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史,中國始終是一個世俗國家,自漢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中國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國家正統指導思想。雖然有些朝代有崇道、或者崇佛的時期,但是任何一個宗教都沒有形成象西方和中東那樣的一教獨尊,政教合一的局面。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並不是宗教,它對宗教總體上持包容與化解的態度,以至在西方尖銳對立的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在中國境內也能被少數人同時接受,並且和平相處。
儒家思想、祖先信仰作為中國文化信仰,體現在社會風俗和人們思想行為的方方面面。有時儒家思想又被稱為儒教,另外又發展出近代宗教崇拜性質的儒教。
儒家
儒教是否是宗教?
儒教是否是宗教,存在爭論。事實上,儒教一詞本身也存在不同的定義、含義。
已知的宗教,大多都具有排他性,特別是西方閃米特宗教具有極強的排他性。而傳統儒教不排斥其他宗教,儒教學者在弘揚儒家學說的同時,也可以信奉一種宗教,或者道教,或者佛教等。中國人一般受儒家思想影響,同時又接受道教、佛教的一些觀念。
作為宗教的儒教
近代陳煥章模仿西方宗教的方式而建立的孔教,屬於宗教。在香港被政府承認為宗教。在臺灣,除了儒教,其他一些宗教的基本教義都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如軒轅教、儒宗神教等等。
漢朝、三國
中國本土道教的形成
道教的出現經過了一個漫長過程。從戰國時期方仙道的興起,到西漢讖緯之學的盛行和黃老道的出現,已經開始有類似道教組織的活動存在了。東漢靈帝時(167年 - 189年)出現的太平道教團組織,和《太平經》的流傳,標志著道教之形成。
太平道起義
佛教進入中國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晨問於群臣。太史傅毅答:西方大聖人,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是他。明帝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前往西域,訪求佛道。於西域蔡愔遇竺法蘭、攝摩騰兩人,得佛像經卷,用白馬馱還洛陽。明帝特建白馬寺給他們居住。竺法蘭與攝摩騰在寺里譯出《四十二章經》[1]。
魏晉南北朝
佛教雖在漢代已傳入中國,但朝廷明令禁止漢人出家為僧,那時的佛教還是胡人的宗教。但是也有少量漢人不顧禁令出家為僧。後趙建武元年,經佛圖澄勸化,朝廷正式允許漢人出家,從此佛教逐步在中原普及[2]。
慧遠與淨土宗
北魏太武帝滅佛
達摩與禪宗
梁武帝與范縝
南朝范縝非佛,作《神滅論》,梁武帝崇佛,作敕書《答臣下神滅論》,勸其改變觀點。
北周武帝滅佛
隋唐
道教在唐朝
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又相傳其為老子李耳之後,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會也很流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還在科舉考試中增設道舉。
七迎佛骨
佛教在唐朝也很興盛,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教。唐皇室七迎佛骨(見法門寺),刑部侍郎韓愈非佛,上書《諫迎佛骨表》。
古基督教進入中國
唐貞觀九年(635年),大秦國(指波斯而非古羅馬)有大德阿羅本帶來景教經書到長安,由宰相房玄齡迎接,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景教是古代基督教聶斯脫里派在唐朝時的譯名。
伊斯蘭教進入中國
唐武宗滅佛
兩宋
後周世宗滅佛
宋太祖印大藏經
宋朝管理佛教事務的中央機構是左右街僧錄事,隸屬於鴻臚寺。各州府或大剎設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務。宋朝佛教宗派以禪宗和淨土宗最為興盛。而禪宗之中又以臨濟、雲門二宗最為繁茂。淨土宗相對禪宗而言更為俗化。原先艱深的理論被闡釋的更加簡單化與口號化。
宋朝出售度牒
與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與漢化。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當於出家許可證,沒有度牒就屬於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為了控制僧尼和道士人數,限制寺院的規模。但是自宋神宗朝起,為解決財政短缺,政府開始將僧尼道士度牒貨幣化,度牒淪為國家的斂財手段。其後度牒買賣始終參與國家財政運轉,徽宗時期和紹興年間尤為嚴重。
猶太教在開封
方臘摩尼教起義
道君皇帝宋徽宗
與佛教相比,道教在宋朝變化繁多。宋朝管理道教的機構是禮部所屬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現了內丹派南宗、正一天師道、忠孝淨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後全國形成了真大道教、正一天師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鐘相巫教起義
朱熹道學的宗教傾向
元朝
成吉思汗信奉薩滿教,崇拜「長生天」。元朝皇室祭祖、祭太廟、皇帝駕幸上都時,都由薩滿教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對各種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政策。忽必烈時期藏傳佛教取代了薩滿教在宮廷里的地位。八思巴被奉為國師,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頂。但底層蒙古人社會仍然大多信奉薩滿教。其他民族則信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
元朝僧人有免稅免役特權,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機為僧,甚至干預訴訟,橫行鄉里,成為元代的一個社會問題
藏傳佛教在元朝
楊璉真伽盜墓案。
色目人與伊斯蘭教
道士丘處機
也里可溫
元代《祥符圖經》對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兒、回回、也里可溫、河西、契丹、女真、漢人八類」等。也里可溫是元代對基督教徒的稱呼。
穆斯林阿難答與海山的帝位之爭
元末白蓮教起義
明朝
明理學的宗教傾向
明朝是一個漢民族復興時代,針對元朝蒙古統治的宗教興盛,明朝反其道而行之,壓制宗教,弘揚漢學,特別是以朱熹為代表的儒家理學。但是理學無法徹底擺脫元朝宗教的傳統,因而明朝理學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宗教傾向。近人人任繼愈甚至認為儒家在這個時候已經變成宗教[3]。
唐賽兒白蓮教起義
明朝政府宗教管理制度
明朝在中央設僧錄司,處理全國僧務;府設僧綱司,州設僧正司,縣設僧會司,分別處理地方各級所管轄的僧務。
伊斯蘭教在明朝
明朝開國功臣中有很多伊斯蘭教徒,如常遇春、胡大海、藍玉、沐英等,民間流傳明初「十大回回保國」。明朝歷代統治者對伊斯蘭教採取懷柔政策。 必須申明的是關於「十大回回保國」的民間傳說流傳的範圍僅僅限於中國的回民社會,並且大多經不起歷史考證。可以更多的將其看成過去身為客居民族的歷代回民追求融入中國主流社會的心理和需要。
道衍和尚與明成祖
喇嘛教格魯派形成
基督教再度進入中國
清朝
喇嘛教在清朝
清朝皇室崇奉藏傳佛教。
湯若望與木陳忞爭奪順治帝
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與與佛教禪師木陳忞(道忞)在宮中互相爭勢,爭奪順治帝,最後順治帝選擇了佛教。
中國禮儀之爭
白蓮教等民間宗教
1795年-1804年,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起義。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天理教」(又稱八卦教)舉行武裝暴動,沖入紫禁城。
鴉片戰爭之後基督教在華傳播
拜上帝教與太平天國
西部回民起義
義和團運動
民國
宗教化的孔教
非基督教運動
人民共和國
參考資料
- ^ 趙朴初居士編著《佛教史略》
- ^ 龍泉:漢地教團的建立及早期形態
- ^ 任繼愈:《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1988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