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實際上是東晉十六國的延續。這期間,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而北方的北魏,後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不久,北齊代東魏,北周代西魏,直至隋朝統一南北。
公元420年,劉裕取代了東晉政權,改國號為宋,自己當了皇帝,就是宋武帝。劉裕出身寒門,他能登上皇帝的寶座,這全靠他卓越的才乾和政治手腕。他北伐的成就,消滅南方割據勢力的功績,都極大地提高了他個人的威望。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對他備加讚揚:“……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八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裡說的寄奴,就是劉裕的小名。劉裕在統一江南,保護江南的經濟和文化,並使之繼續發展這些方面,是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的。
公元422年,劉裕病死了。宋武帝劉裕在位不足三年,享年六十六歲。太子劉義符即位,就是宋少帝。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等受遺詔輔政。
公元423年,當時北魏的統治者明元帝拓跋嗣趁劉裕剛病死,派兵攻奪宋地。很快,司州(管轄洛陽)全部,青州、兗州、豫州大部都被北魏奪去。
宋少帝劉義符即位時才九歲,年少而無禮。盧陵王劉義真與謝靈運、顏延之等陰謀篡位。徐羨之等得知,先廢劉義真為庶人。然後,徐羨之等又廢宋少帝為營陽王,接著,派邢安泰將宋少帝殺死,又殺掉劉義真,然後迎立劉裕弟三子宜教王劉義隆。宋少帝劉義符在位不足兩年而被殺,年紀不過才十一歲。
公元424年,劉義隆正式登基,就是宋文帝。宋文帝是個精明能幹的人,他十四歲被封宜教王,住在江陵、把封地內的事都管理得井井有條,因而很有聲望。登基這年,他才十八歲,已很有政治手腕,他要自己掌握大權,於是以弒君之罪把徐羨之、傅亮殺掉。謝晦起兵造反,宋文帝親自領兵將他擒殺。檀道濟因開始沒有參與陰謀,而且又是朝中不可多得的猛將,宋文帝沒有治他的罪並且重用他。就這樣,宋文帝很快掌握了朝中大權。
這一年,北魏也換了新的皇帝。公元423年,明元帝拓跋嗣病死,太子拓跋燾繼位,就是北魏太武帝。宋文帝和北魏太武帝都是當時著名的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們同一年登基,又幾乎同時死去(太武帝死於公元452年,宋文帝死於公元453年),在他們統治的三十年中,他們的活動動構成了南北朝初期的主要內容。
宋文帝掌握朝中大權以後,為了穩定國家,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業生產。由於連年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很大的破壞,農民的生活很痛苦。宋文帝下令減免租稅,同時命令全國官吏,要他們帶領農民好好耕種,如果哪裡生產搞得不好,就是處分官吏。宋文帝還親自帶領文武大臣到京郊耕田鋤地,給大家做出榜樣。由於宋文帝重視農業,所以農業生產很快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了防止大地主利用災荒吞併農民的土地,宋文帝除了積極進行救災以外,還常常下令清查戶口,把農民和他們的土地登記在政府的戶籍冊上。同時,土地多的,要向政府多交租稅,這不僅增加了國家的收入,也使租稅不至於平均攤給土地少的農民,相對地減輕他們的負擔。在用人方面,宋文帝很重視官員的選拔,他派有能力的人到地方上去做官,對於貪官污吏嚴加處分。南渠郡太守劉遵考是宋文帝的堂叔,曾跟隨宋武帝劉裕北伐,立過不少戰功。由於他為人粗暴,貪財好利,欺壓百姓。宋文帝不徇私情,將他罷了官。由於宋文帝重視農業生產,注意人才的選拔,打擊貪官污吏,使得社會經濟逐漸繁榮起來。出現“元嘉之治”(宋文帝在位三十年,年號都用元嘉)。史書上說:元嘉年間,天下太平,老百姓不用負擔繁重的徭役,租稅也很輕,糧食年年豐收。窮人也娶上了妻子,生了孩子。整個國家出現了人丁興旺的景象。這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和實際情況恐怕不會相差太遠。由於經濟迅速發展,文化藝術也逐步繁榮起來。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這三位詩人被稱為“元嘉三大家”。而宋文帝,尤其是他的兄弟臨川王劉義慶都是非常喜歡文學的人。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更是流傳至今的一部古典名著。
北魏太武帝登基時才十六歲,他小名佛(音碧)狸,是北魏杰出的皇帝。他的特點是果敢、鎮定,善於用兵,同時也好戰,好殺。每逢作戰,他都親臨前線,將士們都肯為他出死力。在他統治時期,北魏的武功達到最高峰,完成了黃河流域的統一。明元帝在位時,北方柔然經常入侵,明元帝對此只能採取守勢,他從赤城到王原築了一道長城,防止柔然南下,保衛平城。太武帝即位後,主動出擊柔然。公元424年,他親率大軍和柔然交戰,曾在雲中被圍,圍騎多至五十重。但這位十六歲的統帥神色自若,終於打了勝仗,迫使柔然逃奔漠北,暫時不敢南侵。公元426年,出兵攻夏國,取長安城。第二年,又進攻夏國都城統萬。當時正遇大風雨,飛沙撲面,有人勸他暫時退兵,他卻乘風雨飛沙,轉到敵軍側面,奮勇進擊,攻入統萬。當他看到高大豪華的宮城時,對左右說:“小小國家,濫用民力建築這樣的宮城,怎能不滅亡啊!”公元428年,太武帝再次擊敗柔然,穩定了北方邊境。公元431年,攻取夏國最後都城平涼,滅亡了夏國。公元436年,攻破龍城,滅亡了北燕。公元439年,出兵滅了北涼,取得了涼州。自從公元304年開始的北方十六國大亂,經過了一百二十七年,到這時候黃河流域才得到統一,勞動人民比割據時期多少安定了一些。太武帝時結束長期的戰亂,統一北方,是有很大歷史功績的。
北魏統一北方,實行嚴峻的軍事統治,對待各少數族人,更加殘暴,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公元445年,河東地區(今山西西南部)的蜀族領袖薛永宗、薛安都率眾起義。同年,盧水胡人蓋昊在杏城(今陝西黃陵縣西南)起義,兩支起義軍一東一西,遙相響應。公元446年,太武帝親率大軍,打敗了薛永宗,薛永宗全家投汾河自殺。薛安都兵敗投奔宋朝。隨後,太武帝又打敗了蓋昊,蓋昊兵敗被殺。太武帝平定了國內的起義後,積極準備進攻南方的宋朝。
宋朝和北魏的戰爭,實際上從公元423年就開始,北魏乘劉裕死去,發兵攻占了宋朝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後來宋將郅彥之收復了司州、兗州。公元430年,檀道濟又攻取了河南。由於檀道濟立了大功,威名日盛,宋文帝害怕起來,公元436年,他下詔書殺檀道濟。檀道濟被殺前,目光如炬,憤怒地脫掉頭巾擲下地,罵宋文帝說:“乃壞汝萬里長城!”檀道濟被殺的消息傳到北魏,北魏的統治者很高興,說:“檀道濟死,南方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了。”公元423年以後,雙方在邊境上的戰爭,時斷時續,近三十年之久。
