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5年6月13日星期一

第十二章 東晉十六國

第一節 東晉的建立

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東晉時期。當時,東晉政權只控制了江南,而北方則長期處於分裂的局面。在一百多年的時間內,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了16個國家(其實不止16國),所以這一時期南北合稱東晉十六國時期。

東晉政權仍由司馬氏所建立,東晉第一個皇帝就是晉元帝司馬睿。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瑯琊王司馬覲之子。但稗史中說,司馬睿由司馬覲的愛妃夏侯氏與小吏牛金私通所生,實為牛金的兒子,這當然不能盡信。當西晉都城洛陽被攻破,晉懷帝被俘虜後,中原士民紛紛渡江避難,當時瑯琊王司馬睿管轄的江東便成了中原戰亂的避難所,每天南渡者如同鯽魚般多,成語“過江之鯽”由此而來,這事,史稱“永嘉南渡”。

王導建議司馬睿把南渡的名士俊傑收羅起來,一起共事。於是,司馬睿共得一百零六人,全都封為掾屬,當時稱為“百六掾”,其中著名的有刁協、王承、卞壺、諸葛恢、陳頵、庾亮、週覬、桓彝,以及陶侃、祖逖、甘卓、周訪等。長安被攻破,晉愍帝被俘,弘農太守宋哲從長安逃到建康(晉愍帝時改建業為建康),傳達晉愍帝的詔令,命司馬睿統攝萬機,重組政權。於是司馬睿被推戴為晉皇帝(先稱晉王,晉愍帝死後正式稱帝),建立起東晉王朝。晉元帝司馬睿向來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宗室中又是疏屬,他能夠取得帝位,主要依靠王導的支持。王導出身中原著名的高級士族,是老練的政治家,也是東晉的實際創造者。王導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就是收攬一批北方來的士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共同維持東晉朝廷。當時,北方來的士族間,北方士族佔南方士族間,王氏勢力與司馬氏勢力間都存在著矛盾,王導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盡力在調劑這些矛盾,造成一種偏安江左的局面。

北方來的名士,其中有不少人懷疑晉元帝能有什麼作為,前騎都尉桓彝初到時見晉元帝勢力單薄,對周覬說:“我因中原動亂,來此求全,不料如此薄弱,怎能成事呢?”桓彝見了王導,被他一席話說得心悅誠服,又對周覬說:“江左有了管夷吾(即管仲),我不必再憂了。”王導常與群僚們到建康城南的新亭設宴共飲,一次,週覬淒然嘆息地說:“風景一樣好,只是黃河邊換了長江邊!”大家都相視流淚,唯有王導愀然變色地說:“大家應當盡力輔助王室,恢復中原,何至作楚囚相對哭泣!”大家也就振作起精神。

事實上王導並無恢復中原的意圖,不過他能說這樣的話來改變情緒,比起諸名士顯得有見識。晉元帝司馬睿由於缺乏才能和聲望,他初到建康時,南方士族都不理他,過了大半年還沒有人來求見。王導很擔心,和堂兄王敦商議,替晉元帝製造威望。一個節日,王導請晉元帝坐肩輿出巡,王敦、王導和北方名士都騎馬隨從,顯出晉元帝的尊嚴。南方士族顧榮等人在門隙窺看,大驚,相率到路旁拜見。王導對晉元帝說:“顧榮、賀循是南方士族的首領、招這兩人來任職,其餘士人自然都來了。”晉元帝使王導親自去招顧榮、賀循,二人應命來見晉元帝。從此,南方士族歸附,成為東晉政權的一個構成部分。

公元三一八年,晉元帝改稱晉王為晉皇帝。登帝位受百官朝賀時,晉元帝三四次請王導同坐御床受賀,王導辭讓不敢當。原來晉元帝除了因為姓司馬有權被推為皇帝外,其他實力是沒有的。他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導,軍事上完全依靠王教,重要官職多被王家人佔有,他想選用自己親信人也不能無顧忌。當時人們說“王與馬、共天下”,實際上司馬氏勢力遠不敵王氏勢力。作為一個開國的皇帝,要請一個大臣同坐受賀,可以想見司馬氏的微弱。此後東晉政權的存在,不是因為它本身有力量,而是因為幾個人大姓間常常保持勢力的平衡,共同推戴司馬氏作皇帝維持這種平衡。

晉元帝只想做個偏安皇帝,王導也只想建立一個王氏當權的小朝廷,他們的目光專注在江東內部的權利分配上,從來不作北伐的準備,而且還反對有人主張北伐。晉元帝將要稱帝,週嵩上書勸他整軍講武,收復失地,到時再稱皇帝不算遲,結果週嵩幾乎被殺死。熊遠要求朝廷改正過失,說不能譴軍北伐是一失,朝官們忘記國恥,以遊戲酒食為正務是二失,結果熊遠被貶官出京。至於實行北伐的祖逖,更加遭到冷酷的對待。祖逖是當時最識大體最有才能的傑出人物,他孤軍北伐,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作戰。

東晉政治是西晉政治的繼續,東晉統治集團和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也是很嚴重的,在用人方面,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和西晉完全相同。大族人可以做大官,做大官可以橫行不法,勞動人民的痛苦可想而知。同時,南渡的北方士族,為了在南方迅速建立他們的家業,加緊進行上地的強佔和兼併,南方的士族為了保護自己固有的產業,也和北方士族進行激烈的明爭暗鬥。至於那些離鄉背井,流亡到南方來的貧苦人民,除了被迫當奴隸,當佃客或當兵之外,別無出路。廣大人民之所以能夠在東晉統治集團的剝削和壓迫下生存,是因為它終究是漢族政權,廣大人民希望它抵禦北方非漢族統治者的入侵,更希望它能北伐。


第二節 南北的內亂

公元318年,司馬睿即皇帝位,正式在南方建立起東晉政權。當時的北方,在黃河流域和西南地區,有匈奴劉聰統治的漢國;巴氏李雄統治的成國;鮮卑拓跋猗盧統治的代國;以及漢人張軌、張實統治的前涼。這四個國家,都是在西晉時期建立起來的,其中,勢力最強盛的,當然就是消滅西晉的漢國。

也就是在公元318年,漢主劉聰病死。劉聰在位共九年,是個荒淫腐化的君主,光是皇后,就立有上、左、右三個,其他妃子宮女就不計其數了。中護軍靳準有二女,名叫月光、月華,被劉聰立為皇后(月光後來被廢),靳準也當上了司空,執掌大權。劉聰死後,太子劉粲嗣位。劉粲更加荒淫,將劉聰的皇后盡佔為己有,日夜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司空靳準是個野心家,打算廢劉粲自立,於是領兵上殿,將劉粲殺死,所有劉氏眷屬(除靳月華等),不問少長,全部斬首東市。挖掘劉淵、劉聰陵墓,斬戮劉聰死屍,並焚毀劉氏宗廟,靳準自稱為漢天王。相國劉曜自長安發兵討伐,大將軍石勒也率精兵五萬進攻平陽。劉曜自稱皇帝,以石勒為大司馬,加九錫,進封趙公。靳準的部將喬奉等殺死靳準,推舉靳準的兄弟靳明為首,派卜泰等人傳國玉璽向劉曜投降。石勒大怒,攻拔平陽,靳明率平陽士女一萬五千人投奔劉曜,但劉曜將他斬首,並滅其族。石勒焚燒宮室,平陽城被火毀滅。從此,劉曜、石勒怨恨日深,終至分裂。

公元319年,劉曜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羊氏(原晉惠帝后)被立為皇后,羊氏與劉曜所生的長子劉熙被立為皇太子。石勒自稱趙王,建立趙國,史稱後趙,都城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縣)。石勒的謀士張賓(漢人)被加封為大執法,總管朝政;石勒的侄兒石虎被加封驃騎將軍,都督禁衛諸軍事。從始,劉曜、石勒成為死敵,二人的交戰成為主要的戰亂。

晉將祖逖,自公元313年渡江北上以後,逐漸發展勢力,組成了一支堅強的軍隊。祖逖軍紀嚴明,得到廣大民眾的愛護,屢次擊敗石勒軍,收復黃河以南全部土地,晉元帝封他為鎮南將軍。

公元321年,祖逖準備渡黃河進攻石勒,收復河北。晉元帝派僅有虛名的戴淵做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祖逖已收復的和未收復的州,都歸戴淵統轄,這顯然是對祖逖的不信任,祖逖大為不滿。當時又聽聞王敦將要作亂,祖逖感到前途無望,憂憤成病,不久便死去。祖逖死後,部隊由他弟弟祖約帶領。

公元322年,王敦起兵反晉。晉元帝登帝位後,不滿意王氏的驕橫,想削弱王氏勢力。他引用劉隗、刁協作心腹,暗中作軍事佈置,王導被疏遠。王敦本來是個野心家,乘機以反對劉隗、刁協,替王導訴冤為藉口,陰謀篡奪。祖逖死後,王敦更無忌憚。王敦在武昌起兵後,刁協被殺,劉隗投奔後趙,王敦乘勝攻入建康。晉元帝率領百官來見王敦,拜他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王敦得到王導的默許,將周凱和戴淵殺死。王導本以為周凱也是刁協等一夥,後來看到周凱的奏章,才知道周凱多次上書阻止晉元帝謀殺王氏,因而後悔莫及。王敦攻入建康後,又想篡奪政權,但遭到王導和朝官們的反對,只好退回武昌,途中攻陷長沙,殺死反抗自己的譙王司馬丞。又派襄陽太守週慮,襲殺了鎮南大將軍甘卓。王敦雖然還鎮武昌,但氣焰愈加囂張。

