。九月,破城,元軍進行大屠殺,芝麻李被俘殺,趙均用、彭大、彭早住等率餘眾奔濠州郭子興。脫脫命賈魯圍濠州,賈魯不久病卒。次年五月,元軍撤圍。彭早住稱魯淮王,趙均用稱永義王,勢力在郭子興之上。後彭、趙東去盱眙、泗州等地。

南鎖紅軍和北鎖紅軍活躍於南陽、襄陽及漢水流域一帶,擁眾達十餘萬。元廷遣四川行省參知政事答失八都魯等分路“圍剿”。1352年五月,答失八都魯陷襄陽,布王三被俘殺,北鎖紅軍先被鎮壓。1354年正月,答失八都魯再陷峽州(今湖北宜昌),南鎖紅軍也被鎮壓。

南方紅巾軍雖分兵四出,奪取許多城池,但所得多不能守。北方紅巾軍受察罕帖木兒、李思齊“義兵”牽制,脫脫又蕩平了徐州芝麻李,北鎖紅軍被答失八都魯鎮壓,使南方紅巾軍失去屏障。於是,南方各省元軍從四面八方前來“圍剿”。趙普勝、李普勝率領的江淮水師因孤立無援,退守巢湖自保。1353年十一月,元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破瑞州,彭瑩玉等慘遭殺害。十二月,江浙行省平章卜顏帖木兒、南台御史中丞蠻子海牙、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左丞禿失裡、西寧王牙罕沙等聯合進攻天完政權都城蘄水,城破,天完政權四百多名官員被屠殺,徐壽輝等遁入黃梅山和沔陽湖中。

至此,南北紅巾軍經過最初兩年的戰鬥,雖然摧毀了許多元朝地方政權,對元朝統治和各地地主富豪打擊十分沉重,但元朝的勢力仍然十分強大,紅巾軍又犧牲了韓山童、彭瑩玉這樣的傑出領袖,因而遇到了暫時的挫折。

寫到這裡,還有必要分別介紹幾位尚未犧牲的主要的農民起義領袖。

劉福通,穎州白蓮教首領。1351年參加韓山童領導的起義。失敗後回鄉組織起義軍,以紅巾為號,陸續攻下羅山、上蔡、汝寧、息州、光州,眾至10餘萬。1355年,韓山童戰死,迎韓山童子韓林兒在亳州,尊為小明王,國號宋,年號龍鳳。他任樞密院平章,後改任丞相。

趙均用,淮北蕭縣人,1351年從芝麻李起義,後與郭子興會合,1356年攻克淮安,次年稱永義王。

彭早住,淮北人,1351年與樵夫出身的父親彭大從芝麻李起義,1354年彭大病死,代父為首領,1356年與趙均用攻克淮安,後稱魯淮王。

徐壽輝,湖北羅田人,布販出身,1351年秋與彭瑩玉、鄒普勝等利用白蓮教組織起義,以紅巾為號,在蘄水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