公元450年春,北魏太武帝率領步騎十萬,攻打宋朝的懸瓠城(今河南上蔡縣東),宋將陳憲堅守抵抗,北魏軍攻城四十二天,傷亡一萬多人,被迫退兵。魏兵撤走以後,宋文帝調兵遣將,積極準備北伐。北魏太武帝得知消息,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中說:你自己送上門來,這太好了。聽說你已經五十歲,還沒有出過門,好像三歲的小娃娃一樣,怎麼能跟我們在馬背上長大的鮮卑人相比呢?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現送去馬十二匹和氈子、藥品等東西。你們遠道而來,南方的馬不頂用,可以騎我送的馬;路上水土不服,可以服用我送你的藥,保全性命。宋文帝看了這封侮辱性的信,勃然大怒,下令立刻出兵。他命令寧朔將軍王玄漠率東路軍,建威將軍柳元景,建武將軍薛安都率西路軍大舉北進。
這一年夏天,王玄漠率主力東路軍圍攻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北方老百姓心向宋朝,宋軍北進,他們送糧、從軍,絡繹於路,日以千數。但王玄漠卻以戰爭為名,圖謀私利,欺榨百姓,很快失掉民心。宋軍攻滑台,幾個月也沒有打下來。西路軍由柳元景、薛安都率領,經由河南盧氏縣北進,一連打下了弘農、陝城和潼關,沿途受到各族人民的響應和支持。
宋軍久攻滑台不下,使北魏軍贏得時間。這年冬天,太武帝率領優勢兵力,號稱百萬,蜂擁南下。北魏軍過了黃河,王玄漠倉皇南逃。西路軍也奉命撤退,回到襄陽。北魏軍長驅南下,一直打到長江北岸。太武帝駐紮在江北的瓜步(今江蘇六合縣東南),聲言要渡過長江。從採石(今安徽當塗縣西北)到暨陽(今江蘇江陰縣東)六七百里長的江岸,處處望得見烽火。宋文帝在建康石頭城上望江上的烽煙,又憂慮,又慚愧,對謀士江湛說:“假如檀道濟還在,就不會有這樣的一天!”實際上,宋文帝本人不懂軍事,卻又處處干預指揮,再加上任用王玄漠為統帥,更注定了戰爭的失敗。即使檀道濟還在,也難以挽回這頹勢。
北魏軍南下時,走到哪裡,屠殺到哪裡,長江以北,赤地千里。春天來了,呢喃的燕子也找不到舊窠,只好在樹上作巢。北魏軍的殘暴,更激起南方人民的抵抗,使長江真成了渡不過的天塹。公元451年春,太武帝不得不撤退,途中經過南侵時不曾攻下的小城盱眙(今安徽盱眙縣東北),太武帝又親自率兵攻打。他寫信向盱眙守將臧質求酒,臧質送了他一壇尿。北魏軍瘋狂圍攻,盱眙軍民卻越戰越勇。太武帝寫信給臧質說,我派去攻城的,都不是我們鮮卑人,你盡量殺吧,殺得越多越好,省得他們將來搗亂。臧質把這封信向北魏軍宣布,號召他們掉轉矛頭,指向北魏軍統帥,宣布把太武帝的頭斬下來的,封萬戶侯,賞布、絹各萬匹。北魏軍攻城,被打死的士兵的屍體堆得和城牆一般高,軍中疾疫流行,當然,軍心也很浮動。激戰了三十天,太武帝不得不從這座用血肉築成的堅城之下,狼狽地退去。從公元450年開始的這場宋魏南北戰爭,打了一年多,打得雙方都筋疲力盡,大傷元氣。
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被宦官宗愛殺死。宗愛曾誣陷太子拓跋晃,太子憂憤死去,太武帝悲傷不已,宗愛怕被治罪,所以把太武帝殺了。太武帝拓跋燾在位二十九年,享年四十五歲。太武帝在位期間,之所以能幹出一番大事業,除了他的才幹以外,和漢族大臣崔浩的輔佐是分不開的。崔浩在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三朝都得到重用,被人們稱為“三朝元老”。儘管崔浩為人小心謹慎,但他也難免有些言行冒犯了鮮卑貴族,公元450年,太武帝將這位三朝元老,為北魏效勞了五十多年的崔浩給殺了。宗愛殺了太武帝,立他的兒子南安王拓跋餘為帝。不久,他又將拓跋餘殺了。尚書源賀、陸鹿等發兵殺宗愛,迎立故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浚,就是北魏文成帝。文成帝任用高允,國家還算安定。
公元453年,宋文帝想廢掉不中用的太子劉劭,劉劭得到消息,在宮殿上殺死了他的父親,自己做了皇帝。宋文帝劉義隆在位三十年,享年四十八歲。劉劭謀害了宋文帝,宋文帝第三子江州刺史武陵王劉駿首先起兵討伐,隨後,荊州刺史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也起兵響應。劉駿在將軍沈慶之、柳元景、宗愨等輔助下攻破建康,在枯井中捉住劉劭,把他殺了。劉駿手下的將軍宗愨年少時即有大志,他叔父曾問他長大以後乾什麼,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這次討伐劉劭,他立了大功。劉駿進入建康以後,繼承了帝位,就是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是個暴君,為了增強自己的權力,他派自己的親信到各地去,分掌鎮將的實權,並且監視鎮將的行動。他控制鎮將愈緊,疑忌心也愈重,諸王和各地鎮將因遭疑忌,先後被迫起兵作亂。雍州刺史臧質、竟陵王劉誕、海陵王劉休茂等都先後起兵反抗朝廷,但都被宋孝武帝鎮壓下去。而從此以後,宋朝廷陷入骨肉相殘君臣互疑的一片混亂中。宋武帝和宋文帝因開國不久,都知道江山來之不易,生活上較為儉樸,但到了宋孝武帝,開始腐化揮霍,侍中袁覬以宋武帝的儉德來規勸他,宋孝武帝說:“我祖父原是個耕田佬,得到這種富貴已很過份了。”宋朝廷因此而腐化荒淫之風日盛。
公元464年,宋孝武帝病死,在位十一年。太子劉子業即位(後被殺,稱為前廢帝)。劉子業即位時才十六歲,但他是一個毫無人性的傢伙,是一個衣冠禽獸,是一個狂暴淫亂的典型。他那些醜惡的所作所為,實在難以一一書寫。劉子業在位不足一年,就被大臣壽寂之、阮佃夫等殺死。
公元465年,宋文帝之子湘東王劉彧被推戴即位,就是宋明帝。宋明帝也是一個荒淫的暴君,在他統治期間,內亂愈益加劇,他把殘存的諸弟(宋文帝子)和諸侄(宋孝武帝子)幾乎全部殺絕,唯恐有人謀奪了自己的帝位。被疑忌的文武大臣,有的被殺,有的連同城鎮一起投降了北魏。公元466年,徐州刺史薛安都等投降北魏,與北魏軍合力擊敗宋軍,宋朝淮河以北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淮河以西九郡先後被北魏奪去,南朝疆域又一次縮小。宋明帝派將軍蕭道成鎮守淮陰,蕭道成開始擴展自己的勢力。
就在宋明帝即位這一年,北魏文成帝病死,在位十四年。兄弟拓跋弘繼位,就是北魏獻文帝。當時,獻文帝只有十三歲,馮太后臨朝攝政,仍然任用高允等漢族大臣,國家還能得到安定。
公元471年,北魏獻文帝因崇尚佛教,不想當皇帝,把皇位傳給五歲的兒子拓跋宏,這就是北魏孝文帝。獻文帝自號太上皇帝,但不久被馮太后毒死。馮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力。
公元472年,宋明帝病死,在位七年。太子劉昱繼位(後被殺,稱為後廢帝),當時他只有十歲。劉昱即位不久,皇族中又有許多人來爭奪皇位,劉昱靠了蕭道成的幫助,殺了這些人。蕭道成早有篡奪皇位的野心,劉昱大殺皇族,恰恰為蕭道成篡位創造了條件。
公元476年,蕭道成和大臣王敬則,買通了劉昱身邊的楊玉夫等人。乞巧節(農曆七月七日)那天晚上,楊玉夫在新安寺將劉昱殺死。劉昱在位五年,後來被追廢為蒼梧王。劉昱被殺,皇位空缺,蕭道成和王敬則召集大臣商議。皇族劉彥節和士族袁粲,不滿蕭道成等人的行為,但沒敢公開表示意見,只是稍稍遲疑了一下,蕭道成立即翹起鬍鬚,瞪眼逼視他們。王敬則拔出刀來,怒吼道:“天下事都歸蕭公來管,誰敢說個不字,我就要他的命!”蕭道成老謀深算,沒有立即篡們,即迎立劉昱的十一歲的弟弟劉準,就是宋順帝。
宋順帝即位後,封蕭道成為驃騎大將軍,不久又封為太尉、太傅、相國、齊公,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了他,並且允許他帶劍上殿。宋順帝實際上是個傀儡。袁粲等起兵討伐蕭道成,但都失敗身亡。