公元323年,晉元帝司馬睿憂憤病死。晉元帝在位六年,享年四十七歲。晉元帝死後,太子司馬紹即位,就是晉明帝,由王導輔政。王敦以為有機可乘,聯合死黨錢鳳、沈充等,加緊謀篡奪。不久王敦病重,以其兄王含為驃騎大將軍,王含的兒子王應為武衛將軍,準備起兵,再進犯建康。中書令溫嶠得知消息,設計逃離王敦到了建康,和中書監庾亮(庾皇后的哥哥)籌密商討伐計策。當時王導已和王敦決裂,反過來幫助晉明帝。

公元324年,王敦派錢鳳等率兵三萬直取建康,派王含等率兵五萬殺向江寧。出師之前,王敦命善於陰陽卜筮之術的記室參軍郭璞占卜成敗,郭璞說他必敗,壽亦不久,王敦一怒之下將郭璞殺死。晉明帝親自領兵迎戰,大敗王敦軍。王敦聽到兵敗消息,憂病交加而死去。王含、王應、錢鳳、沈充等全部都兵敗後被殺。晉明帝得勝回朝,王導、庾亮、溫嶠、蘇峻、卞壺等人都得到加官進爵。

公元325年,晉明帝將廣州刺史陶侃遷調至荊州,都督荊、湘、雍、梁諸軍事,加封征西大將軍。陶侃生性勤謹,忠於職守,尤其珍惜時間。他曾說過:“大禹聖人,尚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怎得逸遊荒醉,生無益於世,死無聞於後耶?”他也很痛惜清淡的風氣,說:“老莊浮華,並非先王法言,怎可遵行?君子當振衣冠,攝威儀,哪有蓬頭跣足,自詡宏達呢?”他注重農業生產,看到有人拾取路旁的禾穗,也要斥責鞭打。陶侃到荊州後,境內平安,人民也豐衣足食。

晉明帝是個奮發有為的青年皇帝,但在這一年卻得病死去,年僅二十七歲,在位只有三年。晉明帝死後,太子司馬衍即位,就是晉成帝,王導、庾亮、溫嶠、卞壺、郗鑒等受遺詔輔政。

公元326年,溫嶠調江州,都督江州軍事。由於晉成帝只有五歲,庾太后臨朝聽政,太后的哥哥庾亮漸漸掌握了大權。庾亮想振作帝室,排斥王導等人,並疑忌荊州刺史陶侃,還殺了與他不和的南頓王司馬宗,引起各勢力間的不安。

公元327年,歷陽(今安徽和縣)守將蘇峻、壽縣(今安徽壽縣)守將祖約以殺庾亮為名,率領叛軍進攻建康。卞壺、桓彝起兵抗拒,但都兵敗被殺。蘇峻攻入建康,庾亮、庾翼兄弟逃亡,庾太后憂憤而死。蘇峻、祖約掌握了朝中大權。這事,史稱“蘇峻、祖約之亂”。

公元328年,溫嶠起兵討伐蘇峻,邀陶侃共赴國難。陶侃因與庾亮有怨恨,不願出兵,溫嶠曉以大義,並聽從部將毛寶的建議,推舉陶侃為盟主,陶侃也就同意出兵。郗鑒、王舒等人也都起兵響應。陶侃、溫嶠等率軍圍攻建康,擊破蘇峻、祖約軍。蘇峻被殺,祖約兵敗投奔後趙,後來被石勒殺死。東晉政權轉危為安,王導又執掌朝政。由於庾太后已死,庾氏兄弟失勢,轉移到上游,宣稱以北代中原為己任,企圖建立起自己的根基。庾亮、庾翼兄弟相繼鎮守武昌,佔有了東晉重要領土的一半。

公元329年,溫嶠平定了蘇峻、祖約的叛亂,自建康西還武昌,不料在歸途中病死。幸虧東晉還有大將陶侃,劉曜、石勒都不敢南侵。而就在這一年,日益強盛的後趙竟把前趙滅亡了。公元328年,石勒與石虎、石生、石堪等率領大軍進攻劉曜,雙方大戰於洛陽,結果,劉曜軍大敗,士卒死傷五萬餘人。劉曜兵敗被擒,不久,被石勒殺死。公元329年,石勒派石虎、石生又攻陷長安,殺死劉曜的兒子劉熙、劉胤及王公將校以下三千餘人,坑死屠死各種人五千餘人,劉曜的前趙國被滅亡了。前趙傳五主,共二十六年。前趙滅亡後,其疆土全部歸後趙石勒所有。

公元330年,石勒稱帝,自號為趙天王,立兒子石弘為太子,其餘子侄全都封王。石勒為了鞏固統治,竭力提高羯族人的地位,稱他們為“國人”,嚴禁稱“胡”,甚至以“胡”命名的物品都改名。他把羯人和其他胡人組成強大的禁衛軍,並派遣石虎以單于元輔的身份率領,作為自己的基本力量。同時,他也搜羅和利用漢族士人,恢復九品官人之法,設立學校,並且大力提倡佛教。他最信服的就是天竺僧人佛圖澄。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並沒有受到人們怎樣的重視,經石勒大力提倡,佛教在中國也就氾濫開了,僧人便成了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的階層。此外,在經濟方面,石勒閱實戶口,勸課農桑,制定不算太重租稅制度。這些措施的推行,使後趙政權比漢國和前趙顯得穩定一些,民族壓迫也略見和緩。石勒晚年,大臣徐光、程遐規勸他說,石虎兇殘暴戾,不易駕馭,應及早奪去兵權,免得養虎貽患。石勒因石虎屢立戰功,並不以為然。

公元333年,石勒病死,享年六十歲。太子石弘嗣位。石弘是個庸弱的人,朝中大權完全掌握在石虎手中。石虎將徐光、程遐斬首。石勒的王后劉氏不堪脅迫,密召石堪,準備起兵攻殺石虎,不料石虎得知消息,領兵擒殺石堪,逼劉太后自殺。關中守將石生、洛陽守將石朗得知這消息,聯兵討伐石虎,但都兵敗被殺。

公元334年,石虎見時機成熟,乾脆將石弘殺死,自號為趙天王,立兒子石遂為太子。公元335年,石虎遷都於鄴城。石虎是一個窮奢極欲,暴虐荒淫的統治者,他在中原大規模圈地為獵場,推殘了農業生產;又在鄴城、洛陽、長安大修宮殿和苑囿,使千千萬萬的農民死於苦役。為了準備侵犯東晉,他調發成百萬農民當兵,強迫他們自帶糧食車牛,農民被逼死的到處皆是。這種空前的殘暴統治引起了漢族人民的義憤,他們多次舉行起義,但都被石虎殘酷地鎮壓下去。

公元337年,鮮卑族的慕容皝自稱燕王。西晉末年,中國大亂,士族和各州郡流民逃到遼河流域避難,鮮卑慕容部酋長慕容廆受晉官爵,建立起一個晉的蕃屬國。公元333年,慕容廆死,兒子慕容皝繼位,到了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稱燕王,建立燕國,史稱前燕,雖然名義上仍尊奉東晉朝。

公元338年,西蜀的成國被李壽篡位,並改國號為漢。成國國君李雄於公元333年病死,侄兒李班繼位。李班繼位才五個月,被李雄的兒子李越殺死,李越立他的兄弟李期為國君。李期在位三年,被李特的兄弟李讓之子李壽廢去,李期自縊死。李壽掌握了政權,乾脆連國號也改了。也就是在這一年,由鮮卑拓跋部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帶建立的代國,幾經內亂,由什翼犍掌握了政權,當上代王。什翼犍是個較有為的君主,他採取了各種措施,進一步摧毀氏族制的殘餘,確立了階級國家。

當時,佔據中原的主要是後趙和前燕兩個國家,後趙石虎屢次攻打前燕,但未能得到多少便宜。石虎、石邃父子一樣荒淫殘暴,後來父子間產生怨恨,石邃想殺石虎,但反被石虎殺死。而前燕慕容皝則極力向東北發展勢力,到了公元342年,降服了高句麗(今朝鮮),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逐步併吞了宇文部等附近許多部落,收納了大量的漢族流民,國勢日益強盛。

東晉大將陶侃於公元332年病死後,朝中沒有能擔當北伐大任的人材。當時,司空庾亮屢次提出北伐(雖然他是想藉北伐來發展勢力),但是受到太傅王導、太尉郗鑒、太常蔡漠等人的反對。不久,郗鑒、王導、庾亮相繼病死,庾亮的兄弟庾翼掌握了軍權,庾冰當中書監。

公元342年,晉成帝病死。晉成帝司馬衍在位十七年,享年只二十二歲。成帝死後,庾冰以成帝的兒子年幼為由,立皇弟瑯琊王司馬嶽為帝,就是晉康帝。但是,晉康帝司馬嶽是個短命皇帝,在位僅兩年,即於公元344年又病死,享年也是二十二歲。當時庾翼、庾冰兄弟正在外調兵遣將,準備北伐,不在朝中,所以中書令何充等即奉太子司馬聃即位,就是晉穆帝。但是晉穆帝當時只有兩歲,何充等尊康帝皇后褚氏為皇太后,請她臨朝攝政。

公元345年,庾翼病死,何充推舉桓溫為荊州刺史,都督荊梁各州軍事。桓溫是晉臣桓彝(蘇峻叛亂時遇害)之子,少有才略,也有北伐的雄心。他是繼祖逖、陶侃之後的東晉傑出的軍事統帥。

公元347年,桓溫經過一番準備,首先以西蜀的漢國為進攻目標。漢國的國王李壽於公元343年病死,兒子李勢繼位,是個荒淫無道的君主。桓溫統率大軍,深入西蜀,直指成都。李勢戰敗,而縛輿櫬出城投降。漢國(包括以前的成國)傳七主,共四十七年,至此滅亡了。

