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是以中國長江黃河一帶為中心,受此地區影響,其建築形式類似,使用材料,工法,營造語言,空間,藝術表現與此地區相同或雷同的建築,皆可統稱為中國建築。
中國建築的從風水與自然的關係,到單體建築本身的構築,材料,空間序位等,都表現了人與世界的宇宙觀。
空間哲學
時間區隔
中國建築時間粗分為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兩者以鴉片戰爭為時間點。
中國傳統建築
中國傳統建築以中國的朝代區分。本條目所指中國建築為中國傳統建築。
由於中國傳統建築以木構造為主,經歷自然與人為的破壞,經常不容易長時間保存。因此不同時期的史料來源亦不盡相同。
夏、商、周三代的建築研究多以古籍,文字學,考古遺址等作為傳統建築研究史料。
商代至漢朝之資料,大多來自於考古遺址,墓室,畫像石,畫像磚及器物上繪畫等。
漢朝至唐朝,由於疆域擴大,與佛教的影響,除了有存留之實體建築可供研究外,石窟結構與彩繪也成為研究題材。
唐至宋代以後,除了實體建築存留者多外,亦有紀錄文本可供參考,為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實體材料最豐富的時間點。
中國現代建築
中國現代建築則指中國傳統建築受西方建築與思潮影響,有別於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造型語彙,材料,藝術,營造方式。現代建築又可粗分為新傳統建築、折衷式建築及世界建築等。
新傳統建築指規格方位為承襲傳統建築規制,工法等,但材料,營建系統,空間使用等,符合現代營建方式與法規為之。
折衷式建築指造型語彙,材料工法等皆取各國長處構築之,外觀有別於中國傳統建築,但仍可辨識。
世界建築則指受世界現代建築思潮影響,外觀造型,材料等脫離中國傳統建築,與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建築有類似之處,但在空間觀與人文內涵仍有中國觀等。
空間使用
狹義的建築,單指建築物本身而言,包括宮殿、衙署、書院、宅第、寺塔、祠廟等;廣義的建築,除了包括狹義建築物外,空間結構物亦可稱之,如城郭、關塞、牌坊、陵墓、堤閘、橋樑等。 本條目所稱之建築為狹義之建築物。
範圍
所謂「中國」的疆域,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統治領域,因此不同朝代所代表的建築區域亦不同。所以研究中國建築,需將時間定位,才能將空間範圍定位。但基本上以中國長江黃河為中心,所影響到的範圍皆可稱之。
類型
長方形:空間的基本形,而不同地區卻有不同組合變化。
曲尺形:類似L型,因應不同的地勢環境需要而作長度與圍度調整。
圓形:福建省南部與西部常見此類型,為民宅使用,多作防禦,亦有人稱此為客家圓樓。
合院:為住宅之基本形。
研究歷程
二十世紀初,中國建築並非如西方已成為正式研究學科,對於中國傳統文人來說,建築是匠作,非文人所為,因此中國建築的傳襲皆靠口耳相傳之師徒制,存留的書面資料目前相當少,目前只有宋朝《營造法式》與清朝《工部工程作法》等書面資料仍是研究中國建築的重要文字資料。最早研究中國建築為西方人,他們著眼著西方本位主義將中國建築放在世界建築史的眼光上是細微末流,不足可取。至二十世紀初,其後潛心研究中國科技的英國人李約瑟將中國建築的地位提升到值得重視的科技之一。留美的梁思成,與其妻林徽因設立的中國營造學社;留日的劉敦楨等等,將中國傳統建築一一測繪,編輯書面資料,讓後世有更豐富的中國建築研究資料。
傳統建築空間語彙
間架
為空間之基本單位,由「間」與「架」構成,間為與長向平行橫向跨距,架為與短向平行縱向垮距,由於不同形制建築皆有不同規定,因此可從一棟建築物幾間幾架來推測次建築物的平面規模面積與身份地位。 間以奇數為單位。
擇址與風水
源於傳統堪輿與風水觀。堪輿學至明朝分為形法(巒頭)、向法(理氣)與日法(擇時),用於陽宅(活人居所)分為形法與向法兩種。
尺度計畫與吉凶
營造匠師所使用的計算方式多樣,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度量系統,如魯班尺,其上不只有尺寸刻度,並界定各尺寸吉凶。
組合方式與類型
中國建築的組合方式,信守均衡對稱的原則,主要的建築在中軸上,次要建築分列兩廂,形成重要的院廳,不論住宅、官署、宮殿、廟宇,原則都是相同的。而其建築的空間,則反應了中國社會倫理的觀念。其層級分明的完整體系,所以中國建築外觀嚴肅而不失生動的趣味。
空間格局特性
以住宅為例,主房為主人所居住,其後之院落為主人之長輩所居住,而左右兩廂則為晚輩們居住,左尊右卑,依在家庭中的身分分配到居住的位置。
傳統建築造型語彙
臺基與柱礎
從考古遺址的宮殿夯土高台來看,中國傳統建築已有建築臺基概念,增加建築物尊貴感。到六朝時,佛教傳入,臺基形式開始變化,須彌座成為富視覺裝飾意味的臺基。柱礎位於柱與地面接觸位置,功能在於防水,方便木柱抽換,防止腳踢等。造型多樣。
鋪面
鋪面是指在覆蓋在主支承體表面的材料,它具有保護主支承體和表面裝飾作用。鋪面可分為室內鋪面與室外鋪面。
欄桿
又稱欄檻或鉤欄。材料分木與石兩種。
屋身
屋身位於臺基與屋頂之間,構造分為承重牆構造,樑柱構造與混和建造。
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築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於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訪,位於兩檐柱之間,用於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 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屋頂
門與窗
隔斷
作為空間界定與分隔者,材料分磚造,石造,木造及土墼造等。區分方式為完全隔斷,與部分隔斷作界定之用。
天花與藻井
裝飾
內容分為彩畫、雕刻、泥塑、剪黏、交趾陶與傢具等。
代表性建築
參考書目
- 《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博遠,臺北。
- 李允鉌,《華夏意匠》,廣角鏡,香港。
-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明文出版社,台北。
-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明文出版社,台北。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