公元479年,王敬則帶後入宮,逼劉準“禪讓”,宋順帝被迫交出玉璽,並說:“願世世勿生帝王家。”不久,蕭道成將宋順帝殺死,並滅其族。宋朝傳八主,共六十年,至此滅亡了。
第二節 齊和北魏
公元479年,蕭道成趁宋朝皇室骨肉相殘之機,奪得了皇位,建立齊朝,他就是齊高帝。
齊高帝一心盤算著為子孫建立萬世的基業。有一天,他召見當時的學者劉瓛,問久安之道。劉瓛說,以宋為戒,雖危可安;否則,雖安必危。劉瓛的話,很合齊高帝的心意。齊高帝認為,劉宋亡國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皇室骨肉相殘,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條是從孝武帝起,皇帝的生活奢侈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引起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從鞏固自己的統治,建立子孫萬世基業出發,在製定治國方針時特別注意提倡節儉和教子孫加強團結。齊高帝以身作則,厲行節儉。過去,皇帝的禮服上常常佩戴一種叫做“玉介導”的裝飾品,據說是避邪的。齊高帝認為這種玉製品是產生奢侈的根源,叫人把它打碎,不許再用。他還下令把后宮用金或銅做的器物和欄杆、門檻等,改用鐵的。把內殿掛的繡花綾羅帳,改為黃紗帳。宮女們一律改穿樸素的紫色鞋子。皇帝鑾駕上華蓋的鑲金裝飾品也去掉了。齊高帝常說:“讓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泥土同價。”他一再教訓子孫互相親愛,緊密團結。臨死前,他把太子蕭賾叫到床前,再三囑咐他說:“劉氏如果不是骨肉相殘,我們蕭家哪能得到天下?我死後,你對兄弟子侄要愛護,他們有過失,可以嚴加教訓,千萬不能殺人;這是我們蕭家的一條規矩,不僅你要遵守,還要教育子孫世世代代都要遵守。”
公元482年,齊高帝病死,在位僅四年。太子蕭賾繼位,就是齊武帝。在齊高帝經營帝業時,蕭賾是個得力的助手,他即位以後,保持了節儉的作風,也沒有殺害兄弟,在位十一年間,國家還沒有出現危險的徵兆。
公元493年,齊武帝蕭賾病死,在位十一年。齊武帝臨死把政事委託給侄兒西昌侯蕭鸞。蕭鸞迎立故太子蕭長懋(蕭長懋早死)之子蕭昭業。但蕭昭業在位不到一年,就被蕭鸞殺死,追廢為鬱林王。蕭鸞又迎立新安王蕭昭文。但蕭昭文在位僅三月,又被蕭鸞廢為海陵王,接著又被他殺了。蕭鸞篡帝位,就是齊明帝。齊朝自齊明帝起,迅速走向下坡路。
正當南方宋、齊交替的時候,北方的北魏也發生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即位,馮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當時,北魏的社會危機已經十分嚴重。稅收一天天減少,國庫越來越空虛,各族人民的反抗正此起彼伏。馮太后看到這些危機正在動搖自己的統治地位,於是決心進行社會改革,以便扭轉這局面。
北魏的官吏原來一直沒有傣祿,靠貪污和掠奪來滿足他們奢侈腐化的生活。官吏們貪贓枉法,加深了統治階級和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馮太后決定實行傣祿制度,按官職大小,給官吏們數量不等的糧食、田地、布帛和當差的勞動力,不許他們再貪污勒索。傣祿制度實行後,有些官吏仍舊貪污勒索,如刺史李供之便是其中一個。馮太后下令將李洪之押到平城,撤職查辦。從此官吏們都有些害怕,貪污的風氣逐漸得到扭轉。北魏前期,大地主在地方上的勢力很大,他們兼併農民的土地,強迫農民做他們的“蔭戶”,供他們剝削。蔭戶沒有戶籍,這只能肥了大地主,損害了國家利益。馮太后採納了大臣李沖的建議,實行“三長制”,即五家一鄰,五鄰一里,五里一黨。鄰、裡、黨各有一長,三長負責檢查戶口,徵收租稅和徵發徭役。這樣既能減輕農民的負擔,國家的稅收也大大增加。馮太后還實行了均田制,把政府掌握的荒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實行均田制後,農民有了土地可種,有了衣食來源,交得出賦稅,國家有了財政收入,農業生產也發展起來了。馮太后在政治上不因循守舊,敢於進行改革,稱上是一位出色的女政治家。
公元490年,馮太后病死。當時,孝文帝拓跋宏已經二十四歲,親自執掌朝政大權,繼續實行政治改革。孝文帝念了不少書,對漢族文化有較深的了解。他知道,要使北魏富強,必須拋棄民族偏見,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為了適應政治上的需要,便於進攻南朝,統一中國,他決定遷都洛陽,遷都是件大事,關係到許多鮮卑貴族的切身利益。孝文帝以南征為名,於公元493年秋率領三十萬人馬到了洛陽。到洛陽後,孝文帝仍騎馬上路,表示要繼續進軍,群臣們預料到這樣毫無準備,草率出師,必然會遭到失敗,所以他們都跪在孝文帝的馬前,叩頭哀求不要再前進。孝文帝說,你們既然不願南征,那末,就得聽我的話,遷都到洛陽。群臣不願遷都,但更不願南征,只好同意遷都。到公元495年,北魏宮人和文武百官全部遷到了洛陽。
遷都後,孝文帝著手改革鮮卑的舊風俗,從各方面積極推行漢化政策。他發動了一百萬人遷到洛陽附近地區,開闢新的牧場和耕地,採用漢族的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農牧業生產。他還下令廢除鮮卑姓氏,採用漢姓,並且帶頭把拓跋改為元,把自己的姓名改為元宏,(自孝文帝以後,北魏的皇帝都姓元)。一些鮮卑貴族的姓,都改為長孫、穆、奚、陸、賀等。孝文帝還鼓勵鮮卑貴族同漢族在地主通婚,自己帶頭選了漢族大姓的女子作妃子,給五個弟弟娶了漢族大姓的女子為妻,公主也下嫁給漢族的大姓。他又叫鮮卑人改穿漢人服裝,學習說漢語,還向南方的齊朝借來四書五經等書籍,派人抄寫,供鮮卑貴族子弟學習。他規定,所有遷到洛陽的鮮卑貴族,死後都葬在洛陽的北邙山,不許送回平城埋葬。
對於這些改革,頑固守舊的鮮卑貴族當然不滿意。公元496年,太子元恂陰謀逃回平城,據平城自立一國,孝文帝將元恂逮捕,親自用鞭子打了他一頓,把他廢為庶民,囚禁起來。不久,又將他毒死。許多高級貴族數次想搞分裂,都遭到孝文帝的嚴厲鎮壓。
孝文帝遷都洛陽和實行漢化政策,使北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迅速得到發展。黃河流域開始出現了新氣象。孝文帝對我國民族大融合和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一位值得讚揚的少數民族的傑出政治家。公元499年,孝文帝病死。孝文帝元宏在位二十九年,他是在南征的歸途中病死的,死時才三十三歲。太子元恪繼位,就是北魏宣武帝。
正當北魏實行社會改革,國勢不斷興盛的時候,南方的齊朝在迅速崩潰。齊明帝是用陰謀奪得帝位的,他即位後,大殺齊高帝和齊武帝的子孫,想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帝位。但是,他內心充滿了憂懼,他的靈魂是怯弱的。做了許多壞事,卻妄想“鬼神”賜福給他,相信那些自稱能和“鬼神”打交道的妄人。他不敢輕易離開皇宮,每逢外出,往東便言往西,往南便聲言往北。他殺高帝、武帝子孫,一定先要燒香禮拜,嗚咽流淚一番才下手。他生病,也不也聲張。臨死前還對他的兒子蕭寶卷說:“作事不可在人後。”