公元348年,前燕國王慕容皝病死,兒子慕容雋繼位,不久即起兵攻後趙,奪得幽州,遷都薊城(北京市西南部)。

公元349年,後趙國王石虎病死,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石世繼位才一月,被石遵殺死;石遵繼位才六月,又被石鑑殺死;石鑑繼位才四月,又被石閔殺死。石閔是石虎的養子,漢族人,本姓冉。石閔殺了石鑑,奪了政權,複姓冉。冉閔殺了石氏一家人,又下令殺羯族人,不論男女老少,無人得免,一天內就殺死數万人。前後共殺二十餘萬人。

公元350年,後趙大官四十八人推冉閔稱帝,國號魏(不在十六國數中)。冉閔慘殺非漢族人,引起非漢族人猛烈的反抗。石虎庶子石祗據襄國稱帝,非漢族人的州郡官和武將們都響應石祗。

公元351年,石祗聯合前燕慕容雋、羌族姚弋促、蒲洪夾擊冉閔,冉閔大敗,文武官員及士卒死亡十餘萬人。這時,石祗的部將劉顯殺死了石祗,投降冉閔,後趙徹底滅亡了。後趙由羯族石勒建國,傳七主,共三十三年。後趙時徒居中原的氐族,乘後趙崩潰之際,由符健率領,西入關中,在長安建立了秦國,史稱前秦。

公元352年,冉閔攻破襄國。這時,劉顯又想背叛冉閔自立,結果被冉閔殺死。冉閔在襄國大肆殺戮羯族人,石虎僅剩的一個幼子石琨逃奔東晉,但被東晉斬首,石氏於此被滅絕了。北燕慕容雋趁機派遣慕容恪等率大軍攻擊魏國,進軍至冀州。大臣劉茂等勸冉閔避其鋒芒,但冉閔恃勇出擊,劉茂等料他必敗,不肯坐等敵人來戮辱,都服毒自殺。結果,冉閔雖十戰十勝,後來卻陷入鮮卑大軍重圍中,戰敗被擒殺。不久,慕容雋入破鄴城,大臣王簡等人自殺,魏國被滅亡了。

慕容雋殺冉閔,滅魏國,適逢大旱和蝗蟲,慕容雋害怕,祭冉閔,謚為武悼天王。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殺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為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


第三節 北方的暫時統一

自從公元三零四年起,北方先後出現了成(包括漢)、漢(包括前趙)、代、前涼、後趙、前燕、前秦九個國家(其中代、魏不在16國數中)。成漢被東晉滅亡。漢分裂為前趙、後趙;前趙被後趙滅亡,而後趙又被魏滅亡,魏又被前燕滅亡。到了公元三五二年,除了代、前涼兩個國外,爭奪中原的便剩下前燕和剛剛建立起來的前秦了。

當時東晉晉修帝年紀幼小,雖說由褚太后臨朝攝政,其實朝中大權全歸會稽王司馬昱。征西大將軍桓溫在三四七年攻滅成漢後,聲威日高,他手握重兵,坐鎮荊州。當村東晉已極衰微,桓溫有他的個人野心,想推翻東晉而自立。他多次提出北伐的請求,想藉此發展自己的勢力,東晉朝廷用聲名很大但卻毫無才幹的清淡家殷浩來對抗桓溫立功,堅決阻止他北伐。

石虎死後,桓溫要求出兵,朝廷不許,卻派一個無能的褚裒率兵三萬從東路北上,進駐彭城(江蘇銅山縣)。漢族人扶老攜幼,成群來歸附,東晉軍三千人被後趙軍擊敗,朝廷便召還褚裒。河北漢族人二十萬渡河來歸,由於東晉軍已退,大都遭受後趙軍殺害。公元三五一年,冉閔戰敗,冉閔所屬徐、豫、兗、洛陽守將降晉,這時候派大軍東西並進是有利的,桓溫屢次要求出兵,朝廷屢次不許,卻讓殷浩從東路出兵,公元三五二年,殷浩派安西將軍謝尚會同降晉的羌族酋長姚襄出兵北伐,結果大敗而歸。公元三五三年,殷浩決定親率大軍北伐,希望解夠打多幾個勝仗,壓倒桓溫。當時不少大臣,如尚書左丞孔嚴、右軍將軍王羲之等都勸殷浩勿把北伐當作兒戲,但殷浩不聽從,率軍北上,由於殷浩猜忌姚襄,並派人暗殺他,姚襄在戰場上反晉,襲擊晉軍,殷浩大敗逃回。

殷浩因北伐失敗,聲名一落千丈,更受到桓溫等人的逼迫,朝廷不得已將他罷官,殷浩回到故里,似乎沒有什麼怨言,只是經常用筆望空書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不久,他生病死了。殷浩被罷官,桓溫的聲勢更大,並兼領揚州牧。揚周和荊州是東晉的東西兩門,這時兩門都被桓溫掌握了。

公元三五四年,植溫又請求北伐,這時朝廷已設法阻撓他。於是桓溫率領步騎四萬人攻打前秦。桓溫雖然免除了殷浩的對抗,但不能免除東晉朝廷的猜忌,他率孤軍深入秦地,希望提高威名,倒不一定想滅掉前秦。桓溫分幾路前進,漢族人男女夾路歡迎。行軍很順利。符建派遣長子符萇及兒子符生等率主力軍五萬人來抗拒。桓溫督將士力戰,符萇中箭傷重,前秦軍大敗而逃。苻健率老弱兵六千人守長安,發全部精兵三萬人作遊軍,牽制桓溫軍。這時候前秦已到了快要滅亡的關頭,可是桓溫到了灞水上(今西安市東),就停止前進。關中郡縣爭先來歸附,老年人見到桓溫軍,流淚說:“想不到今天又看見官軍。”

這時,有一位儒生來見桓溫,他就是王猛。王猛出身貧家,幼年時賣畚為業,後來讀書,尤其喜歡讀兵書,這次桓溫入關,王猛披著破舊短衣去見他,一面捉蝨子,一面高談國家大事,桓溫很是驚嘆,說:“江東沒有比得上你的人才。”桓溫又問:“我到關中,地方上豪傑還沒有人來看我,是什麼緣故?”王猛說:“你不怕走幾千里深入敵境,現在長安近在眼前,卻不渡灞水去進攻,大家看不透你的心,所以不敢來見。”桓溫被王猛打中了不可告人的心事,答不出話來。原來桓溫考慮到,打下關中,朝廷隨即會派官將來鎮守,朝廷得到的是實力,而自己得到的不過是虛名,對自己反而不利,因此到了長安附近,就猶豫不進。桓溫原想等待麥熟,就地籌軍糧,不料苻健把麥全部割掉,實行清野法。桓溫軍中缺糧,只好帶領關中三萬戶和匈奴呼延毒所部一萬人出潼關回荊州。桓溫退兵時,要王猛同行,王猛不肯。王猛知道,桓溫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但又是一位想篡權竊國的野心家,自己到了東晉,不可能有前途,還不如留在關中看機會,所以他藉故躲開了。

公元三五五年,前秦丞相苻雄(苻健兄弟)病死,太子苻萇也因箭傷復發身亡,苻健憂憤交加,也病死了。太子苻生繼位。苻生是個極其殘暴的人,殺人如兒戲。少年時代,他的性格就特別倔強,他的祖父苻洪(苻健父親)很不喜歡他。苻生是個獨眼兒,有一次,苻洪任意問左右的人:“我聽說獨眼兒隻流一淚,不知是不是?”左右都說是。苻生氣憤地拔出佩刀,將盲目刺傷,流出血來,對苻洪說;“這不也是一淚嗎?”苻生繼位以後,更是喜怒無常,隨意殺人。一次,他和妻子登樓眺望,妻子指問樓下走過的一個人。苻生望去,原來是尚書僕射賈玄石,他問妻子:“你喜歡這個人嗎?”說著,吩咐衛士下樓砍了賈玄石的腦袋提上來。苻生把它擲給妻子,說:“贈給你怎麼樣?”妻子嚇得臉如土色,匍匐請罪。

公元三五六年,姚襄佔據洛陽。洛陽本由魏將周成駐守,魏國滅亡,周成投降了東晉,這時他又反叛,並引來了姚襄。桓溫於是進行第二次北伐,很快打敗了姚襄軍,姚襄西逃。桓溫攻打洛陽,周成率眾投降。桓溫收復洛陽後,留將鎮守,自己率領大軍,帶著一部分中原百姓南歸。姚襄戰敗,流竄到長安南部,苻生派堂兄弟東海王苻堅(苻雄次子)率軍討伐,苻堅打敗姚襄軍,並將姚襄擒殺。姚襄的兄弟姚萇投降了苻堅。

公元三五七年,由於苻生愈加殘暴荒淫,國人怨聲載道,苻堅早有篡立之心,這時見時機成熟,便發動了宮廷政變。當時苻生正在宮中喝醉了酒,被苻堅擒拿。苻堅在眾大臣的擁戴下,自立為帝,稱大秦天王。苻堅逼令苻生自殺,然後遍訪人才。王猛看到苻堅是個乾大事業的人,前往應召,和苻堅談論時事。苻堅和王猛採取一系列措施,鎮壓豪強,休息民力,使前秦出現了少有的清明政治。

前燕趁著東晉與前秦相互交戰,也在積極地發展勢力。公元三五七年,慕容雋遷都鄴城,攻取河南州郡,並準備進攻東晉。他下令檢查戶口,每戶留一丁,其餘都充當兵士,想湊成一百五十萬人的大軍。到了公元三五九年,州郡徵發的兵士到鄴城,城中大亂。這種違反民心的鳥合軍隊,難得有什麼戰鬥力。慕容雋的野心未能實現,這一年,他病死了。公元三六零年,慕容雋之子慕容暐繼位,慕容暐當時只有十一歲,慕容恪(慕容雋弟)受遺詔輔政,尊皇后可足渾氏為皇太后。慕容恪虛心待士,量才授任,儘管諸王貴族之間明爭暗鬥,前燕還能得以大治。

