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的天災
業已走過的歷史告訴人們,當一個王朝走向滅亡時,往往會出現相當多的天災,這是上天對當政者不修德政和行惡者的警告。南宋王朝也不例外。由於南宋皇帝大多昏聵無能,所以從高宗開始,直至南宋滅亡,發生災禍的頻率逐年增加。比如疫病,宋高宗時約平均6年出現一次,到宋孝宗時則每2年一次,宋光宗每2.5年一次,宋寧宗每2.4年一次,宋度宗、恭帝每年1次。我們以寧宗、度宗和恭帝時期的災疫為例。
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夏天,淮河流域發生大疫,死掉人數今天已難以知曉。當時政府曾招募民工掩埋屍體,凡是誰掩埋了超過二百具屍體的,政府可以給他文牒度為僧人。從這年開始,浙江地區連續數年發生了大疫,臨安府尤甚。嘉定二年夏,臨安府又出現大疫,「民疫死甚眾」。從淮河流域因躲避戰亂逃到長江以南的災民,因饑荒和大熱天,「多疫死」。第二年四月,臨安府仍然大疫流行,「都民多疫死」。嘉定四年,臨安府再次大疫流行,沒人掩埋的屍體到處都是。
嘉定十五年(1222年),南方的贛州大疫流傳。真德秀記載當年汀、邵、釗三州「疫者各以萬計」。儘管已經是十月的天氣,但「炎郁不少衰」,熱得不正常。
度宗鹹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區大疫,死者不可勝數。這一時期元兵展開了滅亡宋朝的攻勢,其主力直奔臨安,沿途宋軍紛紛投降。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為元軍佔領,城內居民紛紛四處逃竄,「民患疫而死者不可勝計」,躲到城郊天寧寺的災民中也出現疫情。由於居住得十分擁擠,疫情一旦出現就無法收拾,「死者尤眾」。
德佑二年閏正月,元軍包圍了臨安府,三月,元人進入臨安府,小皇帝恭帝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全太后及太皇大後謝道清也先後被解往大都。在數月圍困之後,臨安府一片混亂,烏煙瘴氣。閏三月時,天氣稍有點炎熱,疫病大作,「城中疫氣蒸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數計」。國家已經破亡,而疫病再次兇猛的降臨。
歷史記載,南宋疫病較多發生在以臨安府為中心的兩浙地區。而該地區正是皇帝及其重臣們居住的所在。上天降下如此多的災禍,必定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失德的事情。
《推背圖》和《梅花詩》中關於南宋滅亡的預言
《梅花詩》的第二節是:「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歎彌彌。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無能,苟且偷安於江南的半壁江山,終日沉浸於聲色歌舞之中。而且,整個民風都是頹迷不振,從上到下迷醉在情色歡愛之中,不思奮發圖強。宋詞萬首,多以言文人騷客的戀物傷情,而高昂振奮者很少。因為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在西湖邊兒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終日沉迷於荒淫醉夢之中,所以叫「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是指天象氣數落於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要生於北方。 正當南宋王朝沉湎於醉夢中時,北方的成吉思汗,勵精圖治,一統蒙古,並迅速擴張著自己的版圖。在滅亡了金國之後,大舉入侵南宋。「三百年來終一日」,指宋朝在歷經三百餘年後(公元960年至1279年)終於滅亡了。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臨安,宋恭帝被俘。「長天碧水歎彌彌」是喻指宋朝最後滅亡時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壯的場面。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份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閒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餘。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抗擊元軍。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未到目地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斗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其被關押期間,許多人來勸降,都被其拒絕。元統治者又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三年之久,使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僕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但文天祥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頌歷史人物不朽業績,抒「是氣所磅腐,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的志向。
不久,文天祥被殺害,時年47歲。
南宋滅亡
賈似道雖然被殺死,但此時的南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中。1275年10月,元兵分三路挺進臨安。次年正月,南宋終於向元軍統師伯顏獻上傳國璽,宣佈向元朝投降,要求成為元朝的一個藩屬小國。元軍不願受降,於三月攻入臨安,宋恭帝趙顯、全太后以及眾官僚和太學生被俘,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宋恭帝趙顯被元世祖廢為瀛國公,後來入寺為僧。
南宋都城臨安被攻陷後,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曾立趙昺端宗,後又立趙是為帝。
公元1279年,宋軍殘部在戰敗後窮途末路。因不願被俘,大臣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大將張世傑保護著楊太妃企圖逃脫,結果,被一場突來的颶風淹沒在大海。南宋王朝在歷史的舞台上徹底謝幕了。但由岳飛、文天祥等人演義的忠義之歌卻流芳千古。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6年3月24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340057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