公元498年,齊明帝病死,在位五年。太子蕭寶卷繼位(無帝號)。蕭寶卷是一個極其荒淫的暴君,可與宋朝前廢帝劉子業相比,他大修宮室,遍選珍奇,過著荒唐腐化的生活。他最寵愛的潘妃,曾經叫人用黃金捲成蓮花片貼在地上,使潘妃在上面行走,他高興地喊道:“此步步生蓮花也。”他牢記父親的話“作事不可在人後”,對文武大臣處處猜忌,稍不如意就殺人,弄得文武大臣人個自危。蕭寶卷在位兩年,把父親留給他的文武大臣,差不多殺光了。各地鎮將不是起兵造反,就是投奔北魏。
公元500年,蕭寶卷把尚書令蕭懿也殺了。蕭懿弟雍州刺史蕭衍在襄陽起兵。齊明帝第八子蕭寶融當時封南康王,任荊州刺史,也起兵於江陵,並在江陵稱帝,就是齊和帝。他傳檄建康,歷數蕭寶卷的罪惡,宣布廢蕭寶卷為涪陵王。齊和帝加封蕭衍為征東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蕭衍領兵東下,直指建康。將軍王珍國、張稷等殺了蕭寶卷,迎接蕭衍。
公元501年,蕭衍進入建康,自封為大司馬,追廢蕭寶卷為東昏侯。他見潘妃長得很美,想據為己有。將軍王茂說:“亡齊者此物也。”蕭衍也只好將潘妃殺了。這時,蕭衍已有篡位之心,大臣沈約也勸他及早行動,不然齊和帝還都,君臣分定,就不好辦了。於是,蕭衍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梁,廢齊和帝為巴陵王,不久,又派親信鄭伯禽將他害死。齊和帝在位僅一年。
蕭道成建立齊朝,慘淡經營,原打算子孫將帝位代代傳下去,不料齊朝卻是個短命的王朝,雖傳七主,前後不過二十三年就滅亡了,這恐怕是齊高帝蕭道成不曾預料到的。
第三節 梁和東魏、西魏
公元501年,蕭衍篡齊,建立梁朝,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精通各種學說,尤其擅長於文學,與著名文學家沈約、認昉等齊名。梁武帝也和齊高帝一樣,知道江山來之不易,他想盡辦法鞏固政權,希望建立子孫萬世的基業。但是梁武帝是個偽善而殘暴、愚蠢而貪婪的統治者,雖然他能用多種手段保持國內的相對穩定,據帝位達48年之久,但他又為社會大破壞造成各種條件。
梁武帝即位後,恢復了百家士族的權利,這是他從宋、齊兩朝中得出的教訓。他想像東晉那樣,憑藉士族的維持,延長國運。當時,士族已經是一個極其腐朽沒落的階層,梁朝文學家顏之推在他的《顏氏家訓》一書中對此有過生動的描寫。他說,江南朝士,至今傳了八九代,穿寬大衣服,戴大帽子,著高底鞋,出門坐車坐轎,走路要人扶持。有個建縣令王復,看到馬又嘶又叫,嚇得臉色都變了,對人說:“這明明是老虎,怎麼說是馬呀!”許多士族子弟,不學無術自己不會作文賦詩,為了裝門面,求職位,只得請人代筆。對於士族,儘管梁武帝照顧備至,但實際政務,他卻只能依靠那些寒人。被稱為“三蠹”的朱异、徐驎、陸驗,都是寒人出身,當時都炙手可熱。
與此同時,梁武帝又擔心皇族子侄的權力被削弱,引起象宋、齊那樣的骨肉相殘,因此,他又有意提高諸王的權力。諸王犯了大罪,也只行家教,訓誨一番就算了事。他想變皇族之間的“骨肉相殘”為“骨肉恩愛”。梁武帝的六弟臨川王蕭宏重利盤剝,家中積錢三億以上,梁武帝放任不管。蕭宏之子蕭正德曾投降過北魏,梁武帝不予追究,仍封他為西豐侯。梁武帝次子豫章王蕭綜與北魏作戰時投降,梁武帝仍封蕭綜的兒子蕭直為永新侯。梁武帝這樣來實行骨肉恩愛,恰恰為晚年準備了比宋、齊兩朝更醜惡的骨肉相殘。
對於老百姓,染武帝用嚴刑峻法實行鎮壓。他制訂的法律規定:一人逃亡,全家判刑,罰做苦工。結果,老百姓每年因犯法而被判刑的就有五千人之多。每年被判處死刑的罪犯,為數也不少。梁武帝有一套假慈悲的伎倆,每當殺人的時候,總要假惺惺地掉幾滴淚,整天表示不高興。
梁武帝一邊鎮壓老百姓,一邊又利用佛教麻醉老百姓。他大力提倡佛教,規定佛教是梁朝的國教。他到處建立佛寺,大批的人出家當和尚、尼姑,光是建康一地,當時就有七百所佛寺,十多萬和尚尼姑。梁武帝本人也信佛信得入迷,他甚至還表示不願當皇帝,想出家當和尚。他先後四次齋戒沐浴,到當時最大的同泰寺去“捨身”,就是把身體施捨給佛爺。其實這不過是一種騙人的把戲,在他的授意下,他每次捨身,都由群臣贖了回來,贖身錢共花了四萬萬文。當然,這些錢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榨取的。
史書上說梁武帝本人很節儉,穿的是布衣,而且洗了又洗。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兩年。他一天只吃一頓菜羹粗米飯,不飲酒,平時不聽音樂。史書上又說他很勤勞,他在冬天也是五更就起來辦事,手凍裂了也不肯停筆。梁武帝的謙恭、慈愛、節儉、勤勞或許是他性格的另一面,的確能很巧妙地掩飾著他的殘暴。
梁武帝雖有一副佛教的慈悲面目,但這並不能遏制他攻城掠地的貪婪野心。可惜他是一個最昏庸的軍事家,在他指揮下的軍事行動,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
公元506年,梁朝北伐,梁武帝舍韋叡等良將不用,卻用懦怯昏庸的蕭宏為主帥。大軍到洛口(安徽懷遠縣境),器械精新,軍容之盛,被北魏嘆為數十年未所未有,不敢交鋒。一天夜裡,洛口暴風雨,蕭宏嚇得逃回建康。將士不見主帥,紛紛潰散,器械全部遺棄,軍隊損失了近五萬。梁武帝沒有處分蕭宏,還給他升官晉級。
公元514年,梁武帝徵發徐州、揚州軍民二十萬人築浮山堰(在安徽鳳陽縣境),企圖堵塞淮河灌沒北魏的壽陽城。軍民餓死、病死、累死、凍死的不計其數。結果,公元516年,淮河暴漲,浮山堰崩潰,沿淮河域鎮村落的居民十多萬人都被水漂入大海。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病死,在位十六年。宣武帝在位期間,外戚高肇等掌握了朝政,毒死了輔政的孝文帝的弟弟司徒彭城王元勰,北魏政權已危機四伏。宣武帝一死,高陽王元雍、任城王元澄立刻將高肇等殺死。
公元516年,太子元詡即位,就是北魏孝明帝。由於孝明帝當時只有七歲,他的母親胡太后臨朝稱制。胡太后出身於官傣地主家庭,念過書,能寫文章,也懂得武藝,她獨斷專行,荒淫暴虐,無惡不作。而偏偏,她和南方的梁武帝一樣,也崇信佛教。她大力倡導修建佛寺,使佛教在北魏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當時,從南天竺來了一位菩提達摩大師,主張靜坐修心,破除一切妄想,只要做到這一步,日子一久就能成佛,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由於這種方法比較簡單,於是信佛的人大大增加,光是出家做和尚尼姑的,就有上百萬人,寺院遍及各地,僅洛陽一處就有一千三百多所佛寺,北魏末年全國寺院約三萬多所。這些寺院能保存至今,無疑是珍貴的古蹟。但在當時,為了修建這些寺院,不知耗費了多少國家資財,累死了多少平民百姓。胡太后為了修建瑤光寺和永寧寺,就弄得國庫空虛,百姓貧窮,社會的階級矛盾因此尖銳起來,導致了邊鎮大暴動和各族人民大起義的爆發。
隨著北魏的遷都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南遷的貴族們的勢力日益膨脹,很多都成了顯赫一時的大地主。元雍的宮室、園林,同北魏的皇宮一樣壯麗。他吃一次飯,要花掉幾萬錢。元琛同元雍比富,竟用糧糟餵馬。北魏遷都前,為了防禦柔然的侵擾,朝廷在北部邊境建立了許多軍鎮,當時邊鎮將領的地位比較高,被稱為“國之肺腑”。但北魏遷都後,邊鎮將領的地位逐漸下降,他們對朝廷十分不滿,對南遷貴族心懷妨嫉。同時,為了維持他們奢侈的生活,他們對士兵居民又大肆壓榨。邊鎮將領和朝廷,以及和邊鎮軍民之間形成了複雜尖銳的矛盾。