公元三六一年,晉穆帝病死,晉穆帝司馬聃在位十七年,享年十九歲,穆帝沒有兒子,會稽王司馬昱等迎立晉成帝長子瑯琊王司馬丕,就是晉哀帝。

公元三六二年,北方降將呂護背晉歸燕,進攻洛陽。洛陽告急。桓溫派遺將軍庾希,鄧遹領兵援救。呂護中箭身亡,軍亦退走,洛陽之危也解除了,桓溫上表,請示朝廷還都洛陽。朝中大臣心中都不樂意。散騎常待兼著作郎孫綽上疏,露骨地表示還都洛陽後,田宅不解再買到,舟車也不解再得到,拋棄安樂的地方,回到破亂的地方,實在不值得。東晉的士族官僚們在南方的產業已很豐富,再無心北歸。

公元三六三年,桓溫被加封為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權勢更加大了。參軍郗超,主簿王珣是他的左右手。此外,著名的士族大地主謝安(安西將軍謝尚的堂弟)以及他的侄兒謝玄,亦被桓溫收羅,當了他的掾屬。

公元三六五年,晉哀帝病死,晉哀帝在位四年,享年二十五歲,晉哀帝無子,由皇弟司馬奕繼位(後來被廢,無帝號)。

公元三六六年,前燕趁東晉喪君立君之際,由慕容恪,慕容垂率領大軍進攻洛陽,洛陽守將陳祐料知抵擋不住,率軍南逃,只留下長史沈勁和五百人守城。朝廷得知這消息,沒有發一兵一卒援救。慕容恪指揮數万士兵攻城,沈勁和五百士兵血戰到底,幾乎全部陣亡。洛陽和河南被前燕佔據,而東晉會稽王司馬昱在這一年進封為丞相。

公元三六八年,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慕容恪臨死前推舉慕容垂為大司馬,但燕主慕容暐卻讓自己的兄弟慕容衝當了大司馬。慕容沖和太傅慕容評,以及太后可足渾都猜忌和排擠慕容垂,王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公元三六九年,桓溫趁慕容恪病死之機,親率大軍進行第三次北伐,由於沿途漢族人民的大力援助,晉軍屢戰屢勝,很快進到枋頭(河南濬縣西南)。燕主慕容暐大驚,想逃迴龍城。慕容垂堅決阻止慕容暐逃走,率兵抵抗東晉軍。慕容暐派使者向前秦苻堅求援。謀士王猛與苻堅密議,定計出兵救燕,等桓溫退去,再乘機滅燕。桓溫出兵伐燕,東晉朝廷不放鬆一切促使他失敗的機會,桓溫也深怕消耗兵力過多,進軍至枋頭,也就仃止不前,而且也拒絕郗超乘燕慌亂直取鄴城的建議,希望不戰而得全勝。慕容垂看破了他的作戰方針,將晉軍引入埋伏圈,晉軍大敗。慕容垂又截斷晉軍糧道,桓溫下令退兵,路上被燕伏軍前後夾擊,死了三萬多人。之後,又遭到前秦將軍苟池,鄧羌率領的援軍截擊,晉軍又死一萬人。桓溫收散兵退到山陽(江蘇淮安縣),面目無光,他把失敗的罪過推到運糧官豫州刺史袁真的身上,袁真受誣,投降了慕容暐。慕容垂打了大勝仗回到鄴城,以慕容評為首的貴族們忌恨慕容垂聲名太大,陰謀殺死他。慕容垂被迫投奔前秦,前燕勢力愈加削弱。

公元三七零年,苻堅認為滅燕的時機已到,派王猛率秦兵攻燕國。慕容評率燕兵三十萬人屯潞州(山西潞城縣北),抵抗秦兵。王猛在陣上誓師,說:“我王猛受國家厚恩,出將入相。今天同諸位深入敵境地,大家都不要怕死,只許前進,不許後退,共立大功,報答國家,上朝廷領明主的厚賞,回家裡討父母的喜歡,不是很好麼!”將士們聽了誓言,踴躍大呼,奮勇進攻。燕兵大潰敗、慕容評單騎逃回鄴城。苻堅親率大軍,和王猛一起攻破鄴城,慕容暐、慕容評等逃亡,先後被追擒殺死,前燕至此滅亡了。前燕從慕容廆算起,傳四世,共六十四年。前燕的疆土全部併入前秦。

就在前秦攻滅前燕的時候,東晉大司馬桓溫乘機攻拔壽春。壽春由袁真鎮守,袁真因被桓溫誣陷,佔據壽春投降了前燕。桓溫攻拔壽春,算是為自己挽回了一點面子,他問參軍郗超:“足以洗雪枋頭慘敗的恥辱嗎?“郗超說不能。桓溫問為什麼樣,郗超說他,如果不學伊尹、霍光,就不能建立大權威,鎮壓四海。桓溫深以為然,便和郗超密謀定計。桓溫北伐二十多年,想把北伐作為個人集中權力的手段,但他總受到朝廷的牽制,所以迄無成就。他在北伐途中見到以前所種的柳樹大已十圍,不禁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他又曾撫枕嘆息說:“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回建康以後,桓溫把皇帝司馬奕廢為東海王,但自己又不敢篡位,只好迎立丞相會稽王司馬昱,就是簡文帝。

公元三七二年,晉簡文帝病死,簡文帝是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兒子,登基時已五十三歲,在位不是一年便死去,兒子司馬曜(也叫司馬昌明)繼位,就是孝武帝。孝武帝即位時不過十歲。

公元三七三年,桓溫從姑孰入朝。當時朝中最孚重望的大臣要數吏部尚書謝安和侍中王坦之,桓溫氣勢極盛,想獨攬朝政,謝安從容地與他周旋,不久,桓溫病重回姑孰,要求加他九錫,謝安、王坦之又故意拖延其事。結果桓溫未能如願,便病死了。桓溫死後,謝安執掌朝政,桓溫弟桓沖做荊州刺史,與謝安同心保護帝室,東晉朝內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和眭氣象。

前秦苻堅滅了前燕,國勢大盛,已經完全佔有了中原的廣大地區,這是和王猛的政治才幹是分不開的,王猛得到苻堅的重用,宮至太子太傅、丞相。苻堅滅燕,使王猛整治關東六州。王猛選拔清廉的人作郡縣宮,廢除慕容暐時的惡政,大得人民的擁護。公元三七三年,苻堅派兵攻取了東晉的梁、益二州,佔據了成都。

公元三七五年,王猛病死。臨死前,苻堅問及後事。王猛說:“東晉雖然遠在江南,但正統所在,民心歸附,我死以後,千萬不要打算攻晉。鮮卑和羌是秦的仇敵,必須逐漸消滅它們,國家才能安全。王猛說完話死了。苻堅大哭,可是他後來並沒有接受王猛的最後忠告。

公元三七六年,苻堅派兵攻打前涼。前涼自公元三一四年由張軌、張實父子建國,後繼的國君有張茂、張駿、張重華、張祚、張元靚、張天錫。其中,除張駿有些作為外,其餘的都是無道昏君。秦兵入境,張天錫戰敗出降。這個由漢族人建立起來的國家也就滅亡了。前涼傳八世,共七十六年。

同年,苻堅派兵攻打代國,代王什翼健被殺,這個由鮮卑族拓跋猗盧在公元三一零年建立的代國也滅亡了。

中國北方從公元三零四年起,出現了大分裂的局面,經過了七十二年的戰亂,到公元三七六年,前秦苻堅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第四節 淝水之戰前後

公元376年,前秦符堅統一了北方。他雄心勃勃,忘記了王猛臨死前的忠告,決定進攻東晉。符堅雖是氐族人,但如果能夠統一中國,結束長期的戰亂,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這也不能算是一件壞事。但是,北方遭受了七十多年的五胡之亂,人民,特別是漢族人民對各胡族的統治者深惡痛絕,民心思晉。這樣,前秦要滅東晉,就成了一件違背民心的事了。

公元378年,符堅派遣兒子符丕與慕容暐(原前燕國君)等率步騎七萬攻東晉的襄陽城。又使慕容垂、姚萇率兵五萬,石越率騎兵一萬,苟池等率兵四萬,分三路會攻襄陽。東晉守將朱序固守襄陽,秦兵十餘萬攻城不下。符堅大怒,限符丕明春攻下襄陽,否則自殺,不許生還。符丕督兵力攻,被朱序屢次擊敗,只好後退。朱序以為秦兵已退,不再防備,部將李伯護貪重賞,投降符丕作內應。公元379年,符丕攻破襄陽,朱序被俘。符堅另一路攻晉軍人數也在十萬以人,攻晉淮南諸城,進至三阿(江蘇高郵縣西北)。東晉朝廷大恐慌,發兵守長江。謝安派遣其弟謝石和侄兒謝玄率水陸軍攻秦軍,秦軍大敗退走。

公元380年,符堅分擊關中氐族十五萬戶,使符姓人和親戚各領若干戶散駐關外各州鎮,企圖借氐族來鎮壓各州民眾的反抗。關中氐族的力量削弱了,原來關中的羌族和遷入關中的鮮卑及雜夷卻成為大族。侍臣趙整作歌諷諫,說“遠徒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語阿誰?”這裡的“種人”指的是氐族。符堅聽後,只付之一笑。