鄒普勝,湖北麻城人,鐵工出身,1351年與彭瑩玉等率眾起義,推徐壽輝為首領。徐壽輝稱帝后,任太師。

倪文俊,湖北沔陽人,遷居黃陂,漁民出身,從徐壽輝起義,任丞相。

陳友諒,湖北沔陽人,漁家出身,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漸升為元帥。

熊天瑞,湖北荊州人,樂工出身,元末聚眾起義,屬徐壽輝、陳友諒,任參政。

歐普祥,湖北黃岡人,1351年隨徐壽輝起義,漸升為任元帥。

明玉珍,湖北隨州人,地主出身,1351年集鄉兵屯青山,後加入徐壽輝紅巾軍,漸升為元帥。

張士誠,江蘇泰州人,鹽販出身,1353年與弟張士德、張士信率鹽丁起義,攻下高郵等地,次年稱誠王,國號周,年號天佑。

方國珍,浙江黃岩人,世以販鹽浮海為業,1348年,率眾數千人入海,打劫元朝漕運糧食,進攻浙江沿海。

以上諸人,主要分為四股勢力,即劉福通、徐壽輝、張士誠、方國珍。寫到這裡,需要重點引出另一位農民起義軍將領——朱元璋。

朱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1328年10月21日,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344年,遭逢大饑疫,父兄相繼去世,遂入皇覺寺為僧。後遊食廬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潁州(今安徽阜陽)等地,曆三年復返寺。1351年,元末農民戰爭爆發。次年,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初為親兵,後升九夫長。英勇善戰,才能出眾,郭子興很賞識朱元璋,將義女馬氏嫁與他。1353年年,朱元璋升為鎮撫,旋與徐達、湯和等南攻定遠(今屬安徽),計降驢牌寨地方武裝3000人。夜襲元將張知院於橫澗山,收精壯2萬,嚴加治理。後率兵克滁州,擁眾3萬餘,號令嚴明,軍容整肅,甚得民心。

1355年年春,朱元璋率部克和州(今和縣),奉命總領諸將。時元軍10萬來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屢用計敗之。三月,郭子興卒後,統其軍,被小明王韓林兒授為左副元帥,奉宋龍鳳年號,以令軍中。接納巢湖反元武裝首領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戰船千艘歸附,遂建立水師,於六月率軍渡長江,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設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掌元帥事。1356年三月,朱元璋揮軍進克集慶(今南京),迫元水軍元帥康茂才等降。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以此為中心建立基地,命將士四出,徐達東取鎮江(今屬江蘇),鄧愈南克廣德(今屬安徽)。設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被擁為吳國公。隨後,乘北方紅巾軍與元軍主力激戰之機,採取固守東、西戰線,出擊東南元朝統治地區的方略,逐次消滅孤立無援的江南元軍。

1357年,朱元璋親至寧國(今屬安徽)督戰,俘元兵十餘萬,遂取南陵、涇縣、徽州(今歙縣)、長興(今屬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向西擴張。這一年,徐壽輝部發生內訌,倪文俊想謀殺徐壽輝不成,出奔黃州,為部將陳友諒所殺。而明玉珍由巫峽西進,陸續佔有川蜀之地,某求自立。這一年,張士誠投降元朝,受封太尉,與亦投降了元朝的方國珍從海道運糧,接濟元都。

1358年,朱元璋命鄧愈率軍取建德,俘元兵3萬。於應天設立管領民兵萬戶府,寓兵於農,令農時則耕,閒則習武,有事則戰。朱元璋主張兵不貴多而貴精。又採納儒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策,加強基地建設,逐步壯大實力。朱元璋率將士10萬克婺州(今金華),俘元將帖木烈思等,設浙東行省,以鞏固新佔地區。1359年,朱元璋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貴池)、諸暨(今屬浙江)、處州(今麗水)等地,遂西與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轄區相鄰。

1360年,朱元璋招納劉基、宋濂等人為謀臣。採納劉基建議,確定先滅陳、後攻張、統一江南、再北上滅元的方略,置主力於西線。陳友諒殺倪文俊後,盡得其兵馬。任平章。兩年後,迎徐壽輝遷都江都(今江西九江),自稱漢王。就在這一年,他將徐壽輝殺害,自己稱帝,建都江州,國號漢,年號大義。遠在川蜀的明玉珍問訊,亦自稱隴蜀王,脫離陳友諒。丞相、大司徒、袁國公歐普祥不肯受陳友諒節制,投降朱元璋。只有鄒普勝仍在陳友諒手下任太師。朱元璋乘陳友諒率舟師10萬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東下佔太平、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直逼應天,朱元璋採取誘敵深入、伏兵圍殲之策,大敗陳友諒軍於龍灣(今南京下關一帶),俘7000餘人,獲巨艦百餘艘,乘勝复太平,克元安慶(今屬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饒)等地。

1361年,朱元璋親率舟師西克江州,迫陳友諒遁武昌。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蘄州(今屬湖北蘄春西南)、黃州,迫陳友諒所轄之龍興(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將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縣及今湖北東北部。1362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即吳王位,置百官。這一年,割據川蜀的明玉珍稱夏帝。