公元523年,柔然統治者阿那瓌帶兵攻入懷荒鎮,擄走二千多軍民,數十萬頭牲畜,懷荒鎮軍民的生活陷於絕境,他們要求鎮將於景開倉借糧,於景置之不理。憤怒的軍民殺了於景,舉行暴動。匈奴族人破六韓拔陵(破六韓是姓)立刻響應,在沃野鎮起義,很快攻占了沃野、武川、懷朔三鎮。各族人民分紛響應,起義軍隊伍越來越壯大。北魏朝廷趕忙派臨淮元彧帶兵前去鎮壓,破六韓拔陵在五原(今內蒙包頭市西北)打敗了元彧軍,又乘勝攻占了白道(今內蒙呼和浩特市西北),至此,起義軍佔據了邊鎮全部六鎮。孝明帝驚恐不安,又派李崇為大都督,崔邏為撫軍將軍,元淵為鎮軍將軍,率精銳部隊前往鎮壓。破六韓拔陵在白道又打了個大勝仗,孝明帝罷了李崇的官職,改任元淵為總指揮。元淵被圍困在五原,後來他派一個懂得幾種民族語言的參軍於謹去勾結柔然阿那瓌,又收買了起義軍中鐵勒部酋長乜列河。結果,破六韓拔陵在元淵、阿那瓌、乜列河幾路夾擊之下,遭到失敗。破六韓拔陵下落不明,可能犧牲了。破六韓拔陵領導的邊鎮大暴動,奮戰了兩年零四個月,給北魏朝廷以沉重的打擊。
邊鎮大暴動失敗以後,為了防止各鎮再度爆發起義,北魏統治集團把參加暴動的二十萬軍民,分散開去,押送到河北各地居住。一路上,他們顛沛流離,飢寒交迫,到了河北後,也找不到生活出路。最後,他們又一次發動了起義。
公元525年八月,杜洛週(鮮卑族人)首先在上谷(今河北懷來縣)發動起義。第二年,鮮于修禮(丁零族人)和葛榮(鮮卑族人)也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發動起義。兩支起義隊伍互相聲援,很快就佔領了河北的許多州縣。北魏朝廷立刻派楊津領兵前去鎮壓起義軍。楊津在起義軍中收買了一個頭目元洪業,元洪業暗殺了鮮于修禮(有的史書說葛榮也參與了這次暗殺)。葛榮處決了元洪業,當上這支起義軍的領袖。葛榮領導起義軍,向瀛州(今河北河間縣)發動進攻。孝明帝派元淵、元融分兩路前來堵截。葛榮襲擊了元融軍,顯赫一時的章武王元融也戰死了。元淵見元融兵敗被殺,帶著少數衛兵倉惶逃到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也被葛榮的巡邏隊擒殺了,葛榮佔領了冀州(今河北冀縣)、殷州(今河北隆光縣),不久又打下了信都城(今河北衡水縣西南),活捉了北魏皇族元孚。公元526年九月,葛榮自稱天子,定國號叫齊。葛榮和杜洛週兩支起義軍,繼續打擊北魏政權。
公元528年春,北魏發生了宮廷政變。自從孝明帝即位以後,胡太后臨朝稱制,獨攬大權。後來,侍中元義、衛將軍劉騰聯合起來,迫使胡太后還政,還將她幽禁於北宮。劉騰死後,胡太后又出來臨朝攝政,並將元義害死。公元528年,孝明帝已經二十歲了,他怨恨胡太后攬權,密令晉陽(今山西太原市)鎮將爾朱榮率兵來洛陽,脅迫胡太后。爾朱榮原是秀容族酋長,擁有部落八千餘家,馬數万匹,他不惜散家財納豪強,侯景、賀拔岳(賀拔是姓)、高歡等人先後來投靠,兵勢強盛,養成了一個新起的勢力。爾朱榮接到孝明帝密令後,即派高歡為前鋒,行至上黨(今山西壺關縣),胡太后先下手,將孝明帝毒死。孝明帝在位十三年,享年只有二十歲。胡太后又立了一個三歲的小皇帝元釗。爾朱榮聽聞孝明帝死,也即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就是北魏孝莊帝。爾朱榮進攻洛陽,胡太后身邊的親信大臣都逃跑了,胡太后及后宮嬪妃都削髮做尼姑。樂朱榮攻下洛陽,將胡太后及幼主元釗投到河裡淹死,殺王公百官二千多人於淘渚,史稱“河陰之變”。爾朱榮掌握了北魏的實權,元氏的北魏朝實際上已滅亡了。爾朱榮沒有在洛陽久居,率兵歸晉陽。
就在這一年,杜洛週攻下定州、瀛州,聲勢正盛。葛榮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卻掉轉矛頭,襲擊杜洛週。杜洛週被殺,隊伍也被葛榮合併了。葛榮率軍南下,直指洛陽。這時,爾朱榮親率騎兵七萬,以侯景為前鋒,截擊起義軍,雙方在鄴城北大戰。葛榮麻痺輕敵,遭到爾朱榮的襲擊。起義軍大敗,葛榮被擒殺。爾朱榮收用了葛榮部將宇文泰等,讓余眾數十萬人散居各州群郡,邊鎮暴動算是告一結束。
公元528年,梁武帝派將軍陳慶之率兵數千人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回洛陽爭帝位(元顥投降了梁朝)。梁兵入境,節節勝利,孝莊帝嚇得逃往河北。陳慶之攻入洛陽,元顥當上皇帝。但爾朱榮立刻親率大軍來攻打,擊敗陳慶之,殺死元顥。
公元530年,爾朱榮已有篡位之心,孝莊帝感到恐懼,決定除掉爾朱榮。他假借皇子降生(皇后是爾朱榮之女),召爾朱榮自晉陽來朝賀。爾朱榮不知是計,結果,被埋伏在宮中的伏兵殺死。爾朱榮的侄兒爾朱兆聞叔父被殺,自晉陽起兵攻下洛陽,吊死孝莊帝,掌握了大權。爾朱兆立東海王元曄為帝,不久又把他廢了(稱北魏前廢帝),改立廣陵王元恭,就是節閔帝。
爾朱榮的部將高歡懷有野心,想發展自己的獨立勢力,他誘說爾朱兆,把統率六鎮流民的權力交給了他。這些流民就是葛榮的餘眾,而高歡本來是葛榮的部屬,統率流民,得到流民的愛戴。第二年,高歡率領流民入山東,得到殷州趙郡大族李元忠、冀州大族高乾、高敖曹兄弟協助,據有冀、殷兩州地盤。高歡立太武帝玄孫、渤海太守元朗為帝,公開與爾朱兆對抗。爾朱兆率大軍來攻打,卻被高歡擊敗。
公元532年,高歡奪取鄴城,爾朱兆率大軍來攻,又被高歡擊敗。高歡乘勝攻下洛陽,大殺爾朱氏及其徒黨,爾朱兆自殺。高歡將節閔帝幽禁在崇洲佛寺,不久又將他殺了。節閔帝在位兩年,高歡把元朗也廢了(稱北魏後廢帝),另立孝文帝的孫子平陽王元修,就是北魏孝武帝。高歡當上大丞相,掌握了朝政,孝武帝形如傀儡。
公元534年,孝武帝忍受不了高歡脅迫,從洛陽逃往長安。當時長安已為宇文泰佔有,孝武帝逃到長安,無疑使宇文泰獲得政治上的優勢,因為元氏子孫還能起到一定的號召力。高歡不得已,另立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為皇帝,就是東魏孝靜帝。首都由洛陽遷到了鄴城。
公元535年,孝武帝因和宇文泰不和,被宇文泰殺了,在位僅三年。宇文泰立孝文帝的另一個孫子元寶炬做皇帝,就是西魏文帝,首都建在長安。從此,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部分。
高歡建立了東魏,自己為丞相,掌握了朝中大權。他常駐紮在晉陽,派兒子高澄在鄴都輔政,而東魏孝靜帝實際是個傀儡。高歡為了維持東魏政權,在政治上也進行一些改革,如任用漢族人,平均分配土地給民眾,懲辦貪污等。但是,由於東魏鮮卑貴族的勢力很強大,高歡自己也是鮮卑人,當然不敢過分冒犯他們,因此高歡的改革並不徹底。
宇文泰也是鮮卑人,他建西魏後,也積極進行政治改革,他任用漢族人蘇綽為丞相,政治改革比較有成效。蘇綽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就職不久,就頒布了六條詔書。內容是:一,為政的人首先要心和志靜,分辨是非(清心志);二,教育人民養成敦樸誠實的作風(敦教化);三,盡力發展農業生產,充分利用土地的作用(盡地利);四,要任人唯賢,不能只看門第(擢賢良);五,法律要公正,不濫殺無辜,不冤枉好人(卹獄訟);六,賦稅和徭役要根據財產多少平均負擔(均賦役)。宇文泰完全採納了蘇綽的建議,命令百官都得誦習六條詔書。
東魏和西魏就軍事力量相比較,東魏比西魏強大,因此高歡總想找機會消滅西魏。但宇文泰也不甘示弱,全力保衛西魏政權。公元537年,高歡攻西魏,前鋒竇泰在潼關戰敗,被宇文泰殺死,高歡收兵退走。同年,高歡大舉渡河入關中,與宇文泰大戰,高歡戰敗,退回河東,喪失士卒八萬。宇文泰大舉進軍到洛陽,高歡部將侯景火燒洛陽城內外。公元538年,侯景打敗宇文泰,宇文泰退走。公元543年,高歡和宇文泰在邙山大戰,高歡大獲全勝,幾乎滅亡西魏。只因為高歡剛愎自用,不聽將軍陳元康的計策,在大功即將告成的時候,撤兵東歸,西魏才得以轉危為安。