公元382年,符堅大會群臣,商議大舉攻晉。符堅說:“我做皇帝將近三十年,四方大體上已經統一,只有東南一角還存在著東晉。計算我的士兵,可有九十七萬,我想親自率領去滅晉,你們看行不行?”文武百官除了朱彤一個佞臣首先發言附和,其餘都說不行。議論了好久,沒有人讚同符堅的意見。符堅生氣,說:“以我眾多的兵馬,可以投鞭斷流,攻打東晉,不過象疾風掃秋葉一般罷了!”他斥退群臣,留下季弟符融商議。符融力諫伐晉的危險,主要理由是兵民都不願和東晉作戰,並且說,凡是說東晉不可伐的人都是忠臣。符堅更加生氣,說:“你也這樣,叫我指望誰?”太子符宏,幼子符詵,愛妾冼夫人,都諫符堅不可伐晉。最後,符融把不願說的話也說出來。符融說:“我們國家本來是我狄國,雖然強大不算是正統;東晉雖微弱,卻是中華正統,天意一定不會滅絕它。”但這些話,符堅一慨不聽。慕容垂、姚萇私下卻勸符堅伐晉,請他聖心獨斷。符堅大喜,認為可以和他們共安天下。在伐晉這件大事上,符堅是完全孤立的,贊成符堅的,正是希望符堅大敗,前秦崩潰的鮮卑、羌兩個敵人。

公元383年,符堅下令大舉出兵。平民每十丁出一兵,富家二十歲以下的從軍子弟,都給羽林郎官司號,富家子弟來從軍的有三萬餘騎。符堅命令符融率慕容垂等帶領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命令姚萇督率蜀兵順流而下,符堅自己帶領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軍隊首尾長一千里。

符堅率領一百萬人的部隊,駐紮在淮河、淝水之間,京師建康的軍民十分震驚。皇上加封謝安為征討大都督。謝玄入他的官邸問他破敵的計劃,謝安卻非常鎮靜,沒有一點畏懼的神色,他回答說:“朝廷已經另有旨意了。”說罷就不作聲了。謝玄不敢再問,便又要張玄重新向他請示。謝安沒有理會,卻命令駕車到山上的別墅去遊玩。親戚朋友都聚集在這裡,謝安便與謝玄下圍棋,以別墅為賭注賭輸贏。謝安平時棋藝要比謝玄差,這天謝玄在為戰事憂懼,無心下棋,結果輸了。謝安回頭對他的外甥羊曇說:“別墅就給你了。”謝安於是就遊山玩水,直到夜間才回來。然後向將帥發布指示,要他們各自招負起自己的責任。

公元383年十一月,符融攻下壽陽(今安徽壽縣),俘獲了東晉守將徐元喜。符融以參軍郭褒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下了鄖城(在今湖北省西北部)。符融的部將梁成率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叫洛水)。當時,東晉只有八萬軍隊,由謝石、謝玄、謝琰、桓伊、胡彬等率領,抗拒秦軍。符堅認為勝利在握,絲毫不把東晉軍隊放在眼裡。他派在襄陽俘獲的東晉將軍朱序來說謝石等投降。朱序到晉軍以後,不僅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透露了秦軍的情況,並建議說,秦兵百萬,勢不可擋,現在趁它還沒有到齊,迅速出擊,打破它的前鋒,大軍就會潰散。謝石等聽從朱序的計謀,十二月,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進攻洛澗的梁成軍,結果梁成被殺,秦兵大潰敗,搶渡淝水,士卒淹死一萬五千人。謝石指揮軍隊,水陸並進。符堅和符融在壽陽城上觀戰,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又望八公山(在壽縣東北)上的草木也以後皆是晉兵。符堅回頭對符融說:“這明明是強敵,怎麼說是弱敵呢?”他開始害怕了。秦軍守淝水,謝玄派人告訴符融,請秦軍向後略退,讓晉軍渡水決戰。符堅、符融不顧部將的反對,同意後退。他們想在晉軍半渡時進行襲擊,於是下令退卻。但是,秦軍這一後退就阻止不住了。謝玄、謝琰、桓伊等率軍乘勢搶渡淝水,展開猛烈攻擊,符融馬倒被殺。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呼“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聽了於是狂跑,朱序和張天錫(原前涼的國君)、徐元喜乘機奔回東晉。晉軍繳獲了符堅的戰車,收復了壽陽,俘虜了淮南太守郭褒。符堅中箭負傷,單身匹馬逃回洛陽。逃回洛陽的秦軍也只剩下十幾萬,符堅帶著這些殘兵敗將回到長安。

謝玄等在淝水大敗秦軍,驛站傳來捷報。謝安當時正與客人對坐著下圍棋,看完捷報,就把它折疊好放在床上,沒有一點高興的神色,依舊下著棋。客人問他,他慢吞吞地答道:“子侄們已經打敗了賊兵。”下完棋兵,他回到內堂去。在過門檻時,因為高興得很,不覺腳下木屐的齒都在門檻上碰拆了(晉時士大夫多穿木屐,屐下有鐵釘的齒)。他竟是這樣故意控制感情,遇事裝鎮定的。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這場戰爭決定了後南北朝對立局面的形成。東晉自桓溫死後,謝安執朝政,內部比較統一。晉軍人數少得多,可是上下一心,敢於作戰。秦軍將帥自符融以下,都缺乏滅晉的信心,兵士多是漢族人,根本不願意滅晉,符堅的失敗理所當然。

淝水之戰使前秦一敗塗地,國家已無法復興。淝水之戰以後,北方又出現了大分裂的局面,先後出現過後燕、後秦、西燕、西秦、北魏、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夏、北燕等十二個國家(其中北魏、西燕不在十六國數中)。此外,前秦殘部也延續了十年才滅亡。由於國家眾多,適宜分而述之。

後燕淝水之戰後,慕容垂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公元384年,慕容垂背叛前秦,佔據了今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遼寧的一部分,建都中山(今河北定縣),自稱燕帝。公元395年,慕容垂死,兒子慕容寶繼位。公元397年,北魏軍攻破中山,慕容寶喪失中原,遷都龍城。慕容寶以後繼位還有慕容詳、慕容麟、慕容盛、慕容熙。公元407年,高句麗人高雲殺燕帝慕容熙,後燕亡國。

後秦淝水之戰後,公元384年,姚萇也背叛前秦,佔據了今陝西、甘肅、河南等地,自稱秦王。公元385年,姚萇殺死符堅,攻取長安,自稱秦帝。公元393年,姚萇死,兒子姚興繼位。姚興是符堅以後有作為的皇帝。他選拔賢良,嚴懲貪官,釋免奴婢,謹慎斷獄。他大興儒學,提倡佛教。在姚興統治的二十餘年中,後秦成為西方的強國。前秦、西秦、後涼都是被姚興的後秦滅亡的。公元416年,姚興死,兒子姚泓繼位。公元417年,東晉劉裕攻滅了後秦。

西燕淝水之戰後,慕容泓、慕容衝也背叛前秦,佔據了今陝西、山西一帶,建都長安。慕容泓被謀臣高蓋殺死。公元385年,慕容衝也稱燕帝。不久,慕容衝被部將韓延殺死,慕容永率眾離長安。不久,長安被姚萇佔據。慕容永攻克鄴城,殺前秦主符丕,後又進據長安,稱帝。公元394年,後燕慕容垂滅了西燕。

西秦公元385年,隴西鮮卑酋長乞伏國仁聚集鮮卑部落十餘萬人,佔據隴西,自稱人單于。公元388年,乞伏國仁死,弟乞伏乾歸繼位。公元400年,乞伏乾歸戰敗,投降後秦作附屬國。公元409年,乞伏乾歸死,兒子乞伏熾磐繼位。公元414年,滅南涼。公元428年,乞伏熾磐死,兒子乞伏暮末繼位。公元431年,乞伏暮末戰敗,被夏國滅亡。

後涼公元386年,氐族人呂光佔據涼州,建都姑藏(甘肅武威縣),建立後涼國。呂光原是符堅的大將,符堅滅了前涼後,於公元383年派他率兵進攻西域諸國。呂光降服了西域三十餘國,用駱駝二萬餘頭帶著西方的珍寶、文物和天竺名僧鳩摩羅什東歸。公元399年,呂光死,兒子呂紹、呂纂、呂隆互相殺奪。公元403年,姚興滅後涼,獲得鳩摩羅什,大興佛教。

北魏公元386年,鮮卑拓跋部推戴拓跋珪即代王位,恢復被符堅消滅了的代國。同年,拓跋珪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北魏在拓跋珪的統治下很下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公元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公元399年,改號稱皇帝,即魏道武帝。公元409年,拓跋珪被兒子拓跋紹殺死。同年,拓跋嗣殺拓跋紹,即魏帝位,就是魏明元帝。拓跋嗣後來滅西秦,滅北燕,滅北涼,統一了北方。(北魏的詳情后兩節再談及)。

前秦殘部淝水之戰後,前秦一敗塗地。公元385年,符堅、符丕分別被姚萇和慕容永殺死。公元386年,符堅的族孫符登得氐族人的擁護,據隴東(甘肅平涼縣)稱秦帝。符登與姚萇混戰多年。公元394年,符登戰敗,被姚興殺死。兒子符崇繼位,逃奔湟中,被西秦乞伏乾歸追逐而死去,前秦的殘部也徹底滅亡了。

南涼公元397年,河西鮮卑酋長禿髮烏孤佔據金城(甘肅皋蘭縣西北),自稱西平王,黃河南鮮卑十二部大人都來歸附。公元407年,禿髮烏孤死,兒子禿髮傉檀繼位。公元414年,西秦乞伏熾磐攻滅南涼。

