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賢明治國
太宗初名趙匡乂,後改賜光義。史書記載,當太宗出生時,「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這預示著他將來不凡的經歷。太宗年幼時就極具威嚴,其他孩子與他兒戲,都對他十分敬畏。長大後,更是「隆准龍顏」,氣度不凡。
太宗生性喜好讀書,並且多才多藝。他跟隨太祖南征北戰,立下了纍纍戰功。太祖去世後,太宗即位,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太宗遵循太祖時期的各項制度,賢明治理國家。他關心農事,每逢乾旱時節,他就下令群臣共同祈雨。
有一年,天下發生旱災,並且出現了彗星。太宗於是下詔說:「朕以身為犧牲,焚於烈火,亦未足以答謝天譴。當與卿等審刑政之闕失、稼穡之艱難,恤物安人,以祈玄祐。」冬季,天下又下起了大雨雪。太宗將上天的這些譴責歸罪於自己,因此再次下詔令四方所上表祗稱皇帝。而不必加尊號。群臣上表請求恢復尊號,太宗不許。
同太祖一樣,太宗提倡節儉,所穿衣物都是浣洗之後的;對於天下奇巧的物件,下令銷毀,以免玩物喪志;而對於各地敬獻的美女等,也一概拒絕。
太宗時期,曾在979年(太平興國四年)、986年(雍熙三年)兩度出軍攻遼,企圖把契丹勢力驅逐出長城,可是全都失敗了。自此,北宋對遼採取被動防禦的方針。
太宗以賢明治理國家達二十二年,997年去世,中年五十九歲。群臣上尊謚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
《宋史》稱讚太宗說:「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
高宗理政時期和澶淵之盟
太宗去世後,第三個兒子即位,這就是真宗。歷史上的真宗尚屬於英悟之主,但性格軟弱。真宗能體恤民情,當京城發生災疫時,他派遣大臣分發藥品;每當各地發生災情時,他會下詔減免稅賦,並進行賑災。真宗也能任用賢明的大臣,比如寇准,楊繼業等。
真宗時,北方遼國已興起為一個強大的軍事國家,不斷向宋朝進兵侵犯。公元999年、1001年、1003年,遼兵連續三次入侵宋朝邊境,作試探性的行動。
公元1004年2月,遼對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入侵。遼軍一路所向披靡,攻克了許多宋軍堅守的州縣,長驅直入,向黃河邊挺進,大有直逼北宋都城開封之勢。
這時,在如何對付遼軍進攻的問題上,朝中大臣發生了主張遷都逃跑與堅決抵抗兩種對立的意見。真宗也驚恐萬狀,拿不定主意,於是徵求宰相寇准的意見。寇准認為:「應該先斬獻策遷都的人,然後北伐。」寇准告訴真宗,擊退遼軍有上、下兩策。上策是真宗大駕親征,這樣全軍將士振奮,軍威倍增,可一鼓作氣,擊退遼軍而鞏固邊疆。下策是真宗坐鎮京都開封,堅守城池不退,並出奇兵騷擾遼兵後路,斷其糧秣,使遼兵因長期不得進展而疲勞渙散,再舉兵反攻,亦可獲勝。如果拋棄在開封的宗廟,跑到楚、蜀去,必然會人心崩潰。那時,遼軍乘勝長驅直入,宋朝少則失去中原大地,偏安於一隅;多則盡失天下,宗族盡滅。
真宗接受了寇准的上策意見,於公元1004年11月率軍離京向河北進發。這時,遼軍已抵達黃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北城,對澶州北城展開三面圍攻。遼軍的先鋒撻覽在督戰時被宋威虎軍頭張環的床子弩射中額角,當晚死去。遼軍因損失一員大將,士氣大為低落,被迫暫時稍為退卻。正在此時,宋真宗在寇准的陪同下渡過黃河,抵達澶州北城,這給因殺死遼軍主將而剛剛抬頭的宋軍士氣注入了興奮劑。宋軍將士士氣由此大振。
宋真宗的率軍親征,這是遼軍萬萬沒有想到的。加之已損失一員大將,如果再與宋軍在宋朝腹地澶州相持,時間越長,對遼軍帶來的危險性越大。於是,遼國統治者決定盡快同宋朝議和,以迅速脫離危險之地。而宋真宗雖然御駕親征,其實並沒有打勝的信心。這樣,宋遼雙方出於各自的考慮,決定議和。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當年十二月,宋朝和遼國達成協議:宋,遼成兄弟之國,遼皇帝耶律隆緒稱宋真宗為兄;宋朝每年以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為歲幣向遼朝交納;雙方使者定期互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簽訂,結束了宋遼之間連續數十年的戰爭,使此後的兩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不僅使雙方邊境大片地區得以發展生產,而且這種和平環境有益於中華文明在宋朝的繁榮和長足發展。不過,根據條約,宋朝每年要向遼國進貢絹、銀,從這方面來說是一個屈辱的條約。
真宗在位二十五年期間,文化和經濟都獲得了高速的發展。史料記載,當時宋朝天下戶為九百零五萬五千七百二十九,人口為二千一百九十七萬六千九百六十五。
公元1022年,真宗病逝,終年五十五歲,後尊謚為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其子趙禎繼位,是為宋仁宗。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6年3月24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