公元546年,西魏杰出的政治家蘇綽去世,享年四十九歲。宇文泰十分傷心,為了尊重蘇綽生前節儉的美德,他只用一輛布車載著蘇綽的遺體送回故鄉武功安葬。在靈車啟程的時候,宇文泰親自帶著文武百官,用酒祭奠蘇綽的亡靈,他放聲痛哭,手中的杯子也掉在地上。就在這一年八月,高歡率幾十萬大軍從晉陽出發,準備一舉消滅西魏。九月初,高歡包圍了玉璧城(今山東萬榮縣西)。他命令士兵日夜輪番進攻,但玉璧城守將韋孝寬指揮軍民堅守。高歡想盡一切辦法,但徒勞無功。高歡派部將祖珽去勸降,韋孝寬斷然拒絕。高歡圍城五十天,士卒戰死病死七萬多人。最後,高歡自己也疲勞憂愁得病倒了,只好撤兵。宇文泰調集人馬,乘勝追擊,大敗東魏軍。玉璧之戰以後,西魏的勢力一天天壓過東魏。
公元547年,高歡病死,兒子高澄繼承他的地位,掌握了東魏的大權。這時,侯景開始造反。侯景是鮮卑化的羯族人,一向輕視高澄和其他將領。他公然對人說,高王(指高歡)在世,我不敢有異心,他死了,我不能與鮮卑小兒(指高澄)共事。所以高歡死後,侯景起兵反高澄,被高澄擊敗,投奔西魏。西魏不信任他,他又來投奔梁武帝。梁丞相謝舉反對接納侯景,梁武帝不聽從,派侄兒蕭淵明率兵北上接應侯景。但是,蕭淵明被東魏軍打敗,自己也做了俘虜。侯景也兵敗逃往梁朝的壽陽城。這時,高澄向梁武帝提出條件,只要交還侯景,就釋放蕭淵明。梁武帝同意講和。侯景聞訊,氣憤地說:“我侯景取河北不成,取江南是滿有把握的。”於是他率軍南下,很快打到長江邊。梁武帝忙派侄兒蕭正德防守長江,保衛建康,又派第六子蕭綸率兵討伐侯景。蕭正德原來過繼給梁武帝,被立為太子,後來梁武帝有了親生子,蕭正德便失去太子的地位,他懷恨在心。侯景利用這矛盾,派人誘蕭正德作內應,答應事成之後立他為皇帝。蕭正德把侯景接過江,建康城一片驚慌。梁武帝命令太子蕭綱籌備防禦,蕭綱卻又派蕭正德守宣陽門。
公元548年,侯景攻建康,蕭正德開宣陽門迎接侯景入城。侯景圍攻梁武帝所在的台城(建康分台城、石頭城、東府城三部分),台城守將羊侃率兵死守,堅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終於失陷。侯景入台城,先殺了充當內應,夢想做皇帝的蕭正德,又將梁武帝軟禁起來。他命令士兵到處燒殺搶掠,結果,經營了二百多年的古城建康,在這場浩劫中化成了一片廢墟。這事,史稱“侯景之亂”。
公元549年,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已經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在軟禁中活活餓死。侯景攻入台城時,他曾慚悔地自白說:“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梁武帝死後,侯景立蕭綱做皇帝,就是梁簡文帝。侯景自封為宇宙大將軍,做了丞相,掌握軍政大權。
就在這一年,東魏丞相高澄準備廢孝靜帝自立。一天,他和陳元康等幾個大臣在家中密謀此事,不料被奴隸蘭京(梁朝徐州刺史蘭欽之子,戰敗被俘,在廚房作奴)以送飯為名用刀殺死;同時被殺死的還有陳元康。高澄弟高洋聞訊,把蘭京殺死,繼承了高澄的地位。
公元550年,高洋迫使孝靜帝讓位。孝靜帝元善見在位十六年,東魏只有他一個皇帝。高洋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蕭道成建立的齊朝又稱南齊),他就是北齊文宣帝。
公元551年,侯景攻占了吳郡、會稽等地以後,又向江陵進軍。江陵鎮將蕭繹(梁武帝第七子)跟大將王僧辨、陳霸先率領軍隊聯合作戰,找敗了侯景。侯景自江陵敗還,準備篡位。他把簡文帝廢為晉安王,不久又將他殺了。又迎立豫章王蕭榬(其父是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蕭統),但不久又將他廢為淮陰王,侯景乾脆自稱漢帝。
公元552年,陳霸先、王僧辨攻入建康,侯景匆忙逃走,在路上被部將羊鵾(羊侃之了)殺死。他的屍體運回建康,扔在街頭,建康人民紛紛咬他的屍體解恨,不到一天,就把屍體上的肉咬光。平定侯景之亂以後,蕭繹在江陵即位,就是梁元帝。他拜陳霸先為大司空,鎮守京口;拜王僧辨為太尉,鎮守建康。
這時,西魏文帝元寶炬已病死(在位十七年),太子元欽繼位(無帝號)。元欽不滿足做傀儡皇帝,陰謀殺死宇文泰,但事情敗露,元欽被廢,不久又被殺,在位僅兩年。
公元554年,元欽弟拓跋廓繼位,就是西魏恭帝。西魏大權仍掌握在宇文泰手中。自從梁元帝蕭繹即位以後,他的兄弟蕭綸、蕭紀,以及侄兒蕭詧,都來爭奪帝位,互相攻打。蕭綸、蕭紀兵敗被殺。宇文泰想利用這時機擴展勢力,於是他派大將於謹、宇文護(宇文泰侄子)、楊忠率兵五萬,幫助蕭詧攻下江陵。殺死了梁元帝蕭繹,封蕭詧為梁王。西魏軍隊大肆搶劫一番以後退走。
公元555年,蕭詧自稱皇帝,史稱後梁。陳霸先、王僧辨在建康擁立梁元帝之子蕭方智為皇帝,就是梁敬帝。這時,北齊文宣帝高洋也想學西魏的樣子,立一個親北齊的傀儡皇帝,於是派兵將蕭淵明送回梁朝做皇帝。王僧辨是個反复無常的人,他從個人利益出發,果然立了蕭淵明為皇帝,廢了梁敬帝。陳霸先力勸無效,於是和部將侯安都等起兵攻入建康,殺了王僧辨,又殺了蕭淵明,迎回梁敬帝。
公元556年,王僧辨的黨羽到處作亂,並勾結北齊偷襲建康。陳霸先率兵南征北戰,一邊清除王僧辨的殘餘勢力,一邊防禦北齊的入侵,保衛建康。建康的老百姓積極支持陳霸先抗齊,用荷葉包飯,夾了鴨肉,爭相送到前線勞軍。北齊軍隊未能攻下建康,失敗退走。陳霸先抗齊的功績,使他的威望大大提高。梁敬帝封他為陳國公,陳霸先總攬了朝政大權。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了梁敬帝,不久又將他殺了。梁敬帝蕭方智在位僅兩年。陳霸先改國號為陳,自己做了皇帝,就是陳武帝。梁朝傳四主,共五十六年。
就在這一年,西魏在也發生了宮廷政變。宇文泰於公元556年病死,這時,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認為再沒有必要讓西魏恭帝繼續存在下去,於是,他廢了西魏恭帝,不久又將他殺了。西魏恭帝在位僅三年。就這樣,由拓跋珪在公元386年建立起來的北魏,經過了東西分裂,持續了一百七十年,至此滅亡了。宇文覺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北周閔帝。
南方的陳朝和北方的北齊、北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對抗局面,而這種局面不過維持了二十年。
第四節 陳和北齊、北周
公元557年,陳霸先在南方建立了陳朝,他就是陳武帝。與陳朝同時存在的,有北方的北齊和北周。
陳霸先是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人,家世寒賤,早年當過裡司、油庫吏、傳令吏等低下的職務。公元549年,他當上始興郡太守,起兵討伐侯景,從此聲威日盛,終於消滅了梁朝,當上了皇帝。
陳朝開國以後,南方有不少割據勢力仍未消滅,但陳武帝陳霸先並未能完成這事,他在位三年,即在公元559年便病死了。由於陳霸先的兒子大都在他之前死去,所以皇位傳給了侄兒陳蒨,就是陳文帝。陳文帝早年跟著叔父南征北戰,知道世事艱難,百姓病苦,他在位七年,政治還算清明。陳文帝還消滅了王琳(割據湘州、郢州)等大小割據勢力,擴大了陳朝的疆土。公元566年,陳文帝病死。由於兒子陳伯宗柔弱,而二弟陳頊又有篡位的野心,所以陳文帝臨死前特地把陳頊叫到病榻前,囑咐說:“伯宗柔弱,恐怕頂不了大事,皇位就傳給你吧。”陳頊雖然很想做皇帝,但不便立即篡位,於是,陳伯宗當上皇帝(無帝號)。陳頊大權獨攬,儼然以太上皇自居。過了一年多,即公元568年,陳頊便將陳伯宗廢為臨海王,他自己當了皇帝,就是陳宣帝。