北涼公元397年,呂光的叛將段業佔據張液。公元401年,匈奴族酋長沮渠蒙遜殺死段業,佔領張液,自稱張液公。公元412年,佔領姑藏,自稱河西王。公元421年,滅西涼。公元433年,沮渠蒙遜死,兒子沮渠茂虔繼位。公元439年,北魏滅北涼。

南燕公元398年,慕容德佔據廣國稱王。公元400年,又佔據滑台(河南滑縣)自稱燕帝。公元404年,慕容德死,慕容超繼位。公元410年,東晉劉裕北伐,殺慕容超,南燕滅亡。

西涼公元400年,漢人李暠佔據敦煌,自稱西涼公。公元405年,遷都酒泉。公元417年,李暠死,兒子李歆繼位。公元421年,北涼沮渠蒙遜滅西涼。

夏公元407年,姚興的郭屬,匈奴酋長赫連勃勃建都統萬(陝西橫山縣西),自稱大夏天王。公元417年,東晉劉裕滅後秦,留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鎮守長安,自己趕回建康奪帝位。赫連勃勃和軍師王買德利用此機,於公元418年率大軍進攻長安。劉裕的部將互相殘殺後,奪取財物婦女逃亡。赫連勃勃追擊,劉義真軍全部覆沒,劉義真逃歸江南。赫連勃勃取得長安,自稱皇帝。公元425年,赫連勃勃死,兒子赫連昌繼位。公元426年,北魏攻夏,入統萬,取長安,赫連昌逃到上鄴城(甘肅天水縣西南)。公元428年,北魏俘獲赫連昌,赫連定據平涼,擊敗北魏軍。赫連定與北魏連連戰爭。公元431年,赫連定滅西秦,擄秦民十餘萬口,想逃到河西去,渡河時被北魏屬國葉谷渾擊滅。

北燕公元407年,高句麗人高雲殺後燕帝慕容熙,在龍城繼為後燕主。公元409年,鮮卑化的漢人馮跋殺高雲,據龍城自稱燕天王。公元430年,馮跋死,弟馮弘繼位。公元436年,北魏滅北燕。


第五節 南北朝的形成

淝水之戰,東晉大破前秦軍。謝安乘前秦崩潰之際,派謝玄等率諸將北伐。公元384年,收復徐、袞、青、司、豫、梁六州。公元385年,劉牢之進入河北鄴城。東晉建立以來,這是最大的一次戰勝擴地。取勝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內部和睦,有力量可以對外。

東晉打了勝仗,晉孝武帝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便整天沉溺於酒色。他重用同母兄弟會稽王司馬道子。司馬道子也是一個整天昏醉的酒徒,他引用一批奸人作爪牙,合力排斥謝安。

公元385年,謝安病死。謝安是繼王導之後東晉又一朝廷柱石,他在平衡各派勢力,鞏固東晉政權,反擊前秦入侵等方面都立有大功。謝安死後,政權全歸於司馬道子。司馬道子委任兒子司馬顯當政。司馬道子父子當權,貪污奢侈,政治敗壞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人民又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加上帝室之間,帝室與大族之間的權力爭奪,使得東晉政權到達岌岌可危的程度。

公元396年,晉孝武帝酒後戲言,說愛妃張貴人已年老色衰,要把她廢了,另尋新歡。張貴人下了狠心,乘晉孝武帝酒醉,用被蒙住他的臉,把他活活悶死。晉孝武帝司馬曜在位二十四年,享年三十五歲。司馬道子對孝武帝已怨恨很深,對於孝武帝的死也不予追究,於是立太子司馬德宗,就是晉安帝。司馬道子進位為太傅。

孝武帝生前,為了抑制司馬道子,特派大將王恭都督青、兗等州諸軍事,派殷仲堪都督荊、益、寧州軍事。孝武帝死後,司馬道子身邊的親信王國寶、王緒兄弟勸司馬道子奪王恭、殷仲堪的兵權,王恭便聯絡殷仲堪借殺王國寶兄弟為名造反。當時桓溫的兒子桓玄棄官歸家,住在江陵,殷仲堪將他收羅並重用。桓玄亦勸殷仲堪起兵。

公元398年,王恭、殷仲堪起兵殺向建康,司馬道子害怕,殺了王國寶,王恭等也就罷兵。不久,王恭又聯絡殷仲堪、桓玄起兵。司馬元顯知道王恭的部將劉牢之與王恭有仇恨,於是買通劉牢之,劉牢之殺王恭,朝廷讓他都督青、兗等七州軍事。司馬道子又以重利攏絡桓玄,委任他為江州刺史。公元399年,桓玄攻殺了殷仲堪和楊佺期,佔據了荊州和雍州。

公元399年,司馬元顯為了建立一支自己的軍隊,徵發東南八郡從奴隸中釋放出來的佃客當兵,稱之為“樂屬”,並且侵及一般農民。農民反對這種徵發。因反晉失敗而逃到海島上的五斗米道徒孫恩乘民心騷動,從海島率領徒黨百餘人登陸,攻破上虞縣,又攻破會稽郡,部眾驟然增至數万人。其餘七郡農民同時起義,攻殺晉官吏,響應孫恩,不到十天,孫恩有眾數十萬人。東晉朝廷派謝琰,劉牢之率大軍到浙江進行鎮壓,孫恩帶著二十多萬人退入海島。

公元400年,孫恩率領起義軍再次登陸,攻下會稽、上虞、餘姚,大破東晉軍,擊殺了謝琰。劉牢之敗走。劉牢之的部將劉裕躲在屍體中間,才保全了性命。起義軍乘勝進軍,進逼京口,震動了都城建康。司馬道子驚駭,不知所措,幸得大將劉裕拼死進擊,大破孫恩軍。劉牢之等援軍趕到建康,孫恩屢次戰敗,又退入海島。

公元402年,孫恩又一次登陸。進攻臨海郡時,被東晉兵擊敗,孫恩投海自殺。其餘起義軍由盧循、徐道复率領,在今浙江、福建沿海地區繼續堅持。公元403年,起義軍浮海南下,攻占番禺(今廣州市)。

正當東晉朝廷全力攻擊孫恩的時候,桓玄乘機吞併上游諸藩鎮,佔有東晉三分之二的土地。三吳破敗,東晉失去了依靠,成為僅有空名的朝廷。桓玄在江陵聚眾,陰謀奪取建康。公元402年,司馬元顯發兵要進攻桓玄,桓玄軍卻順流而下,攻下建康,殺了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劉牢之逃亡身死。公元403年,桓玄廢晉安帝為平固王,遷居潯陽,他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楚。孫恩起義後,東南諸郡連連戰爭,發生了大饑荒,一向腐朽的士族們,這時候披著精製的羅衣,抱著心愛的金玉,關著大門整家整家地餓死。他們連挖草根充飢的本領也沒有,當然不會有人起來和桓玄爭奪帝位。但是,桓玄也是腐朽至極的人,他不可能維持既得的地位。當時能夠消滅桓玄勢力的人物就是劉裕。

劉裕出身破落的低級士族。東晉初,劉家避難,從彭城遷居京口。劉裕小名寄奴,幼年貧窮,不得讀書,以耕地為業,兼作樵夫、漁夫及賣履小販。他又是個酷愛賭博的賭徒,曾因賭輸,被京口大族刁逵縛在馬樁上索賭債。這種經歷使得劉裕懂得勞動農眾的疾苦並具有冒險求利的性格。公元三九九年,東晉大將劉牢之進擊孫恩,劉裕在劉牢之部下當上軍官,勇悍善戰,屢立大功。劉裕靠鎮壓孫恩起義軍而成為一位著名的將領。

公元404年,桓玄剛登上帝位不久,劉裕便聯絡何無忌、劉毅等將軍,在京口糾集力量,率兵一千七百人攻入建康,桓玄與劉裕大戰,戰敗挾持晉安帝逃回江陵。桓玄被寧州督護馮遷殺死,桓氏一族也被誅滅。

公元405年,晉安帝回到建康復位,劉裕都督中外諸軍事,出鎮京口。劉裕滅桓氏後,已有篡奪東晉政權的野心,但是還必須自己先取得更高的威望。因此,劉裕為了滅晉而進行北伐,同時也為消滅國內割據勢力而進行統一戰爭。

公元409年,劉裕率領大軍進攻南燕,第二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國(山東益都縣),殺南燕慕容超,滅亡南燕,收復了青州。孫恩起義軍的殘部浮海南下後,在南方恢復和積聚了力量。公元410年,盧循、徐道复趁劉裕北伐之機,率領十萬人馬分兵兩路北上。何無忌在豫章(江西南昌)戰敗被殺,劉毅在桑洛州(江西九江附近)被打得大敗。起義軍合兵向建康進攻,東晉朝廷亂在一團,大小官吏恐懼萬分。這時,劉裕已滅了南燕,從北方匆忙趕回阻擋。盧循等兵敗南逃,但劉裕已派兵從海道襲取了番禺。公元411年,盧循率軍回番禺,攻城不利,西走交州,戰敗被殺。徐道復退至始興(廣東韶關西),也兵敗被殺。公元412年,劉裕攻破江陵城,殺割據者劉毅。公元413年,劉裕派將軍朱齡石收復成都,殺割據者譙縱。公元415年,劉裕派將軍王鎮惡(王猛孫子)攻克襄陽,驅逐割據者司馬休之。東晉境內在劉裕的勢力下全部統一了。公元416年,劉裕率將軍王鎮惡、檀道濟、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陸並進,攻後秦國。沿途收復滑台、許昌、洛陽等重鎮。公元417年,劉裕軍攻破長安,滅後秦國。劉裕出關回建康,趕著奪東晉的帝位。公元418年,夏國赫連勃勃率領大軍進攻長安,劉裕留下的將帥互相殘殺,沈田子殺王鎮惡,王修殺沈田,劉義真殺王修,然後逃亡。劉裕原來派去代兒子劉義真鎮守長安的將軍朱齡石也在潼關戰敗被擒殺。關中被赫連勃勃奪去。劉裕北伐,勝利是巨大的,關中雖失去,但自潼關東至青州,都成了以後宋朝(劉宋)的疆土。