1363年三月,朱元璋聞小明王和劉福通在安豐(今安徽壽縣)遭張士誠軍圍攻,劉福通戰死(一說後來與韓林兒一起被溺死)。朱元璋率軍救出小明王至滁州。四月,陳友諒乘虛進圍朱元璋轄地洪都(今南昌),守將朱文正率部奮力苦守85日。七月,朱元璋率舟師20萬往援,陳友諒撤圍,東出鄱陽湖迎戰。在與陳軍決戰中,朱元璋先用火攻挫其銳氣,繼扼湖口,水陸伏擊,殲滅陳軍號60萬,陳友諒中箭而死。鄱陽湖一戰,火燒陳友諒,朱元璋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範例。

陳友諒死後,部將張定邊奉陳友諒子陳理還武昌,立陳理為帝,改元德壽。1364年二月,朱元璋又率軍西征武昌,迫使漢帝陳理及張定邊等投降。繼分兵克廬州、衡州(今湖南衡陽市)、襄陽(今屬湖北襄樊)等地,至1365年夏,佔領長江中游廣大地區。此後,按預定方略轉兵東向。同年十月,針對張士誠轄區南北狹長、中隔長江、兵力分散等弱點,採取先取淮東,再佔浙西,剪除兩翼,後攻平江(今江蘇蘇州)之策,命徐達、常遇春率師出征。交戰近兩年,大量殲滅張軍主力。1966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到滁州迎小明王韓林兒,至瓜步覆舟,小明王溺死,龍鳳政權結束(一說朱元璋故意害死小明王)。同年,川蜀的明玉珍死,兒子明昇繼夏帝位。

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克蘇州,俘張士誠。張士誠被押往金陵,自縊死。張士誠部將熊天瑞也被殺。不久,命湯和率軍迫降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十月,決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軍為重點。採納諸將建策,制定“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然後進兵元都”的方略,遂命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北征。湯和從海道進兵福州,進攻據延平抵抗的元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陳友定。

在整個紅巾大起義期間,元順帝只能依靠一批大臣將領,進行頑抗,但這些大臣將領都相繼戰死。都元帥泰不華於1352年襲擊方國珍時戰死;中書左丞賈魯於1353年圍攻郭子興時戰死濠州;丞相脫脫常年征討起義軍,1355年,被朝臣彈劾勞師費財,撤職流放雲南,不久被毒死;行省平章卜顏帖木兒於1356年死於池州軍中;都元帥餘闕於1358年與陳友諒交戰,城破身死;淮南行省樞密院副使兼山東宣撫使董傳霄於1358年在南皮敗死;浙江行省參政石抹宜孫於1359年在處州兵敗戰死;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受封達魯花赤,於1362年被降將田豐、王士誠刺死。察罕帖木兒死後,養子擴廓帖木兒(察罕帖木兒外甥,又名王保保)代統其兵。

從1360年開始,察罕帖木兒就與河南行省平章孛羅帖木兒因爭奪山西而掀起內戰。擴廓帖木兒代領其兵後,仍與孛羅帖木兒繼續衝突。1364年,元順帝又與皇太子爭權,各結外援,三月,太子派的右丞相搠思監用詔書解除孛羅帖木兒兵權,孛羅帖木兒拒命。搠思監命擴廓帖木兒討伐擴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更加發展成公開的戰爭。七月,孛羅帖木兒攻入大都,皇太子逃到擴廓帖木兒軍中。元順帝任孛羅帖木兒為中書右丞相,節制天下軍馬。1365年三月,皇太子在太原下令討伐孛羅帖木兒。七月,元順帝命人刺殺孛羅帖木兒,召太子還朝。九月,擴廓帖木兒陪同太子到大都,太子想逼元順帝禪位,擴廓帖木兒不肯。元順帝任擴廓帖木兒為河南王,代太子親征。1366年二月,擴廓帖木兒到可河南,卻調動不了李思齊、張良弼等軍,於是,擴廓帖木兒又攻打李思齊、張良弼軍。1367年正月,元關中諸將推李思齊為盟主,共拒擴廓帖木兒。八月,朝廷下詔罷黜擴廓帖木兒兵權。擴廓帖木兒領兵渡黃河,屯於懷慶(今河南沁陽)。元朝在起義軍沉重的打擊下,還發生了內戰,注定了它滅亡的結局。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國號明,年號洪武,是為太祖高皇帝。同月,湯和克延平,俘陳友定,送京師處死。二月,廖永忠、朱亮祖由海路進兵廣東。三月,徐達、常遇春克汴梁。四月,元廣東行省左丞相何真以廣州投降。五月,廖永忠下梧州,七月,克南寧,兩廣平定。閏七月,徐達、常遇春克通州,元順帝逃往上都。擴廓帖木兒部也從山西敗走甘肅,逃入蒙古。八月,大都降明。李思齊等將領也先後投降。