高洋於公元550年篡東魏而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在做皇帝的初期,留心政務,任用賢能,嚴格執行法律,皇親國戚犯了法,也不留情面。他還削去州、郡建制,減省官吏;修築長城,鞏固邊防,因此北齊比較強盛。但是不久,文宣帝高洋就慢慢腐化起來。他徵發三十多萬壯丁和工匠,修復擴充鄴城的三台宮殿。整天飲酒作樂,有時披頭散發,穿起奇裝異服;有時赤身裸體,塗上胭脂香粉。還常在街頭遊蕩,隨便闖入民宅,糟蹋婦女。高洋還叫人製作了大鑊、長鋸、銼、碓之類的刑具,陳列在宮廷裡,把無辜的抓來上刑,以此取樂。典禦丞李集指責他跟夏桀、商紂一樣殘暴。高洋生氣,叫人把李集捆起來,沉到水里,又拉上來。儘管折騰了很多次,李集還是一口咬定高洋的行為跟桀紂一樣。高洋無奈,只好把他放了。公元559年,高洋病死,在位九年,只活了三十一歲。太子高殷年紀很小,所以高洋臨死前對六弟高演說:“你要奪皇位可以,千萬不要殺我的兒子。”但是高演並沒有聽他的話,高殷即位不到一年,高演就把把廢了,不久又將他殺死。高演自己當了皇帝,就是北齊孝昭帝。高演政變成功,靠了斛律金、斛律光父子,他們在一次宴會上將尚書令楊愔(楊津之子,高歡的女婿)活活打死了。孝昭帝高演在位兩年,公元561年,他病死了,只活了二十七歲。他因兒子高百年年紀小,把皇位傳給了九弟高湛。他對高湛說:“我兒子沒罪,請你好好安置他,不要學前人的樣子。“這個“前人”就是指他自己。高湛即位,就是武成帝。武成帝高湛也沒有聽從他哥哥的話,不久就將侄兒高百年殺了。高湛當了四年皇帝,在公元565年,他把皇位傳給兒子高緯,自己做太上皇(四年以後死去)。他想用這種辦法教會兒子怎樣做皇帝,免得被別人篡位殺害。高緯即位,就是北齊後主。
宇文泰於公元556年病死,第二年,他的三兒子宇文覺篡西魏,建立了北周,宇文覺就是北周閔帝。但是,北周朝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宇文泰的侄兒宇文護的手中。閔帝不滿意宇文護專權,和大臣們密謀想除滅他,不料事情敗露,閔帝反被宇文護殺了,在位僅一年。宇文護又立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為天王。公元559年,宇文毓改稱皇帝,就是北周明帝。明帝聰明有識量,宇文護忌憚他。公元560年,宇文護將明帝毒死,明帝在位三年。宇文護又立宇文泰另一個兒子宇文邕為皇帝,就是北周武帝。周武帝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希望做出一番大事業,不甘心作傀儡,決定除掉“太上皇”宇文護。公元572年,周武帝詐言太后好飲酒,屢諫不聽,請宇文護去勸說一下。宇文護不知是計,也就去了,結果被周武帝殺死。至此,周武帝才親自掌握了大權。
公元572年,周武帝開始整頓朝政,實行改革。由於北方連年戰爭,奴婢的數量大大增加,嚴重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周武帝下令釋放官私奴婢為平民,還制訂了《刑書要製》,用重刑來約束驕橫的地方豪強。
公元574年,周武帝決心消滅佛教。自北魏以來,北方的佛教很盛行,光北周境內就有佛寺一萬多所,和尚、尼姑二百多萬人。這些人不勞而食,享受著各種特權,成了社會上的寄生蟲。周武帝下令,和尚、尼姑一律還俗,沒收各州僧地主的土地和寺院財產,充作軍用。周武帝滅佛,是一個非常英明和果敢的行動。
公元575年,周武帝開始了消滅北齊的大業。當時,北齊政治腐敗,國內矛盾重重,齊後主高緯更是昏庸到了極點。他雖然口吃,說話結結巴巴,卻整天抱著琵琶,跟歌妓舞女彈唱《無愁曲》,還要找幾百人來和唱捧場。因此,人們稱他“無愁天子”。齊後主為了享樂,大修宮殿和寺院。他還常常想出一些可笑的花招來打發他那昏庸的歲月。他讓宮女、太監化裝成窮人,在華林園裡搞了個貧村。他也穿著破爛的衣服,拿著一根打狗棒,提著一隻破竹籃,在貧兒村里挨門挨戶討飯。他還給御苑裡養的禽獸加官封爵,叫很多人去服侍它們。北齊大將斛律光是皇后的父親,在他輔政期間,北齊政權還能勉強支撐。公元572年,北周派人到鄴城傳播謠言,說斛律光將要篡位。和斛律光有仇的大臣祖誕乘機勸齊後主殺斛律光。齊後主便以賜駿馬為名,騙斛律光入宮,把他殺了。當時周武帝聞訊,很高興,曾為之大赦天下。斛律光死後,北齊統治階級內部,分崩離析。周武帝決定消滅北齊,他聯絡陳朝陳宣帝進兵淮南。就在這一年,陳朝大將吳明徹攻克了北齊的壽春,擒殺了刺史王琳(王琳在南方兵敗後投降了北齊)。就在這一年七月間,周武帝親率六路大軍向北齊境內進發,連續攻下了三十多座城,後因周武帝在半路生病,撤兵回國。
公元576年冬,周武帝命令隋國公楊堅(西魏大將楊忠之子)、大將宇文憲、宇文忻等帶兵進攻北齊的晉州(今山西臨汾市),晉州告急。當時齊後主帶著愛妃馮小憐正在天池打獵,接到救急文書,不加理睬。等傍晚打完獵,晉州已失陷。齊後主率大軍到晉州。周武帝命令將軍梁士彥守晉州,自己帶著宇文憲、宇文忻假裝退走。齊後主督師猛攻晉州,但梁士彥指揮軍隊拼命抵抗。周武帝匯集了各路兵馬八萬多人,圍攻北齊軍,北齊軍大敗。齊後主帶著一同去觀戰的馮淑妃等逃奔晉陽。周武帝率大軍又圍攻晉陽,經過激烈的戰鬥,晉陽被攻下,齊後主等又逃奔鄴城。
公元577年,周武帝率大軍追到鄴城,齊後主十分害怕,把皇位傳給八歲的太子高恆,他自稱為太上皇。鄴城毫無抵抗力量,不攻自破。太上皇高緯、穆皇后、馮淑妃、齊幼主高恆出城南逃,在青州(今山東益都縣)南鄧村全部被周兵俘虜。北齊傳六主,共二十八年,至此滅亡了。周武帝滅亡了北齊,中國的北方又重新統一起來。
公元578年,周武帝率兵攻打突厥(突厥滅了柔然,成為北方的強大國家),在途中得病,回到長安就死了。周武帝在位十八年,享年不過三十六歲。周武帝宇文邕生活樸素,勤政愛民,統率將士,賞罰嚴明,實在是北朝最好的皇帝。但是,太子宇文贇卻是個無才無德的人。周武帝生前,為他娶了楊堅的女兒。大臣王軌、宇文孝伯經常提醒周武帝,說楊堅有篡位之心,太子無才無德,必定不能維持政權,但周武帝遲疑不決。周武帝一死,太子宇文贇繼位,就是周宣帝。周宣帝只恨自己的父親死得晚。他即位不久,就把王軌、宇文孝伯等大臣殺死,立楊妃為皇后,拜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
公元579年,周宣帝傳位給自己六歲的兒子宇文衍,就是周靜帝。他自稱天元皇帝,過著荒淫狂亂的生活。
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楊堅自為大丞相,掌握了朝政。楊堅盡量革除周宣帝的苛政,躬行節儉,大得人心。楊堅認為篡位的時機已到,和大臣們商量,大臣們都擁戴他。他妻子獨孤夫人(獨孤是個姓)也說:“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公元581年,周靜帝禪位,楊堅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北周政權,這離周武帝病死不過三年多時間。楊堅改國號為隋,建立起隋朝,他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鄭譯、劉昉、高颎等為他的輔佐。
