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宋代之理學:
一. 理學興盛的原因/背景:
有宋一代,武功不振,但其學術文化卻粲然大備,其中理學尤為學術之主體,究其興盛之因,有下列數端:
1. 維護本位文化:
魏晉以來,佛教大盛,朝野爭相信奉。北宋學者,為了維護傳統之本位文化,乃繼韓愈道統,排異端,遂走上復興儒學的道路。
2. 治學的態度改變:
漢、唐訓詁之學,煩瑣乏味,不足以淑人群,為有思想之士子厭棄,乃另覓革新學術之途徑,取經史義理以配合實際人生問題,於是儒學的本質發生變化,由訓詁轉入義理之途,遂產生理學。
3. 帝王大力提倡:
宋初諸帝,鑑於五代社會風氣敗壞,人民只求名利,不重氣節,於是獎勵儒學,提倡氣節,以矯正社會之風氣,在重文輕武的國策下,士風為之一變,士子遂致力於心性方面之理學。
4. 三家思想匯流:
魏晉以來佛老思想逐漸流行,與傳統儒家思想分廷抗禮,至中唐,三家思想漸有合流之趨勢,由是儒家之倫理學說與道家之陰陽五行之術,佛教明心見性之方,在無形中揉合一起,產生一種新的思想,宋代學者取其精粹,究其蘊義,遂成一獨特嶄新的理學。
5. 印刷出版發達:
五代後,雕版印書之風進一步席捲各地,加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使圖籍出版方便,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及學術的興盛。
6. 私家講學盛行:
宋代私人講學之風甚盛,主持書院者多當代知行並重之碩儒,排斥功利,崇尚道義,以身作則,教人學為聖人,開宋代理學家身體力行之風氣。
二. 宋代理學的派別:
宋代理學的學派,主要有北宋的濂派、關派、洛派,以及南宋的閩派和象山學派。其中濂、關、洛、閩被稱為宋代理學的四大派,茲將各
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術思想介紹如下:
1. 濂派:
A. 創始者:周敦頤,又稱濂溪先生,乃宋代理學之開山祖師。(濂溪,即今湖南道縣)
B. 著作:【太極圖說】、【通書】
C. 學說:他認為「無極」是宇宙的根源,由「無極而太極」,由太極的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他又認為,聖人仿太極而立「人極」,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須通過「主靜」、「無慾」才能達到。
2. 關派:
A. 代表人物:張載,又稱橫渠先生 (關中郿縣人)
B. 著作:【東銘】、【西銘】
C. 學說:教人「以禮為本」,「以無我為大」。以禮為本則可以變化氣質,知禮成性;以無我為大,則可以達到「民胞物與」之境。此外,
他又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3. 洛派:
A. 代表人物:程顥、程頤 (洛陽人,曾受學於周敦頤)
B. 著作:【二程全書】
C. 學說:
1/ 大程(顥)認為良知乃出於天,故明心可見性,主張「識仁」,而以「誠敬」存之,並須身體力行,從實際生活中去驗証真理。
2/ 小程(頤)主張「涵養須用敬,格物在致知」。敬即專一,不怠惰;格物即窮究事物之原理。
3/ 大程注重內心的修養,開南宋陸九淵派;小程注重居敬及致知,開南宋朱熹一派。
4. 閩派:
A. 代表人物:朱熹 (字晦庵,曾講學於福建)
B. 著作:【通書解】、【太極圖說解】、【四書集注】
C. 學說:
1/ 朱熹集北宋理學之大成,融會貫通,自成一派。
2/ 他本於二程,而側重於小程子之學,主張格物窮理為入聖之基礎。
3/ 朱子認為天下物理精蘊,皆具於聖賢之書,故讀聖賢書為格物窮理之所在。
4/ 主張「存天理,去人慾」,先博覽而後歸之約。
5. 象山學派:
A. 代表人物:陸九淵,撫川金溪 (在今江西) 人,曾講學於象山 (江西貴溪) ,故世稱「象山先生」。
B. 著作:【象山全集】
C. 學說:
1/ 主張尊德性,認為「心即理」,萬物皆備於我,不假外求,反對朱子即物窮理之說。他教人擴闊自己的心境,自然能了解一切事物的道理。
換言之,即只要除去內心物慾之蒙蔽,自然能領悟人生,演繹出天地萬物之道理。
2/ 他主張求學的目的在於「學做人」,故曾謂「我雖不識一字,還可堂堂正正地做一個人」,可見他之注重修養心性。
6. 浙東學派:
A. 代表人物:呂祖謙、葉適、陳亮 (浙東人)
B. 學說:提倡事功\,排斥理學,企圖以所學用以救國救民,主張以實用為主,故又稱「事功派」。
以上「濂」、「洛」、「關」、「閩」合稱宋代理學四大派。周敦頤、二程、邵雍、張載合稱「北宋五子」。
三. 朱熹、陸九淵學說之比較/朱陸異同:
南宋的理學家朱熹、陸九淵二人,分別祖承北宋的程頤、程顥,而又加以發展,對後世影響較大,可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茲略述朱、
陸二者學說之異同如下:
1. 治學方針:
朱熹主張「道問學」,強調客觀學問效能;
陸九淵主張「尊德性」,強調內在品德的修養。
2. 治學方法:
朱熹主張「博覽而後歸之約」,即先窮研經典而後知人格的修養,如現代的歸納法。
陸九淵主張「先立乎大者」,即先探求本源,發明本心,認為「六經皆我注腳」,如現代的演繹法。
3. 為學程序:
朱熹主張「即物窮理」,以致其知,積久而後豁通大道;
陸九淵主張「萬物皆備於我」,明心即理備,不假外求。
4. 由來發展:
朱熹多師承小程,後來以「程朱學派」之稱而為理學之正宗,其影響較大,風行元、明、清諸代而不衰;
陸九淵則源自大程,其說後為明之王守仁所發揚光大,世稱「陸王之學」。
乙. 明代之理學:
王守仁是浙江餘姚人,因曾學於紹興的陽明洞,故稱陽明先生,王守仁繼承並發展了南宋陸九淵的理學思想而成心學,創立了姚江學派。
其學說在明代中葉以後取代了程朱之學的地位,風靡一時,王守仁心學的主要內容如下:
1. 心即理:
王守仁學說繼承了南宋陸九淵「心即理」一派,認為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之中,「心」與「理」合一,不可分離,主張應窮吾心之理,一反宋代朱熹「格物窮理」的主張。
2. 致良知:
王守仁認為「良知」乃人察知善惡的本能,世人因受各種物慾,蒙蔽而隱沒良知,故須下「致」的功夫,以擺脫私慾,回復原有的善良本性。
3. 知行合一:
王守仁認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並認為「真知」是實行中得來,所謂「真知即以為行,不行不足以語知」,與朱熹「知先於行」的主張截然不同。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4月1日星期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