元朝共歷15帝,163年;自世祖定國號起,共11帝,98年,於此滅亡了。元順帝在塞外應昌仍稱元朝,史稱北元。1370年,元順帝病死。元順帝在位35年,享年51歲。

最後還要簡單提及元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情況。

元朝是一個由蒙古族人建立的政權,但是,元朝的統治者並非純粹使用蒙古人和色目人來治理國家,因此,元朝時也產生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如耶律楚材,於元初定策立儀制,建立君臣之禮,建議軍民分治,反對壓迫漢人,建立賦稅制度,尊孔興教等;劉秉忠,建議勸農桑,興學校;姚樞,詳定禮儀;許衡,提倡理學;此外,還有竇默、葉李、虞集、趙世延、許有壬、蘇天爵、歐陽玄等,都對元朝的統治起到積極的作用。

由於蒙古人建立了一橫跨歐亞兩洲、連接三大洋的超級帝國,元朝的對外經濟往來十分頻繁,與高麗、日本、南洋、中亞、歐洲的關係都很密切,航運業十分發達,亦黑迷失便是著名的航海家,多次出使南亞和西亞諸國。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編制了《授時歷》,製造了多種先進的科學儀器。王禎是元朝農學家著有《農書》三十七卷;他還是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使活字排版更加靈活。黃道婆是元朝女紡織技術家,從崖州帶回先進的紡織技術到松江,促使松江一帶的棉紡織業繁榮發展。賈魯是元朝的水利專家,主張用“疏、浚、塞並舉”的策略治理黃河,使黃河復故道,南流合淮入海。

元朝的一些政治家同時也是文學家。許有壬著有《至正集》《圭塘小稿》;蘇天爵著有《國朝名臣事略》《滋溪文稿》;虞集著有《道園學古錄》;餘闕著有《青陽集》;歐陽玄著有《圭齋文集》。此外,還有方回、姚燧、盧摯、柳貫、楊維禎等大家。

在元朝,戲曲發展到了最高峰,產生了許多著名的戲曲作家和散曲家,代表人物是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張養浩、鄭光祖、紀君祥、張可久、劉致、睢景臣、喬吉等。《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西廂記》《梧桐雨》《漢宮秋》《瀟湘夜雨》《趙氏孤兒》等便是元朝著名的戲曲作品。