劉裕回建康以後,本想立即篡位,但他占卜的讖文中說:“昌明之後,尚有二帝。”(昌明就是晉孝武帝),迷信的劉裕當然不也違反“神”的旨意,但又急不可耐,於是指使中書侍郎王韶之偷偷將晉安帝縊死。晉安帝在位二十年,享年三十七歲。劉裕迎立皇弟瑯琊王司馬德文,就是晉恭帝。

公元419年,劉裕進封為宋王。這一年,劉裕已六十三歲,做皇帝之心十分迫切,而且時機也成熟了。在中書令傅亮等人的支持和安排下,晉恭帝被迫禪帝位給宋王劉裕。晉恭帝無可奈何地說:“桓玄時晉已失國,幸虧劉公復國,延續了將近二十年,今日禪位,本所甘心。”晉恭帝在位不足兩年,東晉朝在他的手上滅亡了。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不久,派郎中令張偉去毒死他。張偉不忍心,自飲毒酒而死。劉裕又派士兵去把晉恭帝殺了。東晉傳十一主,共一百零四年。劉裕篡位,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以區別以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

回頭再說北方。淝水之戰以後,北方興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就是北魏。公元386年,前代王什翼健的長孫拓跋珪受諸部大人的推戴,即代王位,恢復代國。同年,拓跋珪改國號為魏。拓跋珪任用漢族人張兗為長史,許謙為右司馬。拓跋珪即位後,第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務農息民即重視和發展農業生產。拓跋部原來是游牧部落,生產方式的落後和民族的遷徒性嚴重地妨礙了國家的向前發展。拓跋珪逐漸解散游牧部落,提倡家業,他自己也曾親自耕作,為老百姓作表率。很快,北魏的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畜牧業漸漸轉到次要地位,人民也能分地定居。在政治制度方面,拓跋珪接受封建制,逐步成立正規的政治機構,自刺史、太守、尚書郎以下的官員,一般都用漢族士人。他留心招納,士大夫來軍門求見,不論老少,一概引入談話,盡量錄用。他還設立太學,置五經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拓跋珪曾問博士李先:“天下什麼東西可以增益人的智慧?”李先說:“沒有比得上書籍的。”拓跋珪於是命令各郡縣,大量蒐集書籍,全部送往都城平城。在軍事方面,拓跋珪定出一條有效的辦法,就是每次作戰勝利後,按戰功分賞虜獲物,因而拓跋部成為一個堅強的好戰集團,幾乎有戰必勝,使得北魏迅速成為一個封建大國。

拓跋珪即位不久,便開始向四鄰發動進攻。公元388年,攻破庫英奚部。公元389年,攻破解如部,又攻破高車各部。公元390年,攻破袁紇部。公元391年,攻破南匈奴的別支劉衛辰部,黃河以南各部落都來歸附。北魏每一勝利,都俘獲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因而國富兵強,準備進取中原。公元395年,在參合陂(今山西大同市西)大破後燕太子慕容寶軍,俘獲文武將吏數千人,器甲資財無數。公元396年,拓跋珪率軍連年作戰。公元398年,攻破後燕國都中山(河北定縣),大河以北各州郡全歸北魏所有。這一年,拓跋珪建都平城(山西大同市)。公元399年,拓跋珪改號稱皇帝,就是北魏道武帝。

道武帝是有力地推動鮮卑社會前進的積極人物。他打跨後燕(慕容寶喪失中原,遷都龍城),建立強大的魏國,為結束十六國長期混亂,統一中國北方作了準備,因而他對中國歷史是有貢獻的。但是道武帝出身於游牧部落的大酋長,性情兇暴,習慣於殺人。而後來他與貴族間的矛盾使得他驚慌失措,煩悶不安,或幾天不吃飯,或通宵不成眠,自言自語,見神見鬼,忌恨多疑,處在半瘋狂的狀態。

道武帝想立兒子齊王拓跋嗣為太子。魏國的慣例,要立太子,先殺其母,於是道武帝命令拓跋嗣的生母劉貴人自殺。拓跋嗣性情孝順,得知這消息,痛哭不已。道武帝十分惱怒,拓跋嗣只好逃亡在外。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與道武帝的愛妾萬人私通,擔心事發。公元409年,拓跋紹將道武帝謀殺。道武帝在位二十二年,死時不過三十八歲。

拓跋嗣在外聽說父親被殺,即趕回都城,在將軍安同等人的幫助下,殺死拓跋紹,即魏帝位,就是北魏明元帝。明元帝採取拓跋部四部大人與大酋長共同管事的慣例,命崔宏、崔浩父子,長孫嵩、安同等八大臣共聽朝政,號稱八公。又使燕風、封懿等共議政事。鮮卑貴族和漢族士人都有人參與朝政,魏國緊張局面得以緩和。

當東晉朝結束的時候,北魏仍未能統一北方。當時,北方除了北魏,尚存在著西秦(乞伏熾磐在位)、北涼(沮渠蒙遜在位)、西涼(李歆在位)、夏(赫連勃勃在位)、北燕(馮跋在位)五個國家,而在北魏的北邊(今內蒙一帶),柔然已成為一個強敵。儘管如此,北魏是當時中國北方的第一大國,它與南方劉裕建立的宋朝基本上已形成了對立的局勢。



東晉年號表
年號廟號名字即位時間即位年齡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備註
建武、大興、永昌中宗司馬睿(317)42647司馬懿曾孫,瑯琊恭司馬覲之子十五歲嗣父爵瑯琊王,317年三月在健康稱晉王,次年即帝位
永昌、太寧肅宗司馬紹(322)24427元帝長子以皇太子即位
太寧、咸和、咸康顯宗司馬衍(325)51822明帝長子325年被立為皇太子,同年嗣位
咸康、建元康皇帝司馬嶽(342)20322成帝之弟成帝時封吳王,後徙瑯琊王,成帝病,詔岳為嗣
建元、永和、昇平孝宗司馬聃(344)21819康帝子帝幼衝,太后臨朝,357年親政,時年十五歲
昇平、隆和、興寧哀皇帝司馬丕(361)21525成帝長子穆帝死後,被皇太后立為帝
興寧、太和(廢帝)海西公司馬奕(365)24745成帝子,哀帝弟哀帝死後,被皇太后立為帝,371年十一月,被桓溫廢為海東王,372年又降為海西縣公
咸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371)51252元帝少子322年受封為瑯琊王,後徙封會稽王。桓溫帝司馬奕,立昱為帝
咸安、寧康、太元烈宗司馬曜(372)112535簡文帝第三子365年封會稽王;372年立為皇太子,同年嗣位
太元、隆安、元興、大亨、義熙安皇帝司馬德宗(396)152337孝武帝長子帝癡呆,不辯寒暑,由司馬道子攝政
元熙恭皇帝司馬德文(418)34337孝武帝子,安帝弟安帝死,劉裕稱奉遺詔迎立為帝,420年六月,劉裕逼帝讓位,廢以為零陵王,東晉亡,次年被殺
 



十六國世系表
十六國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間即位年齡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備註
漢(前趙)世系
元熙高祖武劉淵304
7
新興縣匈奴人,呼韓邪單之後,曹魏時改姓劉,祖父為南匈奴單于,父劉豹為匈奴左部帥西晉太康末為北部都尉,後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受晉封為漢光鄉侯,後起兵反晉,304年稱漢王,308年十月稱帝,遷都平陽
光興、嘉平、建元、麟嘉烈宗劉聰310
9
劉淵第四子劉淵死,太子劉和即位,劉聰殺兄奪位,311年,派劉曜攻破洛陽,俘晉懷帝,316年,派劉曜破長安,俘晉愍帝,滅西晉
漢昌隱皇帝劉粲318
1
劉聰子以皇太子總攝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靳準所殺。
光初
劉曜318
12
劉淵侄,少孤,由劉淵收養靳準殺劉粲奪帝位,曜率兵攻準,被太保呼延晏等擁立為帝,進軍平陽,盡殺靳氏,遷都長安,改漢為趙,史稱前趙,後被石靳所殺
成漢世系
建興、晏平、王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人301年,其父李特在綿竹率流民起義反晉,李特戰死,李雄繼為帥,304年取成都,城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成漢,或稱前蜀
玉衡戾太子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蕩子被李雄立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殺,在位不及半年
玉衡、玉恒幽公哀皇帝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殺李班後,被擁立為帝,帝暴戾驕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漢王李壽擁兵矯太后令,廢李期為邛都縣公,自立為帝
漢興中宗李壽33839644李特弟李驤
漢興、太和、嘉寧
李勢

5
李壽長子347年三月晉征西將軍恆溫攻成都,李勢降,361年死於建康
前涼世系
建興高祖張實31444750張軌長子301年,西晉任張軌為涼州刺史,軌保據一方,314年軌病死,其子張實繼之,317年西晉滅亡,張氏以姑臧為中心世守涼州
建興太宗張茂32044548張軌子320年六月,張實被部下殺害,實子駿年幼,茂襲平西將軍行都督涼州諸軍事,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
建興世祖文王張駿324182340張實子張茂攝位,立駿為撫軍將軍,武威太守,西平公世子,茂死,無子,張駿立,於345年稱假涼王
建興,又作永樂世祖桓張重華34620827張駿第二子以世子即位
和平威王張祚354
2
張駿之長庶子,張重華之兄張重華死,其幼子靈曜嗣立,張祚以其年幼,廢以為寧涼侯,自立為大將軍、涼州牧、涼公,後為其臣下所殺
建興、昇平衝王張玄靚3556914張駿少子363年殺張玄靚,自立為涼州牧,西平公,376年降於前秦,前涼亡