公元582年,陳宣帝病死,在位十四年。陳宣帝陳頊一死,太子陳叔寶、二子陳叔陵、四子陳叔堅為了爭然皇位展開了拼殺。陳叔寶靠了將軍蕭摩訶,殺了陳叔陵,登上了皇位,他就是陳後主。陳武帝和陳文帝、陳宣帝統治陳朝共二十五年,雖然與敵國經常進行著戰爭,國內的叛亂也不時發生,但沒有遭受大的破壞,經濟和文化逐漸得到恢復。陳後主就在這個恢復起來的物質基礎上,過著極其腐朽荒淫的生活。陳後主大造宮室,其中臨春、結綺、望仙三閣最為壯觀,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里。材料多用香木,裝飾著大量金玉珠翠,東晉以來還不曾有過這樣侈糜的建築物。陳後主有寵妾張貴妃(張麗華)、孔貴妃等,日日夜夜地與她們飲酒作樂。他還把丞相江總、尚書孔範等文士找來參與宴會,號稱狎客。妃嬪與狎客共賦詩,互相贈答,採取最艷麗的詩篇,造作歌曲,選美女千餘人奏樂歌唱。其中《玉樹後庭花》一曲為陳後主最喜愛。君臣酣歌,自夕達旦,以此為常。當時賦稅繁重,民不堪命,刑罰苛暴,牢獄常滿。大臣傅縡指責陳後主,陳後主生氣,把他殺了。
正當陳朝日益腐敗的時候,隋文帝在努力革新政治,國勢越來越強盛。公元583年,隋文帝遷都長安。公元584年征服突厥,突厥向隋朝稱臣。公元587年,隋文帝又滅了後梁國。後梁是蕭詧於公元556年在西魏的幫助下建立的,佔據了江陵附近約三百里土地。蕭詧在位七年(後梁宣帝),獨生子蕭巋在位二十四年(後梁明帝),明帝子蕭琮在位二年。
公元588年,隋文帝決定消滅陳朝。隋文帝命令兒子晉王楊廣、秦王楊俊,以及大臣清河公楊素、大將韓擒虎、賀若弼(賀若是姓)等率兵五十一萬,準備分幾路渡江。陳後主以蕭摩訶、任忠等為都督,率兵抵抗。陳後主不知道亡國將至,仍從容地對大臣們說:“王氣在此,從前北齊三次來攻,北周也來過兩次,都大敗逃走,隋兵又能怎麼樣!”孔範也說:“長江天塹,敵軍怎能飛渡呢!”君臣依然飲酒賦詩,不理諸將告急。北方的隋文帝卻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諸將渡江滅陳。
公元589年,楊素自巴蜀率水師經三峽,順流東下。賀若弼自廣陵直渡京口,韓擒虎自橫江直渡採石。任忠投降,引韓擒虎直入建康朱雀門。陳後主和張貴妃、孔貴嬪倉惶躲到一口枯井裡(井旁有地下室),結果被韓擒虎俘獲,押送到長安。陳後主後來(公元604年)在洛陽病死,追封為長城縣公。陳朝傳五主,共三十三年。
隋文帝滅了陳朝,南北朝對峙的局面結束了,從西晉滅亡以來分裂了二百六十多年的中國,又重新歸於統一。
最後,很值得一提的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與科技成就。
東晉南北朝雖然是一個動亂的歷史時期,但由於民族的融合與遷徒,使得黃河流域的文化移植到長江流域,並得到很大的發展。東晉南北朝繼承了兩漢的文化,並為以後唐朝的文化奠定了基礎。
文學方面,當時最有成就的要數詩歌。陶潛(淵明)的田園詩,謝靈運、謝眺(玄暉)的山水詩,顏延之、沈約的對偶詩,為詩歌開闢了新的體裁。到了梁朝,梁簡文帝蕭綱和文人徐褵、庚肩吾以及徐陵(徐褵之子)、庚信(庚肩吾子)等創制了一種宮體詩,專門表現統治階級的色情生活,詩漸漸向邪路發展。北朝則產生了大量的民歌,其中《敕勒歌》和《木蘭辭》,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除了寫詩,當時的文人也寫賦,其中陶潛、鮑照、江淹、謝惠連、謝莊等較有成就。同時,南朝還產生了幾部重要的總結性的文學著作,這就是宋朝臨川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行;梁朝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收集周秦以後各種文體的作品;梁朝鍾嶸的《詩品》,評論漢魏以後的詩歌及詩人;梁朝劉勰的《文心雕龍》,為文學理論專著;陳朝徐陵的《玉台新詠》,收集專門歌詠婦女的詩篇。此外,北魏酈道元的《水經註》、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既是著名的地理書,又是優秀的歷史書和散文集。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對當時社會的各種知識,有生動的描述。
史學方面,有宋朝范曄所著《後漢書》紀傳九十篇,齊朝沈約所著《宋書》,梁朝蕭子顯所著《齊書》等。
藝術方面,出現了著名的書法大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東晉人),出現了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東晉人),以及雕刻家戴逵(東晉人,也是畫家)。東晉南北朝由於佛教盛行,佛教的繪畫和雕刻藝術也達到了高峰,石窟藝術發展成一個偉大的藝術寶庫。其中,敦煌千佛洞、雲崗(大同市西北)石窟、龍門(洛陽市南)石窟等便是當時(包括後世)遺留給我們的稀世珍寶。雲崗石窟的監製者是著名的僧人曇曜。
科技方面,宋、齊年間出現了偉大的數學家也是機械製造家祖沖之,他是世界是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準確到小數點以後的六位數學的數學家,比歐洲要早一千一百多年。他的兒子祖暅之,孫子祖皓也都是有名的數學家。北魏人賈思勰是我國傑出的農學家,他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齊梁間的道士陶弘景是傑出的藥物學家,著有《本草經集注》。東魏匈奴人綦母懷文(綦母是姓)是個傑出的冶煉專家,發明和掌握了很高超的煉鋼技術,相傳他鍛造出來的刀堅韌鋒利,削鐵如泥。
齊、梁年間還產生了一位偉大的無神論者,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范縝,他畢生勇敢地和佛教的唯心思想作堅決鬥爭,所著的《神滅論》一書是我國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
南北朝世系表
|
|
南朝齊世系
|
|
南朝陳世系
|
北朝北魏世系
|
北朝東魏世系
|
北朝西魏世系
|
北朝北齊世系
|
北朝北周世系
年號 | 廟號 | 名字 | 即位時間 | 即位年齡 | 在位 年數 | 死時 年齡 | 世系 | 備註 |
孝閔皇帝 | 宇文覺 | 557 | 16 | 1 | 16 | 文帝宇文泰第三子, | 556年十二月,宇文護逼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覺。 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覺稱天王,代魏 | |
武成 | 世宗明皇帝 | 宇文毓 | 557 | 24 | 4 | 27 | 文帝宇文泰之庶長子, | 557年九月,宇文護廢閔帝宇文覺為略陽公,以宇文毓為天王,559年毓稱皇帝。 560年四月,宇文護使人置毒於糖餅而殺帝 |
武成*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 高祖武皇帝 | 宇文邕 | 560 | 18 | 19 | 36 | 文帝宇文泰第四子, | 560年四月,晉國公宇文護毒死明帝,立魯國公邕為帝。 577年滅北齊,統一北方。 578年六月兵死 |
宣政*大成 | 宣皇帝 | 宇文贇 | 578 | 20 | 2 | 22 | 武帝長子 | 以皇太子嗣位。 579年傳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次年病死。生前曾冊封五位皇后 |
大象、大定 | 靜皇帝 | 宇文衍(宇文闡) | 579 | 7 | 3 | 9 | 宣帝長子 | 579年二月,宣帝自稱天元荒誕,太子闡即位,以幼沖,以楊堅(宣帝皇后楊氏之父)輔政,進爵隋王。 581年二月,楊堅代周稱帝,以靜帝為介公,周亡。五月,靜帝死。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