張翥、薩都剌、張埜、楊載、戴良等是元朝著名的詩詞家。趙孟頫、黃公望、王冕、柯九思、倪瓚、王蒙、鮮于樞等是元朝著名的書畫家。



元代年號
年號廟號名字即位時間即位年齡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備註
 太祖鐵木真(1206)452266也速該之子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被蒙古尼倫部擁戴為汗。後擊敗塔塔兒、乃蠻、克烈等部,統一漠北,南宋開嬉二年(1206年)被蒙古各部酋長推為蒙古大汗,尊號為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正式誕生
 太宗窩闊台(1229)441356 鐵木真第三子1227年成吉思汗死,以第四子拖雷為監國。 1229年耶律楚材以太祖遺詔召諸王畢會,清立窩闊台,拖雷與諸王即奉窩闊台即汗位。即位後與南宋聯合滅金
 定宗貴由(1241)41343窩闊台長子1241年太宗死,遺詔立皇孫失烈門為嗣,皇后乃馬真氏不從,乃自稱制。 1246年七月,乃馬真氏會諸王、百官、立皇子貴由為大汗
 憲宗蒙哥(1251)44952成吉思汗孫,拖雷長子定宗卒,皇后海迷失稱制,皇子失烈門,諸王不服。 1251年在忽裡勒台大會上,蒙哥被諸王擁立為大汗,蒙哥汗八年,派大軍攻宋。九年(1259年)七月,死於攻宋軍中
中統、至元世祖忽必烈(1260)463580拖雷第四子、蒙哥弟蒙哥汗元年,受命總管漠南漢地,蒙哥汗九年(1259年)率軍攻南宋鄂州,聞蒙哥汗死,於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率軍迎蒙哥靈輦,收皇帝璽,十年(1260年)抵開平,廢除由忽裡勒台大會選舉大汗之製,由部分貴族支持,即大汗位,建年號中統。後自和林遷都於燕京,改稱大都。至元八年(1271年),定國號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滅南宋
元貞、大德成宗鐵木耳(1294)3014 43真金之子因其父皇太子真金早卒,故於至元三十年被立為皇太孫,太祖死,即帝位
大德、至大武宗海山(1307)27531答剌麻八剌之長子即位前封懷寧王。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卒,二月,成宗兄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監國,迎其兄海山,五月,海山即帝位
至大、皇慶、延祐span>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1311)271036 答剌麻八剌之子 武宗即位初立以位皇太子,武宗卒,遂即位
延祐、至治英宗碩德八剌(1320)18421愛育黎拔力八達嫡子以皇太子嗣位,在“南坡之變”中被政敵鐵失等蒙古貴族殺害
至治、致和、泰定泰定也孫鐵木兒(1323)31636甘麻剌之長子即位前封晉王,鎮守漠北,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英宗被害,九月,也孫鐵木兒在漠北被鐵失等擁立為帝
天順天順阿速吉八(1328)91 也孫鐵木兒幼子泰定帝死後,大都發生政變,簽樞密院事燕貼木兒集百官於興聖宮,宣布迎立武宗次子圖貼睦爾。時丞相倒剌沙在上都,聞變,於1328年九月擁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帝位。同年十月,圖貼睦爾統兵入上都,天順帝不知所終,在為僅一個月
天歷、至順文宗圖貼睦爾(1328)25529武宗次子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卒,九月,燕貼木兒擁立懷王圖貼睦爾為帝。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明宗和世梀在漠北即帝位。三月文宗圖貼睦爾遣使奉皇帝璽北迎明宗。四月,明宗立文宗為皇太子,八月,明宗南下,文宗親迎。明宗宴皇太子及諸王,被害暴卒,文宗復為位。 1332年八月,文宗病死於上都
天歷明宗和世梀(1329)30130武宗長子泰定帝死,圖貼睦爾在大都被擁立為帝,時天曆元年九月。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圖貼睦爾譴使迎其兄和世梀即帝位,是為明宗。八月,圖貼睦爾將明宗毒死,復位。明宗在位僅八個月
至順寧宗懿璘質斑(1332)717明宗次子至順三年(1332年)十一月寧宗卒,皇后卜答失裡奉遺詔立明宗次子鄜王懿璘質斑為帝。十月即位,十一月卒,在位僅四十三天
至順、元統、至元、至正惠宗妥懽貼睦爾(1333)143651明宗長子至順三年(1332年)十一月寧宗卒,文宗皇后卜答失裡立明宗長子妥懽貼睦爾為帝,因遭權臣燕鐵木兒反對,次年六月始即位,改元元統。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起義爆發。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部將徐達兵逼大都,順帝北走。徐達克大都,元亡。 1370年,順帝病死於應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