張玄錫363
14
張駿少子,重華弟363年殺張玄靚,自立為涼州牧,西平公,376年降於前秦,前涼亡
後趙世系
太和、建平高祖石勒319461560上黨武鄉人,羯族,父週曷米,一名乞翼加,部落小帥起兵後投奔前趙,為劉淵大將,319年自稱大單王,定都襄國,330年改稱大趙天王,同年改稱皇帝
建平、延熙
石弘33320222石勒第二子石勒稱帝后立為太子,即位後,石虎自為丞相、魏王、大單于,總攝朝政,334年十一月,石虎廢弘為海陽王,尋殺之
延熙、建武、太寧太祖石虎334401655石勒之侄334年廢石弘,自立為帝,稱大趙天王,349年改稱皇帝,335年九月遷都於鄴
青龍
石鑑349
1
石虎子349年十一月,石閔(石虎養孫,漢人)廢殺石遵,立石鑑,閔改國號為衛,易姓李,殺石鑑及石虎子孫二十餘人,石氏幾盡,閔自立為帝,又改國號為魏,復其原姓冉,史稱其國為“冉魏”,石鑑在位,實一百零三日
永寧
石祗350
2
石虎子石鑑被殺,石祗於350年三月自立為帝,起兵討冉閔,戰敗,於四月為部將劉顯所殺,後趙亡
前燕世系

太祖慕容皝337411252昌黎棘城人,鮮卑族,慕容廆第三子西晉滅亡後,慕容廆自稱大單于,在遼河流域建立政權,其子慕容皝嗣位於333年,337年自稱燕王,於342年遷都龍城
元璽、光壽烈祖慕容 348301343慕容皝第二子慕容皝立以為世子,皝死,嗣位,受東晉穆帝冊封,為使持節中外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燕王,350年攻克薊城而遷都於薊,352年滅冉閔,同年稱帝,後遷都於鄴
建熙幽皇帝慕容 360341145慕容俊第三子慕容俊立以為皇太子,後嗣位,370年十一月,符堅攻入鄴城,暐外逃被俘,前燕亡,後被符堅所殺。
前秦世系

太祖符洪35066166略陽臨渭人,後改姓符,先世為捕落小帥,父懷歸西晉末,被氏族各部落推為盟主,後被前趙劉曜封為氏王,,後又受後趙封號,以石遵削其職而降晉,350年,符洪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但秦王,改姓符,同年三月,被其軍帥將軍麻秋毒死
皇始世宗符健35034639符洪第三子即位前斬麻秋,旋即位,翌年,佔關中,據長安,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改元皇始,翌年稱帝,都長安
壽光厲王符生35522324符健第三子即位後嗜酒殘暴,肆行殺戮,357年六月,被符健侄東海王符堅廢以為越王,旋被殺
永興、甘露、建元世祖符堅357202948父符雄,福符洪殺符生後嗣位,370年滅前燕,370年滅前涼,統一中國北部,383年八月,親率大軍攻東晉,敗於淝水,北方各族紛紛自立,中國北部再度分裂,385年,慕容衝圍攻長安,符堅出逃,被姚俘穫後縊死
太安哀平皇帝符丕385
2
符堅長子385年七月符堅敗死,八月丕在晉陽稱帝,次年,與鮮卑人慕容永激戰於襄陵,慘敗,後又敗於晉將馮該,被殺
太初太宗符登38644952符堅之族孫父符敞符丕敗死,諸將擁立符登,394年為姚興所敗,旋被殺,其子符崇奔逃於湟中嗣位,當年被西秦乞伏乾歸逐殺,前秦亡
後秦世系
白雀、建初太祖姚萇384551164南安赤亭人,羌族,父姚弋仲其兄為符堅所殺,姚萇率諸弟降於符堅,符堅伐晉,以姚萇為龍驤將軍,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386年稱帝,都長安,國號秦
皇初、弘始高祖姚興394292351姚萇長子以皇太子嗣位
永和
姚泓41629230姚興長子416年,東晉太尉劉裕乘姚興新喪而舉兵北伐,攻克洛陽,次年攻占長安,生俘姚泓至建康而殺之。後秦亡
後燕世系
燕元世祖慕容垂384591371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前燕慕容皝第五子原為前秦大將,符堅慘敗於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即圖恢復燕國,於384年稱燕王,兩年後稱帝,定都於中山
永康烈宗慕容寶39642344慕容垂第四子以太子嗣位,398年四月,為部下鮮卑族蘭汗所殺
建平、長樂中宗慕容盛39826429慕容寶庶長子398年四月即位,殺蘭汗,稱長樂王,同年十月稱帝,400年,去帝號,改稱庶民天王,401年被部下射傷,尋死
光始、建始昭文皇帝慕容熙40117723慕容垂少子慕容盛死,太后廢太子,立熙嗣位,407年七月,馮跋殺慕容熙自立,後燕亡
西秦世系
建義烈祖乞伏國仁385
4
略陽氐族人,先世世為豪酋,父呂婆樓,佐命符堅,官至太尉其父為前秦符堅之鎮西將軍,385年司繁卒,國仁即位,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
太初、更始高祖乞伏乾歸388
25
乞伏國仁之弟乞伏國仁死後,群臣以其子年幼,乃推國仁弟乾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河南王,394年改稱秦王,遷都金城,再遷都苑川,412年為兄子乞伏公府所殺
永康、建弘太祖乞伏熾盤412
17
乞伏乾歸乞伏公府殺乾歸,熾盤追殺公府而繼位,414年滅南涼,428年五月病死
永弘
乞伏慕末428
4
熾盤第二子431年降於夏王赫連定,被殺,西秦王
後涼世系
太安、麟嘉、龍飛太祖呂光386491462略陽氏族人,先世世為豪酋受符堅命,以太尉領兵攻略西域,降服三十餘國,後聞符堅為姚萇所殺,於386年十月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涼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後改稱三河王,天王
咸寧靈皇帝呂纂399
3
呂光庶長子399年,呂光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呂光死,呂纂攻紹,紹自殺,纂即位
神鼎
呂隆401
3
呂光弟,呂寶之子401年,呂超殺呂纂,讓位於呂隆,隆即位,改元神鼎,為沮渠蒙遜與禿髮傉擅所侵逼,於403年降於後秦,後涼亡
南涼世系
太初烈祖禿髮烏孤397
3
河西鮮卑族人,禿髮氏為鮮卑族拓跋部之一支傳說禿髮氏先人壽闐生於被中,鮮卑語謂被為“禿髮”,遂以為氏,傳至烏孤,始強大,於397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平西王,建元太初,都於廉川堡,後墜馬死
建和康王禿髮利鹿孤400
3
烏孤之弟烏孤死,利鹿孤即位,改稱河西王
弘昌、嘉定景王禿髮傉402381351利鹿孤之弟利鹿孤死,嗣位,遷都於樂都,改稱涼王,414年七月,西秦乞伏熾盤攻陷離都,傉檀降,西涼亡
南燕世系
燕平、建平世宗慕容德39863870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少子,後燕主慕容垂之弟前燕時被封為梁公,范陽王,後燕時封范陽王,北魏陷後燕都城中山後,慕容德率眾至鄴,又遷滑台,398年稱王,400年遷廣固,稱帝,405年病死
太上
慕容超40521626慕容德之兄,北海王慕容納之子慕容德立為太子,德死,嗣位,410年為東晉劉裕所敗,俘送於建康而殺之,南燕亡
西涼世系
庚子、建初太祖李暠407271945匈奴人,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後,父衛辰後涼末,李暠任敦煌太守,400年自稱涼公,年號庚子
嘉興
李歆417
4
李暠第二子暠死,即位,420年七月與北涼沮渠蒙遜戰於籮泉,兵敗被殺
永建
李恂420
2
李暠第六子李歆死,恂自立,稱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次年春,沮渠蒙圍敦煌,恂自殺,西涼亡
夏世系
龍昇、鳳翔、昌武、真興世祖赫連勃勃407271945匈奴人,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後,父衛辰其父衛辰入居塞內,被符堅封為西單于,督攝河內西諸部,後為北魏拓跋圭所殺,赫連勃勃投奔後秦姚興,407年擁兵自立,稱天王,大單於,建元龍昇
承光
赫連昌425
4
勃勃第二子以太子即位,428年被北魏生俘,封秦王,旋殺之
勝光
赫連定428
4
勃勃第五子昌被俘,定佔據平原,稱帝,431年被吐谷渾擊敗生俘,夏亡
北燕世系
正始
高雲407
3
高句麗王族,慕容寶收以為養子,賜姓慕容407年,後燕禁衛軍將領馮跋殺燕帝慕容熙,立慕容雲(高雲)為主,為其寵臣離班所殺
太平太祖馮跋409
22
長樂信都人,漢族高雲被殺,馮跋平定變亂,稱天王
太平、太興昭成皇帝馮宏430
7
馮跋弟馮跋病死,宏盡殺跋諸子,乃自立,436年為北魏所殺,宏走死高麗
北涼世系
永安、玄始、承玄、義和太祖沮渠蒙遜401343366臨松盧水人,匈奴族沮渠部,先世世為沮渠部酋豪397年起兵反後涼呂光,擁後涼建慷康太守段業為涼州牧,建康公,401年殺段業而自立,稱張掖公,都張掖,412年佔姑臧,稱河西王,421年滅西涼,據有涼州全境
永和哀王沮渠牧健433
7
蒙遜第三子蒙遜死,牧健以皇太子即位,439年,魏師來伐,勢窮請降,被殺,北涼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